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7-21 16:50:26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1篇

宫廷古建筑的概述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由于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着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也称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为土地,稷为粮食),这种格局被称为左祖右社。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官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宫廷古建筑历史特征

宫殿建筑最大的特征是硕大的斗拱、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绚丽的彩画、高大的盘龙金桂、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以显示官殿的豪华富贵,象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这洋一座豪华的古建筑物。

汉朝长安城里的三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三宫”。长乐宫是由四组宫殿(长信,长秋、永寿、永宁)组成。当时,刘邦就在这里处理政务。长乐宫周围大纥有一万米。

未央宫建筑在长乐宫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方,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由丞相萧伺主持所筑的皇宫。当时未央宫建造极为豪华,它建在一个高台地上,由拥多个殿宇和台阁组成,周围约890咪。

建章宫是由一组庞大的、密密层层的宫殿群组成的。殿宇台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它平地崛起,殿比未央它还高。东西有20多丈高的凤阈。由于建章宫建筑在建章门以西,所以整个建筑群同未央宫隔城相对。

“汉三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建筑早已无踪影了,但是,我们从现存的遗址看,还可以想象出整个建筑的规模和布局。

在西安城东南部,有一个兴庆宫公园,它的前身就是1270多年以前唐朝一处宫廷――兴庆宫的旧址。兴庆宫占地面积大约2106亩。它的最大特点是把宫廷与园林结合在一起。在唐朝的长安城里,有三大宫廷建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富,而兴庆宫是规模最大、最豪华富丽的一处。兴庆宫东部偏南的地方是沉香亭,这是专供唐玄宗和他的贵妃杨玉环欣赏牡丹的处所。沉香亭的西南方向不远有一个椭圆形的大水池,面积18300平方米,名叫龙池。池水很深,池面碧波荡漾,池边树木葱郁,风景十分优美。可以看出当年的兴庆官就是这样一座殿字和园林结合的大宫廷。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保留最完整的一处。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明朝先后曾有14个皇帝在这里居住,清朝先后10个皇帝在这里居住。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类。建筑之辉煌,陈设之豪华,是世界上宫殿所少见的。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周米高的红围墙,周长3400多米,城外是护城河。从整个建筑布局来看,故宫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称“外朝”,主要建筑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两侧是文华殿和武英殿。“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命令的地方。

“外朝”后面部分是“内廷”,也叫“后停”。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富和御花园。内廷的东西两侧是东大官和西六官,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一处豪华壮丽的殿宇之海,这处宏伟的古代宫廷建筑群。充分显示了我国宫殿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艺术特征

中国宫廷建筑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的宫廷建筑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宫廷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重视重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2篇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幼儿艺术欣赏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类型,并根据幼儿的接受心理和兴趣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基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文根据建筑的结构、色彩、装饰、造型与占据的空间位置等构成的外观特征与象征意义,依据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要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属性,将中国建筑艺术分为园林建筑艺术、宫廷建筑艺术、民居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艺术四大类,为幼儿教师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一)“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园林建筑是指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下面以苏州“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为例,说明“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不同年龄班应有的不同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中视觉艺术的美,喜欢观看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能简单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理解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能简单表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大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能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结构、色彩、造型等。

(二)“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宫廷建筑艺术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下面以宫廷建筑艺术中“故宫”欣赏为例,说明“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各有侧重。小班幼儿:感知故宫的宏伟,色彩的鲜艳,造型的多样性,对故宫的各种布局感兴趣,喜欢欣赏故宫。中班幼儿: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讲解,能理解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建筑式样,特点是布局方正整齐,各部分之间对称、均衡、和谐,感受故宫建筑的艺术美。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故宫特点的基础上,用涂色、填画、造型等手段,表现出自己对故宫的感受。

