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小知识(合集7篇)

时间:2023-06-28 16:51:54
高中化学小知识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1篇

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

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8,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4,面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2,中心位置上的微粒才完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6个Cl-,每个Cl-周围有6个Na+,与一个Na+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每个Na+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有12个。晶胞中平均Cl-个数:8×18+ 6×12 = 4;晶胞中平均Na+个数:1 + 12×14=4。因此,NaCl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l(4个Na+和4个Cl-)。

[TPY4-2-17.TIF;%80%80,BP]NaCl晶体

[TPY4-2-18.TIF;%80%80;Z*2,Y]CsCl晶体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8个Cl-,每个Cl-周围有8个Cs+,与一个Cs+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有6个。晶胞中平均Cs+个数:1;晶胞中平均Cl-个数:8×18=1。因此,CsCl的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1个Cs+和1个Cl-)。

二、金刚石、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TPY4-2-19.TIF;%80%80;Z*2,Y]金刚石晶体

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原子以共价键与4个C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C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C—C键共6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原子数为:6×112=12;平均C—C键数为:6×16=1。C原子数∶C—C键键数=1∶2;C原子数∶六元环数=1∶2。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C被Si代替,C与C之间插氧,即为SiO2晶体。则SiO2晶体中最小环为12环(6个Si,6个O),最小环的平均Si原子个数:6×112=12;平均O原子个数:6×16=1。即Si∶O=1∶2,用SiO2表示。

三、干冰——分子晶体

[TPY4-2-20.TIF;%80%80;Z*2,Y]

干冰晶体是一种立方面心结构,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及六个面的中心各排布一个CO2分子,晶胞是一个面心立方。一个晶胞实际拥有的CO2分子数为四个(均摊法),每个CO2分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分子间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每个CO2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因此晶体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又有化学键,但熔、沸点的高低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重要因素是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当晶体熔化时,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发生变化。每个结构单元中含CO2分子的数目为:8×18+6×12=4。

四、石墨——混合型晶体

[TPY4-2-21.TIF;%80%80;Z*2,Y]石墨的结构

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有无数个正六边形,同层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晶体中C—C的夹角为120℃,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瓦尔斯力,每个C原子被六个棱柱共用,每六个棱柱实际占有的C原子数为2个。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C原子数为:6×13=2 ;每个C原子平均形成 32个共价键,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2∶3。石墨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的独特性质,该晶体介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之间,因此具有各种晶体的部分性质特点,是一种混合型晶体。

五、固态金属单质——金属晶体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2篇

我校《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双基”知识点比较与教法探讨》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的工作,历经课题组的筹备、选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并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已有序的开展,并取得初步的成果,研究的方向也逐渐清晰。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一)2013年6月至9月为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召开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6月下旬至8月下旬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学习讨论,收集课题研究的素材,做好读书笔记。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审查、收齐“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

在准备阶段,按照上级要求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召开全校化学教师的动员会议,制定全校的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方案。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选定实验班级,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10月开始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全课题组教师都已进入课题研究活动,都能认真学习、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开展的具体工作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全面了解学情,收集并整理分析原始数据。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实验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意。课题组成员教研工作走向常态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验,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讨论会。同伴互助,携手并进,人人都上公开课、研讨课,相互听课、评课。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认真写好教案、教学反思及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等。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调查

学生原因

1、学生基础差、无兴趣

2、学习方法不对路,一味蛮干

3、学生对化学现象不理解,厌学情绪加重

 教师的责任

1、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强烈,他们患得患失,故步自封,积极性差,无心教学。每天都是程序性上班,惯性下班,课堂缺乏激情,死气沉沉,学生受其影响,学习岂有效果,教学岂有效果!

2、个别教师整日抱怨工资低、待遇差,经常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无心认真面对教学,教案设计不会出现高水平,势必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对化学失望。

3、多数教师都能认认真真工作,但许多人缺乏学习新理论、新教法的激情,不能顺利贯彻新课改精神,缺乏新鲜、实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无创新,依然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意识,慢慢地学生也就对化学课堂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课堂教学自然就失去了效果。

4、有部分化学教师明知自己知识水平和授课水平较差,却仍只是凭经验教学,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5、不少教师上课,只注重知识的单纯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

