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医学的认识(合集7篇)

时间:2023-08-07 17:06:49
老年医学的认识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1篇

[关键词] 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度;行为;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128-03

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科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随着干休所老干部群体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临终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临终关怀的任务是使老干部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有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干休所医护人员接触临终老干部患者的机会最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临终关怀的质量和发展。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探讨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依据。现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该次调查对象为干休所在职医务人员,其中医师120名,护理人员80名。男性76名,女性124名;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平均31岁。大学本科128名,专科65名,中专7名。高级职称40名,中级职称82名,初级职称78名。从事老干部保健工作20年以上24名,10~20年81名,5~10年52名,5年以下43名。

1.2 调查内容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对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对从事老干部临终关怀的行为特征、希望加强学习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等。为了更清楚地反应调查对象的态度强弱程度,部分试题采用利克特式量表的五级记分方法,对正向问题记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对负向问题反向记分。对于医务人员的行为及知识需求参照其态度情况进行5级记分。

1.3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由笔者亲自发放,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但不做引导回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统计数据,计数资料数据以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而学校获得仅占21%,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占79%。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见表1。

2.2 临终关怀知识认知情况

对于临终关怀的对象,66名干休所医务人员认为是患者,占33.0%,134名医务人员认为应包括患者及家属,占67.0%。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概念、宗旨和内容的认知情况见表2。

2.3 临终关怀行为特征

调查显示,干休所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多比较积极,能最大限度为患者创造良好医疗环境;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积极控制不适症状,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选择适宜时机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并积极对患者家属试试临终关怀。该组内容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得分最低(3.32±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对临终关怀知识的需求

加强临终关怀知识教育是提高临终关怀认知水平的重要环节。调查中有58.3%的医务人员表示需进一步加强有关临终关怀知识培训,重点是对患者及亲属生命伦理教育及不良心理安抚技巧,与亲属关怀知识及症状控制方法知识需求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终关怀是一门涉及医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科,而医务人员处于临终关怀的最前沿,是临终关怀工作的主体,其知识认知与态度行为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

3.1 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

该调查显示,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而学校获得仅占21%,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占79%,说明学校对临终关怀教育缺失。这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①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首家临终关怀机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20余年时间,我国20~21世纪初毕业的医学生,基本未涉及临终关怀知识内容。②目前即使医学院校涉及此项内容,也多以讲座形式,并未列于必修课程。彭琰等[4]于2007年9月,对全国135所本科医学院、医科大学和中医学院教育工作者发送自拟问卷调查表,结果显示,有临终关怀教育的大学为12所,开设必修课的仅有7所。军队院校培养的医学生,临终关怀的对象,在战争环境下,以士兵个体为主,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关注的对象方包括患者家属[5],均未将老干部临终关怀列为教育内容。目前,总后卫生部委托各军医大学专门为干休所医务人员开设的全科医师轮训班,较为系统的介绍临终关怀的发展史、国内外现状、社会伦理问题、临终期相关症状控制、心理援助、死亡教育等,是干休所医务人员获取临终关怀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医学院校临终关怀系统知识的教育,是保证临终关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3.2 临终关怀知识认知状况

该调查显示,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干休所医务人员分别为49.0%、48.5%、44.0%,均明显高于郭辉等14.7%、9.6%、6.6%[3]的调查结果。这与3方面的因素有关:①郭辉等与本文调查时间相隔数年,在这数年中,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6]。②2010年,由总政干部部和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发《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把对老干部临终关怀作为医疗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老干部临终关怀工作情况作为评先创优的必要条件,并提出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老干部的关怀,无疑也是对老干部临终关怀工作的一个极大推动[7]。③干休所离休老干部年龄均在80岁以上,普遍进入“两高期”,每年都面临着老干部的离世,临终关怀已成为干休所一项常态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目前干休所临终关怀服务,已达到“4赢”的目标:即“患者赢”,老干部获得生活品质的提升及善终;“家属赢”,因生死两相安而使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卫生所赢”,圆满完成了最终的医疗使命;“国家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8]。

