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6-04 09:37:36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1篇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矛盾与不足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1 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将传统单纯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则形成了一种矛盾。因此。很多学校高三的课堂教学,为了赶教学进度,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为学生进行补习,而课堂中的探究活动也往往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而草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受到不同地区考试制度的影响,有些地区的历史科目并没有列入到中考的项目中,因此这部分地区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在与新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存在着较大的盲区。另外,由于历史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刚刚升入高中时,对于其中的因果联系和事件的本质无法进行清晰的把握,历史教材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天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的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也造成了教师教学进度的缓慢。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对于学科内的整体知识结构要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对历史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有较为先进的认识,同时也应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然而,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师队伍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师的知识老化、知识面狭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而且教师本身的继续教育能力较差。一些青年教师刚刚走人工作岗位,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把握,经常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地驾驭课堂,无法把握学生的思维变化,造成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无法保证平时课堂与展示课的一致性。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或者是教研活动的展示课教学时,往往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而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展示课中,教师关注的往往只是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无法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经过全面的准备,在课堂上也放松了要求,学生也无法如展示课一样与教师进行紧密的配合,那么,在平时的课堂中必然无法收到与展示课相同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对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只要教师将知识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激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不高,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新课改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放到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思想和意识上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当着眼于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做起,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念。教师要改变以往作为课堂主角的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另外,教师要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针对当前的历史教材,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且通过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教师的质疑,也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比如在学习“儒家思想的发展”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的文人和后来的科举制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视角看待事物,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搭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设计发合理科学,可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性的作用,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索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为问题教学的开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马关条约》的签订”时,有学生就提出,该条约是李鸿章主持签订的,丧权辱国,李鸿章是个民族罪人;但也有学生提出,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学生这样的评价,我深表赞赏并鼓励学生大胆各抒己见,顺势展开课堂讨论,通过浓厚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善于创造历史问题情境。历史教材中的许多事件概括性很强,由于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对这些事件的把握上往往依靠机械重复记忆,对历史事件的本质掌握的不够。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意识最为活跃的时期,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通过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实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的充分运用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力推行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个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更先进的学习工具,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能够将历史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再现,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并且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更具体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这种气氛下,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一段有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视频资料,将学生引入学习气氛中,并指引他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然后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便能从多媒体播放的历史片段中很容易地获取信息,从而感到学习历史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四)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精益求精,其教学方法需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通过合理开发并规划历史课程内容,进而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保障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绝大数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教学仅仅是为学生讲授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首先,历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高中历史教材。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完成身份转换,进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宽容的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当具有历史学科教研能力。历史教材经过数次优化,部分观点也有所完善。在历史学科分析研究中有着史无定论的说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当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科学合理,以便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探索,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创设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让学生大胆地发表其自身的意见。如在评价康熙这一章节中,对于学生积极评价康熙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民主的历史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当科学地提出历史问题,大多数历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极强,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些概括性极强的事件的理解仅仅依靠重复的记忆,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如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确改革背景、意义和目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站在发展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建议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时,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强调研究这三方面入手:1.引入野史逸事,创新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事方面知识较多,历史教师在授课中如果照本宣科,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际历史授课中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演义、小说、野史等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举措这一章节时,可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展开历史教学,以便历史课堂授课故事化。2.梳理知识脉络,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授课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构架清晰的知识体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讲授方法,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架构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这一章节时,历史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新航路的意义?”之类的问题,指引学生将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汇总为新航路的意义和表现,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深刻。3.善于总结归纳,创新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探究式授课,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题研究小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一章节的授课,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展开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当有着宽大的胸怀,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教学理论、原则、模式不断出现,历史教师也应当将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善和应用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进而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作者:李萍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顶效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姚婵.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都市家教,2013(05).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3篇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运用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史料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原历史现场,进而理解历史成为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经途径。同时,在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题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比重在试卷中将越来越显著。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

一、当前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不少教师仅仅是把史料教学理解为史料的简单堆积,并没有把史料教学与三维目标紧密联系,更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出大量史料,也只是做“依靠教材既定论点,加以佐证”的工作而已。这样的话,违背了史料教学法的初衷。史料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哪些?等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了,才有助于历史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中高效胜出。

(二)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在目前的教法下,大多数学生“史从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比较低下。日常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大部分仅仅局限于自己对教材或者自己在建构知识网络时遇到了不懂的地方,是一种对文本低级的疑惑。而质疑,应该是一种超越文本对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多地方,课堂还是教师一言堂,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大量、不同的观点的史料,显得无所适从,带有恐惧感。

(三)史料的获取途径狭窄。也许这个本来不应该是问题,但是却是制约史料教学的另一大因素。扪心自问,除了大学时候的教材和工作之后断断续续买了几本书,我们手头上还有什么别的资料?日常大量琐碎的工作占据了中学教师不少的时间,使得我们无暇看书,渐渐与高校的学术研究脱节。

