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1:10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1篇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内部评估体系 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办学自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变得愈加重要和迫切。教学质量评估作为鉴定教学、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不仅检测高校的日常教学质量,而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适时调控,有效地指导高校的教学工作。

教育部从2003年起,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并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和制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各级深刻认识到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重要性,意识到评建结合的必要性。但是,这项工作是外部评估,其评估的重点是高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只有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评估体系,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专项评估,才能及时诊断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外部评估和高校内部评估二者不可或缺,只有内部、外部评估体系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合力。

一、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内部评估体系的意义

在外部教学评估的强有力推动下,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迎接外部评估的最基础环节,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一个科学的校内评估体系对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真正落实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基本方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内部评估的实施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体现,是高校主动处理好自主办学和自律办学关系的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内部评估对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高社会满意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2.内部评估的过程强调过程性、全员性、全面性、发展性,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注重质量建设的过程性环节,全面、客观地考察教学过程,了解高校深层次的教学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发现和解决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总结、反馈、促进作用。

3.内部评估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监控师资队伍、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落实整改工作,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增强适应外部评估的能力,为将来接受外部整体教学评估和专项评估夯实基础。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运动过程。教学的内外部条件,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都与人才质量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从教学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过程出发,分析、确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2]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教学质量形成的要素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的目标要素,又有使学生掌握或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内容等客体要素;既有充当信息传递工具的媒体要素,又有保障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心理条件等环境要素。而这些要素最终必须统一集中到人这个主体要素上,没有教师和学生这一最直接、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其他要素都不能构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多不过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此,笔者认为,与高校教学质量相关的基本要素有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资源。

专业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高水平的专业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支柱,是一所高校质量和特色的标志,加强专业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课程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建设水平制约着专业发展的水平。高等学校要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实施过程规范,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评估,为教学质量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观念、治学态度、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原有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影响要素。在当前因扩招使生源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教学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协调性要素,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系统的各种资源,并通过不断的反馈协调,形成教学合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资源指除人力资源外,教学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现代信息设施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等新的保障方式的出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三、内部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根据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围绕“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思路,建立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和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六个模块的本科教学工作内部评估体系,构成校内教学评估的有机整体,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化评估。

1.研究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原则,进一步巩固教育教学成果,加强教学基础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持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在制定本科教学工作内部评估指标体系和具体操作程序时,不仅要参照国家、江苏省的评估标准和其他高校内部评估的经验,更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该体系分为若干个子体系进行研究,做到既有分解,又有综合。每个体系都有标准、程序、操作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主要内容及工作程序。

专业评估主要依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标准、《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指标体系》,从专业规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和培养质量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全面考察专业建设的现状。由学校统一安排和学院申报相结合,每年评估10-12个专业,四年一轮。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评估分两个阶段:自评和专家评审。每个专业自评时间为1个月左右,专家评估时间为5天左右,具体安排由学校根据情况统一制定。在评估工作结束后,专家组将考察报告和评估结论报至教务处,教务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必须作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交教务处以督促专业的后续建设。

课程评估则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对全校所有课程特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建设、课程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估。学校分批、分重点对各类课程进行评估,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顺序依次进行。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政类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逐项评估,其它课程将按照专业评估顺序,每个被评专业各抽取4门课程进行评估,四年为一轮。课程建设评估以课程组为单位,首先由被评估的课程负责人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并提交自评报告,再由教务处组织校内专家根据申报材料进行核实与验收(亦可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估),对课程组成员的教学进行广泛听课。在评估结束后,教务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课程负责人,课程组必须作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交教务处以督促课程的后续建设,为今后评估提供依据,保持课程建设评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实验教学评估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为参照依据,从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师队伍、设备与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质量及特色项目等方面检查实验室建设成效和实验教学质量。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对全校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四年一轮,每年度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各实验室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评估3―4个教学实验室。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进行。在学校评估期间,将组织专家深入到各教学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走访、测试等形式进行深入考察,提出考察意见。评估工作结束后,专家组将考察报告和评估结论报至教务处,教务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负责人,教学实验室必须作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交教务处以督促实验教学的后续建设。

