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据调查方式(合集7篇)

时间:2023-06-16 16:27:04
数据调查方式

数据调查方式第1篇

基于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的通信模式已经从最初的单工,演变成半双工,到现在的双工制移动通信系统。从开机的那一刹起,位置信息便通过天线,向附近基站发起一连串的“附着–周期性登记–分离–位置更新–删除位置”信息等这一系列循环的通信行为来确保我们能够正常接打电话。正因如此,我们的位置信息无时无刻都被知晓,而埋藏在位置数据背后的却又是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

传统的人流量调查,需要测试人员拿测量仪去蹲点,定时测量。在该地点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得原始的观察数据后,再通过相关的分析、计算就可以预判该地点的人流量。当然,上述的方法尤为传统和古老。新型的统计方式也有,从视频中分析出人数也是一个测算人流量的统计方法之一,但是这个方案非常复杂和要有挑战性的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还有一些比较先进的调查方法——采用运动区域检测算法来实现的。其基本原理是在固定摄像头里提取出运动区域,根据这些运动区域进行统计。当运动区域和人的大小相似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有一个人通过。当多个人距离较近的时候,采用人体大小的先验知识,把一个运动区域分割为多个单人区域,从而实现对人流量的估计。当然,视频流是实时连续的,运动区域的检测和分割需要在每一帧内不停地计算。此外还要对每一帧间的运动区域进行跟踪,把不同时间的运动区域连接起来,从而给出正确的人流量和行人运动方向。还有一种基于图像特征和神经元网络的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图像中采集一些反应人体特点的比较粗糙的特征,比如图像边缘密度,然后通过神经元网络学习人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而当今社会,每人至少配备一台手机,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手机在给予方便的同时,也悄悄地“出卖”了我们的位置信息,而运营商手握基站的管理权和后台管理程序。所以,无论我们身在何地,都逃不过运营商的法眼,运营商的信息化部门可以根据附近基站的话务量和数据上传下载量的大小而判断出该路段的人流量情况。尤其在实名制实施之后,假如再深入发掘,我们可以了解该用户使用什么套餐,细分每月话费的构成情况,得出是怎么样的消费群体来往于该路段,知道来往该路段用户的平均年龄,可以更好定制产品面向市场,通过计算位置更新的速度,从而判断经过该路段用户是步行还是乘坐交通工具,为该路段的建筑提供参考。运营商也可以借此优化该路段的网络情况,提供更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大众服务。从以上的方方面面都看出,运营商庞大的数据库为人流量调查,提供一个更有效的技术创新。

固定摄像头里提取出运动区域,需要网络传输,也就需要运营商搭建基础通信系统承载数据的输送;在细分位置登记数据从而得出该路段的人流量,同时细分人流量的情况也可以为运营商建设基站和构建室内分布系统提供更加周全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可以说运营商掌握庞大的位置信息库,在通话收入有可能面临减少的同时,不妨可以考虑运用手中庞大的位置信息库和市场调查公司合作,或有需要做人流量调查的知名企业合作,为未来的人流量调查提供技术性的创新和技术指导。

在过去,运营商只为用户提供通信和沟通的渠道,而现在,它们开始利用用户数据赚钱。这种业务在运营商间也许尚未流行。2012年10月,Verzion推出了一项名为“精准营销分析(Precision Market Insights)”的产品。其用户一旦利用智能手机浏览了某个网站,Precision Market Insights便会将这个网站的信息、用户的地理位置和个人资料等数据收集起来,提供给商场、体育馆或广告主使用。

除Verzion以外,其它欧洲移动网络运营商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另外德国软件行业巨头SAP AG推出了一项服务,能够从运营商处收集智能手机使用和位置数据,供营销公司使用。现在,菲尼克斯太阳队(美国篮球队)正在使用Verizon的数据服务。球队副总裁斯科特霍罗维茨(Scott Horowitz)说,他们使用这些数据来分析观众在哪里观看赛事直播,从而在这些地区增加广告投入。Precision Market Insights项目由Verizon和沃达丰集团合资的一家公司负责,其负责人科尔森希利尔(Colson Hillier)说,它们自己也会利用这些数据来调整公司的营销战略。另外,全球知名的户外广告公司Clear Channel Outdoor Holdings也已同意试用Verzion的Precision产品。该公司北美总裁苏珊妮格里姆斯(Suzanne Grimes)称,该产品能让我们了解到,驾车路过广告牌的人有多少因为看到广告后而光顾广告主。现在,美国消费者已越来越习惯于通过Twitter和Foursquare等社交网络提供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随着移动运营商的介入,他们会发现自己将成为谷歌和Facebook等网络巨头的竞争对手。但移动运营商拥有更全面的数据。菲尼克斯太阳队副总裁霍罗维茨表示称:“这些信息是任何人都想得到、但至今尚未得到的信息”。

外国如此,虽然国内运营商在商业上没有外国运营商开发成功,但是在个人隐私保护这块也是让人有所诟病的。曾有报道指出,在2011年某电信运营商内部员工利用职位之便,以手机定位服务包月2000元,能提供50次指定号码的定位这一收费标准,倒卖用户个人信息,但换来的结果是最终被移交法庭。赛立信通信研究部曾经也有听闻,运营商内部员工私下和私家侦探公司接触,将用户位置信息,通话记录,全国手机查址、全国移动手机通话记录查询、全国联通手机通话记录查询、全国电信手机通话清单、全国短信息内容查询等出售出去,并且信息的价值不菲。如今在QQ群上搜索手机定位,数不清的QQ群立马弹窗出来,市场鱼龙混杂,都说明了用户的信息,终究也只不过是一种商品,不同在于,此商品的颜色略带灰色。

曾有这么一说法,建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上的,是庞大的手机数量和基站数量。各大运营商的基站都配有太阳能板,如果把这些太阳能板接受日光强度的变化进行汇总,加上各大基站都会配备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最了解中国气象全局的就不是中央气象局,而是电信运营商了。这不是玩笑,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运营商不是气象局,他们最终没有这样做。正如我们不能重回马车时代,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趋势,也是挑战。应对个人信息泄露、隐私权被侵害的风险,关键在于、在技术进步与社会伦理、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需要运营商内部有统一、精细、规范化的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实行调取数据签字认领流程,把倒卖的可能性减少;同时,社会也应该建立起健全的个人隐私法律法规,利用行政监管、公众监督,完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有效打击犯罪分子,不能再漠视公民个人隐私被侵犯。(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严俊挥)

数据调查方式第2篇

关键词:沂水经济普查 数据质量统计 质量管理 经济普查项目

一、沂水经济普查数据质量中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一)普查部门协调不通畅,经济普查责任分割难以落实

在经济普查的过程中的小组人员主要来自于各个单位、相关组织及附属机构,就我国目前经济普查情况来看,一部分小组人员来自国家所规定的需要单独进行普查的系统及系统性较强的单位,比如海关和电力。而另一部分则按照行动区域进行抽调。此两种抽调方式,由于相互之间的协调不够畅通,比如邮政保险铁路等机构,与同级普查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较少,基本不会主动向普查机构主动提供本系统的名录,就会变相造成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量的增加。此类系统同样与政府普查工作所进行的磋商较少,普查进度明显低于政府复查机构。在具体的普查过程中,隶属于系统性较强或国家要求需要单独进行普查的系统,便存在对普查认识不够、人员专业性不强、轻视是统计系统等行为,尤其一些中央隶属的单位,认为自身的普查数据认为自身的工作不需要受到地方的监管,这就导致地方普查机构屡次上门却无法获取报表,普查工作难度加大的同时,很多无用功也同时存在。

