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6-13 16:14:57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1篇

关键词:专家系统;物联网;智慧r业;远程监控;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52-02

Abstract: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expert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real-time remote monitoring of the plants infor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he platform consists of the sensing layer,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air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 and CO2 can be analyzed by expert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an be automatically adjusted by the analysis decisions. The real-time data sent to the users through the interface of systems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manual operation. So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the real wisdom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Key words:expert system;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remote monitoring; management platform

1 背景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促使了农业由简单自动化朝着智慧农业转型。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涉及两个方面:一、如何实现数据的采集及传输;二、如何体现“智慧”。首先利用物联网体系结构,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为实现智慧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1,2]。但仅利用物联网技术只是在原来简单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视及可控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慧农业。专家系统能模仿人类的思维,根据拥有的专门知识进行推理,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3]。本平台利用专家系统的智慧,实现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农业监控平台,减少在传统自动化控制下的单一性及人工控制平台对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的过于依赖性,实现真正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

2 系统设计

系统以物联网三层架构为基础,由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4,5]。

感知层主要为数据采集及控制终端,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及喷淋、风机、增氧泵等设备。系统感知层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包括农业大棚内的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以及CO2浓度。

传输层主要实现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数据双向传输。首先数据采集终端的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网关节点,网关节点与2G\3G\4G或以太网连接,将采集的环境参数传送到应用层供其处理。应用层可通过传输层发送控制命令,调节感知层的环境参数。

应用层实现基于专家系统的管理软件,通过对于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专家系统判断当前环境参数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不利因素通过知识库的对比分析,给出建议参数,并发送控制命令通过传输层控制感知层的相关设备控制器,实现农业智慧控制。

3 平台设计

3.1 功能设计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及数据控制模块五个模块[6-8]。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用TCP Socket技术监听并接受传输层上传的数据,数据采集分为两种级别:人工采集及自动采集。数据分析模块利用专家系统实现对现场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分析后的结果,如果现场采集数据经过分析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则利用显示模块进行实时报警,并利用数据控制模块的自动控制功能,发送控制命令,调节控制节点的参数,使得植物的环境参数始终保持合理数值,有利于其生长;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用户权限、用户基本信息、历史数据、报警记录及基础参数进行管理;数据显示模块可实现实时数据报警及生成数据报表;数据控制模块可根据系统分析模块的要求,实现自动环境参数控制命令的发送。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管理员的人工操作,手动干预环境参数。

3.2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专家系统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构成。

知识库是整个诊断平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库与推理机实现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知识库存储着从领域专家或书籍中获取的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诊断规则、决策模型, 专家经验、植物生长环境参数。推理机是构成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任务是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 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 。根据现场采集的实时数据, 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 按照系统设计的推理方法和控制策略进行诊断推理, 诊断出相应的结果。

4 平台实现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0 , PC 机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7 , 稻菘饩为SQL SERVER2008 。

具体界面实现:

1)界面实现。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系统使用图形化界面,用户界面模拟真实的植物生长环境,方便用户对各个数据采集点进行监控。

2)数据显示与查询。采用曲线形图和表格显示各数据采集节点实时监测数据;并提供操作日志,各个采集点的历史数据,控制命令记录等数据查询。

3)对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制可实现参数化调整,以便系统适用于不同的植物种类。

5 结束语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的可实现对农作物现场环境参数进行远程监测,并通过专家系统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当现场环境不符合当前植物的生长条件时,通过自动控制模式,发送控制命令,调节环境参数,使得现场环境得到实时的智能监控,减少人工操作的盲目性。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农作物环境参数利用专家系统可实现智能监控,系统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开生, 田开元, 吕明, 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设计[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6).

[2] 严璋鹏, 彭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研究[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3, 18(4).

[3] 郑可锋, 姚旭国, 祝利莉, 等. 基于专家系统的农业远程诊断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3): 253-255.

[4] 张伟, 江莹旭, 阮艳凤,等. 面向智慧农业的物联网系统与实训平台开发[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5).

[5] 刘春红, 张漫, 张帆, 等.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开发[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5): 151-156.

