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质控体系(合集7篇)

时间:2023-06-01 15:44:41
护理质控体系

护理质控体系第1篇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速康复外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850例骨科疾病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入院时意识不清楚者。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者为对照组共880例,其中男580例、女300例,年龄5~89(40.86±4.28)岁;原发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4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7例,股骨颈骨折196例。2017年6月执行医护一体化模式配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后者为执行组共970例,其中男590例、女280例,年龄9~98(45.35±3.89)岁;原发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7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9例,股骨颈骨折18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优质护理医护一体化为患者提供护理,如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告知其在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认知护理,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4-7]。执行组则按ERAS护理优化整合最新的护理理念,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循证护理为依据,以护理干预为措施,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建立ERAS护理程序,控制和减轻疾病的病理生理反应,从而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目的。护理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ERAS调整护理工作重点,两者相辅相成,ERAS护理管理框架即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①架构与内容。一级(患者及家属):倡导合作,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为目标;二级(责任护士):强化基础,以贴近患者为核心,在责任组长指导下完成;三级(责任组长):提升能力,以专科护理能力为保障,在护士长指导下完成;四级(护士长):抓住关键,以教练型管理为方法,在护理部、科护士长指导下完成;五级(护理部):重视执行,以前瞻性设计为原则,在主管院领导指导下完成。强调配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中患者及家属参与,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入科后由责任护士(二级质量)进行入科宣教、基础护理、各项标本的采集;②责任组长(三级质量)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落实患者治疗措施是否到位,指导责任护士完成基础护理;③护士长(四级)一日五查重点督查:新入患者、病重病危、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及特殊患者情况;④患者及家属(一级质量)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医护诊疗计划,倡导患者家属知晓疾病知识,尤其出院后延续康复的要点;⑤护理部派各片区科护士长进行质量督查,尤其重点科室、重点时段、节假日期间,重点督查治疗完成情况、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治疗护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整改。

1.3观察指标

①收集两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共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③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压疮、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百分率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检验;均由SPSS20.0进行统计。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以平均Ridit值(Rˉ)表示;由DPS7.05进行统计。α=0.05。

2结果

2.1住院满意度

执行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住院时间

执行组住院时间为18.90±1.1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08±1.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

执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质控体系第2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院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质控体系第3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院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质控体系第4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1]。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保证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控制与规范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自2013年2月开始,我科将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运用到病区护理管理中,对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3年2月开始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科设有床位54张,护理人员13名,均为女性;职称分布: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6名;学历分布:中专2名;大专6名;本科5名; 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科设有床位54张,护理人员12名,均为女性;职称分布: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5名。学历分布:大专6名;本科6名;2年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基本稳定,且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

1.2.2质量控制内容 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

1.2.2培训质控人员 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

1.2.3质量控制方法

1.2.3.1护士长质控 护理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3], 护士长将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每日质量控制的重点,根据护理部管理要求及病区护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计划,月计划,周重点,日安排,掌握8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并严格督查,每周根据护理工作重点抽查,每月组织质控组长按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科室全面检查1次。每月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

1.23.2科室质控组长质控 科室通过竞聘选出有一定临床经验、业务和管理能力强的护师作为质控组长。护士长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根据质控组长的个人能力和优势进行分配管理,要求每位质控组长掌握所分管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标准和评分细则,对相关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跟踪复查,持续改进,做出效果评价,质控组长真正做到了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成为护士长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1.2.3.3科室质控成员质控 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员,要求每位护士从自身做起,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确保工作质量,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完成护理任务,保证做好自查自控,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做事有依据,切实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1.2.4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 科室健立护理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本,将护理部、护士长及质控组长及质控成员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于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本中,科室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安全分析反馈会议,将质控结果向护士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征求全体护士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护士长对已发生的护理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对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警示,针对不同时段护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各种注意事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每位护士必读,及时了解科室质量管理动态,保障各项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1.3评价方法 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各项指标所得分值汇总,分值越高表明护理工作质量越好。同时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了解我们的护理服务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满足临床需求。

2 结果

我科成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经过1年多的运作,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率有了显著提高,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并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2012年护理质量检查得分结果(成立前)与2013年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结果(成立后)进行比较。见表1。

2.2成立护理质量质控体系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率比较 见表2。

3 结论

3.1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迅速纠正偏差,确保护理安全 通过检查、考核与反馈,对现存的及潜在的问题,科室能够及时掌握,迅速纠正偏差,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了护理事故的隐患,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所以近2年来我科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

3.2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质量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一线护士是具体实施者,每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最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是确保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4]。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管理由护士长个人管理转变为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管理,让每位护士承担一定的质控任务,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质量控制,改变过去护士被动接受检查、消极忙于应付的传统现状,主动发现问题,主动纠正问题。本文的实践结果证明,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护理人员除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外,主动参与质量控制,发现问题积极改进,工作中有据可依,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显著提高,如表1所示。

