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兴产业监管(合集7篇)

时间:2023-06-06 15:45:12
新兴产业监管

新兴产业监管第1篇

第一条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规范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财经政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市发改局、财政局共同管理。

市发改局以项目管理为主,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统一接受项目申报,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以资金管理为主,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审核拨付,并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

市发改局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共同负责项目的跟踪绩效工作。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申报条件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形式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符合以下条件优先扶持:

(一)省级、市级重点项目。

(二)在全市新兴产业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前景好的项目研发、新建和技术改造。

(三)国家、省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配套资金。

(四)新兴产业重点课题研究、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新产品研发等。

(五)市委、政府决定扶持的其它产业和项目。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必须为当年实施的项目。实施项目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财务与管理体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三章专项资金使用方式

第六条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专项资金的使用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的方式。

(一)对主要利用贷款实施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一般采用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扶持。

(二)对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实施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一般采用补助的方式给予扶持。

(三)对专项规划编制、重点课题研究及产品研发等,一般采用补助或奖励的方式给予扶持。

第四章项目申报、审定和资金拨付

第七条申报程序

(一)市发改局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将确定的本年度市级专项资金使用领域和重点、申报专项资金的相关事项,通过发文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二)符合条件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申报要求,上报有关申报材料。项目所在镇(区)负责汇总后统一上报。

(三)各镇(区)负责本区域内项目申报的扎口工作,同时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一并出具书面推荐意见,报市发改局。

第八条申报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写《市发展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表》。

(二)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三)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表。

(四)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

(五)申报企业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声明。

(六)其它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审核及公示程序

市发改局受理申请后,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核组,围绕行业方向、项目可行性、项目重要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评审意见和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建议,报市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审核。

经市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审定后,市发改局将拟下达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在“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公示一周后,由市发改局、财政局联合下达扶持项目的专项资金安排计划。

第十条资金拨付和使用

根据市发改局、财政局下达的专项资金安排计划,财政局按现行财政资金拨款程序办理拨款手续。

项目单位收到资金后,应根据专项资金下达计划明确的使用方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五章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各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跟踪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每年要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发改局、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

第十二条市发改局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价。不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发改局、财政局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所拨付资金,取消申报资格。对发生截留、挪用、侵占、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专项资金的。

(二)转移、截留或者挪用专项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特别是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内容的。

(四)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或竣工完成的。

(五)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项目申报单位提供虚假情况,并造成专项资金损失的,一经查实,三年内不得申报专项资金。

新兴产业监管第2篇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安监局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予“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2016年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坚持“围绕中心大局转,跟着全区发展走”,坚守安全红线,深化隐患治理,加强监管监察,促进责任落实,为吴兴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干事创业 队伍为基

“江表大郡,吴兴为首”。吴兴区是湖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全区下辖12个乡镇街道和1个高新区,总面积871.9 km2,户籍人口60.2万。

成立于2004年11月的吴兴区安监局,现有人员33名,主要承担矿山、危化(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管,其他工矿商贸企业的综合监管,指导、协调、督促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区安委办的日常工作等。

吴兴区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士忠作为这支队伍的“火车头”,深刻体会到“工作要靠人来做,安全要靠人来抓”,他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来抓。该局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讲座,鼓励全体人员深入一线调研走访。

2011年以来,吴兴区安监局党组成员几乎每年都有变动,全局始终把维护团结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要求,班子成员严格自律,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真正做到用心谋事、团结共事、合力成事。

面对“基础薄弱、基层乏力”现状,吴兴区安监局持续加强基层安监站规范化建设。在安监站,办公电脑、照相机、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都是安监员的标配。按照乡镇不低于8人、街道不低于5人的标准,吴兴区配齐一线监管队伍,并率先探索了安全生产执法权限委托。2016年,该局又将3万元以下处罚权委托给乡镇安监中心,夯实了安全生产监察基础。

目前,吴兴区安监队伍编制人数114人,其中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安监中心核定编制93人;全区165个行政村、69个社区(居委会)均配备一名安全网格员,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安全生产在乡镇、街道有了落脚点,干起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近5年,吴兴区在湖州市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中连续位列第一,吴兴区安监局连续5年在湖州市安监系统考核中评为优秀,先后获得了安全生产月省级先进单位、浙江省“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该区有3人被评为“平安湖州”建设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察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百姓生命保护神”荣誉称号。

围绕中心转 跟着发展走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围绕中心大局转,跟着全区发展走”,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安全生产参谋。2011年以来,先后提请党委政府出台了11份关于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提请区委常委会每年不少于2次、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不少于4次,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且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庆之际,区4套班子领导都会带队深入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吴兴区安监局更是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抓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该局针对吴兴区产业特点和安全生产现状,率先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吴兴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推动区委书记及区长与区政府分管平安的副书记、区政府各位副区长、高新区及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区级部门党委(组)负责人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发挥总揽安全生产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以书记、镇长(主任)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落实了“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

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按照“五覆盖”要求,吴兴区安委办每年不少于2次向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察局)通报安全生产情况,为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为促进吴兴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吴兴区安监局从2013年开始,每年制定出台《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量化考核细则,对13个乡镇街道和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实行个性化考核,严格落实《吴兴区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年度目标奖励制。

按照全员定责、监管定位、排查定级、培训定岗、信息定时、奖惩定格的“六定原则”,坚持开展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季度排名考核;出台《安全生产(消防)责任片区负责人季度考核办法》,对全区63名一线片区负责人进行考核,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创新开展“智慧安监”平台建设

