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7-11 16:20:59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1篇

一、正确理解劳技课教学基本要求和特点

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技课教学有以下的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2)注重思想教育。劳技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注重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校办厂、校外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结构

遵循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结合现行教材、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激趣导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实物展示、设疑、谈话等方法。例如,在讲授初中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刨削》时,可利用谜语“一只猫顺板跑,吃木头拉皮条。”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接着导入课题。

(2)突破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操作示范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因受教学内容限制,有的动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选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演示。

(3)加强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如《简易木制品的制作》一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每人完成一个粉笔盒时,就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这样,教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社会劳动中的合作精神。

(4)注重成果评价,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对好的作品要给以充分的肯定,进行表扬。还可以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劳动技术竞赛,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技能的形成,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然后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进行小发明时,老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用理论知识进行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始时,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知识能力有限,“小发明”可能是社会上已经应用推广的产品,甚至是根本不能应用的产品。但是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创作,也应当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在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创造思维得到了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基本步骤是:①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构思。②将构思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书写下来。③将书写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评议。④选择制作工具和材料根据书写的内容制作产品。⑤将制作的产品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找出问题,进行重新构思。⑥将重新构思的整个内容用语言文字的方式重新书写下来。⑦重新制作产品。⑧反复试验最后定型。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让学生认识劳动的艰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技术习惯。

四、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要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思考权、讨论权、质疑权和总结升华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在做、思、疑、综中发展,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创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新性的言行萌芽。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2篇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问卷调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43-02

一、调查目的

在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解目前石家庄市初中实施这门课程的情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包括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采取随机抽样法,对石家庄市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教师调查选取了20所学校,学生选取了20所学校,调查发出问卷75份,其中,学生卷4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75%。教师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份30份,回收率为85.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信息。本次调查中,男女比例为1:5,女教师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的年龄在26~34岁的占40%,35~45岁的占40%,46岁以上占20%,教师的教龄在10年以上的为60%,所教的年级包括了三个年级,其中初一20%,初二60%,初三20%。学生中初三年级为50%,初二年级为40%,初一为10%,也涵盖了初中各个年级。

2.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教师方面:在本次调查中关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只有20%的老师知道,20%的不清楚,多达60%的老师不知道。并且8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培训。说明劳动与技术教育没能得到重视,教师都无法清楚地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所以根本也就不会重视这门课程的开设。学生方面:50%的学生不知道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包括的内容,20%的学生错误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只是班团活动,剩下的30%的学生虽然对此有一些了解,但是也没有正确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四部分内容,更不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3.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

(1)课程的设置。在教师调查中显示60%的学校开设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但是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0%的学校都没有设立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只有20%的学校选择有这门课程。结果表明学校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是脱节的。教师调查中,60%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中,67%的学校不具备条件,基本没有办法开设。并且开设学校的课表上规定每周一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但是67%的学校基本不占用课时,而是在课外进行。

(2)课程内容的选择。《综合实践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为7个部分:①劳动实践活动;②技能练习活动;③工艺制作活动;④简易设计活动;⑤技术试验活动;⑥发明创造活动;⑦职业体验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开设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67%的学校是劳动实践活动和工艺制作活动,33%的学校开设了简易设计活动。其他的内容在本次调查的开设的学校中没有涉及。可见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以上规定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

(3)课程评价方面。参与评价的人员主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等,有的只是教师为评价的主体,有的是学生为评价的主体,有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有的还包括家长。总而言之评价的主体单一,不能很好地把各个主体结合起来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形式,在调查中发现学校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依据单一,评价的方式33%是书面考试,33%是档案袋评价,34%是学生自评。

(4)师资水平。调查发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所任教的老师67%都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严重影响这门课程的开展。这门课程的开展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热爱这门课程。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师经常是让教副科的、年龄大身体不好的教师来教,教师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5)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专门的费用,然而调查显示67%的学校经费不足,而且在教师的调查中,90%的教师认为无法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费不足,这也是制约这门课程开展的一个硬性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这门课程便无法顺利开展。

三、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石家庄市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足,课程的内容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师资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解决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下是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建议。