(三)“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民居建筑艺术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最早的、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类型。下面以欣赏“北京四合院”为例,说明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时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北京四合院布局,对其布局产生兴趣,能够运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观察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理解对称建筑艺术的特点,知道东房、西房、南房、北房的名称和位置。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北京四合院布局的基础上,能通过动手制作北京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表现自己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四)“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现代建筑艺术是指20世纪后建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性建筑“鸟巢”为例,它的欣赏活动在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鸟巢”的造型美和主要功能,对比感知“鸟巢”与鸟窝的相似点。中班幼儿:通过理解“鸟巢”造型特点,知道其用途和意义,感知“鸟巢”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线条美。大班幼儿:在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技能进一步表现与表达“鸟巢”建筑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理解“鸟巢”的寓意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美。在实施上述类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建筑物,而且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让幼儿到现场观察和欣赏,进一步感受身边的建筑艺术美。

二、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实施途径建议

在了解“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类型并确定了欣赏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去收集丰富的欣赏资料,供幼儿操作,然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欣赏活动。

(一)在主题活动中系统而灵活地开展

主题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在主题活动中应该有“中国建筑艺术欣赏”的一席之地:不仅可以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开展,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出现在艺术领域活动中,也应渗透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等领域的活动中。活动的组织方式应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为主,让幼儿在多通道参与的欣赏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我国建筑艺术有的造型、结构、色彩等要素。也可以通过欣赏照片、课件和拼接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视觉美,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中造型的鲜明特点和象征性,体验其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开展相关教育。比如,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自制的仿中国建筑艺术的活动材料,如画有飞檐图案的插塑等,供幼儿自主游戏;在美术区投放画笔、纸张、颜料等,供幼儿自主表现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感受;在表演区,可以投放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为舞台布景,供幼儿戏剧表演时使用;等等。与此同时,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计划、呈系统地安排中国建筑艺术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较为全面地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突出特点和整体精神风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通过环境创设这个载体,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中国建筑艺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环境创设:一是在幼儿园的建筑装饰风格上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在造型上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比如在园内适宜的地方放置按比例缩放的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二是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运用不同风格的中国建筑艺术元素来装饰中国建筑艺术主题墙,并邀请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区域,特别针对我国多个少数民族建筑艺术模型或图片进行欣赏,如傣族竹楼、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客家围屋等。

(三)在生活中随机进行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进而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课后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故宫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故宫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较多的专业术语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学法: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故宫的记忆》

问题设计:同学们听过音乐后有什么感觉?故宫一共有多少间房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即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故宫(板书)。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调动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初步感知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是威严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1.故宫的布局。多媒体展示故宫全景图,学生结合全景图,阅读课本中与故宫有关的段落。

问题设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故宫布局的特征: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宫门深似海”,群组布局。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看书自学的环节,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使学生对全景图上主要建筑的分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建筑物对号入座,通过对整个全景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很快探究出皇权大于一切的思想。通过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扩展到故宫建筑其他方面对皇权的体现。

2.故宫的屋顶样式。多媒体展示:介绍屋顶各部分专业术语,多媒体展示故宫三大殿的屋顶,让学生观察三大殿建筑的屋顶样式,分组讨论三种屋顶样式的不同和等级的体现。

教师总结:屋顶名称和等级区别。最高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屋顶样式,以及其他民居屋顶样式。

3.故宫的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引出古建筑木结构体系: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无数,但是部分旅游景点古建筑墙体稍有破损,重要原因就是建筑的木质框架结构(三维动画介绍斗拱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木结构的优缺点,学生分析得出木结构缺点:容易着火和容易腐烂。

4.彩画和雕塑。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外貌颜色和室内装饰色彩,引导学生总结故宫的主要色彩,分析颜色体现出来的等级差别,引导学生分析彩画所体现的等级。

教师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因此宫殿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尤其明显。

鉴赏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到的鉴赏方法,能对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建筑作品进行鉴赏。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4篇

