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承包商风险评估(合集7篇)

时间:2023-06-15 17:11:01
承包商风险评估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1篇

关键词:承包商投标策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投标策略分析

投标策略是承包商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包商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与经营目标,结合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工程项目类别、项目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投标策略。探究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投标策略,首先在投标前要对市场综合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掌握市场动态是投标策略的基础环节,通过研究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技术要求、施工条件及可能突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完成工程项目投标可行性的初步判断,同时对市场动态、工程背景等招标信息与潜在存在的竞争对手相关信息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与此同时对企业自身具备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企业自身优势与投标项目的契合点,做到以长制短、以优制劣;其次工程项目的报价策略研究是投标策略的核心环节,运用决策人员的推理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来对报价策略的定性分析,同时进行报价的定量分析与采用作价技巧,合理预算造价,评估中标利润,分析潜在对手优势与劣势,选择竞争方法,充分掌握工程规律标价的浮动值,消化标书细节等作价技巧,做到发挥企业本身优势降低成本以优取胜,改进设计凭借缩短工期取胜;最后报价策略方法的正确选择是中标取胜环节的重中之重,报价策略方法涵盖扩大标价法、多方案报价法以及不平衡标价法等,扩大标价法通常建立在对工程项目完成的把握性较大,竞争对手较少或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盈利,多方案报价法通常建立在工程招标书中合同条款不够明确,技术要求不符规范的情况下,投标企业在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方案的同时选择多方案报价策略减少报价过高被淘汰的可能性;不平衡标价法是以总报价不变为前提,提高某些分项工程的单价,同时降低另外一些分项工程单价,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效果。综合分析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投标策略,以做好投标对象综合环境分析为前提,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相关作价技巧,合理选择保价投标策略方式,摒弃违规投标,实行精准编标,重视公关活动,实现合法中标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

二 、承包商招投标过程中面临风险分析

工程风险是指涵盖从项目立项、设计及施工等所有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总和。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确定之前承包商对投标风险的系统分析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项目运行结果的成败。探析承包商招投标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承包商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及自然风险等方面。从承包商内部风险来分析,首先就是承包商的决策风险,其主要来源于承包商信息缺失的风险和报价失误的风险,承包商获取的资料不足以支撑投标决策或获取信息为虚假信息造成承包商信息缺失风险,承包商对投标报价不能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导致其造成报价失误的风险;其次是承包商内部工作技能风险与技术资源风险。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评估自身具备条件与投标项目的契合度,分析自身条件在竞争环境与市场环境中的优劣势是承包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部风险的有效手段。从承包商外部风险分析,一方面来自于业主方面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及商务风险,另一方面来自履行合约阶段的风险,包括工程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物资供应风险、成本管理风险及业主履行合同能力的风险等。从承包商面临的自然风险分析,涵盖整个行业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与天然不可抗力因素的风险。在拟建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能够有效评估承包商内部存在的风险,合理推断外部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预测自然风险发生的概率是承包商做出投标决策之前必须履行的环节,决定着投标环节及中标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成败。

三 、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工程项目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是承包商依据工程所处的风险环境和项目预期的目标,针对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推断与有效评估,进而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完成风险管理,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工程风险评估、工程风险识别、工程风险评价、工程风险处理及工程风险监控等。工程风险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决定着项目实施的成败。承包商在投标前,承包商须对对拟投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企业的自身实力、自身优势以及市场环境等相关因素,设定风险临界线,在风险临界线以下的项目,评估拟定选择的投标项目,做出投标决定。进入报价阶段后,着重考虑报价、工期和施工方案三大关键问题,需要承包商选定施工方案,进而预测项目工期的长短和市场价格的动态,评估投标风险。首先对费用估价风险预测,依据以成本测算价格为主的混合定价模式,其中项目报价=成本预测+项目报高率,通过此费用确定成本测算和报高率测算两方面的风险;其次是工期风险评估,项目工期是工程评标的重要内容,工期的是否合理决定着项目的整体费用;最后要对施工方案风险进行评价,施工方案的确定是工程项目评标的重要依据,是工程报价的关键因素。将承包商项目投标风险系统分析图表述如下(见图1),

图1 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的系统分析框图

探究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涵盖避免风险策略、分散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及自留风险策略等。避免风险策略是承包商通过对影响投标风险因素的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凭借承包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合理的赋予工程项目风险系数确定投标报价;分散风险策略是承包商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实施项目分包与联合承包及发挥分包及联合承包企业优势降低项目风险;转移风险策略是承包商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对风险以项目保险、担保风险转移等方式予以转移,达到风险分散、共同承担的效果;自留风险策略是在风险的评估判断不足或失误的情形下,承包商通过自己准备基金完成风险管理。承包商对工程项目所处环境下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科学、规范、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实现承包商自身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风险管理的正确执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社会的实力与地位,对于企业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整个项目运行的成败。承包商应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和报价优势,制定详细的谈判纲要,利用技术方案优势的同时合理调整报价,注重与业主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谈判阶段的策略。

总结与建议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的主要环节,能够促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首先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环境进行有效、合理的判断推理,在经验性的评估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学评估模型完成对项目风险环境的定量评估,决策者依据定量评估结果分析承包商内部条件,探究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劣势,选择适宜的投标策略,完成建设项目投标的最终决策;其次承包商需要意识到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树立项目风险意识,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施整个工程项目有效的风险管理,最终完成为承包商带来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亟需建立、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管理模式、评价体系、自律体系及监管体系,保证投标环境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最大限度的降低承包商面临的风险,实现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春明. 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承包商的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07.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2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经营风险;分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建筑项目开发经营的特点却决定了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正确分析、从而规避项目经营风险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建筑项目经营的风险性

如今,我国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建筑项目以质量为前提的要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无法避免。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包含在从项目实施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建筑项目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客观因素,以及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都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直接的质量影响,而且还有其他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一切都是建筑项目质量的潜在威胁。