2012年以来,吴兴区安监局先后承办省级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2次,领办市级以上试点6项,安全生产创新工作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

针对中心城区历史遗留患突出特点,吴兴区探索难点安全隐患“拔钉式”的“一季一重点”综合整治模式,举全区之力解决短板问题。童装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出租房屋等“硬骨头”被成功啃下,吴兴区实现了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下降,5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为有效解决基层管理中监管力量少、任务重的难题,吴兴区安监局在2014年创新开展“智慧安监”平台建设,为全区61名一线安监干部配备了手持终端机,依托“智慧安监”平台,推行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信息化监管、智能化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在“科技兴安”工作中成果颇丰。2012年,全区矿山企业实现了“可视化管理”,走在了浙江省前列。2013年,全区危化生产企业和9家储存场所全部实现可燃气体浓度实时监测预警。2014年,开发“智慧安全(消防)”移动终端。2015年,开展“智慧用电”系统试点,目前已在童装、危险化学品、木业和人员密集场所4个行业(领域)落实安装1 100余套。

新兴产业监管第3篇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发展走势认为,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还表现的较为脆弱,欧债危机反复发作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朱光耀并指出中国愿意和国际社会一起,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特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之下,在中国同欧洲各个国家友好合作的大的框架之下,通过彼此政策的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增进互信,一起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应对危机,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指出目前的经济改革和金融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对中国出现的多种融资和投资渠道做了进步分析,对当前PE制度给予高度评价,对PE制度对企业融资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结合实例给与了深入阐述。此外,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国外各大金融企业代表也就各自产业领域的发展形势给与了分析和展望,他们表示将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保障,继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慕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对新兴产业的支持问题跟大家深入交换意见。他指出,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融资主体,银行业在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理应进一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应注重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提升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新兴产业在部分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庄心一表示证监会着力构建科技资源与资本对接的有效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措施。资本市场通过优化资本配置,不断引领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农结合,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下一步要不断完善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保险公司调整优化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在风险可控、收益合理、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欧洲银行业管理局首任主席安德里亚·恩瑞亚指出欧债危机和欧洲金融面临着很多急切和迫切的挑战,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长期致力于建立起一个稳定、安全的金融市场。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银行业监管行政长官雷蒙德·勒泽勒认为整体的监管架构必须是全面的和系统性的。要达到全球市场的良好运作,需要一个没有漏洞的、完全统一的,并且完全一致的市场。并且除此之外,要扩大国际合作,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对于监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会议期间,来自企业的代表和与会代表常交换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主要针对银行信息化表述了自己的看法。银行业实现IT的大集中,实现了运营的集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电子化,信息改变世界,引领未来。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痛苦,但是金融领域的步伐我认为会因此加快。现在全球的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剧变,包括金融的格局,金融的流程也在悄然的变化,许多的国际领先银行正在疗伤,传统的银行渐行渐远。对世界的银行业而言,这是一次极富挑战的转身,中国的银行业应该在这个历史的剧变中担当职责,为我们信息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新路。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区长冀岩在会上重点介绍了首都金融产业的发展新区,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情况。北京市作为国家金融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丰台区及时抓住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提出将丽泽金融商务区打造成以新兴金融业态为主体,高端商务业态相配套的新兴金融聚集区,环境优美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为首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性承载空间。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伯旭发言中提到政产经合作是产业金融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他表示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产业、金融这两个主体与创造平台环境的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助推产业金融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政产经合作有利于金融机构科学控制风险。如果说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投入有风险,政府对引入项目的成败所承担的风险也是相当高的。所以,如何有效控制产业项目的风险是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有了政产经紧密合作,通过金融机构和政府的支持,金融机构也可从中分享更多的收益。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指出最近几年以来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加速增长趋势,从11年情况看,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增量37634亿,增长36%,大大高于平均增长,余额已经达到5600多亿,同期相比提高20%多,这样一个趋势它的背后银行业为什么会这么加速发展,有两个大的动力,第一个银行业必须肩负社会责任,社会要求它,银行业自身也要尽社会责任,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的长远战略发展,它的重要性很多方面有这样的论述,应该说银行业普遍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银行副行长张东宁发言中提到经济跟金融,金融跟经济密不可分,金融资源的动员和配制将决定新兴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从根本影响新兴产业形成发展。金融薄弱是制约新兴产业主要的问题,需要在金融机构体制产品等诸多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新兴产业监管第4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工作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高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要实现以下目标:

1、产品质量:巩固无标生产整治成果,彻底消灭无标生产,全县产品标准动态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鼓励具有采标条件的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推进在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全面开展ISO9000族质量体系标准的贯标工作,引导规模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重点工业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保证体系,其他企业要配备满足生产合格产品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全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市场重点商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80%以上;积极推进中国名牌产品或者中国驰名商标创牌工作,争创2~4个名牌产品或者省著名商标;20个市名牌产品或者市知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对水晶、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止,杜绝区域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发生,质量投诉大幅减少。加强我县主导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个;在主要农产品中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和相关农业标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创建一批名牌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20个以上。

2、工程质量: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引导二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通过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建筑用产品必须具备合法有效合格证明方可进场;在建工程在全面监督基础上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监理覆盖率达100%;年度建设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有1家建筑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

