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银行业发展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7-03 15:50:41
银行业发展分析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1篇

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ITFIN)即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在开放式的网络平台上形成功能化金融业态与服务体系,具体就涵括了存在于网络平台基础之上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型化金融模式。

2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营优势。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历史悠久,在客户资源与资金量上均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且有国家公信力作为保障,更易获得用户信任。(2)制度优势。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且日渐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3)风险控制优势。商业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所采取网上支付口令及硬件加密证书等手段可有效确保金融安全。2.2劣势。传统商业银行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效率低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商业银行组织机构过于臃肿,受到各种监管限制较多,业务处理流程繁琐。(2)服务范围狭小。商业银行所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型相对较为单一化,很少有专门针对客户实际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同时房贷门槛高、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已甚嚣尘上。(3)技术水平不高。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在技术短板的缺陷体现得十分明显。2.3机遇。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可借助于互联网金融来优化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传统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创新动力。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会使得传统商业银行领域产生出强烈的危机感,这无疑会使其想方设法地对传统业务进行优化改进。(2)强化传统优势。商业银行传统所具备的安全、稳定、诚信等优势可作为其在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时的重要资本,并进一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予以巩固强化。(3)拓展市场规模。传统商业银行可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信息深挖优势来拓展自身的市场规模,加强客户关系网。2.4挑战。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垄断地位受到挑战。近些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深刻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速度,并逐渐摆脱传统商业银行的束缚拥有自己的力量,威胁到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2)威胁到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基于高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以及用户对便捷支付需求性的迫切期望,促使以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随之产生,且发展势头强劲,并已经形成了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外的闭环支付系统,这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所带来的威胁将难以预估。(3)融资业务遭受严重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融资领域,并由此发展出了名目众多的网络融资模式,其发展理念要远远领先于传统商业银行。

3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3.1加快转型。首先,商业银行本身应当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对自身的经营模式采取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同时也应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考虑金融服务模式;其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确定出传统商业银行与网络银行的双轨并行发展路径,并促使此两者间能够和谐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3.2谋求双赢。商业银行还可凭借自身广泛覆盖的线下网点与雄厚的资金实例来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并积极开发适应于网络环境的信贷产品,精简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双方合作效率以达到共赢目的。3.3创新业务。开展消费者金融服务调查研究,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业务,刺激用户活跃度;为消费者提供以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基于对风险因素的科学管控基础上,精简业务处理流程,促进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便应运而生,对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怎样能够突出重围,克服劣势发挥优势,使挑战转变为机遇现已引起了有关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本次研究中就利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4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基于此提出加快转型、谋求双赢、创新业务等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6(5):86-88.

[2]王雅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75-79.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解释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分析了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探讨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

    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解释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分析了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探讨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

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 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4篇

关键词: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90―02

近几年来,在金融自由化潮流的冲击下,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以债券、信托、基金、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为主体的“金融脱媒化”进程有力推动了整体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水平。在利润最大化的诱导下,为规避监管当局的管制和约束,我国商业银行主动参与了直接融资市场的业务发展,深刻影响了这一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由此,公司业务投行化已形成为一波奔腾汹涌的新潮流。

本文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学者文献分析,形成对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的明晰思路,并以此对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开展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HJ1.3mm〗

1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客户需求的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内生与外在的战略要求。

(1)加快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是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经济形势日趋复杂,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公司业务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市场加快形成,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剧,投资银行及其他融资渠道日益介入商业银行领域,对传统业务产生替代和挤压。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对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和盈利保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资本监管日趋严格,传统公司业务依靠扩张的发展模式面临资本规模和价值回报的双重约束。公司业务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将公司业务的资源、客户、渠道优势与投行业务的产品、功能、价值优势结合起来,围绕我行对公业务客户群体,推进公司业务、投行业务综合化经营,全面提升公司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2)加快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是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当前,企业跨市场综合化经营程度显著提升,金融需求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向融资、融智和资产管理转变;从单纯寻求资金支持向解决综合融资需求、管理资产负债、对冲经营风险、提升投资效益转变;从标准化、制式化的金融产品需求向个性化服务方案转变。呈现出贷款表外化、资产证券化、负债理财化、渠道多元化、服务融智化的特征。我们要在巩固传统信用中介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融资顾问中介”和“资产管理中介”功能,延长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手段,才能继续成为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者。

