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安全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7-07 16:11:06
建筑安全分析

建筑安全分析第1篇

1、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说过:一旦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很难想象还会由什么别的方法让你感觉自己可以更加接近真理。

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微利期 持续强利期 利益萎缩期 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事故损失函数L(S)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系统的损失为最大值(趋于无穷大),既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S=0),从理论上将损失趋于无穷大,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建筑安全性达到100%时,损失趋于零。损失函数和增值函数曲线在建筑安全性为S0时相交。当建筑安全性小于S0时事故损失大于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当建筑安全性大于S0时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大于事故损失,此时系统获得正的收益,建筑安全性越高,系统的建筑安全效益越好。

最适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统一,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的状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们对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资额。但考虑到建筑安全是“功能产品”:具有建筑安全条件、健康保障减损和免害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事故与建筑安全的独特性。

由于事故是一种“非正常事件”、“稀少事件”,从空间和时间上,人们对它们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处理建筑安全问题时,应使不平衡状态向“保守”、“冗余”、“超前”的“建筑安全过余”方向倾斜。这一点可从如下两方面论证:首先,从宏观过程上看,建筑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既建筑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而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甚至在过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超前”着手。其次,从微观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即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时效性,建筑安全系统相对服务系统,是控制系统。因此,建筑安全系统在时间上应“优先”,在功能标准上应“优越”。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制定建筑安全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建筑安全的超前发展原则,以充分实现建筑安全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协调”。

2、建筑安全的保险分析

意外导致的损失是一定会发生的,当它们发生时,人们必须采取某些融资措施予以弥补。损失融资可通过自留和转移来实现。一些潜在的损失被自留,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许多单位自留某些风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遭受这一损失。转移风险则是将风险的经济负担转给了别人。如保险公司利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本着一人受损众人分摊的办法来使受灾者相对减少损失。2003年5月7日,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形式上是经济补偿,国外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其运行的机制和措施包含事故预防作用,工伤保险“两个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所展开的事故预防工作更容易为企业接受。

保险公司的经济效应产生于边际效用递减效率。投机和保险市场,由于信息市场失灵,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风险最大者成为最能购买保险的人群和恶意。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由社会保险,即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保险来发挥作用。政府具有税收和调节权利,加上有能力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以避免逆向选择。

3、对策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由于对策论的推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对策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进入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钥匙和必经途径。1994年三位对策论专家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都能看到用对策论重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策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话来说,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只能在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

转贴于

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经济对策论在刻画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这就正好抓住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纳什均衡是一人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还能改善自己的获利情况。

为什么纳什均衡反而在博弈双方收益,受益相对较少的时候存在?请记住亚当。斯密的格言:“做相同生意的人是很少相聚的……在一些人想努力提价时……谈话终止了。”“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好。”

在现实世界,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安全投入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通常不仅是两个建筑公司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更难达成合作协议,仍然难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时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业可以获得与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样的利润。

4、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外部损失的存在使得个体投资决策这可能做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的决策,看一下损失负担的结构,大部分损失由社会承担。由于通常是建筑企业控制事故风险方面起主导作用,事故水平将大大超过经济范围。这时,可以首先采取措施缩小内部损失和总损失的差距,使得损失更多的落在雇主肩上。在工业革命早期,即如此。其次,社会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体系,使得建筑企业超脱利益限制,来改善工作环境。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需要。故此,我们提出“外部损失内部化”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经济激励,另一方面加强规章体系的约束力。

5、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罗云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崔克清,张礼敬,淘刚,建筑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金龙哲,宋存义,建筑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李如义,理论经济学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建筑安全分析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效益 经济效益

一、安全效益的含义

“效益”是现今市场经济社会最关注的词语之一,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效益”的字面解释为效果和利益,其实质是价值的体现。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体(企业)、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安全的直接效果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另一重要效果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

二、安全效益的分类

安全的效益又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投资的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则体现在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对安全效益的评价,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方面,更要重视非经济效益的方面,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安全的非经济效益体现的愈加明显;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安全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种是指利润或收益,其理论计算公式为:

第二种是比较性的利益或进展,其理论计算公式为:

与“效益”联系非常紧密的“效率”和“效果”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效率=产出量/投入量×100%

效果=实际产出量/应有产出量×100%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安全的经济效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指企业等社会单元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事故经济损失的减损效益;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主要表现为增值效益[1]。

