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合集7篇)

时间:2023-07-14 16:25:25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1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 现状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让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新增长点。但是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也可以发现人才培养规模增长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在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且进行就业的准确定位,正确树立就业观,进而最终实现就业指导教学的真正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就业指导教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有着不理想的就业状况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需要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努力探寻问题解决策略,是高职高专院校正在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职业定向,是需要根据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办学的,所以,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方面注入了过多的精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以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素养并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全面、充分地认识,进而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度和经费方面的投入自然会有所缺乏,再加上没有深入研究就业指导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让高职高专院校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上还不够完善,同时很多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上普遍都显示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都是针对毕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缺乏对新入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力指导。

(2)高素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因为木有足够的重视就业指导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政治教育的教师是比较缺乏的。主要表现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单一的组织结构,而且教育专业性不强,其教师职业意识也较弱。目前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招聘是较少的,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学的教师多是党政干部,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教学和管理兼顾的“双肩挑”干部,但是因为缺乏一定系统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尤其是缺乏丰富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而且一些教育工作人员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难以承担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指导,例如职业计划、职业思想引导等。

(3)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和定位

在教育方面外,还需要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定位自我,不仅仅要对职业、教育和成才等一些宏观上问题的了解,还更加应该较为准确和具体的了解自身所在全体的定位,不然就会在就业观上有着一定偏差,进而认不清就业现实,存有过高的期望值,从而当面临就业失败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及就业热情受到打击。

二、促进政治教育工作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的应对措施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事关稳定国家大事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积极进行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进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指导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就业指导投入

首先,学校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积极进行统筹安排,加以完善学校、专业和系部就业指导教学制度的制定,提高就业指导教学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连通性,例如教学部和专业课程开发中心等,进而处理好就业指导、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方面的关系。其次充分进行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行的调动,依靠全校工作人员的力量,尽量避免实际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单兵作战”的现象,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辅导员的分内工作,还和实际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2)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在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中,专职教师是其主体,因此在进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需要注重教育团队的结构建设,例如年龄、学历和职称等。年龄结构最佳形态就是呈现梯队发展,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的进行各个专业的覆盖,在优化学历和支撑结构方面,尽量进行专职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的不断提升。在管理专兼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严格培养、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建立,加强管理,进行实现专兼职队伍间合作密切和互补互助。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组织、考核以及奖惩等方面的全面制度保障体系,同时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评优评选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性倾斜保障,保证教育团队具有充沛的活力,此外还能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加入教育团队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就业意识和就业观,进行就业分析和就业培训时间的开展,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的定位,逐渐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进而正确全面的认识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2篇

顾泠沅教授指出: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这个不走极端的“智慧”,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一“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执两而用中”,“执两”是指要控制住事物发展变化的两极或两个维度,“用中”是指要促进这两极的“和合、和谐”,而不是简单的“折中”. 《中庸》第一章“天命章”盛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但西方似乎恰好相反,爱走极端,从美国摇摆多变的数学教育论文改革就可以看出. 20世纪60年代,受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美国发起了“新数运动”数学教育改革,结果是过于强调数学结构思想的理解,忽视了数学基础的掌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新数运动”失败后,反思中美国在70年代提出了“回归基础”的口号,认为只要通过反复的讲授,大量和机械的练习,就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度“回归基础”又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不足,反思中美国在80年代提出了“问题解决”口号,强调要通过“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但这样又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使美国的数学教育仍未得到理想的效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最响亮口号是“大众数学”,但对此的过度追求又导致了数学教育的要求和水准普遍下降,忽视了数学优秀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可见,教育走向偏极必将是顾此失彼,这是把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处理的后果.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试行了十年,新课程标准吸收了不少美国“先进”的数学教改思想,但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还存在不少争议,试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为了促进现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14年郑毓信教授撰文提出“数学教育改革十五诫”:戒条之一——数学教学不应只讲“情境设置”,但却完全不提“去情境”;戒条之二——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动手实践”,但却完全不提“活动内化”;戒条之三——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合作学习”,但却完全不提个人独立思考;戒条之四——数学教学不应只提“算法的多样化”,但却完全不提“必要的优化”;戒条之五——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学生自主探究”,但却完全不提“教师的必要指导”……,这些都是要求“执两而用中”,避免教学的失衡. 所以,我们应该把“中庸”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就体现在“用中”的水平上. 

用“阴阳学说”作为数学教学的操作指导 

“执两而用中”是宏观的教育指导思想,而《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就可以作为具体操作的指导了. 