学生培养质量评估则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基础性素质进行全面调查,以专业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发展性素质进行重点评估,并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构成学生培养质量评估的循环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入学时的诊断性评价,学习期间的形成性评价及学生毕业后的总结性评价。其中在校期间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素质的评价含素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可与试卷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成绩分析结合在一起;发展性素质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各项知识能力竞赛的参与、科研成果的展示及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

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分职能部门教学管理评估指标和院(系)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两个部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既考查学校各部门围绕教学开展的常规管理,又强调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教学管理评估主要集中在年终进行。教学管理的评估组由学校督导与各学院教学院长组成,分批对学校教务工作和学院本身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评估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组不仅要提供最后评估的总分,还必须出具具体的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依据教育部加强普通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精神,从总体目标、选题质量、指导教师队伍、管理过程、设计(论文)质量及毕业设计(论文)特色等方面考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管理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主要根据专业评估的安排,首先,选择新办专业、学位点申报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估,综合考查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在每年度的下半年学校聘请校内外专业对所有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评估,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及管理环节的质量监控情况。

四、完善内部评估体系的几点思考

1.成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

教学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有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和严格规范的评估程序,独立的评估机构和权威的评估队伍也是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和可信度的组织保证。学校根据专业现状,按照水利土木、资源环境、电气信息、管理经济、人文政法、机械动力、数学物理七大学科门类,拟组建七个相应类别的专家队伍。专家队伍由行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咨询服务机构的有关专家和本校有关领导、专家和校友组成。其职责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教学全过程,开展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确定评估等级,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为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评估办要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评估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指导。[3]

2.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指标。

要尽量防止出现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院(系)搞形式主义,产生不正确的导向。评估指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在具体评估的过程中尽量考虑院(系)的实际,不片面追求材料的形式,注重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实质性成绩,注重评估工作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3.要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反馈信息。

在指标体系设立和考核过程中,绝不能仅以院(系)自评信息为主,而要充分整合学校教务处、图书馆、档案馆、人事处、信息中心、各院(系)及实验室等与本科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信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本科专业评估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好、信息量大、更新简单、表达方式多样、可视化手段多等特点,将本科专业的评估工作分解到日常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真正实现专业评估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标。

4.要建立内部评估的长效机制。

从学校战略发展的全局着眼,使院(系)评估作为一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大的质量工程。另外,还要长期坚持,不断推进迎评与整改,它们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前者,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因此,必须将评估制度化,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最后还必须定期对院(系)进行必要的回访,重点督查院(系)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促使院(系)对整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改变院(系)重评估轻整改的现实状况,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4]

参考文献:

[1]童玉玲.高校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体系构建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2006,(1).

[2]刘邦奇.学校教解放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出版社,2005.19.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2篇

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是学校对二级教学单位年度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各教学环节及教学管理的规范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取得的教学业绩、出现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等本科教学情况的自我评价。目前,我国高校虽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文件和评价机制,例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籍管理规范和考务管理规范等,但普遍没有把它们综合运用起来对高校内部的教学单位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估,从而未能及时帮助教学单位全面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恰恰能解决以上问题,把高校教学单位各方面的教学工作联结起来,根据学校的规划和需要对教学单位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做出全面的评估,引导各教学单位规范管理,保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 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必然性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等教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①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并全面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仅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从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4号)规定:学校内部评估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的基础,同时强调学校内部评估的重要性,而高校教学评估更是学校内部评估的核心内容;到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新闻会上的讲话》,要求“建立经常性、每年一次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制度……要做到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过程、评估程序和评估结果的全部公开”;到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到 2010年5月国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都明确指出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从 2003年至2008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各高校在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加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改革与规范教学管理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今后各高校进一步开展自我评估、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由国家行政部门主导的一种周期长的外部评估,因此在接受教育部的评估之后,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内部评估机制,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3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机制的建立

3.1 提前谋划,开展调研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针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部分教学单位存在的“教学投入不足、教学管理比较薄弱、教学改革亟待深入”等问题,华南农业大学自2007年开始,在全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本科教学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从2007年春开始,学校相关人员就着手制定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到2008年底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进行初次评估的指标体系。