三、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算

1.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量方法

(1)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算公式

在对安全效益的定义中,可以得到安全经济效益的表现方式。由于本文中将建筑工程安全社会效益经济化后,并入建筑工程总体的效益中,所以文中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既包括有安全经济效益,又包括有安全社会效益,而且由于社会效益已经经济化,计算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时可以直接使用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计算[2]。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也有两种具体表现方式。

a.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的经济效益 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有下面“差值法”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数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动的成果量越大。

所以,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是评价建筑工程安全活动总体的重要指标。

b.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率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率有“比值法”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效率=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表明了每一单位安全投入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成果,用它可以衡量安全投入的效率如何。上面的两种形式都需要知道“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与“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两大要素,没有它们就没办法确定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因此,评价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就必须要确定这两大要素。

(2)建筑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计算公式

a.建筑工程安全投入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投入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投入=文明施工投入+临时设施投入+施工安全投入+施工机具安全防护投入+其他投入

b.建筑工程安全产出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产出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产出(减损产出)=∑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减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

其中,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减少量包括建筑工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的减少量。建筑工程安全产出中的本质增益部分包含在建筑工程企业日常管理的效益中,所以没有列入公式。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该方法在国民经济管理及企业微观决策中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成功运用[3]。它以系统性、全面性、均衡性为其方法论特征,以协调一致的数学工具,为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目的是表现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过程中,为保证模型有惟一解,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假设条件:

(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保证每个部门只有单一的消耗结构。

(2)假设反映各部门消耗关系的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发生变动。这样的假定,一是为了使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在生产技术联系的基础上,二是为了在模型应用中保持消耗系数的稳定性。

(3)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投入产出模型是一个线性结构模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种投入和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一般都有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在承认此假设条件时,就意味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某个生产发展阶段上的投入产出关系。

安全生产投入指的是一国(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劳、劳动保护用品费用、职业病预防及诊治费用等。安全产出指的是通过安全的投入,一国(行业、部门、企业)获得的安全产出[4]。安全产出反映的形式与其他有形产品不同,安全产品以一国(行业、部门、企业)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商誉的提高等各种方式体现。从理论上说,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应该可通过投入产出法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而获取。

随着现代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即增值效益合并入企业正常生产时的效益,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只表现为直接经济效益的减损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盛仁,罗云.矿山安全增值效益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1,10(3):22.

[2]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The Costs of Accidentss at Work.HSG96,1997:3.

建筑安全分析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经济学;保障

根据统计数据,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由于各种事故,每年夺去近两千条人命。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而且其产生的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迫切地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建筑安全的原因。

一、建筑安全事故

总结各种事故的教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主观上不重视。而这种不重视又可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足,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差,一味追求质量、进度和效益,忽视了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心理;项目部与专职安全人员技术素质差,责任心不强,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加上当前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猛,安全管理措施跟不是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部分项目部甚至没有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由施工员兼职当安全员;技术人员只管质量不管安全,选择施工方案时不考虑安全因素,在实际操作中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另外,普遍存在的挂靠现象使安全管理陷入困境,往往使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变成必然。

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

有些企业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责任感;有些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虽然有安全生产责任制,但各项规章制度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也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较全面、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没有认真执行,起不到实质性作用。通过对部分施工企业的检查,发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跟上新施工技术的发展步伐,有些甚至是几年前十几年前的条款。而仅仅是这些内容,往往还不能认真的执行。因此,从公司领导层到项目部再到施工班组没有一个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成为一个摆设。

(3)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目前,建筑行业中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农民工的流动性非常大,往往一个工程做完就要到另一个工程去,他们的基本没有安全意识,造成项目部安全培训教育的难度较大。重点是,多数施工企业不能真正落实对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工人学不到什么安全防护知识。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都很紧,这样,施工企业更不愿投入时间在安全培训教育上,很多工人未经培训就上岗,使得民工缺乏安全知识、基本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引发安全事故重要原因之一。

(4)安全投入太少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如今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到处可见,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想尽一切办法来压低价格,而这被压缩的部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安全资金。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不容易立刻看到产出效果的,所以很多施工企业刻意削减安全投入经费,使安全保障设施得不到添置和更新。

