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合集7篇)

时间:2023-06-16 16:26:56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当将态度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将是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大,所以,其改革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来说较为肤浅,许多人认为我们学不学音乐无关紧要,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好,与他自身的天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里,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许多时候待遇比体育课还要差,往往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许多教师认为音乐也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有时候它还被其他科目给占据。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另外,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较为传统,灌输给学生的多数是理论知识,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杀了学生去发现音乐之美的创造力,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师改革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而学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师的责任就是将一个个空杯给灌满。介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音乐这门较为活泼生动的课程而言,难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因此,要改革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里不合适的教学观念,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的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这一门课是否有兴趣,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着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边玩边学,对小学音乐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气馁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活动,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3.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仅为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局限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教材有一些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讲课多喜欢照本宣科,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气,十分沉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动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将音乐课上成一堂只是教学生唱歌的课,而是应该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音符、五线谱时,可以让学生去听一听二胡、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时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4.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教学与实践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平时,学校里可多举行一些歌唱、乐器比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名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改革也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2篇

关键词:欣赏教学;探索实践;经验反思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很多教师害怕触及的地方,纵观各类音乐公开课或者赛课,以演唱为主的形式还是占有绝大地位。因为多数教师容易把欣赏课上成枯燥,“独角戏”的形式,很难至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小学音乐课上,欣赏课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课型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古典音乐可以说是毫无耐性的。笔者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及律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或者将学生的关注度引向歌曲的背景、内涵及情绪等,然而这些做法收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几年来,笔者一直对其思索、实践着。

一、摸着石头过河

刚毕业那会,一股的激情和耐心。记得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笔者首先认真地把歌曲的结构和内容介绍一遍,然后在他们听的时候,一再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故事内容,听清里面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小动物……”因为这首交响童话比较长,过了一会,笔者又说:“大家能听懂吗?比如你们听长笛的声音很清脆,就像什么在歌唱?”正当笔者不厌其烦,一边流水账似的听着,一边做着提示时,有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讲话啊!”对于刚走上讲台的笔者,顿时脸红了。笔者是那么地认真,本以为学生小、乐曲专业太深怕他们不理解,所以一再提示,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生了“厌烦感”。

二、尴尬后的反思

上了这么多音乐课,好像每节都是笔者在苦口婆心地讲解、示范,让学生跟着笔者的思路走,生怕他们听不懂,偏离了轨道。而事实上,学生是非常具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当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时,他们的思维会跟着音乐天马行空。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打回现实,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三、积极探索实践

怎样让无形的音乐展现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得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善学习、勤思考,投入精力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一直在我们的引导下解决每个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节公开课,使我受益颇多。欣赏动物圆舞曲:《小猫圆舞曲》采取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乐曲的结构与旋律、主题情绪变化逐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1.欣赏第一部分A段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呢?(师模唱:音色优美动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猫慵懒可爱的神态。通过范唱和表情,更直观形象,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生:学生的回答丰富而有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师则从一旁精彩、惟妙惟肖地哼唱旋律。配合学生表演,营造和谐的气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师生听音乐,共同进行律动。(分别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有的表现小猫跳舞、有的模仿溜冰、有的模仿猫懒洋洋的睡着美觉。)(2)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你感觉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用怎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线条流动来表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生:在黑板上画出圆圈、电话线、波浪线……师:选择了一种线条(电话线),边听音乐边画,请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粗细、情绪上的变化?(再次运用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情绪的变化。)(3)表演第一部分乐曲(请三位“小猫”表演),其他同学听着音乐加入。(4)通过第一乐段的欣赏,请学生给这首曲子起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切合主题,很有趣。)

2.欣赏第二部分B段

(1)师:这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猫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线条?生:欢快的,选择“猫爪”。师:灵机一动,画了三个猫爪(1大2小)。要求学生:拍节奏由快至慢(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两手食指轻轻地点腿,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猫轻巧优美的足尖舞;用响板拍节奏(强弱弱)。(2)师生随着B乐段共同律动表演(足尖舞、响板……体会圆舞曲3拍子的韵律)。

3.欣赏再现乐段A’及尾声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段,听这段音乐又和哪段相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不同的状况?生:出现了第一段,最后还有狗叫声可能是因为猫太陶醉了吵到了正在睡觉的狗……师:介绍再现段及尾声(要求学生分两组,最后表现狗和猫的定格动作)(学生的定格动作特搞笑,两方没有一方示弱,但从中可见孩子们的可爱与投入)。这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动有趣地进行着,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激情,因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是主体,而师只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配合的作用,这就是关键所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和思考的知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师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重点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四、勤于对比分析

