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合集7篇)

时间:2023-07-07 16:11:12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水工建筑物;农田水利;水利枢纽;水利工程;水利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94-1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缺水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滴水已经成为国民应知的常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和利用好水利工程就十分的必要,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一下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其能为广大水利工作者提供帮助。

所谓水利工程就是指导人们通过各种人工措施对天然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理和利用,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水旱灾害,满足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目的。通过对于水利工程的运用、操作、维修和保护工作,使水利工程兴利除害,达到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和验证原来规划、设计的正确性。为了治理江河和开发水资源而修建的各种设施都称之为水利工程。

1 水利工程基本知识介绍

一项水利工程往往由若干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组成,这些建筑物称为水工建筑物。由这些用途的水工建筑物组成并协同工作的工程综合群体,则称为水利枢纽。水利工程按照其所承担的任务一般分为:防洪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工程、排水工程、水运工程、渔业工程等。水利枢纽按其作用和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蓄水(水库)枢纽、取(引)水枢纽、电站厂区枢纽等。水工建筑物按其用途可分为一般性水工建筑物和专门性水工建筑物;如果按其使用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建筑物和临时性建筑物,而永久性建筑物按其重要性又可分为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在我县,水利工程都是属于水工建筑物的范畴,因此就这点介绍如下。

2 一般性水工建筑物

一般性水工建筑物是指可应用于各种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挡水建筑物。是指用以拦堵水流,比如说闸门、坝堤、防洪等;(2)泄水建筑物。是指用以宣泄多余水量,比如说溢洪道、泄洪洞、排水闸等;(3)取水建筑物。是指用以引取水量,比如说进水闸、取水塔、抽水站等;(4)输水建筑物。是指用以输送水流,比如说渠道、渡槽、涵洞、管道等;(5)整治建筑物。是指用以整治河道、保护河岸及稳定河槽,比如说护岸工程、导流堤、丁坝、顺坝和拦排沙建筑物等。

3 专门性水工建筑物

专门性水工建筑物是指只应用于某一种水利部门的水工建筑物,大致有如下一些类型:(1)水电站建筑物。比如说电站厂房、前池、调压室用压力管道等;(2)水运建筑物。比如说船闸、升船机、筏道、码头、港口等;(3)农田水利建筑物。包括灌排、渠系及其建筑物,如分水闸、节制闸、量水堰等;(4)给、排水建筑物。比如说自来水厂的给水管道、抽水站、滤水池、水塔以及排除污水的下水道等;(5)渔业建筑物。比如说鱼道、升鱼机、鱼闸、鱼池等。

4 水工建筑物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际,水工建筑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条件复杂。比如说:当建筑物挡水后,水将对建筑物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比如波浪压力、地震水压力)等。地基和建筑物体内的渗流将产生扬压力和渗透压力,还可以引起地基土壤的渗透变形。渗透流量过大还可能造成大量漏水。高速水流将对建筑物和下游河床产生冲刷,还可以使建筑物产生振动或气蚀现象。冻融循环等风化作用将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2)施工条件困难。水工建筑物一般都要在野外作业施工,主要存在着工程量大、工期长、时间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问题。(3)失事后的严重后果。根据长期的生产经营的实践经验,为了使工程建设做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国家专门对水利工程和水工建筑物进行了等级的划分,同时规定了不同的标准。《水利水电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规定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按照其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失事后所造成的危害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工程规模分为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水库总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保护农田面积大于10万公顷、灌溉面积大于1万公顷、水电站装机容量大于25万千瓦的为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在1-10亿立方米、保护农田面积在5-10万公顷、灌溉面积在1千-1万公顷、水电站装机容量在2.5-25万千瓦的为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小于11亿立方米、保护农田面积小于5万公顷、灌溉面积小于1000公顷、水电站装机容量小于2.5万千瓦的为小型水利工程。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知识,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在水利工作中更好地去干好本职工作,从而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各地也都出台了有利于水利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法律和法规,这些无疑都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党的政府的正确领导,有规范的体制机制做保障,有优秀的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加上发达的科学技术支撑,水利事业一定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温随群.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 成建国.水资源规划与水政水务管理务实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1.

