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6-13 16:15:02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1篇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经历了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目前尚未系统地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施工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建设工程各专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新规定的颁布,新工艺的应用,新项目的出现,给工程造价的计价活动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程造价管理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引领业内执业(从业)人员的计价行为,并以此赢得工程造价管理的长久统领优势,我们有必要引进相关的管理学理论进行研究和思考,从而促使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管理研究向着“重视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各个领域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转化。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研究领域曾出现过多种战略管理模型。从现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如果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则似乎在适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对某一领域实施战略管理,需要以该领域的整体为管理对象,是对一个领域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应从造价管理机构、造价文化、执业(从业)人员能力和计价规则规范四个方面去认识和研究工程造价领域的战略。

管理战略一经确定,它将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中枢,并与管理机构、规范规则、造价文化、执业人员有着指引、反馈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管理战略的部署,管理机构能够制定出适合国情和本地区实际的政策、办法:规范规则更具有可操作性;造价文化将能够为造价管理提供理论依托;执业人员能够充分地发挥专业能力。因此,管理战略的确定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问题,它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造价战略管理模型只是一种新的尝试,把造价管理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探索系统单元间以及它们与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管理、演化过程的途径,使之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利用上述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工程造价管理,无论其存在多少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管理战略、造价文化、管理机构、规范规则、执业人员业务能力五个方面。在把握其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去探索主要问题及其联系,最终求得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尝试对于工程造价战略管理实践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战略管理,是指将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业务。造价管理战略是造价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计价活动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内通用做法与国际惯例的关系、计算规则的确定、可操作性目标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建设部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第一,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要尽快研究和编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改变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状况,用高新技术标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以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契机,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在由政府指导价转为主要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后,要重点组织制定有关配套的法规,规范计价行为。

第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完善《强制性条文》的同时,加快标准的修订步伐,适应技术进步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工程建设标准的复审和修订制度。标准实施后,要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最多五年一次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标准复审工作。要跟踪国际标准化的动向、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认真做好对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高标准的采标率。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标准化和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化手段具有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的优势。标准和工程造价、实施和信息反馈,政府的服务和自身的管理。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要建立起实用、高效、统一、协调的标准化和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标准的影响范围,实现标准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第四。要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自己培养的标准和造价管理队伍已有近100万人,要充分发挥这支专业队伍作用,重视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标准和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标准和工程造价工作完全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必须转变。政府部门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如:制定标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框架,统一计价规则。组织制定与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关系密切的标准规范,组织制定为满足政府投资工程需要的计价依据和建设标准,开展强制性标准实施和工程计价行为的监督检查等。同时,要把那些不宜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如:咨询服务等,交由中介组织、协会等专业机构负责,发挥社会化优势。

第五。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确保标准和计价规范的实施。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和要求。经常性地开展对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监督检查工作,常抓不懈,严肃执法,依法处理违规行为。

三、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思路的影响

造价文化是指在工程造价计价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念、方式、操作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换言之,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文化,是伴随最原始的居住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对其建造价格的估算而逐步发展、演变的计价过程、规则、模式和方法。造价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计价方式产物,又是现代技术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在传统继承上的扬弃。造价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造价文化的传承就成为造价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造价战略根植于造价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造价管理系统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造价文化的功能影响着造价管理机构,特别是影响着高层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战略调整方向的选择及其组织实施,因此,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思路有着不可剥离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协调功能三个基本功能上。造价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引导着管理机构的决策者,特别是造价行业的战略管理者自觉地选择符合本行业长期利益的决策,并在决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表现出符合行业利益和规则的行为;造价文化的协调功能主要指在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引导下,造价领域各层次专业管理人员选择的行为,不仅要考虑相关的经济利益,而且必须要相互协调;造价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指工程造价执业或从业人员在计价活动中自觉地按照造价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计价行为。

