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建设评估(合集7篇)

时间:2023-07-31 16:42:13
工程建设评估

工程建设评估第1篇

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总结了工程建设实施评估实践经验,从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的准备、调查和评估三个阶段,提出了标准实施评估工作程序、调查方法以及评估流程,系统地分析了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的工作方法,为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程序;调查方式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标准数量逐渐增多,至2014年底,我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已达7022项[1]。日渐庞大的工程建设标准数量背后,存在标准交叉、重复、老化、滞后等问题,为提高标准的有效实施,对标准实施情况开展评估,了解标准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进标准质量,完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推进标准化工作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情况

我国立法后评估工作可最早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的执法检查制度[2],但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却于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得以开展研究并实践。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在我国标准实施评估工作中走在前列。早在2006年,原建设部就下达了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GB/T50844—2013(以下简称《评价规范》)研究与编制任务,经过六年的广泛研究,《评价规范》于2012年12月正式。《评价规范》的,不仅结束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情况无判定标准的局面,对于我国标准实施评估整体工作来讲,也迈入了跨时代的先河。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情况评估制度”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写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标〔2014〕32号)中。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也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具体措施中提出“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在组织实施中明确要求在2016年12月底之前“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可见,建立标准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已经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2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实践

在制定《评价规范》后,住房城乡建设部近年来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先后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评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实施情况评估》《工程质量验收系列标准实施情况评估》和《<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情况评估》列入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指导监督重点研究工作计划。这些重点标准的实施评估工作实践,对于推动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一个完整的标准实施评估一般包含准备、调查和评估三个基本工作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若干具体的工作要点。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包含收集相关资料、组建评估工作组、确定评估内容、选择评估标准和指标、制定评估方案等。2.1.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资料是对被评估标准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收集。可通过网络检索、走访相关单位和项目工程、联系标准主管部门和主编单位获取社会大众对标准实施意见建议等渠道,收集与被评估标准的实施状况、实施效果和关键技术条款、指标科学性等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总结,提取有价值信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同时收集正面和负面的信息。

2.1.2组建评估工作组

评估工作组是根据评估主体的要求,具体承担评估工作的机构。可以由评估主体直接组织,也可以由评估主体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主体是组织标准实施评估的机关和机构,一般由标准编制部门、单位或标准相关执行单位担任。第三方评估机构指的是标准制定者和执行者之外的科研机构、团体、高校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评估具有客观、公正和专业的特点,是当今法制先进国家倡导的评估模式,具有先进性。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评估工作主要采用以政府主导或牵头为主,委托下属科研机构组建具体工作组的模式开展。

2.1.3确定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应根据标准实施评估主体的评估目的确定,如政府主导的标准实施评估工作,重点在于掌握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因此,应针对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各项工作以及实施效果和科学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如社会主导的标准实施评估工作,重点在于被关注的某些具体条款,应针对具体相关条款的实施情况展开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此外,综合类的标准和单项类的标准、单项标准和系列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评估重点和方法均不同。

2.1.4选择评估标准和指标

《评价规范》[3]将工程建设标准按照基础类、综合类和单项类进行了分类,规定了不同类别、涉及不同建设环节的标准在实施评估的时候需要评估的类别,提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的三级指标体系。分为标准实施状况、标准实施效果、标准科学性三类评估,其中标准实施状况评估分推广标准状况评估和执行标准状况评估两类,三类评估包含标准状况等14项具体的评估指标。在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考虑被评估标准的特点,根据标准特点和实施评估的内容开展三类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也可选择其中部分类别开展评估,除参考《评价标准》规定的指标外,也可根据所评估的具体内容优化或增加评估指标,使评估工作更具针对性。

2.1.5制定评估方案

评估方案是评估工作的整体计划,在制定时,应充分考虑评估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有操作性的评估方案。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1)评估背景和任务来源;(2)评估目的;(3)评估内容;(4)评估指标;(5)评估工作方案;(6)进度计划。其中在评估工作方案中,应详细说明工作组的组建、评估地区的选择、调查方式的选择、评估工作内容和任务分工和其他重要问题。

2.2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为选择调查方式、确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工作。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调查一般采用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2.2.1定性调查

