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装艺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1-11 13:08:37
家装艺术论文

家装艺术论文第1篇

海派家具有几种风格,即维多利亚式和装饰艺术风格,虽然这些风格有欧洲巴洛克、哥特式风格的借鉴,但因为地域的原因,聪明的工匠们借鉴并融入了许多国外流派和艺术风格的创造元素,比如脚饰、雕饰等都融入了中国元素。20世纪海派装饰设计中借鉴了国外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其主要特征是继承了中西多元文化传统,也创新并结合中国各地的现实生活元素。主要还表现在建筑设计、室内空间、家具陈设、平面设计、商业插图、服装服饰、装饰图案、日用器具等多个领域。所谓的海派,是文化艺术方面的一种风格,带有上海特点的风格,无论是海派建筑,还是海派家具,都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当地地域文化相整合并吸取了外来的装饰艺术风格的更多统一。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感受下海派风格。

一、海派建筑,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深深地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上海在6000年前,现在的市中心还是一片,但现在早已是高楼林立,使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其间,大量的国外建筑师及留学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都引进了西方建筑文化,打破了传统的建筑格局与空间。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特别能代表老上不第的市井文化。作为中西合璧的产物,石库门建筑总体欧洲联排式,单位平面脱胎于四全院形式。早期石库门住宅建筑受江南传统民居风格的影响,里面随处可见中式元素,比如雕花漏窗、格栅、美人靠栏杆、封火山墙、中式格子门等。最早的石库门建筑的实用性强、造价便宜,这些建筑都带有石头门框,因此被称为“石库门”。

二、装饰雕塑。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摆件式,主要以人物、动物、瓜果等形象或直接以抽象的几何体呈现;另一类是依附于某一主体上的雕塑工艺,一般常见于建筑的门头、柱脚、把手、首饰、家具的装饰浮雕等。其中蹲立于原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前的一对铜狮是具有装饰性的雕塑。这座古典式巨厦门口,长达20米的台阶两旁匍卧着两只青铜狮子。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了中国现代一批城市的建筑设计装饰风格,既保留着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又体现了西方装饰艺术风格的特点,折衷地体现着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

三、家具。继承明清家具的发展,海派家具深受西方风潮的影响,无论从造型还是装饰上都向仿西式和中西合璧式发展。梳妆台做工都很精巧,大多有雕花;五斗橱是由英式抽屉柜变化而来的,在柜框边上有浮雕装饰,在抽屉面上用细木镶嵌或用瘿木作贴面装饰;海派家具大多都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磨工和漆工细致,讲求素净、大方和线条美,各种传统工艺以及装饰的运用使得海派家具具备了良好的使用和收藏价值。

家装艺术论文第2篇

装饰艺术创作比纯艺术创作更富有理性,是艺术家用装饰的语言和手法来表现个人或集体的观念、情感或为某一个人、某一集团或群体进行的单方面主题揭示;环境装饰艺术是在环境氛围、空间尺度、民众心理等方面与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诸因素相兼顾的情势下进行的集创作、设计为一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把构思与计划通过装饰的语言和手段形象化,从而将作品的精神内蕴与形式外延以最适当的方式结合起来,以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并激起观众理念上的思考及理想的情感跃动。在这里,和纯艺术相类似的审美特性诸如形象性、情感性、民族文化意识的积淀性、时代意志的驱动性和时代的理想、认知水平及心理态势均可以实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像环境装饰壁画这类艺术形式更趋于代表永恒和普遍性的审美特质,常常有类似青春、生命、母爱、和平及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等人类共有的“群我”品质,因此,装饰艺术是属于大众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当时当地的社会公众的关注中心、兴趣所在、期望目标应是装饰壁画创作的最佳题材;当时当地的社会公众容易理解、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风貌应是装饰壁画创作设计的最佳表现形式。

正确了解公众审美心理,正确把握自身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尺度,找到各种异向因素之间的最佳交合点,使“群我”意志的趋同和冲破社会审美心理定势的求异相结合,创造新的审美愉悦形式,这才是真正的装饰艺术的品质所在。装饰艺术作为大众艺术的另一个侧面,是它在制作过程中的群体行为。一幅大型手绘或木雕壁画的制作,壁画家要对参与人员的智慧、才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既能团结协作,又能在制作过程中做到可贵的即兴和自控的灵性表现。深刻领悟和驾驭装饰艺术的这种制约性是装饰艺术工作者的慧心所在、胆识所在、创意所在、精神所在。装饰艺术思维的规定性和特殊性。

以上的表述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社会化行为来考察,也包含了装饰艺术在思维形态方面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和规定性。从思维空间的形态来讲,这里还有几点特有的问题值得研究,即装饰艺术在创作思维空间中的形态必须具有浪漫性、理想性和唯美性。这也是装饰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正因为这种特有规定性才使装饰艺术成为人类文化一种永恒现象。在任何情况下,包括作品的意念、情绪、造型、色彩和画面分割等诸方面画面语言结构均是为了实现理想的美的愿望。正是由于高度概括了对生活和自然美的感受,它才具有了广泛的艺术实践价值,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如节奏、韵律、和谐、对比、均齐、对称、渐变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追求装饰的理想性和唯美性,不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肤浅地对待装饰设计,使作品背离了艺术和生活,出现雷同、乏味甚至矫揉造作的作品。