造价文化的主流体现在要对建设工程施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对拟建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工程招标投标和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些主流内容,几十年来历经了多次变革,其中几次重大变革形成了中国造价文化的新特点。即是说,中国造价文化的发展不是一种并行不悖、相互隔绝的静止形态,而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形态。造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本身,即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是落实建设部提出的“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求的战略举措。它为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提供了先决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有利于规范建设市场计价行为,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竞争。也有利于国内建设各方主体融人世界建筑市场。人类历史上,每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都是在吸纳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之后蓬勃兴起的。工程造价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渊源背景下形成的。要使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造价文化发挥其功能,显示其特色,带动整个建设市场步入规范的轨道,就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工程造价战略管理的基础,为工程造价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通过塑造工程计价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工程计价中的规范作用,形成实施战略管理的巨大合力。

四、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展望

我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把握战略管理思想演进的脉络,并对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源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而中国所处的环境与背景因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使得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等方面并不完全同于西方。由此,在战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应注意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展望我国工程造价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趋势,应该说是前景广阔的。事实上,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出战略管理思想。在实际应用研究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即战略研究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如何较好地实现本土化。在重视战略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的同时,还要突出强调战略主体在理论运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研究更加有效地聚焦于我国现时的造价管理战略问题,并最终获得较理想的研究效果。

在工程造价管理面临新的建设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战略管理理论应用到造价管理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制定造价管理战略的施行空间在扩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造价管理机构将从全国范围并考虑国际通用做法研究和制定造价管理战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通盘考虑,即:从时间角度着眼,管理战略不是短期行为;从空间范围看,管理战略要能使各地区具有可操作性,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造价管理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各地区和本地区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这是战略管理弹性的主要核心部分。造价机构的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决定了战略管理具有其弹性,制定的管理战略是否具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弹性的幅度。

3、战略目标与各地区现行办法可能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之造价管理的底子不是很厚,因此国家制定的造价管理战略目标可能与某些地区的做法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现象。但各省市(地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应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一致,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磨合、适应,经过过渡期达到与国家战略目标一致的目的。

4、网络信息技术将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居中心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析研究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源以数字化形式贮存,以计算机为载体相互连接。以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达到快捷分析和利用相关资料,最终科学地制定出管理战略的目的。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地市级造价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都将成为研究造价管理战略的主体,研究内容、形式、范围、深度由各自把握。但在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测算、审定、结论、等方面要有一个程序。

6、管理战略的制定依从计价依据的指导性。各级造价管理机构、施工企业、造价咨询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会在计价依据的指导性原则下,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制定、变革行业规则和操作方法,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这一趋向,给管理战略的实施留出相应的空间。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2篇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是实现投资建设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长期盈利能力构建的关键。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此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现就现代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以此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 动态管理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脚步,这也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如何以管理工作的细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目标、指导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管理方式的应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笔者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以相关文献与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关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导工程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投资商工程投资总成本的重要技术文件。在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工程造价作为衡量投标企业技术、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市场的变化,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成为了影响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的关键。而且,根据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研究的进展,我国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的应用与推广中可以看出,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处理工期、质量与造价的关系,能够使企业在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下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与实施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了施工企业在这一理论应用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最终导致了企业在实施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与实施进展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1.认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实施

受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型管理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足够认识。而且,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更是缺乏了解。这也造成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与推官受到了影响、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认识的提高入手,加强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效果的了解、认识。通过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认识的提高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

为了能够贯彻执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以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人员的工作,以此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

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要点的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造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的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特点对材料、人工、工期奖金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以此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控制的目的。首先,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材料价格与施工采购过程中的材料价差进行动态处理。在造价编制阶段即加强对材料价格的了解。同时格局不同时期材料价格情况制定相应的系数与调整价差。以定额材料用量补差、价格补差等动态管理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变化会造成人工费用差额的出现。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差额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总造价。为了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物价情况以及行业薪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人工费用的差额、物价情况变化对人工费用的影响等进行科学的调整。采用基本工资、工资津贴以及福利等方式实现不同情况下过渡性调整,以此避免施工过程中薪资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薪资情况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