3.3 临终关怀的行为特征

该调查显示,作为干休所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是积极的,正向的,他们对老干部的临终需求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医疗实践中面对临终患者多积极进行症状控制和心理援助,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权利和尊严,让临终患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终点。但临终关怀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服务,它对从事这一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心理承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有同情心、爱心、有高度的责任感,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能对患者及家属突发事件进行适当的处理,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医护技能[9]。该调查中,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行为特征中最为重视的内容依次为:努力控制疾病疼痛,积极开展死亡宣教,关怀患者亲属,创造良好医疗环境,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从事老干部保健工作时间越长,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临终关怀的技能就越娴熟。

3.4 临终关怀知识需求

该调查显示,58.3%的干休所医务人员希望更加系统的学习有关死亡及临终患者的医护技术,重点是生命伦理教育与心理安抚技巧,而亲属关怀知识与症状控制方法知识需求相对不很迫切,这与前者学科相对较新,而后者与日常医疗保健工作紧密相连有关。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关怀服务,它集医学、护理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于一体,是在医学不能最终解决病痛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心理疗法和暗示疗法,进而从精神和心理上去关心和安抚每一个病人,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生存的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从而以正确态度面对死亡[10]。国内有关资料显示,41.1%的医院提供的临终关怀重点是疼痛控制,而心理服务比重仅为35.1%[11]。《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中明确要求“重视临终关怀工作,掌握临终关怀知识、理念与方法技巧”。虽然军队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临终关怀技能培训,但干休所作为一线医疗机构,老干部临终关怀需求日趋增加,应采取多种形式,自行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临终关怀生命伦理及心理安抚知识与技巧,按照《干休所工作条例》要求,积极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12]。

通过对我区部分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认知度及行为的调查,证明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积极的,行为是自觉地,但要加强低资历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从事老干部临终关怀成为自觉行动。同时干休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医务人员普遍接受临终关怀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培训,从而树立正确的临终医护观,主动为临终老干部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奉献爱心,让临终老干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达到生命的终点。

[参考文献]

[1] 姜学革,杨晶,夏文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需求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406-1407.

[2] 秦根生,孙红娟,刘勇,等.在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初探[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1):63-64.

[3] 郭辉,李小惠,范爱飞,等.某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9-11.

[4] 彭琰,张杰,王治仁,等.医科院校临终关怀教育初步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3):286-287.

[5] 顾珊,常运立,杜萍,等.军事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伦理诉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50-751.

[6] 尚巧玲.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3):65-66.

[7] 郭雨禾.干休所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与服务管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3):263-264.

[8] 李萍,张梦梓,吴荣彬.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初探[J].人民军医,2011,54(8):655-656.

[9] 杨晶,杨萍,刘玉春.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9):14-16.

[10] 杨莉,刘慧.临终关怀与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3):156.

[11] 杨兵.临终关怀中的非医疗[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1):46-49.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2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 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 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 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 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 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 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 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 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 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 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 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 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 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 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 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 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10 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5)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3篇

【关键词】 生理学; 医学生; 高度重视; 学习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35-02

【摘要】 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由于该学科的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广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消极情绪,为了阐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本科2009级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生理学与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旨在呼吁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医学生誓言赋予的神圣使命做出努力。

【关键词】 生理学; 医学生; 高度重视; 学习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3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1991年宣布在全国医学院校实施《中国医学生誓言》宣誓,所以医学生步入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医学生誓言赋予了未来医生神圣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如何能肩负起这一使命?其前提条件是要求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能掌握和运用各学科的知识。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先学基础学科,后学临床学科,在基础学科的学习先后顺序为: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医学生往往反映基础学科的学习枯燥乏味,尤其是生理学既抽象又难学[1],加上有轻视基础学科的思想存在,容易出现学习的兴趣降低、信心减弱和对学习不够重视等现象,造成消极学习情绪。为了阐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本科2009级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生理学与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旨在呼吁医学生应对生理学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

1 生理学与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联系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解剖学和组织学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正常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特征和结构间的毗邻及其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生理学与解剖学和组织学有联系的学生占92.37%,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机体的生理功能与结构存在紧密关联。例如,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能沿着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此功能的产生是由于有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的结构存在;肾小球不能将红细胞和蛋白质滤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孔较小及滤过膜各层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因此,生理学是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础上探讨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不同的组织结构有着不一样的功能。