[3] 祁庆和.水工建筑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10-2.5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面向社会及市场需求时,不仅存在理工类土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方面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同类型院校即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竞争。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除了取决于对这一新专业的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解决目前在工程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健康地发展。现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设措施:

一、培养目标方面

从国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方面来分析,由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中,毕业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只占了很小比例,而绝大多数来自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目前人才市场非常缺乏既熟悉建筑管理,又熟悉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这使得我国当前建筑市场普遍存在工程质量不高,投资失控严重,建设工期拖延,信息管理滞后等问题。另外在国际国内很多建设项目中,我国建筑企业所不足的并不是建筑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而往往是合同意识、现场管理、人员素质、经营机制等工程管理水平。而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人才,而非工程技术人才,所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对于培养管理类人才,财经类院校比土木类院校应该更具优势,关键是要构建合理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专业的建设应以此为导向,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否则,所培养的人才就会与工程管理行业脱节,不为企业所欢迎。因此,在办学过程中,高等院校要关心市场、关心企业需求,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联系,根据企业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要强化技能培养和继续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满足企业现实的人才要求,又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工程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建设法规知识。那么,在专业培养计划中,针对市场就业需求,根据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财经院校特点,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涉及土木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建设法规4个方面的知识。将课程体系设置为模块体系,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4大子模块支撑:基本知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业务模块、选修提高模块。具体是:模块一—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政治修养、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英语应用知识、身体素质等。模块二—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本知识、建设法规等基本知识。模块三—专业业务模块:包括建筑技术知识、建筑经济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等。模块四—拓展模块:包括理论选修和实训课程,涵盖土建、管理、财务、经济、法律、信息等多方面知识。

1.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含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见表1)。

2.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本知识、建设法规等基本知识(见表1)。

3.专业业务模块:包括建筑技术知识、项目管理知识、建筑经济知识等内容(见表1)。

4.拓展模块:包括理论选修和实训课程。理论选修课涵盖土建、管理、财务、经济、法律、信息、艺术等多方面课程,实训课程如表2所示:

三、突出专业特色

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原有类似专业转化而来,主要有原建筑管理、建筑经济、投资经济、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二是新成立的专业,直接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置。前一种情况设立的专业基本体现各校原有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后一种则专业综合性更强一些,这一点从各校的教学方案中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从我校在国内建筑行业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大多数毕业生可能的就业去向出发,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首先要突出扎实的技术功底,以适应从事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其次,知识面要宽,既能适应国内工程建设领域的工作,又能在房地产行业、涉外建设项目中有所作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综合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经济法与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等课程。同时,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选择学习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适应能力,扩大就业面。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质量;专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1506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之后,已进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新阶段[1]。教育部针对新的形势,提出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并结合各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研制各专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为规范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2008年4月,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指委”)根据住建部人事司与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安排,着手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专业规范》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前后历经两届专指委,由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历时6年,经5次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9次重大修改,20余次局部及小规模修改,3次专题研讨性修改,1次审定性修改,于2014年9月最终定稿。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沿革与现状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

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中国大规模基本建设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1956年同济大学设置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设置建筑工业经济组织与计划管理专业,学制五年[2]。这是中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首次将工程管理设置为独立的本科专业。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内部分高校相应恢复或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如1978年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建筑管理工程专业,1980年同济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1981年天津大学的基本建设管理工程专业等[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外向型、复合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多,以及国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开始增设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等专业整合并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隶属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工程管理”拆分为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二)工程管理专业现状

中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其招生规模已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第一大本科专业,土建类本科专业中仅次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二大本科专业。根据专指委统计,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中有311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2013年达到406所,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5万人,毕业人数2.8万人,招生人数3.7万人。