动态工程造价的实施中,土建工程也是动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即应注重工程量核算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同时在工程造价管理与实施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工程造价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的指导作用。

三、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造价管理

在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因素中,工程设计变更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修改与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动态因素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意义,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设计修改与变更进行工程造价的调整。通过动态的、以设计变更为基础的早就爱调整实现科学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促进企业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针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引发造价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的科学的对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造价编制与调整下得到科学的指导,为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奠定基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引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并将其有效地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实施、应用与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编制、实施的最终目的,促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正阳.建筑工程动态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J].工程建设信息资讯,2010,9.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3篇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而其中工程造价尤为突出。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形势很理想,但是,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理论能力很强,相对实践能力较弱。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各个院校不断的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例如工学结合,“2+1”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相关理论,能满足独立算量,熟练运用造价软件,能独立承担工程造价工作的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该特点,如何培养市场需求的人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我们知道,施工企业的资质标准中,在人才考量方面,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具有一级、二级建造师等相关证件上。据实行建造师考试改制之后,未来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评定中,有关施工人员,预算人员,质量人员,安全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测量人员,资料人员等相关的数量也会列入资质评定的标准中。而这一规定,意味着市场上对该相关人员的需求会增多。因次,在设置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可以据此为导向,设置工程造价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下从两个方面对目前现行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现行工程造价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能力。

1、 现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目前,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招生院校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促使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员的要求逐渐细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原有的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基础扎实,理论性较强的人才,例如合同管理,建筑力学等相关课程占据了学生不少的学时,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所起作用不大。另外,职业千叶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有些不符。据调查,工程造价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施工单位,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造价员,资料员等方面。而以后企业所需的质量人员,安全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测量人员等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培养计划。

2、 对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大多数工程造价专业所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在就业 方面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该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图识图能力。针对该能力而设置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施工组织设计等。其次是计量与计价能力方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程造价基础,工程造价基础课程设计,CAD,以及相关造价软件的开设等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手工算量,以及套定额的能力等。但是,由于开设的课程较多,而课时量又有限制,所以,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所学东西不精细,不深入。另外,在拓展职业知识迁移方面,主要有工程建设法规,建设监理导论等方面,一些理论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但是作用不是特别大。

三、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工程造价人员的培养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工程预算+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取得土建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工程建设阶段造价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审标,建设工程造价概预算、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成本核算及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能力,经过严格职业技能训练,获得土建工程造价员初步技能,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专门人才。

不断调整培养计划

2、适时调整培养计划。以往的培养计划重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亦如此。以“应用”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那些和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边缘课程给删除。增加一些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课程。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以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选修课等的划分方式,替代以能力模块划分: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习实训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并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模块设计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恰当的顺序完成课程教学。

3、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对工程造价人员的需求,首先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需要精通软件,所以这是设置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考虑到这一就业特点。并且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相关资格考试挂钩。国家通过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来提高和促进该专业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上述知识特点,我们构建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从事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习实训模块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为四个平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框架,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下图所示。

4、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也应该改变传统的仅凭一份毕业设计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做法,着重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进行,理论课的考核可采用例如闭卷、开卷考等方式,而实践课可采用具体案例来进行考核,并且采用多次考核取平均的方法。

四、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同时应该以学校、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寻求应用性本科教育心得突破。(作者单位:1.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建筑工程系;2.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4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沈国华.关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7)

[2] 陈金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职教育研究.2008. (4)

