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沟通交流问题(合集7篇)

时间:2023-06-05 15:34:33
沟通交流问题

沟通交流问题第1篇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问题生 沟通

1.1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深化改革的脚步,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的改革也在稳步进行中,涉及其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紧抓的重点,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生”的存在也是一直妨碍着高职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若高职辅导员不能与“问题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则会造成“问题生”的现象更为显著,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不利于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建立、心理健康的发展、良好性格的养成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1.2 研究意义

高职辅导员通过与“问题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对个别“问题生”信息的掌握和对特殊个体情况的把控,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案,针对“问题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严格把关,有利于学生调试心理平衡,维持好学生的稳定,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1 高职院校“问题生”的特点

(1)文化成绩差。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2+3考试招收的中专、职中生,整体学生构成复杂、层次不齐、录取分数较低、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问题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上的问题更是突出,具体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即使到位也存在不带书、玩手机、睡觉等不良情况,成为了文化成绩差的直接原因。

(2)心理情况错综复杂。 “问题生”的心理情况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个方面:一是自我保护意识极强。“问题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一切行为只为维护自身利益,具体表现为对老师、同学、室友甚至是恋爱关系中的男女朋友不信任,对一切事物存在矛盾、猜忌、怀疑的态度。二是自尊心和自卑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关注和关心,另一方面他们又自尊心极强,对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关心采取置之不理的冷淡态度,甚至会采取言语攻击、行为攻击等反抗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自尊心。

(3)自我约束能力差。由于“问题生”个性突出,对此老师和同学都会进行经常性的正面引导,这使得他们内心深处会有改掉不良习惯,重燃学习激情,重拾生活信心的美好愿望,但大学环境开放,社会诱惑良多,金钱、网络、爱情都会对社会经验淡薄的他们产生极大的刺激,会成为他们自我约束力差的一个诱因。

(3)人际关系危机。“问题生”因为情绪、情感导致的心理障碍,交际圈单一,不会轻易结交好友,具体表现为独来独往,不参加任何的学校举办的活动和班级活动,长期以往就会存在人际关系不协调、难以与人相处的问题,但长期的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将不利于进行个人性格的发展,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3.1 辅导员与“问题生”沟通技巧

(1)平等沟通,给予更多的尊重和信任。“问题生”心理情况错综复杂,相比其他普通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他们更容易对事物、人、社会产生怀疑、嫉妒、仇恨等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所以在辅导员和“问题生”的交流过程中,要适当地放下辅导员老师的身份,要放下教师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进行交流,要对他们的人格平等、家庭环境、成长差异、性格差异等多方面表现尊重,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关心,才有利于打开他们的心房,建立辅导员与“问题生”沟通的桥梁。

(2)建立谈心谈话档案。“问题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使他们与其他的学生与众不同,辅导员要在掌握了“问题生”的基本情况后建立与“问题生”谈心谈话的档案,一是对“问题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二是将以后每次的谈心谈话都要做好记录,形成档案,有利于随时跟踪他们的心理状态。

(3)用“真心”去欣赏学生。“问题生”性格复杂,时而暴躁还会对辅导员大吼大叫,更有甚者还会对辅导员进行言语、行为上的攻击,但“问题生”归根结底是“学生”,他们毫无社会经验、单纯到只会用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辅导员换一个角度,真正地将他们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用真心去交流,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将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的闪光点。通过真心的沟通,去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帮助他们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重新找回他们的自信心,才会建立健全他们的良好品质。

(4)沟通注意说话艺术。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沟通的第一线,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沟通技巧,才能实现与“问题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这里我借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解释:“望”即细心观望,在交流过程中,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神、色、形、态的细致观察,观察学生是否有面色苍白、眼神躲避、神态不安等情况,对学生目前的状态进行准确的把控。“闻”即专心“听声音”和“闻气味”,听学生声音是否有颤抖、哭腔等异常,闻学生身上是否有酒味、烟味等。“问”即耐心询问,

通过嘘寒问暖、询问近况、询问恋爱状况等,与之前了解的“问题生”的情况进行对比,看他是否有如实反映,真正了解他的烦恼、难处。“切”本指“切脉象”,这里我用来比喻在掌握“问题生”基本的情况下,进行耐心的讲解和虚心的指导,针对之前的“望闻问”来“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切入,对症下药。

(5)做好的倾听者。在辅导员与“问题生”的交流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放弃自己教育学生的“主动权”和“教育权”,用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委屈、不甘和其他情绪,让他们在安心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绪,在他们宣泄过程中,辅导员要时不时地进行积极的回应,如“我了解”“我懂”“你继续说”等积极鼓励的语句,促进沟通内容的深入开展。