[6] 施连敏, 陈志峰, 盖之华.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 2013(6): 250-252.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2篇

[关键词] 审计 数据式审计 审计专业判断 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会计信息采集、加工、存储、输出及传递的方式,审计师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纸质账目系统,而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库和经济业务的数据文件。面对这种审计环境的变化,传统审计受到巨大挑战,必须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及业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数据式审计就是在信息化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代表了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方向。

数据式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它是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过对电子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分析和验证,来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在数据式审计下,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局限,可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数据,而且还包括非财务数据以及外部数据,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分析技术,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获取更多的审计线索。

然而,在数据式审计运用过程中,由于在审计的各个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需要主观判断的因素,因此,数据式审计并非单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发挥数据式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的作用,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在数据式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经验作出合理、正确地判断。

一、数据式审计下的审计专业判断及特点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建立于个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依据有关的标准,为实现审计目标,通过对审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经过综合分析而进行的合理的专业认定、判断和评价。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与传统审计方式相比,数据式审计方式下的审计专业判断主要有如下特点:

1.对审计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对象的电子化,传统的审计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用,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据式审计中来,显然,只依靠传统的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已不能满足数据式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从而扩大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数据式审计下对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更高要求。

2.审计专业判断的复杂性。由于审计专业判断作为审计人员的主观活动,不仅受到判断主体的影响,还受到判断客体和审计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与传统审计相比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且改变了传统的“审计就是审账”,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因而使得审计专业判断更加复杂化。

3.审计专业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任何专业判断都要有一个确定取向的标准。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将独立审计准则等作为判断的标准和依据,对被审计事项作出专业判断。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我国有关计算机、网络审计方面的系列准则至今尚未出台,有关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准则、规范等标准还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增加了数据式审计下审计人员在运用专业判断时的不确定性。

4.信息技术知识在判断主体中的普遍性。在数据式审计下,由于被审计单位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代替了手工系统,使得审计线索电子化,电子商务的出现甚至形成了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面对这种信息化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要完成所承担的审计项目,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涉及与信息技术知识有关的专业判断。也就是说,在数据式审计下,每一个审计人员都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各个阶段的运用及体现

数据式审计通常将审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审前调查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要完成审计各阶段的任务,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具体来说:

1.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准备阶段的运用及体现。在数据式审计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确定审计对象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在确定审计对象和承接业务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除了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素质、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等,还必须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有关情况,如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和运行环境、业务覆盖范围、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和风险、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等,审计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才能对被审计对象有一个总体把握,并运用专业判断评价审计风险,决定有无胜任能力,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规避审计风险。

2.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审前调查阶段的运用及体现。在数据式审计审前调查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结构、评价控制风险、制定审计计划或审计方案等。

首先,数据式审计下电子数据的可靠性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具有不同于传统内部控制的特点,它由手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所组成,在对内部控制系统初步评价时,只采用技术手段不可能穷尽内部控制的所有环节,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和效率性原则,要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的强点和弱点以及内部控制布局、关键控制点、职能分工等是否合理,即健全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显然是一个明显的审计职业判断过程。在完成了控制的初步评价以后,审计人员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测试,以判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真实存在并得到贯彻执行,为此,审计人员必须合理运用职业判断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尽力取得有力的审计证据。在对内部控制系统总评时,审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风险水平做出专业判断。

其次,数据式审计的风险可能由于被审计单位非法修改财务系统,系统内部质量控制遭到破坏,或者财会人员在对财务数据录入过程中采用虚假、修改、省略、延迟录入等手段产生虚假财务数据,从而使审计人员不能完整、准确获取电子数据以进行有效数据分析、寻找审计线索,因此,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应合理评价审计风险,从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构成数据式审计风险因素众多,可能是由被审计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如信息系统极易被篡改或非法调用、防范网络远程侵害的措施不足、信息系统软件本身程序设计的漏洞、系统内部电子数据处理过程的不可视性、电子数据存储在磁性材料上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保密性较差等,也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所造成。对这些风险的衡量是主观的、复杂的,且内容如此之多,这就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再次,计划不周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如果在计划阶段出错,有可能会影响获取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全面性,可能造成执行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遗漏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因此,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通过运用专业判断综合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和相关证据的可利用程度等诸多因素,从而为计划的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

3.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及体现。根据数据式审计的实施流程,数据式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清理、数据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寻找审计线索,获取审计证据。

(1)数据采集环节。数据采集是数据式审计实施的首要环节,是进行数据式审计的基础,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审计实施准备基础数据。一方面,数据采集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如何确认?采用何种方式采集?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另一方面,数据采集具有极强的目的性、选择性,即需要采集与审计需求相关的数据,如何达到这一目的?为此,审计人员必须依据审计目标、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环境、业务功能和特点等,运用审计专业判断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数据采集的方式、技术和方法等。总之,既要保证采集的数据正确、可靠,又要保证采集的数据满足审计数据分析需要,在这过程中必须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2)数据转换环节。在该环节,审计人员需要通过电子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数据转换成审计系统处理所需的相对统一的数据形式,并且明确地标识出每张表、每个字段的经济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如何避免转换过程中电子数据发生冗余、遗失等错误的风险?需要解决好由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同一字段在不同的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名字、同名字段但含义不同、同一信息但格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数据审计目的不同决定了审计数据的范围和要求不同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上并不复杂,关键的是需要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只有在充分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才能保证转换的正确性,避免转换风险。

