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想状况自述(合集7篇)

时间:2023-07-24 16:16:22
思想状况自述

思想状况自述第1篇

201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部门领导的带领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坚持勤奋努力,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个人思想政治状况、履职尽责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情况。

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我积极参加区政府组织的周一半小时学习,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报告精神、新党章、监察法和新纪律处分条例。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和我区有关文件规定,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规定和要求上来,使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性。

二、履职尽责情况

1、2016年上半年在叠彩区城乡建设局担任副局长,主持全局工作期间,认真履行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带领部门同事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工作内容有协调有关道路和地块的规划调整;管理基础公司新修道路、安置房建设等各项工程;管理辖区内市政道路设施的维修维护;参与协调区属各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在缺少局长的情况下,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局工作向前推进。

2、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底,借调到桂林市靖江王城片区旅游文化特色街区改造指挥部工作,负责该重大项目的现场督查和协调、叠彩区特色街区改造的专门联系等工作。期间主要是协调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规划局、住建委、城管委、文新广局、园林局、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重大疑难问题及时向市指挥部领导报告,组织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参与核验施工单位上报的进度款申请资料,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进度与款项拨付稳步推进。攻克的难点问题主要有王城周边道路通行规划问题、广西师范大学东侧老教授违建拆除问题、西巷变电箱建设规划问题、解放东路工商银行大楼拆除重建问题等等。

3、2018年第一季度主要是协助城乡建设局局长完成工作,分管规划市政等工作稳步推进。在调整担任叠彩区纪委派驻区委办纪检组担任组长后,一方面主持完成纪检组的各项工作,将纪检组的工作内容充实完善。经常运用丰富的案例给23个监督对象单位做警示教育,组织学习新党章、新纪律处分条例, 与部门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等。另一方面协助完成区纪委党风室的各项工作,包括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八项规定回头看监督检查、涉黑涉恶腐败、“保护伞”和查处不力等问题材料整理上报、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归类上报、党风政风六项重点任务监督检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四风”问题专项督查、谈话函询、典型案件通报,参与办理部分违纪案件等。

三、廉洁自律情况。

加强自身教育,提升反腐倡廉的能力。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浏览学习 “清廉桂林”网站内容,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等廉政新规。紧紧围绕“四个意识”牢不牢、思想解放够不够、担当作为强不强、作用发挥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等深入查摆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展工作。

思想状况自述第2篇

我于2016年8月任xxx党支部书记。在xxx领导下,本人紧紧围绕集团的中心任务和总体工作部署开展各项工作,现就本人思想政治状况、抓班子带队伍、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方面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状况

本人能够认真学习党的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按照“两学一做”等相关活动要求,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意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以及街道党工委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及时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提交相关会议研究决策。学习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并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通过学习对照整改,进一步增强了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使自己在理论上不断成熟,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始终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加强对业务知识学习,做个明白人,引领工作更好地开展,在重点学习陶瓷生产技术业务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研究陶瓷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抓班子带队伍情况

根据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对公司支部本着团结、务实、高效、保密、廉洁的要求抓队伍建设,首先做好表率、以身作则,一切紧紧围绕xxx中心任务和总体工作部署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强化群众观念,积极为广大群众搞好服务。其次要求分管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第三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强化业务学习,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比赛,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分工职责任务。第四定期召开所分管人员廉政教育学习会议,督促、指导、检查落实分管人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三、作风建设情况

在工作中严格的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博林建材一班人切实履行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用好的作风带出好的政风,用好的政风维系好的党风,用好的党风换来群众对党的好口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苦干实干,甘当老黄牛,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向领导班子成员学,向集团优秀党员同志学,向广大群众学,在学习中充实自我,努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紧紧围绕集团中心工作,落实好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正当要求及时解决。对查摆出的“四风问题”,列出清单,一件一件整改、一件一件落实,时刻接受领导、同志们和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

四、廉洁自律情况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一身正气。认真学习和把握《廉政准则》52个不准的要求,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十条禁令”纪律要求,时刻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生活上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自觉带头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从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获取一己私利,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始终教育身边亲人和身边的同事,稳住心神,管住手脚,抗住诱惑。切实维护好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主动学习时间不足,常常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二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处于被动遵守制度规定层面上,在自觉、主动抵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还有差距。三是宗旨观念、奉献精神有待加强。

六、改进措施

思想状况自述第3篇

关键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事实;价值;语言分析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5—0027—08

近几十年来,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日益精进。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拘泥于文本分析,而不注重对基本研究方法的把握,那么人们实际上很难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笔者将以“事实一价值”问题的研究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探讨,从中引申出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从‘事实’推出‘价值”’的各类迥异的观点,力图在对他们得失的评析中,从一个侧面展现语言分析路径的成就与不足,并为学界探索“事实一价值”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答提供思路。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从‘事实’推出‘价值’”的三类观点

总的来看,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就“马克思主义是否从‘事实’推出‘价值’”做出直接研究,然而通过对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依据某种公平正义观来评价资本主义”的争论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中引申出他们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看法。综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三类不同的结论。

