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部门合同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6-01 15:44:24
部门合同管理

部门合同管理第1篇

【关键词】财务部门 施工企业 合同管理

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承揽工程并进行施工活动,其先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来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然后通过施工管理执行合同条款,同时运用对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等财务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所以合同管理和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有着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工程顺利完成。施工企业应深刻认识财务部门参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让企业财务部门全程参与施工合同管理,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参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一)可对施工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把关

财务部门参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可对拟签订的施工合同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让企业在守法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获取收益。

(二)可为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提供准确的信息

财务部门参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凭借其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可及时发现或估计项目工程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必要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可确保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与结算

施工合同订立后,如果建设单位违反合同条款,不按合同约定的时间,金额或者方式支付工程价款。财务部门参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可与其他业务部门一起做好合同管控措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磋商,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确保施工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顺利回笼,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二、财务部门应全程参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一)配合投标部门进行建设单位资信调查

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一般会在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企业的规模和资质以及业绩等方面作一些限制。符合投标条件的施工企业,也不能“有奶便是娘”,盲目进行投标。应该在投标前对项目实施风险进行分析,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能否及时、足额收到工程价款。此过程中需要财务部门与投标部门相互配合,先对招标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评定其信用状况,然后决定是否参与投标。

(二)参加投标前的项目评审工作

投标前的评审,施工企业应组织法律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通常是各部门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评审。财务部门在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是:

1.测算企业自身是否具备足够资金实施投标项目。建设工程投资额大,实施周期长,如果预付款比例不高,施工企业则需要垫资投入。企业需要考虑资金的供应以及外部融资成本,还应该考虑与其他正在施工的项目是否会发生资金需求方面的冲突。

2.对项目利润进行财务预测。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企业要控制经营风险,利润的预测十分重要。如果测算不准确,以不合适的报价去投标,可能因报价过高无法中标与项目失之交臂,也可能因低价中标但出现亏损的后果。财务部门在配合进行利润测算时,要充分考虑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合同主要成本,还要考虑在不同的付款方式下,因资金的占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三)参加合同签订时的评审工作

施工企业中标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是与建设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合同签订过程的审核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环节中,仍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把关,并在必要时参与商务谈判。财务部门在此环节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

1.审核合同中所涉及的单价及金额等是否正确;

2.审核合同的工程款支付方式是否与标书文件一致,必要时参与商务谈判,以获取更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支付方式。

3.审核合同中所列条款是否符合国家财经税收法律法规。

(四)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工程建设实施周期长,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控制不好,则会出现施工期延长,利润空间下降的情况。在这个环节中,财务部门承担主要职责是根据合同的内容进行监督。

1.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及时核算合同成本和合同利润。每月末将合同已发生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与合同报价进行比对。如出现利润降低或即将亏损的迹象,应及时汇报公司管理层,由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这样及时对合同执行成本进行监控,能有效防范合同执行过程中风险。

2.对照合同的工程款支付条款,及时申请建设方支付工程价款,并协助管理层对各工程项目部进行业绩考核。根据合同条款,对于建设单位应该支付工程价款的项目工程,如工程项目部未及时申请支付,财务部门应督促他们及时申请,催要合同价款。资金是施工企业的血液,只有及时收回工程价款,才能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运转,避免施工企业因资金不足而陷入业务停顿或瘫痪状态之中。

(五)参与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估工作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估制度,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财务部门在评估工作中,与其他部门一起参与合同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合同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总之,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参与其中是非常必要的。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与其他业务部门一道,全程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部门合同管理第2篇

1.1合同管理的主要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对合同重视不够多年来,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合同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1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中一些详细的内容的了解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举例来说,在施工合同订立之前要对另一方的相关资质和信誉以及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能力予以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另一方签订合同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调查,防止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商业欺诈的现象,同时在之前就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交易双方因为合同的问题而产生比较严重的纠纷问题,这样也就帮助企业规避了一些不必要承担的风险。