四、实施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认识到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加上实习才能树立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成为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改变那种应试教育“纸上谈兵”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

2.改变单一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要涉及到技术基础、家政、职业引导等方面。所以,课程内容要涉及到规定的每个方面。首先,课程的场所不能只是局限在学校内,要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要与课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然后,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要相互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不能独立地进行,要和其他活动相互促进。最后,劳动与技术教育内的内容如技术基础、家政、职业引导也要相互渗透和融合,要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的学习过程之中。

3.完善评价体系。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在构建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价办法时,要遵循发展为本的原则,评价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评价办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学生评价的参与者。在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自我评价的过程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开展心得体会考核、专题活动交流、自我评价、作品评定、日常观察等形式。

4.加强师资建设。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因此要求所任课的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素养。首先,所任教的教师是要受过专门的培训的,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熟知,要有相当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阅历。然后,挑选的教师要喜欢并且热爱这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投身教学之中。

5.加大经费的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和场地不能满足的话,劳动与技术教育便无法顺利地开展,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学校要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投入足够的资金,设立教学专用教室并添置必要的设备,条件允许的话要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这样,才能在硬件上保障劳动与技术教育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z].2008.

[2]乐素芬.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46-47.

[3]叶德芙.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145.

[4]薛烂.初中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方法交流,2013,(05):154.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3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通地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兴趣。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改变这种状态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时,首先要讲明为什么要开设劳技课和开设劳技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利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一种“好奇心”的特点,因势利导,让所谓的“枯燥学科”变成“兴趣盎然的学科”。如《实用电子技术》课中关于助听器一章,教师讲完基本知识以后,加以引导——将驻极体话筒放入某房中,然后用导线与附近的助听器电路连接起来,能否成为一台有线窃听器?如果将驻极体话筒与导线改成无线话筒,能否变成一台无线窃听器?通过老师的点拨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学劳技知识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遇到技术性的难题,主要向老师请教。这样,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既学到了劳技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利用学校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然后将它们卖给学校,或进入市场出售,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学劳技的干劲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减轻了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另外,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前几届毕业生(如有的开照相馆、修理部、种植业等)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他们的学习情,创业之路,让学生到他那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加深了学生对学劳技的认识。比平常教师在课堂上说教的效果强得多。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劳技课各单项技术门类繁多,每一种单项技术与其它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如《识图制图》与数学知识相关;《实用电子技术》、《家用电器维修》与物理知识相关,《摄影技术基础》与物理光学知识相关,《食用菌栽培》、《种子实用技术》与生物知识相关。如讲《实用电子技术》时,我们将其内容与物理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就发现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物理偏重于理论知识,实验为验证理论服务,而劳技偏重于动手操作,理论为操作实践服务。最后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更加明白了以上道理。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物理知识,又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理论指导实践。

三、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4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教师指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由于学校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一味“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和习惯,在这种教育惯性下,难免会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缺乏创造力,按部就班,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之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尽如人意,好多学校的劳技课程出现缺开或少开现象,课表上的劳技课程形同虚设、移作他用,更谈不上利用劳技课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笔者有幸在实践基地任教,几年来在劳技课教学实践中,对劳技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及改革尝试,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践,并获得成功。现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探究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大体有以下两种:1.师傅带徒弟式,即传统的手把手式地教学生,然后通过“传帮带”扩散开来;2.作坊批量生产式,类似于批量生产的流水线,老师在台上详细演示制作步骤,学生们在台下一步步跟着做。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先教后学,先知后行,把手教也好,集体示范也罢,学生只是局限于学会做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探索体验,大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由于没有切身体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只是短时的,只停留于课堂,时间一长也便忘了。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为此,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我将之称为“探究体验式”。