[3] 李怀伦.试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河北唐山,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基于此本文将根据其课程的特点,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该课程课堂教学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相关软件实现对应的计量与计价方法,并形成对应的规范文本。因此其涉及较广泛的计量与计价理论、软件操作方法,是一门系统性、时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于此笔者将根据《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该课程课堂教学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时效性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对前序计量与计价课程的一个有力补充与促进,课程更强调对于前序计量计价理论的一种实现。这必然要求学生具备前序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单纯强调计算机的操作,更应体现计算机操作与工程造价理论的结合。由于计量计价课程内容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因此,专业教师要随时关注工程造价领域的前沿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界相吻合,而不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例如, 2003 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实施,改革了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引入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而教材一般只侧重介绍一种计价模式。而不会同时详尽的介绍定额和清单这两种计价模式,但到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现行的2008 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更进一步讲后续清单规范的修订也在进行,这必然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调整或补充内容。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依据工程造价学科具有实效性的特点,紧跟相关规范及政策的调整,以期使所讲述内容贴近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

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的研究目的就是一种实现,而实现更体现为一种运用能力,必然决定了本课程所选择教学内容应更强调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突出其实践性,以期更符合该课程设置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梳理学生知识体系

由于本课程是建立在对于前序计量计价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实现,而计量及计价计算过程中,计算规则相对呆板,都是一些条文规定,即更强调术语的通用性。但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决定了实际工程千变万化,设计图纸多样化,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计算过程中对图纸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采用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采用的计算方法很多、计算先后顺序也可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方向性的指引,这不仅使学生对于前序课程的知识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梳理,同时也为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展开建立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这一基础的建立对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计算机软件并没有颠覆计量与计价理论只是对于计量与计价理论的一种实现,这一种观点的建立将使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计量计价课程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而这一基础的建立也将使教师的后续教学跟容易实现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操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

3、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前文阐述可见《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讲授过程中应借助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对于计量计价方法的一种实现,计量与计价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同时内容较抽象,讲授过程中要借助大量图形及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时,需要大量实际工程中各类构件的设计图作为案例,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计算。由此,加强案例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且有力的手段。

我专业现正采取这一方法,即课程的理论环节以一实际工程施工图为蓝本展开,运用广联达计量软件展示相关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清单计价专家软件按相关规范编制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借助软件的相关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对相对抽象的计量计价规则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4、增加实践教学数量与时间,适应课程特点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只能被动地按照既定的教材给学生上课,过多强调学科系统性。这与本课程特点略显冲突,不太能够适应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教学主线。

因此,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同时适当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在课程最后安排课程实训环节,避免了因为实际操作时间的不足,而影响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实训环节,以实际工程造价的编制为背景,任务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通过运用相关软件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促进学生计量与计价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真正体现了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目的。

5、结语

综上,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即

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专业、教学目标、学时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强化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上实现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设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靓,王昕明.关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改实践分析.四川建筑,2010,30(5).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特点课堂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相关软件实现对应的计量与计价方法,并形成对应的规范文本。因此其涉及较广泛的计量与计价理论、软件操作方法,是一门系统性、时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于此笔者将根据《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该课程课堂教学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时效性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对前序计量与计价课程的一个有力补充与促进,课程更强调对于前序计量计价理论的一种实现。这必然要求学生具备前序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单纯强调计算机的操作,更应体现计算机操作与工程造价理论的结合。由于计量计价课程内容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因此,专业教师要随时关注工程造价领域的前沿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界相吻合,而不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例如, 2003 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实施,改革了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引入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而教材一般只侧重介绍一种计价模式。而不会同时详尽的介绍定额和清单这两种计价模式,但到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现行的2008 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更进一步讲后续清单规范的修订也在进行,这必然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调整或补充内容。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依据工程造价学科具有实效性的特点,紧跟相关规范及政策的调整,以期使所讲述内容贴近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

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的研究目的就是一种实现,而实现更体现为一种运用能力,必然决定了本课程所选择教学内容应更强调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突出其实践性,以期更符合该课程设置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梳理学生知识体系