沟通交流问题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问题”家长;沟通交流

在当今的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一些问题现象随之呈现。家长的包办、溺爱、娇惯等等随处可见;随意训斥孩子、动手打孩子、过分压抑、期望值过高等等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发生,大大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导致孩子的行为、心理、性格等等出现偏差,就变成我们所说的“问题”幼儿了。事实上,每一个问题幼儿的身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家长。为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应该和“问题”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指引他们走出对孩子错误教育的误区,使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因人而异

幼儿的家庭是不同的,孩子家长的心理特点、脾气性格、说话方式各不相同,存在许许多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呈现,就会使家长对自己在接受语言信息时所要求的也不一样,假如我们老师总是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这就很难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为此,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是,应该先了解家长的特点,针对家长的特点、文化、年龄、工作找寻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

例如,面对“隔代”家长,教师要揣摩家长的内心活动及想法,他们往往对孩子上幼儿园是千个不放心、万个不放心,孩子明明做错了,也不以为然,视而不见。此时教师应该抓住有效时机进行开导,让家长晓其利害。

二、因事而异

沟通交流问题第3篇

关键词:90后的大学生;个性特征;高职院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98-01

1.90后大学业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2008年以来,90后大学生正式走进校园,逐渐成为高职生的主流。他们性格特点鲜明,成长在一个变化多端、信息爆炸的环境,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他们容易接受却不能分辨。而且沉重的学习负担,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形成了盲目的自信,又时常自卑的性格。他们个性张杨,崇尚非主流,不容易接受传统的思想观念,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容易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他们生长信息时代,沟通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更习惯于使用先进的网络交流方式,QQ聊天、微博沟通、微信等都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反应敏锐,有很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知识甚至超过老师。他们个性鲜明,形成自已的独立风格,而且有能力闯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只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有些学生逆反心强,心智不成熟,越强调不能做,他们越觉得有挑战。作为辅导员如何与这些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又个性自我的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高职院校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良好沟通的具体途径

2.1遵循"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一直是教师行业的要求, 作为一名辅导员更应注重自己言行影响。"90 后" 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互信、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 亦师亦友"关系。他们非常在意老师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做到" 公平、公正、公开" , 从而选择是否信任他们的老师。因此, 作为辅导员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成长的差异。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执行管理者,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取平等、关爱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里,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诚的体验他的情感,同时主动分享学习经验、生活阅历,让师生的沟通交流真正的在平等中进行。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中,性格和行为都不一样,辅导员对他们的沟通方式要因人而异,与内向的学生沟通,要有耐心、细心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说话方式要委婉并适可而止,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对于三困学生,因为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欣赏,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自信起来。对于优秀突出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合理的规人生。而普通的学生则要找到他们的需求点,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在关注他们的成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从正面引导他们能够突破自我向优先考看齐。

2.3辅导员能有效利用现代工具,更加易于沟通交流。新时期,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只是其中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沟通方式,实时、快捷、形式多样,作为90后的高职大学生们非常喜爱网络沟通,辅导员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如QQ、飞信、微博、微聊、还有近来流行的微信,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传统的面谈、座谈等沟通方式也不能放弃,应根据实际需要、沟通目的、学生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沟通方式。同时,在沟通渠道方面,应注意将与家长的畅通联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渠道。因高职学生来自全省或全国各地,由于距离远,辅导员与家长沟通联系有很大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是在学生出了问题以后才与家长联系,而没能形成与之联系的常态化。为了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辅导员可以使用电话、短信甚至网络的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这样就增加了辅导员对学生信息的了解和对其思想动态的把握,为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做好准备。

2.4辅导员应以个人魅力获得学生信赖。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其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包括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修养。"90后"的学生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有些知识甚至老师都没涉及过,他们愿意接受能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 倍,多20 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作为老师,一方面是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地汲取、学习、探索,锐意进取,有意识地加以提高、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另一方面,也要虚心求教,切不可不懂装懂。

2.5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已的沟通水平。和学生沟通首先要建立起融洽和宽松的沟通氛围。由于辅导员是沟通的主导者,所以一定要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营造出轻松友好的沟通环境,以便于师生更好的交流。辅导员还应该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表达要恰当,思路要清晰,主题要鲜明。对学生表达的想法,要保持微笑并点头表示认可理解,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真正的把老师当成朋友畅所欲言。辅导员还要具备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具备控制谈话局面并能打破僵局的能力。能巧妙的引导学生讲出心里话,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3.总结

90后大学生是独特的一代是富有朝气的一代。我们应理性地分析他们身上所透露出的特点,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其思想及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辅导员自身应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努力提高沟通水平与工作能力,积极进取发挥教育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为培养出优秀的有用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双贵.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0):213.