一、缩短古代建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颖的建筑艺术作品罗列在我们眼前,学生往往受其影响,更愿意多了解现代建筑,而忽视了我国独特的古代建筑。而这恰恰是我国建筑的根本,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应该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呢?笔者觉得精彩的开头很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使人眼前一亮,能成为课堂的“点金之笔”。精心设计的导入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教学中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建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画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皇权的象征――宫殿建筑》一课时,笔者播放了一段故宫的全景视频。这段视频的拍摄角度比较特别,在一分多钟的背景音乐中,画面从北往南俯瞰着故宫,极具震撼力的场面,让人不禁感叹故宫的庞大与威严。视频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觉得自己原来对故宫还是知之甚少的,因而自然而然地有了想去了解的欲望。

二、严谨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就看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有序。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我们可以从建筑的布局等方面去欣赏,从而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古代建筑的方法。中国古建筑例如住宅、宫殿等,在布局上有一些相似的规律。它们大多由若干个庭院组成。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家中主要人物,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古人所说的“侯门深似海”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特性,笔者就举故宫建筑为例。北京故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具有代表性。故宫建筑大家都比较熟悉,有些学生还去过故宫,于是笔者就请去过的学生回忆一下,在浏览故宫时都参观了哪些地方,然后在故宫俯视图上指出这些建筑的位置,尝试让学生总结参观地点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原来大家几乎都是沿着一根直线行走的,从前到后参观了这条直线上的建筑。配合图片浏览,学生得出结论,故宫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重要的建筑就放在这条中轴线上。然后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让学生从几张建筑照片中看哪种布局与故宫相似。大家都认为四合院的布局与其最为相似。这也就说明了故宫的布局是一种庭院式的布局,是一层套一层的。

通过图片浏览,学生能感受到故宫建筑的布局是对称的,而且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古建筑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中国古代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古典园林与我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也都游览过古典园林,让学生用所学的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法去分析古典园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既增强了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又在无形中融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中,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5篇

――编者

大明宫

唐代建筑风采的代表

陕西西安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宫殿之一,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宫城面积为北京故宫的三倍多。宫内分前朝与内廷:前朝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内廷有太液池、麟德殿等。整个布局左右对称,主从分明,宏伟壮丽。而至今犹存的有含元殿和麟德殿。

永乐宫

道教建筑的典范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宫殿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雕饰不多,显得简洁、明朗。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中轴线上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大殿宇。大殿东西两侧不设配殿,风格独特。永乐宫壁画满布四座大殿,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都十分罕见,这使永乐宫享誉海内外。

故宫

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故宫为明清两代皇宫,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北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三大殿以太和殿最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故宫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沈阳故宫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宫殿

沈阳故宫为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奉天行宫,它集汉、满、蒙各族建筑艺术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其建筑布局可分为三路。其中东路建筑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两旁为十王亭,均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独具特色。

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山巅之宫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布达拉山南侧,从山腰处拔升而起,直达山顶。宫堡占地 41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19米。宫的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上部为红宫,是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中心;白宫位于红宫东面。此宫全为木石结构。布达拉宫与山峰巧妙结合,取得了山即是宫、宫也是山的艺术效果。

悬空寺

“天下巨观”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始建于北魏。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奇:悬空寺建在深谷盆地中,悬挂于石崖中间;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以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巧:悬空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设计非常精巧。

大昭寺

庞大的藏教建筑群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大昭寺是汉、藏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梁架、斗拱结构,均为汉族古典建筑技法;但其柱头檐部的装饰却是典型的藏族风格。殿顶有唐代风格的精工雕刻的、卧鹿、金幡等饰物,又有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宝塔和倒钟等顶饰特点。

南禅寺

大殿古代木建筑魅力的体现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五台县。大殿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平面近方形,上覆单檐歇山屋顶。建筑内部用两道通进深的梁架,没有内柱,室内无天花吊顶,属木构架中的厅堂型构架。檐柱12根,其中有3根为抹棱方柱。柱间用阑额联系。大殿表现了唐代殿字建筑出檐深远的面貌。