定性调查方式包括专家调查、走访相关人员获取相关信息、实地调查等。在标准评估中,定性调查可用于评估初期的基础调查、评估中的具体问题收集、评估后期的详细论证三个环节。在评估开展初期,可采取召开座谈会或者走访专家或相关人员的方式,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初步信息,是后期确定正式调查提纲和定量调查问卷的基础。在评估过程中,依据调查提纲,深入开展访谈和实地调查,获取信息。在评估后期,定性调查作为定量调查的论证和判断。

2.2.2定量调查

定量调查一般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问卷调查法是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最常用的调查方式。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中重要的工作环节,在工程建设标准评估工作中,应根据评估内容和指标,针对适宜的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不同的问卷。问卷问题的设置要讲求技巧,要能反映调查需求,表述要清晰易懂,还要便于后期统计分析。问卷发放时,应根据评估内容确定问卷发放范围、抽样数量和发放回收方式。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实施评估工作中,评估组以结果为导向分别设计了针对标准化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设计单位、专业人员、施工图审查机构、标准出版机构、专家和居民等8份不同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网上调查系统,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分析数据和资料,同时选择重庆、成都、哈尔滨和广州4个有代表性的省份和城市开展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的相关标准和程序对基础数据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取调查结果。

2.3评估阶段

2.3.1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阶段获取的资料和数据分析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资料和数据而没有分析就无法得出客观的调查结论,也无法作出评估和判断。定量分析可根据每项评估指标获取的侧重点选择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重要度分析、对比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灵活开展。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实施评估工作中,评估组开发了网上问卷调查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得出每个问题调查结果的初步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深入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2评估实施与结果得出

《评价规范》第5~7章对于每项指标的评估结果及确定标准给出了明确规定,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可对照评估结果得出各项评估指标的对应分值,将各指标分值赋予相应权重系数并带入相应公式计算可得出实施状况评估、实施效果评估和科学性评估三类评估的评估分值和评估结果。综合分析的评估结果按照第8章的规定,将选择的评估类别评估分值赋予权重并带入指定公式,可最终可得出被评估标准实施情况综合评估分值和结果。针对评估等级和结果的不同,应开展专项分析和综合分析。对未达“甲”的指标开展专项分析,同时对被评估标准实施情况开展综合分析,总结分析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2.3.3评估报告的形成

评估报告是评估成果的载体,在评估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如遇重大技术问题,可组织专家对专项内容进行论证或征求意见。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被评价标准概况;(2)评估工作组组成及工作情况;(3)评估内容和指标;(4)调查方式的确定及调查情况;(5)评估过程及结论;(6)专项分析结果;(7)综合分析结果。

3总结与建议

《评价标准》和近年来开展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实践,在工作程序、组织模式、开展调查和实施评估等方面都为建立工程建设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奠定了有效的工作基础。标准的评估工作对标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单项标准的评估模式为主给出了系统性的工作方法。对系列标准或者某一主题标准进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估对象间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掌握标准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将有利于标准的优化和整合。另外,围绕工程建设标准的评估工作,还存在其他两个维度的问题,一是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标准情况的评估,以工程项目为评估对象,对项目实施标准情况展开评估研究。二是对于企业实施标准情况的评估,以企业为评估对象,考量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以及对于特定标准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对标准评估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未来将围绕标准开展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案的设计。

作者:毛凯 孙智 林常青 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201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工程建设评估第2篇

摘 要 项目后评估指的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者规划的目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项目预测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综合管理水平的工作总和。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及内容,最后提出了加强建设工程羡慕后评估的对策。

关键词 建设工程 项目后评估 问题对策

一、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及内容

1.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

项目后评估指的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运行过程、目的、作用以及影响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通过对项目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检查,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对项目进行有效地分析评价,不管改进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促进决策项目的稳定运行。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项目预测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综合管理水平的工作总和。以往的建设项目的审计把着眼点放在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资金来源是否得到落实的情况是否规范,很少把建设项目后评估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内容。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能够有效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执行过程评估、效益评估、持续性评估以及目的评估等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项目执行过程评估。建设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建设设计施工、建设资金使用、设备使用以及设备采购情况和建设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从而找出施工过程中偏离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提供重要的前提基础。