(3)数据清理环节。经过转换后的数据需要经过数据清理,通过数据清理从数据源中清除错误和不一致的数据,避免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失窃、遗漏的风险。面对被审计单位数据来源众多、种类繁杂、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的电子数据,如何保证数据清理的质量?面对不同的审计目的、企业所处行业、特殊政策环境、被审计企业重大错报隐秘性强、作假手法高等特点,需要审计人员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以有效地识别数据清理风险。

(4)数据分析环节。数据分析环节是数据式审计的核心环节,审计人员要在清理后的电子数据基础上构建审计中间表、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寻找审计线索。首先,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的以及审计数据分析的需要构建审计中间表,中间表的构建将直接影响审计的结果,需要审计人员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再次,审计分析模型则是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趋势、结构、关系等状态构造,要构造合适的审计分析模型,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复杂程度、规模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错误与舞弊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数据及指标应作为分析的内容,是用绝对值形式进行分析,还是用相对比率形式进行分析,这显然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判断和决策,通过审计专业判断来设定判断和限制条件,确定建模的类型,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数学的或逻辑的表达式,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时间或空间状态,以发现审计疑点。在数据分析中,面对分析的数据,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既有历史数据,也有未来数据;既有会计资料,也有非会计资料。要从这些众多、复杂的数据中分析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找出重点的审计领域,对复核指标的异常波动进行正确分析和有效处理,以发现重大的审计问题,不具备过硬的专业判断能力是无法做到的。

4.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完成阶段的运用及体现。在数据式审计完成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检查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汇总最终审计证据,评价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审计专业判断。

数据式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必须正确的运用专业判断,综合各种证据,根据审计准则,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在数据式审计下,面对信息化审计环境,由于出现了新的电子证据的无形性特点,其可靠性如何?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结合辅佐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由于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准则的缺乏和不足,审计人员缺少了相关的判断准则的指导,只能依靠审计专业判断来对不确定性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在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时,面对更多的风险性因素,更需要审计人员坚持审慎性原则,在运用审计专业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总之,数据式审计方式下,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借助于先进的数字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详细审计,能充分挖掘审计线索,并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绝对不能完全取代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在整个数据式审计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式审计的环境和过程特点,要达到数据式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目的,避免数据式审计风险,仍然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

参考文献:

[1]刘素珍: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5)

[2]孙 强:信息系统审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石爱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J] .审计研究,2005(4)

[4]董化礼等: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林 琳:计算机审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审计研究,2005(7)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3篇

专业 加试科目1 加试科目2 081701化学工程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1702化学工艺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1703生物化工 环境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081704应用化学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1705工业催化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2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3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4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83001环境科学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083002环境工程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080104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0502材料学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0701工程热物理 锅炉原理与设备 热能综合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原理与低温工程 热能综合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0702热能工程 锅炉原理与设备 热能综合 082001油气井工程 渗流力学 油层物理 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 油层物理 082003油气储运工程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3系统工程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120201会计学 财务管理 会计学 120202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 120203旅游管理 旅游学概论 旅游经济学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5206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5224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52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电路分析基础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5218矿业工程(专业学位) 理论力学 矿井通风与安全 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4篇

【关键词】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决策支持系统

为提高包头市环境监测水平,同时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及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全市污染源监测情况、排污现状信息,利用GIS技术,通过分析污染源数据的空间分布,监测不同时段的污染数据变化,实现对各类信息有效的动态管理,使大量抽象的环境数据变得可视化和易于理解,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我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库和监督性监测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库,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实用化、简捷化、可视化为主要特征,依据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及其办理程序,以环境保护日常业务管理信息化为主要内容,建设完成包头市环境监测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环境保护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为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

1.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主要业务数据库的构建及数据处理模块;

环保综合数据库的数据来自于我市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我市一年四个季度的监督性监测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等其他数据,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审核、汇总等,环保综合数据库支撑环保应用系统。

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该系统包含在线监测数据模块、监督下监测数据模块、其他数据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模块等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管理系统使用者的权限、用户名和密码,在系统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系统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数据输入功能,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属性数据管理功能以及数据输出功能等四部分。

为了给大规模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业务数据的梳理及包括环境管理空间数据在内的各类业务数据的全面、细致的数据中心的建设。