近年来,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入装饰设计潮流中,许多作者根本不考虑特定环境的文化品格、文化特征,随意设计一个形象或画个图形做成雕塑或壁画,就称为装饰壁画或装饰雕塑。这类现象严重地损害了装饰艺术的内蕴和固有品格,艺术是在特定环境和具体条件下发生的,艺术家必须凭直觉建构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装饰艺术的思维形态还是有情致的,没有情致就没有意味。这就要求艺术家深怀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用心灵和自然对话,葆有美好的愿望使心地纯净、境界超然。张光宇认为“艺术的至性在真”,“但有假诗文,却无假山歌”,他细细地分析艺术与自然、简约与繁密等辩证关系,并引申到装饰的源泉是生活的积累和美的发现,要求大家重视“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反复锤炼以至完美。高庄在完成国徽浮雕的设计制作工作时,在整体比例、绶带、齿轮、麦穗和五星的造型处理上,以至每一根线条与线角都精心推敲,使之力度饱和,曲直有致、刚挺浑厚、情致斐然。

作者:李翔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家装艺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欧洲;装饰艺术;起源;野蛮

谈到欧洲装饰艺术起源,“欧洲的装饰艺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已登峰造极。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将建筑、家具和家居装饰当作一种艺术创作。他们将古希腊的传说故事雕刻在建筑物上,用象牙片和动物骨头精心制作成漂亮的扇子,在家具的边角或立柱上雕刻出不可思议的线条和花纹,在他们手中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艺术。”欧洲装饰艺术起源于英国,带有浓厚的爱尔兰“荒凉的绿野”的特征,爱尔兰的地理位置、宗教历史和文化特征,完全满足了欧洲装饰艺术起源所需的条件。起源与英国的欧洲装饰在19世纪后期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和渗透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传统装饰纹样与手工艺的艺术特质,但也始终表现出野蛮的特质。

一、欧洲装饰艺术的起源与特质

早先在爱尔兰偶然发现的中世纪《凯尔斯书》手稿中系统描述了装饰是“用几何设计而不是自然主义的重现,彩色的平面和复杂的交错图型”③的艺术特征,充分代表了爱尔兰的撒克逊风格的装饰艺术,使人们得以重新真切地感受北欧中世纪及复活的十九世纪末装饰艺术的奇特之处。

(一)英国性的装饰艺术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对英国装饰艺术的描述十分准确,即所谓的“建筑师的意图是忠实于自然,艺术家的世界则是变幻无穷的。但是任何一种表现都是对整体观念的描述,而不是对某一物体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式的东西”①;“英国式的建筑装饰特色:即不管是流线式的、还是直线式的建筑,装饰都只是线而已,而非有形物体”。这种融合欧洲北方传统的抽象形式的纪念碑,所呈现出的近似生活的真实感即为这个国家中世纪的装饰艺术风格。不管是静放在都柏林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凯尔斯书》手稿,还是在1851年大展览会上展出带有漩涡型装饰的地毯,或是收纳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玻璃盒中的动物纹样的黄金工艺品,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千多年前古朴的羊皮纸、羊毛抑或是金属本身所洋溢出的沉静感②。假若站在近前正面凝视这些作品,其表面活泼的色泽以及鸟儿模样的花纹,还有那狂热的曲线,会给我们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宛如从沉寂的黑色深渊中,突然迸发出五彩光束(图1)。正如前文中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引用的那样,英国装饰性造型的浮雕所表达出来的反古典主义的传统造型形式,可称之为是原始的抽象装饰与传统的古典装饰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所表现出的非模块的造型取向关系。

图1 1851年大展览会上展出的漩涡型装饰地毯(图片来源:《现代设计的先驱者》p20)

图2 乌尔姆大教堂(哥特式垂直线条装饰)(图片来源:《哥特形式论》p73)

佩夫斯纳在34岁时出版了《现代运动的先驱者》一书.奠定了他在英国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之后大约过了20年,《英国艺术的英国风格》(1956)发表的时候,刚好处在《现代设计的先驱们――从莫里斯到格里佩斯》(1939)与《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源泉》(1968)这两本被称为“近代设计论金字塔”的著作之间。书中讲述了从“凯尔特人大不列颠时代”到十九世纪的“反模仿艺术”的传统特异性,探索了“装饰艺术”的可实现之路。这本书不管在文化深度上还是学术造诣上,都与古典的自然主义相去甚远,佩夫斯纳对意大利巴洛克绘画与撒克逊巴洛克建筑的对照比较研究是其兴趣所在。他所要表达的是英国艺术的边缘性。正如小野木孝治所说的“偶然展示出的古典传统与当代艺术的正相反的民族性对比,是佩夫斯纳对英国艺术特质的探求过程”,对英国艺术与古典传统的关注,是佩夫斯纳对艺术史、建筑史研究的基础体系。