其次,项目效益评估。成本效益评估是建设工程后评估的重要组成方面。成本效益的成功与否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通过项目的资本效益评估,加大对成本构成以及财务分配的评价力度,进而更加有效地判定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再次,项目持续性评估。项目的效益持续发挥作用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仅仅要对当前项目的运行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对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最后,项目的目标评估。建设工程后评估的目标评估就是通过项目实际产生的一些经济以及技术指标与项目决策者的预期的目标想比较,进而检查出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判断项目是否能够投资成功。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对策

1.选择正确的后评估时点和评估信息

建设工程项目的后评估时点,应该从总体上选择在项目竣工验收或者是投入使用之后进行。但是,由于建设建设项目的多样性,建设期和回收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项目后评估的时间点应该进行灵活选择。此时,项目后评估时点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结果。另一方面,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能否顺利,评估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否完整。只有获取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资料,才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顺利运行。

2.项目后评估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项目后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所谓制度化,就是要使之成为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建设项目整个管理程序之中;所谓经常化,不是对某一时期的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对所有投资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评估是一项长期性活动;所谓规范化,即从评估内容、评价指标、评估程序和评估要求等方面制定具体明确统一的标准,在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的稳定运行,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掌握正确的项目后评估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通过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寻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偏差,从而保证项目投资实现预期的目标。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工作,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项目后评估方法,只有掌握准确的方法,才能够促进后评估工作的正常运行。项目后评估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不确定分析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三个重要的方面。

建筑工程项目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周应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的理论和方法.铁道工程造价管理.2006(2).

[3]张军.建设项目后评估的体系与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

工程建设评估第3篇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1 引言

项目后评估是指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由投资者和受益者意外的第三者来执行,以项目实施监测的实际资料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衡量和评估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行中的成绩和问题。项目评估的作用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来的相关项目决策提出相应的建议。因此,加强后评估管理,对保证评估过程顺利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后评估目标不明确

电网工程后评估指标主要有:供电量、线损水平、电压合格率、综合运行效益、客户满意度、政府满意度等,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我国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的目标不明确,这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受益者和投资者的评估意识不强,对于后评估的忽视,在项目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受益者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和反馈问题,缺乏对项目建设方的监督,没有增强前期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对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少数负责人,在评估过程中目标不明确,使得评估效率降低,评估效果不好,另外一方面,是由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综合素质不全,主要表现在于评价资质不够,评价水平低,评估方法落后等,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的后评估评价机构发展还不成熟。

2.2后评估过程不规范科学

电网工程往往是十分巨大的工程,而且由于电力产业的特殊性,电力不能大规模的储存,不存在库存,为了使得电力生产、销售和输送的顺畅,电网工程的合理规划和运营效果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投入运行之后,评估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上标准不一,过程不规范,评估方法不科学。评估标准不一,虽然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结合电网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国家电网发展[2005]656号),但是在对细则的学习和理解上的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其评估的标准也有所浮动,而在这个可浮动的空间内,相关负责人员就利用了这个空白,不按照细则来实施,或者按照低标准评估,高标准收费,让国家蒙受损失。在评估方法上,其中在数据搜集者整理方面,不同评价机构的方法不一,形成了数据不真实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最后的评估效果

2.3后评估成效不显著

电力企业属于国家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了更好的利用优秀资源,鼓励先进,在项目决策时期,喜欢按照已有的模式来建立,缺乏创新。而后评估的关键作用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建设单位和受益方共同组织的后评估,在评估报告上,重点内容不一致,使得评估机构在做后评估的过程中,对资料的采集,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去,让后评估成效不显著。另外一点,后评估报告提交后,对项目整体的评价和项目的有点和存在不足的解答,能够成为建设单位和受益者各自的经验,这一方面并没有实际的法律条文,让后评估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启发思维,改革创新的作用。

3 完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后评估管理的对策

3.1更新观念,重视项目后评估

电力工程企业必须在领导层面到与项目有关的负责人,应当在项目之前就开始注重对项目的工程造价、安全生产、建设规划等,对这些数据的搜集和管理,对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比较价值。具体做法上,在项目管理上,加强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在评价机构的选择上,要秉公办事,选择高资质、评估水平高的机构,是保证评估效果良好的重要方面。

3.2规范后评估体系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评估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实施、到运营的全过程,为电网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营提供给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规范后评估体系,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应当加强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引进高标准,高要求,这能够提高企业的改革动力,也能曾强电力企业今后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层面山个,把后评估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在项目决策与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与竣工的各个环节,要树立起预先后评估的意识,实事求是的记录工程资料,以规范后评估体系。