(二)参与普查人员专业度不足,统计部门任务责任过大

由于经济普查本身是隶属于政府行为,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都会被抽调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需要制定相关人参与经济普查。但就实际工作中来看,由于被抽调的各部门人员构成的小组合作性较低,小组本身架构组织也不够合理,尤其部分单位、员工仅仅是在开会时到会,不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普查中来,也缺乏建设性的意见,本应该隶属于其自身负责经济普查内容,提交上来的数据却存在数据差别较大、调查口径不够统一、数据缺失等大量问题,普查办对此类数据进行重新梳理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部分部门还认为经济普查暨市统计局的工作,与自身无任何关系,因此配合工作中也敷衍了事,这就导致统计部门的责任过重,在统计部门人员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普查任务和自身能力之间不够匹配,就有可能影响到普查的结果,尤其是数据的质量。以沂水经济普查数据统计结果为例,沂水经济普查期间,统计部门正处于年初或年终报表比较多的时期,由于一季度经济普查与日常工作混为一起,在专业科室内容并未相应减少的前提下,统计局各个专业级骨干还要被抽调到普查小组中来,统计局日常工作难度就必然会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普查任务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在初期时专业参与度要求并不高,专业骨干级人才从日常工作需要中脱离出来,就有可能造成人员的浪费。经过本次经济普查,统计基层团队力量不足的问题明显突出,专业人员短缺,基于普查需要身兼数职的情况都有大有存在,这就等于变相的增加统计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此外由于普查办的工作人员也并非专业全才,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限,在清查摸底阶段,有可能因为对于行业划分和单位界定的不够清晰,进而影响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统计。

(三)普查对象复杂多变,数据处理监管缺乏稳定性

随着沂水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的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也具有多样化,在企业日常运作中,其业务核算、统计等方面的形势也具有极大的差别。尽管,沂水经济普查的方法、体系、制度具有统一性,但是在面对诸多调查对象和复杂多样的企业统计方式的情况下,传统统计方式依然在使。比如,经济普查工作时用全面调查方式,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无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只能地毯式登记和清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企业存在频繁变动的情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调查对象也可能成倍增长,因此在调查的过程中,比如企业法人的所在地确定,企业所在地确定、企业业务形式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变动,均需要详实的调查和记录。但是在一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企业在不同的城市成立分公司,那么按照目前调查原则这要求,如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以上因素进行判断和分辨,同样也是难题。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人为的将经济普查按照试点、登记、基础整顿等多阶段进行划分,不但耗费人力和物力,容易造成普查的重复性,还会导致普查难度的大幅度提升。就当前沂水经济普查的情况来看,依然使用自下而上一刀切的报表上报方式,层层的向上递交和汇总同样也会导致数据在此过程中出现偏差和缺失。此外统计方式、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不够健全,普查指标的繁琐性同样也会增加普查和企业登记的复杂程度。此外,就普查数据的处理问题来说,数据源头质量的监管不够,程序设计的缺少统筹性和稳定性,数据处理和审核功能不足,尤其在查证核实不到位的前提下,随着数据平台和审核程序的不定时更新,有可能导致数据错位和丢失。

二、基于质量控制的沂水经济普查总体设计

(一)科学规划普查方案,加大宣传增加部门协调性

普查方案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必须常规统计这种融合起来,主要在调查方法、统计方式、统计标准、核查原则、调查范围等方面进行相互衔接,以保障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处理、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案必须普查方案的科学规划融合起来,保障质量控制贯穿普查方案始终。按照基层实际工作情况,尽可能调整普查方案,在突出工作重点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基层的工作负担。合理确定普查区和组织模式,是构建协调统一、灵敏高效在经济普查工作模式的基础,就普查方案而言,还需要制定如何选择一个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基层调研和征集队伍基层调研和登记队伍。普查的宣传工作是增强不同部门正确认识普查工作、强化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性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获得被调查单位认可和支持的有效方法。在具体普普查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除发动沂水现有各大媒体加强宣传力度以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每次经济普查之前,为普查目的、价值的宣传广泛造势。经济普查的对象相对人口普查较少,进行针对性的宣传难度较低,因此可以从此方面出发按照普查对象的种类、参与普查部门的种类进行划分,并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普查宣传推广,尤其需要借助宣传普查推广引导参与宣传部长的工作人员、部门、组织明确认识到经济普查过程中,增加部门之间协调性、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加大信息沟通力度的重要性。通过此种方式以尽量降低经济普查过程中所存在的不配合、虚报、漏报、瞒报等问题,以保证数据质量的真实性。

(二)调整人员选调要求,重新构建普查制度

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普查的人员选调模式已经国有化,为了进一步保证经济普查项目数据质量,可以考虑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对经济指标熟悉、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具有统计和财务相关工作经验人员作为普查员,尤其是从事社会进行公开选招的方式,也可以增加社会人员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认知度。一旦此类人员被选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其敬业精神、工作能力、专业程度等方面进行统一性的培养。按照经济普查各环节关联度的需要,将经济普查各个环节,如名录库清查、数据调查、数据填报和审核等环节的工作需要,统一就一批人进行整体性的培养,一人可以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人员调配更为灵活,调查的成功率必然提升。专业组织团队的构建,同时可以缓解经济普查时从各个部门选调人员而导致的各部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所对各部门工作造成的影响。此外,普查制度的重新构建,主要立足在对普查区和普查组织形式清晰划分合理确定的基础上,比如,农村地区的普查对象相对于城市较少,就无需继续在农村划分小区。普查区本身是一个封闭而完整的区域,在普查制度制定时就必须考虑到,不能出现重叠和遗漏等现象。对于农居混杂区的普查制度,具体使用农村结合部方式的普查制度还是乡、镇行政区域划分方式普查制度,还需要立足现实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划。

(三)及时更新普查对象资料,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沂水经济普查中所存在的普查对象多变化的问题,在经济普查之前务必进行对中小企业现有资料的核查和整顿。以普查对象的差异性,进行相关类别的划分,并设定针对性的个体经营户的调查表、产业活动单位的调查表,法人单位的调查表等;按照普普查对象行业的差异性,设定批发零售行业调查表、房地产企业调查表、电信企业调查表、行政单位调查表以及铁路、银行、证券行业等的针对性调查。按照普查对象种类的复杂性,准确按照其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是经济普查项目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针对包含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普查对象可以使用“地毯式”摸底登记,具体调查普查对象的行业、单位情况、规模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核对及与常规统计目前现有数字的对比和核对,以此为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就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工作来看,不但需要数据采集环节的质量监控,比如进行普查登记的科学组织,按照工作流程的需要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加强对执法检查和工作监查,增强对普查表的审核等,还需要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及时的、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经济普查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无法预估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普查过程中,还存在大量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需要调整,但此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由于经济普查过程中不同的普查对象在不同专业性操作人员的具体调查中所提交上来的数据质量都会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的数据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密切联系,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存在成冲突,因此在统计的过程中必须就各方面数据具体情况进行从整体层面的把握,寻求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经济普查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鹏.大庆市经济普查项目数据的质量控制研究[D]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6)

[2] 李锋.关于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相关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数据调查方式第3篇

