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文语言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7-24 16:16:19
公文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特点第1篇

庄重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公文是机关行使权力的工具,具有法定的效力,所以要求语言上具有庄重特色,要体现发文机关的权威性,特别是那些指示性、法规性公文更应如此。

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实际。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反映情况和处理问题的,必须强调语言准确,避免产生任何歧义。但有时公文中也需要使用某种模糊语言,如基本、几乎、不少、绝大多数等,在一定情况下适当运用此类模糊语言,不但不会造成文意的模糊,而且恰恰能够达到准确表达文义的效果。比如,“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里用“基本解决”比用百分比的表达效果更强。

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公文的着力点应放在说明问题和讲清道理上,注重以理服人,因此,公文语言要实在、质朴、平易。叙事求实,论理有据,不夸张,不掩饰,不追求词句的华丽。当然,强调公文语言的朴实,绝不是说公文的语言不要求生动。公文也要尽可能写得生动些,但这要根据公文的特点恰当处理,不能硬搬文艺作品的语言。

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公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当然也要注意不要由于片面追求简练,而使文义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表达。

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公文是一种实用文体,它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公文写作与一般性文章写作有明显的区别,它不需要繁复的细节描写和深入细致的刻画,也不能抒发个人的情感,要求用规范、严谨的语言去表述事实、传达信息。

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殊规范性要求。公文要遵守语法规则,使用规范化语言,用词要符合行文的语体风格。要使用书面语言,不用口语、方言。公文起草中必须十分重视语法和修辞问题,要在这方面认真下功夫,做到字斟句酌。现在社会上存在用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要防止这种现象在公文语言中出现。

我们强调公文语言要规范化,同时也不否定公文语言具有某些特点,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如在公文中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可使公文语言风格更为庄重、典雅和简洁。

公文语言特点第2篇

【关键词】 公共标识语 语用功能 语言结构特点 文化内涵

引 言

公示语(Public Signs)又称公共标志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丁衡祁, 2006:12)一般说来,凡是能对公众起到指示、提示、警示、限制等作用的公共文字信息都属于公共标识语范畴。它的应用范围广泛,种类众多,比如安全标志、交通标志、公用设施标志、机械设备标志、包装标志、宣传口号、说明标识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公示语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汉语标识语的翻译,特别是汉译英的翻译规范研究、跨文化交际及功能语言学等方面(戴显宗/吕和发: 2005; 卞正东: 2005; 王银泉/陈新仁: 2004;胡红云: 2008等)。然而,公示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象,不同国家的公示语虽然语用功能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试从语用功能、语言结构和文化特点三个角度对德语公示语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的特性差异。

德语公示语的语用功能

言语行为理论开创者Austin认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具备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Searle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分别为:1)阐述类,陈述或描述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情况;2)指令类,试图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3)承诺类,说话者自己承诺未来要有一些行为。4)表达类,表达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5)宣告类,通过说话引起骤变 (Edmondson/House 2011: 82)。根据其理论,公示语是语言活动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特殊的交际。它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特定的语境,即特定的交际场所。但它不是面对面的交际,参与双方都不以个体身份出现,对象为在该场所内有社会行为的所有人群,不分男女老少、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公示语属于“单向交际”,尽管其约束力或影响力不像直面交际那么大,但它却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即以言行事,影响受众的行为举止。公示语对受众进行指示、提示或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或强制,以进行规范和管理,这也就是公示语的交际目的。因此,它可分为四类,即: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警示性公示语和限制性公示语(戴显宗/吕和发,2005:39)。

1.指示性公示语

指示性公示语给予交际对象信息服务,其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或指南。它广泛应用于一些基础设施、旅游景点、机构名称、街道名称等,具有“静态”信息状态,多用名词、名词短语或动名词表达,如:Information(问询服务)、Einbahnstra?e(单行道)、Raucherzone (吸烟区)、Naturschutzgebiet (自然保护区)等。

2.提示性公示语

提示性公示语对其交际对象起到提示或告知作用,使交际对象根据提示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安排,其用途广泛。根据戴显宗的看法,突出提示功能的公示语往往具有“动态”特点,所以常为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化动词、不定式或句子,如:Energie sparen, Licht ausschalten(节约能源,随手关灯)、Dr■cken(推)、Einstieg nur mit g■ltigem Fahrausweis(凭有效票据上车)等。当然,也可以用名词表达提示,如:Ruhe (请安静)、feuergef■hrliche Stoffe(易燃物品)、Video■berwachung(录像监控)等。为了表示强调,还可以在前面加上Achtung! Vorsicht!(注意!小心!),如:Achtung! Hochspannung(小心!高压电)、Vorsicht! Lebensgefahr(小心!有生命危险)等。

3.警示性公示语

警示性公示语对相关交际对象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对交际对象的行为按照其交际意图进行规范,但其指令性语气较弱,留给交际对象选择服从或拒绝的余地较大,语言应用直截了当。与提示性标识语一样,这时也多用表“动态”的动词短语、句子和不定式等结构,如:Wir bitten, den Rasen nicht zu betreten.(请勿踩踏草地)、Notausgang frei halten(保持紧急通道畅通)、kein Winterdienst, Begehen auf eigene Gefahr(冬季无人管理,进入责任自负)等。

4.限制性公示语

限制性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在于以强制的方式要求相关交际对象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某种行动,指令性语气较强,语言直白、强硬,不容交际对象选择。在德语中,经常用来表示禁止的词汇是verboten(禁止),如:Rauchen verboten(禁止吸烟)、Zutritt verboten (禁止入内)、Durchgang verboten(禁止通行)等。当然,也可以用否定冠词kein表示禁止,如:Kein Zutritt f■r Unbefugte(闲人止步)、Kein Eingang(禁止入内)。还可以用表示拒绝和不允许的形容词或分词表达严厉的禁止,如:Das Betreten der Baustelle ist f■r Unberechtigte strengstens untersagt.(施工重地,未经允许,严禁入内。)Eintritt wird abgelehnt. (请勿入内)。Rauchen nicht gestattet.(请勿吸烟)。另外,也可以用祈使句和动词短语表达严厉的强制,如:Bitte rauchen Sie hier nicht(请勿在此吸烟)、Schutzhelm benutzen(请戴安全帽)、Brandt■r, bitte die T■r immer schlie?en.(请保持防火门常闭。)

