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估值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7-04 16:01:14
财务估值方法

财务估值方法第1篇

摘要:针对财务核算欠规范的拟投资目标企业,采用全面清查资产负债的财务尽调对策,锁定目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结合目标企业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采用市净率或未来市盈率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

关键词 :财务尽调对策;财务规范;估值方法

企业投资活动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尽职调查是投资人判断目标企业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财务尽调工作中,发现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受企业成本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若投资人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目标企业的盈利状况均有良好预期,目标企业又拥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时,投资人对“好”企业是难以割舍的。此时,财务尽调的职责不仅是确认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评估其净资产价值,为计算目标企业估值提供依据,也要为目标企业后续财务规范核算的初始化数据奠定基础。

一、存在财务问题的主要类型

1.原材料、委外加工的核算问题

(1)财务对开具发票的采购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多数企业未对已入库未收到发票材料采购未进行暂估处理。

(2)对委外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计算不准确,造成入库的存货和期末委外加工物资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价值。

(3)存货盘点、财务稽核制度缺失。一般情况下,企业仓库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没有存在重大差异,但由于财务日常稽核制度缺失、财务对原材料出入库核算缺乏规范,造成财务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2.成本核算问题

多数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随意,日常财务核算中对材料领用和费用支出未严格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归集,例如: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未准确归集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无法准确核算完工产品成本;有的企业虽然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了归集,但成本的分配和完工产品的结转无据可依,不少企业按估计的毛利率进行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

3.收入确认问题

为降低或平滑企业税负率,多数中小企业根据当月取得的进项税票,控制开票数量,依据开票金额确认当期收入。该处理方式影响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核算结果。

二、财务尽调对策

上述财务问题造成目标企业账面财务数据的可利用性很低。为摸清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和净资产规模,笔者在工作实际中,主要采用全面盘查实物资产,函证往来账项,查阅企业重大合同等财务尽调方法,确认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框算目标企业净资产规模。

1.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通过盘点库存现金、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询证等方式核实货币资金的真实性,了解是否存在被冻结资金。

(2)应收账款:常规财务尽调方式是进行函证,考虑到回函的比率可能不高,一般要执行替代程序,查询发货记录、回款;对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查阅销售合同;详细核对财务或销售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3)其他应收款:结合货币资金收支情况,明确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查询是否存在股东抽回注册资本或长期挂账费用的情况,并对大额往来进行函证。

(4)长期股权投资:查阅投资协议或投资合同;查询被投资企业的工商信息,核实对外投资的真实性。

(5)清查存货和固定资产: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包含仓库、生产车间、存放委外加工方的存货、固定资产。

(6)无形资产:了解无形资产形成原因,评估列入无形资产的合规性以及摊销政策的合理性。

2.负债类项目

(1)应付账款:与供应商进行函证,不仅对期末有余额的供应商进行函证,也要与虽无余额,但与目标公司发生过重大采购业务的其他供应商函证;查阅金额较大的采购合同、付款记录;收集并详细核对采购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2)其他负债项目:详细了解具体各负债项目的内容、形成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未入账债务,分析负债率的合理性。

(3)或有负债:通过查阅工商信息、企业信用、贷款卡信息等途径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或有诉讼、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事项。要求目标企业对并购日之前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向投资方出具承诺函,约定目标企业承担或有负债的全部责任。

3.损益类项目

(1)销售收入:分析目标企业盈利能力,复核近三年销售的收入、数量,查阅发货记录,关注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

(2)期间费用:审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与同行业比较期间费用占比情况,针对异常指标,重点复核,调查原因。

(3)其他业务利润:了解业务的具体内容,判断收入的稳定性,成本的配比性。

4.关联交易调查

随着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交叉持股等持股方式多样化,企业关联关系越来越不易察觉。财务尽职调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联交易的金额是否重大,占目标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对目标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

5.账务调整具体程序

首先,以尽调日为截止期,将未完成且未入账的销售、采购全部纳入账内进行会计处理。对“未完成”采用简单可操作性的界定方法就是指仅对截止日资产负债产生影响的业务,例如销售尚有未收回款项,采购的存货还存放在仓库内未消耗完或仍有应付款项。以前年度已完成的销售和采购难以清理,且清理意义不大,对尽调日的财务影响也有限。其次,进行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的核对与调整,最后对实物资产的盘亏盘盈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经过以上财务调整,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作为企业估值的参考依据。

三、案例分析

1.制定清查计划

制定详细的资产负债清查计划,做好宣传、动员和前期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企业全员对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清查实施阶段

(1)盘点现金、核查银行存款,形成现金盘点表、收集银行对账单;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存货盘点表;

(4)收集销售部门与客户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5)收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付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3.整理财务账簿

(1)比对账面货币资金与实际现金、银行的差异,进行补记或调整。一般情况下,此项不会出现大差异。

(2)结合应收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发货记录,补记或调整“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

(3)结合应付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采购或验收记录,补记或调整“物资采购”、“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4)依据固定资产和存货盘点表,对账面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调整。“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存货”。

(5)清查其他资产类项目:“其他应收款”以询证与账面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无形资产”要查验权属证书及取得时的初始价值、分摊年限等数据,核实其余额的准确性。

(6)清查其他负债类项目:“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与人资核对,确认应付职工的金额,一般情况下余额是一个月的工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企业贷款卡信息进行核对是否相符。