为指导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原建设部于1989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管理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经两次更名,于2013年定名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制定相关指导性教学文件;组织编写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协助制定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组织与国外高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与学术交流[3]。

1998年,原建设部于成立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1999年开始实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33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占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高校数量的7.5%。且通过评估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实现了与英国特许建造学会(CIOB)、美国建设工程教育委员会(ACCE)的互认。

二、《专业规范》研制的指导思想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发展的背景,分析产业人才结构,抓住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实践基地、创新能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一)满足行业与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建设行业人才需求巨大。同时,由于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各类工程在规模、技术、管理难度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局面,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符合国家建设要求,跟踪行业发展,是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二)适应分层次、多模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覆盖面广,涉及院校多,为更好地培养高层次 、复合型和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线人才,提倡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定位,在分层次、多模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找准自身位置,分层竞争,特色发展。

(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适当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载体,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保障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

新增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在师资建设、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满足办学条件的要求。

(五)加强国际合作

应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开展专业国际认证,提升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专业规范》研制的基本原则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专业规范》是对相关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底线和门槛”。但基本要求并不意味着就是低水平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的前瞻性[4]。因此,《专业规范》的原则是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逐步拓宽专业口径、规范内容最小化、基本要求刚性化。

(一)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原则

规范既坚持统一的专业规范标准,又留有可调整空间,允许各高等学校多样性办学,鼓励各高等学校办出特色,积极探索与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逐步拓宽专业口径原则

规范基于但不限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来构建宽口径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三)规范内容最小化原则

规范所设置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占用总学时比例尽量少,尽可能降低学时学分要求,并提出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各高校留够办学空间。

(四)基本要求刚性化原则

规范针对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的教学内容标准和教学条件为基本要求,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各校在满足基本专业办学条件、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专业特色建设和要求,配备相应的师资、实验室、图书及教学要求等。

四、《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学科基础

根据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门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支撑学科有土木工程以及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地下建筑与隧道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石油工程、电力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毕业生可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能够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投资、房地产、造价咨询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行业、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其中,素质结构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构成。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与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种程度划分。

(四)教学内容

1. 知识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四部分构成。专业知识包括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内容,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由五个知识领域构成: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技术基础、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法学理论和方法、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单元是阐述或解决某一知识领域中某一问题的概念、定理、方法等知识点的集合。知识单元在内容上独立完整。《专业规范》规定的179个知识单元和631个知识点,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见表1)。

2.实践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包括各类教学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设计、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等环节(见表3)。实践体系分为实践领域、实践单元、知识与技能点三个层次。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创新训练

创新能力训练与初步科研能力培养应贯穿整个本科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实践训练中通过实验、实习和设计,掌握创新方法与创新技能;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专业或学科竞赛,学术性社团活动等。

(五)课程体系

《专业规范》要求基本学时1 958学时,自主设置542学时。《专业规范》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具性知识体系中推荐课程21门,对应1052学时;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专业课程22门,对应906学时,推荐专业选修课程10门,对应304学时。在实践体系中安排实践环节12个,其中,基础实验推荐24学时,专业基础实验推荐26学时,专业实验推荐8学时,实习推荐9周,毕业设计(论文)推荐20周。课内教学、实践教学及自主设置学时数(周数)分布见表3。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程技术、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为避免知识单元的割裂,建议各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设置融合性课程等方式,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与设计等教学环节,形成完整、有效的课程体系。

(六)基本教学条件

规范对师资、教材、教学资料、实验室、实 习基地、教学经费等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属于基本办学条件,旨在保证专业的基本办学质量。其中在师资方面,规范提出的承担教学任务、教学组织、队伍结构、主讲教师等方面的要求,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及国内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七)主要参考指标

鉴于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不同,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也不相同,《专业规范》规定以下主要参考指标,供各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本科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2)四年制专业,总学分数不少于150~170学分,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左右。

