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合集7篇)

时间:2023-07-31 16:42:11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素养;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学科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人的新要求,认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时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本文试从音乐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关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运用,谈几点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的对策。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谈到核心素养,目前众多国家将其作为深化课程,促进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因,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等。日本学者恒吉宏典在《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核心素养与人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相关”。我国教育部在下发的相关意见中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为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理解核心素养,它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二、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课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作出努力。所以,现行的音乐学科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音乐素养教育。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音乐感受与体验兴趣能力,如学生在实现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能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等。

二是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如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形式等。

三是音乐交流与合作经验,如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用于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能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等。

四是音乐情感与审美态度,如能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能够对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等。

五是音乐文化与社会理解,如对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情,能感受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彩,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以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鉴赏各民族音乐精华等。

三、高中音乐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改进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要针对音乐学科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及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上首先要重视“以生为本的丰富而生动的音乐实践体验与感悟”,以及拥有不同人文语境和人文视野的宽度和高度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同时,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重视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与作品感情相互交融、涵养美感的过程指导,将音乐的鉴赏过程作为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体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逐渐积淀和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2.尊重音乐个性化发展的教学

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而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最大化的挖掘和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关注学生间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的个性化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表达等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如在感知与体验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教学中,教师击鼓示范,让学生感受中国鼓通过敲击不同部位产生出音色及力度的变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作品内涵,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以用击鼓、跺脚、拍手等不同的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从生动而惟妙惟肖的节奏合作练习中,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们在丰收之时热烈欢喜的劳动场面,以及核桃晾晒中纷纷滚落的景象,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差异,鼓励不同学生多听、多想、多说、多做,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个性化音乐体验。

3.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体,音乐形式是作曲方面的节奏、旋律、和声及演奏方面的强弱、速度、音色等的复合体,音乐的内容则体现出观念、思想等知识性侧面,以及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侧面。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教学,应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诸要素的对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音乐的气氛、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将这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逐渐促进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形成。

4.从合作与探究中培养表现能力

由于音乐是人类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高中音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法上还应让学生自由徜徉和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采取多种音乐形式,如合唱、合奏、音乐戏剧或其他音乐形式,共同协作,广泛交流,尽兴表达,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

5.把音乐审美态度作为教学评价关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认知热爱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应以开放的心态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把音乐审美态度为教学评价关键,就是通过唱奏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直接体验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贞爱情等,逐步形成知美、懂美、爱美的正确审美价值观,同时也能对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选择,进而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2篇

具体表现为网瘾成性、人际关系混乱、不讲诚信、害怕与外界沟通、冲动、残忍甚至吸毒、自杀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压力大、教育模式单一、社会教育缺位、贫困的教育等。这些“问题”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对未来充满迷茫,信息不对称、考虑问题片面、易钻牛角尖,很少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易导致极端事情发生。陶铸说过“一个精神生活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二、原因分析

总体说来,我国目前中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比较缺乏,主要原因有: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文明修养程度较低。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是过于强调了思想品德课的政治性,更多地关注了应试的实用性,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心灵、智慧的开发,而学生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则遭到冷落。

三、当前形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注重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现代教育首先应该着眼于人,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素质教育,才能理解人的各种素质中,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才是最基本、最首要的素质。

当前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体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健康情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信息素养、环境意识等21世纪所需要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促进学科教学与培养的良好时机,以实现新课改的教育价值。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班级文化中的音乐可以表现为:班歌,每周一歌,每日金曲等,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选择优秀的音乐,以及针对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学科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开发运用这一资源,以此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科的人文素质。

(一)用班级文化中的音乐来提高学科的人文素养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

在思想品德课中,音乐能突破各种限制,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和观点用音乐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注意,使他们从不爱学转为爱学和想学。例如我在《走共同富裕之路》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了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那高亢嘹亮的唱腔,就给人们听觉上的美感,仿佛把学生带到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悠扬的长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安康。