德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1. 强调语言经济原则

公共公示语的主要语用功能在于提供信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其语言结构必须言简意赅、措辞精确,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德语公示语大多用语简练,通过核心词表达最主要信息。Umut Balci在对德国和土耳其公示语进行对比时,搜集了共458条德语公示语,其中94.55%都是省略句,即没有主语和动词的短语(Balci 2011: 201)。德语公示语中的语言经济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单个词的使用(包括名词和动词),如:Ausgang(出口)、Einfahrt (驶入)、Ruhe(安静)。

(2)复合词:德语是一门复合词非常丰富的语言。复合词构词简单、释义明了,在公示语中运用广泛,如:Zimmervermittlung(房屋中介)、Kleiderspende(衣物捐助箱)、Feuerwehrzufahrt(消防通道)、Unfallgefahr(事故多发地)等等。

(3)缩写:缩写是德语中的常见形式。公示语中的缩写常常具有指示功能,因而要求必须是为受众所熟知的表达。在德国公共交通领域,缩写的使用极为普遍,其表达简单明了、引人注目,如:DB(联邦铁路)、HBF(主火车站)、ZOB(公共汽车总站)、ICE(德国高速列车)等。

(4)短语的使用:德语公示语中短语的使用极为广泛,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分词短语等,其特点是表达中只出现承载主要信息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冠词等次要信息,有些情况也不需要变格和变位,因而表达极为精炼,下面举例说明:

名词短语,如:Zutritt f■r Personal(员工通道)、Einstieg nur mit g■ltigem Fahrausweis (凭有效票据上车)、Kein Trinkwassr(非饮用水)。

动词短语,如:Hier Parkschein l■sen(请在此打印停车票)、zu verkaufen(出售)、Bitte nicht ber■hren(请勿触摸)等。

形容词或分词短语,如:Mitbewohner gesucht(求同租)、Zimmer frei(空房出租)、sehr giftig(剧毒)、reserviert(预留座位)、Vorsicht! Frisch gestrichen!(小心!油漆未干)等。

2.图文并茂

公示语中使用图片,能明确交际意图和交际地点,使表达更为形象、易于理解。同时,图片的使用也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文字表达,达到语言经济的目的。

3.被动句和具有被动含义的短语受众广泛

公示语的交际对象是交际场所内的所有人群,因此交际具有受众广泛性和泛指性。标识语表达中一般不需要突出行为人,即句子主语。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出,德语中大部分的短语性标识语都没有主语。除此之外,被动句和具有被动含义的分词短语强调动作行为本身、表达客观(Engel 2004:239), 因此常用在公示语中。

(1)表示被动的句子:德语中的被动句在公示语中的使用不如短语多,经常与表示“许可”的情态动词d■rfen一起使用,如:Brandschutzt■r. Darf nicht blockiert werden.(防火门。请勿阻塞。)Widerrechtlich parkende Fahrzeuge werden kostenpflichtig abgeschleppt.(违章乱停车辆将被拖走。费用自理。)Dieser Raum wird kamera-■berwacht.(内有监控录像。)

(2)具有被动含义的短语:在德语中,第二分词和一些形容词具有被动含义。包含这些词的短语表达既简单又符合受众广泛的原则,如上文提到的verboten, abgelehnt, gestattet和untersagt等都是第二分词。另外,还有一些分词和形容词也经常被用于公示语中,如:ge■ffnet(营业中)、Stra?e gesperrt(道路封锁)、stark reduziert(大减价)等。

4.表达多样性

虽然省略句在德语公示语表达中使用频率很高,但这也并非一定之规。公示语的编写者除了政府机构和公共场所管理者之外,还可以是普通私人住户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目的和语感编写不同的公示语。德语标识语呈现出表达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表达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以“禁止吸烟”为例,就有很多表达,既有短语又有整句。它们的表达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幽默有趣,有的语气强烈,有的则委婉客气。如:Rauchen verboten,Rauchverbot , Rauchen nicht erw■nscht,Rauchen nicht gestattet (禁止吸烟)、Denken Sie nicht mal daran hier zu rauchen (注意,请勿在此吸烟)、Sch■tzen Sie Andere und Ihre Gesundheit(请保护您和他人的健康)、Bitte rauchen Sie hier nicht (请勿在此吸烟)、Bitte nicht rauchen (请勿吸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这些语言表达外,还有五花八门的标牌和图片表示“严禁吸烟”,它们或单独使用,或与文字配合使用。总之,根据标牌制定者的喜好和目的,会有多样的表达方式。

标识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公示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传递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通过对德语公示语的分析,笔者发现,德语公示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传递了特有的文化内涵。

1.凸显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在德国,人们的法律意识都很强。遵照法律办事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更成了德国人的行为习惯。德国人办事严谨有序,遇事先想后果,这一点在德语公示语中体现得相当明显。比如与法律规定、义务和责任承担相关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如:keine Haftung (责任自负)、widerrechtlich (违法)、kostenpflichtig (费用自负)、auf eigene Gefahr (责任自负)、anzeigen (告发) 等(李莎莎2010:80)。Eltern haften f■r die Kinder (父母对孩子有监护责任)、Betreten auf eigene Gefahr (未经允许进入,后果自负)、Unberechtigte Parkende werden angezeigt. (未经准许停车者将被告发。)

有时,德国人还会将法规条款、处罚及建议行为写在公示语中, 如Zuwiderhandlungen werden mit Geldbu?en geahndet(Abs.)(违章行为将按法律第几条被处以罚款)。

在强调法律责任的同时,德国人也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这类公示语屡见不鲜,通常会用privat一词强调私人专属,并注明违反后果,如:Dieser M■llcontainer ist privat! Widerrechtliches M■llentsorgen wird umgehend zur Anzeige gebrach.(私人专用垃圾箱!违规使用会被立即告发)、Privatgrund, alarmgesichert(私人地产,设有警报装置)、Privatweg. Durchgang verboten(私人便道,请勿通行)等。

