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动画发展史(合集7篇)

时间:2023-06-06 15:45:28
动画发展史

动画发展史第1篇

一、抽象动画概述

实验动画作为动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实验动画在表现形式、主题内容、美学意义等方面对之后动画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预见性和启示性。实验动画在很多著作中被称做艺术动画、动画短片、非主流动画等,在形式和内涵方面具有探索性和先锋性的总体特征。根据孙立军在《动画艺术词典》中所下的定义:“那些仍然保持自我风格、形式、技巧以及制作方式的动画艺术家的作品就被称为‘实验动画’”。薛燕平编著的《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一书指出:抽象动画是一种先锋实验动画,同所有先锋艺术一样,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抽象动画的研究是动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抽象动画具有非故事性、展示性和抽象的视觉造型,以及高度的精神性等多种艺术特征。抽象动画是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完美媒介,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20世纪初期产生于欧洲的抽象动画,结合了音乐和绘画这两种艺术。抽象动画的产生给动画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影响了很多人的创作理念。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下,抽象动画艺术正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新的面貌,国外对于抽象动画的发展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我国对于抽象动画的研究以及创作比较匮乏。

二、抽象动画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20世纪初期的欧洲是一个动乱不安的地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社会化的大生产、经济的大萧条和反弹后的迅速增长,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刺激与诱惑的环境下,当然这种环境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观念、冲动和灵感。欧洲艺术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深刻革命,抽象动画便产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抽象动画的产生与发展,与这些艺术家——阿尔纳多•金纳(ArnaldoGinna)和兄弟布鲁诺•科拉(BrunoCorra)、奥斯卡•费钦格(OskarFischinger)、维京•艾格凌(VikingEggeding)、汉斯•李希特(HansRichter)、雷欧普•叙尔瓦奇以及列恩•利尔(LenLye)等密不可分。这些艺术家来自于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几个国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个人情怀。抽象符号的运用,在创作中给了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把抽象符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借用非具象的图形来传递无限可能的思维情感。他们引领了抽象动画新潮,开辟了一种新艺术的创新时代。早在1908年,意大利艺术家阿尔纳多•金纳和兄弟布鲁诺•科拉已经开始尝试创作他们的新作品——《灵魂的抽象状态》(TheAbstractStatesoftheSoul)。这标志着抽象动画的产生。紧接着他们的系列抽象动画作品FilmNo.1—4,《虹》(L’arcobaleno,1911);FilmNo.5—9,《舞蹈》(Danza,1912)相继问世。这几部作品是他们早期的创作,可谓意义重大。作品中抽象的视觉表现,寓意深刻的世界观的表达,使观众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抽象动画在当时作为一种新艺术,首先发源于意大利,接着在德国、法国、英国发展到了高峰,并在美国和加拿大发展成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抽象动画以它独特的魅力和精华影响着一代艺术家,成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毕生追求。在抽象动画诞生初期,动画艺术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探索,为抽象动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加拿大动画电影大师诺曼•麦克拉伦的《色彩交响曲》,德国抽象动画艺术家奥斯卡•费钦格的《动感无线电》和英国早期抽象实验动画艺术家列恩•利尔创作的《彩色盒》。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曾引起了极大地反响,使抽象动画达到了创作高峰。这些数量不多的作品凝聚着当时的艺术家们毕生的心血。抽象动画的发展历程至今已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它从萌芽、发展,再到成熟期,产生了一批成功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中国抽象动画的发展