3、服务质量:电信、供电、供水、餐饮、旅游、城市交通、商业零售、物业管理、医院、社区服务等主要服务行业建立服务标准或服务规范;其他服务行业至少有服务标准或服务规范制定规划和计划;商业一条街内建立服务标准或服务规范的企业数不低于本街企业总数的50%。鼓励一批服务单位申请并通过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实现服务质量的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在窗口行业深入开展质量诚信建设活动,全面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活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行业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

4、环境质量:以生态县创建为载体,落实市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大力推行ISO14000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重点流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促进环保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工作步骤

质量兴县活动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立足长远、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思路,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阶段

1、宣传发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是质量兴县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板报、专栏、标语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社会各界了解质量兴县活动的目标、计划和意义,形成“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社会氛围。

2、调查摸底。以乡镇为单位,各职能部门配合,组织力量对所属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许可证管理以及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摸底的主要对象是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等规模以上的商业企业、服务业以及具备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重点乡镇。

3、教育培训。各乡镇、县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具体工作实际,采取专家讲课、考察学习、职工自学、岗位练兵、座谈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兴县的培训教育工作。质监局要加强对企业经理(厂长)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法律、法规培训,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质量知识教育,积极开展职工劳动技能培训,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并把质量教育培训工作贯穿到整个质量兴县工作之中。

4、制定方案。各乡镇、县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兴县工作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人员具体抓,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经费落实,并将实施方案及时报送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联系电话)。

(二)实施阶段

各乡镇、县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结合质量兴县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质量兴县活动,切实提高我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

(三)验收阶段

各乡镇、县各有关部门在11月15日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情况开展抽查。各乡镇、县各有关部门在11月30日前将质量兴县工作报告送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和全面总结。

四、部门责任

1、按照既定目标制定质量兴县全年实施计划,建立并落实质量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同相关单位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建立健全质量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分析质量形势,部署质量工作任务,解决质量问题。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质量兴县工作,制定年度质量兴县活动实施计划,建立质量兴县目标责任制,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兑现奖惩;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专题会议,分析质量形势。全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发展项目。各乡镇要支持配合有关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开展所属企业的质量摸底普查工作,建立质量档案,定期分析其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各乡镇和县发改委、经贸、质监、科技、民政、工商、建设、农业、林牧业、环保、旅游、交通、商贸、卫生、文化、药监、水务、盐务、烟草、公安、供电、电信、旅游等部门负责)

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开展名牌企业跟踪管理;积极推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省质量管理奖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鼓励企业争创省质量管理奖。指导企业做好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争创活动,县工业企业消灭无标生产;争创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油机、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医用计量器具等强制计量器具建档率和受检率分别达95%以上;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工作达到《省用能单位计量工作导则》的要求;集贸市场推行商贸市场主办者负责制;鼓励企业达到计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国抽、省抽合格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本地工业产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内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等重点监管企业质量建档率达100%。深入开展生产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和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体系;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问题;及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承压类特种设备事故每万台不超过0.65起,机电类特种设备事故每万台不超过1.6起。(发改委、质监、安监、工商、商贸、农业、卫生等部门和各乡镇负责)

4、年度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有1家建筑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建设、交通、水务、农业开发部门负责)

5、电信、供电、供水、餐饮、旅游、城市交通、商业零售、物业管理、医院、社区服务等主要服务行业建立服务标准或服务规范;其他服务行业至少有服务标准或服务规范制定规划和计划;商业一条街内建立服务标准或服务规范的企业数不低于本街企业总数的50%。(质监、工商、电信、供电、水务、卫生、旅游、交通、商贸、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

6、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创建期间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监、公安、质监、建设、交通、供电部门及各乡镇负责)

7、创建期间不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小于100的天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保部门及各乡镇负责)

8、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城市污水处理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且县城内无劣于Ⅴ类水体。(环保、水务部门负责)

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不低于25%,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增长速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水平,新上各类科技项目30项,开发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0个;鼓励企业争创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发改委、经贸、科技、质监等部门和各相关乡镇、开发区负责)

10、建立并落实打假责任制,打假成效显著,市场经济秩序规范;辖区内无假冒伪劣集散地,无重大假冒伪劣案件发生;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不发生重大侵权案件。(质监、经贸、药监、工商、卫生、商贸、农业、林牧业、海洋渔业、科技、盐务、烟草、公安等部门负责)

11、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实现利税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不低于本区域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降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改委、财政、环保、经贸、统计、国税、地税等部门和各乡镇、开发区负责)

12、认真履行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责,为县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当好参谋和助手。及时推广质量兴县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推动质量兴县活动向纵深发展。认真履行从源头抓质量工作,开展质量状况普查,建立全县工业企业质量档案;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采用卓越绩效标准;开展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及质量体系认证;抓好名牌产品的培育、推荐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产品监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特种设备、食品、建材、农资产品和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打假治劣工作,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发改委、质监、科技、农业部门负责)

13、抓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积极宣传贯彻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做好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和引导企业走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指导;督促工业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改委、科技、民营经济、质监、经贸部门负责)

14、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要协助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高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落实科研项目经费。(科技部门负责)

15、密切配合和协助行政执法部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行为,对触犯刑律的,坚决依法处理。(公安部门负责)

16、落实质量兴县必须的工作经费,确保全县质量兴县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部门负责)

17、加强建设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加大ISO9000族标准的贯标力度,健全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大力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建设、规划、水务、交通部门负责)

18、做好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发展无公害农业的进程;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监管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检测,加大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产品等药物残留检测;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普及和技术指导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要加强兽药、饲料等畜牧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推广优良畜禽品种。

