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亲子活动调研(合集7篇)

时间:2023-06-16 16:27:14
亲子活动调研

亲子活动调研第1篇

亲子活动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活动。

亲子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成人和孩子一起郊游、参观、学习、生活、游戏等等,其中亲子游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才能提高家庭亲子游戏的频率及质量,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我园地处小城镇,将近一半的孩子来自农村。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低、业余时间少,特别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了祖父母,老人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其它无所谓。笔者认为幼儿园有责任指导家庭开展亲子活动,我园尝试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亲子活动的意义,提高亲子活动的水平。

二、亲子活动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我们对小班新生家长进行了调查(本次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13份):

从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对亲子活动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在“您在平时与孩子游戏或对孩子进行指导的时候存在什么困难?”这一栏里,许多家长填的是“自己水平有限,不会指导”、 “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话”,有的则说不知道如何开展亲子活动。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认识,对孩子的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部分家长表示“没有这么多时间去陪孩子玩”,有的家长仅认识亲子活动的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性,反而使亲子活动成了溺爱孩子的机会,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要玩骑马时,他(她)就乖乖地让孩子骑在背上等。

三、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家庭的背景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时,我们发现,家庭在亲子活动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的家庭不多,家庭中进行的亲子活动多为智力活动,对幼儿的情感、情绪、兴趣、表达的方式等关注较少。

3.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以母亲为主,其他家庭成员参与的比较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和孩子玩谁都一样。

4.家庭亲子活动种类比较单一,家长掌握的亲子活动很少。

四、转变策略

我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意义的认识,有效地开展高质量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园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寻有效的方法,对各种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提高家庭亲子活动的质量、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使家长能够通过亲子活动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亲子活动的作用。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专家讲座、半日开放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身心特点。家长通过观察和学习,逐步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3至6岁孩子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注意力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不稳定,在个性方面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在亲子活动中要注意遵循这些规律,使用适合孩子特点的科学方法。

2.通过请家长来园参加家长交流会、参与班级的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等形式,转变家长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其他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妈妈的事情”等观念。让家长明确地认识到亲子活动过程中,除了发展孩子的认知、良好个性以外,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成为游戏的最重要目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是其成长、发展的基础,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亲子活动应更加富于感性,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

家长在活动中应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培养技能和技巧。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尝试、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对亲子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进一步学习亲子游戏的方式、方法,鼓励家庭其他成员也加入到与孩子一起游戏中来。家长到幼儿园来进行集体的亲子活动,从而使家长对亲子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有更详尽的了解。家长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亲子活动。我们不仅设计了孩子和父母的活动,还特地设计了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的活动,使之认识到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对家长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让家长转换行为和引导语,形成亲子活动中的互动,逐步提高亲子活动的质量。

4.通过家长园地,每周向家长推荐1~2个亲子游戏、把一些家庭的好的做法及时在家长园地里张贴出来,供其他家庭借鉴,逐步帮助家长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

五、亲子活动初见成效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发现一段时间之后,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情况有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家庭开展亲子游戏的频率、种类、参加人员等变化显著。通过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1.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频率呈显著增长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频率通过指导有了显著提高,多数偶尔进行游戏的家庭转变为经常进行亲子游戏,活动的次数上升。由于研究带来了家庭成员对亲子活动的认识的转变,从而改变了家庭教育的方式和习惯。

2.家庭开展的亲子游戏中智力游戏上升趋势不明显;体育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娱乐游戏有显著提高,而其他类型的游戏也呈上升趋势。

表2中调查结果说明一些家长转变了传统教育观点中重智力轻其他教育的观念,逐步认识到游戏主要目标是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和体验,认知不是其主要目标。体育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其他游戏比例变化显著(其他游戏包括创编游戏、根据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进行的游戏、亲子电子游戏等)。

3.家庭成员都经常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亲子活动调研第2篇

【关键词】3~6岁幼儿 亲子活动 现状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74-01

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开展亲子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3~6岁幼儿基本上都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幼儿园亲子活动是这些孩子接触到的亲子活动的主要形式。调查亲子活动的时间、频率、参加人员等可以了解亲子活动开展的现状,有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促进亲子活动更好地进行,确保3~6岁幼儿健康成长。

一 3~6岁幼儿亲子活动开展的现状

第一,亲子活动开展的频率。亲子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明显不同,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参与的亲子活动主要由幼儿园举办,而一学期内,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次数往往较少。根据调查发现,有35.2%的班级在一学期中举办1次亲子活动,有44.3%的班级一学期内举办2次亲子活动,只有18.5%的班级一学期举办亲子活动达到3次。

第二,亲子活动时间分布情况。根据调查发现,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间并不统一,开展时间基本上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调查的情况具体如下:有48.3%的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有3.3%的亲子活动在学期初开展,有40%的亲子活动在学期中开展,有8.4%的幼儿园在学期末开展亲子活动。整体上看,亲子活动开展的时间分布比较分散,这也说明了亲子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各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结合了教学的特点。如小班多在学期初开展亲子活动,因为班级学生多是初次进入幼儿园,学期初开展亲子活动,能够降低学生的恐惧感,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