由于本课程是建立在对于前序计量计价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实现,而计量及计价计算过程中,计算规则相对呆板,都是一些条文规定,即更强调术语的通用性。但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决定了实际工程千变万化,设计图纸多样化,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计算过程中对图纸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采用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采用的计算方法很多、计算先后顺序也可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方向性的指引,这不仅使学生对于前序课程的知识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梳理,同时也为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展开建立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这一基础的建立对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计算机软件并没有颠覆计量与计价理论只是对于计量与计价理论的一种实现,这一种观点的建立将使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计量计价课程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而这一基础的建立也将使教师的后续教学跟容易实现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操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

3、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前文阐述可见《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讲授过程中应借助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是对于计量计价方法的一种实现,计量与计价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同时内容较抽象,讲授过程中要借助大量图形及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时,需要大量实际工程中各类构件的设计图作为案例,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计算。由此,加强案例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且有力的手段。

我专业现正采取这一方法,即课程的理论环节以一实际工程施工图为蓝本展开,运用广联达计量软件展示相关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清单计价专家软件按相关规范编制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借助软件的相关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对相对抽象的计量计价规则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4、增加实践教学数量与时间,适应课程特点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只能被动地按照既定的教材给学生上课,过多强调学科系统性。这与本课程特点略显冲突,不太能够适应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教学主线。

因此,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同时适当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在课程最后安排课程实训环节,避免了因为实际操作时间的不足,而影响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实训环节,以实际工程造价的编制为背景,任务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通过运用相关软件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促进学生计量与计价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真正体现了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目的。

5、结语

综上, 《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即

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专业、教学目标、学时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强化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上实现计量计价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课程设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靓,王昕明.关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改实践分析.四川建筑,2010,30(5).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6篇

大数据与工程造价融合的意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此种类型的融合切实的推进了大数据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从应用的层面对大数据的概念与理论进行升华,并为大数据在企业基础管理层面的应用奠定了方向,为后续企业管理方式、战略制定等核心控制途径提供了另一种优化思维;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与工程造价的融合,能够彻底完成工程造价的电算化体系建设,由单一的计算机为工具的计算方式向计算机为主体的预算模式转变,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电算化的体系建设。而就融合后的优势而言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增加工程造价的合规性。大数据的优势在于多维度数据之间的相互认证,能够有效的剔除异常数据,并使得其在更长的时间节点上保障数据的准确,进而体现了工程造价的合规性;(2)增加工程造价的动态性。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其数据库进行构建,不仅能够使得数据库处于时刻的变更与更新过程,还能够通过对更为基础的成本信息监控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使得数据具有动态性的同时保障动态性对工程的指导意义;(3)增加工程造价的全面性。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工程造价体系进行构建不仅能够在物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一系列可控因素方面加以体现,还能够对由于气象、质量评价等隐性影响因素加以体现,使得工程造价成本结构更为合理,数据更为全面;(4)增加工程造价在后续施工建设中的指导性。造价预算是一个动态系统,并对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进行预判,对后续的施工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大数据与工程造价融合途径分析

上文讨论了大数据与工程造价融合的意义与优势,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工程造价与大数据体系的联合是未来其电算化体系发展的重要模式。而如何建立融合途径,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其具体的融合途径可以从硬件、软件等两个方面来进行开展。

1硬件层面硬件准备是完成大数据与工程造价融合的第一步

,同时也是其重要基础。在具体的硬件层面的构建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完成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套工作,大数据存储及其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提高相应工作环境的计算机水平,并建立大型数据库以供后续具体实行奠定物质基础;第二,建立与其他数据库的联通硬件准备,大数据计算不能依赖于单一的数据库,由于其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因此数据库之间的互通要求相对较高。在此方面准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数据库之间实时的数据调取,更应该做到数据的安全保障。

2软件层面大数据与工程造价融合途径

融合过程中的软件准备更为重要,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人力资源配伍,在工程造价预算团队中形成大数据的思维,并将其融入到全部的工作中去,避免其仅作为一种工具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软件设计基础,即保障软件的有效性,同时对软件实际价值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相关的人才与相关技术的准备。不仅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团队的整体大数据适应性,还需要通过对原有员工的培训来使其掌握大数据应用原理与技术。