2.活化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实效性

班级文化中的音乐的运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把思想品德课与特定的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例如我在《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群星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这部音乐作品的旋律优美而又简单易唱,歌词关爱深广而又朴素自然,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加上曲子结构短小音域较窄,易唱易记,既可以作为学生对同学友谊的珍惜,也可以作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快乐的自然流露,也有伤感的婉转抒情,甚至还有对朦胧感情的怦然心动……

3.激起学生欲望,提高思维能力

班级文化中的音乐感性地给学生提供思维教材,应让学生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消费者权益》课堂教学过程中,选用解晓东的歌曲《心太黑》,学生体会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消费心理,并展开讨论,模拟相应的措施,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启发,形成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了实际生活的应变能力。这首歌不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让学生从反面的案例中明辨是非,唾弃那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丑恶行径,在内心牢固地筑起诚信之堤,做一个正直的人。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真正分清假恶丑与真善美,从而自觉抵制假恶丑,身体力行真善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提高了人文素养,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4.满足学生需求,发展音乐智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素质越来越重视,班级文化中的音乐使用,有利于满足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音乐的题材贴近日常生活和人之常情,特别是有些校园民谣写的就像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例如我在《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歌曲《朋友》、《相亲相爱》等,这些作品能使学生感到亲切,释放他们因学习压力、家长管束等带来的压抑情绪。音乐无形中已成为中学生借以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贴”,可以减轻压力的“降压灵”。尽管社会上关于“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倍感压力的学生们迫切需要一种解除心理压力的途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二)用班级文化中的音乐来提高学科的人文素养的原因

1.它迎合了中学生自身独特性的客观要求

音乐的优美抒情或奔放不羁的旋律,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颇为契合。歌手用本真的自然声音来歌唱,追求奔放自然的效果和突出个性的风格的表现,不同歌手在演绎歌曲的情感上各有千秋,或者是如泣如歌的“悄悄话”,或者是尽情宣泄的喊唱,加上新奇的装束和别致的扮相,让学生觉得那似乎就是在倾诉自己的心声,让他们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2.它是把中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

中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的群体,是追求自由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潜在建设者。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特别是道德、品德。所以,一个中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如是否懂礼貌、是否讲文明、是否讲诚信,这些都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有了文化修养,再加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这个学生才是合格的。同时大家知道,合格的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国家的命运。

3.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1)教育规范功能。教育规范功能是它的首要功能,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迈克・杰克逊演唱的《earth song》,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考察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把保护环境从书本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诉求,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上,培养高尚的品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好公民。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导向激励功能。班级文化中音乐的导向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在《自信一族》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零点乐队演唱的《相信自己》,使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积极调整心态,不要把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想得太重,应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去赢得胜利。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自卑和自负,进而理解:自信永远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永远是一种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永远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三)应遵循服务于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度性等原则

首先,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班级文化中的音乐要与当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其次,班级文化中的音乐还要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否则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和价值。再次,一节课所选的音乐也不能太多,否则不仅会破坏整体的教学设计,还会使学生停留在思考的表层。最后,我们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它的立意、情景、音韵、曲调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的美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耿帅.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3篇

【关键词】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9-03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们研究的课题。但在高考制度尚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课程目标很难从传统的双重目标(升学和就业预备)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就很难实施。因此,建立以学科素养为背景的音乐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 确立学科素养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构建学科素养的理论依据

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部倡导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举措:“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面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评价体系中的改革脉搏。笔者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把音乐学科基本素养确定为:“热爱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培养良好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持续潜能”。

2.构建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与理念

①重视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打破考试或考察评价学生学业的单一方式,认真制定评价量规的指标、内容,把握好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学评价指标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③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和教学过程应有的检测、反馈、调节作用,推动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改革。

④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认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保障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实施,构建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评价体系。

二、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发挥学科多维育人功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课程改革深化阶段要解答的问题。我校在2013年音乐鉴赏教学评价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开展了基于音乐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价构建研究,旨在以评促教,调节教学环节,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教育现象,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