将我市的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质量固定统计表;污染源排放标准;包头市水质监测数据报表;包头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包头市交通干线噪声监测报告;功能区环境噪声测试结果;包头市降水监测数据报表;包头市大气监测数据报表;土壤监测结果;废气和粉尘测试结果;环境管理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等录入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平台为环保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平台,用于统一组织、存储和管理环境保护部门的全部工作数据,从底层实现环保基础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共享。环境数据库应符合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建设总体要求,遵循《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相应要求。采用Web Service数据访问技术、ETL数据加工分析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整合环境管理各项业务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加工、挖掘、分析,提取综合、有效的环境数据结果,为环境数据的提供支撑,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2GIS平台建设及部分GIS专题图层的开发;

通过数据中心,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如设置为环保专题图层、基础图层和影像图层等,方便用户的管理及各应用系统的调用。

空间数据建库,在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的数据格式以及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理坐标系统等地图特殊因素,以及整个数据库的冗余度、一致性和完整性等问题基础上,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及各种与环境管理工作需要的地理数据。

根据地理数据的种类和属性特征,利用空间数据存储的扩展式关系存储方式进行分层和分幅存储与管理,允许用户在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管理并使用这些地理信息数据。利用空间索引技术与传统的数据检索相结合,调用各类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区域、主要道路执行的环境噪音标准图层;主要河流执行标准图层;空气环境执行标准图层;其他专题图层。

空间数据新增与维护,针对空间数据中的基础类图层,适宜用ArcGIS系列工具实现数据的新增与维护,但是针对环保专题图层,特别是污染源企业排口、在线监控设备等点位信息的新增与维护,可以在数据中心中,结合每一条属性数据完成,这样也同时完成了空间与属性数据的挂接。

2.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2.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在该功能模块中可以浏览电子地图,以及对地图的基本操作。基本操作包括放大、缩小、漫游、全图、选择、信息查询、量距等基本操作。

2.2空间数据查询功能

在传统的MIS系统中,查询只是基于数据的查询。而对于本系统,应更加将查询功能扩展到地理空间范围。无论是定制查询还是高级查询,其查询条件应都可以加入对于地图区域的约束条件,即在指定了正常的查询条件的同时,用户也可以以地图范围(包括城市、区县、乡镇轮廓、用户指定的任意选区范围等)为过滤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实现更加精确,更加有效的查询结果。数据查询如图2所示:

而对于本系统,应更加将统计功能扩展到地理空间范围。无论是定制统计还是高级统计,其统计条件应都可以加入对于地图区域的约束条件,即在指定了正常的统计条件的同时,用户也可以以地图范围(包括城市、区县、乡镇轮廓、用户指定的任意选区范围等)为过滤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实现更加精确,更加有效的统计结果。

在地图上任选一个点,在系统弹出的提示框中输入相应的范围,系统会按照所选的点位和所输入的范围数值,生成以此点为圆心,输入数值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专题图,可供用户针对此区域进行专题图分析查询操作。如图3所示:

任意区域数据查询,在地图范围内可任意划选某一不规则多边形,可在此区域上进行GIS图层或数据的专题图分析。

道路区域数据查询,可在地图上选择某一道路或多条道路,在系统弹出的提示框中输入相应的范围数值,系统会按照所选道路,在周边形成以此道路为中轴,所输入范围为轴距的区域专题图,供用户针对此区域进行专题图分析查询操作。

2.3空间数据分析

GIS空间分析子模块的功能是在地址匹配、制图输出、信息标绘等模块的基础上,提供的更高级的空间分析模块,因此也是面向高级用户使用的模块。通过将地理空间目标划分为点、线、面不同的类型,可以获得这些不同类型目标的形态结构,将空间目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许多特定任务的空间计算和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是将大量未经分类的数据输入信息系统数据,然后要求用户建立具体的分类算法,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以直观的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分类评价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其主要应用于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中,可将地理信息大气、土壤、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利用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系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或影响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缓冲分析,缓冲分析是解决临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所谓的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缓冲区分析主要应用的领域就是污染源管理及环境应急领域,通过缓冲分析可以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污染事故一定影响范围内存在的敏感单位数量、信息等。

行业专题图分析,针对不同行业,系统可以结合时间、区域等纬度进行各种专题分析应用。如:输入农业行业代码后,系统会自动筛选出此行业类别下的各点位,针对这些点位可进行相应的GIS查询、操作、分析,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专题图。

行政区域专题分析,行政区域专题分析主要分为特定区域专题分析以及其他区域专题分析,系统可以将大量未经分类的数据输入信息系统数据,然后要求用户建立具体的分类算法,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以直观的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

其主要应用于对污染源的排污数据结合,利用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系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或影响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展现形式包括区域渲染图、模数图、彩云图、等值线图等多种方式。

环境质量专题分析功能,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图,分层和全部显示大气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和所有大气环境监测点,按年度分市区、县(市)显示环境质量。

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图,分层和全部显示水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及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饮用水源及保护范围、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出境水、饮用水源等断面,按年度分综合和COD、氨氮等单因子显示环境质量,包括达标率。

