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合集7篇)

时间:2023-06-21 09:14:46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1篇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 农村金融机构 服务模式

一、金融电子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金融电子化的含义

金融电子化具体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实现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电子化处理业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为银行客户提供各种金融增值服务及有关的金融信息服务。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规划与开发金融电子化系统工程在基本完成银行电子化综合业务处理的前提下,转移工作重点到防范与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以及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这两方面。

(二)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业的作用

(1)金融电子化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时代完全利用手工操作处理银行业务已经几乎没有可能,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深刻影响着银行业,不仅迅速提升了银行处理业务的水平,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一体化发展,也为银行不断创新业务、研发金融服务新产品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重点已经从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到资产负债业务加上各种中介业务。在网络时代,金融电子化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是指开发基于网络的金融服务、研究与实施银行业务,具体包含了网上银行、电子储汇等。当代银行经营实践说明,银行利润的来源已经不能仅从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额中获得,而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银行体系向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并且从这些服务中获得服务费等利润。作为特殊类型的银行企业,势必需要从销售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中得到经营利润。因此,积极通过新技术,研发金融新产品,便成为发展银行业的原动力。

(2)有效提高了银行生产力水平。第一,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在货币发展过程中,从普通商品形式的以物易物逐渐发展为货币铸造形式历经了较长的时期,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货币与纸币制造始终存续并且使用到现今。然而从出现计算机到现在,在经济生活中这些传统货币形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并且对银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信用卡与银行卡已经作为了主要的支付方法,在发达国家成功替代了支付现金形式。而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电子货币的产生又对交易商品的货币支付与结算方式进行了改变。第二,虚拟银行概念。在从前的几十年间,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从传统的营业柜台形式逐步形成一些新兴的模式也就是银行业务概念。例如,利用电话委托银行业务,改变了客户一定亲自到银行营业所办理银行业务的方式。尤其是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时期,客户接入网络以后,利用键盘鼠标操作就能轻松处理银行业务。将来借助互联网的银行仅是一个虚拟的营业场所,而不需要实物形态,这便是网络银行发展的远景,在网络银行中,将不会出现银行营业大厅,没有银行人员,仅有连接网络所必需的设备,网络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约束,发展为开放性的银行。将网络银行作为枢纽开展各类电子商务活动,一方面在极低的投入增量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银行业务量;另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形成的商品贸易势必转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第三,银行服务方式的改变。实际上,自助的ATM机、POS系统、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查询设备等无人操作的银行服务项目已经出现在传统银行服务范围内,人机交互自助完成的系统逐步替代了人与人对面的银行服务方式。第四,电子支付的发展。面向企业的信息交换,即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利用同步通信卫星产生的天地对接、利用网络实现的实时汇总等各种电子交易模式,都需要由电子货币进行支付,这一电子支付方法最大程度上加快了银行资金的流动。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基础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缺失,农村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虽然表面上产生了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三位一体的较完善的机构,但是还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机构没有发挥作用。我国金融机构也出现了二元化的特点,并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从农村内部分析,农村仅剩下农村社、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关系着涉农服务很少的农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与之对应的是较为活跃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但是作为体制外的金融形势,政府又对这些非正规金融活动进行严厉的管制。农村金融保险的短缺,以及民间借贷的名不正与规模限制,这些因素整体造成了新农村金融系统形成的制度性供给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产生局部断层或者空白,很难符合农村资金需求。

(二)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

第一,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随着逐渐缩小的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空间,农业发展银行收购粮棉贷款迅速降低,而科技兴农、建设基础设施却无法获得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不能体现出导向作用。第二,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的弱化。由于缺少合理的激励制度,农村经济独有的特点无法吸引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行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的资金极少,并且随着不断深化改革的金融体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加快的调整结构步伐,国有银行开始上收贷款权限,迅速减少了原来的信贷、结算及代收业务,萎缩了县域网点功能。第三,农村信用社规模较小,为农村提供的资金极少。通过新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减轻了历史包袱,经营情况已经好转,但是由于制度、结算渠道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支农作用也由于资金限制受到了削弱,支持三农能力不足。

三、农村金融服务中金融电子化的应用

(一)农村金融电子化服务模式创新应用的整体思路

充分应用我国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成果,通过当前在农村地区较为普及的电话网、宽带网,积极发展惠农卡等银行卡的金融产品载体,以转账电话、ATM机、POS机、电话银行等电子化服务渠道,以短信通为服务手段的、遍及农村广大地区的金融电子化服务网络。通过创新服务制度与模式,达到农民对金融服务提出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对由于农村物理网点缺乏产生的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有效解决,最终构建普惠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帮助广大农户享有农村金融基础服务。

(二)农村金融电子化服务模式应用途径

当前与农村相适合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产品包含:惠农卡、转账电话、ATM机、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综合这些产品的特征,可以利用下列途径建立农村电子化金融服务网络:

第一,积极推广惠农卡。惠农卡是电子化金融积极实现的重要载体,体现的功能是小额贷款、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等,可以有效达到农村对金融基础服务的要求。为了实现建设电子化渠道的规模经济,应把惠农卡覆盖到每个农户家庭。第二,大力推广与创新小额先进流转制度。转账电话属于一种与我国农村地区相适合的金融电子机具,具体功能包括查询账户、转账、缴费等金融服务。按照农村各个地区的真实情况,在相对人口流动感较大的百货商店等地方放置成本低廉的转账电话,提供给全村应用,进一步为实现惠农卡各种功能创造优良的条件。此外,可以在种植大户家中布置转账电话,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村应用电子化金融服务产品。同时,对转账电话的小额先进流转模式积极探索与创新。当农户需要存取小额现金时,就可以利用在商店安装转账电话实现存取现金,之后通过惠农卡利用转账电话实行逆向转账,以便帮助农户存取现金,商店店主可以适当收取费用,而商店店主可以把平常经营的周转资金应用在流转小额资金中,并且在进货过程中实行调剂。这一制度促使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外部经济表现更加突出,有效节省了农户往返物理网点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令商店店主获得合理的回报,有效增加了农村社会整体福利,利用这一服务制度与创新技术,电子化金融服务对不能提供现金服务的弊端有效进行了解决。第三,有针对性的布置ATM机和自主银行。由于购置ATM及自助银行形成了极高的成本,因此可以通过将ATM机及自动银行布置在较大的镇,符合集中居住农户及各个村庄店主对大额度、频繁存取现金的需求等。第四,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将差异化服务提供给乡村高端客户。当前购置与使用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需要极高的费用,仅在高端客户中适合推广,符合这些客户的个性化和私密化的金融要求。

(三)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第一,三网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一是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积极实现的三网融合,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创新金融模式提供了重要条件。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形成了较高的电话机普及率,但是电话机要想实现金融功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由于普及家用计算机普及率不高,并且购置成本较高,低于农户家庭来说边际效用不高,利用网上银行广泛覆盖金融服务缺乏可行性。而移动电话与电视机具有极高的普及率,尤其是彩色电视的普及率超过了90%。二是开通电视银行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费用。三网融合是指整合网络功能,实施三网融合之后,利用农村地区电信网就能够很好连接银行系统,农村通过遥控器便可实行银行转账、缴费等当前网上银行可进行的全部金融服务。三是电视银行功能优势巨大,其在农村地区更加适合推广。足不出户便可实现电视银行的金融业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其操作利用电视机的屏幕就可以完成,直接简单。第二,阿里小贷对农村金融的启示。一是商业银行可以构建针对全国农户的数据库系统。在充分应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前提下,完善农户的经营信息,并且不断更新与维护这些信息。构建针对全国农户的动态数据信息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节省农村信贷所需的成本。二是通过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应当积极发展与创新小额现金流转模式,在农村中拓展这一模式,帮助农户不出家门就可以支付、转账与存取现金,同时掌握农户的生产生活信息,进一步对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解决。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2篇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服务模式

一、导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全面的发展,金融电子化在我国金融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在金融领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而其中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是金融电子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家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业越来越重视,所以农村金融服务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我国农村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身的措施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但是农村的需求却日益增长。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农户最需要的是基础性金融业务的办理,而这些基础在农村不能发挥很好的效率。所以日益激化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了消费市场的发展,这就需要寻找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建设的新路径。

二、金融电子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金融电子化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金融行业的广泛渗透,金融电子化产生了。它的出现让金融业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扩大了金融业的服务品种,正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而21世纪的我们,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组织等团体,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金融电子化的存在,并且享受着其带来的便捷化服务。它是指运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改善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工作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工作效率,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便捷化、信息化等目标,做到科学管理决策金融服务,最终真正为人们提供高效、快速和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终极目标。

(二)金融电子化对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作用

电子化金融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步伐;二是有利于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范围;三是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四是有利于提升“三农”的现代金融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和区域战略调整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化金融服务业务将具备更大的推广潜力和发展空间。

三、案例启示

为了满足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的需求,我国利用自身的科技信息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最终提出了惠民工程“惠农通”。它是指以惠农卡为载体,采用电子化的信息平台,以服务农村为本质,以提升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建设,最终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化服务。

作为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建设的重要举措,“惠农通”这项工程所给农村居民带来的便利甚大,同时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资金的合理流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改善了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推动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建设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这一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电子化金融服务建设对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的促进作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金融电子化对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依托这项工程,国家可以把对农民的补贴等便捷地发放到居民手里,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降低风险损失,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公共事业办事效率,真正地把电子化金融用到农民身上去。

其次,金融电子化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实施这项工程,有效地整合了农村生活信息,用活了农民的资金,加快构建了农民金融基础服务网络,农民在村里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性。这对农村金融的l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促进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的建设。