1.制定合理的评分规则,保证评价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好的信度应该有对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以及评分规则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评判标准,以不同的权重对评价的各项指标、描述语、多主体等要素进行等级评估,可以有效保障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用。

2.制定多维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效度

效度是另一个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给学生一个机会。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纳德把人的智能分为音乐、身体运动、数学逻辑、语言、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2]。因此,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从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如何把握学生音乐素养的评价,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提高,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指标,以增加评价效度的平稳性和准确性。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及课上表现;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选修模块学习的表现;③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实践情况;④期末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此外,课程改革提倡的过程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监控和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采取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每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养、认真负责、爱好音乐的学生任组长,以评价量规为技术手段,对学生上课的表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2-3次课堂抽查)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判,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每次上完课后,组长要把本组的情况汇报给文娱委员,汇总后反馈给老师,以便反思课堂教学,及时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

量规1:学生音乐素养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对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高中音乐学科结业时的质量水平。

三、制定学校评价量规,保障音乐教学规范实施

1.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P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评价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但不可否认尚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或干扰着音乐教学的正常化。比如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某些学校还存在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开设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状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减弱了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学校音乐教学评价制度,是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推动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保障学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措施

学校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构建音乐学科素养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良好、规范的音乐教学是构建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学校音乐教学正常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实施教学评价探索,构建全面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

量规2:学校音乐教学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全面评估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保障音乐课的正常开设、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规范发展与稳步提升。

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虽然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体现,但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颇等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4月,教育部《意见》的颁布,预示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提出加强五个统筹、聚焦课程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建设等要求的同时,特别提出关注教学评价研究、探讨评价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长期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已过去了十年,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怎样体现、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阶段,它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处在一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深化课程改革贡献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4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5篇

1 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1.1 大学生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

(1)音乐认识上的缺失。从目前的大学生普及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各个高校中各个专业对于音乐的态度则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认为音乐并没有实际用途。由此,现在的大学生对音乐方面的认识很少。即便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音乐本身的认识也不是完全了解,如对于学习音乐的意图、内涵以及用途等的认识还很模糊,有的学生认为上艺校、学习音乐,是因为好找工作,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功利性心理较为普遍,而对于音乐真正的内涵却鲜有学生能真正认识。

(2)音乐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在高校大学生当中,能够识谱的学生比例还不到四成,其中约三成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想象得到,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认识十分严峻。而在音乐专业学生当中,还有少部分的学生直到毕业还不明白识谱的重要性,到了毕业论文时期才开始手忙脚乱恶补专业知识,这对于未来音乐人才的培养来说极为不利。此外,大学生在乐器的学习方面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吉他、手风琴以及竖笛等等,能够做到每天都能练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而音乐专业学生的乐器学习则集中在钢琴和小提琴两个方面,在其他乐器的涉猎上很少。

(3)音乐价值体现的不足。一方面,现代音乐主要体现在流行音乐,传播渠道可以通过电视、广播、音像产品等,在其他渠道的传播,如音乐表演、话剧等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现代音乐的流行,使得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校对于古典音乐基础的教学很是缺乏,在乐器的配置方面也很匮乏,在整体的大学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们往往只注重成绩、奖学金等,音乐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4)网络音乐的影响。现在大学生的高等教育,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音乐活动,此时的网络音乐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地,学生获取音乐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校园的音乐演出、歌舞表演等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大学生活嘈杂,学生们独自欣赏音乐的空间狭窄,不利于学生独特音乐审美观的形成。

1.2 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误区

音乐素质教育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前提,不仅属于专业课的一种,而且是必修课。音乐学习当中不能没有素质培养,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有利于音乐中的读谱听音、和声创作、音乐赏析以及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每个环节都是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如果学生们仅仅是学会了唱歌跳舞,而没有正确理解音乐的内涵、背景和表现形式,那么就不算是真正理解音乐,学生的音乐素质也不会相应得到提升,毫无艺术气息和音乐感悟可言。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存在误区中总结了两个方面,如下所示:

