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合集7篇)

时间:2023-08-24 16:50:26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1篇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计划(草案)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的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拼搏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主要指标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586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境内财政收入46.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6%、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同比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1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62元,同比增长15%;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30.6%。万元GDP能耗、COD排放等能耗环保指标明显下降。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7.2:58:34.8。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四连增”,总产量预计达到64.9万吨。有机蔬菜、“两菜一粮”、有机肥桃、干鲜果品、速生丰产林发展到77.6万亩,生猪、奶牛、鸡等畜禽存栏量670万头(只),成为全国最大的枫叶鸭繁育基地。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31家,其中省级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50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5万亩。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8家,其中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196家过亿元,23家利税过亿元,193家利税过千万元,1家进入全国500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0亿元、利税134亿元、利润79.1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30%、32.5%和42%。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5亿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重点企业研发机构31个。服务业繁荣活跃。“2112”工程推进顺利,20个服务业集聚区、10家骨干企业、20个重点项目的培植建设加快推进,特色街区、夜间经济、家庭服务业等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7%,占GDP的比重达到34.8%,实现服务业税收8.7亿元,同比增长3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17.8%。

——优质投入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用优质增量促进存量优化,靠高效投入拉动科学发展。年内共实施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448亿元。加大招商争取力度。把招商引资、对上争取作为“一把手”、“365”工程来抓,深化“融入两圈行动”,主攻世界和中国500强、央字号企业,在北京、台湾、香港等多个地区成功举办了招商推介会。同时,科学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三农”扶持、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民生保障重点等领域,深入开展政策和项目“双对接”,对上争取无偿资金12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投资过亿元的126个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干部“领办制”,定目标、定分工、定进度、定时限,全年完成投资172亿元,新天地生物质燃料、泰鹏粗旦无纺布、云宇20万套驱动桥等56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实施“两带三区四园”发展规划,市高新区完成了“区街分离”,现代农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现代盐化工基地跻身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园区成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126个过亿元项目中,有109个集聚在“两带三区四园”。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围绕建设“人文、生态、宜居、精致”城市,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并举,推进城区“东拓、西进、南展、北上”,重点建设了龙山河带状公园二期、市民广场、百信广场、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展览馆)等城建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3%。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突出抓好20个示范社区,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2个低碳样板社区。启动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城联创”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民生工程持续加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年初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计划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中小学合点并校,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3处,成为新标准实施后全省第一个教育工作示范市。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9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296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扩面51000人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分别达到1360元、950元、600元。实施十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镇街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价格下降44.2%。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年人均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提高到1500元,城市低保每人每月提高到310元。

一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呈现出经济增长提速、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活力增强、民生日益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骨干企业实力不强,产业结构重化特征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加快发展的瓶颈约束进一步显现;生产要素价格波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p#分页标题#e#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各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中国、建设美好、共筑幸福家园”为统领,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为主线,努力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求突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市内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5‰以内;完成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

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措施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巩固壮大规模、优化提升品质”的要求,推进农业有机化、标准化、园区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一是壮大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推进40个有机蔬菜标准基地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的声誉。抓好“三桃”、“两菜一粮”品质提升。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枫叶鸭、雪山草鸡等特色养殖业以及生猪、奶牛等优质产业,年内建成标准化规模饲养区20个。二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龙头企业壮大,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实施扩能改造项目10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突破580个,示范社达到130个。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检测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发展到60万亩。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5个,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品牌2个。四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实施各类土地整理项目,积极争取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市。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稳定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五是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做实做活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经营村庄“三篇文章”,积极探索用活土地政策增收、发挥区位优势增收、盘活集体资产增收、服务农业产业化增收、发展企业增收、经营债权增收等新途径、新路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二)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引导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等产业进行工艺革新、设备更新和管理创新,突出抓好胜利化工二期、果糖等30个重点技改扩能项目和等企业的13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年内完成技术改造投入115亿元,增长16%。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倾斜,集中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加快中科院中试基地、微波无电极紫外线光源等12个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进钕铁硼强磁、碳酸锂等10大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提质扩能。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亿元,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三是做强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云宇集团、泰鹏集团等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带动能力,重点打造装载机及配件、玻纤制品、盐化工、汽车配件、桃木制品加工、有机食品加工、非织造材料、石膏建材、农业机械、矿用设备等“十大产业集群”。四是培强骨干企业。继续对全市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开展“递进式培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集团。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0家,力争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的1家,过30亿元的2家,过20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30家。五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加大重点行业节能技改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化工、钢铁、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三)繁荣发展服务业,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构筑特色突出、业态高端、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突破发展生产业。以现代物流和金融保险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城、农贸城、冷链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建设。探索设立新兴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交通银行开设支行,扩大村镇银行网点。加速提升生活业。突出夜间经济、家庭服务业、商贸流通和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新合作购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或改造农家店50个。鼓励引导新合作等骨干连锁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经营档次。集中打造桃木商品城、商业金街等“四城六街”。

(四)推进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做强转型升级载体。一是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沪高铁沿线和美国、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做好项目推介,重点引进财税贡献大、吸纳就业多、有利于群众增收的好项目。策划上报50个过亿元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争取有15个项目列入市以上重点扶持项目;继续实施集中开工和联合预审推进等机制办法,强化落实指挥部作战的运行机制,督促项目按节点进度加快推进。发挥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汇聚各类资金。加大土地指标争取力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解决项目用地问题。全市新建续建过亿元项目120个,确保60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积极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科学界定“三区四园”功能定位,加快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加强综合监测分析,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以新兴产业开发区和现代农业开发区为两翼,以“四大园区”和镇街项目集聚区为支撑,独具特色的“两带三区四园”园区经济发展体系。三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汇总上级扶持政策,编制对上争取指导目录,重点争取区域带动能力强、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支撑作用的大项目。特别要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两个符合”,坚持重点时段集中争取与平时分别争取“两个结合”,高质量策划项目,高频度对接争取,确保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

(五)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孵化器、新兴产业开发区产业孵化服务组团,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产业技术战略联盟1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1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二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施“50家创新型企业成长计划”,年内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全年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0项,专利授权量20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以上。三是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素质创新人才“百人计划”、人才选拔“金字塔工程”,开展招才引智行动“515”工程,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名。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展“十大发明奖”、“十大自主创新带头人”、“十大自主创新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倡树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风气。#p#分页标题#e#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以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内涵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是推进城市建设。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加快东部新兴产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新区的充填完善。重点建设广场、上城国际城等高层建筑群,建成一批城市地标建筑。加快实施“亮化工程”,对城市重点路段、重点建筑及重点区域逐步进行夜间亮化。推进河带状公园与河公园的贯通融合,完善提升公园、公园等公共休闲服务功能。加快古店等32个城中村改造。二是加快镇村开发。引导各镇街细化完善城镇规划,加快建设开发。深入推进4个中心镇建设,逐步形成湖屯—石横、安庄—边院—汶阳两个城市次中心。加快合村并点和社区建设步伐,全力抓好20个示范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带动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年底建成居民楼3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3000户。三是深化“四城联创”。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整顿“马路市场”,改造背街小巷,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布局一批管理规范的城区公厕、停车场。完成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省级节水型城市和省旅游强县创建。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青山绿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创建生态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企业活动。做好试点镇和81个试点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内全部完成“四化两处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

(七)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挖掘“三圣”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吉祥文化品牌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中心、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实施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等惠民工程,确保全市村村有文化活动室、50%的村有公共电子阅览室、30%的村有文化广场。二是加速推进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实施春秋古城、世上旅游度假区、文化公园、中华儒商文化园、中资颐年山庄、植物园、山开发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商品基地。积极申报“中国文化之乡”。三是加快文化龙头企业培植。围绕发展桃木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等文化产业,引进落户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扶持新华印刷等本土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做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及时补充专业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新培育500名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带动形成400支业余文化团队。积极扶持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基层文化人才。组织评选“文化工作突出贡献奖”和“十大文化杰出人才”。五是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两节一赛”,举办农民文化节,继续开展文化下乡、“送百场文艺演出进农村进社区”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升广场文化演出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水平。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2篇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迎难而上、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和区委“保持续、上水平、重民生、促和谐”的重大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抓住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大力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园优势企业为重点,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确保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同步推进;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带头推进“两个加快”,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经济目标基本实现“双过半”。