3.3加强后评估审核

后评估是否具有实际的效果,双方都必须进行审核,一来是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评估的失真等方面,二来是通过学习后评估报告对各自的评价,进而转变为对企业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4 结语

长期以来,电网企业依靠行业垄断地位,市场相对稳定,因此对项目后评估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项目后评估工作在电网企业的开展范围较小、力度不够。同我国的“安全生产”一样,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后评估”的作用,之关心实际的利润,而认为这些都是国家要求的,不得不做,走过场的形式严重,然而,后评估在衡量一个建设单位的建设水平,受益者的管理水平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双方都是极其有益的。目前,电网行业在发展机遇和面临困难两个方面遇到的形势都是前所未有的,项目投资成功与否成为企业能否应对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而项目投资是否成功,还存在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进行项目后评估来给予科学的解答,完善我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殷占宝.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J].商品与质量.2011(03):35.

工程建设评估第4篇

关键词: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风险因素

对于一项工程来说,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也是施工单位的道德水准。安全性高的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边坡工程建设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其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边坡工程建设涉及很多物理学知识和计算,每一个数据的计算都必须要精益求精,不容差错,否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下面就从边坡工程建设的风险入手,找出安全评估的方法。

1风险因素

存在风险,即意味着安全问题。在从古至今的岩土工程分析中,对于工程中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管理因素、模型因素和参数因素三大类。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会造成工程失效甚至是失事,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不过,现在很多工程各师可以采用技术方法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说他们可以分配一个的荷载安全系数来控制,但这种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1]。一般来说,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工程的实施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风险,有些风险是显性的,有些风险使隐性的,无论是哪一种,风险因素的存在都是需要注意的。边坡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很多,包括设计性能、工程管理、经济约束、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类型和方法等等,这其中有些风险因素是可以预知的,比如说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方法、经济约束等,但是有些是隐性的,像是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往往体现在工程施工后期,而气候条件这种因素的预知也是有很大难度的。正因如此,安全评估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与质量。

2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既可以是确定性的,也可以是概率性的结果,无论是哪种,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安全评估工作中,包括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定量化的程度,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常常是与问题的复杂性、决策的重要性和所涉及的因素多少成正比。安全评估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分析与评价的联合使用。对于边坡工程建设来说,安全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够减小风险性,而且也是为后来的工程施工工作顺利进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安全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也失了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的初衷[2]。

3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

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有多种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纳,笔者在这里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两大类主要的安全评估方法。

3.1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估

风险作为一种用来考虑和评估工程实践中诸多不确定和无法预测因素而导致工程失事的一种手段时,是所有岩土工程中先天固有的且不可忽略的。目前,我国的工程技术水平虽然已经远远高于以前,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预估风险的水平,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格外费心,要意识到和认识到风险在工程实践中的先天存在性,并且能够运用与经济相平衡的原则对工程失事的风险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做到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中,风险分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而风险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定性评估,另一种是定量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大有不同,各有侧重和特点[3]。首先是定性评估。定性评估分析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前的管理分析。在边坡建设中,工程前的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着工程施工后的发展状况。定性评估分析的结论通常会使用危险性极高、高、中等这样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定性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做的。第一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这种量化处理必须要事先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在得出合理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量化处理。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事前对历史事故资料进行收集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对事故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工程施工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合理地评估。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风险概率和以人员伤亡和财产为定量指标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决策系统。一般来说,定量风险分析都是依据一定的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再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一个概率分析[4]。其中,数据包括灾害发生频率数据、个体脆弱程度数据、以及财产损失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能够间接或者是直接体现风险因素的存在。因此也是定量分险分析的重点所在。总之,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定性或是定量评估,这是由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可能的结果决定的,而不能一言蔽之,此外,不管是定性或是定量评估,必须要确保有效资料的质量和数量是一致的,这样得出的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5]。不过这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不可用于所有边坡工程,只用于共性),一般范围比较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时候,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会采用定量评估,不适宜定性评估。而当安全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补充说明的时候,定性安全评估的方法则比较推荐使用。不过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真正采用哪种评估方法,还是要对工程自身进行分析才可以。