1 肯定论——马克思主义没有依据“公平正义”原则来评价资本主义,这实质上就是从“事实”推出“价值”。

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伍德(Allen W.Wood),他通过研究相关文本发现,马克思反对用“公平”、“正义”原则来评判社会,而力图将法权原则建立于特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上。伍德在这里道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规范性原则来自于社会现实,特别是来自于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状况,因此并不存在普遍、绝对的规范性原则,而只有在特定物质生产状况下产生的、存在于特定社会的规范性要求。因此,每一个社会总是有自己特殊的“公平”、“正义”观,而这一价值观也必定会将该生产过程中的分配、交换等关系评价为“公平”、“正义”的。伍德特别引用恩格斯的话说:“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断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正是基于上述分析,伍德认为,马克思主义并非根据抽象的价值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是不公平、不正义的,而是在对关于资本主义各类“事实”的描述中进一步对之做出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道德理论,同样,也不包含任何特殊的道德原则”。但伍德又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仅仅是纯粹描述性的,他似乎也注意到了“休谟问题”:对于事物纯粹的描述何以能够推出对它的评价?但他还是强调:“一个生产体系具有的被掩盖的剥削、不必要的奴役、经济不稳定、倒退的生产力等特征,构成了谴责它的很好的理由,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的。”他通过研究发现,哪怕是后来批评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从来没有从哲学的角度来指责马克思犯过错误,他们只是试图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描述性分析是错误的。可见,不管是马克思还是后来的学者,都赞成这样一种观点:从资本主义的事实特征就能够引出关于它的价值评价。

我们可以从伍德的研究成果中引申出如下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论点:首先,就“价值原则”的产生来看,所有的价值原则都从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价值观念源自经济事实,这实际上就是从起源上将“价值”归之于“物质生产”这一“事实”;其次,从马克思具体的写作方法上来看,他没有从某条价值原则出发来衡量资本主义,而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社会阶级对立现状描述的基础上,直接对资本主义做出抨击。因此,马克思主义从起源上将“价值”追溯到“事实”,并且在写作时上也是从“事实”推出“价值”。

2 否定论——马克思主义依据某种“公平正义观”来评价资本主义,实际上并没有从“事实”推出“价值”。

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宾州大学的胡萨米(Ziyad I.Husami)。他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以道德原则为代表的上层建筑有两个决定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阶级利益。因此,道德原则一方面固然是特定生产状况下的产物,随着物质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也总是随着阶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面貌。正是因为不同阶级在特定方式的生产劳动中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会有不同的阶级道德,所以,“伍德和塔纳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社会学,没能注意到上层建筑,例如正义观念,有两个层面的决定要素。通过仅仅聚焦于规范的社会决定性,而忽视其阶级决定性,他们被引导着相信,在马克思那里,当规范能够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时就是公平的,反之则是不公平的。他们忽视了马克思将同种生产方式下的道德观念与不同社会阶级相联系的做法。”既然在马克思看来,道德观念不仅与当时的物质生产有关,而且还与阶级地位有关,因此,“和他的道德社会学相适应的(结论)是,马克思可以有效地使用无产阶级或者后资产阶级的标准(包括关于正义的标准)来评价资本主义。”胡萨米认为,马克思有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公平正义观”,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分配原则。他通过细致的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曾先后根据“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就“按劳分配”来说,在做出必要的扣除之后,“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结合这一原则,胡萨米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马克思已经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表明,资本家并没有将工人劳动的产品在扣除保证生产的需要之后都拿来分配,而仅仅拿出了一小部分作为待分配的产品,工人实际上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劳动获得应该得到的,这根本上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所以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是不公平、不正义的。不过马克思对“按劳分配”也不完全满意,从而进一步提出“按需分配”。如果再以这种分配制度为依据,那么本应该按照社会需要来生产相应数量的产品。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并不为满足社会需要服务,而只服务于“利润”,从而处于无序状态,各种产品、服务要生产多少没有统一的调配,这显然也无法最终实现“按需分配”。因此,胡萨米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因为通过它自身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从而违背了按需分配的原则。”

我们也可以从胡萨米的研究成果中引申如下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论点:首先,从起源上来看,“物质生产状况”和“阶级地位”是影响道德原则面貌的两个重要要素,其中“阶级地位”之所以能够成为决定道德原则具有差异性的因素,就是因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阶级地位”这一因素不是纯粹“事实”的东西,反而具有“价值”的色彩。所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直接从“事实”推出“价值”。其次,从行文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应该按劳分配”和“应该按需分配”这两个原则出发,结合自己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资本主义的分配是不公正的”的价值结论,这实质上是通过价值判断加上事实判断,一起推出其他价值判断的过程。显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没有直接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