另外,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施工质量是分阶段性的,涉及方面众多,这就为质量监管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建筑工程项目,若不参与整个过程的施工,很难在竣工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而一旦日后质量问题爆发出来,整个工程都将受到影响,承包商自然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合作共赢预防风险

1、科学合理的风险分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几乎所有建筑项目承包商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低风险高效益为项目目标。然而,经调查了解,目前我国74%的建筑项目合同均是由业主起草,然后再与承包商签订的。因此,业主自然会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风险,这就造成了承包商在风险上的被动。

与此同时,由业主、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组成的体系中,总承包商既要与业主签订合同,又要与分承包商签订合同,无疑是建筑项目风险体系的主要部分。

所以,对于总承包商而言,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应在另外两方的合同中合理分配风险。

(1)承包商与业主的风险分配

鉴于承包商在风险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无法预估的自然灾害等经营风险,应该由业主承担,这是合理且可行的,也是目前国内建筑业的“潜规则”。反之,若业主极力要求承包商承担这种无法预计的风险,那么将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承包商因风险系数太大而放弃,另一种即是对业主“狮子大开口”。

(2)风险不发生的利益分配

有所付出就应有所回报,风险分配原则中应明确承担风险的一方将会得到风险不发生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比如,总承包合同中因为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对分包商的施工组织风险,而若分承包商管理能力较强,组织工作较好,则总承包商就能得到较高管理费的收益。

(3)风险分配应采取控制风险优先原则

鉴于风险的不可预知和可控制性,风险应优先分配给更容易控制风险的一方。比如:总承包商对分承包商在经营风险上,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合理地放权,让分包商自行控制风险管理,如此分承包商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总承包商也节省了风险控制的支出,更是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试想,若总承包商下的各分包承包商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那么总承包商就只等坐地收钱了。所以,风险应交予可控性强的一方,而对于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应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4)风险分配应符合业内惯例

参考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配的历史资料,不但是对业内伙伴的尊重,而且这种有理有据也更方便与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同时在前人积累的经验中,也更容易结合实际对自身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2、合理进行风险转移降低自身风险

承包商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为工程买保险,在竞标时采取联合投标的方式,以及将工程分包出去等,都是转移风险从而降低自身风险的表现。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系数,但是并非是可以消除风险的办法,只是在程度上,将风险根据比例分成了几份。事实证明,往往不参与经营和管理、却承担风险的建筑项目投资者,受损的几率并不大,只要配以科学合理的监督大都会实现双赢或多赢。

三、减少建筑项目经营风险发生的方法

1、有效的风险预防是避免风险发生的前提

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经营风险将贯穿建筑工程的始终,所以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应对建筑项目实行科学而系统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及针对性的经营风险方案,是取得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保障。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之初,承包商就应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写系统的抗风险计划。并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业主进行沟通以便进行良好的风险分配。当与业主达成一致风险分配意见后,方可编写风险预防计划和方案,并逐步开始实施。

建筑项目的风险评估不仅在整体上有要求,具体地对各分承包商、业主以及总承包商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在施工之初,做好项目的风险评估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预防项目经营风险的重要开始,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风险评估中的信息采集

信息的采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环境的数据资料收集,类似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收集,以及工程自身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文件。就环境数据而言,如周围的地质地貌,天气气象等信息;相似工程类的资料收集可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以及参考此类工程的成功案例等都是风险评估中信息采集的第一手资料。

(2)风险评估需对建筑工程的不确定性进行全面分析

掌握相应的资料只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针对资料,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的不同,所以在施工中难免会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风险评估即是要从已掌握的材料中找到这些不确定因素,从而形成相应的风险预案。当然,如最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可与当地的气象部门联系,将当地的十几年内或者几年内的各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进行统计,以便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

(3)聘请专家实施专业的风险评估

目前,在建筑业,尤其是一些较大的工程或者政府工程,都会选取“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进行工程的风险评估。①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项目风险评估专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但只是名义上,实际操作中只是让一对一的会见,不让他们进行沟通。②让小组成员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以匿名的形式递交结果。③将受到的所有风险评估报告汇总,然后将汇总后的分析结果分别交予每个小组成员,并要求他们进行重新分析。④按照③的方法继续,直到得出相对稳定的答案为止。

2、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和风险审核

(1)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

当对建筑项目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之后,承包商便应根据所掌握的具体材料,编制可行性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达到对建筑项目“实时监控”的目的。风险监控是预防风险的重要环节,可以让承包商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因此及时形成风险应急方案,以避免给建筑项目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监控是风险预防的实际性实施,也是经营风险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项目实施的各个具体部分和施工过程,比如,项目所需要用的材料,施工设计方案、图纸,施工设备和人员,施工队伍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的实际执行效果等。

与此同时,风险监控的过程也是对项目之初未预料到的或者突发性风险补充的过程。如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风险,那么系统的风险监控体系就会及时得以发现,从而使承包商可有效地编订附加风险计划,从而达到了更好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

所以,它是监控项目进展以及与项目相关环境变化的工具,是保证风险预测与实际效果达到统一的有效措施。鉴于此,承包商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制度,利用当今的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项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性监控。才能达到有效预防和发现潜在风险的目的。

(2)对建筑项目进行风险审核

所谓项目风险审核,即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以及相关监控结果,与项目风险的应对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是否相达成统一性,以及在符合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所以,建筑项目的风险审核对项目监控有促进作用,也是检验项目监控是否有效的有效机制。承包商应注重风险审核,尤其是应针对性地对风险系统较高且容易发现潜在风险的财务部门进行专门的风险审核。

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运行的中心,承担着重要而复杂的财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核工作,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是预防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公司应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建立较完备的财务风险审计系统,同时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给予财务部门以大力支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建立完整而合理的财务机制。比如可开展进行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工作,明确奖罚分明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使公司财务内部拥有积极而健康的工作热情,避免因为专业问题或是个人道德问题导致的财务风险。2.协调各个部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各分承包商的财务统计工作应与公司财务部门达成有效的沟通。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资金回收效率,对此可建立专项的财务风险审核机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拖欠现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官司等。