抽象动画在西方很早就发展了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中国,却一直未能很好地发展。直到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抽象动画作品。中国与西方的审美价值观不同,由于观念上的差异,许多人对抽象动画很陌生,也存在诸多误解。西方较早发展起来的抽象动画,在西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也被人认可,但在中国,这一类的动画仅仅只得到极少部分艺术家的欣赏,亦或作为学院实验动画的一个门类,仅用于热爱这类动画的学生做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抽象艺术起源于西方,抽象艺术都是西方艺术家的创作。事实上,有很多西方艺术家认为,最早的抽象艺术来源于中国,他们的抽象艺术创作是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美国的阿尔森•波布尼在他的《抽象绘画》一书中说道:“抽象艺术观念就像写实主义一样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它们形成了两种对立但却稳定的倾向。”许德民在他的《中国抽象艺术学》一书中也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抽象艺术来源于中国,中国本民族的抽象文化和抽象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必须被国人认同。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传统不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表现中,是单纯地临摹世界物质,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和“写意”,以抒发心中感情为要义。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抽象美”的艺术门类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特殊的抽象艺术,它的姿态如舞蹈般优美,结构如绘画,韵律如音乐;运笔的缓急轻重、转折顿挫,以及墨的干湿苍润、浓淡虚实,线的曲直纵横、聚散疏密这些都是书法艺术抽象美的精华所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篆刻、文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艺术家最善于表现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具中国传统的抽象元素。因此,将音乐配之以运动变化的中国水墨画或书法艺术的墨色、线条、结构,创作出中国精神的抽象动画是可以实现的。

动画发展史第2篇

关键词:动画产业 传统文化 衍生产品 民族特色

一、中国动画与世界动画产业发展史比较

1、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史

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后又于1941年9月,由万氏兄弟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摄制完成,这是继1937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也随之结束。

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世界第二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新中国成立后,动画电影得到恢复,自此一直到“”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动画影片,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第一次辉煌期。 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到1965年这8年时间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动画片种类多,有动画长片、木偶动画、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佳作也多,除了最出名的《大闹天宫》,还有《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很有影响。这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国内唯一的动画制片厂,摄制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同时也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动画原创人才,其中水墨动画完全是我国动画人才原创的类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小蝌蚪找妈妈》的创作构思是根据齐白石的画为灵感,一群小蝌蚪不过是一组墨点,影片却利用它们游动队形的变化和快慢节奏,表现出细腻的感情,非常具有中国山水画的韵味。另外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木偶动画也充分发挥中国剪纸、皮影、折纸、木偶等民间文化的特点,充分发掘民间故事题材丰富的特点,以求表现浓郁的民族味。

《大闹天宫》 《三个和尚》 《小蝌蚪找妈妈》

“”结束后,中国动画业得以继续发展,并成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被公认为是中国动画第二个黄金时期的开端。此时,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诸如《哪吒闹海》等动画长片不断问世,水墨动画也得到了大力发展,《鹿铃》、《鹬蚌相争》等水墨动画片诞生,此外通过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短片也相继创作出来。这段时期动画制作比“”前更成熟,从人物塑造、故事编排的手法到拍摄技术运用,都更进一步,并且民族特色这个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到八十年代后期,电视系列动画片开始出现,像《黑猫警长》、《阿凡提》、《葫芦兄弟》等动画片开始成为动画界的新宠。

《哪吒闹海》 《葫芦兄弟》

进入九十年代后,动画创作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动画的制作也相应成为一项产业,但在这个过程中,动画制作的问题接踵而至,虽然动画作品不少,但经典作品相较以前却几乎没有,究其原因我认为动画创作的一大弊病是缺乏原创,在此前提下,看不到像黑猫警长、孙悟空等那样让人耳熟能详的动画形象就不足为奇了,动画的灵魂在于有比较好的故事剧本,剧本粗糙、情节平淡是制约我国动画创作的软肋,我认为,缺乏高端动画人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培养高端动画人才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体制问题。

2、世界动画产业发展史

在世界动画史上,继法国的留影盘出现后,真正将动画与摄影技术相结合,推动动画普及是先由美国人创造的,1907年,“逐格拍摄法”的应用促使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滑稽脸的幽默相》的诞生。此后,来自法国的科尔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2.1美国动画产业发展史

在世界动画发展过程中,美国动画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迅猛崛起,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迪斯尼凭借着其创造的米老鼠而名声全美乃至全世界,并因此打开了神奇世界的大门。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迪斯尼创作了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它不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而且为迪斯尼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也为后来出现的一系列经典公主和英雄形象打下了基础。