3 超越论——马克思主义超越了“事实一价值”的二分。除了上述两类观点以外,在对其他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伊斯顿(Susan M.Easton)为代表的学者持有一种颇类似于西方描述主义元伦理学的观点。描述主义者通常认为,很多语词的意义不仅具有“事实”的部分,也具有“价值”的部分,人们很难将这两个部分截然分开。例如,“骗子”总是一个具有负面评价特征的词,但是这个词的意义又不能离开和“骗子”有关的事实特征而得到说明,它是一个同时兼具描述性和评价性的语词。伊斯顿借鉴了这类观点,以“剥削”一词举例说:“‘剥削’是被用来描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关系的技术性语词,但是它也可以被看做是用来表达某种价值。因为‘剥削’一词如果不包含某种轻蔑的观念,人们就无法解释它。”和关于“骗子”的意义的理解类同,“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背景下,要知道如何使用‘剥削’这一概念,就要理解政治经济体系究竟有什么错误。”因为,当人们要理解什么是“剥削”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剥削”所涉及事实性特征,而且还要明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表述相关理论时,曾经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过亲身考察。因此,对“剥削”不仅有事实方面的刻画,还有价值方面的评价,这样,“剥削”一词就是既有“事实”又有“价值”的语词。由此推广到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伊斯顿认为它在对于资本主义描述的同时也包含着对它的批判。因此,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没有以某些道德原则为依据对资本主义做出评价,而是在描述资本主义生产特征的基础上,直接对之做出批判,另一方面,其所使用的“剥削”这个词又确实是一个具有评价色彩的语词,当将之用于描述资本主义时也不是纯粹无价值成分的。因此,伊斯顿总结说:“马克思超越了事实一价值的区分,他拥有的既非科学的路径,也非道德理论。相反,他给了道德一个社会学的说明——描述和评价无法割裂,法权观念需要在其与它赖以产生的生产方式的关系中来理解。由于没有绝对的、抽象的法权观念,认为马克思是建立于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来批评资本主义的看法是错误的。马克思当然有理由攻击资本主义,但这是寓于其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说明中的。但在说这种理论不是一种道德理论的同时,它也不能被说成是一种纯描述性的理论。在马克思的著作那里,描述和评价是不能有意义地分开的。”

二、关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之观点的分析

从“事实一价值”问题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文本,我们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引申出上述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究竟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分别展开讨论:

首先,以伍德为代表的肯定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物质生产中引出规范性原则,正是因此,所以当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生产效率低下”、“工人阶级觉醒”、“资源浪费”、“经济危机”、“生产力无法继续发展”等状况的时候,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谴责。由于在伍德看来,和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有关的“生产力水平”、“资本家与工人形成雇佣关系”、“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等都是纯粹的“事实”,所以马克思主义似乎确实是从“事实”推出了“价值”。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物质生产状况”这一看起来纯粹事实性文字的表达背后,对应的现实内容究竟是怎样的?或者说,在现实的生活中,“物质生产状况”是不是真的像文字所表现的那样只是“事实”呢?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文献本身,局限于探索经典作家使用的语词、句子,是无法正确解答这些问题的。伍德只知道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物质生产状况引出价值观念,但是这一现实过程究竟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认为人们在物质生产中获得了价值观念,这些问题伍德没有考察,因为他在相关文本中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只是从对现实生活的研究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因此要还原马克思主义所表述的那些内容的真正面貌,仅仅局限于文本分析是不行的。马克思自己就曾经说过:“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当马克思使用“物质生产状况”表达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结果时,他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资料,要研究清楚“物质生产状况”所真正表达出来的东西,只能回归现实生活,寻找和“物质生产状况”有关的各种历史前提。“这些前提在这里(即抽象和概括中,引者注)是根本不可能提供出来的,而只能从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产生。”可见,伍德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他只局限于文本的形式,对其中包含的深刻内容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索,从而只能根据文本得出结论说马克思主义从“事实”推出了“价值”,而这里的“事实”和“价值”都仅仅是抽象的语词,而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和“价值”。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伍德所谓的“事实”的“物质生产状况”,缺乏了人(或者人们)的需要、目的等价值要素,是根本无法形成的,因此语词代表的“物质生产状况”并非是它看起来的那样,只是纯粹的“事实”。

其次,以胡萨米为代表的否定论认为,价值观念和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有关,因此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马克思以及无产阶级由于处于和资产阶级不同的地位,因此他们有不同于资产阶级的规范性原则,从而可以对资产阶级做出批判。但是,胡萨米将“阶级地位”作为独立于“物质生产”的要素单独提出来,并且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马克思就只是从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规范性原则出发来评价资本主义的,这就存在问题了,因为他没有认识到,“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阶级地位、特定阶级的价值原则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物质生产关系以及当时的物质发展水平而独立存在。当胡萨米提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代言人,从无产阶级的价值诉求出发,依据‘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这一论点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问,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是哪里来的?无产阶级的价值诉求及其原则又是怎么产生的?胡萨米显然是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将阶级地位和物质生产状况作为两个独立的、互无影响的要素来看待。就以下两点来看,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恩格斯曾提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所谓的“物质生产状况”既包括“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不仅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物质生产状况”的一部分,而且当时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也是“物质生产状况”的一部分。而不同的人的阶级地位正是从人们的生产关系中产生的——人们在生产中不可避免地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以促使生产有序、有效地进行。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原始社会以外,在人与人的这种生产关系中,总是有一方由于占有了大部分的生产资料,从而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优势和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没有或者只有很少部分生产资料,因此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劣势和被支配地位。正是因为双方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才逐渐形成了对立的阶级,所以“阶级”不是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无关的独立要素,它与“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第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人们是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结成了相应的生产关系以从事生产。可见,既然人们的阶级地位是在生产关系中产生,那么归根到底也是受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既然在实际生活中“物质生产状况”不仅包括生产力水平,而且包括了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阶级地位,那么人们的“阶级地位”就不是在“物质生产状况”之外的独立要素,相反,它是依赖于物质生产状况的东西。而胡萨米显然割裂了“阶级”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关系,将“物质生产状况”理解为一个与人的阶级地位、人的利益需要没有任何关系的纯事实,将“阶级”看做独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东西,抽象地谈论“阶级利益的需要”和“价值取向”这些有关纯“价值”的东西,从而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从关于“物质生产状况”的“事实”和关于“阶级利益的诉求”的“价值”一起推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评价,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