3.3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和逐级控制,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减少了护理纠纷。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护士考核的主要依据,与奖金挂钩,促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患者是否满意、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的实践结果证明,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科室的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表2所示,这充分体现了护理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明显提升。

3.4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护理管理队伍的建设 设立质控组长是护士长的一种授权技巧,通过授权将管理质量由质控组长进行分块管理,减轻了护士长的部分繁重事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一种发现和培养护理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护理队伍储备了管理人才,后备人才的成长对护士长起到了鞭策、激励的作用,使其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促使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 结语

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为我科的护理质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实现了护理质控的科学管理,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理念很好的引入了护理质控之中,使其有了科学依据;护理质控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和潜能。在我科,大到医嘱执行小到垃圾的分类清洁,都责任到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管理能力,主动参与质量和改革创新,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压力,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兴趣,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我科实现了追求的梦想:一个温馨的环境,一个不出错的流程,一群满意的患者,一支优秀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芸,王章琴.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12):1014-1015.

[2]刘雅丽,刘秉芳,秦学玲.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家庭护士,2008,6(5):1390-1391.

护理质控体系第5篇

目的:探究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对临床护理管理起到的作用。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该院的两组共60名护士进行对比研究,其中A组实施护理质体系前移,B组沿用传统质控体系,经过评价打分与结果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的A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将有效地提升临床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应该在各级医疗体系范围内进行推广。

关键词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临床护理

质量本院将采用质控制体系前移,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达到实现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现将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从我院全院范围内挑选护理人员60名,分别分为A、B两组,每组30人。A组作为实验组,实施质控体系前移。小组30名成员皆为女性,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8.3岁;护龄1~28年,平均护龄9.3年;其中包括护士7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13人;共有专科毕业生9人,本科毕业生15人,研究生毕业生6人。B组作为对照组,不实施质控体系前移,依然沿用传统质控体系。小组30名成员同样都是女性。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27.9岁;护龄1~28年,平均护龄9年;其中包括护士6人,护师11人,主管护师13人;学历方面,研究生6人,本科生17人,专科生7人。A、B两个小组的成员,在性别、年龄、护龄、职称、学历这几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质控体系前移与责任划分

护理管理体系中,职责是按照分级模式进行管理的。其中护士长主要要把控科室全局的护理质量,在把控的过程中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完善,持续不断地提升护理水平。护理组长要帮助护士长完成各类工作,要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了解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负责任的护士,满足病人的需求,要对科室内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一单出现问题要立即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要直接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护理。责任护士要按照护理组长的安排对患者进行护理,还要对患者的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查,此外还需要对病房内的环境进行控制。实施质控体系的前移,使小组内全部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当中来,相互协作,各司其职,而护士长是整个科室把控护理质量的最终责任人。

1.2.2相关培训

护理组长在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对护理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非常必要。一般来说,培训护理组长由护士长亲自进行,在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要培训质控方法和核心制度两个方面,并且要教导护理组长如何通过交接班和查房来找出质量问题。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A组的得分明显高于B组,由此可见施行质控体系前移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3.讨论

与传统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相比,质控体系前移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使得下至质控员上至护士长全员参与到其中[1~4],而不是只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进行管理。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更容易发现问题,暴露问题,不会再有之前偷懒、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出现。第二,采用质控体系前移,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速,问题解决更有效、更及时,大幅提升护理质量。第三,采用质控体系前移的方式来管理临床护理质量,可以通过相互监督,相互批评来避免同一类问题的反复出现[5]。综上所述,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对临床护理具有利好作用,应该尝试在更多医院和医疗平台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莲,周春梅,肖平香.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0,8(3):719-720.

[2]郑晓蓉,曾红梅.探讨护理质控中心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79-1680,1682.

[3]陶翠莲.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5):119-120.

[4]曹艳霞.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建设及思考[J].现代护理,2007,13(6):531-532.