1.1.2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常见的合同签订、履行存在的因素考虑不全面。这些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具有客观性,但是这也是会被人们忽视的,所以也会使得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更高的成本。

1.1.3订立合同的时候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不强。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一些负责人只是依靠自己多年积攒的经验去枪钉合同,他们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要求去执行,对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往往都比较忽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也没有非常专业的人员对合同的内容以及签订合同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有的时候只是依靠和企业之间的交情就相信对方,这样签订的合同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因为一些条款而使得企业遭受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1.1.4合同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全面。合同中的条款主要是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但是一些企业在订立合同的时候,有一些条款的表述并不是十分的清晰,这样就使得合同双方对合同的具体内容产生了很大的误解,所以也就使得合同中的一些内容无法顺利的履行或者是出现履行困难的现象,最终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合同履行中合同一方出现违约违约方如何承担责任,因合同条款表述不清或出现中意词,使合同违约方很难承担责任。

1.2合同管理者与相关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企业的负责人对合同的重视程度不高,合同订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因为两个工作中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使得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无法严格的按照合同内容的规定去做好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合同实施的环节也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失误,这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合同实行的有效性和质量。

1.3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缺少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在很多的企业中,上层领导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都是不够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去建立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所以在合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有大量的企业对合同的管理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存在管理形式化。在合同履行时各部门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去实施,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这也使得合同内容无法顺利的执行,给企业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1.4合同管理者的素质不高一些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执行管理工作,而当前的很多合同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都是比较匮乏的,他们也不参与到合同实际的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也无法对这些问题予以有效的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加强,这也都给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加强合同管理需要采取的对策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步伐,减少企业纠纷,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信誉度,减少经济损失,加强合同管理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提高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在各部门之间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设立一个主要的合同负责人,同时还要组织人员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的培训,这样才能让合同管理人员更好的去了解法律知识,同时也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切实的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才能捍卫合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2.1.1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调查、审查、控制工作。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均是经济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另一方调查、审查、控制工作。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均是经济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另一方要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对其详细的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调查结果应组织有关人员逐一审查,还要重点地审查所签合同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商业欺诈现象的产生,致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2.1.2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有法律专业人员参加。在与合同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根据合同法及专业知识对合同的标的、约定的责任、履行时间、履行地点、不可抗力出现的处理、实施方法、违约责任等条款要做到严谨,咬文嚼字,杜绝中义词。避免合同履行时出现因考虑不周、遗漏合同法律条款等引起合同纠纷。

2.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

2.2.1企业和各部门都要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合同管理人员要熟知自己在合同管理中职责和权力,以及出现问题时,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重视,主动做好本职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合同的衔接工作,以保证合同的正常实施。要建立合同管理台帐,把合同运行情况及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法记录在台帐上,合同管理人员要注明日期和签字。

2.2.2建立合同管理部门,选用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鉴于许多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合同管理混乱现象,企业要设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全面综合管理。在设立该部门时,也要规划好各部门之间管理范围和职责,做到企业在管理、订立实施合同一盘棋。在企业高层领导中要有管理机构。在合同具体实施部门也要有管理机构。同时要选择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人员要定期培训,使合同管理达到点、线、面全方位管理

2.2.3细化合同管理程序,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2.2.3.1合同审批制度。合同拟定好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核。首先要分析合同文本中是否有丢项。其次审核合同条款内容是否合法,专业性是否可行,履行合同时是否可操作等。在审核合同时还要考虑到天气因素、人为因素、市场带来的物价上涨因素、不可抗力因素等,对合同做全方位细致分析,要根据合同性质、标的等建立层层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签订万无一失。

2.2.3.2增加合同交底制度。签订合同后,合同管理负责人要向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参与合同履行的主要负责人与专业人员宣导合同的具体内容。合同具体内容包括业务细节、执行标准、履行期限等,同时还要让相关人员知道此合同履行时需注意的事项,各部门之间衔接、配合好。