第三,亲子活动家庭参与者。在亲子活动家庭参与者中,既有幼儿的妈妈、爸爸,同时还有孩子祖父母,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另外还包括了保姆以及其他亲戚等人。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亲子活动中,参与最多的是孩子的妈妈,其次是孩子的祖父母,孩子爸爸参与的较少。具体如下:3~6岁幼儿的父亲在亲子活动中参加的次数较少,而女性家长不具备男性家长勇敢的品质,所以在活动中不敢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而孩子顽强、勇敢的品质也难以得到培养。

第四,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活动内容来看,亲子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分成两个大类,即单领域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语言游戏、亲子科学活动、亲子健康游戏、亲子艺术活动等,另一种是多领域亲子综合活动。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多数亲子活动的内容都是单领域内容。从调查中发现,单领域亲子活动内容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亲子健康活动的开展数量最多,紧接着是亲子社会活动以及亲子艺术活动,而亲子科学活动以及亲子语言活动则相对较少。

二 3~6岁幼儿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家长的态度问题。对于3~6岁幼儿的教育问题,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应当由幼儿园进行负责,也有部分家长认识到了参与亲子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对亲子活动时主要表现出三种态度,推卸责任的态度、力不从心的态度以及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孩子的父亲较少参与到亲子活动中,这对于孩子健全人格品质的全面培养会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幼儿园的问题。根据调查发现,仍然有多数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的次数过少,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幼儿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是由教师发起,经过幼儿园领导审批后进行开展的,这也说明了幼儿园领导没有意识到亲子活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教师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是为了应付检查,亲子活动流于形式,这也就无法实现家长与幼儿园合理教育的目标,可能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负面影响。

三 3~6岁幼儿亲子活动开展的建议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均是如此。教师要具有责任感,主动要求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来,要明白亲子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以及方案,设计合适的活动主题,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

第二,在亲子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发挥出家长的作用。引导家长看到亲子活动的意义,认识到父母参与幼儿亲子活动的价值,转变家长观念。

第三,家长要提升教育的能力。在3~6岁的幼儿,不同阶段时应当学习的内容不同,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应看到这种阶段性,明确在不同阶段的亲子活动目标,充分利用资源。家长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亲子活动中的地位,提升自己的素养,保证亲子活动的效果。

第四,应为幼儿亲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园而言,要加强亲子活动的管理,将亲子活动纳入到教育工作中,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四 结束语

亲子活动是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3~6岁的幼儿通过亲子活动能够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必须动员各方力量,转变家长和幼儿园的观念,为幼儿亲子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证,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亲子活动调研第3篇

关键词:3~6岁;家庭体育;亲子体育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家庭体育的价值是不仅仅丰富与补充了全民健身体育,其同时也是家庭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证明有效的进行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游戏也是提高孩子与家长间感情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亲子体育活动,能有效地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对身体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家庭亲子体育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而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以实现身心的活动形式健康共同发展为目的,利用相应的体育运动或体育游戏加以实现,其也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实践证明,在3~6岁的幼儿家庭中,其亲子体育活动主要是以体育游戏方式实现的。我们所说的家庭亲子体育游戏是指以家庭空间为活动场所,以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完成的体育游戏活动。在亲子体育游戏的认识上,刘焱认为“学前期是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运动发展与游戏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一致性的对应关系。”①尹芳认为“亲子游戏在促进儿童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②,但是,母顺碧却认为“目前我国亲子体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以经验为主,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少。”③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余杭区城镇街道幼儿园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现状调查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其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幼儿园和家长间的合作办学,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地进行亲子体育活动。

二、亲子游戏概念界定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生活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联系或训练。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其中形成和完善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笔者认为幼儿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它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并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对于亲子游戏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理解和界定,汝小美认为“亲子游戏是一种对儿童和成人都有益的相互的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是诸多游戏中的一种,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进行的。”陈帼眉、舒心等认为“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情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李生认为“亲子游戏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活动,它通过父母亲昵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主宰活动的进程,使孩子感到有趣、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身心。”以上关于亲予游戏的概念界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是家庭内成员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

本研究中的家庭亲子体育游戏基于以上的理解,将其界定为父母与孩子之间以满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体质健康)、时间(活动连续不少于10min)、活动形式(走、跑、跳、掷、爬等)、人员(爸爸或妈妈和孩子)、地点(家中或户外),以体育运动或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余杭区乔司街道下属幼儿园,其中包括中心幼儿园、南街分园、冯金分园、胜稼分园、三角幼儿园,良福幼儿园、永西幼儿园、大井幼儿园共8所。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以本研究的题目进行模糊检索,共检测到2篇,分别是王凯珍、周志雄、任弘、桑凤英、刘秀梅、王利红等共同研究与撰写的发表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上的《影响3~6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行为和活动量的因素及路径分析》一文和王凯珍、周志雄、桑凤英、刘秀梅、李琳共同研究撰写的发表在《体育学刊》上的《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一文。笔者下载并对其进行了研读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参考。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笔者设计了《乔司街道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幼儿的家庭成员、出生年份、学历、工作类型、住房面积、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家长对亲子体育游戏的认识与游戏存在的问题等。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7软件对所有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1.家长性别、出生及学历等调查