(7)经以上调整后,资产、负债的价值得以确认,从而框算企业净资产价值。

四、目标企业估值方法

在进行投资时,投资者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多采用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通常采用市盈率(市价与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净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比率)等指标,所依据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财务核算欠规范的发展中企业,由于历史财务数据的质量欠佳,企业估值定价应侧重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未来预期每股收益为基础。

1.按市净率估值

市净率估值法就是以尽调截止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来估算企业价值,因为净资产可见不用预测,所以可操作性比较好,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估值法。财务欠规范的企业就必须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为基础,参考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净率,结合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期值等指标,计算得出企业估值。

2.按未来市盈率估值

未来市盈率估值法是依据目标企业的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测,参考确定合理的市盈率,计算目标企业估值,适合轻资产企业以及盈利率高且成长性好的企业。由于对该类企业历史数据的准确性、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尚存疑虑,一般要求与目标企业的原股东签署业绩对赌协议。当实际情况偏离盈利预测时,原股东对投资人给予资金补偿,或增加回购条款等以防范或降低投资人的损失。

3.综合以上两种估值结果,得出最终企业估值

财务估值方法第2篇

[关键词]财务价值评估;特许经营权;银行估值

一、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评估的理论纷争

近年来。对于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日趋激烈。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建设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在锁定期满后,即出售所持建行10%的股份(占其持股总数的一半)。筹得100亿美元的资金,远远超过其初始投资额。另外,中国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UBS)。在锁定期满后,更是全部卖出其持有的中国银行股份,获得巨额套现收益。为此,形成了三种立场鲜明的意见:

第一,“贱卖”论。主要依据是中国银行业的股权溢价远朱实现。中资银行急于吸引外资,情急之下有些不计成本,过低估计了银行的真实价值。

第二,“公平”论。主要依据是外方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不只是投入了资本,而且改善了银行治理结构和技术等,并注入了其本身的无形资产,从而共同提升了银行的价值,中方也获得了巨额的股权溢价。

第三,“责买”论。主要依据是中国银行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缺陷,不良资产问题较为严重,且外方投资者存在较多限制,比如,外方单一投资者股权投资上限为20%,有三年的锁定期等。所以外资投入中国银行业是一场风险很大的投资。

至今这些纷争虽然尚未有定论,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银行业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很可能确实存在价格过低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战略投资者的抛售,原来认为能够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水平和银行管理技术等方面获得较大帮助的希望也趋于破灭(刘煜辉。2005),“贱卖”的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共识。在进一步反思“贱卖”的诸多原因中,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我国银行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我国银行业需要建立新的、较为完善的估值方法体系,以更为准确地评估其价值,既不“贱卖”。也不“贵买”。而是尽量实现“公平”交易。

二、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评估方法的主要问题

(一)估值评估方法本身的缺陷

我国银行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收益现值法

该方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收益。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将其折算为现值,据以确定企业价值。收益现值法评估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首选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在收益现值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被评估企业的收益要能够预测。二是被评估企业的风险要能够准确确定。在评估我国银行的过程中,上述问题都比较突出。首先,银行经营过程较为复杂,外部难于掌握其长期发展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和实际运营状况,不大容易准确预测其未来盈利。其次。我国银行大都属于国有企业,有很强的政府隐含担保性质,简单借鉴国外银行业的基本状况来估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折现率存在较大问题。但至今国内还没有权威的银行业折现率标准。

2 市场比较法

该方法以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类似的企业的市场成交价值为基础,再根据被评估企业与参照企业的差异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该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具备高度发达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市场的竞争能够产生较为公允的企业市场价值,而且有足够多的可类比交易案例。在现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尚待进一步完善,银行产权交易案例较少,该方法的运用较为困难。

3 资产基础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别评估企业各项资产的价值,然后加总作为企业价值。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资产基础法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社会公众也较为熟知。但是,本方法存在较为重大的缺陷:首先,企业整体价值一般不等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企业是各个单项资产的有机组合,组织有效的企业价值高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反之则低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其次,采用该方法时,银行业的企业品牌、商誉和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很难得到充分反映。但对于非经营性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用收益现值法等方法评估时,会忽略这些非经营资产的价值,此时就需要采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各种企业财务价值评估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和内在局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估目的、评估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价值作出合理评估。

(二)估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遗漏

由于我国银行业在经营机制、行业监管、资产负债等方面,与普通工商企业显著不同。因此其价值评估也存在特殊性。在采用上述传统方法评估银行价值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重要遗漏。

1 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为了控制风险,防止银行业出现过度竞争和垄断的情况,世界各国对银行业均实施特许经营。制定了比普通工商企业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涉及市场准八、股东资格确认、分支机构开设、资本补充机制、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等诸多方面。这种通过政府管制设立的“门槛”,具有租金的性质。相应的银行特许经营权是具有价值的。而且“门槛”越高价值越大。中国银行业的“门槛”显著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特许经营权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目前的评估方法。尚难准确地对此价值进行测算。

2 银行经营中积累的品牌、网点、客户资源的价值。与普通工商企业相比。银行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土地、房屋、办公设备等有形资产比重较小,只占资产总额的1―2%。其最重要的价值是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品牌效应、网点布局、销售渠道、管理能力、客户资源、市场影响力、商誉等无形要素的价值。目前,在用资产基础法评估银行价值时,缺少对这些价值的合适评估方法,造成了遗漏或低估;在用收益法评估银行价值时,主要依赖于经营绩效,这使得相对较为流动的管理团队的组织效率的高低,在银行价值评估过程中占了过大比重,同样会造成银行价值的低估。