3.2 先点后面,逐步推进评估工作

2008年,学校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现状,针对各学院(部)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决定采取工作状态评估的方式,对各学院(部)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各教学环节的规范性等方面,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评估,并于2009年1月选择了理学院等4个学院进行了2008年度试点评估工作。2009年3月,学校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随后,又出台了《关于各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保障了学校全面开展2009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顺利进行。

3.3 聘请校外专家,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

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2010年1月14-19日,学校聘请了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的教务处处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及评估中心主任分别担任5个专家组的组长,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员担任专家组成员成立了5个专家组,到全校17个学院、2个教学部进行2009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专家组每天评估一个教学单位,上午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查阅资料查找各单位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下午专家组形成书面反馈意见,并直接对评估单位全体教师员工反馈评估意见。

4 完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方式的探索

2009年的评估流程为专家组上午到学院(部)评估,下午集中反馈意见,每天评估一个单位,最后学校汇总统一公布评估结果;2010年的评估流程为学院(部)自评,校内专家组核评,核评后直接公布评估结果;2011年的评估流程为专家组上下午各评估一个教学单位并形成评估反馈意见,第三天分别向评估单位现场反馈意见,最后学校汇总统一公布评估结果。

由上可见,学校2010年提出了教学单位自评、组织校内专家组核评和隔年学校聘请校外专家评估交替进行的两种方式。2010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采取了教学单位自评、校内专家组核评的评估方式;2011年聘请省内部分高校的教务处处长和发展规划处处长为专家组组长进行评估;2012年则继续采取教学单位自评、校内专家组核评的评估方式;2013年再次聘请广东省内高校的教务处处长担任专家组组长进行评估。经过评 估方式的调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评估所需消耗的人、财、物,也给各教学单位一个自我发现问题、整改提高的机会。

5 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取得的成效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广东省第一所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高校对广东省内高校开展此项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多次召开的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多次邀请我校代表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自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以来,广东省内先后有多所高校来函来电索要评估的相关材料并派人来校交流学习。

连续五年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1)本科教学工作不断得到各学院(部)的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分数明显上升;(2)从评估的各子指标来看:各单位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性得到逐步提高,本科生参加学院和学校科技创新项目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的比例得到提高,各单位教师调停课比例明显下降,教师教学差错(事故)的发生次数逐渐减少等等;(3)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内各教学单位的交流学习。

6 完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机制的探索

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的真正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表面上看是评估教学单位,实际上同时也是在评估教务处等管理部门工作的执行到位情况,在帮助教务处等管理部门查漏补缺,因此评估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为不断完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工作,学校积极开展了以下的工作:

6.1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每次评估工作结束后,一方面,教务处会测算出各个指标的得分分布情况,认真研究各个指标权重的分配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到各被评估单位调查了解评估的相关情况,认真听取被评估单位的反馈意见,虚心接受被评单位教师员工的建议,适时修订存在争议的指标。这样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在绝大多数指标不变的前提下,个别指标处于动态调整之中。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评估工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评估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作用。

6.2 不断规范评估过程,严格执行奖惩机制,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

在建立了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之后,能否无差异执行就成为保证评估客观公正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在近年来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专家对非量化的指标会因为理解的差异而给出不同的评分,即使同一个人对不同单位在同一指标上的评分也会存在差异。(下转第15页)(上接第12页)因此,规范评估过程,加强对评估指标的解读和说明,尽量减少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中需要不断加强的一项工作。

建立评估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学校自2009年首次正式评估就明文规定:对每年评估获得前三名的单位给予10万、5万和3万的奖励,对于评估不及格的单位扣除当年10万元的校内津贴;对于评估造假者给予扣5~10分等相应的惩处。2009~2013年,学校每次都特批经费对获得前三名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并对查处的评估造假者给予了相应的惩处。

6.3 量化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开发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辅助软件

根据学校近几年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工作的经验积累,在评估中量化的指标体系得出的结论是不会有差异的,非量化需要主观判定的指标在不同评估专家组之间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鉴于以上原因,学校可以研究和开发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辅助软件,使之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动采集各项量化指标的数据,在每年年底的时候通过自动采集的数据测算出各教学单位量化指标的评估结果。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又能提高评估数据采集处理的效率,以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各单位的教学工作状态。