通过对300份问卷的统计,得出了以下的调查结果:在调查对象中,母亲所占百分比为74.3%,父亲的百分比为25.7%,这一结果说明父母中母亲接触孩子的时间要高于父亲;在出生年份上1979年以前的为2.6%,1979年的为26%,1980年的为33%,1981年的32.7%,1982以后的为5.7%,这些数据说明幼儿父母的出生相当集中在1979、1980和1981年三年上;在学历上高中学历为32.7%,大专学历占62%,研究生学历为5.3%,这一结果说明乔司街道幼儿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亲子活动调研第4篇

亲职教育( parent education) 是指为父母提供有关教养子女、为人父母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家长做有效能的父母,能够成功扮演父母的角色,担当父母的职责,促使子女健康成长发展。卡特( Carter) 曾指出亲职教育可增加父母的自我尊重,并更有能力地扮演父母的角色。皮特森( Petersson) 也认为亲职教育可帮助父母学习有效能的教养知能,增进亲子关系。目前,许多研究都将 孩子处于学龄前的家庭视为实施 亲职教育最重要的时期,因为此阶段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若能给予孩子适当的教导,将能奠定孩子良好的人格基础。此外,学龄前期也是儿童社会性、行为、语言等发展的最佳时期,对家长而言,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时候。大量研究已经指出,亲职教育是最能有效预防、介入、减少学前儿童家长教养不当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策略。如里德( Reid) 与哈蒙德( Hammond) 的研究发现,对于被诊断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当他们的父母参加亲职课程后,孩子的攻击行为显著减少,且效果可持续至少三年;对于一般的孩子,当他们的父母亲参加亲职课程后,孩子的反对行为、防卫行为会明显减少。亲职教育不但能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还能使家长的教养行为发生变化。如鲍尔( Bauer) 与斯特拉顿( Stratton) 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亲职教育后,父母亲会减少过度反应或纵容孩子的行为,自我效能感提高,且持续效果可达一年。

可见,亲职教育可以协助父母亲形成良好的教养行为,提高父母的效能感,促进亲子关系,也能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多数家长缺乏教养经验,对亲职角色与教养能力都深感困扰,他们学习亲职知识与技能的方式大多以 听亲友的经验为主,辅之以一般常识性的专家讲座和教学参观。这些活动忽略了亲职教育的延续性与深入性,难以协助家长建立适当的教养方式,由此可能衍生出种种负面问题,需要我们关切与重视。国外关于亲职教育的研究为了确定家长从亲职教育计划中到底想获得什么,研究者通常会对家长实施需求评估。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可知,我国学前儿童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是非常高的。如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76.4%的家长认为自己需要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的研究多是理论探讨,研究热点集中于描述亲职教育的现状、反思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推进亲职教育的策略,等等,且大多以专家意见为取向,鲜少站在家长角度,关注其对亲职教育的需求。其次,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已有研究多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为主,缺少大样本的量化研究。再次,从研究对象来看,大部分已有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及青少年的家长,而对于处在亲职教育最佳实施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为弥补以往研究的这些不足,本研究拟以杭州市学前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样本的实际调查,希望能够通过对家长参与亲职活动现状及其对亲职教育活动内容的需求的考察,为我国今后针对学前儿童家长的亲职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及下城区五个主城区14 所公立甲级幼儿园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每所幼儿园发放问卷90 份( 大、中、小班各30 份) ,共发放问卷126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1 份,有效回收率达95.3%。其中父亲所填问卷376 份,母亲825 份,年龄在30岁以下者居多( 59.20%) ,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本科及以上占70.19%) ,家庭平均月收入较高( 5000 元以上占68.28%) ,且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71.36%的家庭可获得家人协助。

( 二) 研究工具本研究在参考曾春霞和杨政动编制的亲职教育现状及需求问卷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将家长参与亲职教育活动的现状与需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家长背景变量、参与亲职教育活动的现状与满意程度、亲职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家长背景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家人协助程度,该部分不计入题数。初始问卷有31 道题,经过项目分析,计算题项与总分的相关,删掉相关未达显著( 相关系数小于0.4) 的题项,最后包含26 道题。其中参与亲职教育活动的现状与满意程度部分( 第111 题) 主要由参与情形、满意程度两方面构成;亲职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部分( 第1226 题) 参考瓦纳特( Warnat) 的研究,将其分为儿童教养的知能需求、沟通与调适需求、家庭管理需求三方面。( 三) 信效度分析信度方面,本研究问卷( 共26 题)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7,分半信度系数为0.774;内容效度方面,本研究所编制的维度和题项均来源于理论文献、已有的问卷调查以及学前儿童家长的访谈,并通过了学前教育领域专家、一线教师和多名课题成员的修订与审查,由此保证了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方面,本研究采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来检验问卷中 亲职教育内容需求部分的结构效度。从表2 可知,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均在0.375-0.783 之间,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在0.637-0.783 之间,说明这部分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家长参与亲职活动的现状