2.2.3.3做好合同履行前相关工作。在合同履行前,一定要根据合同的内容和各部门应尽的职责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必要时,可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相关部门,以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

3.3合同管理还需要做好监督和结算管理为了保障合同有效进行,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在监督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影响合同实施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向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人反映,以便及时作好调整工作,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否则,会因为合同运行停滞,导致一方违约,违约方要承担责任的,不管哪一方承担责任,都不是签订合同的初衷。合同违约会影响企业的结算也会给企业运转带来不便。

2.4合同违约要及时处理双方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律,任何一方合同违约都要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合同违约的处理方式通常是采取协商方法,协商不成时,合同有仲裁条款的可申请仲裁解决;合同有仲裁条款的可采取诉讼方式解决违约责任和纠纷。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前提。所以加强合同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结束语

部门合同管理第3篇

往年未履行完合同119份,涉及金额约为263531.32万元。其中,总承包合同3份,金额137477万元;材料采购合同33份,金额 1188.86万元;设备采购合同1份,金额17.7万元;设备租赁合同32 份,金额1547.66万元;劳务分包合同25份,金额24399.39万元;专业分包合同3份,金额80102.82万元;其他类型租赁2份,金额23.36万元;其他合同20份,金额18774.53万元。

单价300万以上的合同共49份,均按照《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了合同审批。

所有的合同都采用了公司的标准文本合同(海外项目与当地公司法人签订的合同适用的是当地国家的合同范本),对进入公司黑名单的单位坚决不与之签订合同。

合同都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进行结算支付,由于个别地材涨价等特殊情况时都与对方单位签订了关于更改材料结算支付方式的补充协议。

合同管理部门定期到项目上检查合同管理情况,并对各项目的合同情况作出总结说明。在近期的自查中发现个别项目的合同中存在不盖启封章、资信调查资料无对方单位盖章、授权委托书授权内容不全等问题,检查后项目进行了整改,降低了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2016年新发生一例诉讼案件,案情简要为行驶过程中发生刮擦,没有聘请律师。案件由专人负责处理,已处理完毕。

海外公司各项目配备了兼职的合同管理员,根据海外公司的合同管理办法项目上制定了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不分合同金额大小都需要签订合同,项目上没有合同审批权限,所有的合同都报海外公司审核。合同的签订首先是在项目范围内审核,项目经理签字同意后,再报海外公司审核,海外公司审核批准后,再回复项目或者是同意签订合同或者是需要报集团批准。这样一份合同的签订经过项目、海外公司、集团公司的审核,能最大可能避免在合同中出现的风险。

合同管理不是仅合同部门在管理,而是整个参与公司管理的多个部门联合在管理,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无合同不入账付款,无合同不接收发放,无合同不结算,无合同不进场,从各个角度出发来完善合同内容。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我们在法律合同工作上还有一些不足,在法律合同管理的一些小处、细处还没有真正去完善、重视它。个别同志还没有养成要依靠法律合同来保护项目利益降低风险的想法。

部门合同管理第4篇

1合同管理的现状

1.1 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但是目前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各个部门对于合同的前期的阶段能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认真执行,但是对于合同后期的管理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合同管理仅仅停留在洽谈、草拟、签订阶段,而对于合同签订后的重视不够。在具体实施时则只是把合同交给下面具体实施人员,而对于合同的内容及签约情况交代不够仔细、彻底,致使合同的贯彻性不够连贯,而我们知道,合同的管理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尤其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合同的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而动态性就是指合同履约过程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就要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并及时对合同的内同进行跟踪、修改、变更、补充乃至中止或终止。

1.2 合同内容不够严谨

合同作为经济主体双方进行贸易往来的凭证,具有依法保护交易主体相关权利的作用。但现在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主从合同不清、合同条款不全面、合同文字不够严谨等问题。