护理质控体系第6篇

[关键词]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1-02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而护理质控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的三级临床护理质控体系为质控员、护士长和护理部三级,为了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本院将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形成新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为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三级[1]。通过护理质控体系的前移,可以充分调动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以达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后的护士26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5岁,平均(28.69±12.67)岁;护龄1~37年,平均护龄(8.89±1.54)年;学历:2名为本科,16名为大专,8名为中专;职称:14名为主管护师,6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同时随机选择2009年1月之前采用传统质控体系时的护士26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4岁,平均(28.96±11.84)岁;护龄1~36年,平均护龄(8.46±1.39)年;学历:2名为本科,17名为大专,7名为中专;职称:13名为主管护师,7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质控体系前移与职责 科室的护理管理按照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责任护士负责相应患者的治疗,病房内环境的管理,执行护理组长开具的护嘱以及对所负责的患者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检查;护理组长负责患者的评估和分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配合适的负责护士,并且亲自负责科室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并对发现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协助护士长完善科室内的各项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对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进行整体的质量监控,并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前移的质控体系,将所有护理人员纳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之中,各尽其职,互相配合,护士长是科室内护理质量的最终负责人。

1.2.2 护理组长的培训 对科室内的护理组长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强化培训,理论结合实际,以核心制度为主要的理论培训,以质控方法为主要的实践培训。护士长亲自指导护理组长进行交班以及查房的培训,并指导护理组长掌握通过查房以及交接班工作中发现科室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护理组长的质控是常态工作。

1.2.3 加强预防性质控 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房的管理、填写护理文书、管理好科室内的急救物品等,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在科室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医德医风以及核心管理制度的学习,增加护士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并增加护理工作的核对工作,及时发现科室内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向护理组长进行报告,同时进行自我分析,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1.2.4 完善问题处理机制 责任护士在发现护理问题时,首先要进行自查,然后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给护理组长,护理组长再上报给护士长,并协助护士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措施。护理组长每周向护士长上报一次,并分析原因和修改质量体系文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会,让所有人员了解各项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体系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由护士长对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情况、安全管理情况、病房管理情况、消毒隔离的情况、护理文书的质量以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情况等进行评分,每项分数为100,护理质量评分=总分数/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 < 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质控体系中,未做到人人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科室内的护士认为质量管理与己无关,认为质量管理是质控员以及护士长的责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护士缺乏自查自纠的精神[2]。仅仅依靠质控员和护士长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使很多问题存在很长时间而被忽视,严重地影响着科室的护理质量;资深的护士在发现年轻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为了私人关系而不愿将问题上报,导致问题的掩盖和忽视;护士长为了维护科室的对外印象而不愿意将全部问题上报,导致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传统的三级质控由护理部负责,制定的各种措施在科室内的落实情况不佳,从而导致护理质量问题的常年存在,反复出现[3]。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让所有护士参与到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每位护士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4];护理组长作为二级质控人员,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及时地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有效地增强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在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力,可以有效地加强各项改进措施的落实,确保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平稳运行[5-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

综上所述,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莲,周春梅,肖平香. 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2010,8(3):719-720.

[2] 陶翠莲.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2011,11(5):119-120.

[3] 李惜华.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10,25(19):52-53.

[4] 傅慕君,诸惠萍. 质量控制组织在精神病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7-58.

[5] 王立侠,夏同芳.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25-26.

护理质控体系第7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门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1-02

门诊在医院总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1]。它是医院接触较多患者的地方,也是开展各项治疗、提供服务保障之地。在门诊中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保障护理的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2]。本次试验通过对比门诊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两组病人的满意度情况,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l1年5月-2012年5月门诊收治的75例病人作为实验组人群,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门诊收治的96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人群。门诊于2011年5月开始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照组病人就诊时未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1.2 方法

1.2.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门诊于2011年5月开始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由1名科护士长、3名护士长及2名质控人员组成,定期对门诊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考核,并做好反馈、督促完善等工作。

1.2.2做好培训工作 定期举行护理操作的示范工作,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对于门诊中的护理新手,应注重岗前的培训、教育,帮助其迅速熟悉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工作中的优秀人才,宜着重培养。

1.2.3转变护理模式 改变传统护理模式中以疾病为重的模式,重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以适应医学模式的新发展。

1.3 效果评定 对门诊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客观评分,并对就诊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表1、表2的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情况见表1。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2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前后的病人满意度评价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病人的满意度为74.7%,应用后病人的满意度为90.6%,明显高于应用前病人的满意度。具体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见表2。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 讨论

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是门诊建设、提升门诊的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门诊工作中,病人更加注重自身需求的满足,并注重以人为本的实现[3]。这就需要在门诊中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指建立质量控制人员及构架[4],对门诊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并及时做好反馈、督改等工作。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是护理质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可以改进护理工作的程序,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服务的质量,并可以协调医患关系,提升就诊病人的满意度[5]。

本次试验旨在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应用门诊护理前后门诊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应用前后就诊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前,护理质量得分为81.75±1.45,患者满意度为74.7%;应用后,护理质量得分为92.37±2.30,患者满意度为90.6%;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应用前有明显提高。因此可以认为,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增加门诊的软实力,在门诊护理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瑞康.浅谈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的优化[J].安徽医学,2009,30(3):210-213.

[2] 秦蕴新,王敏杰.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68-69.

[3] 王瑞霞.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的运用[J].求医问药,2011,12: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