第一部有声动画《蒸汽船威利》 迪斯尼经典形象

在美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间的多文化特征,从格林童话改编的《白雪公主》到美国的《人猿泰山》,以及分别取材自日本和中国的《幽灵公主》和《木兰从军》,迪斯尼一直以完美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动画制作技术,阐述着各个民族间不同的神秘故事。如果说美国早期的动画电影注重表现美国人的智慧,那么后来的动画片就走入了对各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新考量,从近几年脍炙人口的动画片中,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动画电影的音乐和色彩都极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动画片《木兰从军》、《功夫熊猫》两部影片将中国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3、日本动画产业发展史

日本动画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名作纷至舀来,名家辈出,并且制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从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到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等作品,可以说日本动画是延续了一条嫡传的脉络,精品不断,故事情节注重人文关怀和环保理念可以说是日本动画成功的重要因素。

使日本动画发扬光大并给日本动画电影带来真正推动的是东映动画的成立,随即东映动画推出了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标志着日本动画产业化的开始,该片饱和的色彩、通俗的叙事手法、极好的造型,明显借鉴了迪斯尼的一些特点,同时也能看到与中国动画在表现风格上的一致性,凭借大资本的支持,实行分工体制,组织产业化生产,生产最符合市场需要的动画长片,使动画电影进入了规模制作和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并先后制作完成了《铁臂阿童木》、《机器猫》、《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等作品。日本动画在逐渐具备了与国际动画艺术对话的力量后,动画电影的成绩使其经济效益、艺术欣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使之成为日本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大部分日本人都喜欢看动画与漫画,动画文化深深地渗透进日本社会的血液中,并使之空前繁荣。

《机器猫》 《千与千寻》《铁臂阿童木》

二、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措施

我认为,我国动画产业无法做强做大,关键是动画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少给“孙悟空”“镀金”的机制。一般地,动画电影产业链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动画电影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动画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个层次是动画形象衍生的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但我国的动画产业链恰恰被分割断裂,三个层次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基于此,我认为发展我国动画产业必须鼓励动画原创企业走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可喜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合作来吸引人才和资金,支持和鼓励国内影视动画产业开展广泛有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动画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对企业来讲不仅能够取得如最新技术、创意、人才登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还能在国际上打开市场,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魅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美日等动画强国在发展动画产业时,非常注重创意与市场的结合、故事情节与不同受众群体之间的结合以及世界各国不同民族风俗的融汇贯通,面向海外市场充分考虑了其差异性和国际共通性,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我认为,我国也应在原创、市场、故事等方面向美日的成功经验学习,以期壮大我国的动画产业,使中国动画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参考文献:

[1]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晓林.世界电视动画名片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孙立军.动画电影小百科[M].海洋出版社.2007.

[4]殷俊、王平.动画视听语言[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5]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海洋出版社,2007.

[6](日)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方建国,王培德,彭一. 中外动画史――动漫与媒体艺术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8]李四达.迪斯尼动画艺术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动画发展史第3篇

[关键词] 欧美日韩动画;产业史

【中图分类号】 J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359-1

众所周知,日本被称为“动漫之国”,其动漫产量的输出在往年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今日,日本在本土中形成了一系列以动漫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其成熟性是世界上各国都有所不及的。与日本不同的是,作为动漫起源的欧美动漫另有着自己的发展特色。

世界工业的发展往往带动着动漫的发展。在早期的动画发展史中,迪士尼公司对整个动画产业的推动作用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迪士尼公司把只能流传于上等阶级的奢侈品发展成每个人都可以享用的精神零食到如今的每个家庭都有的必需品。在此之时,迪士尼公司战略手段,不断生产动画周边产品,使得迪士尼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与迪士尼公司隔洋而望的日本,也正是乘着动画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宫崎骏出品的动画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迅速在世界动画界取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宫崎骏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1941年出生的宫崎骏,经历过日本战败后的悲痛到重树信心发展的过度时间,使得他能够有着不同欧美动画人的思考角度。其大多作品都涉及到人类和自然关系、和平主义和女权运动。也正是这一份正能量,使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超越种族、超越国籍、超越文化甚至超越时间,成为世界动画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