3 政府信用支持给银行带来的隐含价值。考虑到金融风险普遍具有波及扩散的特征,每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对整体金融业和经济体系都是潜在的威胁,其风险防范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无论国内外,在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金融企业)出现困难时政府都给予支持,以确保整个金融行业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对于我国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府更是给予很高的支持,比如,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多次对国有商业银行直接注资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等。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几乎成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隐含担保人,这是国外银行所不具备的。对此,国外评级机构给出的评价过低,与我国银

行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这是造成我国银行价值低估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我国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途径

(一)对于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思考

企业的评估价值很难与其市场价值完全一致,其原因在于,首先,不同的评估目的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值。例如,企业产权变动(包括上市)、融通资金、财产保险等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有所不同,其评估价值就会有所区别。而市场价值则是在竞争市场中,信息充分的市场参与者形成的交易价格。在一个给定的时刻只有一个市场价值。其次。企业评估价值形成后,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而企业市场价值则会随市场波动而不断变化。

对于以上市交易为目的的企业价值评估来说,就是要合理估计企业交易可能形成的市场价值。但是。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又是不断波动变化的,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困难:究竟何时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形成的市场价值,才是真正的市场价值。从本质上看,这是静态的企业评估价值与动态的市场价值的矛盾,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同时经济较为正常运行时,两者相差不大。但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国外评级机构又带有偏见,银行评估价值和实际价值就会形成很大差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评估方法上加以调整,充分考虑中国银行特许经营权等的额外增加价值,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企业评估价值;第二,需要增加市场竞价机制,随着市场的动态发展调整评估价值。

(二)将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和改进的收益现值法相结合,可较好获得我国银行的评估价值

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较为合理的评估方式,是在收益现值法估值的基础上,增加特许经营权等的评估价值。具体公式为:

被评估银行的价值=银行持续经营的现值+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

1 银行持续经营的现值用现值收益法加以估计,但需要两方面的改进。首先。不能简单按照国外评级机构给出的投资级别来确定其折现率。需要根据中国银行所具有的信用特征、规模、网络和客户资源等加以调整。其次,银行收益增长率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不能简单按照历史收益率增长速度进行外推。

2 中国银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具有极高价值,其价值来源于银行业高进入壁垒可能带来的超额利润,其本质上是以银行价值(即收益现值法估计的银行价值)为标的的买入期权。为此,可以引入实物期权定价的方法,对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进行评估。

(三)建立竞争性价值发现机制。使评估价值尽可能地接近市场价值

要获得更为准确的银行价值评估结果。除了改进评估方法,还需要通过建立竞争性价格发现机制来获得更为合理的评估价值,减少静态的评估价值和动态的市场价值之间的矛盾。该方法的思路是,首先按照上述改进的方法完成银行价值评估,据此确定初步的市场价格区间。然后,在寻找大型机构投资者批量购买的同时,有必要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配售平台,建立非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的市场询价和竞价机制。使得非机构投资者在锁定一定保证金后。能够参与银行上市发行的竞价。通过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的竞价博弈。来获得更为合理的上市交易价值。建立上述机制的主要原因是,上市银行通常融资额度巨大。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有限。如果仅局限于大型机构投资者。就有可能受制于少数国外金融资本,难以避免高折价发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野华,卓贤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J],经济研究,2006(3):25-35

[2]赵保国,新股发行上市溢价之谜的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07(9):55-60

[3]陈引,郑明J11,实物期权无形资产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财贸研究,2005(3):94-97

[4]谭三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09(8):33-36

财务估值方法第3篇

摘要:企业股权价值评估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企业的产权交易、租赁兼并、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合资联营等事项都需要对企业的股权价值进行评估。最理想的企业股权价值评估应当是对企业股权整体经济价值动态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估过程。分析现有的股权价值评估方法不难发现企业股权价值评估的方法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为完善企业股权价值评估体系提供了一条较为新颖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股权价值;市盈率法;综合财务指数

一、引言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1987年年报中告诉了我们:“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这里的“称重机”就是用来称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的分量的。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市值与企业的股权价值具有很高一致性。受到巴菲特的思想的启迪,本文引出一条思路:可否利用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与市值的关系来评估企业股权价值呢?

一家企业的股权价值评估应当考虑到企业的成长性,还应考虑到企业的业绩、同行业的对比以及现时的市场环境。绝对估值法与相对估值法考虑的因素都相对较少,人为操纵的数据较多,不易得出一个具有很大说服力的股权价值估值结果。而联合估值法起到的优化作用有限,依然不能摆脱前两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所以企业的股权价值评估需要一种综合的、客观的估值方法。本文提出的估值方法主要是对相对估值法中市盈率法的一种完善和改进,旨在增加对比指标,增加对企业成长性的考量,兼顾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试图寻求一种客观、系统、易操作的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

二、影响企业股权价值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股权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因素:公司经营状况、行业和部门因素、

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上述因素比较抽象,需要对他们进行具化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客观分析。因此不妨用财务状况来大致代替企业的经营状况,用证监会于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来确定企业的所属行业部门,用沪深300指数来反映股权市场的宏观环境。