最后,金融电子化推动了“链金融”模式的发展。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商品都可以通过“惠农通”工程实现,这样可以安全、快速地进行结算,大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加速了农村资金的周转,这有助于农村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改革,促进农村迈向现代城市化。

四、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基础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的发展,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金融服务缺失,农村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虽然产生了较完善的机构,但是还是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各类机构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农村仅剩下农村社、农业发展银行这些比较正规的金融机构,可是较为活跃的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但是这些金融组织又受到了政府的管制。另外,农村金融保险的短缺,以及民间借贷的不规范,这些造成了新农村金融系统形成的制度性问题,进而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佳,很难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

(二)设备的投资成本回收困难

在农村地区,进行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的电子化建设是需要很大财力和人力的,不但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后续资金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另外,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所以他们对金融基础服务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很浅的,这样下来,对农村金融电子设备的投入成本在短时间内无法回收,他们在农村建设的金融电子化设备的使用上比较少,不能达到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最后,一些农村地区的政策不够完善以及宣传力度太小,不利于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农村地区虽然“户户通”等便民设备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也只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个性需求,而网上银行等金融业务在农村的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

(三)设备的使用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对于现代的金融基础服务内容还不够清楚,而且,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很多人也习惯讲资产存放在家中,即使他们也会存放到银行,但是也只会办理一些最简单的业务,不敢去使用金融电子设备进行办理。因此,很多农村地区进行金融电子设备的建设消耗了很多资金,但是因为上述情况的发生,导致了这些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大量资源浪费。

(四)专业人员匮乏,信息资源紊乱

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建设,在城乡中国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然而因为农村地区大都处于偏僻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思想束缚也比较严重,相应地人才就比较稀少。所以即使金融电子化设备建设完善,也会因为设备折旧没有专业人才去维修,使得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各种信息的资源整合也不能高效进行,农村地区的金融电子化服务工作不能有序的进行。

(五)服务模式创新推广遭遇瓶颈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金融服务模式也随之产生。在农村乡镇区域,电子设备使用率低,运行维护的成本很高,很难实现可持续运营。尽管电子化方式很大程度降低了投入和运营成本,但是因为偏远农村地区对电子化信息了解不够,所以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另外,民间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农村金融电子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这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这种民间的创新形式对传统的有着很大的冲击,政府也没有相关有力的政策来保障其顺利进行,所以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广还有很大的困难。

五、发展农村金融电子化基础服务的路径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发展农村金融电子化基础服务的主要路径如下。

(一)建立财税支持政策系统

针对目前农村地区金融电子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当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金融服务的顺利进行,还要鼓励农村政府积极投入金融电子化设备,加大内需的拉动力度。与此同时,开发多样化电子金融设备,提升农村电子金融的效率。加强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这样农村居民才会加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此外,还要分析农村人群收入情况以及对待金融业务的观念,拓展农村电子化金融服务的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的内源性投资的进行,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还要积极进行税制改革,深化电子化金融的发展,减少运营成本,促进其良性发展。

(二)加大对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

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金融观念的落后也是农村金融电子化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因此进行相关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是很重要的,银行和政府要将金融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农村居民,让每个年龄段的人对这些都有一定的熟悉。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金融人员进行农村金融知识的讲解,并配备相应的课本,定期举办金融知识的活动。总之,要推广金融基础服务电子化,就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将知识和技术进行推广,提高农村居民对电子金融知识的熟悉度,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利用电子金融设备。

(三)推广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当前,适合农村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主要有惠农卡、网上银行和短信通等。这些方式对于构建农村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有很重要的作用。惠农卡是实现电子化金融服务的载体,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对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所以让惠农卡普及到农村地区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网上银行等为有需要的农村居民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些功能可以满足部分居民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另外,要有规划地建立ATM机。由于ATM机的运行成本较高,所以必须进行合理地规划布置,使大部分的居民都能实现最大化便利,减少成本,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四)拓展电子化金融渠道,实现功能多样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不仅有固定的收入,还包括国家对农村地区的补贴等,所以在进行农村金融电子化建设时,应该拓展金融渠道,增加电子化金融功能。将这些资金的结算纳入到金融服务中去,让农村居民既可以享受到小额贷款的发放服务,还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国家补贴资金的结算服务。通过拓展电子化金融服务的渠道,可以节约政府支出,减少政府转移资金,从而能够促进农村金融基A服务电子化的发展。

(五)进一步发挥大型银行的作用

中农工建交这些大型的国有银行,除了要做好本职服务外,也可以充当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的补充,承担起社会责任,带动起农村的金融服务。所以需要调整银行的职能定位,恢复从农村搬出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并开展农村信贷业务。规定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从农村得到的存款需要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去。还有农,村的邮政储蓄网点从农村得到的存款也应该一部分投入到农村,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六、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电子化服务面临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金融电子化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金融专业人员匮乏等。这些都对我国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但是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级政府、银行的不断努力,一定会使得农村地区金融电子化服务发展得越来越好。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应用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农村的金融电子化建设正在兴起,国家对农村的金融基础服务的扶持力度也在增加。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和区域战略调整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化金融服务业务将具备更大的推广潜力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0,03:1319+12+136