(农业、林牧业、海洋渔业、质监部门负责)

19、规范和引导商业企业和服务业的经营行为,督促企业领导和员工参加质量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和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抓好商贸企业质量监管工作。(质监、商贸、供销总社负责)

20、切实加强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监督检查;加强机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卫生、旅游部门负责)

21、切实加强对全县区域开发规划、专业规划和建设项目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环境保护审批;开展全县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验收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等环境监测工作;加大对全县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的监督力度;打造生态。(发改委、环保部门负责)

22、依据旅游行业质量标准,加快旅游饭店星级和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和推荐工作,加强对旅游业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旅游、质监部门和温泉度假区、牛山镇负责)

23、切实加强园区企业的引进,并按照国家产业调整等政策对引进企业进行审查;加强对园区企业的管理,督促园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配合质监、工商等部门引导、帮助园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弛名商标,支持配合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工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开发区和各乡镇负责)

24、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实施商标监管,积极开展“驰名”、“著名”商标推荐和管理工作,查处假冒、仿冒商标等侵权行为,依法实施合同监管,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命名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及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管和监测工作,加大打假维权工作力度,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负责)

25、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对药品质量专项整治,统筹协调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26、加强对卷烟零售客户的管理,提高行业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许可证管理,进一步查处制售假冒、走私卷烟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对涉烟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烟草部门负责)

27、加强对盐业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强食盐市场的管理,依法查处本辖区内盐业违法案件。(盐务部门负责)

28、组织媒体机构宣传质量兴县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意见,跟踪报道质量兴县工作进程,为质量兴县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宣传部门负责)

五、工作措施

一是组建机构,强化领导。质量兴县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机制,将质量兴县工作纳入政府三个文明考核目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全面推进质量兴县的各项工作。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委、经贸、质监、科技、民政、工商、建设、民营经济、财政、农业、林牧业、供销总社、卫生、环保、旅游、交通、安监、商贸、文化、药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兴县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负责质量兴县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由成员单位指定质量兴县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为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工作。各部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质量兴县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质量兴县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检查实施进度,协调布置下一步工作,推进质量兴县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县财政将质量兴县工作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并足额拨付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用于开展质量兴县工作。各乡镇要安排相应经费,保证质量兴县工作有效开展。

三是突出重点,强化打假。质量兴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领导,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推动质量兴县活动深入开展。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打击制假售假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对制假售假严重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打假专项和联合质量整治,集中力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严禁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四是完善机制,强化考核。制定和完善质量责任考评办法和考核细则,把质量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并分解到位、落实到岗、具体到人。质量工作要列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年终进行考核。健全检查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对质量工作成效卓著的企业予以表彰,确保质量兴县工作顺利推进和持续开展。

新兴产业监管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中心,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为主线,以振兴区域经济、建设和谐新城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把质量兴区工作与经济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相结合,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开创质量兴区、诚信新城的新局面,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质量兴区各项活动,用三年的时间,使我区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假冒伪劣商品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区质量总体水平能够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

(一)管理质量

1、标准化工作:主要工业产品5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大对无标生产的监管力度,确保辖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6%以上。并建立标准备案管理网络,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行服务标准化。

2、计量工作:重点工业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其他企业要配备满足生产合格产品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加强工业能源计量管理,开展节能降耗,确保“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下降20%;10家企业通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在用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98%以上,新建、改造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实现统一配置、统一管理。

3、质量工作:全区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先进水平,积极推行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率95%以上,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率达到98%;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率达到100%,并建立企业质量监管档案。

4、监督检查:辖区市场商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率达到100%。

5、特设安监:杜绝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问题引发的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名牌战略: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推进国家免检产品工作,使我区形成一定数量的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建立一批精品市场和放心市场。

7、扶优治劣:质量问题严重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得到有效整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质量投诉大幅减少,消费者和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确保无重大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违法案件发生。

(二)服务质量

商业、服务业等窗口行业全面推行国家标准和服务规范,实行质量先行负责制,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安全、健康消费,提高顾客满意度。到年区内大中型商业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10%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服务行业中创建一批“文明示范窗口”。区级行政机关、服务机构要率先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精心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三)工程质量

加强对住宅商品房质量的监督管理,推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建筑用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逐年降低商品房投诉率。在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中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至2008年底、全区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范),重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重点工程优良率达到80%以上,一般工程优良率达到50%以上。

(四)环境质量

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五项工程,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2008年年底,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城市环境空气、噪声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分别达到区域功能标准,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五)安全质量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事故处理应急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杜绝特大和重大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安全平稳运行。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坚持“政府积极引导、部门共同协作、企业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质量兴区的各项工作。成立以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兴区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监新城分局,负责质量兴区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由成员单位指定质量兴区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为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工作。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成立相应的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质量兴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检查实施进度,协调布置下一步工作,推进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1、质监新城分局要认真履行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责,认真从源头抓好质量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开展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及质量体系认证;抓好名牌产品的培育、推荐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产品监管工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特种设备、食品、建材、农资产品和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企业整改,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给予通报、曝光和行政处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企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认真落实区打假责任制,积极组织联合打假、专项打假和日常打假行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网络,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同时要及时推广“质量兴区”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把“质量兴区”活动引向深入。