综合上述观点,文中为后面的改进的市场法也就是综合财务指数股权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给定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如下:

1.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股权价值的重要财务指标可能数目不同,种类不同,影响的比重也不同。但是在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影响企业股权价值的重要财务指标数目、种类、影响的比重是固定的。

2.宏观经济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同行业中财务状况越好的企业股权价值越高。换句话说,宏观经济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同行业中企业的股权价值与财务状况成正比。

3.在企业财务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越好,人们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越高,企业的股权价值越高。换句话说,企业财务数据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股权价值与宏观经济状况成正比。

在以上假设的前提下,文中提出了利用市场法思维的一种全新的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综合财务指数(CFI)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

三、综合财务指数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及步骤

在同一经济环境下即某一时点下,我们利用该时点评估企业与同行业上市企业的市值与财务数据可以得出影响企业股权价值的主要财务因素及影响程度。基于此,通过权重赋值与同行业同类财务数据的无量纲化我们可以分别量化出该时点评估企业与同行业企业综合财务指数CFI。

CFI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是CFI与企业股权价值强相关。综合财务指数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的计算过程没有需要人为估算的间接数据,客观性、全面性优于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与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类似,基于CFI的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也是利用市值与某一指标的比值进行估值的方法。并且所使用指标CFI比单一的净资产和净利润更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经过实例分析发现CFI与企业股权价值的具有强相关性,文章进而提出了利用CFI用于企业股权价值评估实务的思路。

一般而言,企业每三个月都会有财务报告对财务数据进行公布,间隔时间并不长,所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一个行业上市企业评估日之前相当长时间内所有财务报告日的财务数据。

当需要评估某企业股权价值时,我们需要首先结算出该企业截止到评估日的财务数据。注意此结算会计期间应当与历史财务报表日的结算的会计期间相一致。例如如果后面运算利用的历史数据的会计期间都是一年,则评估日的结算会计期间也应当是一年。然后将此时的财务数据放在历史的财务报表日,也就是不同的经济指数下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企业在不同经济指数下的CFI。前面也已说明,CFI只有在同行业同经济指数下才是可比。因而通过利用CFI与股权价值正比的关系,利用该行业在此经济指数下的历史财务数据,可以得出该企业在不同经济指数下股权的合理估值。又由于在财务数据一定的情况下,经济指数越高,企业股权价值越高,可以利用经济指数和股权价值的正比关系的得出待估企业评估日股权的最终估值。

基于CFI的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大致主要有如下步骤:

1.依据证监会于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评估日前历次财务报表日与待评估企业同行业的上市企业挑选出来。(由于一些企业改变主营业务或者属于新增或已退市,每个财务报表日与待估企业同行业的上市企业名单不一定相同)

2.分别将历次财务报表日的待评估企业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财务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和权重加和处理之后算出各自的CFI。

3.利用CFI与企业股权价值的强相关关系,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后推算出待评估企业凭借评估日的财务数据在不同经济指数下的企业股权价值。

4.利用企业财务数据一定的前提下,企业股权价值与经济指数成正比的关系,计算得出评估日待估企业的合理企业股权价值。

综合财务指数指数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是针对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的一种改进,但是在评估实务中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检验,所以它的可靠性还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CFI值综合了企业的多个重要会计指标且经实例检验与企业股权价值较强正相关,为这种方法在实务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成京联,阮梓坪.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求索,2005年10月:29-31.

[2]宗义湘,陈宇,张润清.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48-50.

财务估值方法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品牌的竞争,而品牌价值管理则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如何认识品牌价值,如何评估品牌价值就成为关键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构成理论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关键词:品牌会计 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评估

一、品牌会计的研究对象

目前,对于品牌价值是否归于会计核算、如何估价的问题,专家学者们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各国将外购品牌纳入会计核算并以无形资产列示,是因为该做法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因而得到会计界的认可。而未进入市场的自创品牌,其价值是难以确定的。因为自创品牌的核心是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以无形资产积累下来的费用为依据显然是历史成本原则,对于核算自创品牌的价值并不适用。因此,如何核算品牌价值,在当今会计界仍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会计界长期无视管理决策对此信息的迫切需要,必将会削弱会计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显然,会计界应积极地迎接这一挑战。

二、基于财务角度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一)成本计量法。

1.原始成本法。原始成本法依据品牌资产购置或开发的全部原始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计算品牌的设计、广告、促销、研发、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费用支出,以此作为该自创品牌的价值。

原始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广告费等可能由企业多个品牌共同承担,很难把这些费用分开。其次,品牌成本核算范围也很难准确把握,开发成本、品牌设计、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这些投入对品牌价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是否应作为品牌成本进行计量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最后,原始成本法没有考虑原始投资的作用和效果,品牌价值与投入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用该方法评估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创品牌的价值。

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就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评估对象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的差额,以其作为评估对象现实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根据重置成本法的原理,品牌价值=品牌重置成本成新率。其中,品牌重置成本是指其重新购置的价格,成新率通常采用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或聘请专家鉴定。

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由于品牌在形成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在现实市场情况下找到十分类似的品牌是难以实现的。此外,用重置成本法评估整体资产,需要将整体资产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单项资产,并逐项确定重置成本、实体性陈旧贬值及无形陈旧贬值。因此,很费工费时,有时会发生重复和遗漏。因此重置成本法在评估实务中的可行性受到很大限制。