从合同也叫附属合同,必须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自身不能独立存在。而现在有些合同只有从合同,没有主合同,离开主合同的从合同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合同签订中,合同的条款往往不够全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比如常常漏掉违约责任,认为是长期合作伙伴,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所以合同中只讲一些对双方有利的条款,只讲正面的不讲负面的,对于违约责任漏掉或是责任不清,当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造成责任不清、赔偿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另外,我们知道合同内容中的文字具有法律效应,每个文字都应该是严谨的,不应该存在歧义,而当前很多合同的内容文字用的不够严谨,在合同解读是容易造成误解或是产生歧义,进而导致在合同履行是出现争议,致使合同难以履行。

2完善电力部门合同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无论什么管理,其根本都是人的管理,合同管理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非常重要,要依据合同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的人才但当合同管理的重任,也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人员使用过程中要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把优秀的人员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根据电力系统与市场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学习,努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系统的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

2.2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依规行事

合同管理要按照依法管理、全面管理、专业管理、协作管理以及注重效益的原则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电力系统是国内的大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依法行事,使合同管理覆盖到电力系统的每一个层次,延伸到电力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合同管理制度应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以为电力系统服务为准则,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一个规章制度。这个规章制度要有可行性,要有适用性,具备科学性的特点。其具体应该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同时还应该包括合同违约、以外情况的处理等。是电力系统的合同管理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2.3 提高认识,建立专业合同管理团队

针对电力系统的特殊性,需要建立一套负责物资合同管理的长期合作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法律人员等组成,同时对于合同项中提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人员也应参与其中。技术人员能够对相关采购物资在技术上提供支持,用专业的水准来购买真正符合需要的物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管理及组织工作,负责协调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在合同管理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法律人员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起着监督的作用,由于其对法律条文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避免一些无谓的错误,能够对合同条款进行把关,而当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节、解决;合同项中提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人员是合同对应产品的最终使用人员,他的意见至关重要,可以说所有合同标的的价值都是通过使用人员来实现的,因此在合同的起草阶段要多听取最终用户人员的意见,多采纳合理的建议,在合同履行阶段要随时跟踪产品的使用情况,在合同终止后腰听取最终用户人员的使用反馈,吸取教训,扬长避短,为电力系统更好服务。

2.4 加强审计,降低成本

目前的合同审计一般是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而将审计引入到合同管理当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有利于强化合同管理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对合同签订前、签订后进行审计监督;建立采购合同审计台账,及时准确掌握合同的签仃、履行情况;跟踪审查合同履行情况,确保合同全面、及时履行;建立审计成果确认体系,准确反映审计监督成果。通过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可以有减低成本。

电力系统是国家的重要部门,电力系统的物资合同管理至关重要,需要严格要求,要按照高标准、讲科学的原则,精细管理,创新理念,努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物资供应,认真履行合同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水平,提高合同的履约率,避免风险和纠纷,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建设和谐电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祁建勇.加强合同管理提高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J].中国矿山工程,2009(1):48~53.

部门合同管理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教材管理部门; 协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87-01

1 高校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协同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是独立的中层单位,直接属学校管理,教材管理部门是属于教务处下的一个科(室),二者之间分属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来往并不多。当然,这种机构的设置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均由教务处直接管理,所以教科书的征订及发放理应由教务处管理,这样效率才会更高;图书馆做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直接的辅助,馆内藏有种类齐全的教科书也是理所应当的[1]。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关系的问题,书籍管理模式的差异等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比如图书馆教材参考书利用效率低、教科书版本差异大、信息收集错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之间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教材信息的收集渠道统一,更好的服务于全校师生,另一方面也为了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为教材使用的新模式提供基础。