2、工商新城分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实施商标监管,积极开展“驰名”、“著名”商标推荐和管理工作,查处假冒、仿冒商标等侵权行为,依法实施合同监管,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命名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加强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管和监测工作,加大打假维权工作力度,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3、区轻纺总公司和商贸总公司要抓好辖区轻纺企业及商贸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教育;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商贸企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精心打造精品市场和放心市场。

4、区物价局按照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对我区工业企业的产品按照“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鼓励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实施办法。

5、区建设局要要督促建筑施工、监理单位完善质保体系;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检查验收其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引导、培育和推荐企业争创优质工程;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质量隐患,防止质量事故。

6、区卫生局要加强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严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许可关;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同时规范管理全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7、环保新城分局认真抓好区域环境质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治理工业“三废”,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巩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8、新城科技产业园和区科技局要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供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

9、区社区经济局要认真抓好13个行政村及所属企业的质量工作,提高村民质量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责任区内生产、加工、仓储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

10、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省政府两个《决定》对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综合监督管理,落实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提高全区安全监管的工作质量,防止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制订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做好督促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12、区财政局要根据“质量兴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质量奖优经费、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经费和质量兴区宣传经费。

13、公安、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和协助质监、工商、卫生等管理部门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严肃处罚。

14、各街道办事处、火车站广场管委会要把“质量兴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辖区“质量兴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假工作,为质量兴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5、宣传部门要加大对“质量兴区”活动的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为提高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6、充分发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为用户提供投诉、咨询等各方面服务;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同求发展的作用,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

质量兴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要求各部门统筹规划,通力合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

1、加强基础性工作,强化管理,拓展服务

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按分类指导的原则,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彻底消灭无标准生产,引导、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强计量管理基础工作,指导企业配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生产检测设备和产品出厂检测设备,严格计量器具定期检定工作,确保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鼓励生产定量包装产品的企业积极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即C标志);进一步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认真落实打击制假售假工作责任制。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区质监、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大企业产(商)品抽查力度,对一次抽查不合格的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并进行整改,经整改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担任法人代表。通过查处一类产品,规范一个行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为我区企业提供有序的竞争平台。

对制假售假严重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区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打假专项斗争和联合整治??集中力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对质量隐患较大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进行专项质量整顿,以抓大案要案、抓源头、端窝点、整顿市场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假工作,维护区域特色经济品牌。坚决杜绝行业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运用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切实做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有计划地选定一批品牌声誉好、生产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单位,加大从源头抓质量工作的力度,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以发展名牌产品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进一步促进优良资本向名牌企业转移,增加名牌产品的科技投入。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优化配置资源,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开发系列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促进资源向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聚集,提高名牌产品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区的经济运行质量。

三是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和企业,建立争创名牌产品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活动,力争有更多的产品列入国家免检产品,更多的牌子列入部级和省、市级名牌或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四)实行目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1、质监新城分局按照质量兴区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狠抓落实,全力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新兴产业监管第6篇

刘晓星(1970~),湖南隆回人,复旦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金融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陈学彬(1953~),四川自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理论。

摘要:金融全球化的动因是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引起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此面临许多新的金融监管问题:新的监管需求,传统监管方法的局限性,处理金融竞争方法的调整,消费者保护,监管成本的控制,监管协调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要进一步面对跨国金融活动、国际金融标准和监管执行力的挑战。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监管:问题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3-0050-05 收稿日期:2007-12-10

金融全球化早期(1870年至1913年)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由于缺乏金融监管,引发过度投机和借贷,导致了一系列银行危机。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催生了1933年的凯恩斯主义,政府开始干预国家经济的发展,采取了许多金融控制措施,出台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利茨法案》,标志着现代金融监管的真正开始。金融业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又发生了系列变化:跨市场的并购、跨区域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市场交易系统的多元化,传统金融服务的重新定义,新的金融资源配置渠道(如网络金融),这些变化通过市场力量和技术进步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效率。面对新的金融全球化进程,需要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具体角色的变换,金融竞争环境的改变,消费者保护问题,监管成本的评价与控制,跨市场产品规则的协调。这些因素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的动因:技术进步与放松管制

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共同触发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绕开很多经营限制,更好地展开竞争。新的技术使得远距离的金融服务能够很快实现(如国际汇兑),催生了新的市场和交易系统,改变了金融消费习惯。新的金融从业机构迅速增加,如金融超市、远程电信公司、互联网提供商等。在许多国家出现了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和人力设备资源从事多种金融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了从事高水平金融服务的能力,能够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很快开发出新型的金融产品,促进了金融产品的融合,产品的行业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并使金融服务业的成本迅速降低,成本优势进一步传递给消费者,他们能够以更低的边际成本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技术进步引发了世界金融图景迅速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监管面临如何权衡监管与效率的问题,各国开始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业务经营类型的限制取消、资本账户限制的减少、允许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和并购重组等,这些使整个金融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美国1999年11月4号通过了《新金融服务法案》,取消了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的经营限制;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通过,使统一金融监管逐渐成为主流的监管方式。

二、金融全球化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全球化进程使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富有效率,广大消费者和企业能够获得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这些也给金融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如何正确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用最低的成本更大范围地获得最好的金融服务。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目标带来了新的问题。下面具体针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进行讨论。