(一)经济止滑企稳

着力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提档升级,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平稳。1—6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1.9%,超预期目标1.9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财税征收力度,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全口径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继续位居五城区第一,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1—6月,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3.17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年度目标的5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年度目标的53%;实现税收7.72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年度目标的51%,税收总量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0.5%。

(二)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按照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的思路,以产业发展优先为指导,对“198”范围内的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优化簇桥、机投桥和金花桥片区“城中村”改造控规方案,累计签订拆迁协议212户,涉及房屋拆迁面积10万余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222亩。新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铁佛北二期和南片区b组团、江安河一期、南桥b区主体竣工,龙井一期和半边街a、b区开始产权初始登记,武顺路、华兴路等9条道路竣工投入使用。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公行道、金雁路、晋吉南路等街区进行特色打造,种植树木1700余株,地被植物3400余平方米,疏通河道沟渠49处,拆除新增违法建筑4处,在市首次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中位居五城区第一。

(三)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政府贴息、税收优惠、给予补贴等方式,拉动社会投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6月,全区58项政府投资项目实现投资19.52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23.7%,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176个区属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投资60.08亿元。其中,58个年内拟竣工投产项目实现投资23.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桑莱特研发生产基地(一期)等6个项目已竣工;30个加快建设项目实现投资23.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8%;56个促进开工项目实现投资11.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东方凯特瑞(二期)等1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32个前期准备项目实现投资2.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9%。

(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卡美多”、“艾民儿”品牌分别荣获中国真皮鞋王(名鞋)称号;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分别获得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研制资助,西部智谷获得省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引导资金扶持,14个项目获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资助。与金融机构签订银保合作协议,为博高科技公司等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努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截止6月底,27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集中度达45%。全区工业企业实现税收4.93亿元,同比增长26.7%,占税收总额的17%,较20__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五)社会消费需求趋旺

全面落实各级消费刺激政策,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截止6月底,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20.4%,超预期目标2.9个百分点。以信息软件、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2.37亿元,同比增长27%,占三产业税收总额的11%,较20__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六)招商引资扎实推进

增强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性,突出上门招商和专题招商,先后组织开展了广州、东莞、深圳等小分队专题招商活动,日本安斯泰制药、美国德州仪器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我区。1—6月累计引进市外项目289个,实际到位资金44.5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1%;引进外资及增资项目12个,实际使用外资8273万美元;外贸出口47802万美元,同比增长29.5%,完成年度目标的51%。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 教育、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半边街幼儿园、江安河小学、铁佛养老院主体竣工。实施“社保业务下沉”,区社保专网新增10个街道和27个社区(村)接入点,“15分钟服务圈”建设工程全面完成,截止6月底,参保人数达11.87万人,为27887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54.83万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搭建创业平台、促进人才产销衔接、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保障等措施,多途径、多领域拓宽就业渠道,1—6月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628人。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率先在街道、社区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站(点),与企业、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实训、创业、就业“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和“一区多园、一园多点”创业载体初步形成,目前已有397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就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组织承办“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武侯区配套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在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夺得6个冠军;组织全民读书活动,与新津建立城乡教育互动联盟,向崇州捐赠图书13余万册、音像制品1.6万套(盘)。开展甲型h1n1防治,调查处置相关疫情32起,对180余人实施集中(居家)医学观察。人口与计划生育、双拥、统计、物价、保密、档案、老龄、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我本文来源:文秘站 们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倍感珍惜。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正确行使职能、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辛勤付出的结果。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如投资结构仍需改善、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需增强、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还须进一步夯实等,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关于下半年经济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下半年,全区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保持平稳发展的压力较大,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还未消除,二是房地产业全面复苏还有待时日,三是重大项目的引进还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土地市场不够活跃,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虽然面临这些困难,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二是区域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三是人南科技商务、红牌楼商圈、198区域和工业园等重点区域具备加快推进的条件和基础,四是具有发展资源基础,下半年计划推出800—1000亩土地上市,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总的来看,全区仍具备平稳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预计全区经济将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既给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基础,充分挖掘积极因素,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着力在加大投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重点及导向,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投资规模。继续围绕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政府性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带动效应,采取多种形式提升社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推进实施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谢菲联二环路商业项目、利君(三期)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推动卡美迪鞋业研发生产基地(一期)、新希望大厦、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it软件动漫创业产业园、锦江国际、核桃小区农迁房等项目竣工。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下大力气抓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以环境建设促资金引进,引导资金投向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引导四川川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上市筹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畅通民间投资渠道。

五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及时组织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包装和方案设计,认真做好储备项目子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为区域经济可 持续发展提供载体保障。

(二)解放思想,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抓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营造政府服务的比较优势。

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审批程序,进一步精简环节、缩短时限、提高效能。

二是进一步营造政策支撑环境。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着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继续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灾后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涵养税源。加强税收征管,深化增值税转型改革。

三是进一步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深入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土地存量,积极做好土地储备,加快实施土地上市计划。

四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保障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供电设施、加油(汽)站点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川藏路、沈家桥等4座变电站建设,增强能源保障能力,确保西部智谷、来福士地块、红星美凯龙二期等重点建设项目用电。

(三)加快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利用当前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加快的有利时机,增强城市功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重点发展高端会务、咨询策划、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二是推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重点抓好“三大商圈”建设,优化整体布局。以武侯直销鞋城为载体,拓宽“成都造”女鞋销售渠道。发挥“武侯房产·人居典范”的品牌优势,加大商务、商贸等商业地产的开发比重。加快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区。

三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一区一主业”发展规划,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突出轻工企业总部业态。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利君实业、远大铝业、美丽点鞋业等企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群体。鼓励企业加大对重点工艺、重点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与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换。

(四)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

一是加快农民新居建设。确保核桃小区农迁房、顺江村安置房、吉春苑、沙竹苑等项目竣工,加快武新花园、鞋都农迁房、西南物流农迁房、铁佛新居(南片区)、新苗新居(一期)建设,力争南桥新居(二期)、中汽物流农迁房、晋阳新居等开工建设,做好吉福新苑和江安河、铁佛、南桥、新苗、龙井村等新居配套设施建设的前期准备。

二是加快城市改造。统筹推进“198”区域、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确保共和村改造工程竣工,加快机投桥、金花桥、簇桥区域城中村改造和“198”区域建设,力争实施龙江路十一街旧城改造拆迁和3508厂旧房改造。

三是加快道路网络建设。确保武侯大道及延线、聚龙路改造和七里大道改扩建、草金路40米段延伸线、货运大道a段(一期)、武侯大道下穿隧道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促进武青西四路及东西延线、武新花园片区路网开工建设,做好双凤片区、铁佛片区和七里片区路网建设的前期准备。

四是加快环境优化。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继续深化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模式,确保机投桥二道河截污堰、陆坝斗渠末端移动式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全区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加快陆坝公交枢纽站前期准备,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五)注重民生改善,构建和谐武侯

一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为农民子女免除“一费制”、低保家庭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等政策。确保红专西路小学教学楼、江安河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十二中改造工程,加快川大附小教学综合楼和武侯实验中学体育馆、食堂建设。

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适龄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启动大学生创业园,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突出抓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医疗保障和社会援助。

三是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继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借助“非遗节”交流与展示平台,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水平。深化全民读书活动,提升民众素质修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全面推动消防、双拥、兵役、人防、物价、档案、外事、保密、统计和地方志编撰等工作顺利开展。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3篇

——2008年1月20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是奥运筹备的决战之年。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快节奏、高质量做好奥运筹备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年度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展顺利。