最后,以伊斯顿为代表的超越论借鉴了描述主义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超越了“事实一价值”的二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表述,既包含对它的“描述”,也包含对它的“评价”。伊斯顿等人以“剥削”为例指出,马克思自己确实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关于资本主义对于工人阶级“剥削”的事实认识,并且有自己关于它的价值评价,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当他使用“剥削”这些语词来表述资本主义的相关内容时,既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实际状况的事实描述,也含有对资本家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评价。可见,在马克思所使用的语言中,本身就包含着“事实”、“价值”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同上述两种观点相比,伊斯顿似乎注意到: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文本来理解马克思,而应该从马克思本人的生活实践人手,讨论他的语言特点,要注意到马克思本人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实践考察中形成关于资本主义的“事实认知”和“价值评价”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文本才因此同时具有“事实”和“价值”两种特征。可以说,这种从语言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伊斯顿并没有说明马克思本身对资本主义的实践考察是怎么进行的,他如何在实践中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人阶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它们的价值认识,同时又是如何最终通过语言将这些现实过程表述出来的。事实上,只有经历对现实的社会状况和生产过程的实践考察,马克思所使用的语言才是兼具“事实”和“价值”的语言,伊斯顿的结论才成立,因此她本应该对上述过程给予很详细的研究。并且,如果她能够以马克思本人的做法为例,探讨他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认识的,那么这还可以为我们研究“事实一价值”问题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然而,伊斯顿毕竟还只是一位分析哲学家,她虽然提到了马克思本人的生活实践,但是却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的特点,所以并不能正确回答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同时兼具“事实”与“价值”两种特征。实际上,只要我们考察实践就会发现,任何现实的实践活动都与人的“需要”、“目的”有关,这就意味着人们是带着“价值”的视角在与各类“事实”打交道,从而形成的表述实践过程的语言才可能是兼具“事实”与“价值”特征的语言,而这一结论光靠语言分析的方式当然是不可能得出的。

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和启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取得了不少成果。根据上述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评述,我们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既有缺陷,也存在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缺陷

第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过分专注于语言分析而较少研究历史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这些文本所表述的思想来源于他们的实践活动,也是对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所以,当人们要研究他们的思想时,固然要以文本为依据,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而应该深入地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考察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发掘思想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这样说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任何一种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时,都应该从它得以产生的物质实践人手,而不是仅仅就文本谈思想,更不能认为只要分析、厘清文本的内在结构,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整个理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么不明白这个道理,要么隐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因此都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如果他们能够坚持深入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写作而从事的实践活动后就会明白,他们二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实际考察、对过往社会生产状况的客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权原则来源于物质实践”的思想,并且在深入资本主义生产和工人阶级生活的基础上,作为无产阶级代言人,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思想。因此,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他关于道德、法律等法权原则的物质实践来源的思想之间并没有矛盾之处,因为这两种思想所反映的现实物质活动本身就不是矛盾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以一种僵化、教条的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将文本、思想看做既定的东西,只以澄清思想为研究目的,以一种非现实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当把这种方法用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少问题,所以有评论家说:“分析哲学在分析方法上具有许多共同的前提假定和原则。当分析哲学应用于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哲学时,这一点尤为明显。马克思主义不仅不存在这些前提假定和原则,而且还主动质疑它们。这样应用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清晰和严密,相反却导致系统的误解和曲解。”