在查询条件栏目中输入或者选择某一流域,点击查询后,即可形成相应的流域专题图,在此专题图上可进行相应的GIS查询、操作、分析等操作。即为以地图上选定的某一个或若干个点为圆心,以用户输入的长度为半径,确定一个圆,查询这个圆内的所有对象相关信息。这种方式的查询便于用户查询一个区域内的企业情况。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5篇

一、环境工程技术和专利

“环境工程”这一术语早已出现,但是人们长期以来理解的“环境工程”实际上指的是环境保护工程,其保护对象为地球上的人类、各种植物和动物等,其内容主要是环境污染的测量和控制、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这与国外环境工程的本意是有所差别的。所谓环境工程技术,根据我国2009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应当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和城镇环境质量的工程技术和工艺单元。通常可以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

“专利”则是国家对于新的技术方案与新设计等智力创造成果的保护手段。因为新的技术方案与新设计等智力创造成果容易被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复制、模仿、使用、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所以国家运用法律的方法直接规定非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许可授权,任何人不得进行上述行为,否则就构成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环境工程技术的研发、交易以及使用就可能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陷阱,预先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的扫描与查询,掌握环境工程技术的动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的意义

所谓专利预警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相同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的前兆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时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业内企业;同时专利权被侵害的信息,建议行业组织和行内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建立环境工程专利预警机制是适应我国环境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弥补该领域在技术管理指导方面的不足,在推广先进、成熟的环境工程技术广泛应用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在快速增加。在“十二五”期间,预计环保投资将超过3.1万亿元,其中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攻关的投资预计会超过1万亿元。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初具规模、快速发展的工程领域。同时,一大批先进、成熟的环境工程技术已成为相关领域普遍采用的主导技术,特别是在污染源的成套污染防治技术和污染治理单元技术方面。但是,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提高环保投资效率、加强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的标准化建设并推广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就要加强对国内外相同或相关领域专利技术的管理和规范工作,通过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对及时掌握可能发生专利纠纷和可能产生的危害情况,并避免了我国在相关技术上进行重复性的研究,用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更高端的环境工程技术攻关创新中,通过一套整合了各方资源而形成的集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专利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与一体的环境工程专利预警机制,必将对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朝循环发展、良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

三、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的构建

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对我国在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失误、管理波动的状态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并由此作出警示的管理活动,对国家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失误与波动现象的早期征兆进行矫正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因此,本文从专利预警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出发,试图构建起http://一个包含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判断、预警判别、对策提供以及危机管理于一体的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通过该模型的构建来为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一个初步的理论上的思路。(如图1)

图1 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

(一)模型的构成。

在该模型中,最主要的构成系统包括:

1、环境工程技术信息收集系统和整理系统。

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可以是整个模型运行的基础,其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对与环境工程技术相关的各种专利文献信息、非专利文献信息、国内外的市场信息以及其他可能会与专利侵权纠纷征兆相关的其他

转贴于 http://

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所有的信息都应当与环境工程技术具有相关性。信息收集人员要具备熟练驾驭、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力求避免有效信息量不足、信息不全、信息深度不够以及资源分散等缺陷,及时有效地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传递到信息整理系统中以便进行有效的

通过信息收集系统的收集、汇总,在信息整理系统中就可以按照环境工程技术的分类方式建立各类环境工http://程技术专题数据库,例如水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等,通过不同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有序归类保存以供查询和分析专利信息时使用。相关人员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和使用时都可有效的通过数据库检索浏览到各类技术的详细信息。

2、环境工程技术信息分析判断系统。

环境工程技术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工作是在前两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对技术信息整理系统中各专题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利用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的警情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环境工程技术专利侵权危机的类型和危害的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信息的初步分析。初步分析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测是否存在相关技术领域相同或近似的其他专利;二是检测是否存在与相关技术领域相同或近似的其他非专利技术。如果有,就要把这些信息挑选出来,建立新的数据库进行保存。

第二,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信息的精细分析。将通过初步分析挑选出来的相关信息与需检测的技术机型特征对比,建立各单元的技术特征比较表,并确认每一单元所比较得出的相同技术特征、等同技术特征和不同技术特征的数量。

3、环境工程技术预警判断与报警系统。

专利信息的预警判断工作是通过分析和判断以后对当前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状态警报进行判断。并非所有处于警戒状态下地技术都要发出警报,警报是否发出以及应当发出何种状态的警报,不仅取决于风险因素对相关技术研发的影响程度,也取决于该技术本身对这种风险和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应对能力,只有那些有较大专利侵权风险的技术信息才应当立即发出预警警报。