(3)加快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公司业务投行化契合了经营转型的要求,有利于健全服务功能,增强客户粘性,抵御各类新兴融资渠道对客户的蚕食;有利于提升综合回报,化解利率市场化对利差的挤压,丰富收入来源;有利于降低资本消耗,提升轻资产业务占比,为借助投行手段主动优化调整资产结构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丰富风险处置手段,分散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2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发展的文献研究

魏亦山针对传统意义上的信贷资产转让的不足,提出信贷资产转让、缩短贷款持有期限的投行化运作产生的杠杆效应,可以解开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死结,极大地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极大地缓解了资金、资本不足的矛盾,达到了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分析了公司业务投行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投行化的具体应对策略,包括发展混业经营,打造“全能银行”的“骨架”;突出流程再造,锻炼“联动银行”的“血肉”;坚持以人为本,淬炼“内涵银行”的“灵魂”。这些研究,对当前正处于不断深入改革创新的中国农业银行来说,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农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也对此展开了研究,如农行江苏分行副行长韩静表示要多层次推进公司业务投行化。农业银行灌云县支行于文军提出实现公司业务投行化的途径,首先要提高转型自觉性,其次要创新转型产品,第三要打造转型业态。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公司业务部邹日新,基于江西省表外融资发展情况和客观趋势,立足对公业务转型需要,结合农银大学学习所得,认为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是农行对公业务转型过程中必要的一环,通过强化“两大中介”功能、提高“交叉销售”能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整合“产品组合”方式、推进“高端业务”发展、强化“正向激励”措施、提高“业务培训”力度和增强“风险防控”措施等途径,来做好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本文认为公司业务投行化是以投行化的思维重塑传统公司业务经营理念,以投行化的产品服务公司客户,以投行化的机制优化传统公司业务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经营理念上,要坚决摒弃经营发展仅靠传统业务的陈旧思想,树立综合经营理念,加强对各类新兴业务产品的应用,抢占市场,促进对公业务提质转型。二是服务功能上,加快从融资服务向融智服务转变,从传统信贷市场拓展至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三是价值实现上,不能仅仅着眼于单个产品的价值,而是要通过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提升客户整体贡献。四是营销手段上,要采取团队作战的营销方式,从产品营销向方案营销转变,从制式化产品向个性化产品转变,从单一产品销售向交叉组合销售转变。五是政策机制上,要按照市场导向、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激励、产品创新等各项机制。六是资源保障上,要建立以项目为导向激励机制,突出对营销团队的考核奖励,切实激发投行业务的营销积极性。

3强化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1)要紧抓目标客户。大型优质客户是金融市场各类创新产品的主要应用者,也是农行进行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的目标客户群,农行陕西省分行不仅要以本行客户群为主要营销对象,更要仔细梳理辖内符合三级核心客户标准的他行优质客户,充分发挥投行业务产品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的成本、效率优势,展开针对性营销,扩大农行投行业务客户群。

(2)要坚持产品驱动。要着力打造能够体现我行优势的投行业务拳头产品。重点推进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满足客户直接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化解资本压力;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和牵头银团贷款业务,推动传统信贷业务转型;主动适应监管政策变化,稳健发展理财融资业务;持续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保持业务领先优势;同时积极探索开展跨境债券承销、股票增发、担保贷款等业务。

(3)要加强联动营销。要充分发挥农行全平台经营优势,加大与农银国际、农银租赁、农银基金等公司的行司联动,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要加强与总行投资银行部和金融市场部的业务对接力度,强化客户部门与产品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三级行之间的上下联动,形成营销合力。

(4)要突出区域重点。西安是陕西省内集团客户总部的聚集地,金融资源丰富,业务潜力巨大。要结合区域市场特点制定加快投行化转型的发展意见,找准业务发展抓手,落实客户营销目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营销资源、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促使投行业务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亦山.银行信贷业务投行化融资分析――基于信贷资产转让的研究报告[J].财会通讯,2012,(20):1617.