(二)摆脱了具象性和复杂性的英国装饰艺术特质

从中世纪到近代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线”的存在形式,可完全表现出佩夫斯纳所认为的英国装饰艺术的特质。他从英国的造型原理中分析出意大利与地中海的造型艺术应该趋向于“非具象”的符号,这些符号必然通过具象形态特征或借助建筑及器物本身的表面得以表现。由此,装饰性的造型获得了解放,并开始了对“线”的狂热追求。正如佩夫斯纳所言“从弱化造型的具象性到关注具有生命感的装饰线的转移”④。如哥特式的建筑装饰里流动的线、火焰式的线、垂直式的线。九世纪英国杰作《乌得勒克诗篇》原稿中的“之”字形曲线、十二世纪的著作《朗伯斯圣经》及《温彻斯特圣经》中的人形柔软的曲线、布莱克(William Blake)所描绘的人物的间接圆滑的曲线、以及与布莱克同时代的建筑家约翰・索恩(John Soane)所表达的作为雕刻的装饰线(图2,图3)。如此,就像佩夫斯纳所说的“结合之前的考察来看,我们虽无法臆测,却可以追溯至七、八世纪的爱尔兰与诺森比亚的绚丽原作,或许直到英国铁器时代的凯尔特大不列颠人的表现形式为止”。从古代北欧的织带花纹和旋涡花纹;在帕维亚(Pavia)卡尔特萨修道院正面所体现的凯尔特环形的魔术般的曲线(图4),这些“摆脱了具象性和复杂性的装饰”完全诠释了英国装饰艺术的特质与起源。

图3 朱里奥・罗马诺,公爵府庭院(图片来源:《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p197)

图4 杜克:《对话录》中的插图(图片来源:《现代设计的先驱者》p94)

(三)趋向构成感的北欧装饰艺术特质

地中海位于欧洲的西北端,地理位置上偏于一隅,其文化受欧洲中心辐射较少,正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装饰艺术的土壤被完整地保留。因此,它对欧洲装饰艺术体系完整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正如威廉・沃林格尔(wilhelm Worringer)著作中所记载的:“英国艺术的特色,从广义上来说是‘从依附于具象形态的手法脱离及趋向构成的装饰的手法’,换句话来说,就是‘从装饰体脱离到表面的装饰发展的造型取向’,这就是北欧的装饰艺术特质。这就是‘北方’的造型特征,在表明了其风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其极端性”⑤。如佩夫斯纳对线的理解的典型作品,标志着盎格鲁・撒克逊美术开始的一个黄金头盔“萨顿胡的头盔”(图5)。在仅仅几厘米大的空间中,装饰着精密织带的动物(鸟)头部、回环缠绕的曲线,可见在没有接受过古典地中海艺术洗礼的北欧,其装饰艺术的想象力在很早的时期就开始翱翔了。1939年,在东英格利亚海岸的墓地,这个珍贵的遗物与同时被发现的其它黄金工艺品,都被视为盎格鲁・撒克逊艺术流派的代表作。畸形的动物躯体使抽象的线不规则,装饰线交错地将空间填埋,不留一寸缝隙。这样的装饰手法不管是在盎格鲁・撒克逊的故乡日耳曼,还是在其邻居的凯尔特,或是在北欧诺尔曼的艺术作品中都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即为北方装饰艺术的普遍表现手法。这种螺旋状的装饰曲线较之希腊拜占庭式中所描绘的“唐草花纹”中沉静植物的蔓草曲线有所不同,也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奇形怪状的线性装饰,在巴洛克的螺旋形装饰与洛可可的花园石贝装饰轮廓线中也没有发现这些特征。这种装饰风格仿佛隐藏着某种不定力的“北方”气质,它充斥着的野性与争斗的野蛮性,也就是北欧装饰艺术所特有的装饰风格。

图5 萨顿胡的头盔(图片来源:《蛮族艺术》p53)

图6 希腊壶绘的植物花纹(图片来源:《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p159)

二、西欧的反古典主义装饰艺术

古典主义装饰风格在欧洲的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但贡布里希(E.H.Gombrich)认为,“绘画艺术比起装饰,更关注物体本身的自我意识”。这一理念站在了装饰主义的反面立场。这与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特的“想将教会内部大白于世”的愿望大相径庭。不论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安德烈亚・帕拉弟奥(Andrea Palladio),还是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者,均表现出“阿尔伯特”的这种思想。即便是今天,这种理念仍有许多人认同并付诸实践⑥。

(一)蛮族艺术的发源与装饰的批判

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希腊到中世纪初的罗马时代这段时期,发源于凯尔特日耳曼的北方蛮族艺术并不具备古典艺术的内在特质,欧洲阿尔卑斯以北的蛮族艺术与在欧洲北方展开的地中海异质造型艺术有明显的区别。从十九世纪中期拿破仑三世的卢布汇集和珍藏在巴黎郊外的法兰西美术馆中的黄金工艺品装饰,以及北意大利、瑞士、英国、法国、爱尔兰修道院传播的装饰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以纽带、漩涡、动物为形态的有机花纹,这些浮现于表层的蛮族装饰艺术标志着原始状态的装饰风格开始登上了欧洲的艺术舞台,这种北方的装饰艺术充满了浓厚的“野蛮性”,显示了其装饰艺术强大的生命力。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人们对花纹的强有力抗拒,毫无疑问是古典影响的体现”。

十九世纪后期,蛮族艺术处于欧洲美术史的边缘。植物花纹在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建筑及壶绘中被大量应用。由于希腊的植物花纹应用于现代建筑及工艺品中,可洋溢出花纹本身的静谧美之外,对花纹装饰的建筑及装饰物还呈现出古典的自然美,这被多数西欧人所接受(图6)。然而,在中世纪末,现实主义者和优秀的建筑实践家A・罗斯对装饰主义思想提出了批判,他反对劳动力与资源的浪费,厌恶繁杂、夸张、多余的装饰,这种对装饰的批判态度事实上是对古典造型理论及装饰艺术畏惧的一种内在表现⑦。至二十世纪,装饰艺术的合理性逐渐明析起来。