(3)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20%。

五、结语

满足不断发展的工程建设人才需求,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与能力提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和技术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工程管理创新能力,是《专业规范》的研制目的。《专业规范》是对所有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最低要求,并非最低水平的要求。对于有较长办学历史或专业特色的院校,各校可以在保证达到《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或提高教学要求,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对于一些新办专业的高校,所定的要求并不低,甚至是比较高的,必须经过较大努力方能达到。同时,《专业规范》较以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更为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行业发展引入了信息化、可持续建设等知识单元,以对国内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引。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4篇

【关键词】成本―质量控制 工业设计 知识管理

工业设计的方案能够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成本以及最终质量,需要严格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经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设计阶段是最有可能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所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引入先进的知识和管理体系,实现最优化设计。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工业设计的实际内容,对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工业设计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1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应用方式

1.1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业设计这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灵活地借助知识,利用知识,才能够实现最优化工业设计,提升工业设计的品质,保证工业设计的质量[1]。工业设计知识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知识信息化,即为对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借助知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指导和管理工作,强调对知识的管理。二为知识价值化,即为借助原有的知识开展新的内容,挖掘新的知识和价值,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活动。

1.2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应用方式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检索手段和通过系统软件等方式获取。检索手段是基于实例的推理(CBR, Case Based Reasoning)。结合案例特点,对信息进行检索和收集,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2]。系统软件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针对可规划的知识,基于知识的工程(KBE,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3]。

2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机理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机理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对知识管理的需求、知识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转化这两个方面。

2.1 工业设计对知识管理的需求

工业设计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知识的创新活动,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适当用户的需求,借助已有的知识以及其他知识的检索和获取,进行全面的整合和设计,以此满足客户对工业设计的需求[4]。

2.2 知识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转化

工业设计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叉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知识角度。工业设计的方案能够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成本以及最终质量,需要严格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经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设计阶段是最有可能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所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功能分析、市场分析以及用户分析等多重分析,将知识融入到工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通过结构化查询以及高级查询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业设计的成本[5]。

3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对于工业设计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立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3.1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容与技术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协作技术(Collaboration)、知识传播(Knowledge Transfer)、分布式学习技术(e-Learning)、专家定位(Expertise Location)、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及数据仓库技术构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快速、充分地整合知识资源,才能够实现信息的互补,建立完整的知识资源体系,建立网际网络系统(Internet and intranet),以便于工业设计中,更好地借助知识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创新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需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定的企业知识资产,营造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

3.2 工业设计数字图像资源的应用

各类工业设计创新活动均离不开工业设计师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展现出工业设计师的知识掌握能力。所以说,知识是工业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所在,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竞争中的核心力量。

以图像为载体的知识是一种主要的工业设计显性知识,当前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技术研究主要表现于数字图像数据库知识的发现技术研究。图像分类技术主要有检索技术、分类技术等等,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以图片为知识载体的信息。图片信息更加直观,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设计资源,为工业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案例。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工业设计师更多的设计灵感。近些年来,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CBIR)逐渐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是当前工业设计中知识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成本―质量的控制具有积极的影响。

结语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是当前时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工业设计理念创新的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借助知识管理模式,实现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工业设计的创新,借助知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指导和管理工作,挖掘新的知识和价值,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活动,更加强调知识管理的价值。

知识是工业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所在,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竞争中的核心力量,知识管理模式在工业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等方式,建立完整的知识资源体系,从而实现工业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业设计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林晓华.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及其在大型空分装备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12):1-56.

[2]殷国富,胡晓兵,成尔京,汪永超等.面向信息时代的机械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13(09):145-147.