教育是复杂多变的,存在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极,一极称为“阳”,对立的另一极则称为“阴”,这阴阳两极相对运动变化的关系在我国古老的“阴阳八卦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形象描述. 

图1内部的“阴阳鱼”(白为阳,黑为阴)的寓意是: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极,这两极是辩证统一的,其一是“阴阳对立”,相互制约,即“阴消则阳长,阴盛则阳衰”;其二是“阴阳相生”,相辅相乘,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合而生”;其三是“阴阳平衡”,即事物的阴阳两极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若能阴阳中和平衡,则“万物育焉”,即事物处于生生不息的发展状态;若阴阳偏极失衡,则事物将处于败坏状态,甚至趋向毁灭. 外部的八卦图实际上是对阴阳两极此消彼长变化过程的“量化”表示,是一种古老的数学符号.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基础性指导思想,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处理数学教学中矛盾对立的两极. 例如: 

1. 基础(阴)与创新(阳) 

阴阳对立——中国的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双基”而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的数学教育重视创新,但又忽视了数学基础的夯实. 

阴阳相生——“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练”. 

阴阳平衡——采取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变式训练等方法,可以在“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也必然会巩固和发展数学基础. 

2. 应试教学(阴)与能力发展(阳) 

阴阳对立——“统一的、稳定的、闭卷定时的笔试,能够考查的实际上只能是‘知识’,能力是很难检测的. 尤其是创新能力,几乎无法用这样的笔试进行检验”.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数学应试教学的原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结果往往是“仅仅把解题作为‘知识’学习,不提高到‘创新’高度加以重视,就会异化为刻板的套路,成为单纯应试的工具. 有些学生把题目做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预期、价值观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促进“偏、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转型,以符合用人单位所需,实现个人的就业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的出发点狭隘。例如,现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区域普遍选择在“北上广深”。在北京高校,流行着“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说法。在一些大学生中还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宁在省城扫马路,不到基层当干部”。[1]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积极的方向引导是必要和迫切的。此外,由于大学生久经校园生活,体验的是相对单纯的人际交往,社会经验相对匮乏,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缺少理性的思维和成熟的心态,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想误区和心理困扰。[2]

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调适工作,对于大学生保持正常心态、展示最佳风采有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需要

“自我教育”通常是指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形式,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3]就大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来说,“自我反思”“自我决断”问题贯穿始终,无时无刻都需要进行“自我教育”。

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第一是择业,这个过程是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的阶段;第二是找工作的过程,是自我展示、自我锻炼的阶段;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难免出现多重选择,这时应恰当地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做好自我分析和岗位匹配,从而避免盲从。

3.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可谓是“高枝难攀”。首先,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教育背景提出硬性要求,包括所受高等教育的学校、专业、学位、学习成绩及政治素质等。例如,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规定求职者必须出自“985”“211”高校,同时一些企业也将政治素质纳入考核标准中。

面对就业单位对复合型、全方位人才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重要培养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纪律观念,[4]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就业奠定基石。

4.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举措

面临择业、就业,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心理。①迷茫心理。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求职时,内心往往充溢着迷茫。有的不知道怎样获取就业信息;有的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有的不知道如何“包装”自己。②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大学生就业较常见的心理困扰,一方面是渴求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的焦躁,另一方面是看到其他同学找到工作而自己投门无路的急迫;此外也表现为一种内心的紧张、烦躁: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能力不能胜任工作。③自卑心理。在激烈竞争的求职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因所学专业不热门、专业成绩不理想,或求职屡次受挫,而对前途丧失希望,感到自卑。④自负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因所读的是名牌大学、所学专业热门或自己担任过学生干部而认为高人一等、妄自尊大,也有的同学倚仗优越的家世而趾高气扬。

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对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坚持方向性原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就是要引导毕业生树立与祖国需要、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择业观,避免盲目性。②坚持求实原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务实精神,从自身实际出发。③坚持激励原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就是要通过思想上的激励缓解大学毕业生的焦虑、自卑心理。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大学生就业指导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往往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到位或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就业指导上“说得多、做得少”。有些高校时常强调提高就业率,在各大场合吹捧自己的高就业率,然而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闻不问,任凭面临毕业择业的大学生自主发展。

(2)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现象体现在片面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紧抓专业知识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社会实践、工作能力的锻炼,不对社会实践提出硬性要求,不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场合和经费。

(3)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于就业指导。一是不注重对在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二是对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心理现象关心得少,发现得晚。有的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来强调,才去解决。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对大学毕业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的教育不到位或成效不大的缺憾。