关键词 市场调查与预测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0 引言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市场调查与预测已成为现代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企业战略抉择等方面重要信息采集的常规手段。是企业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途径。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已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其它经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又为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专业骨干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按一线营销员与基层营销管理岗位对市场调研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整合而成的。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学者对该课程的建设及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面向应用,注重能力。在实际当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革基本上围绕此目的展开,如在教学环节注重实践及操作,掌握市场营销实务操作流程和服务技术,形成市场营销或管理专业的技能模式。

尽管在能力培养、独立执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所有程序环节的技能及知识培养方面得到多数课程建设者的共识,但在教学内容的再组织、教学方法的探索方面还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多年的该课程的教学经验,谈谈目前在该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看法。

1 教学内容的再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一个依照,即依照市场调查调查的整个流程来组织相应的教学;二是坚持三结合,即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三是强调三个并重,即实用性与系统性并重、实务与理论并重、技能与知识并重;四是实现四个统一,即教与学、学与练、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统一。

1.1 市场调查部分内容的组织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组织形式有二种:一是传统的体系式组织方式,如从绪论、市场调查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三个板块来组织教学内容体系,该组织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大多数教材都表现为理论多于技能操作;二是情景式或项目导向式内容组织方式,这种内容组织模式侧重于具体技能的操作,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迅速掌握相应的技能点,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多数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的内容组织方式具有知识点完备且组织系统全面的优点,但由于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导致在技能培养方面反而成了短腿。而采用情景式或项目导向式内容组织方式,具有技能点具体清楚的优点,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迅速掌握相应的技能,其缺点是,过多地强调技能点,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比较支离破碎,知识点混乱,因此其最大的缺点是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导致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强。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在坚持传统内容组织方式下,融入项目式导向。传统的内容注重知识体系,以例题为主,缺乏具体的项目操作,导致学生操作能力低。项目式导向的优点刚好与传统知识体系的缺点相弥补,关键是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比较好的方式是以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来组织全部市场调查的内容,而不要采用各个相互独立的项目来讲授相应的市场调查知识。以市场调查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比如在讲述绪论以后,再讲述市场调查的流程,以后的知识讲授采用按市场调查的流程来组织,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讲授调查方式的选择。引入全面调查或非全面调查等相关知识,其中非全面调查又引入非随机抽样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等知识。然后引入一个项目,让学生进行调查方式的选择。

其次,讲授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这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方案设计,一个规范的市场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问卷设计部分按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句的设计、选项设计、问卷编排等来进行内容讲授。在方案设计和问卷设计部分的教学项目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然后针对该调查方案设计相应的问卷。

第三,讲授市场调查的数据收集。在方案和问卷设计完毕,要求学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问卷的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在这部分的内容讲述中分别讲授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如文案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然后通过前面已设计好的项目来驱动学生进行数据的具体收集工作。

第四,讲授市场调查的数据录入与处理。在学生进行数据采集完毕,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与处理。在这个阶段,主要讲授的知识点是问卷的回收与编辑、数据录入、数据处理。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讲述问卷回收后的审核、校订、事后编码等知识。然后对于审核后的有效问卷进行计算机的数据录入。对问卷进行编码与数据录入是一个主要的技能点,在这里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进行数据录入与数据处理。综观SAS、SPSS,EXCEL等数据处理工具,对于问卷的处理方面SPSS无疑是功能最为强大的,在这方面有许多教学者认为SPSS功能超出了教学需要,而且软件的学习又要占用部分课时,因而选择EXCEL作为通常的学习工具。笔者的观点是,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角度去考虑,不能因为某个软件功能复杂而放弃该软件的学习使用,从行业规范角度上看,要符合社会需求,必须让学生掌握SPSS的基本功能,就数据处理这部分内容而言,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SPSS的变量定义、添加个案、分类汇总、计算变量、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个案排秩等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即可。

第五,讲授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各种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将所学理论有创见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怎么做”。 为此,学生在将数据录入电脑后,一个更为重要的技能是进行数据分析,以完成相应的研究目的。统计软件的使用已经成为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无疑SPSS的数据分析功能是最为强大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多数选择EXCEL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使得学生很难掌握相关分析技能,尤其是当涉及大型调查的时候,再利用EXCEL作为分析工具就显得很不专业了。为此,笔者在采用SPSS来进行数据分析时进行有选择的内容讲授,主要讲授单选题的频数分析、描述统计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选题的交叉表分析;非限选多选题的频数分析和交叉表分析;限选多选题的频数分析和交叉表分析。而且从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面的项目都采用同一个调查项目来连贯的教学,不再是跳跃式的互不相干的项目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具有思路上的连贯性,也容易上手。

第六,市场调查的报告撰写。市场调查的落脚点是提供一份高质量的调查分析报告,这需要掌握相当多的数据分析技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在数据分析阶段多花课时讲述有关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有描述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推论统计分析的有关内容都超出了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因此只能有选择地进行讲述。在统计报告的撰写上,一定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文风,所有报告要用WORD完成,并且要排版规范,所有汇报要用精美、简洁、大方的PPT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通过PPT的演讲回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1.2 市场预测部分的内容组织

当前,几乎所有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材在市场预测内容的编排上都是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这两部分来组织。笔者认为,这种内容组织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学生学过以后只知道有哪些预测方法,也能掌握这些方法,但在实际预测中却不知道选择何种预测技术。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市场预测部分过多关注预测技术类型,而忽视了数据类型。就数据类型而言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其中时间序列数据由分为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和季度(或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也就是说,对一个预测者而言,他首先面对的是数据,而不是预测方法,只有明白数据的类型,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预测技术。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预测部分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我们采用截面数据预测、年度时序数据预测、季度(或月度)时序数据预测这三部分来进行讲授内容的组织。在截面数据预测主要包括各种定性预测技术和主观概率预测法、线性回归法、马尔柯夫预测法等。年度时序数据预测则分为水平型、直线型和曲线型年度时序数据来讲述相应的预测方法。对于季度(或月度)时序数据则按按季(月)平均法、长期趋势剔除法这两种预测方法来组织。通过这样的内容再组织,学生能依据数据类型来选择预测方法,不再面对数据茫然不知所措。

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数据调查方式第4篇

>> 大数据时代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体系重构与资本市场变革 大数据时代传统审计方式的重构及趋势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服务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广告营销变革 大数据的时代变革力量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变革猜想 大数据时代的传播观念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财会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直销变革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营销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海事管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能力重构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调查 大数据给传统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传媒业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的营销模式变革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审变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大数据时代传统调查报道的变革和重构 大数据时代传统调查报道的变革和重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梅 王倩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2015年以来,数家传统媒体纷纷调整或撤销了其深度报道部,从而使深度报道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深度报道一度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此次对深度报道部的动作,被认为是传统媒体自断命脉的做法。其实不然,对深度报道部的调整,实则意味着传统深度报道的终结,新型深度报道的开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新型深度报道要适应新的媒体形式,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作为深度报道中曾大放异彩的调查性报道,在大数据时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大数据;调查报道;新闻生产;机制变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16-03

大数据时代创造了一个历史性机遇,它第一次毫无偏见地为我们提供数量巨大的各种人事的详细记录,数据资源十分庞大,这使得数据资源不仅仅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元素,还是变革新闻生产方式的重要力量[1]。数据新闻即是传统新闻报道在大数据时代转型升级的产物。数据新闻的本质是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刻画出“事件的轮廓”,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这与调查报道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数据调查报道成为数据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数据时代深刻影响的一种新闻类型。因此,本文试图以调查新闻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实践探索,分析其在大数据时代生产模式及理念的变化。