镇国寺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6篇

关键词: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艺术;装饰纹样

武当山道教建筑虽然地处偏僻、深处山中,其中的“宫”形制的建筑大都采用等级很高的建筑规制,“皇帝敕造”以及后世的多番修葺很好地体现元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的主流艺术风格和最高工艺水平,紫霄宫、太和宫、南岩宫以及一些大型道观这些代表性宫观建筑能较好地留存也是给我们大量提供了关于纹样研究的考证依据。

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纹样在不同艺术载体上的表现、

1.建筑构件装饰纹样

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构成这个艺术品的各部分零件,也是帮助艺术表现形式走向特定风格的元素。任何风格的建筑装饰艺术都是紧紧根据建筑设计形式来的,建筑装饰纹样也是伴随着各个建筑构件的设计要求而产生的。通过对文献史料的查阅以及实地考察发现,建筑构件纹样的载体主要为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山中的宫观建筑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木构架,在建筑装饰中木雕装饰运用最为广泛,木雕装饰纹样多柔和流畅,细腻繁复,且木雕形式多样。浅浮雕内容多为自然山水、草木花卉这些清净素雅的纹样,施于如门窗这种整块大面积板料上;深浮雕多施于柱状建筑构件上,特色纹样题材为有连续性情节的八仙人物故事、真武升仙传说等,以长横幅或多篇幅的形式装饰在在木架结构宫观的檐廊、梁枋等这些有实际功用的区域。一般宫观建筑在门厅设置木雕装饰,虽要体现道家风格,纹样取材也会根据建筑类别或等级而各异,如紫霄宫大殿木雕为体现“皇权为先”,一般多为象征至高无上的龙凤、天马、牡丹、云气纹等内容的复合纹样;而太和宫皇经堂则多以透通雕如神灵图腾、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翎毛花卉等题材以体现道教思想与风骨。由于与其他道教建筑存在地域差别,武当建筑石雕、砖雕体现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独特精妙且卓尔不群的装饰艺术特点。如南岩天乙真庆宫建于地势险峻处,装饰风格上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质朴美感,其整体为石雕仿木结构,全青石雕琢的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纹样多呈拙朴的重复几何形;琼台观也依山而建,玄妙险峻,其的外部装饰也多为精细花鸟纹样,以呼应层峦叠嶂的美景。石雕砖雕装饰纹饰简练古朴,匀称厚重,在其他宫观建筑外观构件上极其普遍,几乎随处可见:须弥座、外部护栏之上,折枝琼花、凤穿牡丹运用较为频繁;屋脊、屋檐则多雕刻二方连续卷草纹的边饰;外墙砖雕则多以折枝花角隅纹样装饰四角,或以完整的牡丹花适合纹样装饰在中心。在武当宫观建筑中,很多情况下石雕纹样起到的不仅仅装饰主体的作用,它们体现着整个建筑的形、神、气、韵。

2.建筑室内装饰彩画、建筑彩绘纹样

武当山宫观建筑中描绘在不同部件或墙体的小型彩画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有充满地域特色的,如南岩宫以真武修仙故事、永乐宫古均州武当山八景等为主题创作的系列彩画;另外就是表现传统文化题材的,如紫霄宫内涉及传统典故的图案如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这些彩画中的图案有些是根据文化历史、地域民俗、地域宗教等背景进行开创性的艺术创作,有的是根据传统图案内容进行艺术表现上的细致改良,其中图案纹样创作风格则延续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精髓,且艺术形式又各具元明清不同时代的特色。另一类型绘画技术――建筑彩绘的运用充分能体现“大岳太和”“皇帝敕建”的大气,多运用富丽堂皇色彩施于藻井、柱头、斗拱、雀替等部件之上;纹样取材根据建筑类别的异同而各异,但多用在供奉玉皇、真武等高级别殿堂,强调等级,纹样以龙、凤为主,旋子彩绘纹样变化形式不多,趋于程式化,色彩运用极其浓郁丰富,显得光彩夺目,给人以富丽奢华、威严神圣的心理感受。

