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合集7篇)

时间:2023-07-25 16:33:26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实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作者:郑海清 廖大强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晓,胡成松.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157-02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

图1 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

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

根据招聘网站2016 年12 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 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

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 人才需求为例,截至 2016 年下半年,IT 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 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 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 人才缺口将近7 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 突破6 万人、3 万人和2.5 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 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 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 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

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 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⑵笠嫡媸蛋咐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 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

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 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 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

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

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喻晓, 胡成松. 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3).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毕业条件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06年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服务,2006年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从此云计算产业迅速发展,人才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型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产业属性,需要对社会经济服务。进而如何培养对接云计算产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云计算专业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2.专业建设背景

云计算产业是支撑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指出,云计算软件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2014年3月,国务院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2015年1月《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云计算相关人才,加强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为云计算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列为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2016年,教育部正式设立“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如何建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是本专业迫切解决的问题。专业建设将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6个维度进行探索与实践。

3.专业建设内容

3.1产业对接

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直接体现在对人才的需求上,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事什么样的岗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通过对行业调研、分析云计算产业生态链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产业位云计算产业与服务支持行业。由于各行业的IT服务对云计算的要求切实存在且又各不相同,因此其服务的行业领域可以宽泛的属于各个行业。专业涉及核心内容仍属云计算领域,因此主要的服务行业可以归并到云计算基础设施与平台,云软件,云服务领域。专业对接的岗位群:云运维工程师、云实施工程师、云产品销售工程师、云技术客服工程师、云安全工程师、云平台架构师。

3.2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毕业素质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为立足点,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从5个层面进行了设置,如表1所示。根据培养目标再细化毕业生的毕业要求,细分毕业指标点,确保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本专业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融入职业资格证要求,构建“四方多元三证并行”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其中四方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指“嵌入式培养+N”的培养模式,即与中兴能源(云泰)合作的嵌入式培养、与知途阿里云合作培养、政企校合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多元培养模式。三证并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需取得毕业证书、英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三证。

3.4课程体系建设

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深度分析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融合,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重点突出专业工程项目核心课程,构建以技能培养、校企融合为主线兼顾学生创新创业的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调研,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课件、视频、教材、图片、案例、试题6个维度构建核心课程的课程资源。

3.5条件建设

要发挥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这要求专业实践条件与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匹配。本专业的实践条件主要分为3个层次: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培养依托软件中心实训中心与网络实训中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托云计算实训中心,目前实训中心拟建设云安全实训中心、公有云实训中心和私有云实训中心;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已与中兴能源、知途阿里云等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3.6人才培养质量建设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上构建云计算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设计了“具备从事云计算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工程素养”、“具备从事云计算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云计算应用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毕业要求,细分为28个指标点;课程与毕业指标点一一对应。在教学上,执行学院二级督导、三级听课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开发工程云课堂,为老师提供了信息化教学平台。推进义赛促学,以赛促改,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完善毕业生工作反馈制度,注重毕业生情况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社会对学生情况的评价。

4.结束语

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促使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增设。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建设上,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5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竞争,社会对高职层面的工程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本专业将进一步结合《悉尼协议》,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做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秋萍,赵静,单欢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5.9:105-110.

[2]刘晓,刘晓宁.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提升高职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3.4:69-71.

[3]邹洪芬,赵航涛.高职院校“专业对接园区,科研反哺教学”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6:12-14.

[4]付云.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新专业开发探讨[J].高教论坛,2013.12:121-124.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4篇

【关键词】网络专业 专业课调整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05-03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相关计算机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收高职生。近年来该专业从学校的重点专业降为一般专业,招生人数持续下滑,存在着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紧跟时展、不能彰显专业特色、缺乏双师技能型人才等问题,专业发展处于瓶颈阶段。下面从影响专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通常本专业的导读是放到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进行的,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办学特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学习要求及就业前景等信息。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就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属于全校性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是以就业规划、个人简历书写、面试技巧等内容为主。而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前景和规划则没有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到了三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后,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再进行专业化的、以行业发展为基础的针对性辅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纪律。