2.彰显人文关怀

在德语公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公民权利和人文关怀的内容,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Bitte langsam fahren. Spielende Kinder. (请注意玩耍的儿童,减速行驶)、Reserviert f■r Schwerbehinderte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Bitte nehmen Sie R■cksicht auf Fu?g■nger.(请注意行人安全)、Spielplatz. In der Zeit von 8:00-21:00 Uhr erlaubt. Zwischen 12:30 Uhr und 14:00 Uhr muss der Spielbetrieb auf das Ruhebed■rfnis der Anlieger R■cksicht nehmen. (儿童活动场。使用时间8点至21点。为保证周边住户的午间休息,中午12:30到14:00请勿使用。)

3.体现动物情怀

笔者发现,德语公示语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特别是关于狗的表达。在德国,养狗已成为一个传统,人们把狗当成家庭一员和朋友。汉语中,如果说“院内有狗”,言下之意就是有一条恶狗,进入需小心,但德语中并非如此。如果出于警示原因要突出狗的凶猛,就会在Hund(狗)一词前另外加上形容词来表达,因为Hund一词本身并无“凶、恶”的含义。为了表达人们对狗的喜爱和友好,还经常在表达中将狗拟人化。总的来说,关于狗的标识语可以分为警示标识和管理标识两种:1)警示标识:此时体现狗看家护院的作用,要突出狗的凶猛,起到警示作用,如:Ausgeruhter Hund (这里有精力充沛的狗)、Bissiger Hund (有咬人的狗)、Freilaufender Hund (有放养的狗)。2)对狗的管理标识:在德国,对养狗的管理规定也很多,譬如:Hundeverbot! (狗不能入内!)、Hunde an der Leine f■hren (请给狗系上牵引带)、Hunde vom Spielplatz fernhalten (请让狗远离儿童活动场)、Ich muss leider drau?en warten.(我(指狗)得在外面等)、Hundefreilauffl■che(宠物狗嬉戏区)。

4.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在观察某些事物现象时,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有时是极为不同的,这在公示语中也有体现。比如在买东西时,中国人关心的是为一件商品实际付出多少钱,比如打八折(实付价格的80%),而德国人则更关注便宜多少,20% reduziert(便宜20%)。中国人习惯强调被禁止的行为(胡红云,2008:124),比如:汉语中说“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德语中还可以从许可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明,如:Das Betreten ist nur mit Erlaubnis zugelassen. (得到许可方可入内) 。而中文表达则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Schaltschrank darf nur von Fachpersonal ge■ffnet werden. (电路开关箱只能由专人打开。) 中文表达为“非专人不得擅自打开电路开关箱”。

5.其他文化特色

除了上述特点外,德语公示语还在其他方面有别于其他语言,表达出德国的特有文化。众所周知,在德国有严格的垃圾分类规定。因此,有关垃圾分类管理的标识语也很多,而且分类很细。Balci分析发现,在他搜集的458条标识语中,有13.73%都与垃圾处理有关(Balci 2010:201),可谓数量不菲,比如:Kompostplatz (有机垃圾堆肥处)、Pflanzenabf■lle (植物垃圾)、 Plastikabf■lle (废旧塑料品)、Abfalltrennung (垃圾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标识语是德国特有的,能反映出德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德国人强调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很多事情都制定了规章。在德国,住宅租住户的门口有时会挂着“Kehrwoche”的牌子,即“值周牌”。牌子挂在谁家门口,谁家就要负责一周的公共卫生管理,丝毫马虎不得。还有,军事训练场所在其他国家很可能是普通人的禁地,但在德国,有些训练场却是可以让人参观的,比如:Milit■rischer Bereich. Unbefugtes Betreten w■hrend der ■bungszeiten ist verboten(军事重地,训练时间非请勿入)。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难道非训练时间就可以进入?因为在中国,无论在训练时间还是非训练时间,要进入军事场地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另外,有些事物可能在其他文化范围很少见,或者没什么影响,而在德国却是常见的,或是影响很大。比如德国国土植被好、绿化率较高,所以草地和野生树林很多,因此受动物侵扰的可能性也较大。在德国的一些自然公园和保护区常会看到“Vorsicht! Zecke!”(小心,蜱虫!)的标牌。在德国公路两旁,也经常可以看到画有奔跑着的麋鹿图形的警示牌,提示来往司机注意可能横跨马路的麋鹿。

总 结

综上所述,德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独特而常用的文体,和其他语言公示语一样具有指示、提示、警示和限制的语用功能。但是,德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结构又具有自身特点,大量使用省略句和短语结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同时,通过省略主语和使用被动含义句型达到使标识语受众广泛的目的。德语公示语还充分反映出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Edmonsen, W./House,J.Einführung in die Sprachlehrforschung(4.Auflage).[M].Narr Francke Attempto Verlag Tübingen 2011.

[2]Engel,Ulrich. Deutsche Grammatik (Neubearbeitung) (2. Auflage).[M].IUDICIUM Verlag München 2009.

[3]Umut Balci.Schildertexte im Deutschen und Türkischen.[J].In:Muttersprache 3/2011:193-202.

[4]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1):27-31.

[5]戴显宗,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 (1):38-42.

[6]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考性译文[J]. 中国翻译,2006(6):12-16.

[7]胡红云.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浙江社会科学,2008(7):121-124.

[8]李莎莎.德语中的“公共标识语”[J].德语学习,2010(6):77-80.

公文语言特点第3篇

【关 键 词】公文 语言特点 研究方法

掌握公文的语言特点,是写好公文的前提条件。因此,探讨公文语言特点就成为一些学者和公文实际写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并发表了许多探讨文章,对公文语言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尝试用不同方法表述公文语言特点。

从本人查阅到的研究文章看,表述公文语言特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直接表述法。对于公文语言特点,或是用二字词组来概括,如准确、鲜明、生动等;或是用三字词组来概括,如庄重性、模式性、传承性等;或是用四字词组来概括,如简洁明确、固定规范、贴切得体等;或是用并列词组来概括,如简洁与重复、鲜明与委婉、平实与生动、严谨与实用等。

二是分别表述法。就是分几个方面分别表述公文语言特点。比如,分别从语体、风格、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认为在语体方面具有严密、简洁、准确等特点,在风格方面具有平实、简约、得体、规范等特点,在修辞方面具有某些特点。