这节课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执教者上得生动、有趣,丰富集中且层次分明,老师在课前的充足准备与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理解与熟悉不是光停留在记忆层面,对各段音乐风格、主题的发展、情绪变化、结构曲式、情感体验及学生可能的表现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笔者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深入理解教材,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放录音学生听听动动教师讲讲就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许多教师都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其实是我们对音乐内容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所以,教师必须熟悉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灵感。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

导入(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以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带着问题听音乐(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音乐的构成等)———感受音乐(在本课就是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感受了音乐的变化)———探索音乐(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极不利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情感发展。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探索音乐引导学生参与,放飞想象的翅膀。)———复听音乐(别忘了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以欣赏为主,当学生对乐曲的主要结构和音乐形象了解之后,一定要完整连贯地再听一遍,从而达到理智欣赏的高度。)———表现音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协调力、模仿力和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将来的性格,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是有益的。)

五、形成自我风格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3篇

在教学小学生音乐时,“唱游”非常重要,主张让学生参与其中,非常符合奥尔夫教学理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固定的律动和动作模仿训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画面动作,在课前编制一套简单舞蹈或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以便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精神,而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唱歌学习。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教师手握彩绸载歌载舞的示范,然后教师逐句进行动作讲解,再由学生模仿训练,也可以用小鼓进行伴奏,营造热闹的新年气氛。又比如,在进行课文《小红帽》的教学时,因为这个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借助欢快的音乐律动更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只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游戏方案,一样可以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例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所蕴含的春的气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以“春”为主题,以歌曲《小雨沙沙沙》为背景创作一幅画或者朗诵一首诗词,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给予认真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享受音乐乐趣的过程中,更深地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深入开展。(本文来自于《教学研究》杂志。《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创编歌词动作,加强思维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研究

音乐趣味教学属文化教育范畴,充分使用教学环境并予以创新,解决了在哪教与学、怎样教与学、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几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国内外音乐教育体系的融合应用,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音乐趣味教学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学习音乐愉悦性高、教学知识综合性强的特点,其教学课程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及文化传承价值。

一、音乐趣味教学概述

(一)音乐趣味教学理念

音乐趣味教学是指围绕学生的音乐需要、音乐兴趣、音乐理想、音乐目标、音乐情绪、音乐情感及音乐自信心几个方面开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持续主动的学习音乐,并具备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过程。音乐趣味教学不是单纯的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传递,而是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来。

音乐趣味教学包含的教学理念有:以兴趣爱好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注重个体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音乐趣味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及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创造力及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的感受音乐,系统的学习音乐。

(二)音乐趣味教学特征

(1)科学性。音乐趣味教学融合了诸多音乐教育家的教学思想,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学研究,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尊重音乐教学原理,尊重音乐教学的特殊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学发展规律及脑科学发展规律。

(2)综合性。音乐趣味教学解决了教育和环境的关系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解决了从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综合性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音乐趣味教学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为学生考虑,应用教学知识,包括音乐教育与用脑科学,教学应用的教学思想,学生学习的音乐环境,集音乐、动作与语言的综合音乐体验等。

(3)实践性。音乐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际唱奏甚至创造来体验音乐,不同靠教师的传授、说教和示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来接受音乐教育。因此,从唱歌练习、乐器演奏,到歌剧编排,都体现了音乐趣味教学的实践性。

(4)系统性。音乐趣味教学集音乐教育、教育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在音乐教学内容选取,到音乐环境打造、音乐教学实践设置等都体现了音乐趣味教学的系统性。

(5)激励性。音乐趣味教学结合教学要求提出符合学生音乐需求的,难易适中的目标,学生在努力实现目标后,产生成就感。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发挥创造才能,表现自我,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的兴趣

枯燥的乐理知识、发声、节奏练习及试听,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小学生难以理解并接受,更谈不上产生兴趣了。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小学生的喜好,通过渲染情境及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掌握音乐知识。比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模拟一个粉刷房子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粉刷匠工作的场景,理解劳动的辛苦和喜悦,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各种艺术形式