(一)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6.2亿元,增长12.3%,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66.6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800.2亿元,增长16%;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929.5亿美元,增长22.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型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4%。其中,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科技研发等生产业加快发展。1-11月,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3827.7亿元,增长19.4%。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和17.4%,高于工业平均增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步退出,首钢压缩产能400万吨程序正式启动,化工二厂实现停产,有机化工厂搬迁有序推进。各类功能区初步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趋势。首都功能核心区现代服务业聚集效果明显,创造了全市48.4%的国、地税收入。城市功能拓展区承载了全市50.4%的固定资产投资和62.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承载能力继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消费、投资以及工业等指标增速位居四类功能区前列,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突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富民效果开始显现。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效应明显,实现增加值增长20%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辖区国、地税总收入达到446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92.6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9.3%,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2.4倍。单位能耗和污染排放进一步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的年度计划目标能够完成。

发展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闪联等一批重大标准进入产业化阶段,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十一五”时期国家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经有5项落户北京。软件产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长19.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6.6%。在京央企进入新的扩张期。中信银行、中国铝业、中国神华等13家央企成功上市;中国投资公司、京沪高铁公司、中影基地等相继落户。国际高端要素流入加快。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新增投资项目31个;法国兴业等7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法人金融机构;商务部在本市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累计达到20家;具有地区总部性质的投资性公司累计达到154家。

(二)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保取得良好效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0.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低于年度2.5%的计划调控目标。当年认定的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社保“扩面提标”成效明显。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3%、92.6%、92.6%。城镇居民“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施,参保人数达到146.4万人。城乡无保障老年人养老保障办法出台,将惠及70万老年人。城镇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分别调高20元、90元、150元和30元,增幅为近年新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补助方案及时启动,自2007年10月份起连续5个月向22.7万低保人群每人每月补贴20元。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出台,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基础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一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项目在新城建设。40余万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基本医疗服务明显改善。医保报销政策加大向社区就医倾斜,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销售效果明显,社区药品平均价格下降30%。“四个一批”工程全面启动,社区卫生门诊量显著增加。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协和医院改扩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公交政策惠民效果显著。公交、地铁低票价政策调控引导作用突出,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超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两限”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全年300万平方米“两限”房、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和收购任务全部得到落实;新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城乡居民生活和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89元,实际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59元,实际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增幅分别增长56.2%和19.9%。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金银珠宝、家庭轿车、电脑、手机销售量继续增加。社会治安形势和安全生产情况总体良好,食品安全监测和药品安全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7.2%和98.7%。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好运北京”测试赛顺利进行。26个比赛场馆和44个训练场馆完工。场馆周边58条道路和4座桥梁建成。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射击馆等23个场馆已通过测试赛检验,环境、交通、气象、水电气热、食品卫生等测试方案顺利实施,为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积累了经验。生态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成效明显。22项“城中村”、60项城市边角地、五环路内102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全面实施。完成了332万平方米拆违任务。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71公顷,万亩环城郊野公园基本建成。第十三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顺利实施,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重达到67.4%。六环路内市属城市河湖治理基本完成。引温入潮工程建成通水,潮白河生态用水逐步恢复。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城八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垃圾处理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郊区达到76%。

交通和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5号线正式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42公里。轨道交通机场线、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4号线建设进展顺利,地铁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及轨道交通亦庄线、大兴线陆续开工。高速路网不断完善,110国道、机场南线T3航站楼到机场高速段建成通车,新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公里。机场二通道、京平高速、京承高速三期建设进展顺利。城区路网不断改善,展西路、蓝靛厂南路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南水北调北京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内配套工程同步实施。电力、燃气、热力供应保障能力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升33%,六环路天然气一期工程全线完工,新增14亿立方米输气能力。太阳宫、郑常庄燃气热电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官厅风电场一期工程竣工,具备并网发电条件。

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及时总结奥运筹办经验,弘扬奥运精神,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应对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成立了生活必需品应急调控协调小组,加强价格监管和监测分析,开展政府储备调查摸底,适时调整政府储备品种和规模,保证了首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保证了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重点能源的正常供应,电力实现安全迎峰度夏。

(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向种植园林化、管理精密化、布局规模化、产品特色化发展。新增设施农业1.5万亩,京承高速沿线现代农业走廊初见成效,10万亩设施农业节水工程、10万亩农业利用再生水工程基本完成。观光农业增势强劲,呈现出以科技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多元发展格局,农业观光园收入和民俗旅游接待人数分别增长25.3%和18.8%。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103项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顺利完成。全市村庄体系规划加紧编制,500个村庄建设规划顺利完成。120个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村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村改厕等5项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完成10万户,43万农民安全饮水得到解决。“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效果明显。全年累计安装近4万盏太阳能灯、27万铺吊炕,建成雨洪利用工程150处。

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增强。市政府对“三农”投入达到130.6亿元。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安排的政府投资继续向郊区转移,郊区与城区比例达到51∶49。新城建成区主干路网基本完成,拓展区路网建设加快,新城发展空间得到拓展。郊区供热资源整合工程全面推进,完成规划目标的30%,燃气管网建设开始启动。乡镇中心区集中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逐步建立,33个中心镇全部实现集中供水。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继续向郊区转移。以郊区县医院为依托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等区域医疗中心升级改造加紧建设。支持了267个郊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支农惠农力度继续加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生态护林员、乡村公路养护员、农村管水员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公益性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9.7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补偿政策出台,筹资水平从人均130元提升到220元,报销比例从26%提高到40%,参合率达到89%。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36.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农林类专业学生学费减免政策得到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参保农户达到4.5万户。

(五)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措施加紧研究。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四级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民政等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成立,统筹社会发展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改制取得积极成效。国有

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革改制面达到95%以上;二商集团与水产公司顺利重组,北控集团成功收购燃气公司。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城市公交和地铁票制票价改革顺利实施,农业水资源费、热计量价格试点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在促进资源节约、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改革继续深入。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303个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积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工作。

总体上讲,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良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主要是: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对保障部分群众生活和稳定城市供应产生较大压力。征地难度加大,拆迁成本、融资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仍然突出。城乡、南北城差距依然存在。社会建设、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交通、住房、环境、就业、就医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仍需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计划的初步安排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更是全力办好奥运盛会之年,安排好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关重要。

(一)发展环境与条件总体有利。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仍在延续,国际产业转移步伐仍在加快,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美国次级房贷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国际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可能居高不下,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值得关注,世界经济发生波动和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增加。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势头较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为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看,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从本市自身看,北京正处于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加速期,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各方面需求依然旺盛。奥运对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产业优势和城市活力、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比较稳固,为我们解决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央支持、全国关心,为本市成功举办奥运提供了坚实后盾。但2008年全市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责任大,更需要我们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紧张、扎实、有序地做好各方面工作。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2008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确保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祥和的良好局面,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一个全力、六个更加注重”的原则。“一个全力”就是全力办好奥运会、残奥会。“六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建设与管理统筹,在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首都国际形象上开创新局面;更加注重新农村和新城建设,加快城南和西部地区发展,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超过8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5.5%左右;每万人专利申请量17件以上。

主要调控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控制在103.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支出增长13.6%。

——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4%、93.6%、93.6%;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40%。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96%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97%以上。

——户籍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2%左右。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1人/亿元以内。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6%。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水耗下降4%。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重力争达到7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0%。

——城八区、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3%和50%;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6%,城八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9%。

三、实现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统筹奥运筹办与服务保障,全力办好奥运盛会。

高标准完成奥运筹备。(1)全面完成各项奥运工程建设任务。严格按照倒排期折子工程和“安全、质量、功能、工期、成本”五统一要求,贯彻“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方针,确保奥运场馆及各项配套设施如期竣工交付使用,及时做好验收和测试、调试工作,确保高质量全面达标。(2)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把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促进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提升。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和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重点抓好燃煤、机动车、工地扬尘和工业污染防控。进一步强化对污染源的排查治理,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大污染监管力度,特别是实施夜间机动车污染排放专项整治。率先实行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大力淘汰老旧公交车。取消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原煤散烧,完成城区5万户平房“煤改电”。密切与周边省市的环境合作,完善协调机制,采取协调行动,确保空气质量达标。进一步改善水环境。加强城市水系骨干河道维护管理,大幅度增加环境用水。搞好市容环境整治。重点加强奥运场馆周边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加快首都机场二通道、铁路沿线、航空通道等绿色交通走廊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边角地的环境治理,加强户外广告监管,解决个别地段的脏乱差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3)积极营造奥运氛围。深入挖掘奥运文化内涵和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琉璃厂、天桥、国子监、南锣鼓巷等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完成旧城内1400个重点院落和40条胡同修缮整治,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彰显古都文化魅力。建设一批奥运城市景观、文化广场,为奥运添彩。精心策划和组织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活动,促进文化繁荣。完善798艺术区、三里屯特色街、什刹海、秀水街、“北京眼”等区域的服务环境,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深入开展奥运主题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奥运参与意识,营造开放、热情、友好、文明、祥和的城市氛围,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整体形象。(4)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预案管理制度和应急协调机制,搞好实战演练,实现从筹备到赛时体制的平稳转换和顺畅衔接。