(二)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是按照市场同类品牌公允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市场调查,选几个与被评估品牌相似的品牌,分析其成交价格、交易条件,与被评估品牌进行对比估算品牌价值。通过定义可知,使用市场价格法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一个活跃的市场;(2)有一个近期、可比的市场参照物。

市场价格法的缺陷:市场价格法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如果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相互提供的中间产品与外部市场交易的产品存在显著差异,则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很难确定。因而,在市场价格不能合理确定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各责任中心之间的苦乐不均。此外,目前还没有充分发育活跃的、公平的品牌交易市场,品牌的交易价格是拥有品牌的企业与买主之间的契约价,并不代表同类品牌的价值,因此使用市场价格法评估品牌价值是难以进行的。

(三)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测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采用合理的贴现率将未来收益折算成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得出品牌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品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未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根据定义可知,收益现值法能够较真实、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格;在投资决策时,应用收益现值法得出的资产价值较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

收益现值法的主要缺点:理论上行得通,但该方法只是从会计视角出发去评估企业的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不同于其他资产,品牌价值的评估不可以忽略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品牌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等非财务因素。另外,预期收益额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窄,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因此,该方法未能全面考虑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评估结果可能不能反映品牌的真实价值。

三、新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为了弥补上述方法的缺陷,在评估品牌价值时除了要考虑品牌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品牌包含的社会价值。

(一)品牌经济价值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

1.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收益能力,earning power)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分析选用利润贡献率、资产回报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2.企业竞争力。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可采用市场占有率、销售增L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当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时,说明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给予了肯定,有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市场占有率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某一时段在某一细分领域所占的市场份额,即某一产品所占整个市场销量的比例。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内容包括:公司产品销售市场的地域分布情况,可将公司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地区型、全国型和世界范围型;销售市场地域的范围能大致估计出一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实力。销售增长率分析是以商品的销售量增减的速度来判定、预测该商品处于寿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的方法。一般而言,从相对长期趋势来观察,产品市场销售额呈直线上升时,属于成长阶段;销售额稳定且增长幅度趋于疲软时,属于成熟阶段;销售额连续下降时,属于衰退阶段。

3.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是指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通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评价,可以很好地反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时选用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市盈率。

(二)品牌社价值指标体系。品牌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其对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三个方面。从品牌消费者占调查区域人口比重、品牌形象代言人的知晓度、企业理念的知晓度三个方面来衡量品牌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情况。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分析可以选择员工薪酬总额占销售收入比重、企业所缴税金占销售收入比重、工人各种福利占销售收入比重、企业公益事业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四个指标。评价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状况可以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材料利用率、新产品成功率三个方面进行。

(三)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1.品牌价值一级评价模型的构建。

品牌价值=EV×F1+SV×F2

其中,EV:品牌经济价值;SV:品牌社会价值;F1、F2:一级指标权重。

2.品牌价值二级评价模型的构建。品牌价值等于品牌未来收益乘以品牌强度系数,品牌未来收益的确定可以选择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品牌强度系数可以由新构建的品牌价值评价体系的指标计算出来。

品牌价值= S′×(F1×∑EVi×fi+F2×∑SVi×fi)(i=1,2,3)

其中:S′:销售收入的平均值;F1、F2:一级指标权重;fi:二级指标权重;EVi:品牌经济价值评估指标;SVi:品牌社会价值评估指标。

3.品牌价值三级评价模型的构建。品牌经济价值评价指标三级指标分别用符号代替,即用EV11代表利润贡献率,EV12代表资产回报率,EV13代表权益收益率,EV21代表市场占有率,EV22代表销售增长率,EV23代表品牌知名度,EV24代表品牌美誉度,EV31代表资产负债率,EV32代表资产周转率,EV33代表市盈率,同时引入每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fij,表达式为:

EV1=EV11×f11+EV12×f12+EV13×f13

EV2=EV21×f21+EV22×f22+EV23×f23+EV24×f24

EV3=EV31×f31+EV32×f32+EV33×f33

用一个式子来表达上面的数学恒等式,及企业的经济价值:

EVi=∑EVij×fij(i=1,2,3;j=1,2,3,4)

品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的三级指标分别用符号代替,即用SV11代表品牌消费者占调查区域人口比重,SV12代表品牌形象代言人知晓度,SV13代表广告口号知晓度,SV21代表员工薪酬占销售收入比重,SV22代表所缴税金占销售收入比重,SV23代表员工各种福利占销售收入比例,SV24代表公益性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SV31代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SV32代表材料利用率,SV33代表新产品研发成功率。同时,引入每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fij,得到表达式:

SV1=SV11×f11+SV12×f12+SV13×f13

SV2=SV21×f21+SV22×f22+SV23×f23+SV24×f24

SV3=EV31×f31+SV32×f32+SV33×f33

用一个式子来表达上面的数学恒等式,及企业的社会价值:

SVi=∑SVij×fij(i=1,2,3;j=1,2,3,4)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基于价值构成理论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V=S′×{F1×[fi×(∑EVij×fij)]+F2×[fi×(∑SVij×fij)]}(i=1,2,3;j=1,2,3,4)

其中,V:品牌总价值;S′:销售收入平均值;F1、F2、F3:一级指标权重;fi:二级指标权重;fij:三级指标权重;EVij:品牌经济价值评价指标;SVij:品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

这种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利用了价值构成理论,在评估时既考虑了品牌的经济价值又考虑了品牌包含的社会价值,因此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品牌的内在价值。S

参考文献:

[1]安蕊,尉京红.以交易为导向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理论探讨[J].商业会计,2012,(09).