三是辩证表述法。有的研究文章从辩证法角度概括公文语言特点,认为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语言并存共同的特点,或是具有简明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现实性和统一性相统一、权威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等特点。

表达公文语言特点用到的词组大致有:鲜明、准确、精确、明确,明晰、明快、贴切,简洁、简明、简要、简约,严谨、严肃、严密、规范,稳定、庄重、得体、权威,平正、平实、朴实、质扑,精炼、简炼、通俗、实用,生动、灵活、活用、变化等。

多种表述方法和众多表述词组,说明在公文语言特点上还未形成共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探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分析公文语言特点,首先应该找到一种科学方法。从一些论述公文语言特点文章的思维方式看,存在模式化的问题,即先给出一个词组,接着举例说明,并不论及“什么是公文语言特点”这个命题。这种在尚未明确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就下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如同在没有搞明白如何判定方位的情况下争论哪是东方一样,其所下结论的正确性可想而知。研究公文语言特点应该打破这种固定思维模式,代之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一是要明确什么是公文语言特点这个概念,这是研究当中基本的逻辑起点;二是要通过对比分析,弄清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这是一种科学的正确方法。本文谨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公文内涵与公文外延

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必须以公文语言为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明确什么是公文,确定研究的具体范围,把公文与非公文区别开来。这是在分析公文语言特点时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探讨公文语言特点过程中,事实上存在泛化公文的现象,即分析公文语言特点的资料部分来自于公文之外的文体,而不是全部来自于公文,在这逻辑上是不严密的。

我们所说的公文语言,是指中国的公文语言,而非世界各国通用的公文语言。有的文章在论述公文语言特点时,引用外国公文资料作为例证。这种超越“国界”、“语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但却无助于探讨中国公文的语言特点。

我们研究的公文语言,是指当代公文语言,而非中华民国时期、更非清朝以前公文的语言。本文不反对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探讨公文的传承性,但毕竟中国各个朝代的公文差异性颇大,如果将公文语言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各个朝代的公文,那将使研究变得十分复杂。这种超越现实的研究,对现实公文写作没有实际意义。

有的认为,公文就是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文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公文语言研究。这就涉及什么是公文以及公文处延有多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公文语言研究就会无的放矢,难有收获。对于什么是公文,相关部门作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中国人民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是:“军队各级机关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这说明,公文具有三个要件:法定(或特定)效力,规范格式(或体式),法定机关制发。对于公文的外延,党政军系统也作了明确规定,就是公文的具体种类。综合这三大系统的公文,共有公报、决议、决定、指示、条例、规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会议纪要、函、意见、命令(令)、公告、通告、布告等十八种。除此之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外交、军事等系统使用的不具通用性质的专用文书也属于公文范畴,因为这些文书毫无疑问具有法定(或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或格式)这两个特点。

在探讨公文语言特点过程中,既不能超越“国界”、“语界”和现实,也不能超越公文范畴。有些探讨公文语言特点的文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论述的是公文语言特点,而所举例证却来自诸如演讲稿、答谢词、宣传稿、市场调查、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非公文文体,其概括出的公文语言特点自然不太准确。作为公务活动参考资料的情况简报、工作研究之类的材料,既无法定效力,也不具备规范体式或格式,还不按公文程序进行处理,都不宜作为分析公文语言特点的资料来源。

二、公文语言与公文构成要素及文风

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必须以公文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这就需要将语言构成要素搞清楚,以便把公文语言与公文的内容、结构、格式以及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写作作风等非语言要素区别开来。这是在分析公文语言特点时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前述一些研究文章表述的公文语言特点,实际上涉及到公文的内容、结构、格式、外表特征和写作过程的意图表达、逻辑思维、写作作风等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公文语言范畴,因此表述的公文语言特点并不准确。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构成要素。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应该分别从这些语言要素着手。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在语音方面公文并无特别之处。公文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如果只是分析公文的某个语言要素,或是笼统地不加区别地概括公文语言特点,都难以达到准确表述的目的。

公文语言为表达公文内容服务。在研究公文语言特点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混淆公文的语言与内容的界限。比如,几乎所有论述公文语言特点的文章都认为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或准确性的特点,可是并没有意识到内容方面的准确和语言方面的准确(实际上为恰当选用词语)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将情况的准确、数据的准确、意图的准确、引用的准确等内容方面的准确都归结为语言的准确或准确性,或是将鲜明、明确、严谨、严密等内容和逻辑方面的特点视为语言方面的特点,都有失偏颇。对此不细加考究,难免影响研究当中判断的正确性。

公文具有规范性,一些文章因此认为公文语言也具有规范或规范性的特点,这实际上混淆了公文语言与公文的形成、体式、格式之间的界限。规范即标准,就是制定出一个样式,以其为范例。对于规范,只有遵守的义务,没有随便变动的权利。公文的规范性体现在行文规则、文种适用、要素标注、字号字体、纸张排版、印刷装订等方面,这些是有关公文形成过程中程序、体式、格式方面的规定,而非公文语言方面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并无任何机关制定出公文语言方面的标准,而只有格式方面的标准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所以公文语言并不存在规范性问题。当然,汉语是规范语言,国家以法律形式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作了规范,但汉语的规范性与公文语言的规范性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认为公文语言的规范性就是指汉语的规范性,或是指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那么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对于这种情况,与其说公文语言具有规范性特点,不如说公文写作中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而这不仅是公文写作中的问题,也是所有写作中的问题。

与语言相关的还有文风问题。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文风是思想作风在文章中的体现,依附于语言而存在,具体表现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曾经批评过的八股文,就是某些人的文风体现,这种文风的特点是简单套用固定的模式。在公文写作中也存在文风问题,有的习惯于大话、套话、空话,有的习惯于长篇大论和下笔千言、拐弯抹角,有的习惯于使用时髦词语和空洞口号,有的习惯于追求词汇上的华丽和对称工整的句式,以至于“以文害义”。这些都是文风不正的表现,而非语言方面的问题。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应该将语言与文风有效区别开来,而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比如,平正、平实、朴实、明快、简约、简洁等,都是文风的外在表现形式,将其视为公文语言特点就有些牵强。