3、项目经营风险的控制

(1)将项目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

想控制好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就要与项目经营管理形成良好的配合,建立完备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无论从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还是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上看,项目经营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加速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前提,从而实现预期目的。

建筑工程项目受众多因素影响,可谓无处不在,这间接地影响了项目进程、增加了项目成本。所以,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而为了有效的规避项目风险,企业就应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如此才能让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项目风险管理在与经营管理的配合过程中,更应讲究方法,并且从细节入手,根据风险监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理性的风险分析,并与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计划工作和实际完成工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对差异较大的,应对具体情况进行重新的评估、审计,从而形成新的应对风险方案。

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应对项目经营管理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让他们带着项目风险的思想去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并逐渐让他们形成一种定性的习惯。同时,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者应给予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但要了解项目中常见的因素,也应对一些不容易窥见的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防御手段和风险应急措施。同时,要与各具体项目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微服私访”,寻找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的潜在因素。

(2)提高对企业外部风险的意识

在保证企业内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项目还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外部因素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比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上,对外部风险的考虑也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对社会经济、法律的风险意识,注意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形成风险预案,若真的发生了此类风险,则可迅速启动风险预案,使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经营风险在于预防和控制,亡羊补牢已经标志着经济风险控制的失败,经营风险,只有在其发生之前列入计划方案,或是在发生之初将其挖出来解决,才是避免经营风险产生的关键。只有有效的经营风险评估和经营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世萍.李会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J]江西煤炭科技,2012(1)

[2]王甲辰.建筑项目开发经营风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公路,2009(4)

[3]王世明.浅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2)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3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商;政治风险;评估

一、 引言

中国承包商从1978年开始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如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的统计,在2013年,全球Top250承包商海外总营业额达到5439.7亿美元,有62家中国承包商进入Top250,营业额达到790.1亿美元,占国际工程营业额的14.5%,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营业额达131.6亿美元(ENR排名第9)。另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约3 000家,工程项目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约1 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约1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已成长为超千亿美元的国际业务。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承包商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遗憾的是,政治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国承包商的海外开拓风险管理计划,甚至就没有政治风险的考量;中国政府每年为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投资而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几乎从不涉及对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评估。因此,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采取科学的决策势在必行。

二、 国际工程中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历来是跨国企业在国际扩张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政治风险源于政治事件(如革命、、内战等)、社会事件(恐怖袭击、抗议等)、政府行为(如腐败、法律变更及政策规制),以及一些强力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罢工、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行为),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环境的改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不利后果。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衰退加速了国家干预市场的趋势,以及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政治风险呈现出高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发展态势。现在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与以往相比更加宽泛更加复杂,其形式也更加多样。从国有化、战争内乱、恐怖袭击的极端行为,到较为温和的政府干预行为(如政策法律变更、蚕食性征收),以及环境问题导致的公众反对。各种政治风险以更快的速度、多样化的渠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非线性、连锁性、跨时空的耦合传播。

但学术界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关注不够,相应的理论研究极为匮乏。在实践中,跨国企业的政治风险评估的水准非常低,且未能形成制度化的评估。现有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不正式、不系统、难以胜任、主观性强、可预测性差,并且许多评估方法是反应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存在数据获取困难、信息失真、评估滞后等问题。

三、 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

现有的对于政治风险的评估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了相关的评估报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国内则从2005年之后,有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该指数对100多个国家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 190多个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行业层面来看,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则主要有金融行业的CAMEL模型、和美国银行模型,石油行业的IHS模型等。此外,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如荷兰的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而言,其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东道国的国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等)、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政治和经济冲突及联系);微观层面的风险则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一些规制及准入、项目的具体属性及承包商的情况。

1. 宏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在遍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水平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社会政治稳定性、国内经济绩效、正式制度质量、非正式制度质量、国际交互联系和外部经济干预。

(1)社会政治稳定性(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SPI)。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性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了项目的政策和规制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性又受制于政府的稳定性、政府为民众拥护的程度、派系冲突、宗教和宗族关系、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等因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大选和改革进程等都会影响到其政治社会的稳定性。杨帆等通过研究刚果(布)的国际EPC项目,指出政局不稳定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2)国内经济绩效(Inter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EP)。东道国国内的经济绩效不仅仅会导致经济风险,也会导致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气候(Economic Climate)是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经济状况恶化(如货币的不稳定、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将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许多国际评级机构,如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都将经济绩效作为政治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3)正式制度质量(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FIQ)。制度造就社会的一般行为准则。所谓正式制度是指一些成文规定,由各级政府或立法机构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构成的规范体系。正式制度是明确的,通过国家的一些权力机构进行监督和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一套高质量的正式制度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消除、权力寻租等现象。相反,低效的执法机制和法律体系、模糊的法律法规和不利的法律规制,则会极大的增加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4)非正式制度质量(In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IIQ)。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发挥着支持、补充等作用。高质量的非正式制度下,社会环境会秩序化,不确定性也会降低。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套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会消除外国承包商对环境的陌生感,从而降低外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水平。

(5)国际交互联系(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Relations,IIR)。国际交互联系涉及到外交和经济方面,包括东道国和承包商的母国的交往、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自由贸易的程度等因素,意味着东道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的程度。国际环境的冲突和变化,如东道国与承包商所在的母国之间的敌对行为、国际协定、贸易协定(如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带来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而给国际承包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6)外部经济干预 (External Economic Interference,EEI)。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东道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商业争端和贸易战、经济制裁或禁运等,将会给东道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和后果。国际工程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微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微观层面也会影响到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如行业特点、项目特征、承包商的属性,以及互动参与等因素。