世界观教育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在于引导毕业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自信地接触社会,然而,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世界观教育还不够。政治观教育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在于帮助毕业生把个人职业理想与祖国需要、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注重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然而,当前大学生择业更偏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说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政治观教育还不完善。人生观教育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然而,当前,大学生只懂得索取,不强调奉献,说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人生观教育还不到位。同时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也不完善。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陈旧

首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仍单纯实行理论灌输法,而不强调实践锻炼法。沿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一遍,学生听一遍、记一遍。忽视社会实践。

其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不注重因材施教。在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从大方向着手,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最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仍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视“自我教育”的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坚定落实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大学毕业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社会做贡献。

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智育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从而在就业竞技场上能够做到“有备而来”“技压群雄”。

2.大力拓展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1)开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载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管理中,做到校方重视、老师严抓、学生自觉,让学生结合实际变化做好自我职业目标的选择和调整,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并且由学校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使职业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做好随时就业的心理准备。

(2)发挥社会实践载体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现今,各类高校已经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经费。努力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设大学生就业专栏。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与各大高校联网,使得信息第一时间共享,及时获悉用人单位的招聘通告。并通过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为了保障大学生对待就业时能够拥有积极、健康、自信的心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渗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与个人价值等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此外,还应开设与就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传递最新就业信息,培养应试技巧。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求职技能等有极大帮助。再如,“礼仪规范”等课程,可以在日常行为规范上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有所裨益。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正起到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郑 勇.博士生就业宁要北京一张床 不要外地一套房[N].北京晚报,2004-12-31.

[2]汪传宝,庞 波.大学生就业指导[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4篇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由于受到现实就业压力及肩负着政治宣传任务等,以至于在实际就业指导工作中忽视了就业心理辅导、择业观教育、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年以来作为一门公共课,仅就优秀文化传统、“三观”、思想品质培养等内容进行传授,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和理解不深,另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代背景及当前需求相分离的尴尬境地。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1、客观需求性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未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学生就业择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忽视大学生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的培养,因此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容易扭曲和就业心态不佳等不良现象的产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率的关注使之忽略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造成大学生职业道德缺位、心理调节能力匮乏、创业教育缺失等。与此同时,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尚不足,许多规律仍处于摸索阶段,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施行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积累,因此,若能将二者相结合,通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并强化工作效果。

2、现实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多采用课堂讲授的集体授课方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征。特别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激发了大学生对于高新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浓厚兴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若能将多样化、多媒体、有针对性地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更能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一方面为高校带来了更多生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教学资源的紧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无心将知识结构扩展和丰富,就业指导工作者也无暇顾及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若能将二者相结合,不仅能够节约教学资源,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取得高校领导的认同和推行。长期以来,高校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视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仅为博取更高的就业率而不遗余力,却不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就业指导、择业技巧、职业发展道路、社交礼仪等必要的知识传输。因此,需要从高校高层领导的认可着手,在高校上下广泛推行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全面提高高校师生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认识。

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全体高校师生的参与和努力。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陈旧,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相脱节,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又更为倾向于就业信息、贯彻就业政策等,往往忽略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因此,需要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经验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通过全体师生的参与和努力取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

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在日常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意识地融入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就业技能、就业政策等内容,并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与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讲解,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更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或自主创业等。

第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就业心理学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压力,有助于舒缓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更应帮助大学生确立长远职业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逆境、克服困难。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58-03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变化与发展,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全社会各阶层都在关注的话题。不仅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和家庭幸福,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稳定有着重大影响。

一、就业中产生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经过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中仍产生了不少问题。

1.创新意识薄弱,竞争意识欠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徙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构建”和“再创造”,这就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当前,大学生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独立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品质以及想象力,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许多毕业生对于创业虽有一些想法和冲劲,但缺乏信心和勇气,也不愿意承受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很多大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等、靠、要”现象比较严重。

2.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公德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要求学校、家长、社会给予足够的空间来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但是过多的自由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或集体,有的大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集体意识,不注重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重实际和重物质的现实主义思想泛滥。

3.价值观取向存在一定的偏颇,功利性较强。据调查显示,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不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或是条件较差的基层工作;在职业定位上,普遍追求安稳的职业,认为进政府、学校等一些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才是好工作;在收入报酬的选择上,多数毕业生希望自己低付出就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

4.专业素质不高,心理素质脆弱。目前,高校学生自身学习比较被动,专业基础不扎实,知识了解过于表面化、浅显化,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大学生一毕业突然发现面临着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渴望独立与习惯依赖等各种矛盾,这就会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受不了挫折的自卑感,习惯依恋父母的依赖心理,看到某些社会现象缺乏判断力的从众心理等。