此外,还需要将公文语言与公文外表特征区别开来。不同的文体,给人的印象是不同的。小说给人一种大篇幅、慢节奏、细描写、情节曲折的印象,科技论文给人一种引经据典、专用术语、公式推导、深奥难懂的印象,曲艺小品等又给人一种调侃轻松、诙谐有趣、生动活泼的印象,这些都是这些文体内在构成要素共同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形成的外表特征,而非其语言所单独具有的特点。公文给人以严谨、严肃、严密、质朴、庄重、权威等印象,同样不等于公文语言就具有这些特点。在研究公文语言特点时,对此不细加辨析,就会影响对公文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

三、分析公文语言的参照对象

分析公文语言特点需要明确什么是特点,这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与众不同即特点。现代汉语词典将特点解释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或特出之处。公文语言特点应该是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或特出之处。

特点应该具有排他性、共同性,公文语言特点也不例外。公文语言的排他性,就是公文语言所独有而其他文体语言不具有的特殊之处。公文语言的共同性,就是所有公文共同具有的语言现象,如果只是部分公文具有,则不能认定为公文语言的特点。公文语言特点集排他性与共同性于一体。用公文语言的排他性和共同性来分析前述一些文章概括出来的公文语言特点,就会发现其中的多数并不具有排他性。比如,非公文文体的语言并非不要求精炼、简炼、通俗、生动和具有艺术性,也并非只有公文语言才具有传承性、现实性、科学性。所以,用这些词组来表述公文语言特点并不恰当。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都是在与其他文体的比较中而显现出来的。比如,文学作品的形象化、凝炼含蓄、新鲜多样和富有音乐性等特点,广告语言的夸饰性、劝说性、承诺性等特点,都是在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中而概括出来的。因此,研究公文语言特点,也需要采取对比分析的办法,选择一个参照对象。毫无疑问,研究公文语言特点的参照对象是非公文语言。在论述公文语言特点时,不进行这种对比分析,难免出现张冠李戴、盲目套用、以偏概全、以大定小等逻辑性错误。

公文语言特点与公文写作要求有所不同。公文写作要求一般包括公文自身构成要素方面的要求和公文写作过程方面的要求。党政军系统对公文写作提出的要求主要有:观点明确(或者鲜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或层次清楚),表述准确、用语准确、用词准确、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简短,开门见山、直述不曲、重点突出,文风端正等。很显然,这些要求包括内容上的、结构上的、篇幅上的、逻辑上的、文风上的和语言上的,并非语言上的专门要求,是不能当成公文语言特点来看待的。公文语言特点是指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具有排他性。适用所有文体写作的语言方面的要求,不能视为公文语言特点。

许多文章都认为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特点,并且引用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的话为证:“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个论证过程本身就存在逻辑错误。一是“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并不是专指语言所独有。文章和文件都由内容、结构、语言、体式等要素构成,整体上所具有的性质不等于其语言就具有这些性质。二是“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并非文件所特有,不具排他性。三是文章和文件的性质并非文章和文件的语言特点,性质与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上,所讲的是写作的普遍要求,准确性、鲜明性更多是指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比如情况要准确、判断要准确、数据要准确和观点要鲜明、明确等),生动性才是语言方面的要求。因此,以此证明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特点,理由很不充分。

综上所述,分析公文语言特点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应该在准确确定公文外延的前提下,以公文语言为研究对象,将公文的语言要素与非语言要素区别开来,在与非公文语言的对比中,分别从各个语言构成要素方面把握其特殊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概括出公文语言特点。在这方面,还需要专家学者和公文写作者下更多更细的功夫。

参考文献:

[1]杨桐,浅谈公文语言的特点,秘书工作,2008.2.

[2]吕子静.浅谈公文语言的特点与要求.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张传忠.浅谈公文语言的语体色彩.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月.

[4]贾树江、刘菁.论公文语言表达中的得体性原则.秘书,2003.6.

[5]王忠良.公文特点的重新审视.长白学刊,2007.5.

[6]徐建、生华.关于运用公文语言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思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4月(下旬)第07卷第12期.

[7]庄丽榕.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比较.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卷第4期.

[8]廖文.公文语言特点探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2月第13卷第6期.

公文语言特点第4篇

[关键词]公文语言 特点 运用 方式

[中图分类号] TE83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65-1

1前言

对于公路企业而言,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处理公务时所采取的具有法律权威和特定形式的应用文书。它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也是行政法规和指导洽谈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具有交流经验和报告情况的重要作用。公文语言时特殊规范化的,具有与其他文体语言所不同的权威,有自身特定的行文格式和规则。能够帮助人们联系公务,在各行政机关的应用,能够促进公务活动之间的交流,快速的传递信息。因此,公文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使用的原则,准确、庄重、简明等特点,在使用公文语言时要注重以公文内容为基础,根据公文语言的特点撰写公文,保证公文内容的简明、庄重、准确和朴实。

2公文语言的特点

2.1稳定性和现实性统一

在公路企业中,公务活动直接反应公文的特点,二者是密切相关的,而公务活动是能够直接的体现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公文语言具有稳定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特点,公文语言是和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的,公文语言可以快速的联系到现实,有很强的现实性。从公文发展的历程来说,公文语言具有稳定性,公文语言的语速变化较缓慢。并且公文语言的表达的句法和语法相对的缓慢,与其他的文体语言相比较稳定,其语言缺少像文学作品一样的多变性,语言多使用“是”字句,无主句比较多,这样使得公文语言显得语气更加坚定和肯定。

2.2简明性和规范性统一

使用公文的目的是让接受者清除公文有什么要求,主要说的是什么,以及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保证。因此,公文语言一定要注重简明但又必须周祥,是接受者能够迅速的掌握公文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公文的书写语言需要用直笔,直接陈述整个事件,禁止使用隐含和曲折的笔法,不能让人只追求言外之意。因此公文语言在追求简单明了的语言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表达的完整性。

2.3权威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公文充分的代表着发表公文机关单位的法定性的权威,它的权威表现在:①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政策措施,保证了公文语言可靠的权威性。②只有法定的个人才能够草拟公文,这中个人可以通过合法存在或者依法成立的机关或者机关内的部门的名义公文。因此要求公文的语言具有权威性,要注重庄重和严肃,但是严肃和庄重并不是等于僵化和呆板。公文语言也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有活泼的地方,在保持公文规范和表达效果的同时,要充分的将公文语言的权威性和灵活性想统一,充分展示公文语言的灵活性。