二、经济学对策论对建筑安全理论的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应用经济学的角度如何进行分析?对策论是经济学的概念,它将经济学的发展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策论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融入了新的活跃元素, 也是进入主流经济学的捷径和必由之路。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曾说过: 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学家,就不能真正的进入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建筑施工企业最关心的效益、利润等问题就是经济学的范畴,要考虑建筑工程的经济学,就需要统筹研究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当然安全生产的问题是建筑工程经济学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因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 经济对策论在描绘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准性,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这恰好掌握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运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及优越性也就顺理成章。

从调查研究发现,发生安全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这种偶然事故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完全进入企业的利润核算体系之中。这样也就导致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保障投资的决策, 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和影响,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

经济理论证明: 外部偶然事故损失的存在使得个体投资决策这可能做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的行为决策,因为大部分损失还是由社会来承担。通常建筑企业是控制事故风险方面的主导者,可以采取措施使建筑企业采取自律的行为来控制和管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采取安全准入制及安全一票制考核机制,通过缩小内部损失和总损失的差距,使得损失风险更多的掌握在雇主自己手中。

三、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1)从思想根源上提高领导者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领导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从管理制度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 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指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把PDCA 循环运用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即计划是根据建筑安全需要,结合本企业、本建设项目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实施是按照安全计划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执行等各项工作;检查是按照建筑安全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处理是根据安全计划的实施、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处理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保证安全计划的实现。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工作质量水平,使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3)安全生产管理费专款专用。工程总造价中,施工方获取的利润水平应与其所承担的安全风险大致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应提高安全生产费用定额。应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根据国家、行业安全技术规范、规程,通过对各地、各类有代表性的工程,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核算,确定安全生产费用在建设工程总造价中的合理比例。应将“安全生产管理费”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承包商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

五、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 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 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 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 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 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 有其特有规律性,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 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参考文献】

【1】罗云. 建筑安全经济学[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安全分析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大型建筑以及新型的建筑越来越多,这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贡献,但是,因施工的工艺更新速度快,新材料与新技术广泛的应用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也就为建筑施工的安全带来隐患。建筑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而且从业人员也相对密集,如若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就容易引发事故,影响到从业人员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以及经济建设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一、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

(一)施工的专业技术不高

建筑的结构与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复杂,随着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广泛的应用,对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但是,现实中的许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高,无法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例如,基坑支护的施工,因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水平,导致基坑常出现降水的控制不佳或是支护的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引起基坑的承载力缺失,一旦出现坑壁侧向位移,又缺乏一定的应对措施,甚至会导致塌方。由此,施工的专业技术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

建筑工程包含勘察、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内容,施工的过程主体除总承包单位外,还有专业的分包单位与劳务的分包单位,管理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目前一些区域的安全责任自身归属不明确,而导致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难度增大。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并没有较为统一的规范与准则,许多单位只是凭借长期的经验与安全检查的方式,其管理的方式比较粗放与落后,从而无法对工程展开全面的管理。

(三)安全监督的不力

建筑的施工进程中,对于施工过程安全监督的执行不力,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的安全,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行政主管的部门其自身安全监督的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且监督的力度不大,对于一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工程和发生严重事故的企业与责任人不能够彻底的追究,这往往使得施工的单位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检查的工作不能做到全面具体,只侧重于检查安全设施或是提出一些安全问题,忽视了对于安全技术的资料与安全的责任制落实状况的核查,以及安全问题整改的措施制定与落实状况,从而不能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督;第三,监理单位未能较好的履行监理应尽的职责,无法积极主动的开展针对安全监理的工作,无法及时的监督建筑企业对于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不能较好的发挥监理对于施工进程的有效监督。

二、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方法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重影响着工程质量,进而影响到施工的安全管理。另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决定着施工现场的秩序与事故的概率,因此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与安全意识培养。首先,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的认识与应用,促进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避免在施工进程中因人为因素而造成影响;其次,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以及处理能力,这样即使发生了安全事故,施工人员也可及时发现并及时予以补救;最后,要加强对于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促进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特点、安全的施工常识、施工的规章制度以及使用防护用品等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充分的重视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二)有效发挥监理的作用

监理单位代表着建设单位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督,由此,监理单位必须认真的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审核施工单位与人员从业的资质,审核各项的安全管理等,针对所有的可能隐患进行逐个排查,做到事前控制事故;监理单位必须对与原材料配套的合格证书、型号、商标、品种以及批号进行审核,同时,也要对材料展开一定的检验;监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要旁站、检验、巡视等形式监理工程实施的质量与安全情况,对于危险性比较大的部分工程的施工要专门分配安全监理人员,主要负责参与、审核工程的实施方案与组织设计是否安全,并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察觉安全隐患要及时予以解决,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概率。