第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事实”和“价值”的对立实际上反映了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即认为一个事物要么是“事实”,要么是“价值”,而不能同时既是“事实”又是“价值”,这种思维方式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同样能够找到。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伊斯顿以外,伍德和胡萨米都严格地将“事实”和“价值”区分开来。在伍德那里,“物质生产状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况”都是纯粹的“事实”,其中并不包含“人的需要”等价值因素。既然它们都是纯粹的“事实”,因此当马克思从中引出价值评价的时候,就是从“事实”推出了“价值”。但是,马克思为什么可以这么做?伍德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找不到答案。实际上,如果他能够不局限于语词,而真正回到历史、回到现实,就会发现,“物质生产状况”、“资本主义社会状况”这些看起来是纯粹“事实”的语词,表述的对象却是既包含“事实”又包含“价值”的东西。不管是在物质生产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都不可能没有人,没有人的利益及其对利益的要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生产状况”和“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本身就包含了与人有关的各种价值要素。而胡萨米在批驳伍德的时候,则认为导致法权观念的产生有两个独立的要素——物质生产状况和阶级地位。在这里,“物质生产状况”是纯粹的“事实”,而“阶级地位”则是与人的利益诉求有关的“价值”因素。正是由于这两个因素存在着“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因此在胡萨米那里,两者也成为了互不相干的独立因素。我们前面也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不认为阶级关系以及阶级利益是脱离人们的物质生产而独立存在的,相反,它们恰恰是整个“物质生产状况”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在物质生产中,既有客观的自然界、人们的生产活动、分配方式等,也不可避免地含有个人、群体的需要和利益诉求,因此现实历史中的“物质生产状况”就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事实”,而包含着“价值”的成分。这种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作为语言分析学家的伍德没有意识到,而他的反对者同样没有意识到。“胡萨米关于道德观起源的双重决定说,没有把阶级的矛盾与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起来,没有看到不同阶级的不同道德观是生产方式中矛盾运动的反映。”同伍德和胡萨米相比,伊斯顿显然有某种“辩证”的观念,但她只是认为马克思的语言不是纯粹描述的,而是包含某种价值成分,却没有深入到现实历史去考察语言所表述的现实内容的辩证特征,因此她的“辩证”充其量只是在语言层面的辩证。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虽然没有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也不乏启发之处。

思想状况自述第4篇

关键词:思想信息 社会科学 社会调查方法

一、用科学方法获取思想信息

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运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例行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等日常工作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针对每一阶段人的思想状况特点,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及时化解有害情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使得各组织成员能人尽其才,最终顺利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因此,人的思想状况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的”,只有有的放矢,用科学方法去了解真实、准确的思想信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过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许多部门都有一套搜集思想信息的传统手段,比如,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以及依靠有关部门逐级汇报、反馈信息等。这些方法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都发挥过良好的作用,至今仍然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地搜集思想信息的方法。

但无庸讳言,原有的那一套搜集思想信息的方法特别是以座谈汇报为主的调查方法是存在明显缺陷的,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所搜集的信息代表性不强。这主要是因为所选定的调查对象并不是根据随机原则确定的,而是过多掺入了主观因素(如主观选定)的影响,因此所获得的思想信息更多地是代表了组织成员部分个体的思想状况,而不是总体的思想状况,调查结论也只能局限在特定对象范围内。

二是所获信息较笼统模糊。一方面,座谈汇报这种形式主要是一种定性的调查方法,所获得的思想信息往往只能反映出对象的某种一般性质和倾向,而体现不出这种性质和倾向的分布状况、轻重程度等差异,因而无法对思想信息作出定量的表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思想状况的定量描述,因此往往难以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技术对所获的思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而也就无法揭示出隐藏在人们思想状况背后的各种社会、组织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作用。此外,座谈汇报这种公开形式对于人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当涉及敏感性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然,上述种种局限和不足,如果调查者思想水平较高,调查工作又深入细致,那么,通过对这种典型调查的分析,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的。但在今天技术进步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更科学的思想信息搜集方法来避免上述那些缺陷。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随着数理统计技术、社会调查方法及心理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普及,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以往那种感性、直观、抽象的议论状况上了,抽样调查、定量描述、相关分析及科学预测已经成为了解和把握人们的社会态度、思想情绪、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尤其在民意测验领域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标志着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认识和把握已经进入到科学化阶段。

二、科学搜集思想信息的基本方法

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看,要使所搜集的思想信息准确、全面地反映出组织成员的思想状况,在搜集思想信息方法上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典型调查同抽样(随机)调查相结合

思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建立在样本代表性基础之上的。只有当调查样本充分代表了总体,这样搜集到的思想信息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总体的思想状况。尽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典型调查对于了解人们思想的大致状况有一定帮助,且具有花费少、耗时短的优点,但由于通过这种方法所确定的调查对象基本上是调查者主观选定的,往往被局限在某一类人的范围内,调查结果容易产生偏差,更不具备将调查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的条件。因此,要想达到调查结果真实、全面地反映组织成员总体思想状况的效果,在选择调查对象时,除了充分利用好典型调查的优点外,还应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去选取对象。

实际上,科学的抽样方法并不意味着全面调查,其也只涉及到部分调查对象,但其调查结果却可以准确地推论到调查对象总体,这同它选定调查对象的方式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世界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在美国举行大选的1984年,在数以千万计的选民中,仅仅通过访问有限的1800名选民,就准确地预测到有59%的美国选民赞同里根连任美国总统,这一结论同后来的全国选举结果完全吻合。之所以如此准确,就在于盖洛普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使选定的调查对象在区域、种族及人口统计特征等构成上具有了充分的代表性,从而可以依据部分人的态度去准确推断人群总体的态度。实际上,从1968年到1984年,盖洛普所预测的美国大选结果平均误差仅有1.1%。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完全可以利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去准确、全面地把握组织成员的思想状况。