3.2合理的风险管理

安全评估与风险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要进行安全评估,风险管理也是少不了的工作之一。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对破坏模式及破坏后果的分析来加强监测。这里的监测指的就是风险监测,如果施工单位能够事前监测到风险的发生,那么后面就能够省下很多麻烦,也有利于节省施工单位的投入成本。此外,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健全边坡工程的正式运行和维护规程,从规章制度出发,约束各种风险行为和举措。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边坡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检查所有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工作,以确保安全性[6]。除了上述几点,施工单位还要进行初步风险分析,对边坡工程项目潜在缺陷先行调查,并推荐改善工程安全的措施,并且在边坡工程安全决策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恰当形式的风险评估。

4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究不难得知,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际上,边坡工程建设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工程建设,这种高于并不是指边坡工程本身,而指的是在精确度方面,边坡工程建设不容一丝疏忽,必须要是百分百真确,要采取绝对科学的方法进行边坡建设。这种特性的存在也使得边坡工程建设的安全评估工作迫在眉睫。安全评估能够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失误率的降低,而且有利于事前发现工程的漏洞,值得推崇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宋克志,王梦恕.盾构的选型及国产化问题初论[J].西部探矿工程,2014(5):99-100.

[2]陶履彬,李永盛,冯紫良,等.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家臣.边坡工程随机分析原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

[4]陈祖.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李典庆,唐文勇,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J].海洋工程,2013,21(5):99-102.

工程建设评估第5篇

关键词: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风险因素

对于一项工程来说,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也是施工单位的道德水准。安全性高的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边坡工程建设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其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边坡工程建设涉及很多物理学知识和计算,每一个数据的计算都必须要精益求精,不容差错,否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下面就从边坡工程建设的风险入手,找出安全评估的方法。

1风险因素

存在风险,即意味着安全问题。在从古至今的岩土工程分析中,对于工程中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管理因素、模型因素和参数因素三大类。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会造成工程失效甚至是失事,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不过,现在很多工程各师可以采用技术方法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说他们可以分配一个的荷载安全系数来控制,但这种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1]。一般来说,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工程的实施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风险,有些风险是显性的,有些风险使隐性的,无论是哪一种,风险因素的存在都是需要注意的。边坡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很多,包括设计性能、工程管理、经济约束、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类型和方法等等,这其中有些风险因素是可以预知的,比如说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方法、经济约束等,但是有些是隐性的,像是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往往体现在工程施工后期,而气候条件这种因素的预知也是有很大难度的。正因如此,安全评估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与质量。

2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既可以是确定性的,也可以是概率性的结果,无论是哪种,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安全评估工作中,包括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定量化的程度,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常常是与问题的复杂性、决策的重要性和所涉及的因素多少成正比。安全评估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分析与评价的联合使用。对于边坡工程建设来说,安全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够减小风险性,而且也是为后来的工程施工工作顺利进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安全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也失了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的初衷[2]。

3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

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有多种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纳,笔者在这里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两大类主要的安全评估方法。

3.1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估

风险作为一种用来考虑和评估工程实践中诸多不确定和无法预测因素而导致工程失事的一种手段时,是所有岩土工程中先天固有的且不可忽略的。目前,我国的工程技术水平虽然已经远远高于以前,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预估风险的水平,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格外费心,要意识到和认识到风险在工程实践中的先天存在性,并且能够运用与经济相平衡的原则对工程失事的风险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做到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中,风险分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而风险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定性评估,另一种是定量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大有不同,各有侧重和特点[3]。首先是定性评估。定性评估分析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前的管理分析。在边坡建设中,工程前的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着工程施工后的发展状况。定性评估分析的结论通常会使用危险性极高、高、中等这样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定性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做的。第一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这种量化处理必须要事先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在得出合理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量化处理。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事前对历史事故资料进行收集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对事故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工程施工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合理地评估。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风险概率和以人员伤亡和财产为定量指标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决策系统。一般来说,定量风险分析都是依据一定的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再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一个概率分析[4]。其中,数据包括灾害发生频率数据、个体脆弱程度数据、以及财产损失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能够间接或者是直接体现风险因素的存在。因此也是定量分险分析的重点所在。总之,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定性或是定量评估,这是由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可能的结果决定的,而不能一言蔽之,此外,不管是定性或是定量评估,必须要确保有效资料的质量和数量是一致的,这样得出的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5]。不过这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不可用于所有边坡工程,只用于共性),一般范围比较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时候,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会采用定量评估,不适宜定性评估。而当安全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补充说明的时候,定性安全评估的方法则比较推荐使用。不过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真正采用哪种评估方法,还是要对工程自身进行分析才可以。