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统筹安排好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赛事服务保障和城市运行管理,强化属地管理,保障赛事活动顺利举办和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加强奥运安保工作,落实好各项安保计划,确保奥运场馆、食品、卫生、交通、治安等安全工作万无一失。精心落实好交通服务,充分借鉴中非论坛等重大活动经验,积极引导社会参与,科学组织实施疏导方案,保障交通安全顺畅。搞好通信、信息、住宿、餐饮、旅游、志愿者等各项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细节,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记者、游客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高标准做好城市能源经济运行和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两条运行线的保障工作,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建立赛时城市运行保障指挥体系,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妥善地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继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防患于未然。深入细致地开展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增强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高起点推进奥运后发展。把奥运作为首都发展的新起点,统筹谋划奥运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努力实现奥运效应最大化,带动首都全面发展。紧抓奥运盛会的重大机遇,加快国际合作步伐,促进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高端要素集聚,积极争取和吸引国内外重点、热点体育赛事和大型文化会展活动在京举办,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组织实施好城市品牌营销推广,加强整体宣传推介,巩固和提升城市良好形象。及时总结和推广奥运筹办过程中形成的好精神、好经验、好做法,并使之转化为长效机制,提高城市规划、发展、建设、运行、服务、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造福市民。提前制定和及时落实奥林匹克中心区开发方案、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方案,细化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实现从开发建设向运营管理转变,延伸和拓展奥运经济效应。

(二)深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坚持高端化、集约化、轻型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1)全面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由大变强。贯彻好促进服务业发展意见,落实好各专项产业促进政策,大力发展生产业,带动

一、

二、三产协调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动旅游、会展、体育等产业的发展。注重老字号资源挖掘,抓好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进有退,提升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和标准产业化应用,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发展生产业为重点,延伸制造业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特别要抓好康宁玻璃基板、诺基亚扩能技术改造、北汽研发中心、中芯国际增资扩产、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件扩产、现代汽车第二工厂、康明斯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实施,带动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严格产业准入,搬迁、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和资源禀赋的产业,实现首钢压产目标和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搬迁调整。(3)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抓住中央在京企业新一轮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央企总部在京发展,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机构和国内知名企业到京发展。(4)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金融后台服务区发展,不断增强园区的技术辐射、总部辐射、产业配套辐射、金融辐射和创新服务辐射的作用。着力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商务服务等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园区深度开放,鼓励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主导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重视人才引进,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加快管理转型和服务提升。建立和完善园区领导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发展,支持企业与院所高校联合组建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积极争取一批“863”、“973”、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重点推动航天、能源、环保、生物、电子信息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推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机构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发挥生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进中科院科教产业基地、密云呼叫中心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委托研发、设计、检测、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融资服务试点,完善科技服务投融资机制。更加注重科研项目和项目领军人才的引进,研究吸引高端创新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建设海外学人中心,畅通高端创新人才绿色通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研究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

进一步狠抓节能降耗减排。在继续实施“以退促降”的同时,着力依靠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创新机制等手段,实施“内涵促降”。政府机构带头节能,继续抓好大型公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实施32家政府机构和部分宾馆、医院的节能诊断和改造。选择一些单位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集中力量推广一批成熟适用技术。建设百所阳光校园和百座太阳能集中浴室,推广热泵供暖方式,新建50座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落实节能法,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继续加强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上加强能源管理。加快中介机构培育,加大节能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加强社会宣传和引导,增强全民节能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快污染企业调整搬迁步伐,对二热、三热3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实行关停。研究制定垃圾收费政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加快南宫、阿苏卫垃圾焚烧厂建设,促进垃圾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展电子废弃物、废塑料、废旧轮胎等规范回收和处理。

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稳定市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1)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打造时尚消费中心,发展特色街区和品牌商圈,提升传统商业街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商业、休闲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消费水平。鼓励商业企业到郊区发展,规划建设集购物、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设施,提升新城地区的商业氛围,努力扩大新城消费。完善郊区旅游休闲环境,吸引城区居民到农村消费;继续加快农村地区连锁超市、便利店、文化娱乐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设,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开发适合农民特点的消费产品,积极培育农村消费。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紧抓奥运商机,全面落实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推行银行卡工程,提高便利程度,改善消费环境,努力吸引外来消费。(2)合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结构。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加强项目能源评估,完善环保、土地、水资源、产出强度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发挥政府投资和规划的“风向标”作用,合理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城南、新城、新农村地区。发挥好土地调控作用,完善土地招标政策,优先保障重点工程、产业功能区、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用地。继续抓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争取中央重大项目落地,统筹推动中央项目实施。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3)加强价格调控。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调控,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变动趋势,组织好货源调度,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与外埠农副产品供应地的战略合作,完善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适度提高部分生活必需品的储备标准,确保市场供应。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监测、预警,防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向更大范围传导。完善防止价格异常波动预案,必要时对部分重要生活必需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关注奥运会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健全价格波动与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质量。

(三)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城乡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好各项就业促进政策,促使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适度发展符合首都特点、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产业和都市工业,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信息系统,重点解决好一批结构调整关停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实施好一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促进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支持一批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健全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的长效帮扶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积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行集体合同制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和用工行为监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解决劳动年龄内无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适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最低工资等相关保障标准,特别要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标准,并向退休时间早、职称高的人群合理倾斜。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报销标准,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不断提高农民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低保水平,研究实现与城镇低保体系相衔接。密切关注低收入人群生活,做好应急救助和分类救助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扩展基本公共服务。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薄弱地区,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使公共服务更好地惠及人民。(1)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深化职教、高教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教育投入继续向农村倾斜,改善山区和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继续实施好名校办分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流动人口自办校管理,着力提高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搞好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继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改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施好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改善郊区医疗服务状况。加快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建立“四个一批”工程的长效机制,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推行社区卫生首诊制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好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稳定农村医生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选择边远地区试点推出农村急救巡诊制度,完善急救服务体系。推动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医院、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宣武医院改扩建一期等项目建设,增强优质卫生资源的服务能力。研究城区

二、三级医院整合试点。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继续组织实施好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基层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完成5座山区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推进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国家话剧院、首都图书馆二期、市新少年宫、市文化中心等一批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郊区露天文化体育场等农村和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4)进一步加大“两限”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促使在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尽快入市,年内再开工50万平方米廉租房、3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450万平方米“两限”房。在巩固城市住房困难低保家庭“应保尽保”基础上,将廉租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改进社会管理和服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无拖欠工资问题”目标的落实。积极探索推进社区管理与服务改革,强化基层社会管理职能,拓展社区服务形式和内容,完善社区便利设施条件,促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健全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好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规范小区物业收费管理,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安全等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强化发展基础。

继续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确保轨道交通机场线、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按时投入运行,年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开工建设地铁7号线、14号线,全年在建规模达到11条线270公里。完成T3航站楼、北京南站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抓好京沪高铁、京石客运专线建设以及首都第二机场前期工作。建成机场二通道、机场南线、京平高速、京津二通道(北京段)、京包高速(六环路-德胜口)、西六环,开展京津三通道、京石二高速等前期工作,提前两年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公里和“区区通高速”目标。改善城市路网条件,完成奥运场馆周边和北京南站外部路网建设,建成阜石路(四环-五环),开工建设蒲黄榆路、西外大街西延等快速路。加强静态公交设施建设,建成东直门、一亩园、北京西站南广场公交枢纽,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停车楼。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积极疏导区域交通流量。落实智能交通规划,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公交调度系统,提高通行效率。继续按照“建管并重”的方针,治理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协调,加大维护、保养力度,确保安全、高效运营。