(1)行业特点(Industry Specifics,IS)。许多研究指出,政治风险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与国民经济目标的一致性、行业的收益率和行业的成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行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一个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要比其他的行业遭遇到更多的来自政治方面的规制。能够有益于促进东道国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行业所受的政治风险相对较小,而一个暴利行业也会较其他行业招致更多的政府干预。此外,相对成熟的行业意味着行业的透明度高(如行业的信息披露很全面、标准化的市场操作、较少的腐败等),将使行业的政治风险水平降低。

(2)项目特征(Project Features,PF)。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务是项目驱动型的,项目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到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项目的吸引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合同条件。项目吸引力(Project Desirability)是指项目对于东道国政府的重要性,尤其是由于东道国国内的承包商能力不足,难以承担的项目将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更少的政策限制。项目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也体现着项目的业主类型。如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承包商母国(如母国的投资或援外),其政治风险会比较低;如果是世界银行等的贷款或援助项目,政治风险也会比较低;而如果资金是东道国的政府资金,则项目的政治风险相对会较高。如果是PPP/BOT类型的项目,对于资金紧缺的东道国而言,则政治风险相对较低,但漫长的特许经营期也会给未来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有利的合同条件(如来自东道国政府的保证)将会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

(3)承包商的属性(Contractor Attributes,CA)。国际承包商的属性也是影响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包商在中东所遭到的政治风险(如恐怖袭击)就比较高,中国的承包商在东南亚一些具有“排华”情结的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遭受的政治风险也会比较高。承包商自身的一些能力也会决定了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承包商与东道国政府和强力社会组织(如工会、商业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的关系、企业被当地社会接受的程度、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以及承包商在应对政治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4)互动参与(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IP)。互动参与,包括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或支持、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项目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也影响了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积极的或有利的互动参与,将会降低国际承包商的“外国人”的形象、加强承包商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满足东道国的国家目标和增强社会福利,使得承包商和当地政府联系更为密切。这些将为承包商营造一个可持续的运营环境,从而降低政治风险水平。典型的例子如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水电项目--缅甸的密松大坝由于公众的反对而被停建。

四、 实证应用

为了评价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为此选取了7个典型的项目,以里克特量表(1-5)从前述的10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若干指标,总计34个指标)对政治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分值越高,则政治风险水平也越高。这7个项目的所在地分别为阿尔及利亚(P1)、土耳其(P2)、新加坡(P3)、沙特阿拉伯(P4)、利比亚(P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P6)、安哥拉(P7),其政治风险水平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而言,P5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3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低;从微观层面来看,P6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2(位于土耳其)和P3项目(位于新加坡)政治风险水平最低。

图1还可以体现这些项目在政治风险在具体方面的优势和劣势。P7项目的政治风险评价表明,在安哥拉的正式制度质量和非正式制度质量得分很高,意味着在这两个方面蕴含的政治风险较高。

五、 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按照政治风险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如图2所示。

在第一象限内,政治风险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很高,如P5项目。这种状况对于承包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应该采取低风险的进入模式。移动进入模式(Mobile Entry Mode),如联营体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可采取高参与策略(High Involvement Strategy),通过与本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如工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结成联盟,以求降低政治风险。

在第二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低,如P1项目和P7项目。移动进入模式的选择可以应对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的状况;采取低参与策略(Low Involvement Strategy),如保险、保证等,则适合较低的微观政治风险。较高的宏观政治风险则对准备进入东道国的竞争者形成壁垒,位于此象限内的承包商据此可形成竞争优势。

在第三象限内,宏观和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都比较低,其总体政治风险水平也是最低的,如P2项目和P3项目。对于承包商而言,这种状态是比较理想的。但承包商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对影响政治风险水平的各个变量进行监控并预警。承包商可以采取永久进入模式(如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等)和低参与模式实施这种类型的项目。

在第四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低,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如P4项目和P6项目。位于此象限内的国际承包商可以采取永久进入模式和高参与策略。较低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同时也意味着较低的市场进入障碍,较高的微观政治风险水平,则意味着承包商在这种状态下不具有竞争优势,承包商应持续地积累在东道国的经验,以降低微观政治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 Jakobsen J.Old problems remain, new ones crop up: political risk in the 21st century[J].Business Horizons,2010,53(5):481-490.

[2] 宋剑.境外铁路PPP模式项目决策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2(6):23-26

[3] Ling Y Y, Low S P.Legal risks faced by foreig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 struction firms in China[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 tion and Practice,2007,133(3):238-245.

[4] 杨帆,朱毅,蒋超,张娟,史瑞凤,李小冬.国际EPC项目风险因素研究――以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为例[J].建筑经济,2013,(1):58-61.

[5] Rice G, Mahmoud E.Political risk forecasting by Canadian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0,6(1):89-102.

[6] 李志刚.国际EPC项目投标中外汇风险的量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2,(8):64-67.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4篇

关键词: 油田企业;业务外包;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02702

1 概述

1.1 业务外包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业务外包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比如从外包的形式上来看,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外包主要是指一家公司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并由该公司为委托公司提品或服务,而这些产品或服务委托公司自己本来是可以生产的。从外包的目的来看,外包是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本研究基于“油公司”管理模式,倾向将业务外包界定为:油田企业将一项或多项原来由内部运作或控制的产品生产或服务转交给外部承包商,承包商提供本企业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企业需求的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

1.2 业务外包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较好的专业公司,一方面可以把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到核心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对方企业一般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而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好而成本也低。因此,企业如何找准自身核心业务和对核心竞争力的恰当界定、划分,如何选择适当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将是对业务外包决策中不可忽略的风险因素。

1.2.2 交易费用理论

通常企业在自制和外包之间犹豫不决,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当企业组织内部生产的费用远远高于外包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将选择外包。根据此理论在选择外包战略过程中,对于交易成本的考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由交易成本带来的风险也是值得警惕的。

1.2.3 委托理论

业务外包实际上外包商和承包商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确定经济合同关系,实现双赢的过程。由于合同的签订具有不完备性,不可能将所有的权利与义务都规定完备,同时对前瞻性的问题肯定考虑有所不足,但双方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因此在契约签订及后续执行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理应充分考虑。