(二)专业课程设置滞后

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近几年都没有改变,而市场上所需的互联网+、云计算机、物联网等方面的用人需求,没有及时体现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办学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多年的课程体系一直没有变化,没有跟上当前技术发展的进度。图1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

虽然后来也加入了某些网络安全和云计算机的内容。但整体的符合当前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结构没有形成。

(三)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专业的教师队伍面临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普遍会采用通过进修培训或到企业半脱产式的挂职锻炼的方式,几年的发展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老师去培训目的性不强,有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培训内容和自己的研究专长不符或者是培训的内容本身实践性不强。一个专业的发展,师资结构要合理配置,需要不断更新教师队伍,新技术的实践需要青年教师,高职称的教师更多是在理论与经验上的指导,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这样的技术发展快速的专业。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双赢”模式,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挥行指委的指导作用,密切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016年统计的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数据(见表 1)表明,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校企合作没有铺开,学校走不出去,企业不能融入,深入合作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创新思路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云计算机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措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云计算、大数据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据工信部统计预测,未来3年将是我国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相对集中的时期,每年将呈现数十万的产业人才缺口,届时人才缺口将超过数百万。因此,针对我校网络专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云计算”专业群发展的概念,建设以实现云计算技术要求的课程结构基础,涉及云计算机中的PasS、IasS、SasS三个技术层次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双方功能需求和资源相互融合的创新思路,以构建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三、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将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在于技术知识的转变升级,还应注重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专业发展的内涵建设更要突显校企双方需求和资源互利互助,依托行业,以岗导学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长效化

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即入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首先上好第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主要以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简单认识专业框架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及专业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这个阶段的课程在学生刚入学时开设最佳,同时授课形式上要做出改变。可以开展由专业负责人主持的新生专业教育讲座,专业教育应包含两环节,一是专业介绍,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训室、主要就业面向的岗位群、专业学习要求、安全教育等方面来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的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同时基本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教学计划、主要课程、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特殊要求、未来的就业方向等。二是邀请在校学长介绍专业学习经验和对专业的认识。主要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中要注意的事项,对专业的认同和对学校、学院的感受。也可邀请相关企业和行业的佼佼者,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课程安排上要改变固定在某个学期开设的模式,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相关课程,并分散到每个学期进行短期授课,内容包括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熟悉企业的用人需求方式、工作方式等,包括行业企业内的沟通能力培养、抗压能力训练等。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都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门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面向云计算的课程体系规划

云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和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主要的云应用。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掌握云计算技术基础理论、云计算平台规划设计、云平台搭建、虚拟桌面、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存储等多种云应用部署、运维和开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改革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以实践技能为培养本位,注重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并更多地要重点凸显实践能力这个中心。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在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

新增云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跟时展步伐,学生所学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是目前毕业生就业率低,不能到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中就业的主要因素。要想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接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邀请相关的企业或是行业专家一同讨论,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需求,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也应该根据企业需求订制,以企业真实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表2为新增云课程列表。

新增云课程实训课时比重。本专业原有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比例仍然显得过高,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引入云技术课程更需要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大实训课课时量。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减少理论课时量,更多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应该开设更多的技能实训课程或者教学做一体课程,参考企业员工培训中项目驱动的形式,给学生逐级派发任务单,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面向云计算机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培养。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半脱产或全脱产挂职锻炼,每年选送新入职的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了解云计算机技术目前的生产、技术等现状及发展趋势,将老师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技能人才。

专业老师的引进。如何解决云计算专业“双师型”师资短缺的问题,一是提高课酬,聘请更多相关企业的兼职人员到学校任教。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委培单位和 IT 培训机构的资源,聘请企业培训讲师或者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师;二是从周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聘请计算机行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聘请区内外知名高职院校或(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06页)研究所的“双师型”杰出专家为客座教授,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强有力地支持专业转型与发展。

近年学院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机,在重视民族化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前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转型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后期我们将着重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云计算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培养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要求的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基于项目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13(3)

[2]朱景锋.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01)