6、师生关系紧张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3篇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模式;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58-01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了新的变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而可视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来给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促进枯燥隐性的语文知识变成生动显性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知识可视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知识可视化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知识可视化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知识表象”,以图片文字来解读知识,通过这种解读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知识的载体,直接有效的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知识可视化的目的是要促进学习者能够获得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内化,存储为自己的知识,能够用于交流和应用,还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创新[3]。这种知识可视化模式就是为了将个人、群体、组织知识统统转化成直接作用于学习者视听觉各感官的一种知识工具。其形式包含图表知识、知识概念图等,在内容上体现了知识信息数据、思维原理联系。其作用范围,不仅传播事实性知识还传播经验和价值观以及预测这些比较隐形的知识,帮助学习者重新构建以及回忆那些学过的知识。

二、分析知识可视化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模式通常伴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包括小学语文词汇、文字的讲解,将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图片、图表等等这种比较直观的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龄,这样生动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学习起来更加投入,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可以通过可视化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场景,重现历史,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现历史上开国大典的场景,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

3、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知识可视化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图表资料来简化知识,还可以将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可视化[1]。通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后教师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的互动教学,来促进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有全新的定义,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思考问题。

三、探析知识可视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知识可视化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小、课堂注意力不高的现状,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教学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知识可视化的应用,教师要能够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进而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一旦对教学产生兴趣,往往对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学习时也就能够轻松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通过知识可视化教学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2、提高教师水平,高效应用可视化教学。我国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保留着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以及农村小学中,教师资源本身不足,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很有限,没有接受新知识的熏陶,在教学模式上也就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当然不只是这类教师,广大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因而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着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高效应用可视化教学,还能大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3、加大教学投入,加强设备资金的支持。知识可视化模式作为新技术应用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就目前来说,社会和学校、教师对知识可视化教学都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逐渐增加,这是未来整体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2]。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阶段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也为之不早,因而必须对小学加大可视化教学资金的投入,完善可视化教学设备,促使知识可视化模式在小学阶段普及起来,促进教师更多的使用知识可视化模式进行教学,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知识可视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大小学教师都应该重视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维洁.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流光溢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5):041-042.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学生的个体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学生个体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特点进行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是以所有小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对新知识的探讨,以集体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的学习。第二层含义是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的知识基础要远远丰富于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但是小组的知识是隐藏在小组成员个体头脑中的,小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力量,将隐藏在学生个体中的知识和技能挖掘出来,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小组成员内部和小组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知识基础和技能展现出来,进而形成集体的智慧。

新课程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是与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密切相关的,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内容

(一)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标,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化学知识展开的,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围绕相关的化学知识展开的。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一般以一定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解决新的认知矛盾。学生小组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群体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相关经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将集体的化学技能传递给小组成员,促进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知识探索技能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

高中化学学习不仅是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包括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寄托在以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以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为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较少交流,学生学习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特征。新课程背景下,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越来越得到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平等的交流不仅促进知识的学习,而且促进师生情感的发展,促进和谐班级文化的构建。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知识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建构和积极思考。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控制。环境控制,主要是课堂的情绪,积极是好的,但是绝对不可以失控;知识控制,所讲授的知识点要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出发;思维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处于最佳的积极思维状态。但是,在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调控后,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一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其具体操作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之前学生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初步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重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层的一种污染物,是环境污染中酸雨的主要来源,我们采集的雨水是不是酸雨。(2)实验支架,独立探索:a.在锥形瓶中加入约50mL的蒸馏水,观察形态;b.用镊子夹住在锥形瓶,火柴慢慢靠近瓶口,当火柴头燃烧后立即取出火柴,盖住瓶口,摇动锥形瓶;c.测出锥形瓶中水的pH值;d取少量锥形瓶SO2水溶液,与过氧化氢稀溶液化合,之后再测量反应后溶液的pH值。(3)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实验到了这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老师抛出支架性问题: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体现了可溶性酸性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作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其他的特性还有什么?让学生自主建构,交流学习。配合一些酸雨地区的图片,使学生对酸雨的危害有直观的认识。(4)升华认知,客观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队这一节实验课,每个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检验,提出“脱硫”。