(一)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的变化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金融全球化意味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只要满足最低的审慎监管要求和很少竞争的市场环境进入到竞争激烈和风险管理水平要求很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现有的金融监管方法使它们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经能够承受最近十年来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如1990年代互联网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但最近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表明金融风险能够由超越传统金融体系的分支机构引发。如何前瞻l生地考虑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且防止出现大的冲击仍然是金融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密切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市场角色变化。由于企业、个人能够很快地从资本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支持,相比于传统的流动性供应者,银行的重要性正不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现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包括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的各种负债金融交易,为他们的客户承担风险,提供专门的反向套利和风险管理产品,从事高杠杆的融资活动,因此许多银行成为了风险管理者,而不只是传统的融资和流动性提供商。因此,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溢出程度和范围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管理,通过各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分析变得非常困难。很多传统的非银行管理规则正用到银行领域,如类似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报告、公司标准化管理和市场化规则。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的变化要求持续性的监管,从规则监管向风险管理转变。然而政府政策,特别是关于公共安全网,根据银行系列变化作的改变不太明显。

(二)一些传统的监管方法不再适用按照国际标准,加强和保护金融系统基础要素(支付系统,结算与清算系统,基本流动性的供应)的有效性是最为必要的。在日益综合的金融领域,基于风险管理的更加复杂的监管技术已经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核心成分。设定特定金融事件和金融危机程序进行模拟仿真有利于我们识别金融体系的弱点,发现决策过程的可能差距。资产鉴定和处置,信用信息的有效性,注册和包括重组、破产清算的金融重构框架,这些组织制度已经成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基于银行证券保险的传统分业监管容易出现监管漏洞,许多规则是1990年代采用的,然而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孤立的金融业务实体在许多金融体系已经不再存在。因此传统的分业监管存在很大的现实局限性,需要用一个综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取代,即需要建立横跨银行、证券和保险的跨部门方法。

(三)处理金融业竞争的方法需要调整竞争是金融业改善提高的重要驱动力。使金融体系更加开放和富有活力,实现更多的差异化产品。降低金融中介费用,更容易获得的金融服务和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这些效果从美国到欧盟等发达国家直至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得到了印证。美国和欧盟的迅速增长归因于国家和地区间放松管制,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归因于银行体系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由于过去十年间金融业的并购重组,出现了许多全球性质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它们拥有资本、技术和品牌上的优势,在经营上具有规模效应,并且出现

了大规模的沉淀成本,使完全竞争难以保证,大规模的金融服务产品引发了高的固定成本和沉淀成本,导致规模优势和垄断优势。在消费者方面,当自动支付与具体的银行账户相联系时,消费者不容易改变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许多股票交易、衍生产品和其他的正式交易市场。所有权和管理结构因为少数所有者的互利正在改变。除了这些因素外,市场和产品的定义变得更加困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变得日益模糊。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保障竞争方式日显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金融本质上强调稳定性。意味着金融服务业的竞争被考虑得更加复杂。但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 关于竞争政策的制度组织需要改变。全球化条件下金融服务规定的改变意味着许多其他的参与者和观点影响了竞争环境,如电讯业通过电子金融影响了市场结构:金融服务的产品需要配套投入,包括网络服务;像其他行业一样,金融消费者能够得到统一的服务承诺和定价规则。

2 识别和解决竞争问题的工具需要调整。根据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日数据观测全球金融风险是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如果不清楚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金融服务生产销售的打包方式,很难将其他行业更加复杂的分析和实验工具应用进来。例如用传统的行业分析工具很难有效分析银行业的竞争。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工具。

(四)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随着金融服务品种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多样性增加,金融消费者保护变得更加复杂。虽然广大消费者仍然生活在原有的生活范式下,但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这种改变要求政策制定者关注消费者选择的责任,确保消费者获得正确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教育,当出现纠纷时,用正确的监管和法律工具进行协调,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银行业,虽然产品创新受到很多限制,但产品的渠道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使消费者基于信息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消费者已不只是早先传统的意义,由于在消费者保护、竞争政策和保障适当和完整的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之间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有点主观,因此,对于所有的消费者来说,如何确保市场更好地运行,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交易指引,保护个体消费者,通过正确的信息和消费者教育保证消费者从提供的金融服务中实现最大的利益。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新课题。

(五)金融监管成本的控制更多金融监管放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使市场更加有效和合理的再监管。一个长期的问题是在监管成本和监管收益之间如何实现合适的平衡。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化和各国金融监管政策的主动调整,许多新的监管措施发生了变化,新的成本已经被强加给了金融服务业。这些成本直接表现为合规、增加的报告和国内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等。此外,过量和过度的监管导致金融产品的开发失效,银行因此不能以最小的成本配置金融服务。这些额外的费用和引起的失效最终被转嫁到金融消费者身上,同时过度监管也会阻碍金融服务的使用。监管的成本有的超出了实际的合理要求,需要限制新的监管保持现有的监管流程规则。欧盟2005~2010金融服务法案计划的白皮书强调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而不是更多的监管。政府需要避免过量的监管并且不要对金融业强加太多的监管执行费用,为了取得监管目标,需要对新的监管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效果评价,严格成本收益的平衡。为了更好地满足金融业发展的要求,在制定新的监管规程时。要多方咨询和提高透明度,反映金融业的要求,兼顾国内外的相应标准。