二、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在高一两册历史教材中,史料带有思考题的有31处,多在课后习题部分。对于这些史料,有的教师采取的是有时间则讲,没时间就不讲的方法,其实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推敲,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和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学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22页有两则材料主要说明“攘外必先安”政策,运用这道材料题,学生就很容易感知当时在的心目中,“内匪”才是心腹之患,理解这一政策与其“不抵抗政策”之间的联系。由此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很容易突破。

(二)论从史出,增强历史感。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可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适当引用同时代人特别是名人的原话和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教师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印证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三)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的领悟、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作为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而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蒸汽机对城市化的影响时,就可引用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一句话作为史料:“一旦蒸汽机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儿童引到工厂工作,城市数量和规模就开始增大。在城市,交通运输比乡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输入和把产品运出去花费都较低。同样,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纪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业化一点。人口的普遍增长与工业化合力促成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段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蒸汽机的威力与影响。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4篇

“5320”教学模式是指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5”即教师通过目标导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评议、反思拓展5个环节取得学习的成功; “3”指学生的三种学习方式,即独学、对学和群学;“20”即根据二八定律,在教学中坚信大约80%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自学能会和合作学会,而只有约20%的知识是由教师教会的,要求教师讲的时间尽量不能多于20分钟。“5320”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课如何实行有效教学,这是笔者近年来努力探索的问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5320”教学模式的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得轻松、学懂、学透、记牢、懂运用,这是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课最现实的问题。笔者在“5320”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一、巧用横向时间轴

新课标以专题模块、中外史混编形成一个教学体系,学生整体知识比较模糊。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不扎实,还没有形成牢固的时空概念,到高中这种专题式教学的推行就比较吃力,这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于一个专题的复习,可以巧用时间轴,加深学生对时空概念的理解。时间轴即利用简单的数轴形式把重要的时间和事件联系在一起。例如学习到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完成横向时间轴,把几个重要时间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标出来,并由每个小组选派出画得较好的学生到黑板展示。这就使“5320”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学生也加深了对此专题知识的理解。后来的考试结果证明,运用时间轴的方法学生能较好掌握知识。

二、恰当运用纵向时间表

时间表和时间轴不一样。时间表即如大事年表一样,把课文里烦琐事件和零碎时间连接起来,使知识线索明朗化。对于一些时间点非常多的课时,则可采用时间表的方式进行知识疏理。学习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中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内容时,涉及的时间点就非常多,本节内容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无所适从。如何从千头万绪中理出线索来?笔者给小组分派了任务:列纵向时间表。学生完成时间表后,知识点通过纵向时间表一目了然。然后由小组代表选讲了一些重要知识点,笔者则进行了一些简单补充。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点一网收尽。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时间概念进一步把握。

三、科学运用短文改错法

短文改错是中学英语学科中常见的题型。历史学科也可借鉴此方法,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笔者编了一段有史识错误的关于临时约法的短文,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纠错比赛。错文出示后,小组合作积极纠错,争先恐后派代表展示了本小组的成果。短文纠错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知识点也在学生合作纠错中得到掌握,有效教学的目的得到实现。

四、充分利用地图册

高中历史地图册是教师经常忽略的教学资源。历史地图是历史空间的客观反映,文字和言语的延续、补充和发展。通过地图的历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内在的本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一些难记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要选择那些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在师生互动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图片,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容易从空间上去把握历史。小组组员可合作讨论,用课文的事件与地图相联系,还可以尝试让小组选出优秀代表,拿着地图册给全班同学讲解,这样就达到了自学、组学、群学、班学的效果。

五、自学课文,根据限定词编写历史小短文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5篇

关键词:浅谈 课改 高中 历史 教学 方法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而教学中要使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优化教学方法开始。新课程强调在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为了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光要能“授受知识”,还应能够“启迪智慧”,最终达到“润泽生命”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高中历史教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短剧表演、分组讨论、办展览会、社会调查、网络教学等各种方法,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广阔,早已经走出了课堂。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历史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课堂中展现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革命、战争等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采用学生表演历史课本剧的方法

精彩纷呈的课本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也可以调动部分对学习历史兴趣不浓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向“愿学”,“乐学”历史方面转变。但是历史课本剧比较耗费学生精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用。可在平时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学期在所有教学内容中自选一个章节,精心准备一出课本剧,当上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时,拿出来展示一下。这样,既可以扩大参与面,又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学生对抗式讨论法

课堂辩论可以给许多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但课堂辩论对于辩题的选择十分重要。辩题的选择,一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和储备。二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即辩题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或者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洞欲望。三要难易适中。题目过易,不能引起争论,没有探究的空间,题目过难,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过少,辩驳起来缺乏力度。

四、故事教学法

首先,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把历史讲“活”,从语言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这就要求讲述语言富于节奏美,或高昂或低沉,或充满激情或荡气回肠,或快速或停顿。其次,善于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历史教学中象“说评书”、“讲故事”那样讲课,经常“卖关子”、“留悬念”必会使我们的教学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五、课堂竞赛法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中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利用竞赛的形式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产生学的欲望。竞赛的形式亦必须多种多样,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个别提问,亦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提问;可以在黑板上写好题目,更可利用幻灯,投影等现代教具。总之,方法必须多样化,要注意提倡采用集体竞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注意精神。