4、环境工程技术对策系统。

当预警判断系统发出预警警报后,对策库可以为还未处于危机状态的环境工程技术提供可供参考的对策、方案和思路。对策系统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对已经实施的对策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初成功、失败的对策,以供未来工作的借鉴和参考;二是进行预控对策模拟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专利侵权纠纷的未来运行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模拟。在整个对策系统中,中心任务是包括处于警界状态时的对策研究和选择处于危机状态时的对策研究和选择。

5、环境工程技术危机管理系统。

危机管理系统的设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环境工程技术研发或使用过程中的危机因素。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的发生,而不在于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一个出色的危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的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从而能够对危机应付自如。而通过一定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很好的预测技术的状态,对危害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进行事先的预测和分析,能够很好地防止和控制危机的爆发。转贴于 http://

(二)模型的运用。

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http://系统的运行流程必须科学、高效、实用、合理,只有规范好相应的运行流程,才能确保该专利预警模型能够顺利的进行,确保整套系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模型工作的开展是以系统信息中心各收集渠道汇总的专利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中心通过与专利部门的有效配合,整理出所收集到的各种相关的专利信息,并定期以刊物刊登或网上公布的方式向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专利管理机构根据这些信息,在技术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判断分析。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及时的识别出检测技术是否存在涉嫌专利侵权或被侵权,以准确的判定出该技术所处的状态。

通过对相关技术信息的分析判断,利用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的警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该技术的状态分为正常、警戒以及危机状态。其具体的划分方法为根据警度评价指标数值的变化应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设指标为x(如图2),其正常状态数值区域为(xa,xb),警戒的状态数值区域为(xc,xa)和(xb,xd),危机状态的数值区域为(-∞,xc)或(xd,﹢∞),我们认为:

图2 环境工程技术状态的划分示意图

当xa<x<xb时,为正常状态;

当xc<x≤xa或xb≤x<xd时,为警戒状态;

当x≤xc或x≥xd时,就为危机状态。

当确认为正常状态时,继续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监控,不干涉该环境工程技术的正常研发和使用;当确认为警戒状态时,相关部门应当迅速对此作出反应,进行有关控制和管理工作,控制活动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正确有效的控制活动而使该环境工程技术的研发或使用由警戒状态转入正常状态,而控制活动一旦失败,该技术的研发或使用都将会从警戒状态转入专利危机状态;当确认为危机状态时,或者由是失败的控制活动导致的危机状态时,或者也可能是由于分析判断的误判和漏判导致了危机状态发生时,环境工程技术专利预警系统应当及时对该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成功一样能使该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转入正常状态,否则就会出现环境工程技术专利危机。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6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重要性;途径

环境监测是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指标进行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并做出正确专业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价值,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环境监测要求全面精准地反映环境基本情况与发展动态,但因环境监测覆盖的范围面积较大,数据采集工作困难较多,数据库的体量庞大,数据整理的程序复杂,很容易导致数据误差的产生[1]。环境监测实验室必须要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信息。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1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制定质量控制目标能全面提升监督管理力度,可以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在各项监测工作完成后要详细记录各项监测数据,编制准确且合规的报告,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快速处理。通过让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管理监督机制,更能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保障。质量控制的形式包括留样复测、现场密码样品分析、仪器比对、不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实验比对和对审核报告数据等[2],可以及时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预判,防止得出错误的结果。所以,加强质量控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数据监测的准确性。

1.2反映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环境监测中,各项实验获得的数据信息是开展工作的根本,其可以真实反映出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直观地反映出所制定的环保措施实施效果,为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制定进一步环保工作提供必要数据支持[3]。质量控制通过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全程监督,对质控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反映出监测过程中的问题。

1.3培养实验室人员质量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确保监测工作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第一要务,实验人员对质控方案的实施是质控工作关键。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可以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对出现的偏差可以准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通过实施质控可以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助于顺利开展环境检测的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一个优秀的监测人员需要掌握充足的分析能力和扎实的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因此通过质量控制体系,能够让实验室人员熟练掌握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流程,培养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提升环监测质量意义重大[4]。

2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途径

2.1严格按照相关规范采样、布点

严格遵照环境监测的相关规范要求,需要根据污染物情况、监测对象等因素合理设置监测点位[5]。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后,需要分装于不同的容器中。采样员应严格按照规程及要求进行采样,采样前校准仪器并详细记录,在完成采样工作后,及时贴好样品标识标签,填写完整的采样记录,交接给样品保管员。针对需要运回实验室的样品要严格把关样品运输和存储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样品进行运输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样品保管员要检查样品的包装、标签以及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样品的品名、采样地点、样品个数等内容是否和样品交接单相符;样品是否有变质、损坏或污染;样品的编号是否具有唯一性。如果排查出问题,首先应做好详细记录,第一时间和采样员联系,反馈样品的情况,必要时重新采样[6]。其次,样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样品进行运输之前要预先制定运输方案,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预设。如果样品不能立即送至实验室,应在现场加好固定剂,防止样品失效,控制实验室温度和湿度,防止样品受损。