(二)北欧的古典主义装饰论

研究中世纪欧洲装饰艺术的发展渊源,脱离不开北欧装饰艺术的野蛮特性。洞察佩夫斯纳哥特式建筑与黄金工艺品装饰的艺术,不得不惊叹凯尔特、格鲁曼、盎格鲁・撒克逊、诺尔曼等装饰艺术中“未开化装饰线”的魅力。贡布里希在其装饰心理学著作《秩序感觉》系列中的《装饰艺术论》(1979)提到“在思考欧洲的装饰时,不得不谈及北欧装饰‘野蛮的壮丽’”②。这种对古典北欧装饰艺术的关键性论述与十九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丰富华丽的装饰理论是相悖的,当时的西欧艺术理论界对装饰的开放性存在不同的思想理念,为此,古典艺术中保守思想理念便无法适应装饰艺术的开放性思想。1980年,继利瑞格大师之后,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开始重新认真地研究装饰论。他首先从北欧及地中海美术入手,针对“抽象”与“感情移入”的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我们是如何养成模仿自然的习惯的!”这一疑异,开始了“抽象与感情”的装饰理论。同时,西欧也开始对古典主义的审美准绳产生了异议。

三、欧洲装饰艺术的野蛮状态

(一)欧洲装饰艺术的精神与北欧装饰艺术的野蛮性

回望欧洲装饰艺术的历史,研究前文所列举的《凯尔特书》手稿、盎格鲁・撒克逊的黄金工艺品以及纳维亚的教堂建筑等装饰表现,我们可以领略以“线”为装饰特征的发展体系。沃尔林格(Worringer Wilhelm)的论著《哥特式美术形式论》论述中把哥特式建筑的线性装饰特征与“线”的装饰艺术进行全面地论述,文中提出的“线性几何学的抽象对比装饰精神”被装饰理论界所认同;对比了“抗拒性、精神化的石头形式”与北方装饰的“纯粹精神的哥特式石头形式”表现特质;指出“北方装饰精神在文艺复兴中堕落,北方巴洛克作为再次超越的样式而出现,在极其缓慢的洛可可虚假的螺旋艺术中逝去”(图7);论著中将哥特式建筑称为“被石化的垂直运动”的著述闻名于艺术理论界,该论著的核心思想是将希腊建筑与哥特式建筑归类为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哥特式建筑。

图7 12世纪奥尔内斯木板教堂北面的装饰(图片来源:《蛮族艺术》p159)

图8 兰格公寓铁门装饰(曲线花纹装饰)(图片来源:《现代设计的先驱者》p68)

在沃尔林格的叙述中,可以领略到北欧“线”的表现精神对欧洲古典艺术产生的影响。在研究欧洲装饰艺术的精神特性时,被视为欧洲文化发源地的北欧装饰艺术的“古典的、模仿的”装饰特质完全表现出装饰艺术的野蛮性。

(二)北欧野蛮装饰中“线”的表现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超越绘画性的自然模仿,装饰艺术逐渐走入低谷,“但是我们必须返回到‘往日理论’中纯粹的设计精神。这里所看到的对装饰的称赞、反古典忌讳明暗的态度、对称性效果的执着,让人感受到北方人的血性方刚。”⑧从沃尔林格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古典主义与北方风格中线性装饰的执着。威廉・莫里斯的弟子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在《读物的装饰的插图・古与今》的系列论著《读物与装饰》(1896)中提到“装饰艺术的创造性在于捕捉对抗中的模仿艺术,二者互相纠缠,不断斗争,胜负交替”,克莱因梦想利用中世纪的手抄本艺术来推动装饰的黄金时代,表现出其对艺术真谛的追求。十九世纪末,北欧野蛮装饰中“线”的表现特质,开始被艺术家们正面地接受并得以大量地实践,这种实践体现在帕克的银饰与白银器物的曲线花纹、奥尔斯・贝克(Overbeck)的装饰品、麦金塔茶聊室门扉上的装饰花纹、伯恩・琼斯(Edward Burne Jones)建筑上的织带花纹、L・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斯科特百货店外观上的螺旋纹、阿方斯・穆哈(Alfons Maria Mucha)的招贴画和“哈姆雷特”中北方龙与鸟的交错造型等作品中,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北欧装饰艺术的野蛮性特质(图8、图9、图10)。

图9 沙利文的芝加哥大礼堂(图片来源:《现代设计的先驱者》p63)

图10 阿方斯・穆哈的招贴画罗伦萨奇欧__奇W(图片来源:http:///widget/notes/2312112/

note/141197045/)

四、结语

装饰艺术透过现实所看到的事物去发现有欣赏价值的东西,从现实自然中,将艺术的特质转变为装饰的价值。要使装饰艺术作品被大众接受,不仅要具备事物的精神灵魂,还需要有创造的基础,通过真实的想象力,使得形式的感觉被淋漓尽致地发挥。正如英国评论家王尔德在《作为艺术家的评论家》中所说的:“对于现实与自然,我们要将艺术的优势转变为装饰的价值。”世纪末的唯美主义与装饰艺术在英国开花的主要原因是,北欧对自然的畏惧和对古典保守模仿的排斥,西欧装饰艺术的发展动力应来源于此。

注释:

①高振平.佩夫斯纳的视野[J].视觉杂谈

②廖D.蛮族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4,57~59

③迈尔・德・保尔.早期爱尔兰艺术[M].都柏林,1979

④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佑,王晓京译.现代设计的先驱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1,63,68