(二)情景创设,探索发现。

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机械学习,知识是存在于情境中的,只有在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认知冲突,才能够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以问题为引导展开小学合作学习和交流。例如在人教版的原电池的原理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两个班级的教学实验,一个班级是正常的讲述,没有情景模式的设定,单纯的板书展示,因为有许多情景是需要学生自己想象的,在大脑中合成图像,处理后作用于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所产生的现象不是少经验的学生可以想象出来的。在另一个班级中,笔者采用了如下情景模式,利用柠檬原电池的实验,用铜片、锌片来导电作为导线,让音乐卡和柠檬组成一个发电系统的趣味实验,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简单柠檬的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三)合作交流,及时反馈。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合作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动力,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重要机制。例如人教版的教材中,关于铝、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复习过程中,因为这个知识群的知识点很杂乱,学生容易记忆混淆,这时教师可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展示几种市面上常见的药物,胃药和补铁药都准备一些,进行氧化实验。每个小组都有实验操作员,还要设置一名记录员,最后整个小组的成员一起整理实验资料,反馈给教师,结合生活经验,查看网络和图书获得对这些药物的了解,讲述胃乐乐、胃康这类的苏打粉药物的特性,属于胃酸的抑酸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型和碳酸盐型两大类。同时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与新课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相吻合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其次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合作学习和积极反馈等措施提高小学合作学习效率,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李悦.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教师教育;

作者:林添胜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知识及其结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舒尔曼指出:“倘若要推进教师专业化,就必须证明存在着保障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教师职域里发挥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我国以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把教师作为抽象群体来探讨,针对特定教育层次具体学科的教育情景,比较扎实地就某个层次具体学科教师知识结构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将着重说明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这方面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及其结构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小学实行分科教学,小学教师以一门学科教学为主,兼教其他课程。小学语文教师是指以教语文为主的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包括各种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课堂情景知识、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等。根据不同功能,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分为四个层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四个层面共同构成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指语文学科知识,这种知识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者“用什么去教”。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任何小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故称为“本体性知识”。当前,既有的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语文知识受到普遍质疑,小学语文教师到底应具有哪些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界尚缺少研究和明确定论。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必须适应这一需求。就数量而言,它应比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要宽广得多;就内容而言,它应以言语学知识为核心,包括语言学、言语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其中,汉字学、教师口语、写作、阅读与鉴赏、广义修辞学、儿童文学等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处在突出位置。

2.条件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条件性知识指一般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理论,包括指一般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儿童心理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技术学,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等学科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语文的问题和“怎样”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释语文学科知识的问题。语文教育学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条件性知识的中心,它下通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上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技术学知识,对条件性知识起一种统摄和渗透作用。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知识对教师知识发展机制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3.背景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是指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等领域各种学科文化基础知识和动态知识。这种知识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个知识背景和平台,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兼教其他课程,某些背景性知识就转化为相应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语文,还要承担全面育人的任务,教师背景性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内容而言,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主要是和学生生活、小学教育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动态知识,各学科高深的专业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不一定会起作用。

4.实践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是教师对语文学科内容的特定理解与高度个人化的语文教学经验。这种知识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实际上教什么”和“实际上怎么教”的问题。就产生过程而言,它主要是以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为基础,经由教育实践摸索而形成的。就内容而言,它是一种依存于教育情景的经验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的特殊整合,既包括对语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扩展,也包括教师个人经验的积累、感悟。就功能而言,实践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实践性知识是相对于理论性知识而言的,它与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分类,只是因为它地位特殊,所以特地列出加以强调。当我们将实践性知识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相提并论时,其他三种知识特指理论性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殊性除了构成要素具体所指与其他教师不同外,在知识的分布、结合等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要宽广一些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尝试。小学教育要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必然具有综合性和多质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我国大多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兼教社会或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上几个因素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加广博的背景性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教师、尤其是与大学教师知识修养的重要区别之一。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必须是“宽口径、厚基础”。

2.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要求相对降低,条件性知识要求相对提高

教师专业性相对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来说,要求是不同的。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尤其是语言学、文学理论知识可适当降格处理,不必达到中学、大学教师知识层次。因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对于特定学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多了对教育教学不一定起作用。相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尚未充分发展,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差,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运用教育理论将语文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对教师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相对中学、大学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反而是上升了;与之对应的条件性知识要求也相应提高。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不一定能教好小学语文,成为出色的语文教育行家,此为原因之一。