[2]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公司业务投行化趋势与应对策略[J].现代金融,2014,(03):2122.

[3]农行江苏分行副行长韩静.多层次推进公司业务投行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1023.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5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 SWOT分析 本土化优势

一、引言

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零售产品服务、理财产品服务、私人银行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和理财服务发展迅速,而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发展有限,这与我国迅速增长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严重不符。所谓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为目标,根据这些客户的需求提供的一种量身定制的高端金融服务。这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涵盖了资产管理、信托、投资、遗产安排、拍卖等内容。现今,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在欧洲,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已经达到零售产品业务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SWOT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潜在机遇和外部挑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从现阶段来看(如图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既存在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巨大、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本土化优势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的竞争劣势也很明显,诸如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种类数量少且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缺乏品牌号召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缺乏高端人才等,目前形势相当严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也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大发展。

图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结构图

(一)竞争优势(S)

1.国内市场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巨大。我国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和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一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造就了包括企业家、私营业主、企业高管、明星在内的庞大的私人银行目标客户群。根据《世界财富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拥有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达到41.5万人,而且每年大约保持10%以上速度增长。另一方面,个人金融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渐接受了先进的理念,产生了各种个性化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这就造成人们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就更为迫切。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本土化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本土化优势主要表现为本土市场优势和本土文化优势。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群体和网络资源上具有绝对明显的优势,我国的商业银行,拥有分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已经积累了众多的高端客户。由于多年来优势客户和高端客户在我国商业银行办理融资、结算等多种业务,彼此间易于沟通且值得信赖,只要能获得同样的服务,这些客户一般会选择我国的商业银行。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内高端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更为接近,可以更好地把握客户的理财偏好和需求,其所推出的产品也容易满足客户个性化、区域化的需求,客户也更容易接受。从这点来看,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优势。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根植于我国文化,其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其所开展的私人银行业务更易于被客户信任和接受。

(二)竞争劣势(W)

1.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种类数量少且专业化水平低。私人银行业务是以提供私密性、专属性、尊贵性、专业性的高端金融服务而著称,其中专业性是指商业银行要为客户提高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金融政策不完善以及自身开发设计能力不足,使得所开发的产品种类数量少没有实现差异化,而且存在单一性和同质化的趋势,不能够满足私人银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丢失大批客户。

2.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缺乏品牌号召力。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均为高端客户,其十分看重品牌,无论是瑞士银行集团、JP摩根私人银行还是花旗私人银行、汇丰私人银行,无不历史悠久,制度完善,盈利模式合理,与刚刚起步的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相比,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全球性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缺乏高端人才。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主要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的规则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则。由此可知,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仅专业知识渊博,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私人银行业务的中坚力量都是在投资银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工作10年以上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不仅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亲历一个经济或金融周期的实战经验。然而,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合格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导致私人银行的客户经验极度缺乏,特别是高品质的人才,更是一才难求。

(三)潜在机遇(O)

1.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实施经营转型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以传统存贷款为主;利润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而非利息收入平均约在15%左右。这种过分依赖于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已经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我国的商业银行往往处于既要降低经营风险,又要实现利润的困境中。如何将盈利模式从交易型转向顾问咨询型模式,这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结构转型,提升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实现收入来源的均衡发展。从目前来看,私人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和拓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和平台,其服务于高端客户,利润稳定、风险性小,是商业银行增加非利息收入的一个较佳的新渠道。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现实战略选择,是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2.发展私人银行有利于金融创新。随着我国对金融业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使得本已竞争激烈的商业银行业的形势更为严峻。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趋于单一性和同质化,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往往稍逊一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目标客户群的细分以便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由此可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于高端客户,本身就以专业性为其特点之一,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服务更为其本质体现,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金融创新和业务整合的契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创新。