纵观整个世界动画发展,能够引起动画界的变革或者在世界动画取得非凡成就的事例中,往往都有着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有着自己发展的风格和理念。反观我国动画的发展,其起点跟日本动画发展一样,却得到的结果不一样。1956年《神笔》在国际上获得儿童娱乐节一等奖,这是中国动画片第一次在国际获奖。之后的1960年,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其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还有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可惜的是在动画发展的后期,中国动画界的人才缺失和放弃自有风格,使得中国水墨动画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一大损失。在步入21世纪,中国动画虽然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期,但是其市面上的作品无一不是追逐利市,再加上对动画产业的粗放管理,使得传统动画生存空间再度被压榨了。从当初最火的《蓝猫淘气》到近年的《喜羊羊》,其动画风格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正是这原因使得它们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追逐,等到热度已过,便是无人再提。中国文化市场之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及的。但是,如何把握自己的文化市场,不仅仅是我们政府所应该思考的,也是我们动画人所必须思考的。

从动画发展史来说,一个好的技法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往往是因为有着一个敢于创新的理念;一部好的动画能够代代传播下去的往往是因为有着一个先进的理念;而一个动画人能够被世人所认知并且流芳百世的往往是因为其敢于思考。而我们中国的动画、动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先进的技法和一个先进的理念,更需要的是敢于思考,敢于创新。从迪士尼“传播快乐和希望”的理念到宫崎骏“人与自然”的理念,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围绕着其核心价值理念而进行下去的。欧美动画以及日韩动画之所以能够走到今日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一批有着先进技法的动画人,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一批敢于思考的动画头脑。回到我国今年来出产的动画作品来看,无一不是带着利益之心,追求短时间内高回报,从而盲目去抄袭欧美、日韩等风格,从而丧失了自己独立创新能力,也便失去了自己的理念。

从80年代初,日本动漫大批涌入国内市场。如《龙珠》、《圣斗士》、《一休》等,其种类繁多,年龄分段清晰。反观近年国内动画发展,幼儿观看的是《喜羊羊》,小学观看的是《喜羊羊》、中学观看的是《喜羊羊》,就连成年人看的也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市场上国产动画种类的单一已经成为我国动画产业的一大弊病。相对中国动画市场上的单一,日本动画市场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在日本,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着明确的动画标准。每个年龄段的动画互不交集,严格管理。也正是如此细致的管理,使得日本动画产业能够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保持着自己特有的动画风格和文化理念。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动画市场需求还将会继续扩大,而如何把握我们自己的市场则是我们动画人所必须去思考的问题。除了技法上的提升,我们还需要去对自身风格的坚持和创新。如迪士尼的动画风格和日本的动漫风格都能够在世界动画史上独具一席之地,而我们传统的中国风想必也能够在世界动画界掀起一阵变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风已经势不可挡,无论是电影上或者服饰上,中国风在全球的流行度越来越高。而我们中国的动画人可以乘着这一股中国风,大力推行我们的风格,如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均可以加以利用创新。

再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一大财富。对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财富,我们需要除陈推新。与此同时,面对外来的文化,我们需要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选择好的、积极的正面文化加以融合我们自身的中华文化使我们能够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处于屹立不倒的姿态。在未来十年中,我们需要确立自己国产动画的信心,坚定自己的风格理念,再加以不断与国际接轨提升自身的动画技法。

动画发展史第4篇

关键词: 中国动画 历史沿革 发展前景

动画产业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其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对动画教育及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以从中借鉴吸取优良的传统,又可以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进而树立起振兴中国动画的信心。

一、中国动画的主要历史沿革

1922年至1949年是中国动画的发端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动画事业的第一批开拓者――上海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就开始探索研究动画制作,他们借鉴西方影视技术,在多番艰难实验之下,于1922年摸索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印机》。这部片长仅为1分钟的广告动画片,成了我国美术动画片的雏形,开创了我国动画的先河,使得中国动画第一次和外国动画进行对话,从此融入世界动画的行列。其后,中国动画人在中国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1926年拍摄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由于中国动画诞生于漫天烽火之际,民族救亡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再加之“文以载道”的传统早已潜移默化存在于创作者的意识中,因此,发挥动画艺术的教化功能成为中国动画人创作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寓教于乐”而突出“教”是中国动画初登历史舞台时最大的特色。