[2]张倩.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

财务估值方法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评估;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的必要性

2001年之前,因为我国市场环境的不完善,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疯纵利润,这使得公允价值不得不被大范围取消。

2006年我国重新将公允价值列入《企业会计准则》,这引来许多学者的关注。因为评估是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之一,那么要想既想广泛应用公允价值,又能控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我国就应当规范和发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

上世纪把九十年代在美国发生了储贷危机,当时储贷机构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法的财务报告掩盖了问题贷款,没能真实地反应真实的财务状况,影响了投资者对经营风险的判断,从而导致了多家金融机构破产。之后,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统一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使用。

而只有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计价,才能产生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

那么,什么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呢?

财政部颁布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中指出: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简单来说,是指专门为了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进行的评估。而这种评估则是确定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另外,随着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其重要性日益增加,资产评估由于其专业性和独立性,也使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成为必然性。

虽然如此,在我国,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这与我国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关。

二、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在我国的现状和对策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上众多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可,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也同样出现了评估指南和准则。

然而,就我国来说,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应用时间过短、经验过少,这也导致了其评估体系的不完善。

1.在评估师方面

公允价值在引入之后,大范围的应用,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在评估业务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我国的评估师却缺乏在这方面的精英队伍,这也致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推广显得不温不火。

基于这种状况,评估师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重新研读企业会计准则,深入理解公允价值方面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其中,尤其要重视在实际情况下和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下的评估业务。

评估师必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和技术,结合实际,才能更好地应对会计界的革新,不至于被时代抛弃,也能更好地为我国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的推广出一份力。

2.在评估行业

我国在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

第一,我国的评估行业因为多种评估资格共存,且分属的部门、协会不同,也使得职业规范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评估行业的体系格外混乱,进而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针对这一点,我国应当形成规范性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估法律体系。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是一种新型的业务,其运作的模式和交易方式等与其他的评估体系必然有不同的地方。

要使得财产报告目的的评估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这就需要国家从各方面就性约束、规范。例如我国对财务报告准则的定义,企业合并、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等评估的具体操作规范。

除了法律的规范和约束,还需要有监督体系。毕竟仅靠法律只能做到预防,却无法组织体系的崩坏,这就需要监督体系来进行维系。例如建立检查部门、线上举报、媒体监督等等。

第二,针对我国的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其并不是完善的。相对于国外的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并不高,许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

而公允价值从2006年才刚刚起步,其市场交易平台就更是不完善了。如此不完善的交易平台,就更容易称为个别财团的牟利工具。

要想规范化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交易平台,就必须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然后完善交易条例和信息公开的支持工作。

在这个方面,西方的交易环境就足够的规范化。我国在此方面应当向西方学习,借鉴相关的经验,努力完善相关的治理方法,实现交易的数据化和信息公开化,为评估平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在行业间

发展以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出了需要会计界,还需要与其他行业间进行密切的配合。

而我国在这一方面,显然做得还不够好。针对此,需要建立会计界、审计界与评估界的联动机制。

由于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审计师的审计,审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利用评估专家的工作成果,对评估所运用的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因此审计界和评估界也需要参与。

单个行业的单独运行是无法有效运转的。唯有三方建立高效运转、协调有序的联动机制,才能够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与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中的协调统一。

4.针对公允价值本身

首先,不论是对于公允价值的普遍做法还是我国的会计准则,都应当与国际接轨,这是大势所趋。

第二,公允价值应当灵活运用,这需要从三方面来看:防止上市公司造假、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道德的缺失和市场监管失灵。

唯有如此,才能使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能够更加具有可靠性。

三、结论

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在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纳入后,产生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而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我国在此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和规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对公允价值进行确定,才能让企业及时发现其财务的问题。而为了使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具有可靠性,我国需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正确运用公允价值,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交易环境,提高评估师的专业技术和道德素养,建立会计界、审计界和评估界的联动机制,才能使公允价值不落入操纵利润的工具,使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更家可靠。

财务估值方法第6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 收益法

一、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综述

(一)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参考的两个重点概念为公允价值以及盈利能力。

(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一种计算方法,虽然具体的细分应用有很多种,但本质是对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算计算的方法,即将公司预期内的现金流按照贴现率贴现到当前时期的方法。其侧重了企业的未来价值以及收益能力,计算过程中参考的参数包括了企业的预期价值、折现率和此预估资产的获利周期。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企业与资金流动有关的所有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并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核算过程中以会计报表和其他相关报表为基础,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等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情况进行的分析。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关联

要分析财务分析对于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需要从两者与企业价值的关联角度进行说明。

首先,财务分析与企业价值。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涵盖了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战略变化情况、实际经营情况、预期经营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此来看,企业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价值变化进行预估。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预估空间:其一,财务方面的预估,包括企业未来财务方面的决策和预算的类推,以及财务活动发展的预估;其二,通过对企业财务的发展预估,可以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显在或潜在的财务分享;其三,能够准确评估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盈利能力,并通过对比预估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能力发展状况。