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纹样类别特征分析

1.经抽象变化的自然纹样

自然景物纹样一般在古建筑装饰中没有主题,常用来做陪衬性纹饰,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概括形成为单独形式或连续形式的纹样,我们所见的武当宫观建筑中,忍冬(卷草纹)、琼花(折枝花)、牡丹(宝相花)、云气纹运用最为广泛,它们取材于自然,演变于数载,然后留存于现世,体现了从明代起既追求韵味又要求形式的装饰风格。如武当建筑上雕刻的各形态的卷草纹,已经完全摆脱南北朝时期高度概括的拙朴感,取代的是装饰性更强的变形方式,粗细线条的对比变化,转折处圆润流畅,表现出极强的生动姿态。这类抽象变化的自然纹样在古建筑中繁复华丽,极富变化,即使以边饰的形式出现,也令人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2.赋予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

我国的建筑装饰纹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吉祥的内容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明清两代广为盛行,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龙戏游云纹、凤穿牡丹纹、狮子牡丹纹这些题材象征神灵、权威,从寓意上说是要体现“皇权神授”的帝王地位,用来代表神圣、喜庆和至高无上;从审美上来讲这类型纹样除了细节精美巨细,还要在自由模式中呈现最大气,最稳重,最严谨的美感。所以在运用这类纹样时,设计者在艺术的创作中就会对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进行过于完美地表现,最大限度的使其变形、增减而达到均衡的分布,形成严格对称的适合格局。另外这些宫观中还不乏明中后期才出现的偏于写实风格的如仙鹤游云,四君子这些凸显道家风骨的纹样则一方面喻示着道家的清静无为,一方面隐含着吉祥祝福的涵义,他们则不作适合纹样设计,不作特定范围安排,用生动的形态、柔和的线条来表现和谐的形式和悠远的意蕴。

3.武当道教文化影响下的图腾纹样

作为皇家道场的武当山,各宫观实质上遵从原始的设醮祈福、祝寿、还愿之用,在各个方面充分体现道教信仰和传承的精髓。八卦图这种含有博大精深的“道”义与“道”理的标志性图腾纹样就自然而然地渗入到各种设计中。在武当宫观建筑中运用八卦的形式较多样,如八卦干支纹、八卦星象纹、八卦双鸾纹。它作为一种最具道教内涵的装饰纹样,在建筑中被浑然天成的嵌入装饰内容之中,如紫霄宫以及琼台观等建筑的藻井雕饰有二龙戏珠纹样,但其图案中心的“珠”就被圆形八卦纹所取代,在传统的吉祥寓意中调和出道教色彩。抑或是将草木花卉、鸟兽鱼虫的纹样适合在八卦图形之中,形成体现太极阴阳的适合纹样。这些八卦纹阐释着道家追求自然平衡,阴阳调和的参修境界。再有就是体现“太和”武当尊真武的地域性道教文化,供奉真武的宫观的外场或门厅一般都会装饰石雕“玄武”――真武大帝的真身。玄武纹,隐喻北方之神,即龟蛇组合纹样(早期也为乌龟纹),这类纹样一方面表现了地方民俗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后世玄武信仰的长期流传。

4.关联于神话和传说的人物故事纹样

明清建筑人物故事装饰纹样的运用已发展到“檐下多神灵,砖石镂戏文”的广泛程度,在武当宫观装饰中譬如同八仙人物(包括衍生出的暗八仙),二十四孝这类元代以前已有文人记载编撰的传说故事,至明代才将人物形象定型化的这类图案纹样设计最为精妙,运用最为广泛。它们在建筑装饰中符合整体的审美要求,还体现了古人特有的文化精神,从民俗的角度可以从这些纹样解读出很多信息。这一类型纹样在武当建筑装饰纹样的艺术造型中最为精美,艺术成就上最为突出。还有一类叙事类的人物故事纹样在特定的场合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武当尊北方之神“真武”,真武修仙的传说从头到尾都披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如紫霄宫、复真观等建筑内部就设置有多幅小型的装饰彩画,描绘净乐王子历经四十二年修仙得道飞升的故事情节,在整个室内设计中有装饰之用,而更多的则是传递和承载信息。