一、大数据与调查报道

(一)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主要被人们用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所谓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数据的海量,还意味着数据的多维,即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交叉复现。目前比较公认的大数据特点为四个“V”:Volume(数据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数据的“大”而“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大数据思维意味着样本即总体,不执迷于追求精确性,注意力从因果关系转移到相关关系。

(二)调查报道的内涵

调查性报道扮演着舆论监督的角色,是一种调查、分析、揭露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被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的报道。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将调查性报道定义为一种较为系统地以揭露为主旨的报道形式。从调查报道的各种定义中,可以看出调查报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调查的独立性;以揭露为主旨;维护公众利益。

调查报道是传统媒体最具优势的拳头产品,也是反映社会良知的一面镜子。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遭遇危机,处于新闻业金字塔尖的调查性报道也势头衰微。《美国新闻学评论》刊载的《式微的调查性报道》一文中提到,美国调查报道采编人员逐年下降,甚至每年连提交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报道作品都成下降趋势,整个调查性报道可谓呈现一片衰败之气。在中国情况亦不容乐观。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一些传统媒体纷纷调整或撤销了其深度报道部。2015年3月,《南方都市报》改版,取消深度周刊,恢复深度报道版;1月,《中国青年报》撤销了其“特别报道部”;6月,《京华时报》也撤销了其深度报道部。今天已然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量化”,为我们提供了海量可分析资源,带来了更先进的数据抓取工具和分析研究方法,传统的调查报道能否在大数据时代借力发展,实现重构与变革,本文将做以下探讨。

数据新闻即是传统新闻报道在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升级,现在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国内媒体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数据新闻的实践。全球编辑网更是在2012年设立了国际数据新闻奖,至今已颁发了四届,奖项主要包括“数据驱动的调查性报道”、“数据驱动的应用”和“数据叙事”等类别,每年颁发的数据新闻奖项在业界非常有分量。从奖项设置中可以窥探到数据调查报道是数据新闻的重要类别,也是其未来重要发展方向。那么数据调查新闻与传统的调查新闻有哪些区别,大数据时代调查新闻的生产机制的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与重构下文将予以分析。

二、数据调查报道的特点

(一)数据是核心资源

数据调查报道是由数据驱动成型的,数据是整篇报道的核心资源,居于主导地位,这也是数据调查报道与传统调查报道的最大区别。数据新闻是以数据为中心,这里的数据既包括传统理解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大数据抓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人们的社交信息、行为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情感偏好信息等各种维度的信息都可以实时处理,通过各个维度数据的分析,来深入事实内部。

数据调查报道从数据分析中获得线索,依照数据逻辑深入调查,构建逻辑链条,密切围绕数据来组织报道,数据贯穿于整个新闻生产中。如英国《卫报》的经典作品“解读骚乱”,收集、统计、分析了 260 万条 Twitter 数据,收集与新闻议题相关的所有文本信息,根据言论的内容对文本信息进行编码分类,运用大数据技术解读,将不同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予以可视化的呈现,从而解读造成伦敦骚乱的真实原因。

(二)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数据调查报道生产过程以及信息使用“入口”的开放。传统的新闻生产是组织化的产物,生产过程是相对封闭的,而数据调查报道的生产流程向公众开放,甚至公众可以参与其中。开放性还包括提供开源数据,为公众提供信息使用的“入口”。英国《卫报》一直秉持着开放新闻的理念。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卫报》选择了最彻底、最开放的路径――向用户开放评论、数据及应用工具;吸引用户参与,和专业记者一道对新闻事件作出更全面和深入的诠释[2]。

除此之外,新闻生产也走向了外部化、开放性之路。众包这一新闻生产方式,正是开放式理念的尝试:主动开放新闻生产环节,探索与普通网民进行协作性新闻生产。众包式的新闻报道是一种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合作生产,受众不仅仅是新闻报道内容的信息源,也成为了新闻报道制作的一部分。《卫报》英国议员的消费情况调查就是采用众包模式运行的,项目开发者首先将收集的英国政府议员四年以来的消费花据压缩成约45万份文件通过网络出来,并设计了一个读者可以方便参与的软件,每人可以领取数据,进行数据的审查,正是大众参与数据的清洗,最终作品才得以呈现。

(三)更加注重服务性

过去我们认为调查报道是以揭示事实真相为目的,大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已不局限于向公众曝光事实真相,而是更注重其服务性,向受众提供一种信息服务产品。《芝加哥论坛报》的“犯罪新闻”新闻服务应用产品即是建立在对犯罪数据统计分析的调查报道基础上的。它将芝加哥地区的犯罪记录数据加以整合和分析,只要读者输入所在社区或者是街道的名称,就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这里的安全情况统计,既有最近一周的情况,也有近一年的,甚至更为久远的数据[3]。除了可以查找犯罪数据和行为,这则作品还配有详尽的“调查故事”。这样一个作品已经不单单是数据驱动的调查报道了,而是服务公众的信息产品,通过该产品公众可以自主的了解社区、了解犯罪数据或行为后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进行生活区域的选择。这些建立在调查报道基础上的新闻应用产品,也代表了大数据时代调查报道的一种走向。在未来,新媒体将是公众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考虑到未来的新闻调查模式,它必然是新技术与公众利益的结合。

三、大数据对调查报道生产机制的变革

在“一切皆可量化”的大数据时代,文本、地理位置、行为、情感、关系等皆可量化,这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观察世界不同的视角,也为新闻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数据调查报道是传统调查报道在大数据时代的产物,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数据调查报道有其独有的特点,其生产机制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信息采集方式:从调查采访到数据分析的转变

新闻信息采集工作是新闻生产活动第一步,包括发现新闻和采集新闻信息两部分。

传统调查报道新闻线索主要依据新闻生产者的线人、民意、舆论以及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爆料等。大数据克服传统新闻生产弱点的同时,给新闻生产中的新闻线索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对大量多维数据的分析中,寻找蛛丝马迹。

在获取了信息源的基础上,传统新闻生产多是记者通过调查采访方式去搜集第一手资料,获取新闻信息。而大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将更多依托大数据技术收集、统计、分析与事件相关的各种数据,发现疑点或规律,从而揭示事实的真相。比如过去调查报道一个人,可以主要通过采访这个人周围的人来获取信息,现在大数据技术可以抓取各个维度的数据,我们可能通过社交网站,抓取微博的数据、微信的数据、QQ空间中的数据等,再结合大量的人物关系,把人和文本打通。

毋庸质疑,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信息的获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调查采访的作用。可能过去的新闻信息95%都是建议在调查采访的基础上,而大数据时代可能70%是依靠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剩余的30%还是要依靠调查采访,数据分析和调查采访的结合,理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的兼具,才能让大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焕发活力。卫报“解读骚乱”报道中,除了整理分析了Twitter上关于骚乱的260多万条信息,还进行了多个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听取各方声音,力图还原事件的细节。

(二)新闻生产方式:从“记者-编辑”的线性操作模式到“团队协作模式”的转变

传统调查性报道往往从公共利益出发,依照媒介定位和编辑方针选定题材,由记者进行长时间的独立跟踪调查获取信息,接着记者对信息进行处理撰写新闻报道,完成的调查报道交由编辑审核修改,最终定稿刊发。其中记者是整个调查报道的主导者,编辑是把关人,这是一种“记者-编辑”的固化的线性操作模式。