丰富多彩的小学音乐教学要遵循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将美术、舞蹈、写作等艺术形式融入音乐教学中,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从而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将美术融入音乐教学中,把歌曲与绘画适当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歌曲内容,使歌曲内容变得立体而直观,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将舞蹈融入音乐教学中,音乐与舞蹈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学习中,配以舞蹈,不但活跃课程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还可以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中,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含义。将写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可以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写音乐作品的听后感、描写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等,可以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填词、谱曲,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于音乐课堂上,使音乐课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不但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在欣赏三年级课程《森吉德玛》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勇敢勤劳的蒙古族人民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积极向上的生活习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四)教师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行为修养,直接影响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仪表、语言及举手投足间能够体现出艺术的美,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形成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从而不知疲倦、情绪饱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形象,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像是一个演员,用自己的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五)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学习的乐趣

以前的音乐课堂上,能够参与音乐表演的学生很少,一般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表演,大部分的学生还只是看别人演、听别人唱。不能真正参与表演,就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音乐作品,在表演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时,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分组表演,并对各组表现评比,评选出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的最佳表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表演,在表演中品味学生的乐趣,由此产生对音乐更浓厚的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趣味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新、采用教具新的新型音乐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趣味教学法:通过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各种艺术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学习的乐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年 4 月第 1 版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

[3]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年 12 月第 1 版

[4]张文泽.探索趣味性小学英语教学.学周刊,2010 年第 10 期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创新

小学音乐课堂除了基本知识的介绍之外还需要进行音乐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升级到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加追求技术性和专业性,在演绎时也更加追求艺术的表现性。演奏成为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演奏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并且了解到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所在。

1.用演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声乐,一种是器乐。在演奏学习方面,如果从根本上来分析,这些就是音乐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音乐的表现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的。一个良好的、完整的音乐课堂结构需要以音乐欣赏为主要的线索,并且设立一个中心,在歌唱和演奏的互相支撑下建构课堂结构。对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分析和研究,很多演奏都处于非常薄弱的位置上,只有歌唱和演奏都处于平衡状态下才能构建更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线形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演奏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使音乐课失去魅力,减弱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同的,并且关注度和热情也是不同的,如果是个性化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对学生的评价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1]如果是性格非常活泼的学生,本身喜欢唱歌,也拥有好的嗓音,那么他可能喜欢用歌唱的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而不是非常喜欢演奏乐器;如果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能不是非常喜欢唱歌,但是喜欢演奏,辨别听力能力也比较强,还可能使用乐器助演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使用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教师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逐步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能力还有演奏的创造能力。[2]例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示范的方式表达出萨克斯演奏的优势,在吹奏的过程中表达歌曲,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演唱组以及演奏组的区分,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课堂教学渐渐达到高潮,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3]

2.课堂升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乐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音乐体验,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习领域,在演奏的过程中这也是音乐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能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奏能够让学生的基本音乐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在基础性教育阶段中,教师需要从广泛的意义上去进行演奏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让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多样。在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基础之上,学校音乐教育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相关的教师需要乐器进行讲演,让学生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奏教学方面还需要创新学生的思维,教师给学生进行演奏,并且简单地进行旋律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旋律,改变模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演唱之后,将自己的演唱和教师的演唱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模仿之后还需要试着对音乐的旋律进行更改,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之上进行改变的尝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编的乐趣所在。教师演唱的旋律需要使用音条乐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性感受,在边唱边演奏的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前奏的美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灵感。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按照视频当中的内容进行音乐创作画面的分析,按照音色的基本特点以及不同音乐之间的组合,创造出相应的节奏和类型,以达到演奏活动的高潮。教师带领学生挖掘出更多的音乐素材,并且在素材当中有所发现,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在感官和体验的双重刺激下,在音乐学习上产生一种美妙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感官更好地调动起来,并且在体验方式不断变化的基础上让自己的音乐感觉以及听觉和视觉、触觉都能够得到更多的体验,让音乐富有生命力。音乐课堂教学还需要使用多种演奏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4]