2 高校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协同合作的模式分析

2.1教材征订信息的协同合作

一般来讲,高校中的教材征订模式有两种途径。对于教材管理部门而言,主要是在学期末向各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单位发出教材征订信息,由任课教师商议后确定,系(教研室)主任整理汇总后反馈给教材管理部门,包括使用的教材版本、价格、具体使用的数量;图书馆则是在每年的采购预算经费下来之后,由图书馆采访人员向各学科负责人征集信息,主要提供本学科开展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可供参考或有价值的书目,采访人员汇总后图书馆负责购买。这种模式下经常出现师生想去图书馆借教材而图书馆要么是还没买来,要么是购买的版本和教学要求不一致,或者就是数量太少,根本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图书馆存有大量的本校历年来使用过的教材,与本校学科、专业相关的优秀教材,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有关教材,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自编教材、讲义、出版信息等资料,能更加清晰的反映出本校教学、教材建设的历史变化,对于哪些教材更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专业学生需要更有发言权[2,3]。尤其是一些基础课程和公共平台课,很多专业都学,但不少学校都存在分属于不同学院(系)的基础教学单位都开设这一门课,这种现象在一些新合并的高校中十分普遍。各教学单位就只提出自己教学最适合的教材,高度和眼界均不够开阔,这时更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利用对教材的分析,本着既能公平体现各专业学生能力需求,又能满足教学发展的原则选择教材。因此,在新时期,为了使教材征订信息趋于同步,逐渐采取教材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教材需求信息,图书馆具体负责分析并提出征订意见。这样既发挥了教材管理部门对基层教学单位熟悉,收集信息畅通的优势,又发挥了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具备更加敏锐观察力的功能。

2.2教材管理模式的协同合作

大部分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只管理教材,师生需要用教材需要购买,而且一般教材管理部门都是没有相关参考书的。图书馆除了藏有大量的教材之外,还藏有与各专业各科目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辅助教材、学科专题解答、习题集、学科专家的解读、学科拓展等参考书,这些参考书的收集不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权威性,还具有与各专业教学用书的高度配套、互补和拓展[4]。但可惜的是,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图书馆藏书的具体情况,大部分都是买一本教材上课使用,很少再去图书馆借相关教材,使得图书馆的书籍利用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教材管理部门先行向教师征集每本教材的参考书目,然后待发放教材时,图书馆提供出该本教材相关的相关参考书目名录,并展示样本,由学生参观后确定是否去借阅。这对于充分扩展图书馆藏书的价值、提高教材管理部门信息使用效率,以及拓展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都有重要意义。另外,在高校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基础科目,比如政治类、体育类、数学类、化学类、英语类等,普遍存在使用量大,而且教材核心内容更新速度慢的现象。再加之教材价格普遍比较贵,一本教材动辄就是四五十元,一个学期学生如果科科都买教材也得花成百上千的,很多学生舍不得买。那么针对这些更新频率低,使用量又大的教材,是否可以考虑由图书馆负责收集管理对外再借阅的模式,一方面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另外节省学生们的开支。尤其是目前很多学校出现了“毕业生赠书”现象,如果图书馆利用得当,有了完整的“赠书”接收、修补处理、保管体系,这必然对学校的教材改革大有裨益[5]。

2.3人员培训教育的协同合作

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管理理念、文化底蕴的重要场所,是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储备知识的主要阵地,一直备受各高校重视;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传授知识,进行教学,培养人才的基本工具[2]。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图书馆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大部分人却认为教材管理部门都是闲职,不用懂什么技术,做好教材征订和发放工作就足够了。其实不然,教材信息的搜集和筛选一样需要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有的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者是新办专业,具体也说不好哪些教材能更适合本门课程,包括价格、质量、内容等方面。另外,每学期订阅成百上千种的教材,如何分类、排序、保藏、查阅等也是一门技术。而在很大程度上,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方面是有优势的,因此,我们通过定期的讲座、一对一的帮扶、技术擂台、人员交换流动等方式做为平台,把教材管理部门与图书馆部门工作人员协同培训和教育。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多的了解一线教材使用和更新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教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文献保存、分类、情报资源收集的技术,这对于促进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工作的更大发展、更好的融合,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辅助的主要机构,教材管理部门担负着全校师生使用教材的征订、发放、收藏、信息收集等诸多工作。因此,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繁琐而且非常重要,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所以说,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必要性和开展模式进行探索和分析,促进二者更好的结合,不仅是促进图书馆和教材管理部门更好的发挥各自的职能,同时也是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各高校需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机构整合重组、工作理念和方式改革等途径,使图书馆与教材管理部门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开展合作,最终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利民,张金路.高校图书与教科书管理一体化刍议[J].图书馆杂志,2000,19(7).

