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7-05 16:12:51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财务分析简析

财务分析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定义。例如Wal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广泛地采集和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也有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对企业目前所创造的业绩进行评估,并且对未来发展展开预测。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本身牵扯到了经济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其属于综合学科。大部分财务分析都涉及了项目投资、融资、消耗、回收、利益分配。而分析对象则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财务活动和生产活动两部分。[1]

二、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识别投融资当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盲目投资、负债比失衡等,可以提升保险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投融资,保证最大的收益。第二,能够对收支进行科学管理。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坏账、呆账等进行具体管理,确保应收账款及时到账,降低坏账呆账比率,保证企业收益最大化。能够结合保险企业本身业务情况来进行支出管理,避免支出过于庞大而导致利润被侵蚀。第三,能够找到影响利润分配的风险,主要是能够正确保留留存资金,保证自身运营所需,另外就是就利润形成科学的分配政策,保证公司上下得到激励。[2]

三、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现状

2019年我国保险业累计原保费收入达到了4.26万亿元,赔付支出1.26万亿元,寿险、人身险的赔付额度都在下降,唯独财险赔付上涨,这代表我国理财领域的未知风险程度加大,导致了保险行业的财险项目的利润开始下降。从保费收入来看,保险企业的健康险的收入增多,同比增加29.7%,这是源于我国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这也意味着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和我国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然而,目前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面对大环境分析不足,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具体结构化数据方面,导致对风险的辨识以及挖掘能力不足,做不到风险的充分预估以及预防。具体来说,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呈现以下特点:第一,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水平低。WalterBmeigs说财务分析是采集和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那么让我们站在财务分析之下来看目前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涉及到了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赔付率、给付率、退保率等方面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分别体现了保险企业在一个会计周期之内的利润水平、成本高低、赔付多寡以及业务中断的水平等等。最终依赖的还是数据,即通过各类数据的加减乘除来最终或者这些指标的具体结果,对于非结构性数据的利用水平较低。[3]第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不佳。这一点是导致非结构化数据采集较低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是因为保险公司精通大数据分析的人才较为稀少,不能将云计算技术充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导致了部门间数据不对称,给企业发展决策带来负面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没有建立公司自己的ERP业务系统和客服系统,导致了对业务有关的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分析不是非常到位,不知道保险业务退保率、赔付率以及给付率水平,从而不能衡量保险项目的实际状态。第三,财务报表数据并不能反映企业运营真实情况。造成这一点的主要是财务报表是通过《会计准则》来编制的,其虽然符合准则但是却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比如:报表当中的数据没有考虑目前通货膨胀以及当前物价水平;非流动资产余额是通过摊销得到的数据,和资产实际价值并不一定等同;在一些广告费和一些支出原本是需要计入资本支出,但最终却记录到了当期支出当中;还存在主观估计的一些无形资产的价值等。若是利用这样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来对财务风险管理展开具体分析,显然会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方向的偏误。[4]第四,会计程序不同会导致最终风险管理分析结果不同。目前开发出来可用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软件有多种,而且一些风险计算的公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管理者分析结果不同。这显然使得保险公司在面对不同的计算结果以及不同的规避建议时手足无措。这些现状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制度不全,因为制度缺乏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在信息采集阶段就存在了不严谨现象;其次是技术缺乏创新,仍然采用以往的工作方式,采用传统的技术,导致分析不精确;再次,人才不足,这是源自目前高校系统在保险企业数据分析领域的人才培养缺乏,另外保险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利用存在问题;然后是软硬件不足,这一点使得财务风险分析缺乏得心应手的工具,导致分析工作不能对接行业状态和企业自身实况,主观分析过多容易给企业鞠策带来误导。