[2]田杰,刘勇,刘蓉.信息通信技术、金融包容与农村经济增长[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112118

[3]金运.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及改革思路[D].吉林大学,2015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总面积5,513.20平方公里,辖内共20个镇(区),1个蒙古族乡,201个行政村,2,078个村民组,总人口58万人,是以农业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工业配套工业为主的地区。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

(一)机构设置及服务区域状况

我行于2010年5月投入运营,2012年3月在凤城市南部城乡结合部设立了“凤凰城支行”,2014年3月又在凤城北部的青城子镇所在地园艺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青城子支行”,2015年1月在凤城市凤凰城区北山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亿丰支行”。 分支机构设立后,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以支农、惠农、富农为己任,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服务。

到2018年末,我行在3个乡镇(区)设置分支机构3个,乡镇的机构覆盖率为14.29%。机构空白乡镇(区)18个, 占全币乡镇(区)总数的14.29%。以机构覆盖的行政村数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49%。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7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6.82%。以机构覆盖和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合计为77个, 行政村服务覆盖率为38.31%。服务空白行政村12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1.69%。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情况

根据监管要求和本行实际,我行按照“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量力而行,延伸服务”的原则和在商业可持续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制定2019—2020年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

(一)以机构覆盖规划。基于本行正处在创业期,并综合考量提升机构覆盖率、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等因素,计划在提升现有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2020年在凤城市草河区再设立1个支行, 原由凤凰城支行提供流动金融服务的草河区所辖黄岭、管家、保卫、平安、山东沟村,由拟新设立的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原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爱河村直接由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同时,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幅射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等乡镇。

(二)以电子机具覆盖规划。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发起行的帮助下,2018年4月19日我行银行卡业务正式上线,6月4日正式面向社会发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能力提升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作为电子机具根基的银行卡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功能尚不完善。现仅在4个网点设置了ATM机,尚不具备设置POS机、EPOS机、转账电话等可实现现金存储功能的电子机具。计划2020年,依靠发起行支持,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在红旗、蓝旗、沙里寨、刘家河、弟兄山5个乡镇设置POS机,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覆盖的行政村包括:红旗镇四家子、永兴、黄旗堡、团结、烧锅、德奎、新力、三义庙、包营子村; 蓝旗镇新发、镶白旗、蓝旗、互助、广胜、甲云、太虎岭、立新、正白旗村; 沙里寨镇朝阳、亮子河、蔡家、洋河、盖家、李家、诗雅甸、广甸村; 刘家河镇八道河、楸木庄、杨家、蛟羊峪、火茸沟、徐家台、卫国、尖山子、松树、文化、黑门村; 弟兄山草河岭、西车、马坊、教家、东兴、陈家、向前、和平村。电子机具覆盖行政村合计45个,占金融覆盖空白行政村总数的36.29%。

(三)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规划。根据我行规模小、网点少的情况,采取组织流动金融服务队、设置流动金融服务员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到本行未设立机构的乡镇和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10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5个,包括宝山镇、白旗镇、边门镇、鸡冠山镇、四门子镇。2020年增加5个,包括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大兴镇、通远堡镇。

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27个,包括宝山镇仲林、白家、历家、赵家、戴家村;白旗镇雕窝、黄旗、后营子、吴家、王家、莫家、民主村;边门镇东山、金家、大东、汤河、明亮、熬家村;鸡冠山镇沙子岗、暧河、新开、宝石山、陡岗子、茨林子村;四门子镇大荒、小荒、方家村。2020年增加个, 包括大堡乡保林、武装、保家、黎明、爱路村;东汤镇土城、咸家、民生、房木、新兴村;石城镇太阳、依家、孟家、铁佛、车头峪、康家村;大兴镇青沟、佟家、联合、大兴、仁山、安乐村;通远堡镇小黑山、北张家村。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4篇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总面积5,513.20平方公里,辖内共20个镇(区),1个蒙古族乡,201个行政村,2,078个村民组,总人口58万人,是以农业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工业配套工业为主的地区。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

(一)机构设置及服务区域状况

我行于2010年5月投入运营,2012年3月在凤城市南部城乡结合部设立了“凤凰城支行”,2014年3月又在凤城北部的青城子镇所在地园艺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青城子支行”,2015年1月在凤城市凤凰城区北山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亿丰支行”。 分支机构设立后,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以支农、惠农、富农为己任,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服务。

到2018年末,我行在3个乡镇(区)设置分支机构3个,乡镇的机构覆盖率为14.29%。机构空白乡镇(区)18个, 占全币乡镇(区)总数的14.29%。以机构覆盖的行政村数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49%。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7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6.82%。以机构覆盖和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合计为77个, 行政村服务覆盖率为38.31%。服务空白行政村12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1.69%。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情况