3.2合理的风险管理

安全评估与风险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要进行安全评估,风险管理也是少不了的工作之一。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对破坏模式及破坏后果的分析来加强监测。这里的监测指的就是风险监测,如果施工单位能够事前监测到风险的发生,那么后面就能够省下很多麻烦,也有利于节省施工单位的投入成本。此外,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健全边坡工程的正式运行和维护规程,从规章制度出发,约束各种风险行为和举措。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边坡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检查所有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工作,以确保安全性[6]。除了上述几点,施工单位还要进行初步风险分析,对边坡工程项目潜在缺陷先行调查,并推荐改善工程安全的措施,并且在边坡工程安全决策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恰当形式的风险评估。

工程建设评估第6篇

关键词:煤矿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一)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特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估范围后对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煤矿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二)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临近地区可能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者可能遭受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三)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实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估地质环境的差异性和潜在地质灾害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地质灾害文献性进行综合评定。

二、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

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采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己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收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生物活动、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遗迹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己有的资料,确定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同时结合各类地质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区域地质灾害现状。

(二)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初步判定,同时验证前一步工作所得出的分析判断。

(三)矿山开采地质作用

主要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四)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对主要灾种进行单一灾害危险性评估,将评估结果叠加得出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五)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以现状评估为基础,根据矿山开采地质作用效益,分析判断当地质环境变化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损失指数,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三、矿山地质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

(一) 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多年来所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经验,露天开采型矿井除了可能遭受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之外,还可能遭受到由于矿井边坡失稳引发的其他灾害。因此,在确定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边坡的影响范围,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二)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由于矿山地下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导致发生上覆岩层的破坏变形,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变形等地质灾害。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则要根据开采层埋深和采厚采掘方式所形成采空区影响地表变形范围的经验公式推断,此时,需要考虑上覆基岩(土层)厚度、影响传播角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地下采动形成的地表拉伸裂隙带影响宽度。

(三) 特殊情况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在以上确定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如果在评估区边界有滑坡、高边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则应将评估区边界延伸至灾害分

布范围 100m以外。

四、现状、预测及综合评估的关系

(一)现状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矿山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具体的评估内容和步骤包括:

(1)地质灾害的类型(灾种):以评价是否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种为主,并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层岩性特点,作具体分析,适当增加有普遍意义或反映矿山特点的其它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不稳定斜(边)坡、矿坑突水、采空区崩塌、冒顶、片帮、岩爆、矿震、瓦斯突出、煤层自燃、粉尘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灾种和问题的评价。

(2)地质灾害体的规模:是评价体、量的指标。通过灾害体发育历史调查和勘测,确定形态尺寸。并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规定,确定灾害体规模评价的体、量标准和指标后,按统一要求和标准确定地质灾害体规模大小。 (3)地质灾害的分布:将搜集、调查和勘测证实的灾害体,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件上予以表达,并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论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奠定基础依据。

(4)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是反映项目区地质环境脆弱程度的综合指标。应该将评估区地质环境进行分区,按逐个分区中地质灾害的信息量,包括灾害点数,灾害体规模和发生频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采用打分的办法依区迭加累计来评价。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不同的灾种有不同的方法,在现状评估中建议采用定性类比评价方法。

(二)预测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煤矿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矿山基岩裸露程度、矿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预计充分采动角、最大下沉角、覆岩破坏高度、地表移动边界、地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参数;

(2)根据预计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分析矿山采空环境地质效应(如井下突水引起的地表塌陷和井泉疏干等),判别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对开挖、填筑前后的坡体、老滑坡体和临空面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评价;对弃石弃渣场临空面稳定性作出评价,分析论证堆放在沟槽(谷)内的渣石体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并确定上述评价结果有可能形成的灾害体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点。