武当山道教建筑装饰纹样的美学意蕴

1.形象之美

武当建筑装饰纹样中的自然内容纹样最能体现创造者的审美情趣,不仅仅有山水风景等场景性的描绘,亦有大量虫鸟花卉纹样的选用,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题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每种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从内容上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且无论是从花草造型的生动刻画,还是从珍禽瑞兽的各种形态表现,纹样所体现出来的是明代比较成熟的纹样装饰风格和程式化的创作手法。纹样外形轮廓十分简单明了,刻画的手法生动形象,线条或粗狂或细腻,再安排疏密得当的具体细节分布,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虚实相间的手法运用,图与地的关系处理,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修养与造诣,也以一种合适的“度”表达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情绪和愿望。

2.装饰之美

纹样的首要属性就是要满足其装饰的特点,艺术的门类有很多种,装饰艺术作为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刻都在改变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武当宫观建筑的装饰纹样也不例外,众多的装饰纹样首先是为了装饰美化建筑主体而存在的,工匠们为了使得各建筑构件更加美观,为了使得道观的气势更加宏伟,设计并创作了这些“三雕”和彩绘艺术作品,其纹样布局,布置手法等都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群记录历史的道教建筑,更是当时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记录。其中装饰纹样的创作大多生动写意而又简洁朴实,有着独特的装饰美,施于雕砖石、木材这些特殊载体而产生出特有的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装饰图案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即体现出一种秩序,又富有变化,有别于平面装饰,显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3.意境之美

到了明代,经济的发展、世俗的社会使人们更加偏爱吉祥如意、富贵长寿等世俗化的意愿,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多多少少都表现出长生不老、吉祥富贵等含义。在武当山宫观建筑的装饰纹样中,很多也体现出这一点,用仙鹤来代表长寿,用龙凤来代表统治者的威严和地位,用暗八仙来代表吉祥如意,用花草植物来寓意幸福美好,用道教典故来表达道教教义。这些纹样不仅仅可以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通过形象的纹样造型,可以让人们在内心体会到很多寓意深刻的感悟。同时,武当山宫观建筑装饰纹样作品中以传统孝道、民族情结等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也大量出现,追求修身养性,得道修仙的同时,弘扬和继承我们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其中的装饰纹样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诫人们要崇尚民族,遵从孝道,热爱生活等,将这些理念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在这里,将纹样的形式、内容与意境三者很好的融合于建筑装饰中。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第7篇

人们对故宫价值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11年以前):作为皇宫的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中间虽经多次重修和扩建,但保持了初时的格局。从1420年建成到1911清朝统治结束,491年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皇宫是封建帝王政令的统治中心和豪华生活、奢侈享受的所在,因此总是力求宏大壮丽。如果说,秦汉宫殿主要是通过高台建筑形式追求“非壮丽无以重威”;那么隋唐宋元以来,则通过纵向排列,从空间序列上取得整齐、庄重、威严的社会效果;而紫禁城正是将以往的实践经验兼收并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宫殿建筑的典范。作为皇宫的故宫,是皇权的象征,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地,成为鲜明的政治符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庄严、肃穆,也充满神秘感。

第二个阶段(1925年以后):作为博物院的故宫。故宫博物院以其宏伟壮丽的古建筑和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珍品名扬海内外。在一个较长时期,故宫博物院被定位为艺术类博物馆,人们相对重视的是故宫的艺术品。

第三个阶段(1987年以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1987年,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不只是宏伟的古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同时,“文化遗产”观念的引入,突破了传统“文物”观念的局限,强化了遗产的环境意识、共享意识,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承担管理和保护的理念,促使人们从“大故宫”的观念来看待故宫保护。