四、站在财务分析视角提升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财务分析追求的是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对信息分析、归纳的科学性和利用上的及时性,力争通过财务分析的方式来使得企业运营当中的风险能够尽可能被挖掘出来,并建立系统的风险预防措施。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做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全面信息采集制度,提高财务分析水平。首先,需要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并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于保险公司风险规避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积极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以将公司有关的各类信息都采集到位,而且还能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来这些信息进行衡量。其次,企业能够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并规定所要采集信息的标准来来源,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在严格规范下开展工作,避免了缺乏规范导致的数据不全。再次,在信息采集的工作过程里不断总结分析,能够发现财务风险的规律性,从而做到信息的精准采集,降低采集成本。换而言之,信息采集工作需要不断的评价总结,保证信息采集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5]第二,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培养大数据人才,匹配大数据工具。要看到云计算技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的优势,能够在企业经营当中植入信息观念,积极地创新技术,实现“互联网+风险分析”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来汲取行业信息以及国家政策等结构型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在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将和本企业有关的信息提炼出来,能够将本企业运营情况和行业整体水平比较,来发现其中的优劣势。第三,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指标,降低财务报表影响,确保分析的精准性。首先要知道不同的财务比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每一项财务指标体现的都是某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在限定条件之下才有具体的衡量作用。这就决定了在财务指标的利用上必须要多个指标结合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指标间的彼此佐证,确保分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比如在负债经营率和资产负债率二者经济意义相近,它们结合利用,便可以起到了彼此考证,使得企业偿债能力得到具体体现,从而降低计算失误率的[6]。又比如费用率、成本率、赔付率等综合使用便可以衡量某个保险产品的利润多寡。其次需要改变过去对财务报表的盲目性,能够同时积极地搜集其他资料以及数据,要多手准备,避免自身受到财务报表的误导,务求财务风险分析的全面性、系统性,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第四,尽可能统一会计程序,统一分析软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指的是在同一个系统内采用统一的会计程序以及统一的分析软件,这样可以保证指标的一致性,避免传统因为程序标准不一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为了达成统一目的,需要企业上下接受培训,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软件、熟悉操作方法,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地开展起来。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2篇

关键词:保险;合规风险;网点;管理;建议。

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邮政保险业务也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在邮政储蓄网点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现象,如 “存款变保险”等,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报道,给邮政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切实防范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维护邮政企业声誉,必须强化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1邮政储蓄保险业务违规操作现状。

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向客户承诺保险收益,欺骗消费者;销售人员打着 “银行理财”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致使 “存单变保单”现象出现;保险公司人员 “乔装”邮政储蓄员工,坐守邮政储蓄网点违规销售保险产品;网点营业人员违规代客户填写保单,代客户签名;对客户投诉和退保要求,相互推诿,售后服务质量较差,影响邮政储蓄声誉;销售人员未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具备保险销售资格,存在合规风险隐患;违规收取保险公司协议外收益或销售返点,存在商业贿赂风险。

2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建议。

2。1事前控制。

2。1。1加强保险销售资质管理。

营业网点应按照保监会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 “保险兼业许可证”,并获得上级行授权。从事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取得保监会颁发的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2。1。2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制度,防止错误销售。

网点在销售投资性保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据客户风险适合度评估标准,在营业网点理财服务区、理财室或理财专柜进行当面评估,并根据产品风险等级提高销售门槛,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防止错误销售。同时,应妥善保存客户评估的相关资料。

2。1。3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全行统一、操作性强的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和涵盖业务全过程的操作规程。

2。1。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训内容应涉及保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要修订和完善保险业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激励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保险业务健康、有序、合规发展。

2。1。5建立投诉处理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营业网点要明示客户投诉电话,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之前,必须要求有关系的保险公司建立问题处理应对预案,确保能够对客户投诉的保险产品进行全面、及时、妥当地处理。

2。1。6明确责任,建立问责制。

要明确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准入、宣传、销售和投诉处理等各个业务环节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问责制。

2。2事中监管。

2。2。1合规销售保险产品,规范销售行为。

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 “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 “本金”、 “利息”、 “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不得代客户签字,不允许非客户本人签字。

2。2。2规范销售模式,严禁出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

各单位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进驻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只负责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并协助网点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

2。2。3加强费用的财务核算,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严禁网点收取或索要协议外利益、销售返点等。

2。2。4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保险业务进行检查,对不再具备销售条件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分支机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根据审计意见决定是否对其继续开办保险业务进行授权。

2。2。5正确对待用户投诉。

牢固树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客户咨询要耐心解答,对客户投诉要及时处理,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客户投诉现象的发生。

2。2。6高度关注舆情动态。

对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按照程序办理,对采访内容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防止引发重点、热点事件。