⑤沃林格尔著,张监,周刚译.哥特形式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41~43

⑥李超,赵阳.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及灵感来源[J].艺术论坛

家装艺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批评;服装评论;服装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71-02

一、 文艺批评与服装批评的关系

文艺批评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批评与批评对象(即作品)是艺术创造的一体两面,批评是正常的学术推介、评述、理性分析,对作品或褒扬或指出不足,其目的是促进被批评作品的改进,达成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服装产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再一次对服装批评做更新的认识,更准确地说是批评精神的服装评论。

服装作为社会生活文化的内容和反映,是文化的表现,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处在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中的,随着社会服饰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和人们服饰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社会对服装的认识,已由过去对色彩、面料、款式、缝制工艺等物的表象,升华到了对服饰造型艺术、服饰搭配语言、服饰品牌精神、服饰科技含量、服饰穿着品位、服饰流行时尚及传播等文化内涵的理解,视服装为文化载体,使服饰文化伴随服装产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已日渐成为服装生产、经营、消费发展不可缺少的时尚文化产业。

服装经济的发展,为服装文化提供了无限的舞台,在开放的艺术思维,无定格的艺术认知、艺术观念下,大量艺术及其作品潮涌而来,让批评眼花缭乱、无法言说,直面的批评变得软弱无力。艺术批评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中介物,一头连着创作实践,一头连着基本原理。理论是批评的依据,如果一个批评家或评论家没有自己的艺术观点,没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尺度,他就不可能对艺术进行有效地批评。

二、服装批评的现实意义

显然,艺术批评是文艺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这种批评绝非可有可无,而恰恰是艺术繁荣的重要内容与标志。所以,我们往往对艺术现象或作品表示赞成、反对,或是疑问,不同的意见会发生争论和碰撞 ,这就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人们在公共领域的话语交流,也是一种评论。专业的艺术批评不是把艺术的问题搞得高深莫测,而是更加简单、清晰地解释问题,让受众既能够了解艺术家及其文化,又能够在此基础上认同自我和他人的价值。国外时装业非常重视专业媒体的专业评论,评论家专栏文字总是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当今,设计师、评论家、传媒、企业家等已成为构成当前服装评论的几方面要素,通常时装评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范畴。狭义的时装评论是指大众传媒发表的关于时装,包括面料、款式、色彩、图案纹样、制作工艺、品牌,还有时装搭配、设计师、流行趋势、生产销售,行业新闻等种种问题的见解和观点;广义的时装评论除了狭义的内容以外,还包括对于服饰、妆扮以及各种与时装相关时尚生活的看法和意见,大量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记者、编辑便匆忙担当起了时装评论撰稿人的角色。面对不熟悉的时装界,面对五光十色的名利场,评论很容易失去自我以及辨别能力,于是一片讴歌叫好声中,时尚变成了真、善、美的象征。

三、服装批评的现状、发展与反思

(一)服装批评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当代服装评论状态并不满意。当代,服装表现愈加多样化 、创作途径愈加丰富,传媒更加发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宰作用,和评论共谋,在这种情况下,评论的作用也更受人们关注。因此,服装批评评论显得更加重要、必要。

然而,服装界的批评目前较难展开。

其一,缺乏专业批评的氛围和专业媒体搭建的批评平台。通常,当媒体上刊出少许批评,便会引起轩然大波。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同样,因某些原因不愿意吸纳批评,也不敢给予批评的空间,其原因很多,缺乏民主意识、利益驱动、人际关系、明哲保身等,尤其若媒体不给予真正批评的民主平台,所以,服装界的专业批评是难以形成良好氛围的。

其二,服装界的设计师常常表示对批评的给予理解,但是批评的对象还是很不适应正常的评论,他们喜听“大师”、“伟大”、“精彩绝伦”等褒扬字眼,反之则不情愿、不乐意。其实,国外时装作秀就非常重视专业的批评,资深的时装批评家的评论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著名记者阿比多斯曾对圣・洛朗的某季会批评其:“毫无创意,把上一季作品改头换面、偷工减料。”批评之犀利令圣・洛朗好不难堪、恼羞,但翌年,圣・洛朗的作品果有明显的提高。

(二)服装批评的现状

服装批评评论在今天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今天的服装现实充满了让人困惑难解的问题。而今天直面批评的不易,一方面在于社会和艺术对批评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批评有更开放的观念、更科学的方法、更自觉的求真意识、更立体的知识结构、更强烈的责任感以及由此构成的更强的批评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批评所面对的艺术现实越来越复杂。服装业的外部环境与潜意识又都惧怕真正意义的批评,所以呼唤多年的服装批评尚难确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批评。

从我国时装评论的现状看,有些传播出去并受到追捧的服装文化现象,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留下太多积极的东西。一些以追捧名人为荣耀的评论,用一种仰视的角度引导社会去看个人的天赋和情感追求,给中国服装企业、时装品牌、设计师、模特、摄影师、造型师等送去的全是赞美,评论者在令名人陶醉的同时,借名品、名人来抬高自我的目的格外鲜明,很多时候,服装评论都是赞美的美丽语句,看不到、听不到半点不足和批评。也有的评论以居高临下之势看待一切服装现象,抓住一种典型现象当作普遍问题大作文章,用仿佛特权威的行文造句特尖刻的语气格调来批评社会服饰现象,这种用大量的专业名词来表现自己专业性权威感的评论,却因抓不住问题的根本让人难以接受,因而在服装行业中难以形成一种真正的文化批评氛围,中国服装文化评论因而也极难形成一种促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三)服装批评发展现状反思