其次,收益法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是将评估对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预期收益除以资本化率,从而得出企业的价值。在这一计算过程中,需要以下几个数据进行确定,即现金流量、折现率、收益周期。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的现金进出情况,其体现在资金收付流程当中,当企业进行产品销售或者服务供应时,就会出现现金流交易,如果在不存在摊销、投资和资产折旧的情况下,企业的纯利润实际上就是现金流量,换言之,企业收益导致现金流入,运营和生产成本增加造成现金流出。折现率即未来特定时间周期内预期收益折算成现金的比例,其常用的折算率主要为Ke和WACC。收益期则是三者之中最容易确定的一项数据,一般指企业收益年限的有效区间,一般针对不同产业类型,可以考虑相应成本的可使用年限以及产业本身的寿命两个条件,可使用年限包括了物理年限、技术年限,产业寿命是指这一产业本身的寿命,现在多使用经济寿命来进行计算,即以资产实体为基础,对可用周期进行评估,减去已用资产,即为使用年限。

总的来说,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是对企业现金流和真实收益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也就是说,它是对传统的财务分析在现金流分析方面不足的补充,也是当今靠虚拟资金运作的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种财务风险预控方法。

三、财务分析对于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价值

财务分析与收益法评估直接相关,但单从两者的本身的实现过程来说不能准确说明财务分析过程或者结果对收益法的实际影响。财务分析的作用的是对现有经营水平的实际分析,收益法是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价值的整体评估方法,前者注重总结,后者注重预估,后者所预估的目标为企业价值。而分析财务分析与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动态价值关联就需要了解财务分析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收益法作为一种与预估的价值评估方法,其基于现金流量基础。在不存在额外成本、折旧等费用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实际上等于企业现金流终值,收益法是将现金流通过折现后的评估方法,而现金流恰恰是以企业会计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获知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财务趋势等。但从现实来看,很多企业只有账面资金,而现金流则严重不足。从这点来说,依靠财务分析是无法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风险预控的,这也是一些国内外名企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瞬间倒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收益法相对比财务分析更偏重于对企业资金链风险的监控,这是财务分析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总结

总体而言,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本身应该是服务于股权方或者债权方的工作内容,其计算过程需要依赖现金流、折现率以及收益期等基础数据,某些情况下会选择财务分析的结果。也就是说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收益法分析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企业经营者出发的财务分析结果会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由此而产生的企业价值变化会反映在财务分析结果当中,同时对于折现率也有一定影响,这样就能够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琦.回归分析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资产评估.2012(12)

财务估值方法第7篇

【关键词】 价值评估; 财务稳定; 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93-03

一、财务稳定性理论概述

财务稳定性又称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学上表现为不得高估企业的收入、资产,同时不得低估企业的经营费用和折旧损失。财务稳健要求企业的经营遵循谨慎性原则,即企业的经营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企业价值提高时,要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风险进行综合考量。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会计方法选择和财务处理上,在不影响其正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要选取对股东权益影响最小、最稳妥的方法来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综上所述,财务稳定是指企业能够谨慎披露财产与收益,及时准确地确认企业的成本和损失。

财务稳定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1)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首先稳定性是可靠性的一方面,其次财务稳健对企业的收益、损失、权益、负债的确认施加了约束条件,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会得到强化;(3)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财务稳定性使得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可靠地获悉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增强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二、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所谓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公共市场价值。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是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企业价值的“评估”不能等同于“计算”,并不完全是精确性的。企业价值评估一方面要求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其评估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估计数据,并且依赖评估人员的能力、经验,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有一定的评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的实体价值、持续经营价值、股权价值等,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整体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概述

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需要遵循两个合理假设前提:企业可持续经营和遵循公允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EVA法等。国际上通用的是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采用成本法,收入法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具体介绍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

1.成本法

成本法以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基础,调整企业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的整体价值。成本法充分考虑到社会通货膨胀水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等因素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成本法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数据,并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只是对企业现有资产的合理加总;另外成本法也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资产的组合获利能力、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和商誉,因此成本法是对企业过去价值的评估。此方法适用于新成立的企业、破产清算、公用事业等,不太适合于成长性行业的公司。

2.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目标企业可比法,通过寻找市场上与目标企业经营规模、产品分布、市场占有率、未来获利能力相近的企业,依据相关指标的修正,计算出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主要有市价/净收益模型、市价/净资产模型、市价/收入模型。市场法简单、灵活,利用真实的市场数据来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价值,具有科学性,说服力强。但在选择可比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很多主观性,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策略的不确定性,企业产品风格的差异性等会导致评估结果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性。市价/净资产模型计算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公式如下: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1)

3.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并折现成企业当前价值的方法。目前运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模型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利贴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完善的方法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它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将企业经营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具体分为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债务现金流量模型,并且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公式如下:

V实=■∑■■■ (2)

V股=■∑■■■ (3)

V债=∑■■■ (4)

(2)股利贴现模型(DDM)

股利贴现模型通过将企业的预期股利按照股票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实现对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针对上市公司,但同时也是其他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具体模型如下:

V=∑■■■ (5)

其中V表示企业的价值,Dt是企业t期发放的股利,k是股票的资本成本。

(3)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模型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实现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剩余收益时才算是实现了价值。剩余收益模型利用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加上预期剩余收益现值来评估企业当前价值,它以股利贴现模型为基础,其具体模型如下:

Vt=BV0+∑t=1RIt×(1+r)-t (6)

RIt=NIt-rVt-1 (7)