3公文语言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慎用社会流行语和口头禅

公路企业公文语言注重规范性,但同时也要注重通俗易懂。通俗易懂不等于可以运用像记叙文或者通俗文学、方言文学等中的口语和方言,使用公文语言一定要注重使用的规范性,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保证公文语言的平易近人,同时又不缺少严肃和庄重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上流行语言的不断兴起,这些流行语言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中。在公文书写中要避免使用社会流行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国家规定的流行语言,将一些人们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说明,严禁使用不健康或者语意含糊的词语。

3.2慎用模糊的语言

在公路事业单位一般情况下,公文语言的书写时一定要选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如果在书写时需要反映的事物本身就是无法确定的事实或者模糊的数据,在进行表达时也可以运用模糊的语言,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降低公文的精准性,反而会帮助公文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现实情况。如在公文中使用“尚有不小差距”、“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类的词语,会比运用量化的概念词语更加贴切和准确。但是模糊语言的运用仅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才会有效果,如果在书写公文中使用的过多,滥用模糊词语,也会影响公文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3.3注意公文语言的语气

公路企业公文语言的使用要注重语气的使用艺术。公文语言的语气运用的得体,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文章的主题,有良好的效果和反响。但是如果使用不当,那么则会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公文语言时要注重语气,根据文种的格式和行文的对象,找准所写公文的语气情绪。

4公文语言的运用方式

公路企业公文的撰写中公文语言的运用方式决定着公文书写的好与坏。因此在公文的撰写中,首先要注意围绕主题斟酌字句,根据语言的词句和词汇,以公文主题为中心,减少修饰词和空话大话。坚持删繁就简的原则进行公文撰写,注重公文的时效性。其次,注重公文语言的简介凝练,多使用陈述句表达公文的内容,是表达的公文内容简洁明了。如果有重复的排比句,则要提炼主句,用简单的句式整理句子大意。之后再根据前后的句式打配合适的词语,科学的运用公文语言。对于公文语言的运用,除了上述的要求之外,还要注重词语的运用方式。要根据文章公文词汇的要求和原则,准确的选择词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公文撰写的内容,选择词汇要注重简明,合理运用古词,逐渐提高公文撰写的能力和水准,保证撰写的公文简单明了,同时公文的内容思路清晰,简明易懂。

5结束语

公文语言的运用关乎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商业的往来以及行业的规定,因此公文语言的运用要注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坚持简明、庄重、准确、朴实的原则,合理的使用公文语言。在撰写中要注重一些注意事项,慎用模糊的语言和口头语等,注重公文语言使用的语气。最后注重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公文的撰写,促进公文撰写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安茹静.论公文语言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2,6(3):54-56.

公文语言特点第5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根据Peter Newmark的观点提出了公司简介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公司简介英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翻译原则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司简介,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会语用失误

    Abstract: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upon Peter Newmark’s viewpoints on translating for language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are used to combat against some pragmatic misfires existing in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mpany profile, pragmatic misfire,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sociapragmatic failure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公司英文网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多公司将中文网页翻译成英文,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公司简介的翻译。公司简介犹如公司的一张名片,是客户了解公司的第一面窗口,英文翻译的好坏可能会决定公司是否能吸引顾客和获得客户。然而由于译者水平,翻译角度以及中西方文化形态、语言习惯和认知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译文中因为没有遵循一定翻译原则而造成的错误和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失误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译文的效果。因此,针对公司简介语言特点和功能探讨其翻译原则,从而避免公司简介翻译常见错误和译文的语用失误,对于减少误解、达到公司介绍目的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公司简介英译的研究很少,徐芳芳等(2005)概要分析了公司简介英语译文中误译、欠额翻译、文化错误、语法错误及逻辑问题等常见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借用Peter Newmark关于不同功能语言的翻译论断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功能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并从语用翻译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译文的语用失误问题,运用所提出的原则针对公司简介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1、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和总体翻译原则

    Peter Newmark(1982)对不同功能语言(Expressive, Informative, Vocative)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这三种功能语言的典型例子,翻译理想风格(‘Ideal’style),翻译侧重点(Text emphasis),翻译聚焦点(Focus),翻译方法(Method),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翻译中意义流失(Losses of meaning), 新词新意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应保留的关键词(Keywords(retain)),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

    公司简介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公司信息,二是宣传公司,引起注意,呼吁合作。从第一种功能上看,公司简介应使用具信息功能(Informative)的语言,尤其是一些科技公司,应使用具有简洁性、逻辑性、紧凑性和客观性特点的科技英语,词汇上会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语法上则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张虎,2002);而从第二个层面上看,公司简介也会采用一些具呼唤功能(Vocative)的语言,如“我们将继续领导操作仪表的潮流并挑战未来!”,“我们将以最上乘的质量、最低廉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同广大客户密切合作,实现双赢,共创辉煌。热诚欢迎您的合作!”,“我们的服务宗旨是顾客第一、品质至上,欢迎各界朋友来厂洽淡、看样、订货。xx欢迎您的加入”,“我们相信,我们的不懈努力终将赢得广大客户的一片赞誉!奠定xx良好的企业品牌基础!最终使xx成为您的最佳服务厂商!”等。从内容上看,公司简介包括1)公司背景,包括如何成立,建立人,公司的历史,内容发展;2)公司服务内容或者产品介绍;3)公司员工和公司的结构介绍;4)公司的顾客群或者范围介绍;5)公司近期内的重大发展介绍;6)合作邀请。前5项多采用信息功能语言,但其中也不乏自我宣传色彩,第6项则都使用呼唤功能语言。在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意义上,公司简介是一种公关宣传手段(Publicity),现代营销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Customer-centered)(Kotler, 2004), 公司简介的读者对象为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 因此其语言应充分考虑受众特点,根据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来组织语言。总的来说,结合Peter Newmark的分析,公司简介翻译时应遵循原则应如下:

    理想风格(Ideal style):介绍前5项时,客观简练,第6项采用说服性语言,但总体语言应平实,用语应具体,以事实为主;

    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目标语(Target Language),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 