(4)根据保护对象所处位置及抗变形能力,预测评估保护对象可能遭受破坏的程度和损失情况。

(5)对分布在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作出损失评估。其中,人员和财产包括现状和矿山建成后增加的人员及矿山本身(亦即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现状评价的人员、财产可能的受损数量与矿山建成后数量相累加(扣除重复部分),分摊到现状评估的各危险性分区中,重新确定危险性等级,作出新的评价,得出最终评估结论。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或分地段、分矿山工程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估应简明扼要,把前两项评估的主要认识反映出来,又不能是上述评估的简单重复。把握好这种分寸,体现了评估人员成果编制驾驭资料,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采用定量、半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

工程建设评估第7篇

关键词:煤矿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一)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特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估范围后对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煤矿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二)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临近地区可能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者可能遭受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三)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实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估地质环境的差异性和潜在地质灾害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地质灾害文献性进行综合评定。

二、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

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采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己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收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生物活动、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遗迹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己有的资料,确定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同时结合各类地质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区域地质灾害现状。

(二)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初步判定,同时验证前一步工作所得出的分析判断。

(三)矿山开采地质作用

主要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四)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对主要灾种进行单一灾害危险性评估,将评估结果叠加得出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五)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以现状评估为基础,根据矿山开采地质作用效益,分析判断当地质环境变化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损失指数,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三、矿山地质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

(一) 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多年来所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经验,露天开采型矿井除了可能遭受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之外,还可能遭受到由于矿井边坡失稳引发的其他灾害。因此,在确定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边坡的影响范围,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二)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由于矿山地下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导致发生上覆岩层的破坏变形,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变形等地质灾害。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则要根据开采层埋深和采厚采掘方式所形成采空区影响地表变形范围的经验公式推断,此时,需要考虑上覆基岩(土层)厚度、影响传播角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地下采动形成的地表拉伸裂隙带影响宽度。

(三) 特殊情况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在以上确定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如果在评估区边界有滑坡、高边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则应将评估区边界延伸至灾害分

布范围 100m以外。

四、现状、预测及综合评估的关系

(一)现状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矿山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具体的评估内容和步骤包括:

(1)地质灾害的类型(灾种):以评价是否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种为主,并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层岩性特点,作具体分析,适当增加有普遍意义或反映矿山特点的其它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不稳定斜(边)坡、矿坑突水、采空区崩塌、冒顶、片帮、岩爆、矿震、瓦斯突出、煤层自燃、粉尘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灾种和问题的评价。

(2)地质灾害体的规模:是评价体、量的指标。通过灾害体发育历史调查和勘测,确定形态尺寸。并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规定,确定灾害体规模评价的体、量标准和指标后,按统一要求和标准确定地质灾害体规模大小。

(3)地质灾害的分布:将搜集、调查和勘测证实的灾害体,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件上予以表达,并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论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奠定基础依据。

(4)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是反映项目区地质环境脆弱程度的综合指标。应该将评估区地质环境进行分区,按逐个分区中地质灾害的信息量,包括灾害点数,灾害体规模和发生频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采用打分的办法依区迭加累计来评价。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不同的灾种有不同的方法,在现状评估中建议采用定性类比评价方法。

(二)预测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煤矿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矿山基岩程度、矿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预计充分采动角、最大下沉角、覆岩破坏高度、地表移动边界、地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参数;

(2)根据预计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分析矿山采空环境地质效应(如井下突水引起的地表塌陷和井泉疏干等),判别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对开挖、填筑前后的坡体、老滑坡体和临空面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评价;对弃石弃渣场临空面稳定性作出评价,分析论证堆放在沟槽(谷)内的渣石体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并确定上述评价结果有可能形成的灾害体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点。

(4)根据保护对象所处位置及抗变形能力,预测评估保护对象可能遭受破坏的程度和损失情况。

(5)对分布在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作出损失评估。其中,人员和财产包括现状和矿山建成后增加的人员及矿山本身(亦即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现状评价的人员、财产可能的受损数量与矿山建成后数量相累加(扣除重复部分),分摊到现状评估的各危险性分区中,重新确定危险性等级,作出新的评价,得出最终评估结论。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或分地段、分矿山工程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估应简明扼要,把前两项评估的主要认识反映出来,又不能是上述评估的简单重复。把握好这种分寸,体现了评估人员成果编制驾驭资料,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采用定量、半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

(2)提出地质灾害预防、 防治措施或另选场地的建议。

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优化,新技术会逐步应用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来。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必要的讨论,以期形成共识,推进评估技术的提高,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董晓兰 法拉沟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 甘肃科技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