2 油田企业业务外包风险分析

2.1 核心竞争力丧失风险分析

国内有学者指出,外包战略所造成的最重要的潜在风险是有关公司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培养机会的丧失问题。业务外包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链的整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油田企业价值链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油气开采、集输销售三个主要环节,而在实现这三个环节过程中需配置物资供给、科研创新、道路运输、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管理等辅助业务。因此油田企业如果对核心业务界定不恰当以及承包商选择不合理,会引发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构成成分的丧失。

2.2 服务质量下降风险分析

由于承包商企业经营能力、技术技能能力与外包商的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达不到的合同约定水平,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具体可表现为服务速度的减慢或延迟、不能达到令企业满意的水平,以及外包业务执行人员技能的降低等。比如在油田企业中采油现场业务外包过程中,参数录取不及时、录取错误、技能操作水平欠缺、现场安全管理不达标等都是服务质量下降的体现。

2.3 成本费用增加风险分析

企业业务外包只有在企业外包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承包商供应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的生产成本时才会发生,而业务外包的发生必然会产生成本费用增加的风险,具体而言可包括谈判合同细节时发生的成本;合同变更所需花费的成本;监督执行费用;以及违约解决机制时所需的争议成本等。

2.4 承包商锁定风险分析

当分包方将业务外包给承包商后,随着业务交易的深入,相关业务的主动权交由承包商,特别是在油田工区市场竞争力不充分,油田企业相关业务能力缺失等相关背景下,被承包商锁定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承包商被锁定后,无论是在契约订立过程中还是在交易成本提高的过程中,承包商占有优势,占有主动权,进而给油田企业带来损失。

2.5 整体运作不畅风险分析

由于双方企业在管理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员工层面都具有差异,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过程和努力,给企业整体运作带来不畅。因为双方企业文化的不相容使得双方目标不能统一,不能就有关问题达成理解,也会引发冲突。此外,承包商如果不能将该业务的一些最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外包企业,也将使得外包企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并且将影响到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提高。

2.6 法律纠纷风险分析

由于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一方面经营环境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企业不可能搜集到所有与外包契约安排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把外包服务需求规范下来并列入契约条款中。同时大多数的契约缺乏前瞻性,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如未来外包服务的定价、新技术的开发、服务的质量和等级等都缺乏明确的解决机制。契约的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外包的事后成本,在客观上助长了承包服务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各种法律纠纷的发生对分包企业,尤其是国有油田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业务外包风险的量化评估

3.1 外包风险影响等级及量化评估

外包风险影响等级主要反映的是某项业务外包出去对分包方企业的影响程度,引用徐姝(2006)等已有研究,按照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SC,Electronic Systems Center)采办工程小组1995年提出的风险矩阵方法,对外包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本处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关键”、“重要”、“一般”、“轻微”和“可忽略”,每个风险等级对应相应的程度描述并予以赋值。即“关键”为5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外包业务宣告失败,外包终止;“重要”为4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如果要维持外包业务分包方企业将产生很大的损失,有可能引发外包的失败;“一般”为3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分包方企业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外包业务基本能够维持;“轻微”为2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对分包方企业产生的影响不大,外包业务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可忽略”为1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对分包方企业及外包业务几乎不产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2 外包风险发生概率及量化评估

外包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是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ESC同样对风险发生概率划分了5类并给出了相应的百分比区间。具体如下:“非常不可能发生”对应百分比为“0%-10%”、“不太可能发生”为“11%-40%”、“可能在实施中期发生”为“41%-60%”、“可能发生”为“61%-90%”以及“极有可能发生”为“91%-100%”按照风险发生概率的区间大小同样赋予不同等级的分值,与风险等级赋值相似,按风险概率区间分别赋予1-5分。

3.3 业务外包风险评估量化矩阵

对业务外包风险的评估由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即风险影响等级×风险发生概率,因此业务外包风险的量化评估由上述两个因素乘积构成风险量化矩阵见表1。

根据表1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风险等级,结合各等级得分节点划分为低危风险等级1-4分,中危风险等级5-14分,高危风险等级为15-25。此矩阵为5×5矩阵,共25个项目,根据矩阵分布可见,低危等级的项目共有8项,分布共占有总数的32%,中危等级有11项占44%,高危等级有6项占24%。基本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统计分布规律。

3.4 外包风险评估类型及量化区间

据表1可见,矩阵中25个项目的加权和为225,平均值为9分。根据风险等级及矩阵平均分值对应的外包状态可规划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适合外包、能够外包、考虑外包和慎重外包。按照前文已分析的业务外包风险点,共计6个项目,因此四种外包类型对应的风险临界点得分分别为24分、54分、84分和150分。外包类型及风险得分区间构成如表2所示,依据表2作为业务外包风险量化评估的对照表,将评估分归入相应的风险区间,以此来确定外包类型并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

4 案例分析

以油田企业中采油现场作业业务外包为例,对不同风险因素从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最终得出该项业务外包风险评估的总分。具体公式如下:风险因素得分=风险影响等级×风险发生概率得分;外包风险评估分=∑风险因素得分。下面以某位评估者对采油现场作业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为例,具体的评分示例及评估计算如表3所示。

对影响油田企业业务外包6个主要风险因素分别从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并根据对应赋值分进行统计,得出采油现场业务外包的评估总分为43分,根据表2外包类型与风险区间段来看,属于能够外包类型,但企业需要对部分因素要进行关注与控制。单个因素中成本费用增加风险因素得分最高为16分,属于高危风险点,企业应重点关注并利用相关的制度、约定等手段加以控制,防止因业务外包而导致相关成本费用的增加。上述只是某个评估者的评估意见,现实工作中可通过集体决策的途径,取集体平均值求的评估总分,并按照风险因素单项得分高低予以排序,确定需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为后续保障性工作提供参考方向。

5 结论与不足

油田企业业务外包决策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对风险的评估是可以通过量化途径的;量化评估提高了决策的实效性,在集体决策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比,风险防控的目标更明确。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业务外包的决策阶段提供的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对于已组织实施的业务外包项目分析和评估没有涉及,同时对风险等级和发生概率的赋值,以及风险区间划分仍需实践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吕巍,郑勇强.外包战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途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8):56.