根据监管要求和本行实际,我行按照“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量力而行,延伸服务”的原则和在商业可持续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制定2019—2020年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

(一)以机构覆盖规划。基于本行正处在创业期,并综合考量提升机构覆盖率、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等因素,计划在提升现有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2020年在凤城市草河区再设立1个支行, 原由凤凰城支行提供流动金融服务的草河区所辖黄岭、管家、保卫、平安、山东沟村,由拟新设立的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原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爱河村直接由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同时,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幅射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等乡镇。

(二)以电子机具覆盖规划。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发起行的帮助下,2018年4月19日我行银行卡业务正式上线,6月4日正式面向社会发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能力提升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作为电子机具根基的银行卡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功能尚不完善。现仅在4个网点设置了ATM机,尚不具备设置POS机、EPOS机、转账电话等可实现现金存储功能的电子机具。计划2020年,依靠发起行支持,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在红旗、蓝旗、沙里寨、刘家河、弟兄山5个乡镇设置POS机,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覆盖的行政村包括:红旗镇四家子、永兴、黄旗堡、团结、烧锅、德奎、新力、三义庙、包营子村; 蓝旗镇新发、镶白旗、蓝旗、互助、广胜、甲云、太虎岭、立新、正白旗村; 沙里寨镇朝阳、亮子河、蔡家、洋河、盖家、李家、诗雅甸、广甸村; 刘家河镇八道河、楸木庄、杨家、蛟羊峪、火茸沟、徐家台、卫国、尖山子、松树、文化、黑门村; 弟兄山草河岭、西车、马坊、教家、东兴、陈家、向前、和平村。电子机具覆盖行政村合计45个,占金融覆盖空白行政村总数的36.29%。

(三)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规划。根据我行规模小、网点少的情况,采取组织流动金融服务队、设置流动金融服务员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到本行未设立机构的乡镇和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10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5个,包括宝山镇、白旗镇、边门镇、鸡冠山镇、四门子镇。2020年增加5个,包括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大兴镇、通远堡镇。

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27个,包括宝山镇仲林、白家、历家、赵家、戴家村;白旗镇雕窝、黄旗、后营子、吴家、王家、莫家、民主村;边门镇东山、金家、大东、汤河、明亮、熬家村;鸡冠山镇沙子岗、暧河、新开、宝石山、陡岗子、茨林子村;四门子镇大荒、小荒、方家村。2020年增加个, 包括大堡乡保林、武装、保家、黎明、爱路村;东汤镇土城、咸家、民生、房木、新兴村;石城镇太阳、依家、孟家、铁佛、车头峪、康家村;大兴镇青沟、佟家、联合、大兴、仁山、安乐村;通远堡镇小黑山、北张家村。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总面积5,513.20平方公里,辖内共20个镇(区),1个蒙古族乡,201个行政村,2,078个村民组,总人口58万人,是以农业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工业配套工业为主的地区。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

(一)机构设置及服务区域状况

我行于2010年5月投入运营,2012年3月在凤城市南部城乡结合部设立了“凤凰城支行”,2014年3月又在凤城北部的青城子镇所在地园艺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青城子支行”,2015年1月在凤城市凤凰城区北山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亿丰支行”。 分支机构设立后,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以支农、惠农、富农为己任,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服务。

到2018年末,我行在3个乡镇(区)设置分支机构3个,乡镇的机构覆盖率为14.29%。机构空白乡镇(区)18个, 占全币乡镇(区)总数的14.29%。以机构覆盖的行政村数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49%。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7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6.82%。以机构覆盖和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合计为77个, 行政村服务覆盖率为38.31%。服务空白行政村12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1.69%。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情况

根据监管要求和本行实际,我行按照“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量力而行,延伸服务”的原则和在商业可持续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制定2019—2020年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

(一)以机构覆盖规划。基于本行正处在创业期,并综合考量提升机构覆盖率、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等因素,计划在提升现有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2020年在凤城市草河区再设立1个支行, 原由凤凰城支行提供流动金融服务的草河区所辖黄岭、管家、保卫、平安、山东沟村,由拟新设立的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原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爱河村直接由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同时,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幅射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等乡镇。