2。3事后控制。

2。3。1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银保联合应急机制。

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投诉、退保等事件,实行首问负责制,不得相互推诿,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使事态扩大。对有可能出现的群访群诉、群体性退保等事件作为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并启动重大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方案。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准入审核不审慎、虚假宣传、错误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3篇

    关键词:保险;合规风险;网点;管理;建议。

    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邮政保险业务也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在邮政储蓄网点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现象,如 “存款变保险”等,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报道,给邮政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切实防范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维护邮政企业声誉,必须强化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1邮政储蓄保险业务违规操作现状。

    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向客户承诺保险收益,欺骗消费者;销售人员打着 “银行理财”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致使 “存单变保单”现象出现;保险公司人员 “乔装”邮政储蓄员工,坐守邮政储蓄网点违规销售保险产品;网点营业人员违规代客户填写保单,代客户签名;对客户投诉和退保要求,相互推诿,售后服务质量较差,影响邮政储蓄声誉;销售人员未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具备保险销售资格,存在合规风险隐患;违规收取保险公司协议外收益或销售返点,存在商业贿赂风险。

    2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建议。

    2。1事前控制。

    2。1。1加强保险销售资质管理。

    营业网点应按照保监会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 “保险兼业许可证”,并获得上级行授权。从事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取得保监会颁发的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2。1。2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制度,防止错误销售。

    网点在销售投资性保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据客户风险适合度评估标准,在营业网点理财服务区、理财室或理财专柜进行当面评估,并根据产品风险等级提高销售门槛,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防止错误销售。同时,应妥善保存客户评估的相关资料。

    2。1。3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全行统一、操作性强的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和涵盖业务全过程的操作规程。

    2。1。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训内容应涉及保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要修订和完善保险业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激励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保险业务健康、有序、合规发展。

    2。1。5建立投诉处理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营业网点要明示客户投诉电话,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之前,必须要求有关系的保险公司建立问题处理应对预案,确保能够对客户投诉的保险产品进行全面、及时、妥当地处理。

    2。1。6明确责任,建立问责制。

    要明确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准入、宣传、销售和投诉处理等各个业务环节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问责制。

    2。2事中监管。

    2。2。1合规销售保险产品,规范销售行为。

    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 “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 “本金”、 “利息”、 “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不得代客户签字,不允许非客户本人签字。

    2。2。2规范销售模式,严禁出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

    各单位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进驻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只负责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并协助网点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

    2。2。3加强费用的财务核算,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严禁网点收取或索要协议外利益、销售返点等。

    2。2。4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保险业务进行检查,对不再具备销售条件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分支机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根据审计意见决定是否对其继续开办保险业务进行授权。

    2。2。5正确对待用户投诉。

    牢固树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客户咨询要耐心解答,对客户投诉要及时处理,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客户投诉现象的发生。

    2。2。6高度关注舆情动态。

    对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按照程序办理,对采访内容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防止引发重点、热点事件。

    2。3事后控制。

    2。3。1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银保联合应急机制。

    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投诉、退保等事件,实行首问负责制,不得相互推诿,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使事态扩大。对有可能出现的群访群诉、群体性退保等事件作为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并启动重大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方案。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准入审核不审慎、虚假宣传、错误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4篇

关键词:保险;合规风险;网点;管理;建议。

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邮政保险业务也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在邮政储蓄网点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现象,如 “存款变保险”等,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报道,给邮政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切实防范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维护邮政企业声誉,必须强化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1邮政储蓄保险业务违规操作现状。

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向客户承诺保险收益,欺骗消费者;销售人员打着 “银行理财”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致使 “存单变保单”现象出现;保险公司人员 “乔装”邮政储蓄员工,坐守邮政储蓄网点违规销售保险产品;网点营业人员违规代客户填写保单,代客户签名;对客户投诉和退保要求,相互推诿,售后服务质量较差,影响邮政储蓄声誉;销售人员未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具备保险销售资格,存在合规风险隐患;违规收取保险公司协议外收益或销售返点,存在商业贿赂风险。