1949年至1966年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期。这一时期,中国动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方面获得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又承担着表现新中国的精神面貌和彰显中国艺术精华的双重使命。创作者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对动画艺术形式进行深度拓展的工作中去,为中国动画立足于世界动画之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1956至1965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流。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人在继承借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成功地创造出了新的片种。1953年,制作了第一部彩色木偶动画片《小小英雄》;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创作出引起国际动画界极大关注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些不同种类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片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国际上也荣获了多项大奖。国际动画艺术界还将中国民族动画片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1966年至1977年是中国动画的沉寂期。这一特殊时期,中国动画创作处处受到钳制,一度甚至停止了动画片的生产。即使后来开始创作少量的作品,也由于时代政治的影响,只能局限于反映阶级斗争的现实题材之中。这一时期,动画艺术的一些基本品格被极大地扭曲,中国动画无法发挥特有的艺术魅力,陷入沉寂之中。

1977年至1990年是中国动画的复苏和转型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动画史上一个情况复杂的历史转型期。“”以后,动画创作者经过多年压抑的创作激情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动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开始往纵深方向发展,可谓长片多彩,短片争辉。这一时期,是自动画在中国诞生以来获得最多国际奖项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经过近30年的闭关锁国,中国的大门再次向世界打开,大量的外国动画作品进入中国动画观众的视野,并逐渐影响和塑造着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欣赏趣味。面临着这一变化,中国动画开始主动适应形势,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生产体制的束缚,中国动画人进行的探索和尝试都没有深入。

1990年至2000年是中国动画的徘徊期。这是中国动画和外国动画进行第二次全面对话的时期,中国动画在制作技术落后、市场份额被占、受众欣赏趣味转移三重压力下探索生存发展之路,作品中所透现出的迷惘情绪清晰可辨。尤其是1995年,中国动画的体制开始转型,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开始与先前的动画拉开了距离。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寓教于乐”的创作思路遭到了质疑和反思,尽量发挥动画的娱乐正在渐渐成为动画创作的主流。另一方面,虽然动画产量远远超过以前,但整体质量大幅度下滑,在迎合市场需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地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2000年至今是中国动画的生态显现期。经过打破计划经济几年间的阵痛,中国动画终于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生态性。首先,新世纪的中国动画具有一个空前宽松的创作环境,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创作者就能够真正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放开手脚,尽情展现自己的丰富情感,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其次,中国动画基本脱离了单线性思维,动画作品的分类清晰地呈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趋势,商业动画和艺术动画各行其道,分别拥有自己的创作群和受众群,尤其是商业动画,打破了先前只将儿童作为受众的创作定位,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动画作品越来越多。最后,绝大多数动画人都清醒地意识到体现作品民族身份的重要性,融合古今中外,在冲突与和谐中实现作品的价值成为动画创作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前景

1.行业前景

动画作为一种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比较落后。为了振兴我国的动画产业,国家对动画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并准备在未来,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国家对电视台播映外国动画片的时间还进行了限制,以鼓励国产动画片的生产和播放,为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足够的空间。

由于动画产业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创作,需要专业分工和团队合作,牵扯到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像传统的艺术创作在一个封闭的工作室就可以独立完成。为此,国内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多处动漫产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自己的动画片无论从产量或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洋动画片”依然在上至央视下至各级省市电视台屏幕上屡见不鲜。而且在各商场的柜台中,动画音像制品和作为其衍生的产品,也多为外域面孔。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动画行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道路还很艰难,困惑也在所难免。但尽管如此,中国当今的时代、中国的这片沃土和十几亿中国人民的需求,为我国的动画行业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展现了极为光明的前景。有了这个基础,中国的动画行业无疑必能进入世界前列。