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联系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病理生理学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80.85%,认为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有联系的学生占83.74%,认为学好生理学能降低病理生理学学习难度的学生占83.30%,认为生理学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有帮助的学生占78.84%,提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对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病理生理所阐述的血栓形成条件和机制与生理学的血小板生理特性和功能、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和过程、血流特点等知识不可分割;水肿产生的机制与生理学的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物质和作用、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肾小球滤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等知识有关。所以,病理生理学所探讨的疾病发生、发展及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都是在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3 生理学与药理学的联系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药理学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76.17%,认为生理学与药理学有联系的学生占79.96%,认为学好生理学能降低药理学学习难度的学生占78.62%,认为生理学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有帮助的学生占77.95%,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与生理学知识密切相关,药物可通过调节和改变正常机体生理功能活动而达成。例如,麻醉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的神经细胞兴奋性、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对物质的跨膜转运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等知识;甘露醇、高渗葡萄糖治疗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的晶体渗透压和渗透性利尿的作用原理。可见,生理学知识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4 生理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临床学科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75.50%、认为生理学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的学生占72.61%,表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理学与临床学科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纳(Claude Bernard)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一个医师要研究生病的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说明生理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机体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变化、内环境不能保持稳态所致;换句话说,机体各种功能和现象的表现在生理范围内的便属于正常,超出生理范围的就是异常,异常的机体就会引发疾病。例如,生理学中血浆的pH值范围为7.35~7.45,如果超过7.45说明机体发生了碱中毒,低于7.35就能说明机体发生了酸中毒,而碱中毒比酸中毒的患者更容易缺O2的原因需要用生理学中氧离解曲线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加以解释;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表现为浅而慢的原因需要用生理学中肺牵张反射才能加以解释;色盲、夜盲症的发生原因分别与生理学中视锥细胞的类型及其功能和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合成及其功能有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与生理学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和功能有关;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可应用生理学中所学习的心电图P-R段的时限来判断,心肌缺血与否可应用生理学中所学习的心电图S-T段和T波的表现来区分;对治疗心绞痛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选用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而不能选用普萘洛尔,在抢救心力衰竭患者时应选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而不应选用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药物的选择与生理学中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类型及其生理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紧密相关;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出现缺O2伴明显CO2潴留时,应给予低浓度(

因此,生理学与临床各学科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生理学的正常现象、正常表现、正常范围、正常功能可作为判断疾病的标准,同时生理学对认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

5 生理学与老龄保健联系

由于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人类的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老年学。老年学是研究人类的老龄化和延长寿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生理角度看,老年人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使相应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下降;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利用生理学的知识给老年人提供保健帮助。例如,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了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老龄人要注意少吃多餐并在烹调食物时以细、软、炖为主;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出现反应缓慢、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为了减缓大脑皮层功能的衰退,老龄人要注意多看书或影片、多读书或报、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语言交往;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出现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致病,为了增强体质、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老年人要注意适当的锻炼、休息、加强营养。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整体水平研究衰老的机理和延缓衰老的方法[2-4],这些研究都建立在生理学中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各器官和系统功能、机体功能调节等生理知识之上的。所以,利用生理学知识来指导老年人自身保健并提高生活质量,给老龄人提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帮助。

综上所述,生理学的知识渗透在后续基础学科和临床各学科之中,这就决定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医学生还不能认识到所学的生理学知识与后续的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相关性,加上学习生理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相隔时间较长,且生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广泛,往往影响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有赖于生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知识加以分析,让医学生在学习正常功能的同时能够早些接触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知识;引导医学生深刻认识生理学知识对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学习的正相关影响作用,灌输重视生理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概念,让医学生刻苦学好生理学,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和力量。

生理学之所以成为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由于它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又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乃至临床各学科和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基础,它与各医学学科之间有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并起到承前启后的功效,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发挥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康复和保健、研究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因此,医学生必须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生理学的学习,为后续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学习和医学临床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医学生誓言赋予的神圣使命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彩冰.课堂讨论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34(3):405-406.

[2]C Sti,Péter Csermely.Protein stress and stress proteins: implications in aging and disease[J].Journal of Biosciences,2007,32(3):511-515.