[2]娄楠.浅谈" 90 后" 的成长与教育对策[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1

沟通交流问题第4篇

中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知识的高密度增加,身体的飞速变化,心里的情感转变等等,都出现在中学时期。所以,中学阶段可以说是人一生中的“转型期”。在这个阶段,除了家长的教育引导外,在校期间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如何使得他们顺利成功转型,在教育过程中的语言与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要尝试换位思考。心同此情,心同此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想,如果是你,会是怎么样。融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学生的思维模式去推理学生面对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置换可以使对方会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与舒畅的情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

其次,要有耐心和信心。中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心理还不成熟沉稳,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反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尝试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改变,相信学生能够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这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相信,就是耐心和信心。有些学生,承认错误的态度特别好,但是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却是很漫长的,甚至根本不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得沉得住气,不能斥责学生,否则,只能是前功尽弃,甚至出现反面效果。

第三,要善于发现“美”。发现美,就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尝试欣赏学生。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位学生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他们的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惜自己的赞美,随时夸奖他们,让他们学会肯定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质。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教师用心,就不难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优点和闪光之处。“哦,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你今天的值日生做得特别好,很有责任心。”“你今天上课表现得很好,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一些看似简单的常见的普通的言语,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种肯定,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这样一些简单的举动,很可能就会激发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四,亲切和蔼,选择用词。与学生谈话,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交流中所选择的语言非常重要。他们很敏感,稍加不注意,都有可能刺激到他们敏感的心,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与学生谈话,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认为就是批评学生,指责学生。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很多时候,与学生简单的真诚聊天,通过选择合适的语言环境和语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是非对错,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笑是沟通人的情感的媒介。

沟通交流问题第5篇

【关键词】教师 中学生问题行为 认知 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05-01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认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沉迷网络、情感脆弱、意志力薄弱等方面;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关注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不同教龄的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看法基本一致;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方式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

一 教师总体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情况

1.中学生存在大量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行为

无论是教师对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选择还是严重程度的判断,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数为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师对不同类型问题行为选择的结果也表明教师对学习适应维度的选择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教师认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来自于学习适应方面且情况较为严重。教师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好好学习,所以如果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自然是“大问题”;而且学校及以上各级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考评很大程度上是以其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教师提出的中学生学习问题行为具体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遇到不懂问题不主动请教他人、不按时交作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厌学)、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理想追求不在乎成绩和前途)、学习压力(考试焦虑、过度看重成绩和排名)等方面。

2.中学生沉迷网络

教师普遍认为中学生在行为方面的问题行为突出地表现为沉迷网络,将过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但在对这个问题可能原因的分析上,教师们持有不同态度。教师认为,中学生沉迷上网主要是因为好奇心、自我满足感和寻求刺激心理的驱使;教师则认为学生沉迷网络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密切相关,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关系。

3.中学生意志力薄弱,情感脆弱

教师认为中学生在个性和情绪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和情感脆弱。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中学生这两方面的问题行为是密切相关的:“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往往在情感表现上也特别脆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现在提倡赏识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是对的,但只提倡这一点的话,孩子听到的都是好的,就受不了一点点批评。还有的教师分析说,“中学生意志力薄弱是导致问题行为的关键,比如意志力差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所以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且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控制,所以也容易迷上网络游戏”。

二 不同性别、教龄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

1.不同性别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

不同性别教师对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选择和严重程度判断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教师,女教师认为中学生在学习自觉性、意志力薄弱、情感脆弱等方面的问题更严重。这差别大概与男女性别各自的特点有关。

2.不同教龄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基本相同,只在学生意志力薄弱问题上,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判断更为深刻。根据上述的教师对中学生意志力薄弱的分析,可以看出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差,因而也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教龄越长的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也往往更深刻,因而把这项内容看得更严重。

三 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

1.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方式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作用的应对方式和间接作用的应对方式。直接应对方式是指当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或尚未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直接采取矫正或预防的措施。形式上包括:一是开展主题班会,以中学生出现的某种问题行为为主题,让全体学生共同来讨论;二是和学生谈心,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单独交谈,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行自我认识。

2.影响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应对方式的因素

第一,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知。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对师生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认知,第一种教师将自己定义于同学生“父母”般的角色,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往往表现出苦口婆心的说教,然而这样很可能给学生带来反感,效果并不好。第二种教师认为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的关系,因而很多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在这种平等的聊天中得以发现和解决。第三种教师也主张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但在行为上与学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二,自身成长和受教育的经历。不少教师在回忆他们自己的成长和受教育的经历时,这些体验往往影响着他们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