进一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坚持节流开源并重、节约优先,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完成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和市内配套工程建设,为接收来水创造条件。大力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分阶段分批次推进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和升级以及新城高品质中水厂建设,探索建立鼓励再生水利用机制,力争再生水利用量达到6亿立方米。继续提升能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整合郊区供热资源,重点实施10个新城集中供热中心和10个重点镇的区域集中供热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500万平方米左右。积极引进外埠热源,实现三河热电厂向通州供热。加强新城及重点镇天然气管网建设。建成郑常庄、太阳宫燃气热电厂,新增本地电源支撑能力130万千瓦、供热能力2200万平方米。实施电网可靠性提升工程,实现城市稳定供电。

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绿化隔离带功能,加快郊野公园建设,力争年内新增1万亩,初步形成环城郊野公园。继续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开展五环路以内露天停车场绿化试点工作,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推进城市生态走廊建设,搞好沿高速公路和重点河道两侧的绿化美化。继续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加快房山、门头沟等矿区植被恢复和产业转型,增强山区生态屏障功能。继续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26条小流域治理。加快东部温榆河和西部永定河水系环境建设,提升水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以镇带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1)着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以集中连片、区域规模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支持政策,实施好现代农业走廊和山区流域经济开发,壮大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优势产业。支持10万亩高效农业节水灌溉、10万亩农业利用再生水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精品化、特色化。支持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农村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建设,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续加大惠农力度,巩固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2)继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再启动200个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村建设,实施好安全饮水、排水、道路硬化、垃圾治理、改厕等基础设施工程。继续抓好“三起来”工程,安装太阳能灯3万盏,再建设一批雨洪利用、养殖场粪污治理以及生物质气化站和沼气站等工程。完成70万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继续加快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机制,促进可持续利用和发展。(3)加强重点镇建设,实施以镇带村战略。分阶段解决39个重点镇垃圾治理、集中供水、污水治理、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现镇镇集中供水和垃圾密闭化管理。提升重点镇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带动作用。(4)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和林权制度改革。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化解镇、村两级债务,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规范其发展。

以城带乡,分阶段推进新城建设。(1)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先行。实施好轨道交通亦庄线、大兴线,重点建设一批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新城、新城与乡镇之间的快速联络线,提高通行效率。实施顺义、通州、怀柔、延庆、平谷等新城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通州、顺义、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天然气骨架管网,新增管线360公里,增强新城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好新城区域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完善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政策机制,鼓励有影响力的学校、医院整建制外迁,引导中心城功能疏解、人口转移。(2)突出抓好新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节约。积极推进重点新城周边温榆河、北运河和凉水河河道整治,沿新城联络线建成一批绿色生态走廊。支持通州、顺义、密云、延庆等有条件的新城各建设一片万亩以上的滨河森林公园。支持每座新城至少建成一座高品质的中水厂。推行先进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技术手段,加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项目控制标准,使新城的节能环保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城。(3)把握好区域开发时序,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投资,确保建设资金平衡。

促进四类功能区按照功能定位差异化协调发展。按照国家部署,根据四类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编制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政府投资、财政、产业、土地供应、环境保护、人口及社会等各项政策,探索建立区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实行按区域分类调控和引导。研究建立区县“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共赢、合作发展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研究出台支持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发展的政策,推进主体功能建设。支持首都功能核心区加强古都风貌保护和市政设施改善,大力推进旧城区市政设施改造和四合院、平房区保护修缮,培育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支持城市功能拓展区完善绿化隔离功能和提升高端服务功能;支持新城增强承载能力;支持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强生态保护、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力争实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安排的政府投资投向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比例为2∶3∶3∶2。统筹考虑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园区等布局安排,改进重大项目配置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加快城南及西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南及西部地区交通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丰台丽泽地区、石景山首钢区域及周边地区发展高端服务业,鼓励带动性强、支撑性好的产业项目向南部和西部发展。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和增强发展活力。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方案。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研究制定实施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行业协会的脱钩和规范治理。(2)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研究开展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政府投资管理模式,扩大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和后评价试点,探索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立版权交易市场。积极推动创业投资、私募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功能。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争取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发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4)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逐步健全国有资本预算体系。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5)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设立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启动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上市培育计划,营造适合创业发展的环境。(6)稳步推进价格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搞好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和垃圾收费、排污收费等政策落实。按照整体推进、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将公交低票价政策逐步向郊区农村延伸。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统筹考虑对内对外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智力,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节能环保、研发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加快制定鼓励政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服务业、高新技术和机电设备产品出口。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服务体系,逐步培育跨国企业集团。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4篇

一、税收完成情况

按照全年税收任务指标,及时梳理业户,对准业户进行摸底排查。目前,商城有纳税户360余家,比去年减少近百家,原因是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工商个体户的起征点提高了。减少的业户中大部分是小餐饮户、美容美发行业、婚纱摄影及其他小商店。上半年实现税源907.5余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1.8%,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房产税完成43.6万元,同比增长54.2%。税收结构分析显示纳税户前20名,占据总纳税额的88.6%,主要以餐饮、房地产及部分大的商贸公司为主。

二、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1、文化市场项目

2013年度由我处包挂负责的区重点商贸项目文化市场项目于今年5月初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节点计划要求,新建北侧商业楼(五层)的基础施工已于六月初结束,一、二层砼浇筑已完成,七月上旬将进行砼浇筑。由文化市场有限公司委托设计三院设计的建筑施工图已送至建设局审图中心进行审查,目前正进行局部修改和调整。在施工前期,管理处同施工方中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分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强化并明确了消防和安全责任,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提前预防并及时制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2、步行街南段道路修缮工程

按照区政府2013年度“为民办实事”的计划安排,我处承办南段道路破损路面修缮工作,前期委托建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该项目制定的五套修缮方案及相应招投标文本,区领导选定方案二,即进行全路面翻铺,新旧石材互补,保证石材耐压性。目前我处正在针对此次路面修缮工作中所涉及并影响到的业户进行前期宣传和协商工作。

三、城管工作情况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5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新永城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谐有序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我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2.32亿元,增长9.6%,居直管县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8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2.69亿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21.09亿元,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4.8:43.8,第三产业占比突破40%。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48.6%。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链得到了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企业20家。面粉食品转型加快,鑫鼎食品二期、麦客多食品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食品产业园年产值实现7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到25.0%,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11.0%。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了“四优四化”及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先后组织实施了“3030”优质小麦工程,“10010”优质大豆花生工程;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150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90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农业生产总体良好,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建设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精品景点、知名品牌。第三产业增长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33亿元,总部型企业达到近300家。全市电商企业年销售额30亿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共接待游客321.18万人次、增长27.8%,实现综合收入5.89亿元、增长30.9%。

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聚力推进“双创”,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6548户、增长45%,新发展企业3745户、增长75%,市场主体总数达78648户。新认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协鑫光伏、林洋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协鑫垃圾发电等项目进展顺利,4个风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产业发展载体进一步夯实。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引导优势企业对标改造升级,实施服务业“两区”优化提质升级,经开区和商务中心区双双晋级全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在全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中排名第一。经开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6%,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5%,税收增长10.8%。商务中心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亿元,税收3.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2万人,新入库企业104家,全部法人单位达到325家。

(三)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

招商选资成效突出。2018年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84个,新开工建设招商项目69个,续建投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6个,建成投产及开业运营招商项目52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9.9亿元,利用外资4468万美元。

重大项目强力支撑。2018年谋划八大类工程133个项目,总投资416.17亿元。其中,安排较大项目68个,总投资321.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5亿元,完成投资116.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7.6%,建成投产或竣工项目21个。省下达我市A类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3.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3.2%,综合排名位居十个直管县市第一位。