[2]金辉,杨帆.企业,你外包了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40.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5篇

中国承包商从1978年开始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如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的统计,在2013年,全球Top250承包商海外总营业额达到5439.7亿美元,有62家中国承包商进入Top250,营业额达到790.1亿美元,占国际工程营业额的14.5%,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营业额达131.6亿美元(ENR排名第9)。另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约3 000家,工程项目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约1 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约1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已成长为超千亿美元的国际业务。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承包商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遗憾的是,政治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国承包商的海外开拓风险管理计划,甚至就没有政治风险的考量;中国政府每年为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投资而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几乎从不涉及对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评估。因此,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采取科学的决策势在必行。

二、 国际工程中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历来是跨国企业在国际扩张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政治风险源于政治事件(如革命、政变、内战等)、社会事件(恐怖袭击、抗议等)、政府行为(如腐败、法律变更及政策规制),以及一些强力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罢工、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行为),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环境的改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不利后果。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衰退加速了国家干预市场的趋势,以及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政治风险呈现出高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发展态势。现在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与以往相比更加宽泛更加复杂,其形式也更加多样。从国有化、战争内乱、恐怖袭击的极端行为,到较为温和的政府干预行为(如政策法律变更、蚕食性征收),以及环境问题导致的公众反对。各种政治风险以更快的速度、多样化的渠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非线性、连锁性、跨时空的耦合传播。

但学术界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关注不够,相应的理论研究极为匮乏。在实践中,跨国企业的政治风险评估的水准非常低,且未能形成制度化的评估。现有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不正式、不系统、难以胜任、主观性强、可预测性差,并且许多评估方法是反应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存在数据获取困难、信息失真、评估滞后等问题。

三、 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

现有的对于政治风险的评估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了相关的评估报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国内则从2005年之后,有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该指数对100多个国家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 190多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行业层面来看,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则主要有金融行业的CAMEL模型、和美国银行模型,石油行业的IHS模型等。此外,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如荷兰的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而言,其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东道国的国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等)、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政治和经济冲突及联系);微观层面的风险则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一些规制及准入、项目的具体属性及承包商的情况。

1. 宏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在遍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水平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社会政治稳定性、国内经济绩效、正式制度质量、非正式制度质量、国际交互联系和外部经济干预。

(1)社会政治稳定性(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SPI)。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性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了项目的政策和规制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性又受制于政府的稳定性、政府为民众拥护的程度、派系冲突、宗教和宗族关系、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等因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大选和改革进程等都会影响到其政治社会的稳定性。杨帆等通过研究刚果(布)的国际EPC项目,指出政局不稳定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2)国内经济绩效(Inter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EP)。东道国国内的经济绩效不仅仅会导致经济风险,也会导致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气候(Economic Climate)是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经济状况恶化(如货币的不稳定、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将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许多国际评级机构,如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都将经济绩效作为政治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3)正式制度质量(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FIQ)。制度造就社会的一般行为准则。所谓正式制度是指一些成文规定,由各级政府或立法机构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构成的规范体系。正式制度是明确的,通过国家的一些权力机构进行监督和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一套高质量的正式制度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消除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现象。相反,低效的执法机制和法律体系、模糊的法律法规和不利的法律规制,则会极大的增加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4)非正式制度质量(In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IIQ)。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发挥着支持、补充等作用。高质量的非正式制度下,社会环境会秩序化,不确定性也会降低。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套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会消除外国承包商对环境的陌生感,从而降低外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水平。

(5)国际交互联系(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Relations,IIR)。国际交互联系涉及到外交和经济方面,包括东道国和承包商的母国的交往、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自由贸易的程度等因素,意味着东道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的程度。国际环境的冲突和变化,如东道国与承包商所在的母国之间的敌对行为、国际协定、贸易协定(如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带来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而给国际承包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6)外部经济干预 (External Economic Interference,EEI)。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东道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商业争端和贸易战、经济制裁或禁运等,将会给东道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和后果。国际工程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微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微观层面也会影响到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如行业特点、项目特征、承包商的属性,以及互动参与等因素。

(1)行业特点(Industry Specifics,IS)。许多研究指出,政治风险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与国民经济目标的一致性、行业的收益率和行业的成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行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一个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要比其他的行业遭遇到更多的来自政治方面的规制。能够有益于促进东道国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行业所受的政治风险相对较小,而一个暴利行业也会较其他行业招致更多的政府干预。此外,相对成熟的行业意味着行业的透明度高(如行业的信息披露很全面、标准化的市场操作、较少的腐败等),将使行业的政治风险水平降低。

(2)项目特征(Project Features,PF)。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务是项目驱动型的,项目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到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项目的吸引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合同条件。项目吸引力(Project Desirability)是指项目对于东道国政府的重要性,尤其是由于东道国国内的承包商能力不足,难以承担的项目将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更少的政策限制。项目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也体现着项目的业主类型。如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承包商母国(如母国的投资或援外),其政治风险会比较低;如果是世界银行等的贷款或援助项目,政治风险也会比较低;而如果资金是东道国的政府资金,则项目的政治风险相对会较高。如果是PPP/BOT类型的项目,对于资金紧缺的东道国而言,则政治风险相对较低,但漫长的特许经营期也会给未来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有利的合同条件(如来自东道国政府的保证)将会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