1.家长亲职活动参与情况与满意程度分析。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可知,目前幼儿园内常举办的亲职活动有 家长会 游园会 亲子活动等。根据与家长的访谈亦知,家长也常常参与园外早教机构的亲职活动,如 专家讲座 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因此,本研究将亲职活动分为如表3 所示的8 种常见类型。依照不同参与情形,将选项分为 经常参加 偶尔参加 很少参加 从未参加 未曾举办五个等级,对应赋值为5 分、4 分、3 分、2分、1 分,中等平均分为3 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长参与度越高。由表3 可知,整体而言,各项活动合并 经常参加与 偶尔参加等达37%,显示整体的参与度不高。其中 亲子活动( M=3.83) 与 游园会( M=3.82) 为家长参与度最高的亲职类活动,而 父母成长团体( M=1.71) 与 家长经验交流会( M=1.57) 的参与度则较低,并且选择 未曾举办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39%与52.71%。进一步分析可知,排在前4 位的活动类型均属于亲子实地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而参与度较低的活动型态则是以家长为主的偏静态类活动。此外,表3 亦反映了家长参与亲职活动的情况与园方是否举办该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如 亲师沟通 专家讲座 父母成长团体与 家长经验交流会这些家长参与度相对较低的活动,幼儿园未曾举办的比例均高于总体平均值。这也反映出亲职教育的举办主体仍为幼儿园,家长在园外可获得的资源与支持则较少。

四、讨论

( 一) 学前儿童家长参与亲职活动以幼儿园为主要载体,形式比较单一本研究显示,各类亲职活动因其属性与举办单位不同,家长表现出的参与度也不同。例如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每个学期幼儿园会开展2~3 次,有的甚至会开展4 次以上。 家长会 游园会 家长参观日为幼儿园固有的常规性活动,教师鼓励,幼儿亦希望家长陪同,因此此类活动的参与情况较为乐观。而 亲师面谈作为较私人化的沟通方式,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存在双方顾虑多、由祖辈代为传达等问题,参与度相对较低。 专家讲座 家长经验交流会与 父母成长团体是幼儿园 未曾举办的活动的前三位,同时家长在园外获得这方面的支持也相对较少,因此参与率明显偏低。总体来看,家长选择 偶尔参加 很少参加 从未参加的比例明显高于 经常参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亲职活动多以园方及教师为主体,对家长的个别化需求关注甚少,使得家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有效表达自身需求。此外,园方在举办亲职活动时,存在活动内容单一、追求形式热闹等问题,忽略了活动的深入性与有效性,一些大型的亲职活动看似办得红红火火,但无法解决家长现实存在的亲职问题。

( 二) 家长参与亲职活动整体满意度偏低,并与其参与频率显著相关本研究显示学前儿童家长对亲职活动的满意度为36%, 其中 非常满意 为12%, 满意为24%,家长的选择大多介于 一般与 不满意之间。可见,家长对目前幼儿园举办的亲职活动不太满意。进一步分析可知,家长对经常参与的亲职活动满意度最高,对没有参加过或不甚了解的亲职活动满意度较低,这说明家长参与情况与满意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 三) 家长亲职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自身需求得到关注从总体上来看,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需求程度较高,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从需求内容来看,家长在 教养儿童知能需求上的得分最高, 沟通与调适需求次之, 家庭管理需求最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瓦纳特( Warnat) 曾提出幼儿家长参与亲职教育的需求强度可依次排列为:幼儿方面,包含了儿童发展、营养、健康照顾等内容;父母本身及亲子沟通方面;解决家庭问题。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但与林晏瑢的研究不同,后者指出家长对教养方法、管教态度等内容有明显需求,但对于家庭经营、婚姻关系等的需求明显偏低,本研究则显示家长在 沟通与调适需求上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中等平均分,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关注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儿童为主中逐步解放出来,开始关注自身的调适与沟通需求。

( 四) 家长亲职教育需求在部分维度上表现突出,行为、沟通和危机处理最为关键在家长 教养知能需求维度上,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项目得分最高,说明家长十分渴望寻求这方面的专业帮助。当前社会,由于工作压力,父母大多将孩子托给祖辈照顾,隔代教养的最大问题在于容易对孩子表现出溺爱与迁就,关注重点在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对行为习惯和情绪控制的关注甚少,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诸多不良行为问题,带给父母巨大的亲职压力和强烈的亲职需求,是今后亲职教育应重点关注的主题。在家长 沟通与调适需求维度上, 亲子互动沟通方式与 获得家人帮助支持的沟通技巧两项排在最前,说明家长急需与幼儿建立平等、有效的沟通方式,以此提升亲子关系质量。此结果与徐贵莲的研究相似,后者指出学前儿童家长在 亲子调适与沟通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此外,父母的亲职压力不仅来源于幼儿,也来源于家人,由于一个家庭中常常存在不同的教养方式,如何获得家人支持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在家长 家庭管理需求维度上, 家庭危机处理需求最高,这一结果与陈贞妃的研究类似,后者也提到 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和 家庭调适是父母与祖父母的亲职需求。可见,亲职教育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家庭管理作为较为私人的领域,仅靠幼儿园或园外机构推进是不够的,更需社区资源的支持。袁婷婷的研究指出目前各国的亲职教育或家庭教育都趋向于更重视社区教育,因此幼儿园应尽量结合社区资源,形成伙伴关系,共同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家庭关系质量的提升打造一个更优质的大环境。