当然,近年来的服装批评评论也客观了很多,具有长足的进步,与很多领域相比,时装评论很难进入到更加高深的境界,谁都能发表见解,有独特深刻的见解当然好,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发现更多的真相。抒发一点真情,说一点真话,就属难能可贵了。如记者在一季春夏会的对设计师张肇达设计评论中:“而整场会上,服装作品如雕塑一般,缺少轻盈之作,这些服装在什么场合,由谁来穿,是每位观众在考虑的问题。”对设计师薄涛的服装作品,有这样的设计评论:“……用色上的单一保守让观众也许并未尽兴。”

在西方,20世纪被艺术批评史家誉称为真正批评的时代。通过批评评论,艺术才彻底地展现出自身并构成完整的艺术世界。西方的艺术批评在本世纪更独立和繁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评论家顺应时代的需要匆促上阵,并无太多足够的理论准备。面对许多新的问题,难以做出系统的理论阐释。所沿用的方法也是单纯且被庸俗化了的社会批评方法。1997年10月,北京第一届高级时装评论员研修班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开办的,随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了时装评论委员会。协会以及另一家报社还分别每年评选最佳时装评论员。不管这些活动和机构能否完成它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为纷繁复杂的时装发展提供一个可作参照的秩序,但人们已经认识到,全面清醒地了解自身现实地位、功能作用和本体特征才是服装设计的关键,也始终是时装批评继续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每年各地国际服装节的召开,服装文化的传播,服装流行的预测,服装企业的发展、服装发展前景等都是促进服装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及国与国间经济交往的增强,必定带来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和融合。品牌的竞争、先进的设计观念和营销策略更要求服装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服装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正确、健康的服装批评,中国服装产业更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服装产业尽管年轻,但所积淀的深厚中华民族服装文化却古老悠久,用什么样的文化推进服装产业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文化引导服装市场走向成熟,用什么样的文化提升民众服装消费水平,已成为我国服装文化产业不可推卸的重任。中国服装时尚化,需要重新认识批评,更需要有文化的批评去提升。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服装评论[M].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出版社,2002.

[2]法・纳塔斯・埃尼施.作为艺术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2005.

[3]陈璐.艺术批评的尴尬[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

[4]孙伟科.艺术批评漫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3).

家装艺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装置艺术 市场发展 困境及对策

现阶段,装置艺术出现在国内外当代艺术展览上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展览之后,也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近年来一些名家的装置艺术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以高价成功拍出,这对于装置艺术市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意义的事情。但是,装置艺术的总体受众还是十分小,这体现在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上。虽然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装置艺术的市场也迎来了较快发展,但是从整个市场以及行情来看,问题依然存在。

一.装置艺术市场发展面临的困境

目前,纵观整个艺术市场,无论从创作、交易还是收藏上来说,都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形势中,但是装置艺术,发展相对较缓慢,而且这样的状态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最大:

1.装置艺术对展示的空间要求较高。通常我们看到的装置艺术,很多尺寸巨大,这就需要占据较大的场地,另外,一些装置艺术在形状上不规则,导致对空间的要求比较高,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展示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对装置艺术作品采取独立的空间展示厅,加上部分装置艺术作品运用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材料,导致整个装置艺术作品在展出的时候需要做特意的布光处理[1]。其次,有的装置艺术作品需要音效的配合才能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或者涉及到其他不一样的辅助元素和道具。综合这些原因,使得装置艺术作品从制作到展出需要调动较多设备的配合,而且需要很强的执行力来完成,除此之外,后期的维护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装置艺术来说,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做支撑,这也是装置艺术在艺术领域很小众的原因。

2.装置艺术陈列和后期维护不便。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个人艺术观念利用各种形式的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这就导致了装置艺术作品在展出时实际问题要比想象的高出很多,一部分装置艺术作品体型庞大,造型复杂,陈列是收藏者遇到的很大的难题。并不是所有的收藏爱好者都有足够的条件来进行充分展示[2]。这样就使得装置艺术作品被收藏者收藏后并没有太多再次陈列和被人参观的机会,造成装置艺术作品的r值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其次在后期维护上,装置艺术作品需要专业的防尘、防腐、防老化处理,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装置艺术的损坏。

3.大众对艺术的传统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艺术家在创作装置作品时,会采用各种材料,在形式上显得标新立异,因此有些作品会给人一种反文化反现实的感觉,这就造成了人们对装置艺术的偏见。然而,装置艺术和架上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并不是以审美为前提的,而是创作者通过作品对艺术观念进行表达。因此造成很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装置艺术的理解不一样,从而使装置艺术在大众心里的接受程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装置艺术在市场发展上面临困境。

二.装置艺术市场发展走出困境的策略分析

1.最大限度解决收藏上的难题。由于装置艺术在价值和理论上都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导致装置艺术的市场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在意识到收藏问题的情况下,艺术家可以适当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展览空间大小等因素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方便美术馆、画廊等区域,可以有计划地对一些装置艺术作品进行展示,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参观和交流于一体的环境,以扩大装置艺术的影响力[3]。