(六)监管协调的问题为了消除或防止有效金融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障碍,需要结合监管的成本收益评价,实现跨部门的监管方法和产品更大的一致性。金融服务的提供商(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和金融功能相似的金融产品之间需要保持协调一致。跨部门和产品的协调可以避免监管套利。使相同的产品受到同样的监管,实现市场公平竞争。采用共同的监管方法有利于金融机构开发综合型的金融产品,实行分类定价,实现在不同金融市场和机构间的跨期交易。从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提供的效率来看,存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间的平衡。目前在许多国家仍然采用银行、证券、保险市场分离的市场运行体系,没有解决跨部门和产品的监管一致性问题。金融工具间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在监管制度方面尚不明显。跨市场和国家的金融监管协调不只是区域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依靠国际性的标准。如BCBS,IOSCO,IAIS和CPSS这些国际组织制定的规则标准。这些标准是相关要求的最低标准,但也超出了现有一些国家的需求水平,如Basel(II)。这些标准没有强制性,由各国自愿采用,但有的已经成为国际惯例,对各国影响很大,包含广泛的国际规则。

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金融监管挑战

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非常快地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由于这些国家薄弱的制度基础使得国际通用的方法在国内无法实行,国际性的监管实践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存在应用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跨国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路径依赖、国家发展战略的先后顺序、国际标准的本土化、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迅速的金融一体化迫使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许多调整,金融部门的监管和政策的制定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

(一)跨国金融活动的挑战新兴市场迅速的国际金融一体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本国资本市场,跨国的金融活动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些是技术层面的,如外资银行在本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负债如何安排,对外资银行存款保险准备金的要求如何确定:不良外资银行引发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统一解决办法。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不同领域出于监管和其他目的成倍增加的报告增加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奉行成本。在不同国家间监管信息共享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仍处于劣势。单个银行的失败和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关于处理失败银行的跨国安排较多地考虑了发达国家的因素,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一定合适。目前处理跨国的金融分支机构在监管者之间尚缺乏实体性的国际框架。由于有限的市场容量,不完全的国际框架使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明显的劣势。大型的外资银行出现在一些新兴市场,引发了市场波动性问题。给本国的一些借款人和金融消费者带来负面冲击。实践表明,如果外资银行在本国银行体系占了大的份额。可能会阻碍当地信息的产生和信息的有用性,并进一步影响到监管质量。

新兴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是复杂的。一方面,协调规则和监管也许能够减少商业资本从新兴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但是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会增加本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成本和信息披露标准。另一方面,流动性吸引流动性,更加一般的标准有利于促进交易在某一个地方集中进行,如金融衍生品市场采用相同

的合约集中在某一市场。最有活力的市场一般靠近信息产生的中心。由于规模、地点和其他因素在新兴市场不同,地理或时区接近大的市场更有利于实现一体化。这要求新兴市场当地的监管应该针对不同国际市场活动采用不同的策略。

(二)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挑战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和离岸金融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一体化进程。重要的国际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性的问题,如外资金融机构的国家和包容性问题。部分全球化减少了新兴国家独立自主的自由和既得利益。限制了当地政策制定者的自由度。随着大量外资的出现,国家在协调外资金融机构和本土企业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仍然能够通过金融体系实现具体的国家目标。包括国家在金融调解中直接和间接的作用。采用国际金融部门的标准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些标准是以发达国家更加自由的制度环境和成熟的监管结构安排为基础的。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这些标准有利于促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但也面临执行上的挑战。标准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太复杂,并且需要太多制度上的组织支撑。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采取许多行动:需要建立更好的立法体系、监管制度和组织保障以及技术上的支持,结合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自身的特点区分采用标准的优先顺序,对所有标准的执行进行指导。

(三)监管执行力的挑战合约被有效地执行是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关于标准的关注更多的是它们的执行。制度约束和增加接受力的范围不只是法律和技术上的问题,而且也是执行力的问题。执行要花一些时间完成,需要采用平衡公众的不同执行手段。同时也需要政治意愿和责任来进行执行约束。授予监管人员更多权利的同时,如果没有责任约束要求,将会引起滥用权力的风险。在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私人执行机制一直在发挥作用。例如行业标准,通过声誉和私人部门组织的融合,发展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行业间强制执行机制。但在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的作用依赖于政府的执行。当标准的执行更多依赖于公共的强制执行和政府行为时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完全自由化的私营部门体系也不是最好的,往往是在两者间的权衡。有着大量外资银行的小型新兴市场可能获得来自外国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更大。但在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用道德劝告和其他工具可能效果有限,政府需要采用透明的方式进行干涉可能效果更好。在有了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一体化中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此最好的方法也许是更多地强调市场力量,使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好地适应国际标准,监管执行更加富有效力。

四、结论

金融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已经对过去20年间全球金融体系的系列变化做出了许多反映。许多教训(有时候是昂贵的)告诉我们在促进合理和有效的金融发展方面,什么样的监管方法更能发挥作用:也有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争论。金融服务业正在发生连续的变化,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金融监管标准及其执行力的问题为了适应全球化下的金融监管要求,许多国际标准进行了调整,标准的制定需要保持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关于标准怎样设计和评价以及在国际间实施和沟通,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全球的标准制定中。很少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声音,它们不能够影响强加给自己的条款,处于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境地。标准设置的过程,是区域和全球金融合作的结果,但标准的合理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着不同的制度体系,因此面临很大的挑战。由于它们很少参加标准的制定,它们的发展水平很难被正确评价并反映在标准里面。在一些关键的监管领域促进一致性标准有利于公平竞争,但它如何得到有效地执行,是否有更多的负面冲击,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深入分析。