    (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

强力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工程。编制、修订完成了《永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32项专项规划。围绕打通城市外环,加快构建城市交通环路闭合圈,实施了东环、西环、南环等项目,累计完成市政道路26公里。汽车物流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双十双百”工程。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提标工程,实施城市水系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城区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总目标。2018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计划完成投资76.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7.7亿元。

规范有序建设特色小镇。拓展特色小镇功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转移延伸。芒山镇被命名为中国汉文化研究基地,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下,全镇经济转型升级。

(五)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强化农村产业支撑。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动力,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部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城区、乡镇全覆盖,实现了“农产品走出去”和“工业品下乡”。

加快乡村绿色发展。突出抓好农村“四大革命”, “厕所革命”上,农户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保洁革命”上,全市29个乡镇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的保洁机制;“乡风革命”上,推进“敬老尚俭”工程,倡树文明新风。“道路革命”上,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 启动了“庄庄通”“户户通”工程。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

信息等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升抗旱应急能力。实施了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治理水系连通工程、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投入扶贫资金1.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六改一增”工程,高质量完成2099户5446人脱贫任务。

(六)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施了“全面改薄”,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了公办幼儿园建设,12所农村中小学改薄项目、650套教师周转宿舍项目进展顺利,城区“大班额”问题持续破解。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文化大院建设,推动我市优秀文化资源下沉。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扎实推进我市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17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6人;全市登记失业率3.83%;外出务工53.5万人次,人均务工收入3700元。

    (七)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标准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网站一体化,持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主动防范金融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犯罪,立案查处案件26起,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稳定。政府债务平稳、无风险,争取各项地方政府债券15.71亿元。

(八)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狠抓农村新能源革命,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四水同治”初步构建了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出境河流断面水质所有因子达标率100%。PM10、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全部走在直管县、商丘市最前列。

(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社会治安持续强化,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广技防联网报警技术,深度推进“平安大喇叭”,持续推进“一村一警”综合联动,积极防范行业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等,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煤炭、煤化工、电解铝、钢铁、面粉食品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压力巨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较为突出;社会事业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展软环境还不够优化,平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课题等。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146”定位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航向,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聚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方案十五专案为作战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以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当好全省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走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幅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空气优良天数和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突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狠抓项目保障投资。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抓签约、抓开工、抓进度、抓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按时序、按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推进第一批7个省重点A类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38.5亿元。加快八大类185个市属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年产20万吨乙二醇现代煤化工项目、阿凡达机器人高科技项目、孟氏门业(三期)等项目。

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勇于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垄断,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扫清体制障碍,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服务振兴实体经济。紧盯国家、省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向我市倾斜。准确捕捉国家投资动向和政策信息,全力以赴争资争项争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对接,保持信贷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动能。

积极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争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引导骨干企业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载体。积极实施“永城制造2025”行动;建成并网发电龙源风力发电、协鑫光伏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长青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打造豫东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努力引进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成长型项目,加快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我市科技人才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智力支撑。

(三)突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产业转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实施好“3030”和“1010”工程。大力发展符合我市特点的具有农业特色的田园经济、林果菜蔬,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效益。持续推进中粮佳家康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健康生态养殖项目。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经开区为依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继续做大做强铝精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带动产业链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经开区承载功能,年内计划投产奥赛精密机械项目(新建)、苏美达二期项目(续建)等。积极改造提升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抓好煤矿改扩项目投产达效。积极稳妥化解落后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

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重点抓好服务业“两区”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河南金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招商和运营管理工作,加快中原医院、教育园区、健康运动中心、欧蓓莎三期等项目建设。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千年运河”文化品牌,建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精品文化带。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旅游“三大支点”建设。推进日月湖景区、时庄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突出发展现代物流,健全大物流体系,培育壮大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发展。突出发展电子商务,继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做大做强现代内贸流通体系。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创建工作,培育一批本土知名品牌电商,加快电商提质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动能。

(四)突出百城提质,推进新型城镇化。

持续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继续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全国生态城市创建活动,以创促建、以创促管,提升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城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继续以开展“城市双修”为抓手,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过程等,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环境、完善热力燃气设施、完善宽带网络设施。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大力支持重点镇发挥优势、特色发展,打造相比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优势,建设一批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小镇。以一镇一业为导向,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小镇、生态旅游小镇、历史人文小镇。把高庄、陈集、顺和、十八里等乡镇打造为工业强镇,把城关、酂城、马桥、裴桥等乡镇打造为商贸重镇,把芒山、陈官庄等乡镇打造为旅游名镇。

(五)突出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村。

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切实保障有效供给,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种养加一体化,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重点抓好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一批“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和“五美庭院”。持续推进“四大革命”,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总体能力、建立完善保洁革命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乡风革命精准程度、全面决胜道路革命。加快供水供气、宽带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乡村低值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

强镇域经济引乡村人才。壮大乡镇工业园,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工业园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壮大乡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好返乡创业的“凤还巢”政策,打造一支乡村振兴职业农民队伍。

(六)突出基础设施,强化支撑能力。

加强交通支撑体系建设。持续抓好永城段三洋铁路、沱浍河复航工程、连霍高速芒砀山站拓宽工程等一大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设S316线豫皖交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G343豫皖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东环路大桥工程;争取开工建设S201济祁高速至六路环岛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S202线永夏界至G311线段改建工程、S202线G311线至S201线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能源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生物质、风力、光伏、垃圾等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建成运营110千伏蒋口输变、35千伏秦竹园输变、35千伏十八里输变和35千伏太丘输变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永城市永夏矿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

加强水资源支撑体系建设。启动引江济淮永城段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蒋口、马桥、双桥三个项目区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包河刘庄-贺庄段治理工程。维修重建中小河流危桥50座,小型涵闸30座。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护长效机制。

加强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持续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和网络优化升级,实施电子政务重点专项,推进服务平台、数据平台、机构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渗透融合能力。

(七)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配套支持优质企业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增强企业主体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畅通企业家沟通渠道,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推进麦客多食品、鑫鼎食品、卢师傅食品、帅翼驰、闽源特钢、科源电子铝箔等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方面网办优先,能上尽上,一方面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突出招商选资实效。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重要载体、重大平台,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突出招商实效,注重财税贡献,聚焦高新技术、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等战略性、成长型项目,持续引进“三高四化”企业,争取全年利用省外资金70亿元以上。

(八)突出人居环境,打造生态之城。

抓住和用好国家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改善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强化城市扬尘污染和农业污染防治。强化节能监察,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把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抓紧抓实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确保水质达标、保障饮水安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构建全域生态屏障。

(九)突出民生保障,共享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持续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能力为抓手,大力发展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扶贫,对脱贫户持续扶持,对新纳入贫困人口精细管理,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能力,更加关注妇女儿童、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严格落实低保“兜底”政策。保证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对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实行财政补贴。积极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重点实施城区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永城市中心医院老年养护中心、永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综合楼项目建设。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6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新永城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谐有序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我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2.32亿元,增长9.6%,居直管县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8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2.69亿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21.09亿元,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4.8:43.8,第三产业占比突破40%。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48.6%。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链得到了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企业20家。面粉食品转型加快,鑫鼎食品二期、麦客多食品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食品产业园年产值实现7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到25.0%,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11.0%。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了“四优四化”及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先后组织实施了“3030”优质小麦工程,“10010”优质大豆花生工程;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150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90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农业生产总体良好,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建设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精品景点、知名品牌。第三产业增长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33亿元,总部型企业达到近300家。全市电商企业年销售额30亿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共接待游客321.18万人次、增长27.8%,实现综合收入5.89亿元、增长30.9%。

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聚力推进“双创”,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6548户、增长45%,新发展企业3745户、增长75%,市场主体总数达78648户。新认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协鑫光伏、林洋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协鑫垃圾发电等项目进展顺利,4个风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产业发展载体进一步夯实。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引导优势企业对标改造升级,实施服务业“两区”优化提质升级,经开区和商务中心区双双晋级全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在全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中排名第一。经开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6%,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5%,税收增长10.8%。商务中心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亿元,税收3.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2万人,新入库企业104家,全部法人单位达到325家。