2.商业前景

动画发展史第5篇

[关键词]中国动画;发展;市场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连。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的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

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可是由于“”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 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四、中国动画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就是积极开拓的,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纯儿童展现。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片也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但在动画走入正轨后,动画创作的对象日益单一化。《小猫钓鱼》、《没头脑与不高兴》、《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留下一块空白,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一块空缺。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动画在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广泛,有动物,有儿童少年,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动画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动画特有形式,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极力表现温情世界。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获得了儿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给中国人以巨大的冲击。《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并且大受欢迎。这是美国改编他国的经典故事获得成功的又一范例。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美国人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花木兰形象,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如极富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花木兰》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可以说它有几个取巧的地方。首先,这是美国第一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片。其次,东方一直对西方具有神秘的吸引力,而且通过动画这一手法是新之又新。

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要跟上世界动画轨迹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在世界动画发展中,特别是在美国影片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日益复杂,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肩负重任,要创作出更多更好地为观众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的动画不仅要赢得国内的观众,更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中国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式。

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象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

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2.想象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象力与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他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狮子王》也是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

同样日本的许多动画创作也借鉴他国的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创作了一系列的龙珠传奇,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故事有深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空,而强调画中有话,用作品去呼唤,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寻。影片能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在情节的编排上中国动画还不是很完善,以《宝莲灯》为例,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描写过于单薄,小沉香的成长过程寥寥几笔,在土地爷的指点下找到孙悟空历经磨难学成武艺,以坚强的信念打败二郎神,情节缺少细节铺垫,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坏人坏到底,缺乏性格依据,导致人物平淡,不生动。这是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感悟力和想象力进行深度开掘。

3.高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在的动画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玩具总动员》便全是三维动画制作,还有《小鸡快跑》等。《恐龙》更将动画与实景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这样的影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宝莲灯》当中也运用了3D制作,丰富影片的视觉效果。这是国产影片在高科技上的尝试,在以后的创作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将会更广泛,将有更多更好的影片献给观众。

但是高科技的运用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高科技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运用当中,动画的朴素性丧失。追求场面的精致豪华,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更大突破,在《恐龙》、《泰山》当中讲述的还是和《狮子王》差不多的内容。技术是附丽于故事的,内容大于形式。影片具有内涵才会有发展。纯粹的高科技展示,观众也会厌烦的。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它就会逐渐消亡。在社会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要以人为本。

动画发展史第6篇

一、动画是什么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在不断努力表达和反映他们周围的世 界。在石器时代篝火旁的岩壁上,在古埃及沙漠的地平线上,在 古代希腊坚硬的大理石上,在中世纪的亚麻布上,在琴键上,在 舞台上,直到在二十一世纪的电脑屏幕上,试图留住我们生存的 印记。而保留人类生存目的的目标之一,就是试图表达“运动”。 早在 35000 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岩洞的墙壁上绘制了八条腿的 野猪的形象,以试图表达对运动的感受。

著名的动画家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说:“动 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 道出了动画的本质:动画实际上可以被看作一门“运动幻觉制 造”的艺术。动画的运动来自于每一个画格与前后画格之间的 差异,动画师以逐格制作动画,这些有差异的画面在放映时, 由于人的“似动”心理现象就产生了连续的幻觉。“动”作为动 画的内容和目的,是动画的根本所在。动画的原理也就是动画 中运动的原理。

我认为,动画是逐格(帧)制作的、视听结合创造运动幻觉 的一种媒介。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让它有可能成为一种 独立的表达方式,成为艺术。

二、历史发展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 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1.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 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 条件下,他们于 1926 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 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 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 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 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 族使命感。

2.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 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 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 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在 1957 年, 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 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1960 发明创造了的墨动画 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 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 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

(1960)、《牧笛》(1964)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 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可以说,从 20 世 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 格成熟的阶段。

3.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 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业 的发展缓慢。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 莲灯》,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 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 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综观中国动画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 发展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 未放弃这一宗旨。