3.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看,应该是以宝塔型为主体的网络状,宝塔底层主要是由各学科基础知识、动态知识构成的背景性知识,中层主要是语文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中心和上层则是实践性知识。各个层面的知识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构成立体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相对于中学、大学教师来说,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综合性更为突出,这与小学语文教育特征是分不开的。小学生思维尚未细致分化,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化、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来实施教学、处理教育问题的。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课程综合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也愈来愈呈现综合化趋势,因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突出的综合性特征。

三、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启示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改革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合理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方案

目前我国中师教育已经淡出历史,小学语文教师由高校来培养。高校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高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来培养,注重条件性知识传授,与之对应的教育专业类课程门类多,课时多,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多为原高师教育系课程翻版,远离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实践;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二是依托高校文学院来培养,注重本体性知识传授,与之对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类课程门类多,课时多,不足之处是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毕业生难以很好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求。三是依托由中师升格的高校初等教育学院培养,注重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技能训练,毕业生能较快适应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足之处是他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相对其他两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来说,达不到相应层次,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阶段可能难以胜出,在职后专业发展方面可能存在后劲不足问题。

依据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来看,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综合培养、分向(科)发展”课程设置方案方向是正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一是课程结构比例,二是课程具体内容构建。课程结构比例包括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不同层面相对应的语文学科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通识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之间合理比例,以及同一类别内不同课程之间结构比例。有的学者指出,本专科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采取“四三二一”模式,即学科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为4∶3∶2∶1。到底什么比例才是合理的?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关于课程具体内容构建问题,我们认为,要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注重学科知识整合。近年一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科学与生活”通识课程,将与学生生活、小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整合起来教学,对拓展学生背景性知识产生良好效果,是一种有益尝试。

2.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依托小教(中文方向)(或综合文科,下同)专业来培养。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小教(中文方向)专业与传统的汉语文言专业或教育学专业不同,是一个需要多学科支撑的专业,如语言学、言语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理学、史学、体育学、美术学、音乐学等。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小教(中文方向)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一支学科相对齐全的教师队伍,来加强相关学科建设,为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师教师队伍涉及文、史、哲、理、化、生、外语、数学、地理、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中师并入高校,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至于能否做强,还有待于依托高校力量,对原中师教师进行培养、提升,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应该注意的是,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学科建设应围绕“语文教育”关键词来进行,初等教育学与汉语言文学嫁接处的空白领域应成为研究重点,初等教育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依托高校一级学科优势做强做大。如果学科建设质量上不去,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发展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失去活力和后劲。

3.深化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这里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强调两点:

(1)实践取向。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教育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实践性知识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学了教育学、心理学还是不会教书,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是凭空产生,它有赖于教育实践磨炼与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实践取向,将教育实践贯穿于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安排师范生下小学教育见习、实习,熟悉儿童和小学语文教育实际;二是改革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微格教学、试教法、说课活动引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转化;三是重视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师范生是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效率和质量。

(2)综合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综合性特征要求职前教育课程内容建构要注重学科知识整合,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综合学习的理念,学会综合学习的方法,找出关键知识点,打通不同学科知识联系以及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把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情景化地引入课堂现场,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6篇

关键词:小目标教学法;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06-01

近年来,高中化学在高中教育阶段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高中学生化学应用实践能力的需要,要想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小目标"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所接受,将高中化学通过划分为各个层级不同的小目标,然后老师带领学生逐个击破,在不断的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激励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相对来说要轻松很多,"小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设立小目标的前提

高中化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能在生活中有所实践运用,所以,我们在设置高中化学教学"小目标"的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和协助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动手、动脑,特别是在一些实验环节。教师在选择教学项目时,也要以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材料和场景为基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设置小目标之后,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检查其学习效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真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高中化学"小目标"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小目标"教学法就是将整体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多个具体的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小目标"就是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化整为零",细化高中生要学的化学知识,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来达到总目标的实现。学生在一个个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会不断激发出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并提高学好化学知识的自信心,达到学好高中化学的要求。在高中化学中,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向学生传授化学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下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并有可能产生让学生感觉化学太难、枯燥、厌学等负面效果,运用小目标教学法,将高中化学的各个教学目标再细化,通过完成小目标而达到完成总体目标,让学生逐个攻破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将高中化学知识放在学生高中三年的总体教学中加以细化,没有任何学科的学习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可以将高中化学内容归为一个整体系统,然后再划分为高一、高二、高三这三个阶段,由基础知识到实践运用,每一个阶段再继续细化,注重各个环节的连贯性,让学生在连续性学习中巩固已有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和化学知识网络,进而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