(三)健全安全管理的机构

为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必须建立相对独立且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针对安全性的管理机构。其主要包含负责安全领导的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的小组、负责安全检查的小组。其中,安全领导组主要负责全局性的控制工程实施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组主要负责传达与落实上级针对安全生产的指示,并分析存在的隐患问题;安全检查组主要是进行不定期的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管理与消防设施的审核。

结论:建筑施工的安全属于系统的工程,需要包括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在内的多方面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参与施工的人员要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处理好安全工作。本文结合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郦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3年08期

建筑安全分析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从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出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和理念,研究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中的规律,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创造条件。

一、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处于人员伤亡事故多发状态,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人数长期位居我国生产性行业第二位。据统计,自 1990 年到 2007 年间,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建筑施工伤亡事故 630 起,每年事故死亡人数 1500 余人。近年来,虽然总体施工伤亡事故和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均死亡人数仍然有千人左右。

1.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伤亡事故多发

从我国伤亡事故统计资料分析,仅 2007年全国发生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就有 170 余起,重伤 124 人,建筑死亡人数 259 人。所以从整体现状看,我国的建筑事故伤亡比例水平很高。保障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是我国现阶段施工生产中首要而又急迫的任务。

2 施工项目事故多发类别和部位

根据国家城乡建设部长期跟踪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可以基本划分为五大类别,它们分别是:高处坠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它们所造成的伤亡人数比例约为:42%~45%、15%~20%、12%~15%、10% 和 5%。

从事故易发部位来看,高处作业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临边洞口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率明显较高。以 2007 年数据为例,在临边洞口处作业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到 19.20%;其他高处作业类型如脚手架上作业,占 12.66%,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过程中产生事故,占 8.38%;在安装、拆除塔吊过程中产生事故的,占 10.06%。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故易发部位还有:基坑部位,由于基坑挖掘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为 6.96%;土石方施工部位,由于土石方坍塌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为 4.44%;与施工机械和机具混合作业部位,由于施工机具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比例为 4.95%;另外,还有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比例为 7.38%;外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0.75%;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 2.77%。

3.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在我国很严峻,在发达国家,该问题依然严峻。以美国为例,通常只有采矿业和农业的工人死亡率会超过建筑业的工人死亡率。据美国 2003 年的统计数据,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劳动力的5%,但是却有 11% 的致残事故和 18% 的死亡事故发生于建筑业内。从事故发生类型和事故易发部位来看,两者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根据美国 2003 年的统计资料,美国当年建筑业因公死亡人数 633 人。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原因和比例分别为:物体打击 13%、高处坠落 40%、暴露于危险物质与环境(大部分为施工坍塌)21%、火灾与爆炸 4.6%,其他 0.5%。从发生事故的部位来看,高处作业依然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

二、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1.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

(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尚难落实,尤其是对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不好操作。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设备租赁单位和拆装单位等众多主体,对这些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难以有效的贯彻落实。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总包单位安全意识不强,为了节约成本挤扣安全生产费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尚未有效全面展开,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尚待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方法仍过于单一化,欠缺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4)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救援制度尚未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救援制度实施在我国推行的时间不长,一些施工企业尚未制定好企业内部的应急预案,也未与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产生联动,一旦发生应急事故,将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处置,导致事故扩大。

(5)安全技术开发力度和安全资源配置不足。对事故隐患检测能力和一旦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处置能力均显不足。

(6)安全文化教育欠缺。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安全文化缺失,职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2.施工项目自身特点导致危险源易于集中

从施工环境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

l)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大,时间长,其间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据统计,建筑物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约占总量的 70%,且易受风、雨和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危险性增大。

2)施工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变化频繁。由于环境变化频繁,导致施工作业人员容易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环境中的不利条件影响,使得危险概率增大。

从施工作业特点和作业现场条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

l)施工项目工序多,变化大,环境影响因素突出。建筑施工项目从基础施工、主体工程到装修各阶段,工程内容迥异,工序和施工方法也各一不相同;同时,作业环境也随时改变,其中隐藏的危险源众多,原因各异,导致危险源的辨识困难,危险隐患增加。