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相比,由于水平需要积累沉淀,而状态始终存在,因此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在教学单位之间更有可比性,更容易在教学单位进行,也更能引起教学单位的重视。总之,高校应该以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为切入点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最终达到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3篇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人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1]。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把握机遇,制定和调整发展科技的新战略,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争在科技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经费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科学界关注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希望了解科技经费的使用状况。因此,政府必须向科学界和公众说明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以及未来科技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等相关问题[2]。 作为政府管理科技经费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年来力图通过分析与评价其资助状况,以显示其资源分配和管理工作是有效的。科研资助机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资助活动,以学科为单元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关注所资助学科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可以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状况,确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内部需求;而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数据库和资料管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外部条件也逐渐成熟。

    在1990年至1997年期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简称arc)对其在数学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 工程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8大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24个学科的5年资助工作开展了绩效评估,评价其“分配资源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3]。与此类似, 在1999年至2002年,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简称rcuk)下属的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io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简称bbsrc)也对其资助的一些学科开展评估工作,如生物化学工程,结构生物学,可持续农业等,评估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确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并且为bbsrc在学科的发展作用中定位,确定政府将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以科技实力著称于全球的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科研的评估工作,美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也开展了类似的学科评估工作。他们对其支持的一些重大研究计划,如海洋研究计划,地震减灾计划等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溯性的评估。通过评估帮助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一些机构,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以使得这些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决定对科学界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之能继续保持像过去那样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并且分析nsf在支持该计划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支持重点。

    本研究在上述三个国家科研资助机构开展的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组织与结果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科评估对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

   

2 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

   

2.1 目的

    学科评估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指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对学科的评估活动最终希望获得学科状况的整体结果,属于宏观层面。从目前已开展的学科评估活动来看,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学科评估:一类是诊断性的学科评估,主要通过学科评估来了解学科目前的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其目的就是对arc大额类型项目支持下的项目开展研究结果独立评估,考察在这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个人和研究小组的成果及其影响力,既评估arc大额资助项目的产出状况,同时还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具体的科研管理过程包括同行评议、项目申请等细节问题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加以改进[4];另一类是战略性的学科评估,即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国所处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如英国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在对英国“结构生物学”的需求评估中,委员会要求评估工作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5];而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学科评估中,其评估目的是建议bbsrc 理事会必须适合生物化学工程新的使命,并且建议理事会制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6]。应当注意,学科评估的这两个目的并不是绝对分开的,通常这两个目的在每个学科评估中都有体现,只是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有一个目的占主导地位而已。相对于学科评估的目的,其评估目标则比较具体,主要是指在评估单个学科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属于微观层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同一科研资助机构在开展评估活动时可以有一个统一的目的,但对每个具体学科的评估目标则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学科评估的目标应注重其引导性与概括性,既要包含学科的当前研究和培训概况;也要重视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关系以及学科的资助模式变化等。

   

2.2 范围

    学科评估的内容直接指向学科本身,即学科的整体产出和综合影响力,以科学分类中的学科作为一个评估单元,通常指的是一类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它并不关注具体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学科评估中又离不开机构和人员,它是在相关机构和项目负责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只是最后将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和考虑。学科评估的范围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评估的时间范围,二是指评估的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对“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评估的时间范围是选择在1988—1992年之间,涉及到arc资助的21个科研项目。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7]。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对“地震减灾计划”的评估范围确定为以下研究领域:结构工程、地理技术工程、建筑和机械系统和与地震有关的社会科学;其评估时间跨越很长,从第一个资助计划(1958年)一直到最近的研究计划,评估小组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考察[8]。学科评估的范围界定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前提条件,一般由评估小组和科学共同体一起协商确定。只有将评估的范围界定清楚了,其后的评估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3 学科评估的组织与结果