[3]许冬青,江励华,李育.山茱萸水煎液对老年小鼠免疫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1864-1865.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4篇

一、老年疾病的分析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许多新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本课题研究调查期间,一共对铜仁市15家县级以上医院的行政领导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该地区,老年疾病主要有10种,这是能走动或者是患者家属送来医院进行救治的疾病,而在广大的农村,有很多老年人一般的疾病,只要能在自己承受的痛苦范围之内,都不采取治疗,偏远地区的老年人,更有甚者为了给子女省钱,哪怕自己再疼痛难忍,依然坚持在家,不到大医院检查,接受治疗,且子女没多少钱,也只能看着自己的父母遭受疾病的折磨。这种情况在乡村确实存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年轻人出门打工,对空巢老人的照顾不周更加突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从老龄化速度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2021—2035年,中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人。”因此康复医学在老年疾病工作中会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调查的数据显示,在铜仁市的老年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支气管炎、脑性瘫痪、神经衰弱、中风、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冠心病等二十多种疾病。同时,这应该也是我国和全世界老年人易患的疾病。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康复医学的一个服务对象就是老年病的康复与治疗。因此,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1.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影响因素。

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对于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老年疾病治疗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调查数据中,有51%的医务人员认为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有37%的人认为本单位的康复科工作开展一般,不是很好,有2家县级医院还未开设康复科。因此,可见老年疾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也不是那么理想。

2.康复医学发展影响因素。

中国的康复医学,已经逐渐从传统康复医学向现代康复医学过渡发展,传统康复,主要是在于针灸、推拿按摩等。而现代康复则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包括OT、PT、ST、SW、RE等项目在临床上的运用。技术手段和医疗设备都是全新的。那么对老年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一,当前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疾病来说,是近期的发展服务目标。还没有真正地与老年疾病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开展康复医学本身就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还未真正的落实,有的医院也才刚刚起步,对于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还未提上真正的日程安排上来。总体来说就是医院对康复医学重视发展因素与医务人员的自身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性因素。第二,患者方面,因为老年疾病多数本身就是一个慢性病的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费开支必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城市,低收入家庭,必然也是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担忧和必须承受的问题。同时,对于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的作用有多少。是否有必要进行康复治疗也是患者和患者家属思考的问题,如果有一些疾病已经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那患者或其家属也会放弃治疗。所以说康复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治疗和康复的费用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西部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欠发达,康复医学的发展当然受到了阻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空巢老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首先要明白空巢老人的概念以及分类,刘克仁学者在他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存状况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毕业论文中,是这样给空巢老人定义的:空巢老人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来自空巢家庭,二是年龄在60岁以上。他把空巢家庭老人分类为来源于完全空巢家庭、半空巢家庭和隔代空巢家庭的老人。因为这些空巢老人疾病治疗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费用由谁出,由谁来照顾,得病了是否愿意到医院去治疗。康复医学的治疗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病人是否能够起到作用。笔者在调查时问及是否许多农村老年人患病后都不愿意到医院接受治疗,而是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有26.3%的医务人员认为会有60%人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救助治疗。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病的治疗,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即空巢老人疾病的康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医学人文因素的影响。

康复医学涉及老年疾病的临床治疗和临终关怀,因为老年疾病一旦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是临终关怀显得比治疗更为重要,因此,在此过程中,对于“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原则,以及在保护个人权益和隐私方面,应当尤为重要。对于农村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在个人权益维护方面以及法律意识淡薄,不懂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老年病人由于身体、疾病原因,都更需要有耐心、细心的专业人员照顾。因此,在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医院、医务人员,更应加强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患老年疾病的特殊群体要加以特殊对待。

三、改变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的治疗途径

治疗疾病,就是要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但是,这只是医学的传统目的,现代的医学的目的应将治疗、照料与疾病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1.治疗疾病、照料护理无法治愈者。

老年人由于各种功能衰退,疾病的抵抗能力低下,与非老人群相比,他们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因此,老年人及老年患者的利益不仅包括抢救生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还包括对慢性病情的护理和照料,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据统计,在60~70岁人群中,大部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到80~90岁患有三种或者更多。85岁以上的老人至少有半数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日常生活。”康复医学对于老年人来说,生命质量的提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2.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老年疾病的治疗、康复,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政府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随着老年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政府对老年社会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全靠政府的财政资金的预算与支配。还有就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关注与关心。政府在投资和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到医疗卫生行业中,特别是老年医学发展事业中,在政策上的优惠、照顾和鼓励是非常关键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疾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政府对老年医学的重视程度,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对资金的投入。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发展程度。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到目前为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3.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