[3]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J]. 职教论坛,2012(25)

[4]李丽,王艳阁.“项目驱动”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实践――调查分析报告[J].电子商务,2010(7)

[5]戴微微,王大明.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5)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课题“面向能力培养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2014JGB388);广西区教改课题“五年一贯制高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2013JGA412)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5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云计算;实验室建设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技术型人才紧缺,为促进高校更好地向地方和行业提供人才,国家积极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作为地处西部的遵义师范学院被确定为贵州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提出了要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各专业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战略,建设应用型特色专业。其中,网络工程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并与国家及贵州省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相结合,选择云计算为切入点,培养高素质、有特色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配套相关实验平台,所以拟新建云计算专业实验室,为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应用、实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1 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1 专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工程为新建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与其他高校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因此为促进专业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专业特色,进行差异化培养。在此背景下,遵义师范学院作为贵州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结合省内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契机,建设云计算实验室,培养云计算方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专业良性发展。

1.2 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通信市场井喷式爆发,急需一大批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特别是地处西部的贵州,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云计算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从而满足国家和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3 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云计算人才培训平台的需要

当前,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国家明确指出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在此背景下,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巨大,急需相关人才培训平台。云计算实验室在承担校内本科培养实践教学的同时,能够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逐步建设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云计算人才的实践培训基地,为开展面向社会的云计算技术培训提供平台支撑,满足黔北乃至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 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

2.1 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通过设立云计算产业园、制定扶持政策,实施六个重点项目,在贵州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要“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由此可见,云计算为我国特别是贵州省信息化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行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实验室建设方向可行。

2.2 初步建立了一支能承担相关工作的师资队伍

专业整合学校现有资源,与其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初步的人员保障。

2.3 有较好基础设施的保障

专业目前已有网络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通信基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等,为构建综合性实践平台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基础和条件。

3 实验室预期目标

实验室建成将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打造特色专业方向,对黔北乃至贵州省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效益。

3.1 建设符合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

云计算实验室紧跟行业技术前沿,可开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二次开发、综合创新及教学科研课题等百余项目,满足云计算与虚拟化相关课程实验需要,并与已有实验室一起构建网络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形成“学科基础实验―特色专业方向实验―创新实践―本科毕业设计”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最终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也有助于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3.2 建设一支在省内有特色和影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以“引进来、送出去、带起来”为措施,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专职与兼职、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使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师资基础。

3.3 促进学生能力

云计算实验室将建成开放性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基于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各类竞赛等内容自主从事综合创新性实践,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建设服务型科研平台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利用实训平台及科研团队,为黔北乃至贵州省云服务的部署提供解决方案、技术咨询和集成应用,达到服务地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3.5 打造区域性培训基地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引入相关培训认证体系,建设成为同时具备行业认可和国家部委认可的“双证”培训基地,为本校学生及周边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提供培训认证服务。同时,在云计算产业发展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培训基地也可为省内及周边的信息类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的员工进行综合性培训认证,充分发挥实训平台服务社会的作用。

4 总结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云计算实验室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有特色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打下基础。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6篇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323-04

Research on the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DONG Fang-xu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determin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university and even the quality of whole higher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cloud computing in the education field reflects greater advantag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use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learners’ learning mode, update learning resources, modify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faculty Development, to improve faculty’s professionalization level and teaching ability, need to us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 to build a unified, open, flexible and stable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faculty development;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高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学科建设的关键[1]。教师不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建立一支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2]。

伴随着各高校从“招生规模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转变,各个学科专业都在不断提升其水平和质量,各高校间的竞争亦日趋激烈,为了在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建树,各高校都亟需有一大批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勇于实践、敬职敬业的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而青年教师从“新手”通过自我发展成长为“专家”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主要应当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师德素养的提升三个方面[3]。

1高校教师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主要是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十分突出[4]。教师发展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教师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性色彩,很多老师都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加薪的需要,真正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的培训需求较少。