三、动画艺术创作与艺术特征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欣赏观念巨大变化。需要新鲜的,刺激性、 创造性的东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动画片也必然紧密关注人们 的所思所想。中国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做到 以下几方面:

1.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 调。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 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呈现幼稚的特色。动 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 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 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 也不爱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扩大 观众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 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 6~80 岁。可以说这是对动画 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情。影片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 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 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2.想像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话传说。动画片 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 凡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 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 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如此,《狮子王》也是 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 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同样,日本的许多动 画创作也借鉴它国的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 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 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创作了一系 列的龙珠传奇,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 故事有深度。

动画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大胆的想像, 大胆的创作。好莱坞在 1988 年的动画制作《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就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的杰作,它讲述了一个现代童话,以“瑰 丽、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艺术想像力,不仅使孩子们十分着 迷,许多成人也被它吸引而津津乐道”。兔子罗杰的性格塑造极 为成功,真诚、善良、无忧无虑、活泼可爱,而且“角色的造型 设计,动作性强,妙趣横生”,“充分发挥了动画造型的特长,极 尽喜剧夸张之能事”,将罗杰塑造得活灵活现,极富魅力。动画 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美国动画以它的幽默滑 稽,还有他的立体性思维取胜。

3.高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 在的动画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但是高科技的运用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高科技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运用当中,动画的朴属性丧失。追求场面的精 致豪华,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更大突破,在《恐龙》、《泰山》 当中讲述的还是和《狮子王》差不多的内容。技术是附丽于故事 的,内容大于形式。影片具有内涵才会有发展。纯粹的高科技展 示,观众也会厌烦。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才会有长 久的生命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它就会逐渐消亡。在社 会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良性互动,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要以人为本。二是对好莱坞 的过度模仿。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但是亦步亦 趋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中就意识到这 个问题,当时很快就走出这个误区,拨正了方向。可是现在动画 创作中由于要极力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在人物的风格上便丧失了 中国特色。在《宝莲灯》中,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 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 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不是讲述中国故事,就是 中国的。还是那句话,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这 个倾向。

四、结 语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梳理开始,对动画创作的规律和本质 特征作了一定的剖析,通过历史对照,对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 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提供一点想法。动画要突破思维 定势,在创作中应当尊重动画本身固有的艺术特性,并加以发挥, 作品才能与人们很好的沟通交流,得到大众的共鸣,共筑心灵世 界的画卷。

参考文献

1 尹 言.“中国学派”的发展. 中国电影年鉴,1989

动画发展史第7篇

一. 动画的意义―“为少年儿童服务”

1949年8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指出:美术电影的制片方针是“为少年儿童服务”。这一时期的美术片题材,有部分是反映少年儿童的生活和思想的。如动画片《小猫钓鱼》,它以又去的童话故事,告诉少年朋友学习和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不动画片被全国许多学校作为新生入学的必修教材。动画片《好朋友》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花鸡和小鸭子的争吵、赌气到和好的过程,教育孩子们必须团结友爱。动画片《过猴山》幽默、机智在猴子模仿人的情节特征下彰显出来,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少年儿童。

二. 中国动画兴盛时期――质的飞跃

1949年10月1日,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是在经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创伤后成立的,当时国家“一穷二白”,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是怎样建设一个新中国,当时我们选择了全盘效仿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如何发展新中国的美术电影事业,同样全盘效仿苏联电影制片厂的模式,美术电影从创作生产、人员培训、技术设备等,全部效仿苏联。从有限的财力中拔出一定的资金发展中国美术电影,实属不易。那时,新中国美术电影从1950年的1部2本发展到1957年的24部48本,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从1957年到1965年的九年时间里,全国美术电影工作者在同志提出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创作生产出美术片105部,比新中国美术电影重新开始的十年时间里增加了五倍多。实现了中国美术电影史上质的飞跃。