例如,教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工艺制作》中的“项目二・包装工艺――包装盒的制作”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我们平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包装盒,新课开始,我不急于教学生做的方法,而是先分小组欣赏各组搜集过来的各种包装盒,交流一下其功能和特色,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包装盒,动手拆一拆,探究一下其所需哪些材料,研究一下运用哪些制作方法,猜想一下制作步骤,然后动手尝试验证之前探究方法的正确性。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小组若遇困难,无法组内解决,可以寻求帮助,个性问题单独点拨让其继续探究,若是共性问题,可上台演示,集体帮助,也可让成功的先进小组上台演示介绍经验,然后大家结合本组经验探究方法提出更好的方法。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拆一拆,想一想,探索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方法和技能,而且互相合作,锻炼思维,效果很是明显,可以举一反三。

二、运用项目任务共同发展,引设计创新

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亦然,心理学称之为个性差异。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后天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形成了不一样的个性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为人师者,只有正视它的存在,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真正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获得进步。

为此,我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做法,精心设计了《层级项目任务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项任务,力求准确把握各类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一刀切”面临的“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

任务书上的任务分为三级:一级是根据所学技能,按照图纸完成作品。二级是在掌握基本的方法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组合,制作出新的作品。三级是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并阐述创意。例如,教授《绳结工艺・中国结》一课,在学生体验了绳之魅力,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尝试掌握基本的制作技能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自主选择项目任务书》如下:

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选出组长,分工协作,人人动手,互帮互助。

友情提醒:制作前先M定一个计划,再构思创意,绘制设计图,然后调整分工,合作完成。工具使用时,注意自身和同伴的安全。

任务一:根据掌握编制吉祥结的方法,并试着打一个吉祥结。

任务二: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创意组合,自主设计、组合,小组分工合作,根据所学中国结的知识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小组合作学习各种中国结图解,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结编制,进行创意组合(两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吉祥结),并阐述寓意。

友情提醒:先拟定计划,再构思创意,绘制设计图,然后调整分工,合作完成。

完成“任务二”时,有学生运用同心结与平结组合成一只可爱的蜻蜓,我在肯定、鼓励的基础上,加以启发:你还可以运用所学中国结的特点组合成哪些造型?你是否能借助不同绳线的颜色编织出独特的中国结造型?

任务三: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改变编法和走绳的路线,创造新的中国结形式。

例如,吉祥结四耳变为六耳的样子,尝试一下变成五耳、七耳……又会是怎样的呢?

在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自我评估,自主选择自己能完成并感兴趣的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尝试新方法、新组合,大胆创新,这样,不仅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动手参与制作的乐趣。

三、利用多种激励评价,促升华发展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反思自主探究、体验实践的过程,使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重组认知结构,完善思维。在长期一线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如下方法。

(一)随机应变评价法

即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相应不同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重要作用。比如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教师评价的方式都应有所不同,以鼓励为主,提出建设性意见,促其发展。

(二)设立奖项,集体评价法

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课堂评价亦然。比如,我在教授《木工・笔筒的制作》一课时,我分别设立“鲁班巧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整洁奖”“最佳表达奖”等奖项,并制定相应评价标准,以小组为单位参加集体评议,各组选出最佳作品置于展示台,并派代表阐述制作方法和过程,以及寓意或创意,全班举手投票选举。

(三)立体全方位评价法

所谓立体全方位,就是老师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表,学生结合评价要求先自评,然后小组根据组员参与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互评并说明理由,组长负责记录统计,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情况和小组的集体展示表现综合打出总评。

(四)提点延伸法

即教师利用教学智慧,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加以追问,促其思考升华。比如我在教授《工艺制作・纸藤花艺》一课时,一学生介绍她制作的康乃馨作品的寓意时,我随机追问她:你想把这亲手制作的寓意美好的康乃馨送给谁?为什么?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孩子们的表达很是精彩,情感引起共鸣。

总之,我们要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选择权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初中劳技课成为学生喜欢的灵动课堂,尽情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14.

[2]郭元祥.C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行).