首先,高校教师个体培训需求的突出。教师既有学历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需求。学历培训主要是教师本人希望提高自己的学历(或学位),包括攻读在职硕士、在职博士,或者定向委培硕士、博士等,追求在学历(或学位)上更上一个台阶;非学历培训主要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及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其次,高校教师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的满足存在差距。中级职称以下的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其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加之部分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恰当、培训内容欠先进 性、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

2云计算主要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是将动态、易扩展且被虚拟化的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出来的一种服务。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技术,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与传统应用模式相比,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和极其廉价等特点[5]。

2.1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产生和获取计算能力的新方式的总称。云计算的出现,对传统IT的服务模式和部署模式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用户只需要拥有可上网的终端设备,就能享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IT服务[6]。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是指将整个应用软件集合虚拟化并提供给最终用户,是用户是按照服务水平协议(SLA)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提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带有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具有使用简单、支持公开协议、高安全保障和低初始成本等特点。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指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为用户提供应用开发和生产环境,以及相应的主机环境和基础架构,具有开发环境友好、易管理和监控、伸缩性强、多租户、整合率和经济性高、费用低等特点。

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通常以虚拟机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供CPU、网络和存储等计算服务。IaaS服务与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相比,具有免维护、高经济效益、开放标准、应用支持范围广和伸缩性强等特点。

IT即服务(IT as a Service,ITaaS)是一种更好的模型,可包含上述三种模式(SaaS、PaaS、IaaS),提供给客户所需的IT服务。IT即服务使得客户专注于满足自己业务差异化所需的IT资产。

2.2云计算部署模式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形态,云计算有三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其中,私有云和公共云的主要区别在于:1)网络连接不同:公共云和私有云都是基于互联网标准,但公共云是通过互联网(Internet)来进行连接访问;而私有云是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来进行访问的。2)服务对象不同:公共云被最终用户或最终用户开发的其他业务应用使用;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人员、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用户。3)付费方式不同:最终用户需要通过定期付费的方式来使用公共云计算;而对私有云计算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付费(如企业的供应商),也可以是免费使用(如企业内部员工)。而混合云顾名思义就是云计算平台为公共用户和内部用户同时混合的提供服务。

私有云,是指企业或单位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私有云的部署比较适合于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高校或政府部门。

公有云,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它所有的服务是供别人使用,而不是自己用。对于使用者而言,公有云的最大优点是,其所应用的程序、服务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公有云的提供者处,自己无需做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其缺点是由于数据不存储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

混合云,是指供自己和客户共同使用的云,它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供别人使用,也可以供自己使用。相比较而言,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对提供者的要求较高。

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模型

通过对高校内负责教师发展相关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就关于教师发展工作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咨询,详细了解和统计了高校组织开展教师发展工作的各方面业务内容、需求,以及希望能在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能实现的各种功能。通过对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和咨询,详细了解高校现有网络环境现状、所能提供给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及环境,以及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议和要求。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调研咨询,详细了解作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最终用户所想从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获取的各种资源、功能和其他需求,以及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议和要求。

3.1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业务需求

教师发展部门领导: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应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以及师德素养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谋划和组织。学术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议、学术报告、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示范教学、老教师传帮带、教学能力竞赛、教学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素养提升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加强道德榜样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发展平台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开展这三方面的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引导、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教师发展活动。

教师发展部门工作人员:从教师发展工作管理角度考虑,教师发展工作开展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各个项目之间既存在着差异也有共性之处。常规的教师发展工作有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课程培训、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经验交流、示范教学、微格教学、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教师发展平台应当把这些活动能聚合在一起,既便于管理和开展,又不失去各个项目的自身特色。教师发展平台应当具备功能齐全、系统稳定、数据安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人性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另外,教师发展平台还应当提供各种促进教师发展的常用资源,如教学素材、案例、软件、工具等,以及百度搜索、Google搜索、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库、视频公开课等优秀工具和资源。

网络中心工作人员:教师发展平台应当具备软件平台的基本特性,具有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安全、管理方便等特点,占用各类资源较少且利用率高,易于维护、更新、扩展和管理等。