(二)以电子机具覆盖规划。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发起行的帮助下,2018年4月19日我行银行卡业务正式上线,6月4日正式面向社会发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能力提升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作为电子机具根基的银行卡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功能尚不完善。现仅在4个网点设置了ATM机,尚不具备设置POS机、EPOS机、转账电话等可实现现金存储功能的电子机具。计划2020年,依靠发起行支持,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在红旗、蓝旗、沙里寨、刘家河、弟兄山5个乡镇设置POS机,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覆盖的行政村包括:红旗镇四家子、永兴、黄旗堡、团结、烧锅、德奎、新力、三义庙、包营子村; 蓝旗镇新发、镶白旗、蓝旗、互助、广胜、甲云、太虎岭、立新、正白旗村; 沙里寨镇朝阳、亮子河、蔡家、洋河、盖家、李家、诗雅甸、广甸村; 刘家河镇八道河、楸木庄、杨家、蛟羊峪、火茸沟、徐家台、卫国、尖山子、松树、文化、黑门村; 弟兄山草河岭、西车、马坊、教家、东兴、陈家、向前、和平村。电子机具覆盖行政村合计45个,占金融覆盖空白行政村总数的36.29%。

(三)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规划。根据我行规模小、网点少的情况,采取组织流动金融服务队、设置流动金融服务员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到本行未设立机构的乡镇和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10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5个,包括宝山镇、白旗镇、边门镇、鸡冠山镇、四门子镇。2020年增加5个,包括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大兴镇、通远堡镇。

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27个,包括宝山镇仲林、白家、历家、赵家、戴家村;白旗镇雕窝、黄旗、后营子、吴家、王家、莫家、民主村;边门镇东山、金家、大东、汤河、明亮、熬家村;鸡冠山镇沙子岗、暧河、新开、宝石山、陡岗子、茨林子村;四门子镇大荒、小荒、方家村。2020年增加个, 包括大堡乡保林、武装、保家、黎明、爱路村;东汤镇土城、咸家、民生、房木、新兴村;石城镇太阳、依家、孟家、铁佛、车头峪、康家村;大兴镇青沟、佟家、联合、大兴、仁山、安乐村;通远堡镇小黑山、北张家村。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6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公共金融服务;寿光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4-0039-04

一、引言

公共金融服务的内涵在于提供公共金融产品和促进公平。公共金融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所具备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性质决定了市场提供公共金融产品的低效率,这时由政府提供公共金融产品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公共金融服务还存在许多欠缺,特别是县域范围内,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利用程度低,支付结算体系相对落后。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代表应承担起提供公共金融产品的职责,应更加注重公众享有公共金融产品的公平性,将公共金融产品向农村、农民、涉农中小企业等公共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倾斜。人民银行寿光市支行(以下简称“寿光支行”)扎实推进公共金融产品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覆盖,构建了涉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开展了文明信用联动联评活动,培育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寿光模式”,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了金融生态环境。

二、农村信用体系与公共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体系是在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的环境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收集、整理、分析与农村、农民相关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的证明材料的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公共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好处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信用自身特点

1. 以农户作为信用主体,而非单个的个人。这里所说的信用主要是指信用主体在参与现代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借贷行为。在家族特征尚占据主要地位的农村,发生借贷行为往往是一个家庭共同做出的决策,而非单个的个人。这种农户作为信用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时要以农户作为信用基本单位。

2. 农村信用有无形的约束。企业是以其资产来承担债务,企业债务对管理者和所有者自身没有影响,而农户作为信用主体,在需要偿还债务时,会以自身的财力甚至家庭的全部财力进行偿还;农户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安土重迁,逃债成本巨大。这种无形的偿债约束机制为农村信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农村信用重人情轻程序。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活跃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干力量,而农户联络员长期为农信社业务开展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农户联络员实质上是农村信用社在村庄的业务员,他们熟稔本村风土人情,串家走户联络存贷款业务。受农村家族观念、人情观念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农户联络员开展金融服务必然会依赖熟人网络,而轻视程序规范,这不利于农村公共金融服务范围的扩大和信贷风险的防范。

4. 农村信用规模小而零散。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和农村人口分布分散的现实条件下,农户和村镇企业所需的信用额度小并且分布不集中,同时农户和村镇企业的信用资料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每一笔小额度的放贷,银行都要付出对应的调研、分析、审查成本,积小成多,交易成本巨大。银行考虑到自身利益更愿意放贷给城市居民和大中型企业,这严重制约了银行向“三农”提供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也导致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不足。

(二)公共金融服务发展需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有力的支持

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公共金融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农村。信用体系在城市中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两大系统,供企业和个人来使用,为城市居民和企业提供公共金融服务。而在广大的农村,信用体系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这里是信用体系、也是公共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农村信用的自身特点,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让广大农民享有更多的公共金融服务。

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新型公共金融产品奠定基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使农村脱离了以人情网络为基础的农村信用,建立起农户信息征集、农户信用评价、农户信用档案管理为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从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公共金融服务,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与农户的信息不对称,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三、寿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寿光的经济社会环境提供了发展农村信用体系的土壤

寿光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提出了客观要求。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如蔬菜的种植、销售,土地流转,林业生产,渔业养殖等,并立足蔬菜种植成立了几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形成了储藏、加工、包装、运输、物流、会展、科研、旅游等一大批行业,也孕育了一大批涉农中小企业。寿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要求信用环境的不断提升。这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信用村镇、信用户的评定活动。2006年寿光市就成立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领导小组,提出了建设“信用菜乡,诚信寿光”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寿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寿光支行坚持“小而有为”,追求创新,在社会有地位、在银行有权威,能够协调党委政府和商业银行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寿光模式”