(二)金融竞争与协调的问题竞争是一种改变的力量。需要各国考虑自己金融市场的具体特征确保竞争性的市场。在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存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局面。由于它们的金融业和实务部门、政府部门之间有太多不容易改变的惯性,金融部门的竞争经常被作为一个事后的想法,而不是作为金融部门发展战略的基础因素加以考虑。金融活动的国际化需要安全有效的跨国清算,需要金融机构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协调和信息沟通,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使金融部门的发展方式发生改变,这些影响了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弄清这些影响机制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非常重要。

新兴产业监管第7篇

一、指导思想

2012年“质量兴区、名牌兴企”工作,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领,以服务为支撑,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趋势;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加强标准和计量基础工作,不断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质量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升我区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新创名牌产品企业1-2户,发挥名牌企业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培育、预储名牌企业2-3户,增强名牌争创后劲。

3、新创中国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1-2户。

4、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2户。

5、完成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1-2户。

6、完成绿色环保标志产品认证1-2户。

7、科技创新申报专利产品1-2户。

三、工作措施

我区质量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促和谐这一大局,以区政府加快“六区”建设为契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由质监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名牌产品认定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陕政发(2007)69号)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产品名牌、农产品名牌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扶持与宣传力度,争创省质量管理奖。着力打造育才玻璃、北方动力、秦川格兰德等区域性品牌,不断提高知名企业和知名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加强名牌产品企业、驰名商标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合作,促进名牌产品的销售,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二)着力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大力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绿色经济为前提,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健全我区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引导野寺淀粉等一村一品产业,走专业合作、帮助标准化生产的道路、探索协会(公司)+农户的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提升整体质量水平。协调组建全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质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质量宏观管理职能,建立全区质量状况分析制度,撰写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全面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呈送给政府决策参考。建立质监部门、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共青团、社会团体等单位为主体的协作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产品质量记录网、质量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形成全社会关注质量、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推动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大质量监督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农资、建材、节能减排、“家电下乡”等专项治理和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惩处无证生产行为和质量失信行为,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加强对突发性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强化质量安全预警意识,提高处置质量案件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积极开展对啤酒、淀粉、粉丝、食醋、糕点、饮料等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建材、化工、几点、轻工类产品定期监督抽查工作,提高我区产品的合格率。

四、职责分工

(1)区质监分局要积极履行“质量兴区、名牌兴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大监管力度。按照产品全登记、标准全备案、检验全记录的工作要求,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引导企业深入贯彻质量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加强生产许可证办证指导服务,加大无证产品查处和认证后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产(商)品监督抽查力度,做好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申报、跟踪服务工作。

(2)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大力促进工业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组织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进技术进步,抓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的整体素质,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着力培育支柱产业。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坚决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以引资嫁接和改制重组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扩大自身规模。

(3)区财政局要制定推动“质量兴区、名牌兴企”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开展质量兴区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把加大“质量兴区、名牌兴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出专款用于开展质量培训、扶持企业完善质量体系、计量检测体系、标准体系及表彰奖励等。

(4)区农业局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建立无公害农业的进程,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认真贯彻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并保证实施,积极组织搞好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把质量工作贯彻到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快我区建设特色农业城区的步伐。

(5)区科技局要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档次,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要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促进科技交流合作,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争取各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扶持、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推广应用科技新成果,培育大的科技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专利管理机构,实行专利申报资助,知识产权保护承诺,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

(6)区环保分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排放的管理,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重点污染源达标工作,促进我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协同工信局、科技局指导企业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技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治理后达标排放。鼓励企业努力达到绿色环保要求,申请绿色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使我区尽早实现生态环保模范区。

(7)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发挥食安委办公室的作用,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抓好食品安全,加强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执法监督和对医药企业的综合管理,确保我区取得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殊荣。

(8)区工商分局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沟通联络广大工商企业,努力营造诚信社会氛围,依法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及市场交易违法行为。组织查处市场管理、商标管理和广告经营管理中的经销掺假及假冒产品行为,维护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社会经济秩序。要宣传《公司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把好企业开办审查登记关,加强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根据《广告管理条例》,加强广告的审查和管理。同时引导企业树立广告意识,宣传产品,开拓市场。积极帮助企业作好商标注册工作。保护商标专用权,依法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

(9)区公安分局要密切配合和协助质监、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查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积极做好联合打假和行政违法案件的处理。对触犯刑律的,坚决依法查处。

(10)各镇(街办)要把实施名牌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本部门、本地区企业的质量状况,坚持“择优扶强”的原则,对市场占有率、质量水平、经济效益、发展潜力等方面在全区、全市及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发展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为申报名牌产品的企业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质量兴区、名牌兴企”工作的重要意义。

质量是全区经济的灵魂,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效益,也就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为推进质量兴区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区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质量兴区是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动企业改革的需要,是我区建设新型工业强区的必由之路。各镇(办)、有关部门及辖区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质量兴区工作的认识,把质量兴区和“六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名牌意识,增强质量兴区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推动我区质量兴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考核,落实责任。

“质量兴区、名牌兴企”的实施,涉及面非常广,是一项有组织的、长期的、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是全区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各职能部门要在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建立责任考评和奖励制度,把各项工作分解到位、落实到岗、具体到人,列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年终进行考核,以保证质量兴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质量兴区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质量兴区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质量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报道质量先进经验,宣传为质量兴区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通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对质量问题严重的特别是制假售假的单位和个人的曝光力度,形成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要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等质量法律法规列入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世界计量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为载体,动员全社会参与质量兴区活动,自觉参与质量监督,积极举报质量违法行为,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