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方式变成了“团队协作模式”。数据调查报道的制作基本都是以团队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像《卫报》《纽约时报》、ProPublica、BBC等都有自己的数据新闻团队专门进行数据新闻的制作。在数据新闻团队中一般既有负责处理文字的编辑记者,也有负责分析、挖掘数据的工程师,还有擅长数据可视化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操作时多头并进,数据研究员进行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编辑记者负责调查采访搜集一手资料,综合数据分析和采访进行文字稿的撰写,数据可视化人员依照数据逻辑,进行可视化的呈现,团队人员各司其职,协同进行新闻报道。《卫报》的“解读骚乱”调查报道中,记者和招募的调查小组首先对参与骚乱的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后续阶段对警察、司法人员等进行了采访;数据研究者首先将采访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为理解骚乱提供多个细节线索,之后针对广泛讨论的社交媒体骚乱产生的原因,收集了Twitter与骚乱相关的257万条信息,然后进行编码分析。最后互动小组将数据分析得出的谣言形成传播机制,通过热力图和交互时间轴进行可视化展现,通过交互图可以清晰看到,骚乱与社交媒体使用的活跃度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在辟谣期间反而是推特使用的最高峰期。

(三)新闻内容建构:从微观视角向中宏观视角的转变

传统的调查报道更多是针对某一个人物、事件的微观调查,主要通过典型案例由点及面的把握全局,针对中宏观的调查研究有心有余力不足之感。陈力丹教授认为,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简单数字应用,大数据新闻报道展示了一种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对于社会某一方面的动向、趋势的动态把握。大数据不是一两个数据而是全部数据的抓取分析,是多个维度的信息交叉复现,因此大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中宏观层面的把控更胜一筹。例如,《卫报》关于伊拉克战争日志的数据调查报道,通过一幅数据地图形式展现,可谓从宏观到微观对战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展现。该调查报道数据多达39.1万条,其中每一组数据代表了一次军事事件,通过整个地图可以从全面把握了解战争的整体情况和发展态势。而每组数据又包括了消息来源、伤亡人数、时间、主战场等信息,点击进去即可了解每次事件的微观信息。

(四)新闻呈现方式:从单一的封闭话语形态到融合模式的开放形态转变

传统调查报道通常以静态的图文方式呈现,新闻话语形态是封闭性,受众只能根据有限的文字、图片进行解码。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新闻的一大特色,大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多以交互式的信息图表的形式予以呈现,是一种开放形态。在交互式的信息图表中呈现了复杂的数据关系,整合了多种资源,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受众可以依据数据调查逻辑,解读不同的意义。英国《卫报》的《英国骚乱:一个交互时间轴》(UK riot: an interactive timeline)[4](如右图所示),这篇报道将英国骚乱期间的各种事件整合,以交互时间轴的方式展示。拖动下方的时间滑动条,可以动态地了解骚乱发生时不同时间段的主要事件,主界面显示不同颜色的圆形小标表示当天发生的不同事件类型:政府发表的言论、骚乱分子被逮捕情况以及骚乱分子打碰抢的地区情况……[5]。这篇新闻报道的信息展示方式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封闭的线性叙述,基于时间顺序整合了各种事件,作品信息量增大,但采用了非线性结构,读者可以有广阔的自定义解码空间。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调查报道的呈现形式已不局限于交互式信息图表,而是向着融合形式进行发展。所谓融合形式并非文本、照片、视频段落、音响、图表和互动性的合并堆砌,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的优势,使其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以非线性结构呈现在网站上,各种媒介的内容相互补充而不重复,力图呈现新闻过程而非只是新闻结果的报道形式。荣获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雪崩》(SnowFall),是融合新闻报道的典型代表。《雪崩》报道了16位滑雪者在美国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惨剧的故事。整篇报道中有融合数据事实,描写滑雪者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文字报道、有模拟雪崩现场的交互式动画、有人物访的视音频,利用多种媒体构筑了复合型信息流,真正将新媒体元素与文字相互融合、相互嵌套。

四、结 语

专事调查报道的 ProPublica 新闻网站已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奖,其在探索新的报道模式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也说明大数据时代调查报道仍大有可为。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海量资源、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带来了传统调查报道生产机制的深刻变革。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数据调查报道并非对传统调查报道的完全颠覆,而是其转型升级,是在现有的新闻采集、生产方式中融入大数据技术、方法,通过对海量多维数据的分析挖掘而实现的变革。

数据调查方式第5篇

关键词: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1.目标与任务

1)目标

建设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河南省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满足河南省对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数据的广泛需求。

2)任务

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建设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即建设河南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 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河南省土地调查数据日常管理和更新的应用需求。

2.数据库建设

1)数据内容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存储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全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以及相关影像等数据,同时也包括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后每年的年度更新的土地调查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等更新数据。主要数据内容包括:矢量数据、DOM数据、DEM数据、图件成果数据、元数据和其他文档类数据。

2)数学基础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B/T1014-2007)、《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成果的数学基础如下:

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数据量估算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产生的数据量较大,据估算近5TB,加上备份数据约10TB,并且数据量将会逐年递增。这些数据内容复杂,种类多样,既有矢量数据也有栅格数据,数据尺度有县、市、省多种尺度。具体数据量估算如下:

DOM影像数据不小于3TB;

DEM数据不小于0.5TB;

土地调查矢量数据约0.3―0.5TB;

文档及其他数据约为0.05TB;

中间成果数据不小于1TB,包括预处理过程影像数据以及说明性文档等。

4)数据格式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采用shp,Personal Geodatabase和VCT格式,影像数据采用img格式或者Tiff格式。

oracle数据库存储。

县级上报矢量数据格式:shp格式,Personal Geodatabase和VCT格式。

图件:jpg格式或者Tiff格式。

缩编数据:矢量数据:shp格式或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栅格数据:img格式或者Tiff格式。

文档报告类数据主要是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档。

3.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1)系统架构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是面向河南省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它实现了对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系统依托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进行建设,系统从整体结构上分为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数据管理维护子系统、数据分析应用子系统和数据服务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主要用于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的核心,主要用于数据的质检、转换、入库,以及数据建成后的数据更新,以及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子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浏览、查询、分析,为领导者提供分析决策。数据服务子系统包括产品制作、分发管理以及数据交换汇交等。通过子系统的功能整合从而达到土地调查数据的建库、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以及未来的动态数据更新。

2)设计原则

系统建设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成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科学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在稳固和安全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充性等特点,保障建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方便、灵活而又规范地与现有各种信息系统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进行连接,保证各种数据可以顺畅地流动与交换,满足河南省未来国土管理业务发展的需求。

(1)标准化原则

整个系统的建设依据相应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土电子政务和测绘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并且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严格依据质量保证体系进行。

(2)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紧密,是否具有很强的需求针对性,是否贴近最终用户,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河南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省级成果管理的直接需求。

(3)可靠性原则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整个系统数据量达到近5TB,如何在建设中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是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4)安全性原则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具有很好的保密级别,在系统建设中必须充分的利用多种技术和制度手段达到数据体存储的安全和数据使用访问的安全。按照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设置严格的安全等级,保障系统安全,不同的用户控制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

(5)完备性原则

系统功能体系与数据结构均能满足今后河南省国土管理工作各个时期的要求,满足其他部门对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和信息共享的要求。