3.私人银行市场份额高度分散。从私人银行业务本身来看,其市场状况非常分散,即使世界最大的私人银行巨头也仅分享了1.5%~2%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在抢占我国市场时,往往首先注重目标客户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只发展盈利水平较高的业务品种,这就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流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我国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并且增长速度快,这表明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这就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众多的目标客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要立足于客户资源的基础上,为高端客户群提供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必将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大有可为。

(四)外部威胁(T)

1.外资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业由此步入了与外资银行全方位竞争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巨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进入的外资银行无一例外地将其经营战略定位于适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高端客户。外资银行由于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历史悠久,制度完善,人才齐全以及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使得外资银行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拥有的产品种类多,各种投资方案丰富。这就造成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流失。例如,花旗集团仅在亚洲就为6000多位富豪管理近600亿美元资产。从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代表处和业务部均派驻具有深厚从业经验和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我国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高端客户方面进行激烈地争夺,这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先垄断高端客户服务市场和财务管理等业务领域受到严重威胁。

2.我国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国没有非常明确的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规章,主要适用于《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也许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监管规定正在制定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外资银行正是利用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空挡,在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中,扰乱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因此,为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维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我国监管部门应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准入,必须严格执行私人银行市场准入标准;第二,私人银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对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要从严要求,制定适时可行的认证制度;第三,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私人银行业务产品丰富,财富管理方案多,而我国客户对境外金融市场了解有限,为充分保护我国客户的利益,有必要要求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制定出风险管理的详细措施与规定。

三、小结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市场规模巨大,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本土化的市场优势和本土化的文化优势明显,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发的产品容易被我国客户所接受与认可,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不可否认地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存在产品、品牌、人才等方面的诸多劣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要抓住私人银行客户分散、银行转型升级的潜在机遇,迎接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克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弊病,制定确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增强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必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陈宏臻.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策略研究[M].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

[2]张长征,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年第7期.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6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9)-0072-03

一、问题的提出

从国外经验角度分析。关于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方面,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巴西)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根据银行业的经营特点,采取了强化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立法进度和减税免税的税收政策,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布局范围,对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支持规定具体比例,同时增加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相对于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自给率偏低,银行业发展滞后、水平低下,金融服务能力弱化。

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角度分析。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环境。这些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体的收入改善程度。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自然离不开金融支持,如果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持续弱化,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目前,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尽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衡量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国家、地方政府平均水平的相关指标来看,欠发达地区相关指标的差距不断扩大。在当前欠发达地区存在农业人口比重大、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背景下,完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体系、改进金融服务、提高银行业发展水平,在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银行业发展角度分析。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金融体系的主题,银行业应该承担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责任。经济发展状况好的区域各类银行机构集中经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区域排斥弱势群体等现实问题,必然会缩小欠发达地区银行业的经营空间,引发经营风险。在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银行业“坚持吸收资金主动,供给资金被动”的经营理念亟待转变。

二、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发展失衡状况分析:以新疆南疆地区为例

当前,全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扩大,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发展缓慢,金融服务供给弱化的问题相当突出。作为一种特殊行业,银行业将资产安全性和经营效益提高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是国家政治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改革成果共享的具体要求,因而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区域间银行业金融服务质量的差异性和排斥弱势群体现象,成为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以调查的新疆南疆地区为例,2013年,该地区金融机构总数128个,其中,政策性银行网点5个,二级分行1家、支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26个,二级分行4个、支行20个、分理处2个;农村信用社网点81个: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8家、信用社网点73个;邮储银行网点数16个,其中二级分行1个、支行11个、营业所4个。2013年,该地区银行机构存款余额3700779万元,贷款余额1081854.11万元,余额存贷比29%。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余额2212043万元、贷款余额209486.12、存贷比9%;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198934万元、贷款余额17153.51万元、存贷比8.6%;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113781万元、贷款余额778311.05万元,存贷比70%。数据显示,农村信用社是该欠发达地区存贷比最高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款余额的3.7倍。