青年教师:教师发展平台应该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自己日常教学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都能在其中找到,并能常常参与一些能促进个人教学、科研、素质提升的活动或项目。教师发展平台应当有个人主页、微博、QQ、WIKI、论坛等功能,要有个性化,方便、美观等。

3.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功能架构

根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需求分析,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设计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功能架构

3.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服务模型

根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功能架构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具有统一、完善、强大的功能。结合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和现有SaaS服务模型可以画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服务模式图,如图2所示。

图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服务模型

青年教师:登录高校教师发展平台,访问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各类资源,并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中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学习完成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师德案例学习提升自身师德素质,参与社区、论坛的各种活动,通过与同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让专家、同行分析、解答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点和帮助自己快速地成为教学能手,让自己快速健康成长。

专家名师:通过参与课程辅导、在线交流、教学问诊、教学沙龙、专题培训/讲座、微格教学评价等指导青年教师发展,组织和建立各类学术、教学梯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以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工作人员:组织和安排各种在线活动,如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讲座、教学问诊、微格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沙龙、学术交流等,组织、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参加各项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

学校领导:登录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查看青年教师在线学习进度和学习考核成绩,参与互动论坛中关于教师发展相关讨论、听取和解答青年教师关于教师发展相关意见或建立,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师发展工作。

其他用户:其他不确定或临时用户,可以访问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网站页面,查看相应信息、访问和下载相应资源等。

4结束语

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和完善高校教师发展的网络技术应用平台和运行体系,以开展大规模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有利于推广和传播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和专业发展,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以资源、情境、活动、任务等为要件,以教师发展需求为内容开发导向,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以专家指导、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经验分享为特色,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解答教师教学中的疑惑,解决遇到的困难,提供提升教学必需的技能与手段,创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追求教学卓越,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依托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创新高校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既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又可以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适合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解决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和教学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形成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 [3]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4]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7-60.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第7篇

厂商推出云计算认证也是其落地的另一佐证。让云计算真正触手可及,自然离不开IT工程师的工作。IT厂商推出的认证体系,一方面帮助厂商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一方面也为广大IT工程师提供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渠道,从而助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技术顺利落地并应用。

云计算工程师三种能力

近日,H3C了面向云计算时代IT人才培养的“云计算实训室”解决方案及配套的实训教程,这也是H3C网络学院成立以来针对人才需求变化做出的最新举措。H3C网络学院推出的“云计算系统专家”属于H3C的云计算专项认证,将与H3C网络学院的现有课程关联,同时包括了部署云计算存储、服务器、网络,部署云计算虚拟化软件,部署云资源,部署虚拟机,部署高可用性、iMC、EVB,部署云服务等内容。

H3C培训中心云计算专家赵治东介绍,基于H3C的三层云计算产品技术体系H3Cloud,H3C制定了云计算工程师的能力模型。该模型覆盖了一个IT工程师要完成云计算系统的部署和维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部署能力,其中包括云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的部署能力。第二部分是虚拟化能力。在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被配置完毕之后,可以用CVK和CVM进行资源划分、构建虚拟机以及虚拟机迁移、故障恢复等虚拟化的管理。第三部分是业务管理和运行维护。

“云计算的核心目标不是让用户把硬件服务器变成虚拟机,而是为用户提供透明化和定制化的IT资源,用户只需要告诉管理员需要多少资源,管理员结合用户的业务需求,为最终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管理和运行维护服务。H3Cloud在这方面提供了具有一定自动化程度的管控能力,即通过CIC和iMC等软件来完成,这也是云计算工程师需要具备的技能。”赵治东说。

认证提升就业率

作为IT工程师的摇篮,各个高校在推广云计算技术以及认证培训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H3C也与诸多高校在认证体系培训方面紧密合作,来自西南大学的朱老师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H3C的云计算认证培训是最贴近教学的,它的认证体系非常成熟。我们通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H3C的培训体系,这不仅是因为H3C提供了先进的云计算设备、技术和培训,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专业体系,教材、幻灯片等都非常齐全。我们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将该认证的部分课程(比如H3CNE)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就业率排在全校第二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