(6)先进性原则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的数据量较大,为保证建库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应用的高效性,必须充分调研国内外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在软硬件配置方面,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同时,着重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在系统功能设计、程序算法等方面,充分应用软件工程方面的新技术,实现系统各项应用功能。

(7)扩展性原则

省级系统建设必须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满足今后数据增长的扩充和应用功能的扩充。系统的平台选择、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要留有余度,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充,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满足系统未来发展和扩充的需要。

3)功能应用

(1)数据检查入库模块: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入库是后续应用和分析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正确、高效导入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据入库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

矢量数据入库流程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复查、矢量数据预处理、矢量入库前检查、矢量数据入库、入库情况统计。

影像数据入库流程主要包括:影像数据检查、影像投影转换、创建影像金字塔、影像数据入库、影像元数据入库等

(2)数据更新模块:

数据更新模块从功能上包含更新数据包检查、更新数据校核、更新数据入库、更新成果统计、历史回溯等。

更新数据检查:对更新数据包进行检查,确保更新数据包没有资料缺失和其他的错误出现;

更新数据校核:在通过更新数据包检查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对各个更新过程图层进行一致性的校核,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变更前标识码和关键属性信息。以此保证数据更新的正确性。更新数据校核不通过的数据不能进行数据更新;

更新数据入库:更新数据包通过质量检查和数据校核后可以进行更新数据入库,入库的过程实际是增量数据更 新的过程,依据更新数据中记录的变更行为对数据库中原始图层要素进行增删改,并记录历史关系;

更新成果统计:对更新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的内容包括总共更新了多少的区县,还有多少个区县没有更新,更新了哪些图层等;通过图表和报表的方式展现;

历史回溯:对更新后的数据进行历史回溯,可以进行年度整图层的历史回溯,也可以进行要素级的历史回溯,还可以进行成片区域的历史回溯。

(3)数据浏览模块:

数据图层管理及数据浏览。

通过行政区划树的形式对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管理。行政区划树通过行政区划编码查找数据库中相应的土地利用数据,将物理数据与图层树逻辑图层挂接,通过动态视图技术将数据展现在地图窗口。

(4)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模块:

支持不同比例尺数据的图属互查。现对多粒度、跨存储单元数据的统计;统计汇总结果可表示成多种类型的图和表,并且可以输出成WORD、PDF、EXECL、JPEG等多种格式。可实现对多粒度、跨存储单元数据的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成果生成成果报告,并可以WORD、PDF、EXECL等形式输出;支持区域统计分析功能,能实现区域自由定制。根据数据分析成果生成成果报告,并可以WORD、PDF、EXECL等形式输出;支持区域统计分析功能,能实现区域自由定制。

(5)元数据管理模块

支持元数据的入库;维护元数据与数据的关联;可对元数据进行浏览;可对元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汇总;在数据经历重要处理时追加或更新相关元数据信息;可实现元数据的输出与打印。

(6)数据分发汇交模块

根据要求进行交换数据的导入、导出;支持对数据的存储格式与交换格式的转换,支持对交换数据的加密和压缩;根据不同情况生成、提交或接收交换数据。

数据成果分发主要包括身份注册、查询、检索、浏览、申请、审核、下载(或离线分发)、用户访问等功能。

存储网用户通过相应的授权管理和业务流程设计可以在客户端获得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成果数据,系统支持将成果中的元数据和部分非数据成果通过数据复制等技术迁移到工作网和外网网站数据交换服务器,通过对外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元数据等信息服务。主要管理流程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元数据查询、数据申请、申请审核、审核结果通知、通知离线分发等。

系统可实现监视数据交换任务,可查看数据交换的数据内容、数据量、任务量、交换进程等交换执行情况;辅助人工处理数据交换障碍和错误;可对数据交换任务进行暂停、恢复、停止等调度;记录数据交换任务、查询统计数据交换任务、验证和校准交换数据内容的一致性等。

系统支持利用日志记录用户、访问量、数据分发和数据服务的内容、对象、时间、数据量等,可以对数据服务情况进行查询、浏览、统计汇总和输出。

(7)产品制作模块

符号库管理

系统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提供标准的图式图例符号模板,同时提供符号编辑器,支持定制通用符号,也可针对不同数据、不同比例尺的符号形成自定义符号库;提供符号库管理功能,用户可新建符号,也可更新或删除符号库中已有的符号;在更新符号时,用户可对符号的类型、类别、尺寸、样式、色彩、图案等属性信息进行修改。

制图模板管理

系统提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的全套标准制图模板,包括图名、接图表、内外图廓、经纬网、四角坐标、比例尺、指北针、图例、制作单位等信息;用户可以对模板进行修改并进行模板的保存。

专题图制作

可以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技术要求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专题图、耕地坡度分级专题图和影像图等;也可以选择自定义数据源制作专题图;可制作标准分幅图、行政区范围内、矩形或任意范围内的专题图;支持不同比例尺的图件制作。

成果输出

系统提供丰富的图表模板,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时可应用,可以导入外部的图表模板,也可以对图表模板进行定义和保存。

系统文本结果、查询统计结果和制图结果,可以保存为WORD、PDF、EXCEL、JPEG、TIFF等格式文件保存,也可以直接打印输出。

(8)系统安全管理

用户与数据使用权限管理

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采用严格的用户身份管理和权限分级管理机制。省级数据管理系统主体部署在SAN存储网,故系统内部用户局限于有存储网端口的用户。

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通过用户、角色和密码管理进行身份管理,将用户身份、数据操作内容和操作功能进行绑定控制,确保数据安全。系统用户表由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初始化时设定,并采用实名制、只允许在人员变动时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表的调整。

系统对数据和数据库的操作权限如读、写、下载等进行严格划分,并由管理员针对特定用户角色和数据内容进行派发。系统管理权限采用分级管理机制,一般用户权限由上级用户确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系统设置其对不同数据的访问权限,包括浏览、打印、修改、迁移和下载等。

数据备份

系统具备完备的数据库和数据备份策略,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自动备份与恢复。备份需要考虑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量、不同的数据更新特征、不同数据的存储要求(下转第97页)(上接第95页)选择不同的备份方式和备份频率。数据备份方式包括整体备份、增量备份等。数据备份频率为年度、不定期等。用户也可以选择数据对象和备份方式进行数据的手动备份和恢复。

系统监控

二次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有独立的系统监控模块,支持对系统和数据库状态的监控,可以:

根据系统和数据库状态进行系统资源调配、数据库优化等操作;

对用户的连接与状态、用户对数据访问和数据操作等进行监控,能够设置和调整系统报警规则和相应处理响应,发现恶意操作或非正常操作等问题时可采取中止连接、中止操作等措施;

对外部组件注册情况和工具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系统监控用户登录、数据下载等情况。

4.技术特点

1)保证海量空间数据的高效组织、存储管理以及存取效率。

2)实现多时态历史数据的组织、管理以及要素级历史追溯。

3)又快又好地满足和响应多样化的数据汇交需求。

4)建设长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流程。

5.结束语

系统建设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成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科学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在稳固和安全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充性等特点,保障建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方便、灵活而又规范地与现有各种信息系统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进行连接,保证各种数据可以顺畅地流动与交换,满足河南省未来国土管理业务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3]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4]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6]《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豫国土资发2008146号).