(三)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

招商选资成效突出。2018年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84个,新开工建设招商项目69个,续建投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6个,建成投产及开业运营招商项目52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9.9亿元,利用外资4468万美元。

重大项目强力支撑。2018年谋划八大类工程133个项目,总投资416.17亿元。其中,安排较大项目68个,总投资321.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5亿元,完成投资116.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7.6%,建成投产或竣工项目21个。省下达我市A类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3.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3.2%,综合排名位居十个直管县市第一位。

    (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

强力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工程。编制、修订完成了《永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32项专项规划。围绕打通城市外环,加快构建城市交通环路闭合圈,实施了东环、西环、南环等项目,累计完成市政道路26公里。汽车物流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双十双百”工程。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提标工程,实施城市水系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城区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总目标。2018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计划完成投资76.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7.7亿元。

规范有序建设特色小镇。拓展特色小镇功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转移延伸。芒山镇被命名为中国汉文化研究基地,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下,全镇经济转型升级。

(五)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强化农村产业支撑。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动力,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部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城区、乡镇全覆盖,实现了“农产品走出去”和“工业品下乡”。

加快乡村绿色发展。突出抓好农村“四大革命”, “厕所革命”上,农户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保洁革命”上,全市29个乡镇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的保洁机制;“乡风革命”上,推进“敬老尚俭”工程,倡树文明新风。“道路革命”上,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 启动了“庄庄通”“户户通”工程。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

信息等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升抗旱应急能力。实施了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治理水系连通工程、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投入扶贫资金1.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六改一增”工程,高质量完成2099户5446人脱贫任务。

(六)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施了“全面改薄”,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了公办幼儿园建设,12所农村中小学改薄项目、650套教师周转宿舍项目进展顺利,城区“大班额”问题持续破解。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文化大院建设,推动我市优秀文化资源下沉。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扎实推进我市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17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6人;全市登记失业率3.83%;外出务工53.5万人次,人均务工收入3700元。

    (七)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标准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网站一体化,持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主动防范金融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犯罪,立案查处案件26起,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稳定。政府债务平稳、无风险,争取各项地方政府债券15.71亿元。

(八)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狠抓农村新能源革命,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四水同治”初步构建了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出境河流断面水质所有因子达标率100%。PM10、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全部走在直管县、商丘市最前列。

(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社会治安持续强化,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广技防联网报警技术,深度推进“平安大喇叭”,持续推进“一村一警”综合联动,积极防范行业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等,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煤炭、煤化工、电解铝、钢铁、面粉食品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压力巨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较为突出;社会事业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展软环境还不够优化,平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课题等。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146”定位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航向,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聚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方案十五专案为作战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以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当好全省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走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幅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空气优良天数和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突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狠抓项目保障投资。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抓签约、抓开工、抓进度、抓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按时序、按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推进第一批7个省重点A类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38.5亿元。加快八大类185个市属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年产20万吨乙二醇现代煤化工项目、阿凡达机器人高科技项目、孟氏门业(三期)等项目。

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勇于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垄断,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扫清体制障碍,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服务振兴实体经济。紧盯国家、省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向我市倾斜。准确捕捉国家投资动向和政策信息,全力以赴争资争项争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对接,保持信贷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动能。

积极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争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引导骨干企业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载体。积极实施“永城制造2025”行动;建成并网发电龙源风力发电、协鑫光伏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长青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打造豫东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努力引进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成长型项目,加快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我市科技人才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智力支撑。

(三)突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产业转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实施好“3030”和“1010”工程。大力发展符合我市特点的具有农业特色的田园经济、林果菜蔬,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效益。持续推进中粮佳家康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健康生态养殖项目。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经开区为依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继续做大做强铝精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带动产业链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经开区承载功能,年内计划投产奥赛精密机械项目(新建)、苏美达二期项目(续建)等。积极改造提升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抓好煤矿改扩项目投产达效。积极稳妥化解落后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

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重点抓好服务业“两区”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河南金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招商和运营管理工作,加快中原医院、教育园区、健康运动中心、欧蓓莎三期等项目建设。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千年运河”文化品牌,建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精品文化带。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旅游“三大支点”建设。推进日月湖景区、时庄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突出发展现代物流,健全大物流体系,培育壮大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发展。突出发展电子商务,继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做大做强现代内贸流通体系。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创建工作,培育一批本土知名品牌电商,加快电商提质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动能。

(四)突出百城提质,推进新型城镇化。

持续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继续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全国生态城市创建活动,以创促建、以创促管,提升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城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继续以开展“城市双修”为抓手,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过程等,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环境、完善热力燃气设施、完善宽带网络设施。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大力支持重点镇发挥优势、特色发展,打造相比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优势,建设一批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小镇。以一镇一业为导向,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小镇、生态旅游小镇、历史人文小镇。把高庄、陈集、顺和、十八里等乡镇打造为工业强镇,把城关、酂城、马桥、裴桥等乡镇打造为商贸重镇,把芒山、陈官庄等乡镇打造为旅游名镇。

(五)突出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村。

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切实保障有效供给,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种养加一体化,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重点抓好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一批“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和“五美庭院”。持续推进“四大革命”,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总体能力、建立完善保洁革命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乡风革命精准程度、全面决胜道路革命。加快供水供气、宽带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乡村低值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

强镇域经济引乡村人才。壮大乡镇工业园,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工业园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壮大乡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好返乡创业的“凤还巢”政策,打造一支乡村振兴职业农民队伍。

(六)突出基础设施,强化支撑能力。

加强交通支撑体系建设。持续抓好永城段三洋铁路、沱浍河复航工程、连霍高速芒砀山站拓宽工程等一大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设S316线豫皖交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G343豫皖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东环路大桥工程;争取开工建设S201济祁高速至六路环岛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S202线永夏界至G311线段改建工程、S202线G311线至S201线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能源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生物质、风力、光伏、垃圾等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建成运营110千伏蒋口输变、35千伏秦竹园输变、35千伏十八里输变和35千伏太丘输变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永城市永夏矿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

加强水资源支撑体系建设。启动引江济淮永城段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蒋口、马桥、双桥三个项目区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包河刘庄-贺庄段治理工程。维修重建中小河流危桥50座,小型涵闸30座。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护长效机制。

加强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持续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和网络优化升级,实施电子政务重点专项,推进服务平台、数据平台、机构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渗透融合能力。

(七)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配套支持优质企业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增强企业主体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畅通企业家沟通渠道,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推进麦客多食品、鑫鼎食品、卢师傅食品、帅翼驰、闽源特钢、科源电子铝箔等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方面网办优先,能上尽上,一方面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突出招商选资实效。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重要载体、重大平台,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突出招商实效,注重财税贡献,聚焦高新技术、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等战略性、成长型项目,持续引进“三高四化”企业,争取全年利用省外资金70亿元以上。

(八)突出人居环境,打造生态之城。

抓住和用好国家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改善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强化城市扬尘污染和农业污染防治。强化节能监察,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把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抓紧抓实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确保水质达标、保障饮水安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构建全域生态屏障。

(九)突出民生保障,共享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持续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能力为抓手,大力发展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扶贫,对脱贫户持续扶持,对新纳入贫困人口精细管理,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能力,更加关注妇女儿童、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严格落实低保“兜底”政策。保证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对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实行财政补贴。积极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重点实施城区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永城市中心医院老年养护中心、永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综合楼项目建设。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第7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新永城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谐有序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我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2.32亿元,增长9.6%,居直管县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8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2.69亿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21.09亿元,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4.8:43.8,第三产业占比突破40%。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48.6%。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链得到了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企业20家。面粉食品转型加快,鑫鼎食品二期、麦客多食品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食品产业园年产值实现7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到25.0%,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11.0%。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了“四优四化”及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先后组织实施了“3030”优质小麦工程,“10010”优质大豆花生工程;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150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90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农业生产总体良好,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建设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精品景点、知名品牌。第三产业增长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33亿元,总部型企业达到近300家。全市电商企业年销售额30亿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共接待游客321.18万人次、增长27.8%,实现综合收入5.89亿元、增长30.9%。