[5]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5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通地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兴趣。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改变这种状态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时,首先要讲明为什么要开设劳技课和开设劳技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利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一种“好奇心”的特点,因势利导,让所谓的“枯燥学科”变成“兴趣盎然的学科”。如《实用电子技术》课中关于助听器一章,教师讲完基本知识以后,加以引导——将驻极体话筒放入某房中,然后用导线与附近的助听器电路连接起来,能否成为一台有线窃听器?如果将驻极体话筒与导线改成无线话筒,能否变成一台无线窃听器?通过老师的点拨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学劳技知识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遇到技术性的难题,主要向老师请教。这样,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既学到了劳技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利用学校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然后将它们卖给学校,或进入市场出售,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学劳技的干劲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减轻了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另外,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前几届毕业生(如有的开照相馆、修理部、种植业等)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他们的学习情,创业之路,让学生到他那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加深了学生对学劳技的认识。比平常教师在课堂上说教的效果强得多。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劳技课各单项技术门类繁多,每一种单项技术与其它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如《识图制图》与数学知识相关;《实用电子技术》、《家用电器维修》与物理知识相关,《摄影技术基础》与物理光学知识相关,《食用菌栽培》、《种子实用技术》与生物知识相关。如讲《实用电子技术》时,我们将其内容与物理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就发现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物理偏重于理论知识,实验为验证理论服务,而劳技偏重于动手操作,理论为操作实践服务。最后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更加明白了以上道理。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物理知识,又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理论指导实践。

        三、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6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通地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兴趣。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改变这种状态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时,首先要讲明为什么要开设劳技课和开设劳技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利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一种“好奇心”的特点,因势利导,让所谓的“枯燥学科”变成“兴趣盎然的学科”。如《实用电子技术》课中关于助听器一章,教师讲完基本知识以后,加以引导——将驻极体话筒放入某房中,然后用导线与附近的助听器电路连接起来,能否成为一台有线窃听器?如果将驻极体话筒与导线改成无线话筒,能否变成一台无线窃听器?通过老师的点拨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学劳技知识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遇到技术性的难题,主要向老师请教。这样,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既学到了劳技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利用学校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然后将它们卖给学校,或进入市场出售,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学劳技的干劲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减轻了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另外,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前几届毕业生(如有的开照相馆、修理部、种植业等)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他们的学习情,创业之路,让学生到他那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加深了学生对学劳技的认识。比平常教师在课堂上说教的效果强得多。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劳技课各单项技术门类繁多,每一种单项技术与其它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如《识图制图》与数学知识相关;《实用电子技术》、《家用电器维修》与物理知识相关,《摄影技术基础》与物理光学知识相关,《食用菌栽培》、《种子实用技术》与生物知识相关。如讲《实用电子技术》时,我们将其内容与物理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就发现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物理偏重于理论知识,实验为验证理论服务,而劳技偏重于动手操作,理论为操作实践服务。最后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更加明白了以上道理。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物理知识,又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理论指导实践。

三、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第7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通地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兴趣。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改变这种状态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时,首先要讲明为什么要开设劳技课和开设劳技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利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一种“好奇心”的特点,因势利导,让所谓的“枯燥学科”变成“兴趣盎然的学科”。如《实用电子技术》课中关于助听器一章,教师讲完基本知识以后,加以引导——将驻极体话筒放入某房中,然后用导线与附近的助听器电路连接起来,能否成为一台有线窃听器?如果将驻极体话筒与导线改成无线话筒,能否变成一台无线窃听器?通过老师的点拨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学劳技知识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遇到技术性的难题,主要向老师请教。这样,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既学到了劳技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利用学校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然后将它们卖给学校,或进入市场出售,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学劳技的干劲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减轻了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另外,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前几届毕业生(如有的开照相馆、修理部、种植业等)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他们的学习情,创业之路,让学生到他那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加深了学生对学劳技的认识。比平常教师在课堂上说教的效果强得多。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劳技课各单项技术门类繁多,每一种单项技术与其它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如《识图制图》与数学知识相关;《实用电子技术》、《家用电器维修》与物理知识相关,《摄影技术基础》与物理光学知识相关,《食用菌栽培》、《种子实用技术》与生物知识相关。如讲《实用电子技术》时,我们将其内容与物理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就发现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物理偏重于理论知识,实验为验证理论服务,而劳技偏重于动手操作,理论为操作实践服务。最后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更加明白了以上道理。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物理知识,又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理论指导实践。

三、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