2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建议。

2。1事前控制。

2。1。1加强保险销售资质管理。

营业网点应按照保监会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 “保险兼业许可证”,并获得上级行授权。从事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取得保监会颁发的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2。1。2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制度,防止错误销售。

网点在销售投资性保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据客户风险适合度评估标准,在营业网点理财服务区、理财室或理财专柜进行当面评估,并根据产品风险等级提高销售门槛,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防止错误销售。同时,应妥善保存客户评估的相关资料。

2。1。3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全行统一、操作性强的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和涵盖业务全过程的操作规程。

2。1。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训内容应涉及保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要修订和完善保险业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激励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保险业务健康、有序、合规发展。

2。1。5建立投诉处理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营业网点要明示客户投诉电话,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之前,必须要求有关系的保险公司建立问题处理应对预案,确保能够对客户投诉的保险产品进行全面、及时、妥当地处理。

2。1。6明确责任,建立问责制。

要明确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准入、宣传、销售和投诉处理等各个业务环节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问责制。

2。2事中监管。

2。2。1合规销售保险产品,规范销售行为。

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 “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 “本金”、 “利息”、 “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不得代客户签字,不允许非客户本人签字。

2。2。2规范销售模式,严禁出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

各单位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进驻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只负责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并协助网点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

2。2。3加强费用的财务核算,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严禁网点收取或索要协议外利益、销售返点等。

2。2。4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保险业务进行检查,对不再具备销售条件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分支机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根据审计意见决定是否对其继续开办保险业务进行授权。

2。2。5正确对待用户投诉。

牢固树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客户咨询要耐心解答,对客户投诉要及时处理,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客户投诉现象的发生。

2。2。6高度关注舆情动态。

对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按照程序办理,对采访内容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防止引发重点、热点事件。

2。3事后控制。

2。3。1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银保联合应急机制。

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投诉、退保等事件,实行首问负责制,不得相互推诿,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使事态扩大。对有可能出现的群访群诉、群体性退保等事件作为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并启动重大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方案。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准入审核不审慎、虚假宣传、错误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5篇

保全风险是指在保全作业和审批过程中由于客户和保全人员的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和客户风险程度增加,保全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人们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导致经济损失。寿险公司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为获得投保资格或保险金,而故意进行欺骗的行为。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对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因素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

道德风险在保全环节主要发生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变更、复效、新增附加险、给付类业务等保全项目。

1.风险识别。通过对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变更、复效、新增附加险、给付类业务等高风险保全项目进行分析,对保全环节的道德风险进行识别。投保人变更非原投保人的真实意愿;受益人变更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复效、新增附加险未如实告知;给付资金未给付相关权益人。

2.风险评估。对保全环节的道德风险进行评价,以便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投保人变更非原投保人的真实意愿,如发生保险合同质押、解除等将严重影响保险合同效力;受益人变更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变更后的受益人为骗取保险金危害被保险人身体健康或保险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复效及新增附加险业务未如实告知,特别是大额失效保单复效及新增高额住院费用类险种及高额身故类附加险的客户,可能存在带病投保骗取保险金的风险;给付资金未给付相关权益人,可能存在冒领、错领给付资金的风险。

3.风险控制。道德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加强客户身份识别、规范实务流程、推行非现金给付、加强通知回访服务等方式进行道德风险的管控。

(1)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一是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证件,充分利用身份证识别仪器进行有效客户身份识别,防范虚假证件引发的道德风险。二是密码认证,通过输入保单密码或发送手机确认短信,确认客户身份,防范冒认客户身份引发的道德风险。三是核对保险合同权益人签名,通过对申请人签名与公司留存的签名资料进行核对,防范冒领资金的给付风险。

(2)规范实务流程。一是严格委托代办管理,对变更投保人、保险合同借款及较大金额的给付类业务等高风险项目,限制委托代办,需权益人亲办。二是加强核保管理,所有失效保单复效、新增复效险全部提交核保,由核保人员根据风险保额及财务状况等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进行风险评估。三是加强事中风险控制,通过风险识别系统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控制,自动将高风险作业提交审核环节,对高风险作业进行事中审核控制。

(3)推行非现金给付。大力推广非现金给付方式,通过批量银行转账将给付资金转至权益人账户,保证资金安全,防范错付资金风险。严格执行保监会关于非现金给付的规定,在客户亲办的情况下,才能支付小额现金,委托代办业务应全部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转至权益人账户。