5.缺乏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一片茫然,就业目标模糊不清。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和规划,部分学生在参加人才交流会或者去人才市场应聘都没目标,缺乏必要的准备,全靠碰运气。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中产生的问题和就业环境的变化,高校应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在就业指导的内容、方法和环境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国情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道德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个人材料、简历弄虚作假,随意毁约,冒名顶替等诚信缺失问题,开展诚信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以及公平竞争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劳动法律纠纷,这与他们欠缺法律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知法”、“懂法”不应该只成为法律专业学生的专利,而是应该将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法制教育,除了进行一般性的法律知识普及之外,更应该着重于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劳动法》、《合同法》。大学生有了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守法”,并利用法律这一武器更好地来保卫自己的权利。

3.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当前处在就业、学业的巨大压力下,而优越的生活和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并没有赋予他们多少抵御这些压力的经验和能力,使他们体会的人生挫败感会更强烈,这种内心的压力会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正常的生活。所以,重新认识并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实施。集体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教育,比如可以开开“座谈会”。而个别教育则是针对性地采取不同且单独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保证教学效果的灵活多样。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平等待人,想学生之所想,谋学生之利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

2.榜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榜样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榜样的先进事迹,以其具体形象的形式,易于接受和仿效,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够产生正面激励作用。同时榜样所体现或代表的先进思想,深刻寓于具体事例当中,易于学习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进行榜样教育,我们不仅要注意搜集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典型事例,而且要注意发掘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代表,尽可能请他们现身说法。同时,榜样教育还要与社会实践进行密切结合。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深入基层或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实习机会,使得他们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书本中,而是深入社会,开阔眼界。从而促使学生把学习先进与推动自己的学习、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价值观。

3.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就是从入学教育开始,就把大学生就业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因此,就业教育应当从大一入学开始,贯串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再结合毕业时的集中教育,针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焦点,采取专题讲座、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等形式,邦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有把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一方面,重视校园环境的优化,加强校园卫生的管理以及硬件的投入,确保校园形成一种干净整洁、健康向上的面貌。另一方面,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内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外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打造高雅校园环境、丰富学校制度文化,弘扬校园主体精神。

2.优化网络舆论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性、灵活性也在不断增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现实环境,还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努力创建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导向。其次,努力占领网络阵地,创新就业教育的形式。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掌握最新用人需求,及时分析整理,结合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来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针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借助网络平台将其反映出来。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以及其他就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思想素质在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优化社会环境。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指导老师要引导毕业生对社会就业大环境有明确且充分的认识,并教会学生自己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分析。只有这样,毕业生分析正确,准备充分,掌握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岗位要求,再根据市场用人的需求,正确地评价自己,改进自身,以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教育环节,政治思想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才能实现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汪玲,朱文星.试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思想政治,2011,(01).

[3]涂德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4]赵旭阳,周永杰,任春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3).

[5]刘莉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2010.

[6]李守香.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6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6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原来的“精英教育,统招统分”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和自主择业”模式,这给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21万人,2011年达660万,2012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80万人[1],加上前些年未就业的毕业生,近年来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高达上千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也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指出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方面。就业中大学生思想方面主要表现在就业观、择业观、人生观、职业理想等方面。一是就业理念陈旧。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只想到待遇高、形象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当一名公务员,工作稳定,“铁饭碗”,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想法,所以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逐年递增,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有的同学为了事业单位的招考,暂时放弃了就业,有的连考几年并未放弃。对异地就业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去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的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工作,而西部地区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求量很大。二是缺乏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当代的大学生85%都是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中长大,生活独立能力差,就业意识差,没有强烈的自主创业的意识。大多数学生怕吃苦,自主创业不容易,对于就业抱有一定的“坐、等、靠”的心理,缺乏自主创业积极性。三是自我定位不准确。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名牌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二、三流大学生就业就更难,缺乏自信心。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就业眼光只放在大城市,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人才“伪过剩”的现象[2]。