NIt=ROEt×Vt-1 (8)

其中:BV是企业当前股权账面价值;RI是企业超额收益;rV是股东要求报酬率;NI是企业净收益;ROE是净资产收益率,用来计算预期净收益。

三、上市公司财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研究

(一)基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影响情况分析

财务稳健性与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成反比,即披露的财务信息越稳健,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越小。下文将基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探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模型中的贡献因子与财务稳定的联系。

1.成本法下影响分析

如前所述,成本法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综合考虑可能影响资产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财务稳定性的约束,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遵循谨慎性原则。一方面,对于一些未来收益能力不确定的资产一般以调整过的账面价值作为评估基础;另一方面,成本法及时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折旧等,将企业不能获利的资产及时确认,这也就降低了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以稳健的财务信息为基础估计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具有可靠性,这也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因此成本法下,财务稳定性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风险性成负相关性。

2.市场法下影响研究

本文以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公式(1)所示,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大小受到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和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影响。虽无法确认这两项因素对企业价值评估具体影响的大小,但基于财务稳定性的约束将使得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更具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下将具体分析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情况。

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9)

由公式(9)所示,受到财务稳定性要求影响的是股东权益。普通股股东权益由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组成。财务稳定性一般影响的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企业会谨慎地确认净利润,导致当期净利润偏低,进而导致当期股东权益偏低;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偏向于谨慎地分配股利,适当增加企业留存收益,导致股东权益增加。所以如果企业存在财务稳健性,并长期存在,则对净利润的估计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留存收益。因此,长期来看,财务稳健性会使得普通股股东权益计量偏高。

3.收入法下影响分析

下文将以收入法下几个模型为基础,探讨财务稳定对计量模型相关变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对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现金流量的估计是基于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评估人员的预测值会低于非稳健条件下的预测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评估结果,企业的评估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在财务稳健的约束下,企业出具的会计报告更加客观、中立,信息披露更加真实、有效。企业外投资者获取的信息及时、真实和完整,会更加信任企业,另外企业的经营者也会偏向于稳定的现金股利支出,所以外部投资者的新增股权成本就会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在财务稳定存在的情况下,也会偏向于降低。因为企业管理层可以有效地监管企业的经营状态,可以减少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债务成本。

(2)股利贴现模型

一般处于高成长下的企业的股利分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通过财务稳定可以降低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但有可能低估企业价值;处于稳定成长期的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稳定,在财务稳定作用下,企业未来分配的股利和股东报酬率都具有可预测性,企业的评估结果更趋向于内在价值,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降低;处于低成长期的企业,在财务稳定作用下,其评估结果同样有可能低估,但评估风险也会降低。所以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管是通过固定股利增长模型还是股利贴现模型,都有可能导致低估企业价值,但也都会使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性降低,更具客观性。

(3)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模型变量包括股权账面价值和超额收益现值,比股利贴现模型更客观,但其基础仍是股权价值的评估,其模型本身就反映了财务稳定性。在财务稳定的约束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负债率较为保守,因此股权成本会处在一个比较高且稳定的水平,在预期超额收益未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会偏大。另外财务稳定性会通过影响会计盈余来影响模型的精确度,因为在剩余收益模型中,会计数据不仅会影响企业股权账面价值,也会影响到超额收益的预测。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在财务稳定作用下,财务信息对股价变动更具有解释力,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二)基于财务稳定性视角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1.基于市净率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上文分析可知,在市净率模型中,现金流量与新增投资增量比与财务稳定性具有正相关性。其模型中的分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相当于净收益的收益质量。一方面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净收益才有持续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净收益才是企业的真实收益,是经营活动的保障。现金流量和新增投资增量这两个指标将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市场法基于可比企业的市净率,对相关企业的选取较依赖主观意见,因此在选取可比企业时,不妨考虑现金流量与新增投资增量比这个指标。如果与目标企业这个指标相似,就确定其作为可比企业。

2.基于股利贴现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股利贴现模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相关变量包括股权成本、债务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当未来现金流量预期保持不变时,加权资本成本越小,企业价值越大。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比代表了企业的长期财务政策,此指标与加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此指标越小,企业价值越大;而易变现率则是企业的短期财务政策,易变现率越大,企业短期资金越充沛,其与加权资本成本成正比,即易变现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不仅受到股权成本、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企业长期和短期财务政策的影响。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长期资产的来源都应来自长期资本,短期资产尽量来自短期资本,这样既能维持财务稳定性,也能增加企业价值。

3.基于剩余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在剩余模型中,与权益净利率相关性较为显著的是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这个比率衡量的是企业长期投资效果的稳健性,是企业长期经营所获收益质量的体现。权益净利率与企业投资活动获取收益的稳健性成正比,权益净利率高代表企业运用自身资产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增加企业的价值。所以,采用基于权益净利率的剩余收益模型更能解释企业价值形成过程,评估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财务稳定性的视角去探讨企业价值评估。由于财务稳定性使得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会计信息,进而结合财务稳定和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模型的具体变量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影响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在财务稳定作用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采用适当的模型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还会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最后,笔者综合考虑财务稳定性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使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客观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研究[J].证券法苑,2012(6):135-167.

[2] 刘红霞.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11(5):23-28.

[3] 朱明.会计稳健性对权益价值评估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2(4):28-34.

[4] 何璐.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J].管理科学,2013(3):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