寿光立足“菜乡”实际,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先试先行,构建了以农户信用创评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项建设”为平台、以涉农中小企业评级为引领、以信用示范工程为推进的农村信用体系“寿光模式”。

1. 打牢基础:持续开展农户信用创评。寿光农户信用创评经历了由起步到成熟的历程,2000年寿光开始进行试点农村信用户创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支农协理员、客户经理、农村信用社、农信联社‘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网络。2003年进行整村整镇大范围信用创评,并以此为依托推进“五户联保”,每户授信额5万,截至目前已组建五户联保小组3.6万个,参加农户16万户,贷款余额31亿元。2007年组建由农村商业银行、村委和农户一体的“大联保”,农户授信额由5万提升到10万,累计对44个村为759户农户发放大联保“2+1”贷款1.4亿元。2008年后,寿光支行组织辖内农商行进行信用流程再造,将户主年龄在18至65周岁的农户全部纳入评定范围,发放信易通卡,目前已对975个行政村20.7万户农民进行了信用评定,授信额度182.7亿元,信用村、信用户评定覆盖面全部达到了100%。

2. 创建平台: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项建设”。寿光市在实现信用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项建设”,即由农村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人民银行负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桥梁建设、金融机构跟进信贷服务建设。通过三项建设,寿光市燎原菜果、东方誉源等62家专业合作社被列为信用示范社,348家专业合作社被列为信用培植单位,并确定了10-15万的授信额度,现累计发放“农业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商行+农户”的“4+1”模式贷款822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4.3万户。

3. 引领方向:发展涉农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到2008年,寿光市为1610家涉农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以此为延伸,寿光支行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中小企业贷后评级和商业承兑汇票评级。2009年农商行与评级机构签署对15家企业进行贷后评级的协议,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2010年寿光贷后评级模式在潍坊农信社系统得到推广,目前参与贷后评级的涉农中小企业上百家。通过开展涉农中小企业商业承兑汇票评级,目前15家企业签发了商业承兑汇票并得到了贴现和再贴现。涉农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有效促进和规范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行为和经营行为,进而使涉农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信贷支持。

4. 信用再造:联合推进信用示范工程。2011年4月,寿光支行协同市委宣传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了“文明信用联动联评”活动,此次活动从全市22万户中评选出了50000户“文明信用户”,1000户“文明信用个体工商户”,200户“文明信用小微企业”,100个“文明信用村”,10个“文明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选出的各类文明信用户贷款利率享有较一般农户少上浮10个百分点的优惠,文明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利率享有较一般农户少上浮30个百分点的优惠。文明信用单位和农户可获得银行优先安排发放信贷资金,享有贷款“绿色通道”,获得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推进“富民理财”计划,为每个村的“文明信用户”逐一建立金融服务档案。2011年6月,寿光支行、市团委及金融机构联合组织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及融资扶持试点工作,每村10个青年,全市1万个青年参加了活动,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市选定2018名青年创业者作为扶持对象,目前已有393个青年创业信用示范户获得贷款授信5756万元。

(三)寿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各方参与的动机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信用宣传,具体组织开展信用评定,收集、整理信用资料,建立信用档案,担当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金融机构也掌握了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了搜集信用信息的成本,拓展了放贷空间。农户通过参加信用评定、信用联保能够提升信用等级、获得金融机构更多的授信额度,并且信用等级越高所享有的贷款利率越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列入信用示范社可以获得一定的贷款授信或者为合作社的社员进行担保。涉农中小企业通过开展信用评级,有助于规范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及进行集合票据融资。公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足水平是政府社会业绩指标之一,政府执政为民、提升政绩,有动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寿光金融生态环境,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给政府带来经济业绩。

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取得的成效

(一)扩展了社会信用体系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公共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发展比较成熟、实施全国联网的有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这两大系统在城市中已被广泛认知。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但也有着自身特点,它是基于农村经济特征而建立的信用体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别,多以县为单位进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广泛开展填补了社会信用体系在农村的空白,促使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城乡均衡发展的态势,社会信用体系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展,公共金融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降低交易费用,节约公共金融服务成本

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原因,银行和农户、中小企业达成贷款协议需要耗费大量的交易费用。对于银行来说,其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贷前调查成本,贷中监督成本和客户违约损失,无论客户贷款额度大小,银行对每一笔交易都要付出对应的费用,由于农户、中小企业贷款笔数零散、违约风险较高,银行需付出大量交易费用。农户和中小企业在争取贷款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面临寻租。农村信用体系为交易费用的降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是农村信用体系为银行、农户和中小企业搭建了信用资料的共享平台,有效化解了交易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可以全面快速掌握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料,辨别企业状况和优劣。这有助于减少银行的贷前调查成本和监督成本。农户和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信用体系凭自身的信用优势获取资金支持。二是农村信用体系能够防范违约风险,进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失信惩戒机制,失信者的行为被广泛传播,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进而违约现象大大减少。