(4)加强通知回访服务。通过完善客户信息,更新留存客户最新的联系方式,保全业务特别是涉及保险合同权益的高风险保全项目,办理完毕需实时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进行电话回访,通知客户办理结果,防范道德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内、外部相关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保全环节的操作风险主要有员工风险和操作流程风险。

1.风险识别。保全环节的员工风险主要是公司内部人员或销售人员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人员提供虚假委托手续、公司内部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冒用客户名义虚假解除合同、领取保险金,侵占给付资金,损害客户利益等虚假支出风险。保全环节的操作流程风险主要是公司内部员工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度规定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可能存在保全申请资料不齐全、保全项目操作错误、给付对象错误等。

2.风险评估。保全环节的员工风险危害极大,未经客户同意,公司内部人员、销售人员假借客户名义,提供虚假资料,办理虚假退保及给付,不但严重损害客户利益,且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秩序,极易引发风险案件,对公司经营可能造成严重影响。保全环节的操作流程风险主要是合规性风险,可能引发保险合同诉讼纠纷,引起监管部门的处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对公司品牌及社会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3.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加大集中管理力度、加强后督核查管理、加强预警监测分析等手段防范员工风险和操作流程风险,提升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减少操作风险损失金额及操作风险所引发案件的影响。

(1)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加强对销售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销售人员的诚信合规意识。二是坚持开展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风险意识、案件警示等教育,强化员工的执行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

(2)加大集中管理力度。通过推行集中管理,将高风险作业集中至省公司或总公司审核,事中审核人员应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客户身份识别进行有效审核,可以防范基层公司因人员流动性大、风险意识不高所引发的违规风险及虚假给付风险。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6篇

关键词: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一、我国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会计操作缺乏规范化

目前,保险公司采取的赔付方式主要是先收取保费,而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间隔的时间都相对较长,因此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均匀分配各种效益的情况。在各个保险公司中,一般是由总公司将会计人员委派到各个分公司中,而这些委派人员的物色,则还是通过分公司进行决定。且委派人员的各种待遇和福利,均是由分公司进行决定,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会计人员的操作能力急剧下降。同时,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保险公司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预期能力,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就会大大增强,因而容易导致保险公司获取一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另外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一致性,在处理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且做出的判断也容易出现失误,这就给保险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

在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一般资金风险主要指的是划拨和运用保险资金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其缺乏有效的增值利用。通常资金风险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保险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投资方面还存在期限短、品种单一以及工具稀少等缺陷,因而导致了资产与负债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二是在执行核赔核保制度的过程中,不够严谨,容易出现逆向承保、通融赔付的情况。三是运用保险资金的的方式单一,且渠道也较窄,一般都应用于证券买卖以及银行存款等。四是保险公司一般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对保险资金进行管理,但是在一些分公司中,由于经常出现多头开户、分散资金的情况,这对资金周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公司的运营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从而使其经济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缺乏充足的提存准备资金

一般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保险人需先支付一定的保费,如果处于生效期间的保险合同,一旦保险人出现财物损失或者人身事故,保险公司就可以此向保险人支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因此在保险人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之后,保险公司为了确保有充足的赔付资金用于应对突发事故,就会准备一定的提存金。但目前保险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还缺乏较为充足的准备金,这给保险公司的偿付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且在发生了客户退保的情况,其自身对于财务情况也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

(四)监督机制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目前保险公司在分析财务情况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报表和报告来进行的,这些资料中,包含了保险公司的亏损与盈利情况,以便为公司的管理者以及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制定出方案加以解决。但是有一些保险公司,为了逃避惩罚,或者伪造经营业绩,就会做出一些掩饰财务报告的行为,这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制定出了一定的监管制度,因而使得信息的流通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对于有效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是非常不利的,因而在管理上还存在较多的漏洞。

二、我国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改进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操作

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的依据就是会计核算,且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主要是监管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保险公司在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会计核算操作加强规范,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这样才能不断的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同时还应让财务工作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在管理和统计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严格进行。另外财务部门还需对公司的负债率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平衡公司的负债率和现金流。