[3]王文龙.基于功能分解与构造整合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应用研究――产品创新设计服务平台应用研究之二[J].北京服装学院,2014,16(12):105-108.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5篇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据是,计算机网络是所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各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软件开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工程设计的基础,而网络工程设计是网络管理分支方向的基础。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6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因此,定位好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 “上手快”的专业型人才。

1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投标标底和标书的编制、工程造价统计、工程造价监理和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管理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2 从业工作领域及职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需要具备工民建设、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一名合格的工程预算员需要了解一般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熟悉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制品以及常用机械设备;熟悉各项定额、人工费、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的组成及取费标准的组成;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巧;了解建筑经济法规,熟悉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文,能参与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要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用电子计算机来编制施工预算;能独立完成项目的估、概、预、结算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工作执行能力。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3 具体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本专业的构建方案以及专业方向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工程造价管理二个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可分述如下:

3.1 在建筑、路桥、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担任造价员、资料员等技术、经济管理和服务工作;

3.2 在工程咨询单位、监理单位配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和经济资料管理)等工作;

3.3 在建设投资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行业的的职业岗位有以下两类。见图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分析图。

3.3.1 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初始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3.3.2 专业技术人员(升迁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已经建立了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因此,本专业学生在校要完成与之有关的各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学习,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工程师。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岗位群是: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主要就业岗位有:合同管理员、招标员、造价员、成本核算员等。次要就业岗位有:材料管理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其他就业岗位有: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施工员等。迁升岗位有:造价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

4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4.1 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

4.1.1 人文素质基础知识:包括思想基础与文化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文素质知识范围,领会人文素质有关规范原则,掌握一般文字表达与教学计算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1.2 技术素质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基础与工程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关经济法规和建安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建安工程施工图识读方法,建筑构造与工程结构的一般知识,建安工程施工程序与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计算机操作知识等。

4.1.3 职业岗位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建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领会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概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4.2 能力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为:

4.2.1 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能力;

(2)具备协助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计价与工程预结算审查等工作的能力;

(3)具备应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的能力;

(4)获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4.2.2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具备参与工程投标,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3)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的能力。

总之,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并明确就业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第7篇

1.1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业设计这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灵活地借助知识,利用知识,才能够实现最优化工业设计,提升工业设计的品质,保证工业设计的质量。工业设计知识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知识信息化,即为对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借助知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指导和管理工作,强调对知识的管理。二为知识价值化,即为借助原有的知识开展新的内容,挖掘新的知识和价值,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活动。

1.2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应用方式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检索手段和通过系统软件等方式获取。检索手段是基于实例的推理(CBR,CaseBasedReasoning)。结合案例特点,对信息进行检索和收集,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系统软件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针对可规划的知识,基于知识的工程(KBE,Knowledge-BasedEngineering)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

2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机理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机理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对知识管理的需求、知识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转化这两个方面。2.1工业设计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工业设计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知识的创新活动,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适当用户的需求,借助已有的知识以及其他知识的检索和获取,进行全面的整合和设计,以此满足客户对工业设计的需求。

2.2知识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转化

工业设计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叉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知识角度。工业设计的方案能够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成本以及最终质量,需要严格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经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设计阶段是最有可能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所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功能分析、市场分析以及用户分析等多重分析,将知识融入到工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通过结构化查询以及高级查询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业设计的成本。

3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对于工业设计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立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3.1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容与技术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协作技术(Collaboration)、知识传播(KnowledgeTransfer)、分布式学习技术(e-Learning)、专家定位(ExpertiseLocation)、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及数据仓库技术构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快速、充分地整合知识资源,才能够实现信息的互补,建立完整的知识资源体系,建立网际网络系统(Internetandintranet),以便于工业设计中,更好地借助知识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创新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需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定的企业知识资产,营造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

3.2工业设计数字图像资源的应用

各类工业设计创新活动均离不开工业设计师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展现出工业设计师的知识掌握能力。所以说,知识是工业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所在,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竞争中的核心力量。以图像为载体的知识是一种主要的工业设计显性知识,当前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技术研究主要表现于数字图像数据库知识的发现技术研究。图像分类技术主要有检索技术、分类技术等等,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以图片为知识载体的信息。图片信息更加直观,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设计资源,为工业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案例。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工业设计师更多的设计灵感。近些年来,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ImageRetrieval,CBIR)逐渐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是当前工业设计中知识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成本—质量的控制具有积极的影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