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聚力推进“双创”,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6548户、增长45%,新发展企业3745户、增长75%,市场主体总数达78648户。新认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协鑫光伏、林洋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协鑫垃圾发电等项目进展顺利,4个风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产业发展载体进一步夯实。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引导优势企业对标改造升级,实施服务业“两区”优化提质升级,经开区和商务中心区双双晋级全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在全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中排名第一。经开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6%,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5%,税收增长10.8%。商务中心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亿元,税收3.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2万人,新入库企业104家,全部法人单位达到325家。

(三)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

招商选资成效突出。2018年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84个,新开工建设招商项目69个,续建投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6个,建成投产及开业运营招商项目52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9.9亿元,利用外资4468万美元。

重大项目强力支撑。2018年谋划八大类工程133个项目,总投资416.17亿元。其中,安排较大项目68个,总投资321.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5亿元,完成投资116.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7.6%,建成投产或竣工项目21个。省下达我市A类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3.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3.2%,综合排名位居十个直管县市第一位。

    (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

强力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工程。编制、修订完成了《永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32项专项规划。围绕打通城市外环,加快构建城市交通环路闭合圈,实施了东环、西环、南环等项目,累计完成市政道路26公里。汽车物流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双十双百”工程。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提标工程,实施城市水系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城区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总目标。2018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计划完成投资76.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7.7亿元。

规范有序建设特色小镇。拓展特色小镇功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转移延伸。芒山镇被命名为中国汉文化研究基地,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下,全镇经济转型升级。

(五)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强化农村产业支撑。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动力,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部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城区、乡镇全覆盖,实现了“农产品走出去”和“工业品下乡”。

加快乡村绿色发展。突出抓好农村“四大革命”, “厕所革命”上,农户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保洁革命”上,全市29个乡镇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的保洁机制;“乡风革命”上,推进“敬老尚俭”工程,倡树文明新风。“道路革命”上,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 启动了“庄庄通”“户户通”工程。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

信息等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升抗旱应急能力。实施了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治理水系连通工程、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投入扶贫资金1.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六改一增”工程,高质量完成2099户5446人脱贫任务。

(六)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施了“全面改薄”,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了公办幼儿园建设,12所农村中小学改薄项目、650套教师周转宿舍项目进展顺利,城区“大班额”问题持续破解。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文化大院建设,推动我市优秀文化资源下沉。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扎实推进我市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17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6人;全市登记失业率3.83%;外出务工53.5万人次,人均务工收入3700元。

    (七)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标准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网站一体化,持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主动防范金融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犯罪,立案查处案件26起,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稳定。政府债务平稳、无风险,争取各项地方政府债券15.71亿元。

(八)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狠抓农村新能源革命,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四水同治”初步构建了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出境河流断面水质所有因子达标率100%。PM10、PM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全部走在直管县、商丘市最前列。

(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社会治安持续强化,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广技防联网报警技术,深度推进“平安大喇叭”,持续推进“一村一警”综合联动,积极防范行业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等,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煤炭、煤化工、电解铝、钢铁、面粉食品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压力巨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较为突出;社会事业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展软环境还不够优化,平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课题等。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146”定位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航向,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聚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方案十五专案为作战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以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当好全省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走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幅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空气优良天数和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突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狠抓项目保障投资。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抓签约、抓开工、抓进度、抓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按时序、按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推进第一批7个省重点A类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38.5亿元。加快八大类185个市属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年产20万吨乙二醇现代煤化工项目、阿凡达机器人高科技项目、孟氏门业(三期)等项目。

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勇于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垄断,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扫清体制障碍,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服务振兴实体经济。紧盯国家、省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向我市倾斜。准确捕捉国家投资动向和政策信息,全力以赴争资争项争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对接,保持信贷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动能。

积极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争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引导骨干企业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载体。积极实施“永城制造2025”行动;建成并网发电龙源风力发电、协鑫光伏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长青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打造豫东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努力引进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成长型项目,加快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我市科技人才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智力支撑。

(三)突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产业转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实施好“3030”和“1010”工程。大力发展符合我市特点的具有农业特色的田园经济、林果菜蔬,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效益。持续推进中粮佳家康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健康生态养殖项目。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经开区为依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继续做大做强铝精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带动产业链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经开区承载功能,年内计划投产奥赛精密机械项目(新建)、苏美达二期项目(续建)等。积极改造提升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抓好煤矿改扩项目投产达效。积极稳妥化解落后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

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重点抓好服务业“两区”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河南金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招商和运营管理工作,加快中原医院、教育园区、健康运动中心、欧蓓莎三期等项目建设。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千年运河”文化品牌,建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精品文化带。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旅游“三大支点”建设。推进日月湖景区、时庄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突出发展现代物流,健全大物流体系,培育壮大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发展。突出发展电子商务,继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做大做强现代内贸流通体系。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创建工作,培育一批本土知名品牌电商,加快电商提质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动能。

(四)突出百城提质,推进新型城镇化。

持续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继续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全国生态城市创建活动,以创促建、以创促管,提升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城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继续以开展“城市双修”为抓手,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过程等,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环境、完善热力燃气设施、完善宽带网络设施。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大力支持重点镇发挥优势、特色发展,打造相比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优势,建设一批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小镇。以一镇一业为导向,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小镇、生态旅游小镇、历史人文小镇。把高庄、陈集、顺和、十八里等乡镇打造为工业强镇,把城关、酂城、马桥、裴桥等乡镇打造为商贸重镇,把芒山、陈官庄等乡镇打造为旅游名镇。

(五)突出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村。

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切实保障有效供给,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种养加一体化,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重点抓好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一批“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和“五美庭院”。持续推进“四大革命”,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总体能力、建立完善保洁革命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乡风革命精准程度、全面决胜道路革命。加快供水供气、宽带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乡村低值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

强镇域经济引乡村人才。壮大乡镇工业园,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工业园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壮大乡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好返乡创业的“凤还巢”政策,打造一支乡村振兴职业农民队伍。

(六)突出基础设施,强化支撑能力。

加强交通支撑体系建设。持续抓好永城段三洋铁路、沱浍河复航工程、连霍高速芒砀山站拓宽工程等一大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设S316线豫皖交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G343豫皖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东环路大桥工程;争取开工建设S201济祁高速至六路环岛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S202线永夏界至G311线段改建工程、S202线G311线至S201线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能源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生物质、风力、光伏、垃圾等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建成运营110千伏蒋口输变、35千伏秦竹园输变、35千伏十八里输变和35千伏太丘输变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永城市永夏矿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

加强水资源支撑体系建设。启动引江济淮永城段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蒋口、马桥、双桥三个项目区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包河刘庄-贺庄段治理工程。维修重建中小河流危桥50座,小型涵闸30座。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护长效机制。

加强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持续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和网络优化升级,实施电子政务重点专项,推进服务平台、数据平台、机构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渗透融合能力。

(七)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配套支持优质企业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增强企业主体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畅通企业家沟通渠道,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推进麦客多食品、鑫鼎食品、卢师傅食品、帅翼驰、闽源特钢、科源电子铝箔等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方面网办优先,能上尽上,一方面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突出招商选资实效。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重要载体、重大平台,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突出招商实效,注重财税贡献,聚焦高新技术、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等战略性、成长型项目,持续引进“三高四化”企业,争取全年利用省外资金70亿元以上。

(八)突出人居环境,打造生态之城。

抓住和用好国家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改善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强化城市扬尘污染和农业污染防治。强化节能监察,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把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抓紧抓实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确保水质达标、保障饮水安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构建全域生态屏障。

(九)突出民生保障,共享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持续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能力为抓手,大力发展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扶贫,对脱贫户持续扶持,对新纳入贫困人口精细管理,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能力,更加关注妇女儿童、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严格落实低保“兜底”政策。保证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对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实行财政补贴。积极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重点实施城区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永城市中心医院老年养护中心、永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综合楼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