(3)承包商的属性(Contractor Attributes,CA)。国际承包商的属性也是影响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包商在中东所遭到的政治风险(如恐怖袭击)就比较高,中国的承包商在东南亚一些具有“排华”情结的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遭受的政治风险也会比较高。承包商自身的一些能力也会决定了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承包商与东道国政府和强力社会组织(如工会、商业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的关系、企业被当地社会接受的程度、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以及承包商在应对政治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4)互动参与(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IP)。互动参与,包括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或支持、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项目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也影响了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积极的或有利的互动参与,将会降低国际承包商的“外国人”的形象、加强承包商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满足东道国的国家目标和增强社会福利,使得承包商和当地政府联系更为密切。这些将为承包商营造一个可持续的运营环境,从而降低政治风险水平。典型的例子如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水电项目--缅甸的密松大坝由于公众的反对而被停建。

四、 实证应用

为了评价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为此选取了7个典型的项目,以里克特量表(1-5)从前述的10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若干指标,总计34个指标)对政治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分值越高,则政治风险水平也越高。这7个项目的所在地分别为阿尔及利亚(P1)、土耳其(P2)、新加坡(P3)、沙特阿拉伯(P4)、利比亚(P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P6)、安哥拉(P7),其政治风险水平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而言,P5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3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低;从微观层面来看,P6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2(位于土耳其)和P3项目(位于新加坡)政治风险水平最低。

图1还可以体现这些项目在政治风险在具体方面的优势和劣势。P7项目的政治风险评价表明,在安哥拉的正式制度质量和非正式制度质量得分很高,意味着在这两个方面蕴含的政治风险较高。

五、 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按照政治风险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如图2所示。

在第一象限内,政治风险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很高,如P5项目。这种状况对于承包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应该采取低风险的进入模式。移动进入模式(Mobile Entry Mode),如联营体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可采取高参与策略(High Involvement Strategy),通过与本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如工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结成联盟,以求降低政治风险。

在第二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低,如P1项目和P7项目。移动进入模式的选择可以应对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的状况;采取低参与策略(Low Involvement Strategy),如保险、保证等,则适合较低的微观政治风险。较高的宏观政治风险则对准备进入东道国的竞争者形成壁垒,位于此象限内的承包商据此可形成竞争优势。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6篇

【关键词】 EPC模式 通信建设工程 项目风险管理

前言:在项目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风险管理,这也是项目管理难点,尽管现阶段风险管理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但能够应用于通信建设工程中的研究却很少。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多数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都是通过定性来实现的,很少涉及定量分析与评估。现阶段在国际上应用最多的就是EPC模式,这也是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EPC模式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一、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

要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识别风险,了解风险类型,只有识别出风险以后,才能分析与评估出属于哪种风险,实现风险控制,减少风险影响。经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以后就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以便风险管理阶段使用。将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应用到风险分析与评价中,主要是为风险识别与风险决策服务,它可以将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影响细致化,让风险管理者能够完全掌握风险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风险对策,采取有效管理措施[1]。通常情况下,能够用于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蒙特卡洛法与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对于蒙特卡洛法来说,这种方法又被称为统计实验法,它通过模拟项目风险概率分布情况来完成评估。要使用该评估方法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在计算机设备的作用下完成模拟实际概率分布与统计工作,这样也可以通过实验完成随机数统计。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概率差额,同时其精度与有效性也将更高,它属于一种以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为基础的方法,通过分析概率分布情况就可以确定风险情况,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分析与评估风险方法。

二、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2.1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图

为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了解影响风险发生的因素,确定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明确风险产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做好风险控制策略建设工作,其主要内容不仅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预防,还要包括风险抑制以及风险转移,因此,可以通过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实现这一目标,在PC风险应对策略图中要分别对着四个内容的前提条件、方式、结果、手段以及适用风险类型详细说明[2]。

2.2针对业主和总承包商风险应对

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在诸多风险中,一旦出现宏观风险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对于这种风险,应要求项目经理实时了解风险发展情况,针对其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降低风险损失。现阶段,能够应对宏观风险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风险转移,即购买保险或外包,另一种则是风险规避[3]。由于所有项目建设都会受到国家政治与社会环境影响,尤其是政治影响较大,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应时刻关注国家政治形势,了解历史发展背景,根据实际情况施工建设,必要时候可以强化安全保护,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2.3承包商选择流程

承包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情况,这就需要业主慎重选择承包商,确保其具有能够胜任EPC模式项目建设的能力。在投标阶段,承包商审核与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承包商审核来说,主要是为了限制承包商数量,使符合条件的承包商进入竞争中,业主所做的就是需要识别承包商真实情况,全面了解承包商生产运营情况,减少虚假内容的出现,同时审查承包商成员构成,减少不利影响;而对于承包商选择,则要通过标准完成衡量与评估,制定一些符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的条款,使承包商能够将自身才能展现出来,如通过竞争机制展现承包商为夺取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既要保证成本投入少,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并从建设技术、信誉度等方面考察承包商,不与信誉差的企业合作,只有这样的承包商才能成为最佳选择。

结论:通信建设十分重要,尤其是在EPC模式下的通信工程建设更是不可忽视,但在项目建设中经常有风险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安全,但风险又不能消除,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通信项目建设工作,降低风险损失。

参 考 文 献

[1]杨志刚.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承包商风险评估第7篇

    一、工程风险评估的意义和目的。

    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够使被保险人充分认识存在的风险,对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至于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减低风险。同样对于保险人而言,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是否能够接受被保险人的投保要求,厘定合理的承保方案与费率,并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说风险评估对于保险人来而言是所有承保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其意义可见一斑。

    在工程风险评估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客观的、专业的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情况,明确工程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并结合工程的风险状况拟定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建议。

    二、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风险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工程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保险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对工程项目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1、查阅工程项目相关资料。一个工程项目涉及的信息和资料非常庞大,风险评估时,应利用建设单位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大量有效数据和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初步情况做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主要应查阅的资料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承包合同、承包金额明细表、工程设计书、工程进度表、地质水文报告和工地略图等。

    2、现场查勘。工程建设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过程,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往往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协助对工地进行现场查勘。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需要提前与聘请的工程师做好准备工作,拟定详细的现场勘查计划,根据工程保险方案的具体需要,带着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勘查。