    翻译聚焦点(Focus):读者(Reader (2nd person)),以顾客为中心,可用 “you”指代所以可能的受众(potential audience)。

    翻译方法(Method):功能对等(Equivalent-effect),主要陈述事实;

    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信息性强的部分以句子为最大单位,不强的部分以语段为最大单位;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事实型(Factual),迎合国外客户喜欢语言平实,客观介绍,注重信息的特点;同时由于公司简介的阅读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作为公关宣传媒介,受众往往是大众,所以语言应尽量简单,有亲和力,接近口语,英语国家公司简介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意义流失或取舍(Loss of meaning):  在这点上,应考虑文化差异问题,根据文化差异进行取舍;

    新词和新意义的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 一般不采用,避免晦涩;不得以可进行解释。

    关键词保留(Key words (retain):保留标记词(Token words),或加以解释;

    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考虑到文化差异,应解释或再造(recreation);

    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稍长。

    2、公司简介语用失误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文语言特点第6篇

关键词:公文语体 把握能力 培养

公文语体,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在公务活动中,为适应政务管理和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一系列语言特点。公文的语言特点具体表现为准确性、简明性、庄重性和平实性。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触公文的机会少,缺乏对公文文体的感性认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不能适应实际写作的需要。因此,学生在初学公文时,往往会遇到表达不“得体”的写作障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体把握能力呢?

一.认清文种的性质

公文的文种不同,其所发挥的现实效用也各不相同,因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和相应的语言运用特点。比如,命令和决定都是指挥性公文,命令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力,要求受文机关和人员无条件地严格遵照执行,因而语言高度准确、简约,语气坚决果断,风格严肃庄重。写作时一般不作解释、说明和说理,而是用较多的祈使语言,直截了当地提出执行要求。决定常常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也要求受文单位严格执行,具有行文严肃、用语严谨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命令不同的是,决定多用概括性的叙述,更侧重于议论性和说明性语言,语气也稍弱一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文种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从而准确有效地表达公文意图。

二.明确制文目的

写作者在草拟公文时首要任务就是要吃透领导或机关的制文意图,把握公文的制作目的,对公文主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功能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等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体会,从而正确地领会与把握公文主题。公文是以实用的目的性和表意的准确性为写作原则的,其写作目的直接制约着语言的运用。表达不同制文意图和行文目的的不同公文,其语言运用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报告和请示,都是上行文,由于写作目的、表述内容的不同,其语体特点也不相同。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答复上级询间的陈述性公文,以叙述为主,叙事较为详尽具体,笔调语气诚恳、谦虚,不能生硬或流于说教,请示是请求上级批准或指示的请示性公文,以说理为主,语言概括简明,说理充分,使用请求性、期复性语气,切忌强硬或要挟口吻。可见,公文语言的运用只有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实用目的出发,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行文意图,体现公文应有的语体风格。

三.明确行文对象

公文都有明确的行文方向和特定的阅读对象,它要求受文者必须准确理解公文内容并加以操作执行,从而发挥其特定效用。拟写时, 应根据不同的行文关系和阅读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明确的态度以及适当的语气,体现不同表达需要的不同语体特点。按行文关系,公文一般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多用陈述性和说明性语言,少用议论性语言,笔调语气诚恳、谦虚、恭敬,态度不卑不亢。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行文,一般用于布置工作、阐明道理或说明问题,语言表达夹叙夹议,简明扼要,说理充分,常常使用命令语气、祈使语气和论述语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这些语体特点充分体现了下行公文的严肃性、指导性。平行文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用来商洽问题、联系事宜的,其语言要求诚恳、礼貌、得体,表达方式多用说明,语气以商量为主,忌用命令语气和训导口吻。由于不同的行文关系和阅读对象,使得公文语体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学写公文时应准确把握行文关系,注意用语的针对性,力求表达准确、有效。

四.重视词语的运用

1.要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词语。规范化的书面词语表意明确、单一,风格庄重朴实,符合公文语体特点。应注意选用准确贴切的词语,避免使用有歧义、易误解的词语,少用或不用方言、俗语和口语词,不用描绘性、情感性以及双声、迭韵词语。

2.应掌握一整套惯用词语。惯用词语是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公文专用语,如开端语、引叙语、期望语、询问语、表态语、结束语等。

3.恰当选用一些文言词语。公文写作中保留着较多的古汉语影响,一些文言词语,已经成为现代汉语公文语体的专用语,如“兹”、“兹因”、“欣悉”、“如下”、“为荷”等。这些文言词概括性强,意义单一明了,易于理解把握,是公文作中大量运用的―类词语。

4.注意选用一些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在特定的公务活动领域中恰当选用本专业的用语,有利于表达得准确、简洁,符合公文特定的表达需求。

五.选用恰当的句式和句型

公文属事务性语体,力求语言干净利落、准确练达,用尽可能简约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在句式的选择和运用上加以重视。陈述句和祈使句是最常用的句子类型。陈述句便于直接明确地陈述事务,祈使句要求受文者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带有明确的规范性,符合公文语体的表达特点。从句型上看,公文多用主谓句、完全句,少用省略句;多用常规句式,少用倒装句、疑问句等变化句式。这些句型、句式,既是公文语体,学写公文时必须注意选择和运用。

公文语言特点第7篇

关键词:公文公文教学公文语言

公文是管理政务的重要工具,是各级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工作手段。公文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制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高等院校公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过于注重其程式化,强调格式规范,对构成公文的基本材料即公文语言的使用却有所忽视。而对学生来说,公文的格式和结构较易照搬,公文的语言却不易掌握。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欠缺公文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学生写出来的公文在格式和结构上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词不达意,“公文味”不足;还有一些学生对公文语体的认识非常模糊,甚至将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照搬进公文写作中。可以说,公文语言教学已成为公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和难点。基于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公文语言教学,从而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是目前公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离开了语言,任何写作都无法进行。语言不仅有把无形的构思变成有形的文章的功用,而且有同思想内容互相制约的特性,语言的运用是否符合语法规范,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公文语言更是如此。而要尽快具备公文表达能力,形成较高的公文语言素养,需要从培养公文语言的语感、进行有效的公文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公文语言的语感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接触到公文,对公文语言的认识不够;而公文语言又和他们以往接触到的文艺语言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公文语言,首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获得对公文语言的认知,培养公文语言的语感。