在这个时期,中国美术电影的片种在动画片、木偶片基础上发展出了剪纸片、水墨动画片、折纸片,共计五个片种,以民族性的表现体现本民族的特性,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美术电影的多片种风格。就拿《小蝌蚪找妈妈》来说,它打破了世界动画史上“单线平涂”,以线条结构为主的固有绘制方法。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也是世界第一部水墨动画。漫画家方成说:“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像是走进了艺术之宫。”法国《世界报》评价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1962年,中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看了这部影片后,写下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颜,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栩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蕖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是茅盾对这部影片成就的全面概括。

1961年该片获得第十四届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获得第四届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1964年获得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得第三届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得第四届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二等奖。真正的将中国特色推向国际舞台。实现了中国美术电影史上质的飞跃。

三. 历史背景对中国动画片的影响

1948年6月,为了配合并宣传解放战争不断取得的生理,东北电影制片厂决定摄制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讲述了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最后在人民力量的打击下,惨遭失败。该片采用漫画形式,十分形象地把比喻成瓮中之鳖,畏缩在碉堡里,最后在人民的进攻中彻底溃败而逃的命运。据记载《瓮中捉鳖》中,从解放区把蒋匪军赶出去和片中被人民活捉勒长脖子的镜头出现的时候,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掌声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震没了片中的音乐声。影片紧密地配合解放战争的革命形势进行宣传,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

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与美国的关系略有些紧张,受了迪斯尼的影响十分大的万氏兄弟的美术电影就很大程度上缺少了市场。当时我国跟苏联关系十分好,强调学习苏联的经验,所以动画片和木偶片还是处在初级的模仿阶段,缺乏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56年,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参加国际电影节比赛时,以为外国评委误以为该片是苏联影片,为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这条总路线,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便赶上和超过英国。这次会议为全国各行各业“”发动了动员令,并提供了组织保证。由此,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

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是1958年12月由上海美影厂摄制完成的。影片通过几条跳龙门的小鲤鱼沿路所见所闻,与当时“”的现代化建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影片不仅出现了小鲤鱼在激流中跃过“龙门水库”,而且还出现了铁路大桥和火车这些现代工业下的成就,体现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

1959年,动画片《布谷鸟叫迟了》以拟人化的动物季节活动为引导,侧面反映了时期插秧播种的冒进思想。片子本意是通过布谷鸟叫迟了这一现象,宣扬人定胜天的主题,指明人可以改造环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同时却忽视了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貌似采取了许多科学种田办法来增加产量,实则是展示了许多盲目蛮干的潜在思维痕迹。这样的故事,既有别于纯粹意义上的童话,也有别于纯粹意义上的宣传,是一种对现实的诗意的主观感受及其表现,是动画片题材中一个新的品种。也是一代人对现实充满理想和憧憬的写照。

场景的画法还是以工笔画为主水墨感很强,加上可爱的小鸟造型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动画带有很深的历史烙印。呼应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运动发动之广泛、之深入,影响力之大,胜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工业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便固然去的了一些成就,而在后的三年困难时期,还是有些不可思议。人们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哲学中感受着其乐无穷,但真的会换了人间吗?其实,这就是一部紧跟时代潮流以图解政策的童话与动画。不是你布谷鸟叫迟了,而是人们去改天换地了。

1959年11月摄制完成的动画片《壁画里的故事》该影片创作人员从无数壁画中选出太阳、黄风和乌云与人们作对,农民战胜旱灾、风灾和水灾的三幅壁画作为基础,改编成动画片,讲述了农民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灾害,保证农业丰收的故事。

在影片中,乌云和黄风都是被“人格化”了,他们像一群专门与人作对的坏蛋。影片一开始就看到遭到他们的袭击,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与暴风骤雨的搏斗,也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斗争。

就在同一时期,陷入意识形态相互挞伐的中苏关系公开破裂。苏共在化运动、大炼钢铁上都反对中共的政策,中共则对苏联与“帝国主义”缓和关系而不满,最终苏共撤走专家、毁弃援华合同,激起国人愤慨。为保住颜面,以顶住“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老子党的压力”为借口,勒令全国同胞束紧裤腰带,提前还债,争气炼钢等为号召,挽回颓势,以争取做和苏联一争高低。只是民力早已衰竭,出现的是更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