五、推进亲职教育的建议

( 一) 动静结合,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家长参与度台湾学者郭静晃将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方式包括文字通讯、讲座、手册、布告栏等;动态方式包括家庭访问、参与教学、亲子活动等。这两种活动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动态式活动形式丰富,但缺少专业性和教育性;静态式活动专业性较强,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因此,幼儿园在规划亲职活动时,应充分结合两种活动方式的优势,为静态活动注入活力,同时以专业性引领动态活动,吸引更多家长参与。此外,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亲职教育活动的形态更具多元化,幼儿园在举办亲职活动时可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快捷方便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或E-mail 等,扩大活动的受众面,同时保证咨询渠道更为畅通。

( 二) 重视亲职活动的实用性与即时性,提升家长满意度本研究显示,家长参与亲职活动的情况与其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家长确实可以从这类亲职教育活动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亲职能力,但活动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家长对亲职活动的满意度。 林家兴曾指出 有效的亲职教育包含两大要素实用性与即时性,其中实用性指让父母能够学以致用,即时性指帮助父母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一些教养问题。因此,幼儿园在实施亲职教育时,应尽可能做到:在教养儿童方面,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发展规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方面,与家长一起探讨当前面临的特殊难题,并助其谋得解决之道;在沟通技巧方面,帮助父母了解亲子互动沟通的方式,同时增进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家庭管理方面,促使父母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了解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意义。

亲子活动调研第5篇

一、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的内涵

(一)亲子的概念

“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二)亲子游戏的内涵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进行的,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实施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游戏,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和看护人有了直接接触,从而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

二、当前亲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选取我园50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让成人充分认识到婴幼儿时期亲子游戏活动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寻找到更多好的亲子游戏活动或有效的对策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开放式及半封闭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对象中进行试测,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每个问题打分,问卷回收之后,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然后请专家进一步矫正,最后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1、家长与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1)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儿常常喜欢与父母亲一起玩,而且幼儿常常要求父母陪他们一起玩,这表明多数幼儿都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意愿,他们的游戏态度是积极的。

(2)家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99.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玩,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家庭关系”;在问到“在空闲的时候,是否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时,6.1%的家长选择“总是”,45.4%的家长选择“经常”,46.7%的家长选择“有时”,1.8%的家长选择“偶尔”;当孩子要求和家长一起玩时,68.9%的家长“先答应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与孩子玩耍”,29.6%的家长“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耍”,1.5%的家长“不想与孩子玩耍,会找各种理由加以拒绝”。

2、亲子游戏活动条件的创设

(1)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75.8%的家长选择家庭和户外作为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场地,15.4%的家长选择在家庭中与孩子游戏,8.8%的家长选择在户外与孩子游戏。

(2)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

家长与孩子常玩的游戏类型依次为体育游戏(占总人数的74.4%)、智力游戏(占总人数的73.3%)、结构游戏(占总人数的68.9%)、角色游戏(占总人数的44.7%)、音乐游戏(占总人数的42.5%)、表演游戏(占总人数的41%)。

(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亲子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还比较短,亲子教育的理论还不很完善,许多儿童家长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对其社会的意义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确;很多教育机构对亲子游戏活动如何开展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论上,对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亲子游戏活动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的描述;亲子游戏活动的主体,家长还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对亲子游戏活动认识不足以及不清楚如何开展积极、有意义的亲子教育等问题。常常有如下表现:

第一,家庭中房屋的面积很大,儿童的活动空间很大,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提供给儿童的图书、玩具也很多。

第二,家长往往因为没有时间或对亲子游戏活动不屑一顾的缘故,忽视甚至拒绝亲子游戏活动,而满足于孩子的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

第三,活动内容简单、重复、单调,教育意义不充分,智力开发作用不明显。

三、关于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主观层面上

1、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并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理解环境中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主动地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实现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变得更为精确,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先前经验意义的理解。

2、正确认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价值。

首先,成人参与游戏,无形中给幼儿以支持,这种支持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无言的沟通;其次,参与幼儿的游戏是与幼儿建立融洽关系的最好方法;再次,成人参与幼儿游戏,可以减低幼儿游戏时的不专心,延长游戏的时间。但是,成人的参与必须是正确的、适当的,过多地干预或纠正幼儿的玩法,可能会妨碍幼儿的创造或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产生反效果。

(二)行为层面上

1、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

2、推广亲子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亲子教育的理念凸显。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前者是指“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后者是指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

亲子活动调研第6篇

关键词:家庭体育;亲子体育游戏;幼儿;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0-0056-03

家庭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以满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体育运动或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在3~6岁幼儿家庭中,亲子体育活动主要以体育游戏方式为主。家庭亲子体育游戏是指为了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促进家庭和睦发展,以父母和亲子为活动主体进行的体育游戏活动。

学前期是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运动发展与游戏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一致性的对应关系。亲子游戏在促进儿童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亲子体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以经验为主,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少。为此,本研究的体育活动游戏是指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体质健康)、时间(活动连续不少于10 min)、活动形式(走、跑、跳、掷、爬等)、人员(爸爸或妈妈和孩子)、地点(家中或户外)等条件,而不包括其它智力或生活性游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为家庭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计。