语言教学的关健是促使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有感觉。”语感越强,就越能加速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可以说,培养公文语感是公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写作能力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所谓公文语感,实际上就是写作主体对公文语体的把握和感悟。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语言习得培养和发展的。学生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公文语言材料,获得对公文语体的感性认识之后,深刻领会公文语体的特点,把对公文语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不断增强对公文语体的感受能力,并大大提高他们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自觉性。

(一)注重公文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让他们大量接触言语作品。对言语作品的大量接触是一种吸收与积累,这实质上是培养语感的基础,是关键的第一步。只有不断积累语言,形成丰富的公文语言素材库,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炼字炼句的语言修辞工作才能展开。

1.积累公文惯用语

在公文写作中,一般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词语。这些惯用语言简意赅,表达的意思也比较明确,能提高读者阅读的效率。如果换用其他的语句,效果反而不好。

标题中往往使用介词“关于”,组成由介词构成的“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的模式,如《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公文正文部分常用的词语,副词有:大力、着力、逐步、坚决、高度、切实、强化等;动词有:确保、推进、推动、健全、落实、大力开展、严格执行、高度重视、建立机制等;表示成就的词语有:初步建立、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显著改善等;表示意义和必要性的词语有:事关……大局、关系……成败、对……有重要意义、是……的根本/关键/前提/保障/基础等。公文结尾常用一些富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如“特此批复”“特此通知”“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复”等,以表示庄重。

此外,在公文中古词语使用的频率也是很高的,因为大量的古语精华正合乎公文语言简洁凝练表意确切的要求,所以要重视积累古语。例如:令(命令)、兹(现在)、应(应该)、系(是)、悉(知道)、拟(打算)等。虚词如:均、概、凡、以、由、予、为、因等。

2.向现实生活和媒体学习语言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在时代的发展中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尤其是近几年,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生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负载发展和变革内涵的新语汇也不断产生。如“构建和谐社会”“低碳”“践行三个代表”“惠及十三亿人”“可持续性发展”等等。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总是时代变化反应最敏感的感应器,而且是负载着较前卫、规范、严肃信息的语汇。公文的写作主要通过这些语汇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些词语也是公文中的骨干语汇,需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搜集筛选。

总之,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在公文写作的教与学中,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典型规范的各类公文,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领会公文语言的特点

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的活动与结果,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但又离不开对语言原则与规律的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感实际上是利用语言原则、规律的具有个性色彩的言语感受活动。“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里所说的“感觉”,即感性认识,而“理解”则是经过思维分析后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语感的培养与训练,不仅要有“量”,即通过阅读获得大的感性素材,还要从“量”转化为“质”,即在获得大量的感性素材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而使散乱的“感觉”转变为规范化的宏观把握,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公文是代表国家或一定组织的带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强制性的文书,具有宣传和传达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报告或请示有关事项的作用。较其他文体来说,公文产生的社会作用是直接的,因而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求就会不同。

要理解公文语言的特点,首先要认清两个问题:

一是要深刻领会公文语言的独特性。在公文教学中,一讲到公文语言的特点,教师就会概括出“严谨、庄重、明确、简洁和通俗”这几个词,学生觉得这与以往的文艺语言没什么区别,在心理上重视不够,对公文语言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教师要讲清楚公文语言与文艺语言到底有哪些不同,让学生自觉规范文体意识。例如,公文和文学作品都使用修辞手法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良好的审美意境和表达意境。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程度是不同的。公文中使用修辞手法讲求简明实用,其目的是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体现生动性。一些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反语等,在公文写作中是不能使用的,否则就会影响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公文语言要不要讲求艺术性的问题。在公文语言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公文是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因此没有必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其实不然。公文语言以实用为目的,并不是说公文写作就是板着面孔说教,公文语言同样可以生动活泼,将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公文的可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公文的社会功用。

二是要领悟各公文文种内部在语言上的细微差别,不同的公文文种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命令、决定、通告、公告、通报等下行文,用语要态度鲜明,多用带指令性语气的词汇,如“必须、务必、坚决、严禁、切勿”等,以体现原则性和严肃性;报告、请示、意见等上行文,多用汇报、请求的语气叙述和说明情况,因此常用“恳请、敬请、拟请、建议”等词语,以体现对上级的尊重;平行文则多用平等协商的语气,常用“贵、承蒙、为荷、望、为盼”等词语,以体现友好、礼让和谦逊的态度。

二、强化语言训练,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训练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必须加强训练,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熟练掌握公文语言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虽然广读博览、理性分析和比较品味可以大大加快这个进程,但没有有效的多练多写,对公文语言的感悟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表达能力。“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公文语言的驾驭能力最终还须在写作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因而,在公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训练。

(一)分析学生习作中语言的常见问题,对症下药

学生公文语言的一个硬伤是口语化,这也是他们的习作“公文味”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书面语表意明确而精密、庄重而不随便,是公文唯一的语言形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也是公文语言风格庄重典雅的要素之一。要从根本上纠正公文语言的口语化,主要靠阅读大量现有的公文范例,并灵活地运用到公文写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公文写作水平。

学生公文语言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叙述过于详尽,不会简练概括。公文在叙事方面要求准确直叙、语句简练、文风平实、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初学者把握这一点往往比较难,分不清主次轻重,不会从宏观上进行理性概括。

还有的学生甚至混淆语体,将文学写作的语体照搬进公文写作中,叙事体现文学化的色彩。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一些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不够,力不从心。

(二)写作训练要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布置公文写作训练时可以设置具体的写作情境,甚至可以把写作情境具化为一个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再由此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注意选题的短小易写,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有典型性。在习作评讲时鼓励全员参与。通过现场检查学生习作,选取并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评价作文的优缺点,以学生的理解代替老师的灌输,实现全员写作、全员评价。根据师生共同总结出的写作要点修改原作,通过前后作文的对比,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提高其写作公文的语言水平,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总之,长期以来,人们由于过于强调公文的结构等要素而对公文的语言要素重视不够。语言的熟练运用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大量而有效的读和写的实践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学成.公文语言在教学中的探讨[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2000,

(1).

[2]王雪飞.浅谈公文的语言美[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