3.1 组织

    学科评估是科研资助机构为达到了解所资助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等目的而提出来的,因此学科评估的组织一般由科研资助机构主导。科研资助机构邀请一批该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利用已有的数据积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若干年来在其资助下的某个学科所取得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估,并进而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性建议。学科评估的组织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上包括三个阶段:1、基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科评估的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2、数据(资料)收集阶段:根据已确定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 收集准确的相关资料,开展预定的评估活动;3、数据(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形成整体的学科评估报告。

   

3.2 结果

    学科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小组要将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递交给科研资助机构,有关部门选取合适的内容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开学科评估的内容。并及时收集评估对象、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小组所提的建议及时调整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学科评估报告分为公开文件和保密文件两个部分,公开文件中省略涉及个人或具体项目的陈述;保密文件则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只提供给arc的少数相关人员。公开的评估报告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评估专家组提供的可公开的评估报告,第二部分是arc对评估报告的回应, 尤其是针对评估小组提出的政策建议予以逐项答复。因此,评估的过程既是arc了解其资助绩效的过程, 也是改进其政策和管理工作的过程。英国bbsrc对学科的评估工作完成后整理成文向公众展示学科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资助的优先领域。如bbsrc 在对可持续农业的评估完成后立即确定了该学科三个重点资助的优先领域:创新农业实践、新型玉米体系和环境管理生态学[9]。

  

4 学科评估方法     科技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同行评议)、半定量方法(回溯法或案例研究)和定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10]。其中同行评议使用最多,然后是非定量的案例研究,而纯定量方法相对使用较少。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还可以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常对基础研究的评估经常用到同行评议,对一些大型的、有多种评估对象和目标的计划则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本文所论述的学科评估就需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就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明了。通过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的经费投入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获得的资助力度。当然,对某个学科的投入是多元的,学科评估主要关心的是政府经费的投入状况。同时,学科的产出比较复杂,它既包括显性的结果如出版物,也有隐性的结果如对科学文化、社会经济进步的贡献等。一般来说,对学科评估简单的产出分析就是用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一个指标,在学科评估小组指定的数据库或刊物中,检索出一定时期内在科研资助机构的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多少。再进行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该学科在若干年来的发展概况,在全球的总产出中占多大的比例,其国际影响力是增加还是减弱。如bbsrc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 首先分析了英国对“结构生物学”的投入情况,然后对“结构生物学”的产出作了文献计量分析,由城市大学的信息行为和评估研究中心利用研究产出数据库rod和isi,再加上评估小组协商后增加的三种刊物,对英国在1990至199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过去的10年中,英国的结构生物学产出有明显增长,该领域英国对全球的贡献比例从8%上升到12%;其中剑桥、牛津和伦敦大学是该时期内结构生物学研究产出的主力,它们三者的论文在1990年至1999年占了英国总论文产出的40%[5]。

   

4.2 会议研讨

    由于学科评估涉及的科学研究领域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因此召开科学家之间的会议就成为必要。让科学家畅所欲言,发表他们对学科发展的看法,对改进管理机制提出建议,明确学科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如果是与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还可以邀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一起共同研讨,讨论学科的研究成果如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明确市场的需求,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方向。bbsrc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评估过程中,1998年9月8日由化学工业协会组织,在英国伦敦召开生物化学工程科学家会议,大约有50人参加,都是英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生物化学科学家。讨论诸如:生物化学工程研究的目前状态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怎样?未来生物化学工程的培训需求怎样?新出现的技术是什么等问题[6]。

   

4.3 实地走访

    通常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或者重大仪器设施基地,这些部门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资助机构支持的重点,它们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学科评估过程中评估小组都会到重点实验室或重大设施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它们的支持力度是否合适,研究产出是否达到要求,接下来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资助。除了走访本国的重点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学科评估中往往还需要走访其他国家的类似实验室或相关部门,以此做一个比较,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同时拓宽本国科学家的研究视野,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评估小组走访了帕斯、阿德雷德、霍巴特、墨尔本和悉尼等地的相关实验室,对涉及21个不同项目的17位受资助者进行了访谈[7]。bbsrc在评估“生物化学工程”过程中,bath大学的john howell教授组织了一批年轻的英国化学/生物化学科学家走访了美国相关的部门,以此比较两国的研究状况和拓宽年轻科学家的视野[6]。