设计了《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家庭成员、家庭住房面积、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家长对亲子体育游戏的认识及家庭亲子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等。问卷编写完成后,请30位幼儿家长进行了试验性填写,填写后征询其对问卷的意见,并请5名专家对问卷的设计和内容进行了审议。根据专家审议和试填人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最后编写成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形式分为开放式、半封闭式和封闭式3种类型。

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5名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效度进行检查:3位专家很满意,2位专家比较满意。因此,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和内容效度基本上是有效的。

本课题研究采用重测信度的方法估计调查问卷的信度,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相隔时间为4周。从第一次被测者中抽取46名幼儿家长再次填写问卷,然后将两次填写问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学者Gay的观点,任何测验或量表,信度系数若在0.85以上,表示测验和量表的信度颇佳。本研究中幼儿家长调查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85以上,因此本课题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3)抽样。

本课题采用非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社会学随机抽样经验确定样本数范围的要求确定问卷调查抽样人数,从北京市抽取16所一级一类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8份。

1.2 数理统计

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频数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法分析不同性别幼儿选择游戏类型的差异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幼儿家长基本信息

在问卷调查对象中,幼儿的父母各占24.3%和75.7%。从学历结构来看,幼儿家长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8.3%,这表明大部分幼儿家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这可能与本研究抽样所选取的一级一类幼儿园等级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北京市现有一级一类幼儿园281所。由于一级一类幼儿园不仅在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学费上也比较高,在此类幼儿园上学的幼儿家庭一般具备较好经济条件。

2.2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空间特征

幼儿亲子体育游戏的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社区、郊外自然环境等)和家庭环境。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场地、家庭的客厅、附近公园是体育游戏活动开展比较多的地点。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颁布施行,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得到较大的改善,这为社区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为开展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健身器材主要以成人为主,很少摆设幼儿或儿童体育健身的器材。

在家庭环境中,主要在客厅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所占比例为71.2%,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住房客厅面积(平均为27.44m)相对较大有一定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体育游戏的开展。

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活动的内容与环境(空间密度、空间安排等)之间有密切的依存关系…。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家庭亲子体育游戏活动量(每周游戏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时间)与家庭客厅面积显著相关(1=-0.503,P=0.006)。

2.3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活动时间

亲子体育游戏的活动量包括每周活动的次数和每次活动时间两个变量。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频率为每周2.61次,每次活动时间平均为36.27min。幼儿家庭体育游戏活动时间基本有保障。

2.4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内容

在3~6岁幼儿家庭中,游戏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积木游戏和规则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样式,这些主要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表现着自己内心的担忧和冲突、快乐和困惑、期望和愿望。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类家庭幼儿游戏中,以积木、沙子等进行建筑构造的结构游戏,以发展运动素质、增强体质的体育游戏,以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智力游戏所占的比例都高于60%,父母与孩子分别扮演不同游戏的角色、根据故事和童话中情节进行的表演游戏、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音乐游戏约占1/3。

从幼儿体质健康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幼儿体育游戏应当包括跑爬、跳跃、投掷、平衡、耐力、灵敏协调等几大类,以全面发展幼儿相应的运动素质和机能水平。虽然亲子体育游戏在家庭游戏中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调。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内容主要有球类游戏、追逐跑类游戏、投掷游戏、跳跃类游戏等。其中,以球类游戏和追逐跑类游戏为主,不利于幼儿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可能与体育游戏场地、器材和缺乏科学指导等因素有关。

2.5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指导方式

亲子体育游戏始终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家长的陪伴和支持会使孩子在游戏时心情更轻松、更

投入,获得更多的快乐。在家庭亲子体育活动中,家长既是游戏的组织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更是孩子游戏的伙伴。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体育亲子游戏活动中,主要是以孩子为主导和与亲子共同商量两种方式为主,占73.9%。从现代心理学和教育理论角度来看,在3~6岁幼儿体育游戏中,幼儿应是体育游戏活动的主体,家长是体育游戏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所决定的。一些研究指出,游戏组织和指导能力也是父母应具备的良好个性特征,父母的游戏性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条件。幼儿父母游戏性水平也影响幼儿的游戏性和创造性发展,因为与游戏具有较高相关的创造性的表现和发展也需要适宜的环境,需要幼儿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及成年人的理解与支持。

2.6 家长对亲子体育游戏价值的认识

家长对体育游戏价值认识的正确与否,往往影响着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3~6岁幼儿家长绝大部分都能认识到亲子体育游戏对幼儿的身体素质、体质发育、智力和社会适应性等的促进作用。

然而,幼儿家长对体育游戏价值的认识,只是为他们参与体育游戏奠定思想意识的基础,而不能成为他们体育活动行为的必然动力,因为影响开展亲子体育游戏的因素主要是由家长和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内部需要和开展体育游戏外部条件所决定的。内部需要主要指影响家长体育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意识、兴趣爱好、需要动机、心理障碍等)和生理因素(主要包括生理需要、生理障碍和生理特征等)。外部条件主要是指促使体育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行为环境(亲子体育游戏的知识、场地、器材、时间等)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家庭环境等)。