具体到科学的抽样方法运用上,如果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企业中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就可以先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出若干个车间(科室),然后再运用系统抽样或整群抽样法,在抽出的车间(科室)中选定若干干部职工为调查样本。在选定调查对象的基础上,才正式开始搜集思想信息的工作。这样,由于遵循了科学的抽样程序,选出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工种等构成上就基本上能够反映总体的特点,通过这些对象搜集到的思想信息就能够准确代表这个企业中全体干部职工真实的思想状况了。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经过科学抽样选定调查对象之后,如果只会采取座谈汇报的形式去搜集思想信息,这样获得的信息还是比较笼统模糊的,只能得到诸如“大概”、“可能”、“似乎”等含糊不清的信息,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都很低,难以精确反映出不同调查对象之间的差异及其强度,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不同的调查对象由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地位不同,以及在个人经历、观察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更不要说座谈汇报这种形式还存在前面所讲的种种弊端。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把对非指标型的思想动态的了解同对指标型的思想状况的测量结合起来,使搜集到的思想信息能同时反映出调查对象质和量两方面的特点。

比如,同样是了解一个企业中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一方面,可以采取座谈、走访、观察等形式了解干部职工思想中的主要问题和倾向;另方面,还可以通过问卷测量等方式,用不同的量表反映出调查对象在某一问题上看法的具体差异和差异强度,摸清各种思想问题和倾向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在不同群体(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岗位等)中的不同表现。这样,既可以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的倾向性把握,又能对不同群体中存在的思想状况的结构及其基本原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为下一步对症下药解决各种不同性质的思想问题创造了条件。

3.描述方法和解释方法相结合

思想状况自述第5篇

1.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识,对党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2.在各项有关党章学习活动中对入党动机的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其中包括自身对入党问题的认识过程;

3.对身边党员的党员形象的思考与感触,谈理想的党员形象。

二、思想状况:

1.对学校、对年级、对自身发展趋势的思考;

2.论述自己在思想汇报过程中的心得及组织的帮助;

3.对周围各种思想和各种个性的比较与思考,能否比较正确的处理同学关系,群众基础怎样。

三、理论学习:

1.在党小组中的学习体会,并对其组织形式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2.略谈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看法,可仅谈其中感受最深的一至两点;

3.概述自己主动学习和阅读过的各种书籍,并简要阐述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

4.对党在当前的各项时政方针和政策简要谈自己的认识;

5.能否主动正确地在同学中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理论,以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四、工作表现

1.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程度,能否以关心集体、服务大局为重;

2.个人工作成绩,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思考,对年级、班级各项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3.参与工作的收获,参加活动的表现,对工作机制的思考。

五、学习状态

1.对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的概述;

2.对学习成绩与学习安排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处理进行思考;

3.对年级、班级学风的思考及对自身的影响。

六、个人修养

1.在遵守纪律方面和主动带动他人方面的表现;

2.生活习惯和个人小节方面的概述;

思想状况自述第6篇

依照大会要求,现将我公司开展增强“三基”、建立“三好”活动、忠实教育活动、实有人口治理工作发展状况报告请示如下:

一、增强“三基”、建立“三好”活动状况

1、组织状况:我公司综治办于月25日行文下发了号《关于开展增强在“三基”、建立“三好”活动的施行方案》,方案首要确定了活动步调和办法,月30日前为学习宣传发起阶段,月1日到月30日为集中整改阶段,月份为进步验收阶段。首要组织施行部分为公司综治办和捍卫科。

2、首要工作和活动发展状况:

底层组织建立:9月上旬,对各底层单位治安消防工作和八个治保、民调会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督导排查,经过督导排查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个底层单位治安消防责任,增强和规范了底层治保、民调会的基本材料和工作落实,做到了事事责任落实到人头;还,向底层单位和各科室印发了以《省综治条例》、《企事业单位治安捍卫工作条例》、《消防法》、《安全建立现实方法》法制宣传资料15份。

“天眼、亮化、封闭”三项工程工作督查状况:在亮化和封闭方面我单位目前都根本到达了集团公司要求,就收集监控存在的问题综治部分实时枚举上报公司指导和总公司,然后在确定收集革新晋级项目工作中起到了主要效果,当前系统可以顺应当时治安防备工作的需求,天眼收集监控革新晋级已根本完成(但未进行最终验收)。存在的问题首要是与两矿收集监控联网监控的问题,因为两矿监控存在地位、焦距、照明设置欠妥,收集传输不畅等问题,招致对内调各类异常状况的查询坚苦。