2.2减少分析误差

想要提高监测质量,就必须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减少分析误差。仪器、人员操作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误差的发生。对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实验仪器需由计量部门按要求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要想减少误差,需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原始数据记录应包含足够全面的信息,要求能从记录数据上体现工作的全过程。检测原始记录应按检测标准完整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使用的分析条件、方法、依据及分析过程、选取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质控记录及图表[7]。记录中还应明确实验室人员责任,要求记录有检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的签名。测量方法是分析化学用来获取所需信息的手段,测量方法的核心是把样品转化为可被准确测定的分析形式,以适应最终可利用的测定系统。在进行测量方法选择时应将国家标准作为首选,其次考虑行业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测量方法需要国家层次部门进行整理归纳,对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进行指导,以提供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

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文件管理

数量庞大的技术文件和记录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应严格遵照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技术文件的指引,仔细记录并保护原始实验数据,制作现场采样规程及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因为实验的内外环境在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制定的质量体系需不断地进行优化。实验室体系及文件都应当具备动态可变性,参与质量管理的各方需协同一起进行文件修订,内容发生变更的文件应由专人负责整理,提高质量控制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8]。

2.4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监督

想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能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评审机制,对实验室人员工作进行合理监督[9]。质量监督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核心,实验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环境监测实验室应配置质量监督负责员负责质控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责有,监督监测活动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检查监测环境条件是否达标,实时监测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作,监测用样品是否合规,检验依据是否符合标准,监测数据的记录是否存在缺失漏项的情况;考察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否不足;观察监测过程中各项目检测是否相互影响等。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需要由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应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实验室应实行检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三级审核制度,杜绝发生跨级审核的情况。为落实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层可以制定月终或年终奖励计划,提高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制作规范的质量手册和工作流程文件,增加质量控制的说服力。还可开展座谈会,实验室员工之间互相交流质控经验,以此来达到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效果。

2.5加强实验室仪器的检查

目前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机构的仪器较为落伍,仪器监测精准度一般,仪器种类少,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10]。实验室应加大对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购买先进设备。在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上,要制定仪器设备管理规程,遵循行业法律法规,定期按规定对仪器进行维护,按时校准设备,并对仪器设备运行的情况做出记录。例如样品的气密性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在进行方法确认时产生容易忽视的问题,所以在对样品进行检测前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样品的容量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11]。需要根据计量标准器最高要求,落实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开展检查和校准监测设备的工作,确保量值溯源工作顺利进行,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2.6严格执行环保部门法规

我国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各地政府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结合环保法律法规进行网络监测规划,设置和保护监测网点[12]。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需要大力建设环境监测机构,提高对环境监测机构的扶持力度,建设高效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

2.7提高实验室人员专业能力

我国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在基层环保部门化学分析专业出身的实验员极为稀缺。在实验室招聘环节,应尽量招纳专业人才,提高实验室队伍素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除了要求样品采集、测定、分析按照严格程序完成之外,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实验分析能力。实验室每三年要进行一次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资质认定[13]。应定期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新的评审内容,深度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技术规范、分析方法、评价办法等,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查漏补缺,强化实验技能,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效率。

3结语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第7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i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important part,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a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posed to th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ssurance and automatic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门组成。自动监测分析仪具有连续运转的特点,仪器的运行状况与标准物质的传递及分析仪器的零点漂移和标准点漂移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取得合格的监测数据,必须对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监测数据具有准确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保证。下文从

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两个方面阐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们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实际情况,采用《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手册》作为仪器质量控制的方法依据和标准。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点检查、跨度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我们通过先进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软、硬件装备,按要求定期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得质控工作更加规范,质控数据更加可靠,质控管理更加完善。

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又能增加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我们将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工控机上,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系统。这样,我们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操控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可实时监控仪器的质控情况。

软件方面,我们可在工控机的软件中设置所有分析仪器的质控任务,令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任务完成后可自行结束。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被标上对应的标识,任务结束后,软件可根据各种标识分辨各类质控数据,并将其存储形成报告。再根据质控标准判别质控数据是否合格。最终将报告传输到中心系统。质控流程见图1。

图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流程图

我们通过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对现场仪器的全自动质量控制。这样不但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为处理数据时产生的误差。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1、技术保证的基础

为确保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成效,经多年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要得到有效的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子站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由于气体对温度和湿度相当敏感,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因此,子站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3℃至28℃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