2)施工项目高处作业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约占 90%,同时受到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在防护不当时,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

3)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作业多等危险隐患。由于进度需要和实际施工条件制约,经常需要多工种、多班组在同一作业面内展开施工作业,在有限的场地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导致危险源在有限时空内高度集中,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从施工作业人员条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

1)施工作业者劳动强度高,手工劳动多,作业人员易产生工作疲劳、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2)作业人员的操作过程复杂程度高。现代施工项目工艺繁多,施工条件复杂。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还需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变化,随时进行施工协调,导致劳动复杂性程度增大,一旦发生疏忽容易造成事故。

建筑安全分析第6篇

[关键词]建筑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78-01

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就可以使安全工作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对加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1、安全监管不到位

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

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执法监督不力,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未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部分施工企业未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操作性存在一些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搞好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1、落实各级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及时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家和管理法规的情况;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要通过安全检查,纠正不规范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安全宣传教育

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同安全活动期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在主要道口、活动场所和醒目处,设立宣传台,悬挂安全条幅,在重要位置与易发生事故处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标识。不断总结经验,坚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安全控制措施分析

1、宣传问题。

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2、加强培训教育问题。

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3、责任问题。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制度执行问题。

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示等制度。?

5、治理问题。

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6、监督问题。

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7、查处问题。

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纪明波.当前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4~6.

[2] 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安全分析第7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安全的因素。国家政府部门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也非常重视,要求相关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在这个特定的背景条件下,本文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行业在我国GDP中比重逐年上升,对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美好的前景下,建筑事故却屡次发生,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

1、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监督工作依旧停留在落后的突击检查方式,缺乏日常监督工作,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的处罚纠正措施不及时措施。同时一些工程承包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出现安全生产费用的投放不足,缺少安全事故的防护能力,安全措施不到位,再加上施工工序的不合理最终酿成事故。‘

2、安全管理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现在来说有关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也就是这个原因造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难度比较大,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的工作难以落实,从地方监管部门到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空白。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加剧,很多企业也对安全管理费用的投放力度不够,缺少安全管理的器材设备,无形之中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等。种种原因倒是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同一开展。

3、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人员70%都是来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大多数的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还不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缺少先进的施工技术指导和培训,对于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很用以出现安全事故。

4、缺少安全防护措施。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一些必要的安全设备准备不足,例如临边不加设防护栏杆。在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和处理,对已经出现的隐患没有采取的应急措施致使事故的扩大。据目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没有建议应急医疗队伍,对于已经出现的事故不能及时救援。

5、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目前我国并没有专业培养安全管理人员的机构,依靠传统边学习边管理的落后方式,这样也就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甄别安全事故的能力,在加上建筑施工的环境比较特殊,造成事故的不断发生,屡禁不止。

6、缺少安全管理信息库和信息交流。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比较落后,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信息库和信息交流,无法从已经出现在一施工现场的事故很难汲取教训。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在施工事故呈现出递增趋势,这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其他国家地区却很少出现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加强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各级地方政府要规范和加强监管体系,明确监督的职责,增强行政执法的意识,加强主动执法,要敢于执法和严格执法。将安全监督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提升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于不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企业家的处罚力度和监督,对于已经出现安全事故的建筑企业要予以追究责任,自上而下大地培养安全管理意识。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各个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以及从中感受到经验教训,做到每一个施工企业之间能够做到安全管理的信息交流,这也是防止安全事故的一个有效手段。加强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措施,通过这些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管理人员在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尽早地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到及时排除隐患。加强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前面我们分析到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于缺少规范的施工操作导致。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技术能力培训,相关的监督部门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测试工作,对于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禁止施工操作,对于施工企业聘用不专业的施工人员要严肃处理。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具有安全生产知识和接受过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达到熟练操作本岗位的操作流程。只有从各个岗位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才能从整体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4、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做好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人员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8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91);《龙门架及并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 9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0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 2000)等相关规定对施工过程做好评估工作,消除隐患,加强现场的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在检查工作中必须做好备案记录,方便以后查询。

5、增加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费用的投放。监督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投放及投放产生的效果,增加安全费用的投放也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措施才能够帮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语: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个严格的过程,必须全员参与和防控,提升安全防护意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安全防护工作。我们必须对安全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手段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也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J].中华建筑,2007.(7):

[2]王力争.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筑安全,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