(1)教师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误区。有很多音乐专业的教师在课时、课程的设置上枯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只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大量增加音乐技巧性练习,而忽视了音乐素质的培养。部分学生在乐器学生当中出现了会弹而不识谱的情况,或者是识谱学习速度较慢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判断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错误。

(2)家长教育方面的误区。在家长教育方面,单方面地追求考级,对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干预作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最终使得学生为了通过考级,只会几首固定的曲目,不能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无法体会音乐本身的内涵。

2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原则

2.1 音乐内涵的认识原则

音乐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课程,它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从古至今,音乐之所以流传至今,并且得到了发扬与发展,这都归咎于音乐丰富的内涵。要学习音乐,首先要增加对音乐内涵的认识,从内心里接受音乐,感悟音乐,才能达到与音乐合为一体的效果,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内涵的学习,是一门音乐入门的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必修课程,学习音乐内涵之后,为以后的听辨、视奏、唱读以及欣赏等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向着综合型音乐人才的方向发展。

2.2 音乐专业教学基本课程设置合理化原则

(1)音乐素养的考级设计。音乐素养的学习,有利于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所谓音乐素养,它涉及所有音乐基础知识和认识,其教程涵盖了音乐教学的多个方面。可以设置音乐素养考级,充分考虑我国当前音乐专业教育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进行音乐素养的考级设计。

(2)乐器学习与练习时间相配合。乐器的学习是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当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种以上乐器,并且能够充分理解这种乐器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与含义。现阶段,在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上,对乐器弹奏的技巧上十分重视,忽略了练习时间与乐器学习的时间配比问题。因此,应该合理地进行学习时间的设计,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学生在学得好的同时学得扎实。 (3)基础学习应放在首位。正如上述内容所说,现在的大学音乐专业的素质教育缺口很大,对于考级、技巧的学

习过分重视,而实际的音乐专业学习应该以音乐素养教育为主,技巧学习为辅,将基础学习放在首位,才能打好素质培养的基础。 2.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在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当中,除了合理规划教学课程之外,还要将教学方法合理设置,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感受音乐的心境,充分了解和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及其背景文化,将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目标。此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培养了学生独特的音乐创新能力。

2.4 音乐素养考级设置科学化原则

音乐素养考级的设置,有助于进行学生自我学习的检查,能够让学生充分得到自我评定和自我认可,从而增加学习动力。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并不是让每个音乐专业学生都成为音乐家,而是以音乐为平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3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分析

针对音乐的属性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作用在于让人的心境舒适、心情愉快,它由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声音组合而成,极具节奏和韵律。音乐有着自己的背景文化与发展历史,同时也有着特殊的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不管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历史,都有着其难掩的魅力所在,使其从古至今,流传韵意不减。由此,在现代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3.1 音乐教育普及化

音乐教育是整个大学生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它不仅仅属于音乐专业,还属于各个专业的学习,它是一种美学的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现在音乐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素质培养上还存在漏洞,需要将音乐认识和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化,让每个音乐专业学生不仅术业有专攻,并且在其他音乐领域中有所认识,不是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大师,而是教会他们广泛涉猎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普及化的宗旨。

3.2 音乐课程规范化

不管是哪种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们有足够的主动性,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各课程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平衡,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将涉及各方面的课程合理安排是音乐素质培养的关键。目前,教育部也已经将音乐教育课程分为音乐选修课以及音乐必修课两种,便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规定学生选修课程的最少时数,帮助学生拓宽音乐知识面。音乐教育课程的规范化,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程要有目的性,实现科学的规范化。

3.3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在整体的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上看,素质教育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的宣传、音乐教育制度的改进以及音乐学习模式的创新,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音乐教育制度保障、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支持,深化音乐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培养进展。