(三)扩大三农公共金融服务范围,增加农民、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机会

长期以来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远远少于城市居民和大企业的融资机会,出现这种状况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公共金融服务滞后。对于农户来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其打开了一扇融资的窗户,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之前,只有少数农户能够获取贷款,而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之后,金融机构能够掌握大量农户信用状况,同时给予这些农户相应的信用额度,从而使农民的融资机会大大提升。对于涉农中小企业来说,农村信用体系为涉农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开展涉农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等,这样有助于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向金融机构传递真实的信息,进而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机会。

五、政策建议

(一)树立合理科学的农村信用体系发展思路

首先,应该结合农村信用自身特点,开发信息结构合理、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其次,通过农户信用全覆盖、三信评定、文明信用联动联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一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农户信用创评工作;最后,通过开展涉农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涉农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等活动,促进涉农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二)各银行间信息共享

参与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往往是少数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农行,而获得的农村信用信息尚未纳入统一的征信系统,这显然不利于信息最优化利用。从长期看农村信用信息会逐步纳入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中,从而被更广泛的金融机构和农户所共享。目前可以尝试建立信息交易机制来促进农村信用信息在商业银行间共享,开拓涉农市场。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的利用

多数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这决定了针对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开发多种形式的信用贷款方式是客观选择。商业银行要利用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开发适应市场主体特点的信贷产品,以此扩大信贷量,为广大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信用的扩展要求更大程度的信息开放,这必然涉及到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问题,因此以法律形式将合理的信用数据与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加以区分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大部分的信用信息,这些信息缺乏统一的管理,征信管理部门也很难获取这些信息,因此应制定相关法规将其逐步纳入信用体系中来。

参考文献:

[1]顾琴琳.信用评级收费机制研究[J].征信,2010.1.

2]卢钦.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构[D].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二元结构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2.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第7篇

关键词:农村;支付;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06—04

现代支付体系是金融机构资金划转和金融业务创新的基础平台,是经济金融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现代支付体系主要集中于全省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域,向广大乡镇和农村延伸不足,导致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制约了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和服务开展,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履行金融服务职责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在山东省强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础

第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成本较高、积极性较低,部分银行甚至撤销了偏远乡村的机构网点。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取款、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得不到有效满足。建设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在农村广泛布设金融服务终端,有利于形成广覆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供给点,便利农民就近办理金融业务。同时,在农村推广普及银行卡,有利于依托银行卡承载的储蓄、消费、信用支付、理财等功能,创新支农惠农金融服务,满足广大农民日常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促进金融资源加快向农村集聚的先导。长期以来,农村各项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资源持续流出。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就是要向农村延伸现代支付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和业务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就是要在农村推广现代金融工具和支付方式,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营造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有利于改变农村金融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集聚。

第三,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降低农村交易成本的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市场交易主要依靠现金结算,效率低、风险高。通过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付服务体系,能满足农村企业、市场及广大农民跨地域和跨行转账、信用支付、大额资金结算等各类需求,有利于加快农村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缓解“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融资难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推广信用卡、汇票、支票等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有利于扩大农村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为农村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缓解“三农”融资难题。

第五,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农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推广现代金融服务,有助于培育农民现代金融和信用文化,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农村推广信用卡等工具,有助于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促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有利于减少农村现金流通量,降低大额现金安全隐患和假币风险,促进“平安山东”创建。

二、坚持市场培育和政策扶持双轮驱动,强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为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集聚,改变农村金融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坚持不懈地在全省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各市中心支行“一把手”责任制,并牵头组织成立了由12个省直部门、22家省级金融机构组成的山东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凝聚加快建设的合力;明确了“构建以普惠制为核心,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多层次、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把建设工作主战场放在乡村;坚持尊重市场需求和政策强力推进双轮驱动的建设思路,既充分发挥政策矫正市场机制失灵的作用,构建金融机构参与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将各项工作着力点放在培育市场、拓展市场和管理市场上,确保农村支付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既加快农村地区支付系统和服务终端的延伸布设,也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交易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使用效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积极推进建设工作的同时,强化市场规范安全发展,维护农民对市场的信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现代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快向乡村延伸

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主体的现代支付系统是支付服务网络的骨干,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基础环节。由于农村银行机构网点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不符合接入系统的内控要求,乡村地区的机构网点大多没有接入系统,许多业务在农村无法办理。对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辅导力度,2011年为县域300多家银行、近千人开展了专项培训,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完善内部系统,促使各方面达到现代支付系统接入要求;创新了系统准入的考试方式,主动上门为农信社举办专场考试27次;简化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准入环节,支持其开展跨行支付结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