内调环节、重点关键部位、门房治安治理达标状况:9月中旬起我们对上述部位进行了重点管治,其硬件设备和软件要求都根本到达了要求,三季度检查中磅房工作人员着装不一致的问题,捍卫部分实时下发整了改意见下发,供给部分实时置办了一致服装。内调环节管治方面,一是十月份以捍卫、综治部分为主,公司内调督查组制订了内调整理方案,正在施行中,当前小分队上路和深化底层检查督导活动正常化,捍卫部分深化现场对涉煤岗亭人员的督导活动每周两次;二是下发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盗窃煤炭专项管治活动的施行方案》,依照方案的要求,捍卫部分开展了内调车辆大检查整治活动,开展了内调流程督查检查活动,当前正在施行之中,当时内调理安情势趋于不变态势。

局面治安治理和门卫治理方面:自8月下旬起,我们制订了多项整改办法,一是封闭西大门小门(侧门),节制外来车辆;二是对全公司车辆(公车、私车)进行注销造册,对泊车厂车位进行合理划分,外来车辆不的进入,添加油库外屋檐下为第二摩托车停放点,一切小我简便交通东西不的在其它室表里寄存;三是对一切简便交通东西执行内部车牌治理,执行了夜间摩托车不得出厂的规则;四是增强了门卫检查注销治理,规则外来车辆注销进厂,对工程车辆、人员、进入煤场外来车辆和人员执行通行证准则;

二、忠实”教育及手指口述活动状况

综治捍卫人员“忠实”教育活动作为三基、三好活动中主要的一环:我们实践早在8月13日三季度综治工作大会今后就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并组织施行,方案首要表现了三个结合,一是教育活动和当时开展的手指口述活动相结合;二是教育活动和军事化治理,岗亭大练兵相结合;三是教育活动和公司开展的廉政教育、传统文明教育(《门生规》学习)执行力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相结合;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要是进步看法,进行思想教育,开展手指口述,规范人的行为,发现问题,深挖问题本源;第二阶段首要是针对问题进行整改、规范,进行军事练习,开展岗亭大练兵;第三阶段为进步审核阶段,首要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审核,奖罚兑现,为保证活动结果每一阶段都制订了目的,没有严厉的工夫界线,不达目的决不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一阶段:一是首要进行了思想教育和忠实问题排查。发起党工团主干深化职工群众调查状况,支部要求小我谈看法,每人都人写出《小我问题揭摆》,大家过关,发现不忠实的景象有,1、不敬业,工作不认真,纰漏不细心,2、人员进步心不强,知足于近况,不思进步,苟且偷生,3、利欲熏心,没有大局认识,不克不及站在公共好处的高度开展工作或许是做事;二是开展手指口述工作,支部对每个岗亭都制订了紧密的岗亭描绘和手指口述以及现场交代班的规范,要求大家过关,天天班前会后进行的集团手指口述和现场交代班已成为了一种规则。经过第一阶段的工作,处理了人员思想上的忠实问题,规范了小我工作规范和行为原则,使忠实活动家喻户晓;活动于9月底完毕。

第二阶段从十月开至十一月底完毕,首要针对第一阶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工作创新,岗亭练兵和军事练习。

1、由支部书记组织,采纳分组集中评论和单个交心的方法,深条理调查把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中的矛盾和不足,从中发现和把握了小我矛盾对工作的晦气影响1条;遍及存在的本位主义,利欲熏心,工作不积极自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干工作谈代价,思想懒散,小我不顾全全局的思想认识和行为4条;门卫准则、验车准则、治理准则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各1条。针对上述问题和景象,支部委员会召集党、政、工、团主干人员召开了钻研会,有针对性的一一制订了整改办法,并组织施行。

一是支部书记负责同3名思想后进人员进行了交心沟通,处理了其思想存在的顾忌,鼓舞其面临实际努力工作,使得以安心工作。

二是支部组织,深化学习了传统文明《门生规》和精神《把信送给加西亚》,要求每名捍卫人员对照《门生规》和精神结合本身的工作状况,思想情况,查找问题,进行反思然后进行问题揭摆和谈领会心得,做保证,每名捍卫人员都写了《小我问题揭摆》和《小我保证书》。

三是由支部建议和审核,行政主办挂帅,整改完善了空重车验车准则,车辆自重核对准则,内调车辆治安检查准则,工资审核分派准则,执行了单班工作状况报告请示卡准则,干部夜间查岗准则,这些准则的完善和执行,极大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大大进步了人员工作和遵章守纪的盲目性和工作完成的质量。

2、手指口述和岗亭描绘方面:

一是内勤冯秀红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手指口述和岗亭描绘练习训练和规范操作。敌手指口述和岗亭描绘的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完善,汾河生化现场会后,由对内勤、救火员、外勤三个岗亭的描绘进行了制订;

二是在练习训练和练习方面,天天早晨班前会后都进行排队练习训练,要求大家过关,不高进程,并将练习训练状况和小我手指口述的状况列入自己工资审核,使岗亭描绘手指口述入心入脑,构成习气,贯串于岗亭工作,当前各岗亭人员,每名捍卫人员都可以纯熟的进行岗亭描绘和手指口述。

三是将手指口述岗亭描绘中相对自力的现场交代班工作交由门卫负责人和洪洞站负责人负责,要求每日交代班要求依照手指口述的规范进行现场交代班,既进步和规范了交代质量和进程,也大大进步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在岗亭练兵方面,我们将军事练习和岗亭规范操作结合进行;