2.培养大众对装置艺术的文化认同。在装置艺术展示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观众从审美的角度审视作品外,更多的是让观众增进与创作者观念上的沟通,以实现统一的认同感。因此,需要观众在参观的时候,不过分追求作品本身表现出来的审美,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去捕捉创作者所表达出的信息。另外提高装置艺术作品的公众曝光率也是培养大众对装置艺术文化认同比较有利的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装置艺术市场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走出困境需要社会、藏家以及广大爱好者一起努力,同时创作者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促进装置艺术市场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王起跃.试论装置艺术与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向[J].艺术品鉴.2015(10)

[2]龚芸,程虎.当代装置艺术与雕塑语汇的符号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01)

家装艺术论文第6篇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74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总计

 

15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传统造型与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从事纺织服装商品企划、服装产品设计、消费需求与流行现象分析、设计流程与管理、时尚文化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概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色彩与图案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时尚摄影、时装展示与陈列设计、传统服饰专题创新设计、礼服定制设计、专题设计、男女童装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及服饰传统造型与造物相关理念,具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工程素养、服装产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成衣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等。

    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为文化创意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和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模特经纪管理、模特专业教育、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镜前展示、广告表演、服装摄影、舞蹈编导、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买手、服装概论、服装市场营销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好的舞蹈创作和改编能力,较强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组织、排练与协调能力,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文化部门、艺术团体、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创排练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训、剧目排练、编舞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等。

 

联系人:刘怡宏    联系电话:89626346   邮箱:412321260@qq.com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工艺美术

本科

145

公共艺术(手工)

本科

18

总计

 

163

 

 

    工艺美术专业(共145人)

工艺美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课程群建设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秉承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艺术设计融合教学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校内外教研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实训实践、项目工作室、大师进课堂、企业实习基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能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艺术市场经济规律、艺术生活消费、时尚动态,具备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工艺品设计制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纤维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专业方向。

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纤维染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纤维染织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纤维染织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白描、归纳水粉、立体构成、中国画(工笔写意)、新民艺学、地毯设计、织绣设计、材料实验、丝网印、手工印染与设计、染织发展史、市场学、印花面料设计、纤维艺术—平面形态、彩印、纤维艺术—空间形态、家纺产品工艺与结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方向(共26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陶瓷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陶瓷艺术史、陶瓷成型工艺(拉坯)、陶瓷成型工艺(泥条)、动物雕塑、新民艺学、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装饰、陶瓷成型工艺(翻模、烧成)、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服饰陶艺、陶瓷壁画、课题创作、现代陶艺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琉璃艺术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玻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玻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玻璃艺术史、玻璃设计表现技法、模具制作、烧成与综合材料实验、玻璃后期加工、传统工艺雕塑、计算机软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础、动物雕塑、窑制玻璃课题设计、吹制玻璃课题设计、灯工玻璃、玻璃产品设计、玻璃首饰设计、综合材料研究、玻璃环境设计、热熔玻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漆艺艺术方向(共2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漆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漆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漆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漆艺基础、立体构成、装饰基础、漆艺史、漆艺综合材料研究、写实漆画课题创作、漆立体脱胎成型工艺、建筑环境与漆壁画课题研究、漆器皿课题创作、装饰漆画、现代漆家具设计与制作、空间与漆塑课题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首饰艺术方向(共22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首饰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首饰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首饰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基础、成型工艺、首饰制作工艺、皮雕工艺、镶嵌工艺、首饰综合材料、首饰加工、金属器皿簪花、金属焊接工艺、腐蚀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展示设计、首饰文化、刻铜工艺、首饰起版工艺、首饰铸造、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金属工艺方向(共2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金属工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属工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金属工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泥塑浮雕、材料与工艺基础、表现技法、设计概论、动物雕塑、成型工艺、徽章设计、电铸工艺、铁艺设计、金属焊接工艺、锻铜浮雕、铸造工艺、金属器皿、人体雕塑、环境雕塑设计、产品设计、腐蚀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公共艺术(手工)专业(18人)

    公共艺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从城镇化空间环境中,以艺术方式表现社会和生活公共性问题。本专业下设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课程注重拓展学生对材料综合利用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空间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具备教学、研究以及在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胜任城市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型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形态训练、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写生、装饰基础、雕塑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综合材料1、环境心理学、雕塑形态、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策划I、金属装置工艺、浮雕、数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设计、陶瓷设计、综合材料2、纤维壁饰、公共艺术策划II、陶瓷陈设、玻璃环境设计、金属装置艺术、艺术实践

 

联系人:李遵   电话:89626366  邮箱:1361967895@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

专科

51

总计

专科

51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51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备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相关设计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师、雕刻工艺技师等职业,也可以个人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下表所示:

职业类别

初级岗位

发展岗位

设计类别

助理雕刻设计师

雕刻设计师

助理产品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设计绘图员

产品设计师、雕刻设计师

技术类别

初级技师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课程:传统装饰文化与表现、传统绘画技法、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玻璃内画技法、玻璃灯工工艺、陶瓷成型工艺、陶瓷釉色装饰、刻瓷工艺、品牌策略、文创产品设计。

 

联系人:杨友森   联系电话:0533-4126217   邮箱:2298033374@qq.com

 

 

 

应用设计学院分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专科

33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3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专科

28

总计

 

95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科 (3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掌握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完成广告、包装、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到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美工制作、书刊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整体开发与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交互设计等职业。

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样本设计、电脑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设计、摄影、容器造型与纸盒结构、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 (3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表现公司、房地产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照明工程及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装饰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

主要课程 :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构造与测绘、建筑装饰预算、照明工程设计、家居设计与构造、室内设计专题、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  专科 (28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数码图形图像和新兴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影像技术、网页设计等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报社、数字影视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网络媒体制作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动画、纪实摄影、商品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职业。