数据调查方式第6篇

关键词:土地变更调查 机制 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f Land Changing Survey

----Example of Jiu Longpo District in Chongqing

Abstract:This project is considered to process an innovative research of land changing survey, taking the example of Jiu Longpo district of Chongqing. The result matches with the current land situation of Jiu Longpo district. The new land changing survey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s updated the old technology, solved the problem of incompletely changing data, the tough time-wasted work, and etc. It makes greatly improvement to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land changing survey.

Key words:Land Changing SurveyMechanismMethodsInnovation

0引言

土地变更调查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为制定经济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传统的变更方法效率低,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变更周期长,测量数据不准确,土地利用数据库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势性。经过第二次土地调查,各省市已统一建立了以区县为单位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但如何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更新机制和方法,是当前土地调查工作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九龙坡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南部,是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06°15'-106°35',北纬29°15'-29°35',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地形为北-南走向的中梁山脉纵贯全区,缙云山则掠过西部边境,长江西入东去,是重庆市的典型区域。本文将以该区为例探讨土地变更调查创新机制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和建议。

1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问题

1.1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应用程度不高

土地变更调查原有技术体系采用是部分的遥感影像资料和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内业外业调查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当前新建的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变更,涉及的图斑量大、变化迅速,原有的调查模式和技术方法难以做到数据库的实时更新,不利于数据快速更新和成果的广泛应用。

1.2土地变更调查队伍参差不齐,调查经费来源不稳定

历年土地变更调查都是在国土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各区县自行选择调查队伍进行年度变更,由于调查队伍的作业水平、数据库使用程度等参此不齐,造成调查成果的质量就良莠不齐。同时,虽然各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对调查成果在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年度土地统计中的日常应用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其调查经费的来源规定统一由地方财政支出,由于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导致部分区县对国家部署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应付,成果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开展及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1.3 变更调查成果应用的方式单一

当前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土地管理工作中。而在土地征收及用途转用审批备案、土地监察等领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年度土地统计调查的工作量,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应用。

2 重庆市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

2.1 工作模式探索

将原有一年一次“地毯式”调查转变为日常变更调查与年底国家监测图斑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日常变更调查主要针对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执法监察以及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变化信息发生的土地利用变化等情况进行变更,实地发生一宗,资料变更一宗,同时对数据库进行预变更,形成实时变更工作库。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更新流程由原来的县级更新、市级核查、市级汇总三个环节,变为县级更新、市级核查、县级修改复核、三方确认、市县级更新五个环节。

2.2 建立日常预变更审批机制

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条件的制约,很难使变更调查成果保质保量。为了提高变更调查的工作效率,确保变更调查的及时准确,采用日常预变更的审批机制,一年一度的一次性集中变更转变为随现状变化而及时上图、及时审批、及时汇总的动态变更调查。

2.3建立市县(区)两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审批系统

以县(区)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软件提供的成果为数据源,业务审批过程中与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连接,调用相应的基础数据(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用地项目库、开发复垦项目库等)作为审批依据,审批的结果作为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依据。

3 重庆市土地变更调查新技术手段

利用重庆市已建成GNSS网络系统的农村外业调查完成数据采集后,数据直接导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调度建库系统生产出来的数据库成果对土地调查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多级信息共享,完成县级数据更新后直接进行汇总和上报 。(见图1)

图1重庆市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流程

4 实例研究

以2011年九龙坡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为示范,以国家遥感监测“一张图”工程下发的影像数据叠加基础数据库及最新变化信息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外业调查采用“重庆市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和中海达Q5GIS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内业采用中地农村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库的更新。

4.1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内业先将新增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进行坐标及文件格式转换,与调查工作底图进行叠加,并导入中海达Q5GIS数据采集器,实地复核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见图2)

4.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调查

将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竣工图进行坐标及文件格式转换,与调查工作底图进行叠加,在数据库中确定出开发、整理、复垦范围,对相关地类及田土坎系数属性进行变更,确定新增耕地来源的类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作为本年度补充耕地。(见图3)

4.3违法用地调查

根据九龙坡区某镇国土所提供的有关资料,位于该镇城区周边有一起未办理有关手续,违法建设的情况,根据外业调查得到该地块的面积,内业将数据导入数据库中,即可得出违法地块相关属性,运用GNSS系统进行违法用地调查。(见图4)

4.4 监测图斑调查

2011年监测图斑调查是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相关文件和技术规程为依据,于2011年末在日常变更工作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一张图”工程遥感影像资料,制作的土地变更调查底图,并对照实地现状,逐地块对监测图斑进行全面核实、调整和补充调查。(见图5)

4.5日常变更图斑的年度复核

由于目前重庆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审批系统尚未建立,本次九龙坡区日常变更图斑除采取市局委托技术支撑单位进行确认外,主要采取将国家下发的九龙坡区2011年“一张图”工程遥感影像资料与日常变更图斑进行叠加,对日常变更图斑进行进一步核实和确认,对于日常变更图斑范围与国家最新下发影像资料中的范围有差异的,需对日常变更的图斑的准确性作进一步确认。(见图6)

图2.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图3.土地开发整理调查

图4.违法用地调查

图5.监测图斑变

5 结论

土地变更调查方式由过去的一年一次“地毯式”调查转变为日常调查与年底国家监测图斑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调查过程均为有针对性的调查,大大节约了调查工作量,同时中海达Q系列专业的GIS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土地调查全过程计算机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大大压缩了野外数据记录和室内整理时间,省去了将调查的最终结果数字化输入计算机的繁琐、艰苦劳动,而且提高了调查工作的精度和数据采集的客观性。

通过对比得出,采用传统变更调查方法完成九龙坡区年度变更调查约需要85个工作日,而采用本项目研究方法仅在年底用了5个工作日进行国家监测图斑的实地采集复核,内业数据数据处理按5个工作日计算,共需要10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全区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与传统方法相比节约了75个工作日。(见表1)

表1 传统变更调查方法与本文研究方法效率对比

对比内容 传统变更调查方法 本项目研究方法

外业调查方式 每年底集中进行一次“地毯”式调查。 日常调查与年底国家监测图斑核实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调查方式

技术方法 手工操作为主 “3S”相结合

作业流程 全区域调查,形成外业调查成果,内业将外业成果进行扫描矢量化,变更数据库。 日常工作中根据征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资料,针对性地调查形成日常变更工作库,年底根据国家监测图斑针对性的复核,并在日常变更工作库的基础上变更数据库,全过程由信息技术完成,不需要手工操作。

外业调查所需要时间 以九龙坡区为例,全区域外业调查按每人每天5平方公里计算,外业调查需要约70个工作日,内业变更扫描矢量化需要15个工作日。 以九龙坡区为例,日常变更可结合其他日常工作开展,年底监测图斑复核五个工作日即可结束,内业省去了扫描矢量化过程。

参考文献:

[1]蒋洪波. 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2007(4)

[2]王合群.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更新数据库调查建设[J].科技信息,2010(23)

[3]叶正伟等. 安徽国土资源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6-79

[4]王发荣等.当前城镇地籍调查面临的问题及处理意见[J].国土资源,2010(3)

[5]钱铭杰等. 当前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4)

[6]李剑琳. 第二次城镇地籍调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探讨[J].地产测绘,2010:43

[7]杨桂珍.土地调查制度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2009(6)