3.4 音乐教育内容革新

(1)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它旨在利用人文知识与环境,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它所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思维方式等,从而使得学生将这些良好的品质融于心中,形成优良的品格和修养,并学习到处世哲学。首先,在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对其加强培养。其次,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加强培养。最后,在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加强培养。音乐是一门艺术底蕴深厚的学科,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化视野的扩大,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突出其特点是重中之重,减少专业的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我选择,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2)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往的学校教育从高中开始就加大了对主修课程的重视,对自然科学的培养渐渐远离,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在自然科学素质上已经有所欠缺,如果在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中没有充分进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将不利于现代音乐人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是时下急需进行的培养项目之一。高校教育中可以加设声乐、电脑音乐、动画音乐等相关课程,以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3)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音乐专业学习当中,艺术创新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技能。如果学生在艺术创新方面有所造诣,将极大地帮助其在艺术活动等实践中的工作,对艺术过程进行创新的理解和设计,对于艺术作品能够从表现、处理等进行赏析,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和提出新的问题。所以,在培养方式上应加强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为主,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

4 提高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几点对策

4.1 完善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架构

在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研究中,首先,要进行改革的就是课程架构,现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化和规范化,对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必修课过多,给学生充分发挥的选修课时间较少,这与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素质的思想和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将这些培养方式科学化、规范化,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体现,最终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伟大目标,这也是新时期音乐艺术培养的发展趋势。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多方面,如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等,需要在课程架构中潜移默化改变,主要可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在音乐专业课开设的同时,增设哲学、大学语文、计算机、体育以及外语等多门公共必修课,充实课程架构内容。第二,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如美术、语言、第二外语、美声、音乐历史、现代录音技术以及文学写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完善学科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将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起来,将其进行类别分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 改进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首先,因材施教。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而进行,以课堂内外的讨论为主要形式,同时辅以引导模式、问题模式、参与模式等,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创新力。其次,科学施教。采用针对性施教的方针,从学生的内心入手,以直观的感受为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的引导,同时还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实践施教。所谓实践施教,就是以学生的实践为重点,辅导学生加大音乐活动的参与,为学生谋求多项机会,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声乐或乐器比赛,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增强。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强,现代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元素,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这里,要加强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多媒体应用能力,以科学特点为核心,制作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并且结合计算机软件、音响技术等,加大对音乐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力度,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6篇

1 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1.1 大学生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

(1)音乐认识上的缺失。从目前的大学生普及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各个高校中各个专业对于音乐的态度则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认为音乐并没有实际用途。由此,现在的大学生对音乐方面的认识很少。即便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音乐本身的认识也不是完全了解,如对于学习音乐的意图、内涵以及用途等的认识还很模糊,有的学生认为上艺校、学习音乐,是因为好找工作,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功利性心理较为普遍,而对于音乐真正的内涵却鲜有学生能真正认识。

(2)音乐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在高校大学生当中,能够识谱的学生比例还不到四成,其中约三成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想象得到,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认识十分严峻。而在音乐专业学生当中,还有少部分的学生直到毕业还不明白识谱的重要性,到了毕业论文时期才开始手忙脚乱恶补专业知识,这对于未来音乐人才的培养来说极为不利。此外,大学生在乐器的学习方面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吉他、手风琴以及竖笛等等,能够做到每天都能练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而音乐专业学生的乐器学习则集中在钢琴和小提琴两个方面,在其他乐器的涉猎上很少。

(3)音乐价值体现的不足。一方面,现代音乐主要体现在流行音乐,传播渠道可以通过电视、广播、音像产品等,在其他渠道的传播,如音乐表演、话剧等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现代音乐的流行,使得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校对于古典音乐基础的教学很是缺乏,在乐器的配置方面也很匮乏,在整体的大学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们往往只注重成绩、奖学金等,音乐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4)网络音乐的影响。现在大学生的高等教育,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音乐活动,此时的网络音乐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地,学生获取音乐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校园的音乐演出、歌舞表演等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大学生活嘈杂,学生们独自欣赏音乐的空间狭窄,不利于学生独特音乐审美观的形成。