第三,家长态度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不闻不问,或是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就将所有的责任推卸到学校,这种消极的态度往往让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也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此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及有关部门的做法也让教师在应对中学生问题行为时感到困惑和无奈。

沟通交流问题第6篇

在观看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其中关于“有效倾听”的建议对我启发良多。

作为公务人员,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觉得与群众存在沟通上的障碍,撇除这样那样的个体外因,“个性顽固”、“文化素质低”常被我们归为与基层群众沟通上的两大顽疾——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反复解释,对方就是不明白,围绕同一问题反复争执不休。如此沟通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问题没解决、时间浪费了、群众不满意。

观看了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结合日常干部监督科接待来访老干部的实践,我对于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绕过沟通“两大顽疾”,构建畅通的沟通模式,做了如下总结:

一是引导讲述,构筑交流模式。很多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与不满来的,与之沟通的第一步不应是“被动的等提问,然后讲道理讲规定”,而应先引导其诉说、讲述:一方面在诉说过程中缓解其紧张、焦(来源:文秘站 )虑的情绪,基本掌握其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另一方面在诉说的同时讲双方交流的模式由简单的“提问——回答”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讲述——提问——交流”的双向模式。在与群众沟通的这一环节,可能并不能清晰的获知对方的困难与问题,重要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沟通构筑渠道,此交流环节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

二是适时切入,归纳问题关键。要注重效率的与群众交流,就要适时的切入群众的讲述,询问其具体困难与问题。切入环节是整个交流沟通中最关键的环节,询问方应注重三方面问题:第一,切入时间的掌握。切入时间不易过长,过长影响谈话效率;亦不宜过短,过短,询问方还来不及把握讲述方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不利于控制下一步交流;第二,切入要素的把握。询问方在明确切入后,应以适当方式向讲述人提出三方面问题:为什么来,有什么问题,对组织有什么要求;第三,快速归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即使有询问人的引导,讲述人的讲述也可能是凌乱的,夹杂很多情绪和个人看法,这就要求询问人在倾听过程中,边记录下关键问题,边进行问题的整理归纳,尽可能做到谈话结束时,问题归纳完成。

沟通交流问题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师生沟通问题;解决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6

高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它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命运,而高中数学学科,更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其不仅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分值,也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经常出现问题,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够恰当,相互理解的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学生开始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中数学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一方面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另一方面,也是最为主要的方面就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即通过师生沟通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师生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还有很多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沟通方式,逐渐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利用学生的兴趣,反过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频率;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感交流来促进彼此沟通,教师既可以通过交流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紧张,从而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另外,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发育,从而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学成绩。

二、高中数学师生沟通困难产生的原因

高中阶段的学生多数处于叛逆期,再加上高中的学习压力繁重,学习气氛非常紧张,以及数学学科的知识复杂性,使得教师的教学频率加快,学生的学习状态紧绷,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忙于备课和测验,学生忙于习题和考试,从而形成师生沟通困难的局面。

1、教学方式单一化、学生积极性下降

高中数学较为复杂,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过于单一和枯燥,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解知识,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往往一节数学课下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微乎其微;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手段缺乏活跃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非常少,导致很多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教师也比较疲惫,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减少,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增加,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威胁。

2、沟通过于针对性、彼此缺乏情感交流

虽然有的教师意识到与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方过于针对性,有的教师只是针对知识和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发育和心理发育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很多教师都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造成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无法探知,而学生也不能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形成情感交流障碍,久而久之,学生虽然解决了知识困难,却产生了心理困难。

三、制定有效办法解决师生沟通困难的问题

师生沟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重视起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对于沟通困难的现象,要趁早解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学习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思想水平得以提升。

1、教学方式灵活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沟通,合理的调整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教学方式灵活化,尤其数学知识较为枯燥,更应该增添一些趣味性教学方式,通过这些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课堂模式进行转变,不能沿用过去担任讲解的模式,应该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对讲解完的知识点,及时提问,深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全方位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情感需求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和问题方面的沟通,还要顾及到学生情感和心灵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舒缓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以更好的面貌面对学习;另一方面,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灵活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心理方面的困难,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言也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教师应该重视起师生沟通的问题,对于师生之间沟通困难的情况要及时解决,以免困难愈聚愈多,尽可能的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数学水平提升,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妥善的解决师生沟通困难的问题,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了课堂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芹.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沟通困难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