从存贷款余额占比角度看,2013年,该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占该地区银行机构存款余额的60%,贷款余额只占19%,农业发展银行存款余额占比3%、贷款余额占比7%,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占比5%、贷款余额占比2%,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占比3%,贷款余额占比72%。可见,全国性银行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占比均不尽合理。

当前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仅表现为银行业机构体系不完善,支农的金融支持过度集中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发挥相应的金融支持作用,而且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过多集中于贷款,且贷款结构不合理,社团贷款占比逐渐增大,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法人机构,支持当期经济发展的力量受到削弱,以上两方面问题均直接影响到当地银行业的持续发展,关乎当期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影响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银行业经营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目前,银行业经营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以保护银行业经营独立性相关的内容为主,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区银行业经营方面的政策差异,《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中均没有明确规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建立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相关规定。同时,银行业在不同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标准和具体条款没有体现差异性。由于缺乏法律上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条款,欠发达地区逐渐成为银行业金融服务排斥的主要对象。

(二)银行业监管目标较单一。目前,银监局主要承担银行机构合法经营,安全健康发展相关指标的监管。对于支持地方经济方面,虽然规定了“两个不低于”等奖励措施,但在银行机构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相关指标监督的方法上缺乏具体政策指导,强调了银行业机构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银行业机构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三)银行业机构布局不合理。不同地区之间银行业机构数量和金融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特征较明显。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机构的类型单一,区域性和中小型银行机构基本没有进入欠发达地区。此外,各类银行业机构在营业网点设立上,只是从考虑经营效益出发,而不是基于满足当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各种类型银行业机构布局上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缺失。

(四)贷款融资成本高。欠发达地区银行业机构通过贷款利率溢价提供金融服务,以保护银行业经营安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高的问题具有合理性。但是现实生活中,贷款利率偏高必然会抑制贷款需求,将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排斥在外。欠发达地区银行机构在贷款定价中采取的贷款利率加担保费用的方法,必然会增加贷款客户的融资成本。经营中采取差异性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虽然对于银行业机构来说存在必要性,但却不利于满足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五)金融创新能力不强。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银行业机构在金融创新方面,多借鉴美国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做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安排银行业发展模式,提供金融服务标准,却没有考虑金融创新在不同地区的广泛适应性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全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若没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可能真正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不重视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有效衔接,金融服务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

四、促进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要缓解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银行业发展逐步背离的局面,需要尽快完善立法,尽快制定银行业在不同区域开展金融服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条款,具体明确欠发达地区银行业机构在当地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必须用于当地,严格禁止资金通过银团贷款等形式外流出去。同时明确各个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设立、存贷比率,规定贷款利率定价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和区间,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相互配合,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二)鼓励发展多元化金融体系。银行业机构发展和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只能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程度,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因此,要重视增加不同类型银行业机构,扩大政策性银行业务,实现银行业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实现银行机构的市场竞争,促进银行业机构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质量提高。对于欠发达地区,银行业机构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在银行机构注册资金和税收政策上需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在欠发达地区设立网点,拓展业务。

(三)建立资金风险补偿机制。欠发达地区银行业经营中的经营风险,会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为了确保银行业机构正常经营,保护其在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支持的积极性,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于欠发达地区银行业机构在名声和若是领域的金融支持中产生的贷款损失,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抵偿。

(四)转变传统经营理念。银行业机构应该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重视分析当地经济长期发展,明确具有金融支持潜力的优势产业,既要考虑自身的当前经济利益、生存环境,又要分析未来的发展潜力。考虑到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合实际,对全国统一的金融服务标准进行调整;结合承贷主体提供贷款担保的能力,灵活调整贷款方式。依据中小企业库存情况和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实施相对灵活的贷款方式,考虑在农户贷款中将农户实际已有资产、土地等纳入担保范围。