现代康复医学人才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光懂得康复医学知识,更应该学习和了解医学人文相关的知识。而目前在工作岗位上的医生、技师和护士,对于医学人文知识的欠缺,是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治疗的一个影响因素。当然,不只是医学人文知识,还有医学心理知识,都是需要医务人员掌握的重要内容。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个方面,就是最基层人才的培养,高职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这一类人才最主要是技术型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讲,技术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强调的技术性人才;第二个方面就是本科层次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于本科层次的康复医学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术,是临床理论知识和技术双重强调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个方面,是研究生型的科研或临床技能型人才,这是对康复医学的前沿和实践进行深度的专业研究型人才。在专业人才方面,比如护理专业可以开设康复护理专业或方向,为医院、社区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专门、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四、老年医学疾病的转归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有的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康复作用。任何疾病的转归,无非就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康复,另一个就是走向反方向,是很多人,包括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最不期望的结果。但是在对于老年疾病来说,更多的疾病会是走向第二个方面,很多疾病是无法能够得到彻底康复和复原的,甚至会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老年疾病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对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支持和扶持康复医学发展;发展临终关怀事业,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逐步建立临终关怀医院;就目前情况下,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社区老年康复医院;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合理培养康复医疗卫生人才。老年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也离不开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所有学科以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和支持。作为康复医学来说,临终关怀知识和死亡教育的普及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对医务人员、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有待于下一步的研究。

五、结语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5篇

2011年年底,81岁的张教授由于患胃癌进行了手术,随后因为肺部感染反复住院。他还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在呼吸内科住院期间,虽然肺部感染治好了,但吃不下饭、丧失了行动能力,呈现重度营养不良和严重肌肉萎缩。

2012年4月,张教授再次发生肺部感染。由于呼吸内科床位紧张,他住进了老年医学科。“这次不仅治好了肺炎,缓解了前列腺增生,每天还有营养配餐、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我的体重增加了20公斤,终于能下地走路了。”张教授说。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近半数患有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中患3种或3种以上疾病的约占50%。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年轻人的差异非常大,就像一部用了很久的机器,把这个零件拧好了,可能其他零件又松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董碧蓉说,以专科为主的医疗体系更关注单个疾病;而老年医学是通过综合评估了解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并制订和启动以保护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态为目的的治疗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她建议:“患有一两种疾病的老年人适合看专科,而像张教授一样患有3种以上疾病,伴有老年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的高龄老人,应该到老年科就诊。”

董碧蓉强调说,当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时,该怎么治疗,老年医学科与专科的治疗思路有很大差异。比如,一位9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有巨大血肿、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在进行了贫血、低蛋白血症干预后,血色素蛋白很快提高了。骨科医生一般认为可以手术了,但老年科医生则认为不适宜手术。这是因为老人身体“脆弱”,若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发生心衰、急性心梗甚至手术感染,这些都可能导致死亡。经老年科医生评估后,决定使用康复办法维持功能,没有手术,1个月后老人就可以手扶站立了。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刘晓红说,老年医学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预见和避免一些老年人常见的医源性伤害,比如多重用药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对谵妄的认识不足和处理技能的缺乏造成的损害,造影剂使用带来的相关肾功能损伤,出院前评估不足与出院后意外风险增加等。

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于普林教授介绍,我国的老年医学起步时间与国际上差不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目前在医疗机构中一般叫老年医学科、干部病房或综合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都有设置,服务对象主要是精英人群,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服务范围已由精英人群向普通老年人群延伸。

据介绍,许多发达国家的综合医疗机构都设有老年医学科,与家庭医生转诊对接。经家庭医生建议从社区转诊到大医院老年科的患者,大多是多种慢性病共存、多器官功能不全、患有老年综合征、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与巨大的潜在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合格的老年医护工作者严重缺乏,多数医生未接受过正规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各地医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丁群芳牵头,对四川省3所大型医疗机构96位老年科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老年科医生的来源“五花八门”。其中,从事老年病专业5年以下的比例最高,占38%;对老年综合征很熟悉的医师比例仅为11%;对老年综合评估不了解的占20%;接受过培训的仅为8%。在日常工作中,将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作为常规工作的占12%,完全没有做过的占20%;40.82%的老年科医生认为知识专业程度需要提高。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6篇