六、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

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需要通过历史学习知古论今,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教师应该强化教学方法研究,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开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素质教育要求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无论教学方法怎么变化,都应当保持这样的方向不动摇。一是应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教学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思维的线索和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二是应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应当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观察世界和分析世界的能力。三是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融合生活中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资源,运用到教学的不同流程与环节之中,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应当兼顾教学空间拓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兼顾到课外活动的方法,要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二、以创新的理念扎实推动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1.环节前置法为历史课堂教学赢得主动。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学习环节的前置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搜集和教学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开辟新航路》教学中,针对新航路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正反两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为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有了课前的提前预习,学生不仅熟悉了教材内容,而且还会在预习活动中分析出其中的难点问题,课堂探究讨论提高了指向性和目标性,学生可以更好的配合老师进行教学互动,教师也可以将教学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

2.问题探究法体现了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出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启发,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基本解决问题,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以及教师的点拨来获得准确的答案。问题探究法就是这一教学方向的有力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发生的时代背景,的代表人物以及提出的具体举措,分析为什么会导致必然失败的结局,并以为例和当今进行的深化改革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别?通过这样的探究引导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坚定不移推进经济政治改革增强了信心。

3.辩论交流法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升。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理念,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学生根本提不出不同的观点,就是历史教学的失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观点迥异的内容,组织他们开展辩论,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新中国的外交》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我国对非洲国家大力支援,属于一种金钱外交、拿金钱买选票的方式。对于这样的敏感话题,笔者没有直接作出结论,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辩论,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笔者重点进行观点的引导,从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历史上非洲各国曾经对中国付出帮助等方面分析研究,最终学生终于明白了,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是第三世界的深厚友谊,并不是以金钱为标准能够衡量的,经济援助只是体现中非友谊的一个方面,也是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一个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有效纠正了片面的观点。这样的辩论交流方法还可以运用在一些敏感话题的学习与研究上,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

4.媒体演示法丰富了高中历史课堂信息。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手段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为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丰满。例如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中,笔者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选取了红军战士过草地翻雪山的场景,这些片段都是选自于影视作品,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在课堂上播放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整个历史课堂才会更加丰满,大量的信息可以为课堂教学所用,既加深了教学内容理解,同时升华了情感。

5.实践调研法让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历史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注重构建两者之间联系的通道,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理解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例如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学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建立6人研究小组,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课题进行课后调研,既可以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大的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选取群众家庭生活变化这些小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对比的数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样的调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改革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历史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既要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同时也要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老师上课往往是满堂灌,从头讲到尾,上课很少提问,课堂气氛沉闷。而学生上课则是不认真听讲,经常走神,昏昏欲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兴趣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是特别重要的。现在学生了解的社会知识比从前更加丰富,致使他们注意难以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因此怎么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点。

1.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每种知识都是提出疑问,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提出具有启发作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一些重要事件发生和发展时,就要让学生先回答和事件有直接关系的人物,接着提出结局如何?通过互动的形式,来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抓住机会和学生讨论事件的发展以及成因,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出时间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运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提高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部分人对历史的认识是在某时间、某地点发生某件事,因为考试的需要,教师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录历史事件的条条框框,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每个历史事件都具有客观原因,根据事件发展人物也具有喜怒哀乐、品尝悲欢离合。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带领高中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除了按照新课改的标准教课要求,在其他方面,也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特点,通过合理运用,培养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引导高中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转变,提高兴趣,发动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比较辨析,提高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它可以是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比较(如中共倡议和领导的四次统一战线的比较),可以是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历史现象之间的比较(如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比较),也可以是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比较(如中国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还可以是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比较(如清末“门户开放”和今天中国对外开放的比较),比较的重点-般是背景要素中的原因、条件、目的,内涵要素中的特点、特征,后果要素中的性质、作用、影响等。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和不同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概括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或认识,从而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比如通过对促使中共倡议和领导的四次统一战线不同结果的原因的对比分析,联系中国民主革的胜利的基本经验,可得出以下经验:

(1)统-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单纯依靠工人防级不能战胜强大的中外反动势力.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统一战线。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和统一中国,更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2)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三、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从新课改来看,它积极地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这能够充分破除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及满堂灌现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环节作适度安排,从而确保能够顺利开展课堂探究教学。教师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要从下列方面注意所提问的问题:第一,所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要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具有一定探究难度的历史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新教材,考虑学生的具体水平和能力,从而科学地设置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相关探究问题。第二,教师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例如,可以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连贯的小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逐个思考、探究并解决。第三,教师要运用新颖的方式设置问题,而不能总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例如,教师在相同问题上所采用的提问方式不同,也将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提问效果。例如,在探究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不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但是,如果换成下面的提问方式:《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也”。它认为战争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不可以轻易发起战争。再者,英国到中国的距离有万里之遥,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针对中国的这场战争呢?为什么英国敢发动这场战争,而且还能取胜呢?这样就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