根据对幼儿家长的调查结果,他们认为家庭亲子本育游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工作忙或家务忙没有时间、家庭居住面积小、体育游戏项目少、社区缺乏体育活动场地等。其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工作忙或家务忙而没有时间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9%和56.8%,这二者都是影响他们体育行为的行勾环境。

由于家长在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知识方面的缺乏,因此,他们希望在家庭体育游戏方面能得到科学的指导。调查结果表明,42.8%的幼儿家长希望得到幼儿教育专家的指导,希望得到幼儿园老师、幼教专门机构人员、体育教育专家指导的比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家长希望得到体育教育专家的比例只有13.1%,这反映出幼儿家长对体育教育专家认可程度较低,可能与幼儿家长对体育学科专业缺乏认识有关系。

3 结论

1)北京市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地点主要在社区体育场地、家庭的客厅、附近公园。

2)幼儿家庭体育游戏活动时间基本有保障,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每周2-3次,平均每次时间为36.27min。

3)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内容主要有球类游戏、追逐跑类游戏、投掷游戏、跳跃类游戏等,其中,以球类游戏和追逐跑类游戏比较集中,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比较单调。

亲子活动调研第7篇

主题词:父亲;幼儿园;亲子活动;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这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我园非常重视亲子活动的开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开设相关讲座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知以及家长的教育技能;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其组织活动的能力等。我园开展亲子活动的形式也很多样,有园级的亲子活动(春游秋游);有幼儿园家委会组织的亲子活动(亲子运动会);有班级自主开展的亲子活动(双休日亲子活动)。内容也很丰富,亲子写生、亲子采草莓、亲子做蛋糕等。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家长都自主自愿参与活动。但我园亲子活动大都是母亲以及祖辈家长参与,父亲参与的程度比较低。

为了更清楚、客观的了解父亲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本研究在我园随机抽取了小中大三个班,一共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90份,并要求由父亲填写完成。回收了问卷85份,并挑选了有效问卷80份。通过对80份问卷的分析和统计,发现我园父亲在参与亲子活动方面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

1 优势

1)父亲们的兴趣爱好广泛

调查显示父亲的兴趣爱好中,喜欢球类运动的占到40%,喜欢棋类活动的占到20%,喜欢钓鱼的占到20%,还有一些涉及到汽车、围棋、游泳等。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我们开展以父亲为主要参与对象的亲子活动提供了内容依据。

2)父亲们的可利用资源丰富

调查显示,我园的父亲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工程师、教师、警察、保安、个体经营户、快递员、工人等。我们知道每一种职业都有着它独特的知识结构、技能、经验及人生感悟等,如果善加运用,这些将会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2 不足

1)父亲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

调查显示,父亲们对“赚钱养家、孩子的精神导师”认同度比较高,而对开放性问题“您知道父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有哪些独特的影响”回答甚少。由此可见父亲对自身独特教育作用的认识不够。传统观念中,父亲的主要职责是赚钱养家,认为孩子在学校主要由老师负责,孩子在家里则主要由母亲负责。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直接制约了父亲们参与亲子活动的热情。

2)父亲空闲时间与活动开展时间不匹配

调查显示时间是制约父亲们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更多的父亲充当家庭经济支持者的角色,大部分父亲的工作比较繁忙,而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往往会占用家长半天以上的时间,且许多活动开展的时间与父亲有限的空闲时间不匹配,所以父亲很少参与到活动中来。

3)父亲对亲子活动内容不感兴趣

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大都是老师发起和组织的,老师们在组织亲子活动时会习惯性地选择幼儿感兴趣以及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活动,而很少关注到幼儿父亲们的兴趣。这就导致了父亲们对于老师精心组织的亲子活动不感兴趣。调查显示,父亲参与春游秋游以及双休日亲子活动的比例较高,而对于家长开放日、亲子制作等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可见父亲们对于活动性比较强的,在幼儿园外部环境中发生的亲子活动比较感兴趣。

二、文献综述

1 关于父亲对幼儿发展影响力的理论依据

1)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

幼儿期是幼儿形成性别意识、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以后的性别角色认同以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只有在男女教育者性别差异的对照之下,才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男性和女性的角色特点,进而促使其性别角色顺利、健康地形成。其中,男孩通过与男性接触习得男性角色特征,而女孩通过与男性接触习得如何与异性相处,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女性特征与男性特征区分开来。

2)促进幼儿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

3-6岁幼儿是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此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若在这个时期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孩子从母亲那学到温柔、善良、富有同情心等个性品质,但勇敢、坚强、刚毅、豁达等积极个性品质则需要从父亲那习得。父亲在与孩子的不断交往、相互作用中,将自身特有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孩子。

2 关于父亲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实践依据

《幼儿园活动中的父亲参与不可或缺——基于性别心理学的思考》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上海市12所幼儿园的27场有家长参与的幼儿园活动的观察发现,父亲参与的数量有限且程度很低。其中,家长助教活动18场(没有父亲参与),亲子外出活动5场(有10%左右的父亲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4场(有15%左右的父亲参与)。Ramsay等人将家长参与分为五个层次,即知情、应邀参与活动、与园方对话、提出观点、参与决定。而目前父亲参与体现在“知情”和“应邀参与活动”两个层面上。换言之,父亲参与的活动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层次较低。