3.强化学生的音乐畅想,让演奏课堂充满活力

演奏教学和其他教学之间也是有非常紧密性的联系的,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演奏的技巧性,而且要创建有活力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歌唱,帮助学生在音准以及节奏上有更多更好的认知。学生可以自信地欣赏音乐,也能更好地表达和感受音乐。在一节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种乐器进行演奏,让音乐有声音方面的形式表现,以此激发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给学生编纂童谣,认真地对音乐素材进行分析,并且从细节处入手挖掘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方式对情感进行表达,生动地模拟出不同节奏和不同声音之间的变化,让整个音乐课堂都更具有画面感和层次感,引导学生对不同乐器进行演奏,在伴奏乐器演奏中按照教师的组织和安排进行学习。[5]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不能因为演奏拥有特殊的功效就失去对歌唱的关注力度,歌唱也是音乐表达的良好方式,只有以演奏为基本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欣赏和歌唱,才能让音乐学习更加深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之音。

作者:陈晓丽 单位: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丁丽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3(9).

[2]高燕真.奏响小学音乐课堂“乐之音”[J].中国音乐教育,2014(11).

[3]何晓蕾.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教学措施探讨[J].成才之路,2016(11).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在提倡全面发展的今天,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笔者从音乐学科入手,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学习音乐。

一、从音乐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音乐具有听觉美感、时间性、情感性等特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音乐情境,利用音乐的节奏击拍、旋律视唱、歌词朗诵及视频动画,通过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艺术联想及想象,感受音乐的美,提升学生的鉴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用视频动画创造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最喜爱的就是音乐动画,教师可在课堂上事先为学生播放视频音乐动画片,利用声音、色彩、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完影片配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想画面,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情境,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空间,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使他们爱上音乐。其次,从生活中的节奏引向音乐节奏,让学生体验节奏美。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都熟悉哪些声音,它们有什么样的节奏,并试着向其他同学表现。然后再引导学生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出来,组织练习,从而达到从生活中的节奏引向音乐节奏、让学生体验节奏美的目的。最后,针对中低年级学生喜爱模仿的身心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模仿的空间和实践,例如:一节音乐课上,笔者为同学们播放了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这首歌,让学生们分析阿杜的具体音色,进行针对性的模仿实践。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学生的感性经验得到了积累,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搭建旋律视唱平台,让学生自信、自然、有感情地唱

首先,应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在教学中,让学生先仔细听教师示范弹琴,并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跟随琴声从最开始的自由唱到大合唱,然后自己唱着旋律,现编舞蹈动作,进而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歌曲、舞蹈、视频、游戏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对音乐的感知力和潜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最后,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分析歌曲的节奏,跳出优美的舞蹈,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只要教师留心,就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首先,在1~2年级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进行创造;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快乐感知;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张扬和发展。其次,在3~6年级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创作成功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以开放式和趣味性音乐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器乐教学是家长与教师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手段,在课外建立乐器兴趣小组,有学生自己组建演奏团队,在课堂上可以配乐合奏、伴奏,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其次,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课堂上不仅组织学生通过音乐表演展示能力,还要在课外建立舞蹈表演队,组织学生把音乐音响从社区引向大自然,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会、舞蹈演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科交叉是新的挑战,音乐教师要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总之,学生音乐学习的天地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等,都是学习音乐的广阔领域。音乐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终生音乐素养为出发点,践行新课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王志芳.新城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第7篇

目前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人们的愈加重视,尤其是希望音乐课程能够与舞蹈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种课程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有质量地提高音乐与舞蹈成绩。根据当前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出一些可用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

音乐教学;舞蹈教学;结合

现在我们国内的小学音乐教学还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整个的课改完成情况就不是很理想。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乐感为主。用实践来证明音乐与舞蹈是可以融合到一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小学生音乐舞蹈课的教学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对艺术感受能力的点上,以培养为主。比如,现在的小学生普遍都是在一、二年级时开始接触舞蹈课程,这个阶段是他们认识舞蹈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关的教学音乐,来让学生有一个感官上的感受,让他们了解到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让他们有所感悟。教师还可以借助一切能够表达歌曲意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喜欢去了解。教师要学会通过现代多媒体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形象地诠释所表现的舞蹈或是音乐的意义。让学生无论是从感官还是听觉上都得到刺激,让他们的印象更为深刻,通过一系列的感受,对音乐与舞蹈课程有更深的感悟。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舞蹈教育教师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很着急地去灌输学生乐理知识,要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地让学生去理解,让他们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通过教师的吸引,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去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让他们去了解艺术的美,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小扮演、小表演、小比赛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蹈的魅力,让他们愿意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让他们拥有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更愿意去了解音乐,更愿意参与其中。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