一是大力开展岗亭督查活动,由科指导和队长、负责人构成督查组进行日常深化岗亭现场督查工作,并将督查状况记载在案,作为月底工作工资审核的根据,极大地推进了岗亭规范操作。

二是具体完成军事化治理和军事练习,卫生内务,上岗执勤悉数按军队要求执行,军事练习由军事本质优异的主干吕林同志负责,具体负责军事练习工作,制订了严厉的练习方案和审核规则,天天早晨班前会后20——30分钟为军事练习工夫,练习内容为队列、中止间转法、三大措施、擒敌拳和交通批示手势。磨炼了小我意志和体能,还进步了人员气质和形象。在集团公司三季度检查中获得较好成果。

三是洪洞站人员的军事练习由洪洞站负责人孙建忠负责,科指导合时检查验收,固然人员少,前提差,但在练习方面没有落下,与赵城片起到了一样的结果。

四是增强日常军事化治理,要求捍卫人员赶上级指导,公司科级以上指导检查督导时自动上前还礼申报,上岗要求物要整洁,人要精神,着装规范,佩带标记、证件。坚持了捍卫步队形象。

第三阶段的工作当前正在进行。

1、增强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依然以《门生规》和《把信交给加西亚》为主,辅佐以播放相关宣布道育片,在方式上添加多媒体教育宣传和分组评论,结合实践开展忠实问题大评论活动。当前正在进行分班组评论,要求于12月25日前由班组负责人将评论后果报回活动指导组进行考评。

2、由支部负责草拟制订《捍卫科忠实服务公开承诺书》和《捍卫人员忠实服务公开承诺书》,进行全员签署,并将承诺书向全公司及上级部分公开,自动将本人置身于群众监视之中,公开承受监视,自我加压,到达留意本人的言行和作风的目标。已于12月15日签署终了。

3、由负责敌手指口述和岗亭描绘的内容规范作进一步的完善修正,增强练习训练和审核工作,做到每日练习训练,大家过关,争夺在一月份汾河公司举办的手指口述大赛中获得好的成果。

4、军事化治理和练习方面,重点加大日常军事治理准则的规范和项目标设立,坚持形象就是气质、就是旌旗,就是生命的理念。

5、12月25日后由侯矿中负责组织指导组相关人员对忠实教育活动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逐项评价总结,依照职责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对每小我在各项活动和工作中的显示进行逐项审核列队,并在12月份的工资分派中进行奖罚兑现,排名前三名的人员将引荐为年度各项评优评先的首要根据。对显示极差,不克不及顺应捍卫工作的人员将报请公司指导肃清出捍卫步队。

三、实有人口治理状况

为增强实有人口治理,综治办在充分应用现有实有人口治理系统的基本上,本年加大了准则治理,先后执行了调出调入人员注销准则,实有人口季度排查准则和动态检查准则,这些准则的执行获得了公司指导和劳资人事,政工组织部分以及底层科队的大力协助,还对微机治理系统的治理项目进行了合理调整设立,执行了人员编号治理,使系统的治理功用进一步扩展,日益规范。

当前,实有人口治理系统完成了公司一切人员信息输入,共录入小我信息材料496人,个中在职人员429人(包括多经系统人员30人,暂时工43人),非在岗人员23人(个中长期病假8人,买断工龄2人,滞挂2人,自某职业1人,退休8人,灭亡2人),解雇2人,调出42人;除上述微机档案治理外,我们还还坚持了传统纸质信息档案,入档率到达了100%。

思想状况自述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引导全处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团结拼搏,迎难而上,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廉洁自律,努力做群众表率的自觉性,促进街道、社区(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2.坚持实绩导向,推动发展的原则;3.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4.坚持尊重创造、鼓励探索的原则。

三、述职述廉对象

各社区(村)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

四、述职述廉方法

(一)内容

今年以来社区(村)各项工作及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履职过程中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与现岗位要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执行情况;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行政及个人遵章守法的情况。

方式方法:1、各社区(村)负责人述职述廉:由社区(村)组织社区(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30人参加社区(村)负责人述职述廉大会,社区(村)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作述职述廉报告。街道挂点领导和干部到各自挂点社区(村)参加并指导述职述廉。

2、机关各部门负责人述职述廉:由办事处组织全处党员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参加述职述廉大会,各部门负责人在大会上向与会人员作述职述廉报告。

2.民主测评

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服务对象代表对各社区(村)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分为“德、能、勤、绩、廉”等五个类别,主要了解各负责人道德品德、工作思路、勤奋敬业、组织协调、解决复杂问题、工作实绩、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组织与会人员对社区(村)班子在完成上级中心任务,团结协作,勤政廉等方面进行民主测评。

五、时间安排

述职述廉从12月16日开始至12月31日左右结束,各社区(村)负责人具体述职述廉时间研究确定后报党政办。

六、述职述廉大会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各社区(村)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准备好述职述廉书面报告,认真查找与现岗位要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