在《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一书中,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学历群体中对于“父亲的主要职责是赚钱养家,抚育子女由母亲承担更合适”模式的认同度比较高。中国传统家庭的夫妻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工作角色大于父亲角色,人们对于男性的认可更多还是专注在事业的成功,而非做一个尽职的好父亲。这种传统观念导致父亲们逐渐缺席对孩子的教育。

综上所述,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而父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又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不能被母亲所代替。但是目前我园老师都是女性,而亲子活动也以母亲参与为主,孩子们大都受到的是女性化教育,因而更迫切希望有父亲这个男性角色的参与,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结论

1 设立“父亲学校”,促进观念转变

幼儿园开展的各项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都是针对父母亲的,鲜少有专门针对父亲的教育指导活动。鉴于父亲的重要教育作用,可以专门开设父亲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为父亲们提供丰富的活动。

1)创设“父亲节”

父亲学校里面可以每月选定一天作为“父亲节”,这一天只邀请父亲来园参加一系列的活动。“大力士爸爸”、“爸爸擂台”、“父子反串”、“亲情对对碰”等有趣的亲子活动深受父亲和孩子的喜爱。还有一些与特定的节日相结合的活动也很精彩,例如:

①我和爸爸过端午

“父亲节”这一天可以与特定的节日相结合。例如端午节时开展“我和爸爸过端午”的活动,活动中爸爸和孩子一起开心的包粽子,孩子们一边认真的向爸爸学习包粽子,一边听爸爸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现场氛围非常温馨。孩子们在活动中既增进了与父亲的亲情,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

②我和爸爸庆新年

元旦到来时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我和爸爸庆新年”的活动,活动中爸爸和孩子一起DIY新年礼物,孩子们在设计、制作礼物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新年的快乐又提高了艺术创造能力。

2)开设“父亲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父亲学校里面可以专门针对父亲们开设一些讲座,例如“父亲独特影响力”、“如何做个好父亲”、“幼儿教育新理念”等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之风吹响保守的父亲们。父亲们认识到了自身对孩子独特的影响力,这将激励父亲们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

3)发放“亲子活动”宣传册

父亲学校还可以定期向父亲们发放亲子活动宣传册,宣传册内容可以包括父亲参与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近期父亲参与亲子活动的精彩瞬间,下次亲子活动内容的预告,父亲参与亲子活动的优秀案例以及孩子们号召父亲参加亲子活动的演讲。通过这些宣传册的发放来吸引父亲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

2 设计调查表,建立有效沟通渠道

1)时间调查表

由于时间是影响父亲们参与亲子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组织活动前,老师应先发放一张调查表,调查一下父亲们最近的空闲时间,然后在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一个大部分父亲都空闲的时间,这个时间就可以作为亲子活动开展的时间。

2)合作调查表

老师是亲子活动的主导者,但同时也需要家长们的倾力合作。有些亲子活动需要大量的材料,这些则需要父亲们帮忙收集,有些活动需要专业的知识,这些则需要父亲们提供相关信息,有些亲子活动则需要大力气的父亲们帮忙安排场地。因此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老师可以发放一份“你愿意合作吗”的调查表,邀请父亲们合作开展活动。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与父亲之间的有效沟通,吸引父亲们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

3 关注父亲兴趣,拓展活动内容

研究表明,如果亲子活动的内容与父亲们的兴趣爱好相契合,父亲参与到活动中的热情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那么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就要多关注一下父亲们的兴趣爱好。

1)业余爱好

父亲们的业余爱好是丰富多彩的,例如父亲们对于球类运动的热情是很高的,老师们可以策划一次关于球类的亲子游戏,比如球儿进筐、赶“小猪”、运“西瓜”等;父亲们对于爬山的热情也很高,老师可以策划一次亲子爬山活动;父亲们对于汽车的热情也比较高,可以创设一次亲子汽车设计大赛等。

2)职业特长

父亲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对于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比较感兴趣。例如有的父亲是开水果店的,老师可以创设关于水果知识的亲子竞赛;有的父亲是建筑师,老师可以创设小小建筑师的亲子活动;有的父亲是医生,老师则可以创设小医院的亲子游戏等。

四、研究成效

1 树立父亲正确教育观,家园合作紧密无间

父亲们在“父亲学校”里学习,交流、讨论,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里老师和母亲的责任,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更为重要。“父亲独特的影响力”专题讲座后调查发现父亲们对“您知道父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有哪些独特的影响”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解答,基本了解自己对孩子在性别角色、个性品质、交往能力、认知发展等方面的独特影响;“如何做个好父亲”的专题讲座后,父亲们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赚钱养家”不再是合格父亲的唯一标准,多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游戏等可以帮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

2 优化亲子活动资源库,为后期活动提供支持

我园通过开展一系列以父子为主要参与对象的亲子活动,逐步丰富了亲子活动的资源库。资源库中包括精彩的亲子活动方案、指导父亲参与亲子活动的策略、父亲参与活动的优秀案例集等。亲子活动资源库为引导父亲参与亲子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使父亲参与活动的比例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