随着社会发展和岗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的基础上,要求学习行业英语。根据调查研究,由于医学生各科学习任务繁重和课程设置要求,四川省大部分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开设大学英语课(其他院校英语课程安排为1-2年)。而根据岗位需求以及学生需要参与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要求,我校现行两学期的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和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状。在本文中将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求知欲强,学习自律性好。根据近六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我认识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由女生构成,课堂纪律尤为良好。大部分同学能够很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进度学习,课堂参与度高。对于布置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并且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和课后会就不懂的知识点向老师请教,也会和老师讨论如何能更好地学好行业英语。

2.学习气氛活跃,团队合作意识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并且团队合作意识强,这一点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规定任务的环节中尤为突出。组员间乐于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3.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对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理解不清。行业英语教学主要涉及到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其家属,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沟通的相关表达的教学以及医用文书的写法等。在这其中会涉及到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而因为学生为大一新生,此时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较少,对对话、短文和写作部分出现的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理解上存在困难。而学生英语能力有限,要通过英文去理解和记忆就更困难了。所以这就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根据工作经历,我认识到,造成学生学习行业英语吃力的因素有多个,但是在对比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会看到就算排除各种其他相关因素,医学专业知识对学习行业英语非常重要。比如,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其中最后一年开设行业英语课。由于在前两年的时间内,学生积累了很多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在第三年学习行业英语时,对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有清晰认识和理解。虽然初中起点学生和高中起点高职学生相比,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习惯和心理成熟度等不如后者,但是根据学生反馈以及考试结果分析,学习效果并不比后者差,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有更好表现。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也反映除去医学专业词汇记忆难度较大,其他方面并不具有太大难度。

4.记忆医学专业词汇很困难。这是所有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医学专业词汇复杂,且很多单词由多个字母组成。在老师引入构词法教学后,减小了医学专业词汇的记忆难度,但是也是因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医学专业词汇的理解不够清楚,这也会影响记忆的牢固程度。

针对以上的教学情况,我总结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英语老师专业能力建设。可通过学校引进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的老师、英语专业老师和护理专业老师跨学科集体备课以及英语老师参与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学习,英语老师外出进修行业英语等,以此来促进英语老师专业能力的增强,弥补英语老师由于自身对概念不够清晰、专业知识缺乏,而不能对教学内容扩展和生动讲解行业英语的局限。

2.在课前给学生铺陈背景知识。老师在每次课学习之前,以视频、音频或者文字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主要是其中涉及到的医学专业相关知识,最好用中英双语的方式给出,方便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

老年医学的认识第7篇

1.1一般资料

2014年4月~7月课题组选取渝中区、九龙坡区、万州区、梁平县、黔江区等5个区县为调查范围,以重庆辖区内60岁及以上、能够理解问卷内容且语言表达清晰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样法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5份,其中有效问卷758份,有效率为94.7%。纳入标准:符合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4]。

1.2方法

(1)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医疗保险专家、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老年人医保的总体情况及发展建议。(2)实地调研法:深入5个区县社区老年人聚集地,了解老年人医疗保险需求。(3)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重庆老年人医疗保险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以基本医疗保险调查问卷为基础,同时结合老年人参保特性设计而成,并由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议,信度、效度检验均合格。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①老年人的基本信息;②身体状况、医疗负担情况;③医保情况,共计33个题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重庆市老年人口中,男366人,女392人,男女比例为1.00∶1.07;60~69岁412人(54.4%),70~79岁237人(31.3%),80~89岁96人(12.7%),90岁及以上13人(1.7%);主城区235人(31%),各区县509人(67.2%),外省14人(1.8%);城镇人口456人(60.2%),农村人口302人(39.8%)。学历分布:小学以下413人(54.5%),中学/中专191人(25.2%),大专及以上154人(20.3%)。婚姻情况:未婚14人(1.8%),配偶健在549人(72.4%),离婚2人(0.3%),丧偶193人(25.5%)。子女数量:没有子女22人(2.9%),独生子女170人(22.4%),2个及以上子女566人(74.7%)。职业情况:农民313人(41.3%),企业员工及政府事业单位人员324人(42.7%),无业87人(11.5%)。经济状况:收入小于或等于1050元的老年人占47.1%(其中收入小于或等于500元占22.0%),1051~<2000元占21.6%,2000~<3000元占14.5%,≥3000元占16.8%。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分布情况:退休金50.7%,务农11.5%,务工3.4%,子女支持12.3%,社会低保7.8%,养老保险14.4%。