三、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体系优化

上文对大数据与工程造价体系的具体融合与准备进行了讨论,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系统的数据划分与数据库分类才能够将这一技术具体的应用到工程造价领域。根据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与次级因素,本文认为需要对如下数据进行具体的明确其主要的大数据类型分为四项,说包含的二级变量为15项,数据项目均有独立的数据库来完成累计与存储,并建立在时间节点下的生成报告与数据节点。在实际的电算化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中对不同时期内的数据进行调取能够生成整体的造价变化曲线,同时由于其动态数据计算的总类相对较多能够使得数据之间具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如工种信息、工时以及工种成本之间即通过之间数据的变动来表征总体人力成本的总量变化,又通过其严谨的内在逻辑来保障数据与造价计算的准确性。此外,通过此种大数据的规划模式还能够对空间轴变化规律以及时间轴变化规律的不同阶段成本开支进行细分。如施工建设过程中物料运输的垂直变化决定了工期的不均衡分布;气象信息的变化决定了工期信息的非计划变动等因素,通过对上述若干个指标的监控能够使得工程造价体系对实际的工程施工起到指导性作用。

四、总结

工程造价相关论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审核

 

一、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乖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有重点。

二、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核算过程是多层次的。从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确定招投标合同价,到最后的竣工结算与财务决算,整个过程是由粗及细、由浅入深的逐步分解和逐层控制的过程。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因此,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因此,需要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投资估算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项目投资决策采用集体决策制度。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以控制工程造价。

(三) 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一是要合理控制工程变更。二是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对方索赔。三是控制工程材料采购,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1、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

2、降低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核心。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集中反映在对材料的价格和用量的控制上。

3、充分发挥注册造价师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控制造价人员从设计伊始就应全面介入。

4、加强工程计量和控制工程付款。

5、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竣工决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最终手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按照甲乙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的约定,认真对照施工签证、竣工图、竣工资料审核计算。二是准确计算工程量。三是计价必须准确。预算人员要熟练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熟悉分项工程的组成内容及有关规定,在企业定额的基础上,准确确定工程计价。免费论文,审核。

三、工程造价的审核

(一)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1、工程量的审核

在计算各分部的工程量时,各分部都有其规定的计算规则,必须按照计价表的规定执行,掌握计价表子目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的定额单位保持一致。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除此之外,还要审查签证内容是否与合同中包干费中的内容重复。

2、单价套用的审核

单价套用的审核也就是审核其套用计价表是否合理和准确,工程项目有否重复套用。在套用计价表单价过程中,所使用的主材料与计价表的主材料的价格不同时,要依有关文件和计价表的规定执行。免费论文,审核。

3、取费的审核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

(二)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

由于建设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因此,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审查的质量和速度。主要审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计价表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和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建设单位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仍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重点审核法

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通常的做法是选择工程量大,并且造价比较高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其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另外对费用的计取、材差的价格也应仔细核实。免费论文,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减少,效果较佳。免费论文,审核。

3、对比审核法

在同一地区,如果单位工程的用途、结构和建筑标准都一样,其工程造价应该基本相似。免费论文,审核。因此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的单方造价指标、工料消耗指标。免费论文,审核。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折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计算,找出其差异较大的原因的审核方法。

4、分组计算审查法

就是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把若干分部分项工程,按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利用同组中分项工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计算基数的关系,审查一个分项工程数量,就能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5、筛选法

筛选法是统筹法的一种,通过找出分部分项工程在每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用工的基本数值,归纳为工程量、价格、用工三个单方基本值表,当所审查的预算的建筑标淮与“基本值”所适用的标准不同,就要对其进行调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查速度快,发现问题快。但解决差错问题尚须继续审查。

四、结论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得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化,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既全面又有侧重点。在工程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时时要有控制造价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浅谈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

[5]《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浅议》

[6]《浅析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7]《谈工程造价目标控制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