1.2 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误区

音乐素质教育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前提,不仅属于专业课的一种,而且是必修课。音乐学习当中不能没有素质培养,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有利于音乐中的读谱听音、和声创作、音乐赏析以及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每个环节都是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如果学生们仅仅是学会了唱歌跳舞,而没有正确理解音乐的内涵、背景和表现形式,那么就不算是真正理解音乐,学生的音乐素质也不会相应得到提升,毫无艺术气息和音乐感悟可言。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存在误区中总结了两个方面,如下所示:

(1)教师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误区。有很多音乐专业的教师在课时、课程的设置上枯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只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大量增加音乐技巧性练习,而忽视了音乐素质的培养。部分学生在乐器学生当中出现了会弹而不识谱的情况,或者是识谱学习速度较慢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判断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错误。

(2)家长教育方面的误区。在家长教育方面,单方面地追求考级,对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干预作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最终使得学生为了通过考级,只会几首固定的曲目,不能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无法体会音乐本身的内涵。

2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原则

2.1 音乐内涵的认识原则

音乐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课程,它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从古至今,音乐之所以流传至今,并且得到了发扬与发展,这都归咎于音乐丰富的内涵。要学习音乐,首先要增加对音乐内涵的认识,从内心里接受音乐,感悟音乐,才能达到与音乐合为一体的效果,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内涵的学习,是一门音乐入门的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必修课程,学习音乐内涵之后,为以后的听辨、视奏、唱读以及欣赏等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向着综合型音乐人才的方向发展。

2.2 音乐专业教学基本课程设置合理化原则

(1)音乐素养的考级设计。音乐素养的学习,有利于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所谓音乐素养,它涉及所有音乐基础知识和认识,其教程涵盖了音乐教学的多个方面。可以设置音乐素养考级,充分考虑我国当前音乐专业教育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进行音乐素养的考级设计。

(2)乐器学习与练习时间相配合。乐器的学习是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当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种以上乐器,并且能够充分理解这种乐器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与含义。现阶段,在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上,对乐器弹奏的技巧上十分重视,忽略了练习时间与乐器学习的时间配比问题。因此,应该合理地进行学习时间的设计,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学生在学得好的同时学得扎实。

(3)基础学习应放在首位。正如上述内容所说,现在的大学音乐专业的素质教育缺口很大,对于考级、技巧的学习过分重视,而实际的音乐专业学习应该以音乐素养教育为主,技巧学习为辅,将基础学习放在首位,才能打好素质培养的基础。

2.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在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当中,除了合理规划教学课程之外,还要将教学方法合理设置,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感受音乐的心境,充分了解和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及其背景文化,将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目标。此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培养了学生独特的音乐创新能力。

2.4 音乐素养考级设置科学化原则

音乐素养考级的设置,有助于进行学生自我学习的检查,能够让学生充分得到自我评定和自我认可,从而增加学习动力。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并不是让每个音乐专业学生都成为音乐家,而是以音乐为平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3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分析

针对音乐的属性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作用在于让人的心境舒适、心情愉快,它由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声音组合而成,极具节奏和韵律。音乐有着自己的背景文化与发展历史,同时也有着特殊的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不管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历史,都有着其难掩的魅力所在,使其从古至今,流传韵意不减。由此,在现代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3.1 音乐教育普及化

音乐教育是整个大学生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它不仅仅属于音乐专业,还属于各个专业的学习,它是一种美学的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现在音乐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素质培养上还存在漏洞,需要将音乐认识和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化,让每个音乐专业学生不仅术业有专攻,并且在其他音乐领域中有所认识,不是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大师,而是教会他们广泛涉猎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普及化的宗旨。

3.2 音乐课程规范化

不管是哪种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们有足够的主动性,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各课程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平衡,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将涉及各方面的课程合理安排是音乐素质培养的关键。目前,教育部也已经将音乐教育课程分为音乐选修课以及音乐必修课两种,便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规定学生选修课程的最少时数,帮助学生拓宽音乐知识面。音乐教育课程的规范化,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程要有目的性,实现科学的规范化。