(二)加强管理资金运行

目前,我国的保险业在运用资金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加强管理运行资金,并对资金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对资金进行决策投资,同时安排专业的人员组成投资决策小组,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以及资产分配做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工作人员的岗位权限进行明确,且在运行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与操作分开,这样才能促使资金风险有效降低,从而确保资金的运行安全。另外还需要执行资金托管机制,对于托管的双方,必须将法律关系明确清楚,要相互写作进行资金的运行,这样才能达到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健全财务监管制度

在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管理的制度加强建设,这样才能确保运营过程中,保险公司能够有效的、合理的防范和规避各种财务风险。而保险公司还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发展与经营的情况,建立一定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财务监管制度,同时加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保险公司在对财务风险加强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财务主管部门还需加强管理总公司以及分公司的财务情况,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加强内部控制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指的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风险管理机制,而加强内部控制,则能确保财务风险有效的降低,从而达到财务管理强化的目的。保险公司在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的过程中,必须将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亏损情况以及收入情况如实的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并且要对自身的偿付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保障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并对会计核算的工作进行规范。也可组织一些专家预测和评估财务风险,这样就能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从而避免发生较多的财务风险。

(五)加强建设信息化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并且要不断的加强建设财务管理系统,并对预算的执行、编制以及考核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样既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又能提供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改进的过程中,加强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保险业是其重要的支柱,其能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对财务风险管理加强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保险业能够获得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第7篇

关键词:保险;合规风险;网点;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6I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邮政保险业务也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在邮政储蓄网点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现象,如“存款变保险”等,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报道,给邮政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切实防范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维护邮政企业声誉,必须强化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1 邮政储蓄保险业务违规操作现状

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向客户承诺保险收益,欺骗消费者;销售人员打着“银行理财”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致使“存单变保单”现象出现;保险公司人员“乔装”邮政储蓄员工,坐守邮政储蓄网点违规销售保险产品;网点营业人员违规代客户填写保单,代客户签名;对客户投诉和退保要求,相互推诿,售后服务质量较差,影响邮政储蓄声誉;销售人员未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具备保险销售资格,存在合规风险隐患;违规收取保险公司协议外收益或销售返点,存在商业贿赂风险。

2 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建议

2.1事前控制

2.1.1加强保险销售资质管理

营业网点应按照保监会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保险兼业许可证”,并获得上级行授权。从事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取得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2.1.2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制度,防止错误销售

网点在销售投资性保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据客户风险适合度评估标准,在营业网点理财服务区、理财室或理财专柜进行当面评估,并根据产品风险等级提高销售门槛,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防止错误销售。同时,应妥善保存客户评估的相关资料。

2.1.3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全行统一、操作性强的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和涵盖业务全过程的操作规程。

2.1.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训内容应涉及保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要修订和完善保险业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激励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保险业务健康、有序、合规发展。

2.1.5建立投诉处理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营业网点要明示客户投诉电话,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之前,必须要求有关系的保险公司建立问题处理应对预案,确保能够对客户投诉的保险产品进行全面、及时、妥当地处理。

2.1.6明确责任,建立问责制

要明确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准入、宣传、销售和投诉处理等各个业务环节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问责制。

2.2事中监管

2.2.1合规销售保险产品,规范销售行为

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人”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不得代客户签字,不允许非客户本人签字。

2.2.2规范销售模式,严禁出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

各单位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进驻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只负责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并协助网点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

2.2.3加强费用的财务核算,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严禁网点收取或索要协议外利益、销售返点等。

2.2.4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保险业务进行检查,对不再具备销售条件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分支机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根据审计意见决定是否对其继续开办保险业务进行授权。

2.2.5正确对待用户投诉

牢固树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客户咨询要耐心解答,对客户投诉要及时处理,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客户投诉现象的发生。

2.2.6高度关注舆情动态

对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按照程序办理,对采访内容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防止引发重点、热点事件。

2.3事后控制

2.3.1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银保联合应急机制

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投诉、退保等事件,实行首问负责制,不得相互推诿,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使事态扩大。对有可能出现的群访群诉、群体性退保等事件作为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并启动重大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方案。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准入审核不审慎、虚假宣传、错误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