2.心理方面。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时,许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如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焦虑、沮丧、抑郁等等[3]。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制度还不完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诸多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事件,加上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同学,更不会和别人相处,往往比较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面临就业压力时,表现迷茫,出现不良情绪和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尽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但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法制纪律观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4]。不同的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尽相同,良好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改变,从而树立政治思想、道德、法律、世界观;树立正确道德、伦理观念;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校要组织相关的报告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可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举办专场,或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专场报告,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一方面鼓励学生到基层、边疆就业,号召大家选择到基层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改变学生“坐、等、靠”的心理,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社会主义的平等劳动观。二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请成功人士来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创业道路,让学生理解成功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路,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开设相应的辅导课,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引导自卑型学生由消极向积极转变;对自负型学生调整浮躁思想,为其确立正确的创业规划,改变好高骛远的思想,防止定位错误,扩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了专门咨询指导中心,对工作进行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首先完善体制。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提高教师素质、经费投入、硬件设备上不断完善,促进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培养一批业务强、留得住、爱爱岗敬业的教师。其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不管是领导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再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政策与指导工作,根据现实情况加强相应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如将学生关注的职业道德、成功人士经历、创业过程、党的十八精神等等问题搬上课堂,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再惊恐,敢于正确面对并进行客观分析,用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与就业指导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人才交流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形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障碍。也可以在我国的德育内容中加入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增加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学到用得上、解决问题效果好的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判断自我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今后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璟,张敏,赵丹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63-66.

[2]张胜贵,等.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2):8-10.

[3]王涛.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第7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指导思想;体育锻炼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目前我国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时期人才而做出的非常具有远见性的教育决策。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体育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的整体意志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智力[1]。怎样将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于中学体育教学中,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中学体育教学中,“锦标主义”和“应试教育”占有非常打的比重,很多体育教师只注重业余竞赛运动和体育尖子生的运动训练,也有很多学校领导将学生的体育成绩纳入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价的指标,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素质造成了忽视,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陷入了很大误区。虽然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指出要进行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主张,然而,在具体中学体育实践中,却不能将这种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全面贯彻与转化。

2.体育教学内容方面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项目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性,其中占据教学统治地位的是竞技类运动,枯燥无味的技术动作与模式成为主要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此外,由于设施条件及其它原因的局限性,使的很多为学生所喜欢的闲暇娱乐项目和具有现代化的体育项目等无法进入体育课堂,导致很多中学生出现所学体育内容和在社会中所进行的体育项目严重脱节的现象。

3.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

相关体育调查发展,很多体育老师都不够重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他们仍然停留在强制命令式和灌填式的体育教学阶段,对教师中心过于强调,而造成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法令,学生被迫遵守,身顺心违”的情况随处可见。还有的学校推出“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学习中学生本身的差异性[2]。以一种教学模式来应对千人的体育教学现象非常多,还有的学校直接对学生进行“放羊式”体育教学。

4.体育教师的严重匮乏

由于很多学校不足的体育教师配置,导致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工作比较繁重,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了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的质量,而且还会因为体育老师经验不足而不能让学生正常的进行课外活动,像: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足球、篮球、田径以及乒乓球等活动训练队的组件无法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中学体育教学具体策略

1.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中学体育老师在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安排时,避免一味的根据体育大纲中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比较有限,而且场地设施与器材设备也不是特别完备,所以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不能根据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将这些种种客观因素都考虑在内,根据学校教学大纲中突出的具体要求,并与学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学校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来安排中学生的具体体育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依照各个地方的具体特色,像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开设一些民族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确保其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就不用浪费时间去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重复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习就起不到特别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来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比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通过韵律操、徒手操、舞蹈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小游戏等作为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高涨的体育情绪。

在向学生传授一种新动作或新技术时,通常体育老师都会用示范加讲解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所以,体育老师在向学生讲解时,一定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尽可能的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而且对学生所示范的动作一定要规范标准,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优美、漂亮,自己也想学的冲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具有集体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实现,比如:排球、篮球、接力赛以及足球等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按实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比赛的方式让其学到知识。确保学生在进行教学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体育赋予他们的意义和乐趣,并以此使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得以激发。在学生做身体素质练习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对学生身体情况予以随时注意与观察,让学生适当放松,恢复与放松学生的疲劳身体与紧张心理,使其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热爱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真诚、融洽、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体育老师既可以倾听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忧愁,同时又可以与学生分享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快乐,做到以情激情,用体育老师的真诚与和善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彼此的隔阂消除了,学生才能对老师推心置腹,体育老师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达到调谐共振的效果,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优良的条件。

4.加强体育师资力量

依照现阶段体育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为我国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中学一定要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灵活的体育办学方针。此外,还要加强培养体育教师的师资能力,对体育教师业务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予以加大。悉心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对经验不足的体育教师进行教育与指导,尽可能多的举办一些教学观摩活动,确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能够多层次、多渠道的提高。此外,对体育老师的师资待遇予以改善,进一步提高体育老师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总结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才能推动体育教学任务与内容更好的完成[6]。所以,在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老师一定要对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予以充分利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尽可能的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