(2)环境空气监测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凌晨时分人类的活动较为稀疏。因此在设定例行任务(零跨检查、精度检查)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气监测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我们都设定在当天凌晨零点到5点之间。

(3)由于每天工控机都接收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的监测数据、质控数据、负值、超量程值、零值等),在执行质控任务的期间,其数据统一标上对应的标识。在任务结束后,只要找到相应的标识,就能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质控数据。同时,统一的标识有利于软件识别数据类型,也有利于人员日后查核数据。

(4)质控数据的获取。一般执行一个质控任务需要30至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代表此次的质控数据。因为不管是零点检查还是跨度检查,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浓度值,仪器的分析数据是有一个下降或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数据是不能代表质控数据的。质控数据一定要有稳定的5至10分钟平均值。所以每次质控任务获取的质控数据必须是此次任务将要结束前的5至10分钟的平均值。

(5)由于质控任务结束后,仪器的监测数据不能马上恢复到正常的监测状态。因此在任务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作为数据的恢复期,避免将此期间的数据纳入到正常监测数据的统计。

2 、零跨检查的技术保证

零跨检查是最基本的质控指标。此指标直接反应了仪器的准确性。因此,零跨检查是检验仪器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零跨任务,见表1。

表1 零跨检查任务表

表2 零点检查结果表

表3跨度检查结果表

从零点检查结果表和跨度检查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检查结果都在警告限内。除CO仪器的零点偏移量和跨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

3、精度检查的技术保证

精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精密度,对仪器的监测数据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精度检查任务,见表4。

表4 精度检查结果表

根据精度检查任务表,我们在对各种仪器做零跨检查期间,进行了两次的精度检查,观察其精度的变化。观察期间不对仪器的零跨进行调整。其检查结果见表5。

表5 精度检查结果表

从精度检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两次的精度检查结果都在质控标准内。除CO仪器的精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对比精度与零跨结果可知,精度检查结果随零跨结果而变化。当零跨检查结果变大时,精度检查随之变大。

4 、多点检查的技术保证

多点检查就是检查仪器的线性关系。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整体性能状态,与零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多点检查任务。

多点检查的技术要点与精度检查一样,也是要以零跨检查为技术基础。多点检查与零跨检查有密切的联系。零跨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多点检查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因此,每次做多点检查前,我们必须先进行零跨检查,直到零跨检查合格为止,并将仪器的零跨调整至最适当的值。否则多点检查是不能通过的。

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保证

1、人员的管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集监测、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技术性强的高端系统。因此,对此系统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定要选派经过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的人员。

由于我们将所有子站分包托管运营,其运营单位选派负责运营的人员必须取得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合格证。我们再指定一名质量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监督运营人员的质控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分三阶段监督,分别由质量管理人员、监督员和室主任三级审核监督管理。为给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此我们必须明确运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2 、纳入监测站的质量体系管理

我们将《粤港联网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手册》与我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相互融合起来,形成一套内外兼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我站的质量体系中。这套质量控制体系,对内符合我站的质量管理要求,不论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能满足实验室认可准则及计量认定;对外,又能兼顾粤港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规范,并且在质控技术和标准上都领先于国内同行。

3 、专业运营,严格监管

为使我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更完善、更专业化,我们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化来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专业运营公司运营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维护、运行管理更专业化;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数据获取率更高;转变职能,监测人员可专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研究;节约运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等。多年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的经验也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优越性。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公司来管理运营,他们对仪器的构造、原理比较熟悉,能够及时判断故障原因,且运营公司备有常用配件所以仪器故障排除、修复效率大幅提高,从而确保仪器质控的硬件基础。在专业公司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运营的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专业运营商的监管办法,以达到运营和监管相结合的目的。

3.4 独立第三方对网络的成效审核

我们每年不定期邀请省监测中心或香港环保署专家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成效审核。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整个系统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监管的力度,保障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是体现公正性,对各监测子站仪器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同时考核第二方运营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成效,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成效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有:检查日常运行质量、质控资料,各分析仪器的零跨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记录,动态校准仪的流量报告和臭氧的传递报告,并对各个监测仪器及整个监测系统做现场监测比对。通过成效审核,可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对比,判断该系统的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数据是否可靠、准确,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质量控制结果可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包括仪器,还包括整个监测系统。因此,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分析环境、标准气体、管路、电磁阀和仪器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且我们在人员及运营管理上常抓不懈,认真对待每个质控环节。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所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是科学管理和控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

作者简介:

1、 刘宣彩(1984-) 男 汉 江西赣州市 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 学士,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环境检测方向。

2、 周波(1983)男 汉,湖南岳阳 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

3、 刘育(1984-)男 汉 广东省梅州市 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 学士 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