   

4.4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学科评估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个学科评估都曾采用过。调查问卷一般是面向大型项目的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及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发放,通过他们了解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科学研究资助机构的资助程序是否合理,经费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地开展研究工作,学科发展对于社会的贡献如何,今后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等问题。arc在对“大气和海洋地理学”进行评估时,向arc大型项目负责人发放了一份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普通信息)包括个人和职业信息,如姓名、所在单位、最高学术资格、获得最高学历的时间、开始科研的时间、目前的职位等,也要求列出研究职业中的出版物数目、同时要向他们了解申请不成功的项目并且说明是否从其他什么地方得到资助,以及他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今后是否继续申请arc的项目等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申请到的项目的一些具体信息等内容[4]。

   

4.5 信息收集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的有力工具。在学科评估中,通过网络可以收集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汇集除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以外的一些社会人士对该学科的看法以及发展意见,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科的状况。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为了从更广泛的渠道得到的信息,在《校园评论》上广告,类似的信息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澳大利亚天文学会会员,希望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和评估[7]。nsf在对“重大海洋研究计划”的评估中,也在互联网上发放问卷,了解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带来对海洋认识的显著增加吗?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为你提供了研究中使用的其他研究设备和设施吗?并且还通过问卷收集各界人士对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的建议措施。

 

4.6 国际比较

    对学科的评估不能只是在纵向进行比较,横向的国际比较往往更加重要。学科评估中不仅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清楚该学科在世界上的整体概况,从中了解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明确本国在该学科今后的发展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进而确定一些优先发展领域,保持本学科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bbsrc 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评估小组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在当前的世界上“结构生物学”有三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分别是:基于整体基因的方法(结构基因)、基于系统和加工的方法、个体目标(individual targets)。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的研究集中在“结构基因”方面,其它的研究方向散见于其他的一些国家[5]。

   

5 启示

    我国目前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经费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2]。如何有效的利用科技经费,使之达到最大的效益产出,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基础科学进行绩效评估,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以上介绍的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评估,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5.1 学科评估是提高我国科学基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开展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资助方法和模式更加科学有效,也使得有限的科学基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开展过许多类似项目评估和人员评估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科评估针对的是学科整体的发展及基金管理机制等问题,是在整体上把握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绩效和管理工作概况,具有项目和人员评估等方式无法触及的角度和深度,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我国科学基金对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明确目前的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

   

5.2 学科评估是制定我国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科学研究必须体现国家的目标和需求[13]。在学科评估中可以了解该学科目前的国际趋势和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目标服务。目前我国开展的科学研究绩效评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微观的、针对研究人员个人的评价,而宏观的评价不足[14]。学科评估本质上是一种宏观评价,并不过多考虑细节,而是分析学科的综合影响力,注重学科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因此,在我国开展学科评估可以拓宽我国科研人员的视野,明确国家的需求和目标,同时也为国家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5.3 学科评估可以增加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基金工作的了解

    当今社会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基金工作,开展学科评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的工作,向公众展示科学基金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提升公众对科研资助机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管理机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目前不尽如人意,除了其他的因素,与我国的科学宣传和科普工作不力有很大关系。公众对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一知半解,这也使得目前各种伪科学大行其道,损害了科学的正面形象。通过向公众展示学科评估的结果,一方面让公众掌握当今科学发展的最近进展,另一方面,让公众明确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向及取得的成果,提升公众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的支持力度。

   

5.4 学科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数据资料信息的积累

    学科评估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有学科内部的纵向比较,也有横向的国际学科发展比较。而这些比较需要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等信息,大部分基金项目相关结果的数据和资料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必要基础。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之所以能够开展大型的学科评估活动,正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可开展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大量基础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能够通过电子系统快速获取。目前我国在科研成果基础数据的积累、获取和共享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客观条件上制约了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一些绩效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2]。因此,科研资助机构应该加强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结题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工作,促进数据共享,推动网络化建设,为将来开展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各种科技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换言之,开展学科评估也是推动基础数据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4篇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人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1]。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把握机遇,制定和调整发展科技的新战略,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争在科技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经费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科学界关注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希望了解科技经费的使用状况。因此,政府必须向科学界和公众说明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以及未来科技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等相关问题[2]。 作为政府管理科技经费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年来力图通过分析与评价其资助状况,以显示其资源分配和管理工作是有效的。科研资助机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资助活动,以学科为单元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关注所资助学科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可以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状况,确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内部需求;而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数据库和资料管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外部条件也逐渐成熟。