主要课程 :计算机图形基础、图形创意、商业摄影、数码图像后期、版式设计、分镜头设计、网络动画制作、数字音频、影像风格化设计、摄像基础与剪辑基础、平面卡通设计、三维造型、纪录影像、叙事视频创作、UI设计、影视特效与合成、品牌与栏目包装。

 

 

家装艺术论文第7篇

(1)、实用美术一直以来都是美术家的副业,美术家历来有介入生活艺术的传统,从而引领时代风尚。譬如:古代艺术家、文人士大夫造园,既美化了起居环境,又丰富了人类设计思想的宝库。文人士大夫关注服饰,给予人们审美情趣的引导。如晚明清初的李渔著有《闲情偶寄》,用了大量笔墨描绘服饰审美。民国时期的许多美术家,都是从实用美术起家,如陈之佛、张大千先生,都曾去日本学习过图案设计。叶浅予先生在上海时还设计时装,黄觉寺先生甚至为时尚杂志撰写过服装评论。人人要穿衣,人人就可以发表对服饰的看法,撰写服饰审美的心得,服装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大众的艺术。

因此,我想说服装艺术说不上是高深的学问,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服装艺术背后的事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楚的。因此中国美协服装艺委会就有这个责任来回答:设计形式之外蕴含的重大理论意义,回答服装流行是什么?为什么会流行?流行的背后反映的民族文化情感和地域审美情感又是什么?以此来提升我们服装艺术的创作与设计水平,以及服饰研究的学术品质。

(2)、服装设计需要有宏观的设计创意与思想观念,又要有重要的技术细节支撑。

在设计界历来存在“泛艺术化”和“泛技术化”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设计和艺术本来就是一对难以割舍的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纯艺术与设计追寻的精神与物质目标是不一致的,但他们的终极目的却是一致的,应该说殊途同归,都是围绕着“人”,关心“人”,呵护“人”。设计是从物质和功能目的的追求,借助于形式审美达到影响人的心灵,艺术则一开始就以精神角度切入和影响人的心智。

十多年前,当我和陈逸飞先生在上海奥林匹克酒店长谈“大美术”观念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艺术重视程度远没有今天这么受人尊重。当时的许多美术家不屑于做实用艺术。陈逸飞先生以绘画名世,但他以一个大美术家的姿态践行了他生活艺术化的美学实践。他的服装品牌渗透着美术家独有的审美判断,引领了时代风尚,然而他英年早逝,为时尚界留下了长久的遗憾。

后来我提出的大设计观念多少受到他的影响,并在2002年前后引起服装设计界的一些讨论。因此,以美术家的视野,在追随流行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平衡木上,艺术委员会就有责任倡导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提升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追寻诗意的生活品质。

(3)生活的艺术既是大众的,又是高贵的。面对西方流行文化的侵入,是对抗,还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世界性文化的洗礼与再生。衣、食、住、行,衣为先。面对服装艺术的国际化倾向,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固步自封,又不能狂妄自大、盲目乐观。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变革。打造精品文化,彰显“中国气派”的说法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艺术。

作为中国美术家的最高学术机构,艺委会应该组织相关艺术家和学者展开研究。特别是:如何建立属于中国的设计价值体系,如何研究属于我们民族的设计语言,如何探索属于中国气派的设计形式表达,这些都是艺委会面临的工作责任。进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设计责任和设计义务。

(4)文化艺术繁荣似乎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备受党和政府的重视。但是随着新经济形态的显现,创意文化产业正成为新经济的引擎。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创意设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设计除了是物质造物活动,它还是隐藏在形式表象下的、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更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自省力与推动力。

因此我要说服装设计既是美术的,又是科学的、技术的、经济的,更是维系民族繁荣繁衍的重要纽带。当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前,我们要包容世界的多样性,积极构建健康、有活力的时代风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更要秉承和体现“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原则,共同描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5)服装设计艺委会在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加强设计前沿理论研究,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以国际化的视野,积极推动中国设计话语权的表达。使中国设计、中国流行风尚成为人民社会生活的主流,进而影响国际化的服饰流行风尚,我们欣喜地看到巴黎、纽约、米兰等国际时装周,中国服装设计师已经以自己的民族设计语言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向国际设计界展现了设计才华,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推进中国设计话语权表达。艺委会还应该积极筹备“中国时装艺术大展”,和设计行业协会不同的是,它的活动更注重于艺术品质本身,给予人们一种美学倡导,同时欢迎美术家、设计家跨界参与大展,积极与产业与设计行业协会协调沟通,进行合理的分工,共同为中国服装设计的未来规划蓝图。

(根据在“2012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背景链接

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成立于2008年5月26日。首届艺委会由19位委员组成,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任副主任委员。

2012年8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美协主办、河南省美协承办的“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共河南省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等有关领导,以及中国美协各专业艺委会代表共70余人出席会议。

第一届服装设计艺委会委员名单

主任:

李当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副主任:

刘元风 北京服装学院院长 教授

吴海燕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吴洪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陈建辉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

李超德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秘书长:

肖文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

委员:

林志远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张莉 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主任

惠淑琴 鲁迅美术学院服装系主任

吕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专业主任

刘葆发 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

苏永刚 四川美术学院服装系主任

赵卫国 浙江工程技术学院服装系主任

梁惠娥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

孙菊香 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副院长

林乐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