2.2身体状况

本次调查中高达64.7%的老年人患有疾病。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中,认为“身体非常好”和“非常差”各占9.9%和7.0%,“身体状况一般”占57.3%,“较差”占25.9%。就医情况中,87.6%会及时就医,12.4%则选择了“不会及时就医”,老年人不及时就医主要原因是“看病费用贵、行动不便”。老年疾病种类调查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位居前4位,许多老年人不仅仅只患有某单一的疾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情况较多。在医疗费用支出比例调查中,自购药品行为逐渐增加,调查中老年人自购药品人数、门诊就医人数、住院人数分别为45.4%、22.3%、18.6%。但在总体医疗费用支出中,住院费用依然是医疗负担的最大部分,调查中老年人住院费用支出为2880元/次,门诊就医支出为308元/次,自购药品支出为150元/次,其中住院费用报销775元/次,门诊部分报销43元/次,自购药品费用不予报销。2.3老年人医保情况本次调查中老年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比例最高,占42.1%,其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6.7%,城镇居民及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占17.3%,没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占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6.7%。重庆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参保费缴费方式,主要以个人缴纳为主(P<0.05),见表1。34%的广大城市居民、农村人口自政策实施起开始缴纳,时长1~10年,40%的老年人对医保相关政策并不了解,由子女负责管理。重庆市老年人对医疗保险的认知情况,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参加医疗保险很有必要(P<0.05),城乡老年人对医疗保险的参保必要性、政策了解情况的认识有差异,不清楚是否参保的老年人农村高于城镇。重庆市医疗保险参保费水平较为合理(P>0.05),城乡老年人对医疗保险参保水平的认识一致。另外,重庆市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视、宣传资料、报刊等媒介获取医保相关信息,亲戚、朋友的口耳相传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宣讲作用明显。老年人对医疗保险服务的满意度包括4个部分,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满意度、医疗保险报销方便程度、对医院药店医保服务满意度及对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满意度。调查中老年人对医疗保险服务总体满意度高。但城乡老年人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老年人对医疗保险服务满意度总体高于农村老年人,农村不了解医疗保险服务的老年人比例较城镇高。重庆市老年人参加多种医疗保险的情况(表2),包含了老年人对商业保险和护理保险的参保情况及参保意愿。老年人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及参保意愿低,参加商业的老年人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员工。城乡老年人商业保险参保情况一致。城乡老年人参加商业保险及护理保险的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老年人认为没必要参加商业保险的比例高于农村。此外,城镇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高于农村。

3讨论

3.1医疗保险现状问题

3.1.1重庆市老年人医疗保障城乡差异明显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种类及待遇上:城镇老年人参加待遇较好的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老年人参加新农合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其次,城镇老年人医保基金池相对于农村更为稳固,城乡老年人对医保的认识水平也不相同,对参保必要性及政策的认识城镇高于农村,对医保满意度也普遍高于农村。此外,城镇老年人对多层次医疗保险的接受明显度高于农村。3.1.2重庆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的统筹及隐形债务问题突出重庆市老年人医疗保险运行中,缴纳的保费主要由个人承担,这部分老年人包括城镇无业居民、农村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相比待遇差距较大。研究发现,在医疗保险缴费时间上,18.7%的老年人口按时间交足30年或25年的保费,不足年限或未缴纳的高达41.3%,老年人医保基金池缺乏沉淀,这无疑将使医保基金产生“隐性债务问题”[5],医保基金池的缺口将对医保系统产生巨大压力。3.1.3重庆市老年人积极拥护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医疗保险知识十分匮乏重庆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参保意愿都十分强烈,对医保保费缴费水平,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医院、药店及医疗保险机构中医保人员的服务满意度高。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认知状况影响了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6],调查中有50%的老人对医保具体政策不了解,阻碍了医保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1.4重庆市老年人疾病风险分担形式单一本次调查中重庆市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7%,而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较低,仅占8%。商业保险及护理保险的参保意愿表现不强烈,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对多种医疗保险缺乏了解等。此外,商业医疗保险自身缺陷影响了参保率。商业保险市场中的“撇奶油”行为将已患病人群排除在商业医疗保险大门之外。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容易购买到保险,而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老年人更可能被驱逐出这一市场[7]。

3.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