3."小目标"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目标"教学法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也能非常有效的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小目标",可以将化学知识细分为各个板块进行教学,为实现总目标创造前提。高中化学相比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思维的学科,且学习难度并不低,如果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难免不理想。通过"小目标"教学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何由易到难逐个攻破,合理的小目标可以激发学生越战越勇的决心。同时,教师在制定小目标时,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课题的目标之间的连贯性,通过相应的示范或引导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观察中学会化学知识,加深对小目标的记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各个小目标的关联性,让学生在达到小目标的教学方法之后其学习目的指向的是最终的大目标,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巩固已有的化学知识,让小目标逐渐成为学生达到化学教学总目标的基石。

4."小目标"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总结运用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扮演着引导和指导的总要角色,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想实现学好高中化学的目的,培养自身勤于复习、善于总结并巩固已学化学知识的能力格外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并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结合起来,可以大大的促进自身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以设定的小目标为基础,通过自行命题的方式开展课堂小测试,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在"小目标"教学下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有效圈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强化学生对已学化学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宏观把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会运用化学思维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作为一门知识点庞杂的学科,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难免出现一些知识点记忆不牢靠、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通过学生学结的自测和老师命题的检测,可以有效反馈"小目标"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已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就可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

5.结语

在高中化学"小目标"教学法的推进环节中,在实验课程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演示、讨论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教师在运用"小目标"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关联,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学生每一个小目标都是学生实现大目标的基础,并最终指向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小目标有大收获。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目标"教学法有其独到的作用,可以更好的让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时有目的、有效率、有收获,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并最终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贤贵.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设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高中化学小知识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知识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教学旨在通过心理学这一学科而展开的新型教学方法,为应对我国当今时代变化格局而产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显著地位。知识可视化教学以学生自身接受程度为条件,选择教学合适的学生群体,一般是学龄较低的小学生,并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提高其自身能力。通过本文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策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实力创造条件。

一、知识可视化教学

知识可视化教学是指通过视觉冲突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播和讲授的过程。知识可视化将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方式,并利用这一手段方式实现教学目的,达到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知识可视化的教学理论具有多样性,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应当为双重编码理论、可视化研究理论以及知识管理理论等等内容。知识可视化教学的主要观点在于人们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获得极为丰富的知识内容,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视觉影响往往要比其他器官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有效。知识可视化教学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较为清晰地反映出知识的深刻内涵以及各类知识的内部联系,从而为自己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一)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

知识可视化自身具备较大的优势,如果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较好地利用到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中,不但可以极大促进我国教学领域的进步,增强我国的教育实力,还能够使学生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极大丰富,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有利于促进学生识字水平的提高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加快学生的识字速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识字氛围,树立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观念,使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活跃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可视化教学可利用多样的教学途径实现对学生的情境学习,让学生明白识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认字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学生在这种极为有效的环境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生字产生了更为敏感的心理,进而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的极大提高。

2.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效率

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加以辅助,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高效的教学质量可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工作,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激励精神,从而使学生自身产生了一种较为自信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另外,知识可视化教学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想象能力,通过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实现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完善。比如,老师在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可通过知识可视化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内容的深刻内涵,虽然有的教学内容时隔很长时间,但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引起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联想,这样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可视化进行这一过程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彼此之间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想象力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稳定进步,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以及知识构架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自身知识构架变得更为具体完备。比如在进行语文故事讲授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站在主人公的地位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反思,让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增强。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研究

1.加快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

新课标改革之后,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应对当今时代的发展进程,老师必须针对此发展轨迹转变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自身专业能力的丰富和发展。老师应当根据课上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也是评价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较低、接受能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老师加以辅助和引导,才能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发展。老师为此应当积极稳妥地领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不可过度重视进度而加快学习速度,应当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辅导学生进行学习。

2.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进一步提高知识可视化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保证知识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应当积极采取适当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可视化教学为基础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框架,并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弥补地域落后、城乡差别以及老师能力不足等不利方面,不断完善自身教学内容,让老师学习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并熟悉掌握其具体的操作流程,从而为学生讲解知识做好准备。另外,可利用学生自身的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各方面的感官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更富有活力。

结 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当今我国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是我国千年得以流传下来的历史传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将知识可视化利用于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之中,可促使我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