(五)加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应该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适应实际金融需求,要依据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相对于区外的竞争优势,确保金融创新既有广度和深度。要重视金融产品的适应性、便利性和可行性,对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要符合当地风俗民情和市场需求,避免因语言、宗教习俗等缺乏了解而导致的金融需求降低问题,切实提升金融创新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媛媛,施晓燕.西北地区银行业成熟度的测定与提升[J].开发研究,2012,(6):15-19。

[2]戎向东.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J].求实,2011,(S1):20-25。

[3]张继军.新疆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2013。

[4]焦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与模式选择[D]. 新疆财经大学,2012。

[5]黎怀敬.欠发达地区银行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广西实证[J],区域金融研究. 2015,(4):51-58。

Th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Yibulayin・Basiti

(School of Finance,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银行业发展分析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私人银行 策略

一、私人银行概述

私人银行是指银行专门为高端富裕客户提供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包括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规划、财务规划、私人财富管理等一揽子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和其他高附加值(高尔夫球赛、艺术品鉴赏、贴身商务秘书以及财富沙龙等)的非金融服务。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信托服务、税务咨询和计划以及遗产咨询和计划五部分。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启动私人银行业务;8月6日和8日,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在深圳和北京正式推出该项业务。其他中资银行也正在积极筹备介入这一高端理财领域。

二、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分析

1.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近调查,中国的富人市场巨大,并且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根据数据统计,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富裕家庭大约有300万户,其中不到0.5%的中国家庭却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社会个人可投资资产、高净值人士数量的不断扩大,国内急需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如何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能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是打造独特银行品牌的重要课题。

2.目前国内私人银行领域存在的劣势。其一,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不占优势。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发展私人银行所需的宽松,缺乏完整的法律环境尤其是与私人银行发展息息相关一些重大法律制度,如信托、私募、遗产、离岸金融以及委托理财,同时有关资产传承、个人隐私保护等法律规范的规定模糊。因此现阶段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秩序及银行保密制度的国际信誉,使投资者、富裕阶层放心把资金或资产存放在国内,交由国内金融机构管理。另外,私人财富能否自由投资、自由出入、自由兑换以及自由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都是私人银行业务全球化配置资产、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的现行的税务制度,外汇管理政第的限制,对居民使用外汇相对严格的控制,诚信制度缺失,一些较高层级的服务目前在内地缺乏法律支持等现状,都一定程度制约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抑制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其二,难以招募到足够的专业人才,缺乏专门的理财策划师认证制度。其三,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单调、规模有限、结构不合的能力,无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难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一)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保驾护航

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为私人银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我国,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滞后,法律空缺,导致私人银行业务在操作上出现了不少困难,阻碍了其正常发展;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促进私人银行健康运作,并起到一定的警戒惩罚作用,尽量避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风险与混乱。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一些基础性、制度性工作,从监管层面上保证私人银行业务顺利发展;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私人财产、现金、财务、投资、债务、信托、保险、不动产、税务以及遗产等等,涉及面较广,跨越多个部门和业务领域,并且私人银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尚没有明确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法规,这都给给我国金融业目前存在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格局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打造良好的法律基础。

(二)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

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财富管理者具有典型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信息化和私密性等特征,这对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外一流商业银行特别注重私人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对私人银行的财富顾问和客户经理设置了非常高的准入门槛,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准入制度。目前,国内银行从业人员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产品和业务,如现金管理、结构性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以及资产管理等不太熟悉,对私人银行的经营管理流程比较生疏,缺乏一批高素质、具有现代化金融理念的人才。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从业人员还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规范从业人员管理,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使从业人员专业化。同时要积极培养以注册理财规划师(CFP)为标准的产品经理队伍和培养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专家队伍,大力引进有关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

(三)采用有效的客户细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