数据调查方式第7篇

在信息时代中,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信息、知识本身。人们更关心如何发现信息、解释信息,以及把信息采集到一起,生产出新的信息和知识。信息技术发展的越快,越需要更多的统计信息。未来的统计信息需求将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统计数据的需求。人类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对全世界的自然资源状况有更好的分析手段和充足的信息资源。生存环境在信息时代将更加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大量的有关环境的统计数据的具体需求将剧增。而各种环境统计数据中,首要的是如何计算绿色GDP,特别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何对环境问题进行量化并进行统计研究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环境领域研究中,其他一些重要统计指标也开始出现并且显得越来越重要,如生物变异指标、水资源供应指标等等。

二是经济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需求。除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关于市场经济结构的分析与预测、市场定位与战略研究对统计信息的进一步需求,以及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对财政、金融、外贸等统计信息的进一步需求外,“新经济学”、“知识经济”的观念对统计信息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如何对知识经济中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知识”进行统计测定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我国加入WTO,也将会对世界统计数据信息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社会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需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增加人均产出,也不在于最大限度地扩大贸易或把生产率提高到创记录的水平,而在于使个人及国家福利得到满足。这就引起未来社会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事实上,对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研究都需要统计的参与,并且统计数据的位置比以前更为优先。如人口问题、人类发展问题等等。

四是科技进步对统计数据的需求。由于信息及通讯革命,目前每隔7年整个知识就要进行一次更新。其结果是科学研究机构的迅速发展,为了人类的进步,为进一步支持这些机构的研究活动,必然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有关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效益等多方面的统计数据,新的更深层次的统计数据需求必然增加。

二、统计输入技术的多样化

首先,统计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技术的变化。

健全甚至重新构造统计调查过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不断地改善统计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政府、企业、住户是统计数据的主要用户,又是统计原始数据的主要来源。统计工作不仅要满足数据用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也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的实际状况、技术及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的实际状况、技术及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继续向基层调查单位寄出许多纸张表格等待他们回答上报,已是无法想象的,对于目前正在使用的未经协调的纸张表格的数据搜集方法,被调查者的阻力正在增加。在美国,一些大的公司反对应用纸张表格而鼓励普查局采用电子方式报告统计数据。最近一项估计美国联邦调查局回答率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几项大的经济调查中,由于考虑了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现状,而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调查、触摸式数据登记、声音识别登记等新技术代替或补充了原来纸张表格的纸张,结果大大提高了回答率。所以适应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技术的变化,对改进统计机构与被调查者基层单位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中,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技术是影响被调查者记录保存的三个主要方面。不论是高存储容量、高速度平行处理数据的超级计算机,还是微型计算机都能够搜集和处理大量的、综合的原始记录。全球网络能够使各类记录信息以最低的费用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正以一种连续的、相互作用的方式,由一般的管理简单文件发展到更为复杂的战略信息系统,这种复杂的信息系统通过智能化的专业软件管理着各种相关的存在于政府的行政记录中、企业经济数据的原始记录中,住户的记录保存中,如旨在提供住户记录保存所使用的家政管理程序已经产生。

原始记录保存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原始记录本身的变化。一是登记手段发生变化,新技术将提高登记手段的质量。二是数据记录的类型变化,由单纯的数字或文字,发展为图像、声音、文字、数字多媒体形式。同时,随着记录标准化的发展,自动分类技术的运用,使原始记录的统计单位、统计分类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如何对统计数据搜集过程进行改进,以适应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技术以及原始记录本身的变化,是统计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其次,统计数据搜集技术方法的变化。

第一、伴随新的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新的调查方法正不断出现,网络调查正在成为一种效率更高的调查方法。

网上调查是针对那些对信息极为敏感,具备高度的信息收集和选择能力的网络用户群体而产生的调查方式。典型的网上调查方式主要包括:一是网上普查或抽样调查,以较为完整的E―mail地址清单作为样本框,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E―mail调查表,调查表将自动生成并放往被调查者的电子邮件地址,被调查者将在他们方便的时候通过电子邮件填报并回答表格。对回答进行自动检查和编辑,经过编辑失败的内容再通过电子邮件原路返回被调查者以求得协调一致。在调查实施中,访问者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回答者展示包括问卷、图像、样品在内的多种测试工具。这种调查方法在样本框较为全面的情况下,调查结果可用于推论研究网民总体的多方面资料。二是网上典型调查。运用NetMeeting直接在网民中征集与会者,并在约定时间举行网上座谈。该方法适合于对某项专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三是主动浏览访问。在高访问率的网页上设置调查专项,访问者按个人兴趣,选择是否回答有关问题。这种调查方法只能反映对调查专项感兴趣的网民群体的态度,调查专项所在网页的访问率越高调查结果反映的网民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

网上调查与传统调查手段相比,具有高效、准确、更好的接触效果以及更低成本的优点。但网上调查也存在只能反映网民的意见,代表群体有限,以及面临着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超载等许多潜在问题。

第二、伴随新的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新的调查技术在不断创新,计算机辅助调查等新的调查技术正逐渐被应用。

一是计算机辅助调查(CAI)。CAI是指整个统计数据搜集、传输过程中,不论是从回答者那里直接搜集数据,还是采用邮寄调查,或者是通过回答者进行填报,都把运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总称。与传统的数据搜集方法比较,CAI的特点在于,(1)CAI是以应用计算机为主,把传统的统计工作步骤从数据搜集、录入到数据编辑,都在调查员的个人微机上来完成,形成回答者――调查者――数据用户之间一个有机结合的相互作用的循环;(2)CAI的数据处理是采用分散化、以原始记录为基础、交互作用的方式进行。CAI是未来数据搜集和编辑的典型方法,而且也适合于调查过程的其他步骤,如编码、估算、修匀和汇总等。

计算机辅助调查包括,计算机辅助的个人访问调查(CAPI),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CATI)和计算机辅助的自我回答调查(CASI)。共同的特点是把传统的几个统计调查步骤结合为一个,其优点,(1)可以使访问结束后取得十分清晰的记录,机器直接可读;(2)从问卷设计到数据编辑都得到计算机的支持,实现自动化,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了不必要的误差,改进数据质量;(3)从数据收集到数据编辑过程缩短,改进数据搜集的时效性。

二是电话输入数据搜集系统。电话输入数据搜集系统是为了节约调查员以及调查费用,通过事先安排,让被调查者在约定的时间向统计局打电话的数据搜集方式。电话输入数据搜集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自动和有效。电话输入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固定样本进行简单访问的情况。

三是新的纸张表调查技术。传统的纸张表格调查方法受到日益挑战的同时,四项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为纸张表格问卷带来延长寿命的期望。表现在:(1)通过传真机既能够发送又能够接收调查表的方式,可以提高调查速度。(2)心理学和绘图学原理在纸张调查表设计的应用具有不可代替的效果和价值。(3)电子化根据需要进行打印技术的发展,是对纸张表格调查方法重要的技术革新。(4)光学扫描和手写符号识别的迅速发展。这些先进技术都支持和鼓励纸张表格方法的改进和进一步应用。

四是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使多种数据搜集方法的出现,以及未来统计机构为了更好地处理与它们的数据提供者的关系。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也成为十分必要。在同一调查和普查中,为了让不同调查者选择出最方便的方式,就必须给他们提供数据搜集方法选择的菜单,包括电子信息以及其他的替代方法。不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调查活动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在普查中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技术。

三、统计输出更方便快捷

统计机构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既要考虑被调查者原始记录保存技术的变化,更应注意顾客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调查者既是统计机构输入方面的顾客,又是我们输出方面的顾客,这意味着在输出输入两方面,统计机构都应协调一致,一方面是调查表,另一方面是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