3.3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在整体的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上看,素质教育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的宣传、音乐教育制度的改进以及音乐学习模式的创新,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音乐教育制度保障、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支持,深化音乐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培养进展。

3.4 音乐教育内容革新

(1)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它旨在利用人文知识与环境,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它所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思维方式等,从而使得学生将这些良好的品质融于心中,形成优良的品格和修养,并学习到处世哲学。首先,在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对其加强培养。其次,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加强培养。最后,在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加强培养。音乐是一门艺术底蕴深厚的学科,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化视野的扩大,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突出其特点是重中之重,减少专业的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我选择,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2)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往的学校教育从高中开始就加大了对主修课程的重视,对自然科学的培养渐渐远离,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在自然科学素质上已经有所欠缺,如果在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中没有充分进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将不利于现代音乐人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是时下急需进行的培养项目之一。高校教育中可以加设声乐、电脑音乐、动画音乐等相关课程,以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3)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音乐专业学习当中,艺术创新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技能。如果学生在艺术创新方面有所造诣,将极大地帮助其在艺术活动等实践中的工作,对艺术过程进行创新的理解和设计,对于艺术作品能够从表现、处理等进行赏析,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和提出新的问题。所以,在培养方式上应加强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为主,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

4 提高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几点对策

4.1 完善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架构

在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研究中,首先,要进行改革的就是课程架构,现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化和规范化,对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必修课过多,给学生充分发挥的选修课时间较少,这与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素质的思想和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将这些培养方式科学化、规范化,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体现,最终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伟大目标,这也是新时期音乐艺术培养的发展趋势。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多方面,如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等,需要在课程架构中潜移默化改变,主要可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在音乐专业课开设的同时,增设哲学、大学语文、计算机、体育以及外语等多门公共必修课,充实课程架构内容。第二,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如美术、语言、第二外语、美声、音乐历史、现代录音技术以及文学写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完善学科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将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起来,将其进行类别分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 改进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首先,因材施教。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而进行,以课堂内外的讨论为主要形式,同时辅以引导模式、问题模式、参与模式等,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创新力。其次,科学施教。采用针对性施教的方针,从学生的内心入手,以直观的感受为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的引导,同时还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实践施教。所谓实践施教,就是以学生的实践为重点,辅导学生加大音乐活动的参与,为学生谋求多项机会,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声乐或乐器比赛,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增强。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强,现代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元素,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这里,要加强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多媒体应用能力,以科学特点为核心,制作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并且结合计算机软件、音响技术等,加大对音乐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力度,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第7篇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大学生 科学素质 培养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今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艺术教育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而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具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的与时俱进的音乐人才。

一、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因此,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一是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师范性特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

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

二、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

音乐专业的学生从上高中起就远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而现代音乐人才不能不具备一

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更不能是科盲,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科学技术教育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学校开设了音乐声学、计算机音乐、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等课程,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要着力培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重建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架构

课程架构,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架构的设置,要与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协调、相一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当代人文艺术、音乐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教育专业学生所应有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思路来设置。一是设置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二在保证学科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规划、发展和建设四个系列的课程群,即音乐理论与技能基础课程群、作曲技术与指挥课系列课程群、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系列课程群、钢琴演奏与器乐课系列课程群;三是将教育科学课程,如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学科教育论作为必修课;四是设置比较宽泛的选修课程,如美术、写作、教师语言艺术、电化教育、意大利语、德语、音乐美学、童声合唱训练、东西方音乐文化史、音乐学概论、MIDI技术与制作、现代录音与录音技术、舞台艺术、教师口语、中学音乐课程设计、音乐教育管理等。

2.改革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科学施教。我们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和声立体美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我们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在第一学年就安排一周见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二到四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使之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把考级作为原动力,以提高专业技能。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要充分运用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编制适合专业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听教材、计算机辅助软件,运用现代化音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加快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04.6

[2]钟启泉. 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