    在勘查过程中应当以聘请的工程师为主,提出需要重点了解的专业技术问题,评估人员协助做好摄像、拍照、绘图、记录等工作。

    3、与工程有关人员进行会谈。在情况允许和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评估人员应当尽可能的与工程相关人员进行会谈。其中重点包括:业主、设计方、承包人、监理人、贷款银行等的主要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通过与这些有关人员的会谈,不仅可以更详细的了解工程本身的情况,还可以捕捉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掌握到了工程的基本资料和情况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专业和系统的筛选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步骤包括:整理相关资料、对风险进行分类并做定量分析、对照风险调查表逐一分析风险以及确定最大可能损失。

    在这些步骤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并做定量分析。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工程所能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所以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风险分类。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1、直接物质损失风险,指对工程项目本身,包括已建、在建、设备材料、施工机具、工地已有财产造成直接损失的风险。2、间接损失风险。3、预期收入损失风险,是指不能按期完工导致预期收入损失的风险。4、责任损失风险,包括由于过失和疏忽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在风险识别与分类的基础上,需要对工程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量化分析就是确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从而可以判断出哪些属于工程的主要风险,哪些属于次要风险。

    量化分析的核心是确定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损失概率通俗的来讲就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概率主要包含了二层内容,第一就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项目遭受损失的次数。例如,一个大坝施工,大坝设计的抗洪能力是50年一遇,但是施工中的围堰设计是5年一遇,分析就可以看出在施工中的损失概率大大高于完工时的损失概率,同样对于这个大坝在雨季施工的损失概率大大高于旱季施工时的损失概率。另外一个与损失概率相关的内容就是在风险事故中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单位的比例。例如,在一个大坝的工程中,洪水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占总工程的80%,而在一栋办公楼建设中,洪水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量比例只占40%,就可以分析洪水这一风险对于大坝工程比对于房建工程的损失概率要大得多。损失概率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统计理论与大数法则,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当以大范围内,周期性的同质风险作为依据。

    量化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损失幅度。损失幅度指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最大损失。损失幅度的估测指标也包括两方面,第一是估测一个风险单位在每次事故中最大的潜在损失,第二是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额。

    明确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对于清醒的认识工程风险,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在工程项目中有关风险防范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因素而展开的,例如,在一个项目中,一定要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进场施工,就是降低损失概率发生的措施,而在施工中必须要戴安全帽、施工时要拉安全网等措施,就是减少损失幅度的方法。

    三、工程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工程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本身。主要是指在建工程、机器设备、建筑材料等。在建工程主要从工程施工过程去评估,重点关注在建项目属于何类项目、采用何种施工工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是否成熟等方面。例如,目前国内许多大跨度结构以及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这些工程的施工工艺大部分都是没有先例和经验的新工艺,设计也是采用的概念设计,这些施工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存在一定的风险,此时就需要去评估这些新的工艺和技术是否存在一定的理论根据,是否经过研究和论证。

    在工程项目中机器设备包括两部分,一是工程项目自身的设备包括电梯、空调、配电供水设施等。二是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机具和设备。评估第一类机器设备风险特别要注意采购合同,不同的采购合同对设备安装工作风险承担的规定不同,有的合同只提供设备不负责安装,也不承担安装风险,有的是提供指导安装,只承担部分安装风险,有的就全部负责安装,风险也由供应商承担。所以在评估是需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安装指南、质量保证、索赔合同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对于施工机具和设备的评估关键是评估作业环境和条件,还有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经验。

    2、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组织和个人,重点是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单位。业主是工程项目的的主要关系人,也是风险损失的最终承担者,所以在风险评估时应当考虑业主对工程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和态度、对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对施工现场的监督能力、对建设资金的筹备满足能力。

    承包商是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在风险评估中重点是评估承包商的资质,目前建设部根据建设业绩、人员素质、资本金和固定资产、设备能力、年完成产值等方面的因素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资质等级,不同的资质允许承接的工程级别也不同。但是,也不能过于盲目的依赖资质的考察,应当还注意结合了解承包商实际的人员、技术、设备、经验和管理等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和与相关人员洽谈,判断是否与其资质相符合。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对于监理单位的风险评估主要是考察技术、管理和信用。考察监理单位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监理技术人员,因为在施工现场监理的职责就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所以要求监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管理方面考察的重点是监理单位的内部制度和内控能力;信用方面则是考察监理单位的诚实信用程度。

    3、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因为工程项目通常处于一个开放的场所,涉及周围环境较广,所以在风险评估中应当注意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所处地的气候、地质、社会和法律环境。

    气候环境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最为突出。因为工程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整个工程裸露于周围环境之中,建设期间抵御外界气候影响的能力较弱。在对气候环境的评估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不同的分析。譬如,在沿海地区应重点注意台风和暴雨,在北方应注意冻害和龙卷风;而水库、大坝应重点评估雨季、洪水期到来的时间。

    地质环境因素是一个最隐秘、最复杂的因素,也是值得重点评估的一个因素。因为大部分的项目都会设计基础工程,在基础工程中,无论是基坑开挖还是打桩埋桩都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譬如,隧道、地铁都是大面积、大工程量的开挖项目,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都是需要进行深基础施工的项目。在地质环境因素里面特别值得注意的地质条件有:地下水位情况、地下土层土质情况、持力层深度、溶岩地质情况、地基冻融条件情况等。

    社会环境因素是一个综合因素,包括人文因素、治安因素等。建设项目在所处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当地的治安状况不良,就可能增加设备和物资的盗窃风险,如果工地周围人员较多、建筑物管线密布,将会对第三者责任风险产生较大影响。

    法律环境是指项目所处地的法制水平,这方面的因素包括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司法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健全程度,还包括在当地法律环境下周围居民或企业的法制观念与意识。法律环境的评估主要考虑是否可能会产生针对第三者责任的侵权责任人,如环境责任等。

    四、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撰写。风险评估报告就是将风险评估的重点和结果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