[2] 陶靖.高校教材样本的收藏与管理[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增2).

[3] 浅论高校图书馆与教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4(6).

部门合同管理第6篇

关键词:后勤管理;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98-02

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负责整个校园的美化绿化、卫生防疫、资产、通信、基础建设等管理工作,承担着供能、维修、医疗、饮食等繁重服务任务。它有两个属性:教育属性和企业属性。这两个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后勤企业不能像其他的服务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此外,后勤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在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同时,稳步将学校后勤工作推向社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运行模式。

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展和用人需要的不断增加,高校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使得高校编外人员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当前学校后勤员工队伍中,由于存在聘用制员工偏多,整体素质偏低、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给后勤的管理服务和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聘用制员工占后勤大多数,毫无疑问是后勤员工队伍的主体,如何正视聘用制员工队伍的现状,发挥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摆在学校后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状况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实行的是编制管理,但编制管理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后勤部门的用人需求。高校通过使用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保证自己的运转态势。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一般没有专业背景,素质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很难达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正式工作人员占着位置不干活,把工作推给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做。这样,很容易导致紧缺的地方没有人干,使得学校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身份歧视、待遇不公的现象存在。

(一)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后勤聘用的社会用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80%,与学校教学、行政人员相比,后勤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经济理论,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理解、不适应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消极,培训体系不规范

由于现行的人事制度,薪酬分配体系、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其个人的期望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聘用制员工思想状况复杂,普遍存在精神风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较差,得过且过,临时做事的思想严重。

此外后勤员工的招聘、使用过程中,没有整体的培训规划和目标要求,普遍存在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对诸如岗前、岗中培训和技能考核重视的力度不够,培训工作不能做到经常化,培训与上岗、培训与考核达标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达不到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真正目的。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推行了十余年,但“按需设岗、合同管理、以岗定薪、绩效挂钩、考核付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在企业内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得到科学、严格的建节,对大多数的聘用制员工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激励机制也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利益挂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严重挫伤了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激励效应无法形成。

二、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的探析

规章制度是后勤管理和服务开展的制度保障,它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行事的准则,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后勤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的进行、评价的开展、奖惩等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后勤管理的正常开展作用重大,是后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性保障。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后勤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人事制度等等。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以人为本,加强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后勤的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细化服务标准

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地立足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要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后勤队伍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高职院校的后勤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三)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培训学习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形象的关键因素,是将后勤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此,需要制订完整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管理干部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四)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大学毕业生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大胆引进人才。以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论出身,不拘一格,大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优秀农民工,充实后勤队伍,是改变现有后勤队伍结构的根本措施。打破束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体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生和职业经理。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如同济大学、西北民大等很多高职院校采取招聘大学生做公寓管理员,便是用工的一大进步。

另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状况。人是后勤管理中最为能动的因素,是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实施者、控制者,决定着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后勤管理中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后勤已经形成了多种运行管理模式,而与之相配套的,只有一支高效、文明、和谐的后勤队伍能为其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各种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恒军.新时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J].领导科学,2003,(5).

[2] 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部门合同管理第7篇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原干部身份的合同制职工调离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4]222号)规定:“企业与职工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第三方不得以任何手段强制更改。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经劳动关系双方协商一致。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职工进行调整,应事先征得职工本人和所在企业的同意,由企业与职工变更合同相关内容或解除劳动合同,被调动职工到新单位后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如职工本人或企业有一方或双方不同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主管部门不能作出强制调动的决定。如果因上述问题发生的争议,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依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三项‘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的规定,予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