第四阶段(2003年以后):故宫学的提出和确立。随着对文物认识的深化、对古建筑的重视、对宫廷历史文化的挖掘、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们逐渐认识到故宫不只是“中国最大的文化艺术博物馆”,而且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博物馆等特色,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宝库。郑欣淼在对故宫及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和定位、对故宫学术研究的现状以及80余年来故宫研究历史的调查与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故宫学。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不仅包括北京故宫及其所收藏的文物文献,而且包括那些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这是对故宫与故宫博物院进一步地定位,重新规定了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方向及学术研究的重点。从此,故宫研究进入到了自觉阶段。

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郑欣淼提出故宫学的同时科学地界定了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郑欣淼认为故宫学的研究对象是故宫。具体来说,这里的“故宫”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紫禁城古建筑(故宫);二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宫廷建筑群、古代艺术品及宫廷文化史迹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大型综合性国家博物馆;二者密不可分。故宫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大致来说,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紫禁城宫殿建筑群。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廷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和优秀传统。不只是紫禁城本身,以紫禁城为主体的明清皇家建筑是一个整体,宫室、园囿、祭坛、寺观、行宫、陵寝、藏书楼及王府等,是一个有统一规划、统一规制、统一管理的庞大的体系。二是文物典藏。故宫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150万件左右,其中85%以上为清宫旧藏,大部分是清宫的各类艺术品收藏。它们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藏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及其丰富的史料。其中,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特别是许多艺术精品,都是流传有序的传世文物。三是宫廷历史文化遗存。宫廷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中枢、朝廷的中心,故宫在491年中一直是明清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和24位皇帝的居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决策和发生。遗存至今的大量宫廷文物,不仅是研究明清史的重要资料,而且是了解宫廷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四是明清档案。明清档案与殷墟甲骨、敦煌手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三大发现。这些档案不仅长期由故宫博物院管理、整理,而且大多数档案本来就存在紫禁城内,与宫中建筑及各个机构连在一起;这些档案不仅与宫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而且是了解宫廷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五是清宫典籍。明清两朝皇很重视典籍的收藏、编刊,两朝皇室藏书除前代皇室遗存外,还大力搜索购求天下遗书,使皇宫荟萃了许多极其罕见的宋元明各代的珍本。六是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是在反对逊帝溥仪复辟的激烈斗争中由社会进步人士坚持力争并倡议成立的,成立后又受到北洋军阀的百般干扰,经历了艰难的岁月,本身有着不平凡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史、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关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分五次南迁到南京,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分三路西迁至四川,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经历艰苦卓绝,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中的一部分被运往台湾,1965年在台北近郊外双溪建立了“故宫博物院”。北京、台北两个故宫博物院的同时存在,引起国际社会和两岸同胞的关注。这六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最外面的层次为所有六个方面及与其相关的丰富内涵;中间的层次是紫禁城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及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最核心的层次是紫禁城。

故宫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上面所说的六个方面,而故宫学研究采用的则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即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建筑学、文学、美学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一是需要把院藏文物、古建筑和宫廷史迹这三方面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来研究,防止孤立对待。这是最能体现故宫特色的研究。这不仅要求人们具有某类文物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包括宫廷史知识以及其它知识。二是需要多学科协作,全方位展开。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都能对故宫的研究提供帮助,例如雨花阁,可从建筑式样、佛教造像、装饰彩画等不同方面入手,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要把人文与科技结合起来。由于故宫的文物藏品一般都有相当丰厚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探求,例如武备、宫廷生活用具类藏品,既涉及工艺美术,更与宫廷史、文化史、典章制度等有关,而且随着资料的挖掘与研究视野的扩大,这种研究会不断深入。从多方面去探寻文物的价值,这是综合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需要把学术研究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例如陈列展览、科技修复、宫廷原状陈列等,既是实际工作,又需要通过研究成果来体现和提高。五是需要把研究与传承结合起来。古建筑的维修技术、文物修复技术、书画器物的鉴定方法等,都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弘扬。

在不断推进对故宫的综合研究中,郑欣淼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