在1990年至1997年期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简称arc)对其在数学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 工程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8大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24个学科的5年资助工作开展了绩效评估,评价其“分配资源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3]。与此类似, 在1999年至2002年,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简称rcuk)下属的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io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简称bbsrc)也对其资助的一些学科开展评估工作,如生物化学工程,结构生物学,可持续农业等,评估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确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并且为bbsrc在学科的发展作用中定位,确定政府将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以科技实力著称于全球的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科研的评估工作,美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也开展了类似的学科评估工作。他们对其支持的一些重大研究计划,如海洋研究计划,地震减灾计划等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溯性的评估。通过评估帮助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一些机构,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以使得这些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决定对科学界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之能继续保持像过去那样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并且分析nsf在支持该计划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支持重点。

本研究在上述三个国家科研资助机构开展的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组织与结果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科评估对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

2 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

2.1 目的

学科评估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指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对学科的评估活动最终希望获得学科状况的整体结果,属于宏观层面。从目前已开展的学科评估活动来看,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学科评估:一类是诊断性的学科评估,主要通过学科评估来了解学科目前的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其目的就是对arc大额类型项目支持下的项目开展研究结果独立评估,考察在这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个人和研究小组的成果及其影响力,既评估arc大额资助项目的产出状况,同时还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具体的科研管理过程包括同行评议、项目申请等细节问题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加以改进[4];另一类是战略性的学科评估,即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国所处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如英国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在对英国“结构生物学”的需求评估中,委员会要求评估工作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5];而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学科评估中,其评估目的是建议bbsrc 理事会必须适合生物化学工程新的使命,并且建议理事会制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6]。应当注意,学科评估的这两个目的并不是绝对分开的,通常这两个目的在每个学科评估中都有体现,只是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有一个目的占主导地位而已。相对于学科评估的目的,其评估目标则比较具体,主要是指在评估单个学科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属于微观层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同一科研资助机构在开展评估活动时可以有一个统一的目的,但对每个具体学科的评估目标则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学科评估的目标应注重其引导性与概括性,既要包含学科的当前研究和培训概况;也要重视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关系以及学科的资助模式变化等。

2.2 范围

学科评估的内容直接指向学科本身,即学科的整体产出和综合影响力,以科学分类中的学科作为一个评估单元,通常指的是一类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它并不关注具体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学科评估中又离不开机构和人员,它是在相关机构和项目负责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只是最后将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和考虑。学科评估的范围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评估的时间范围,二是指评估的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对“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评估的时间范围是选择在1988—1992年之间,涉及到arc资助的21个科研项目。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7]。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对“地震减灾计划”的评估范围确定为以下研究领域:结构工程、地理技术工程、建筑和机械系统和与地震有关的社会科学;其评估时间跨越很长,从第一个资助计划(1958年)一直到最近的研究计划,评估小组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考察[8]。学科评估的范围界定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前提条件,一般由评估小组和科学共同体一起协商确定。只有将评估的范围界定清楚了,其后的评估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3 学科评估的组织与结果

3.1 组织

学科评估是科研资助机构为达到了解所资助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等目的而提出来的,因此学科评估的组织一般由科研资助机构主导。科研资助机构邀请一批该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利用已有的数据积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若干年来在其资助下的某个学科所取得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估,并进而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性建议。学科评估的组织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上包括三个阶段:1、基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科评估的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2、数据(资料)收集阶段:根据已确定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 收集准确的相关资料,开展预定的评估活动;3、数据(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形成整体的学科评估报告。

3.2 结果

学科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小组要将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递交给科研资助机构,有关部门选取合适的内容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开学科评估的内容。并及时收集评估对象、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小组所提的建议及时调整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学科评估报告分为公开文件和保密文件两个部分,公开文件中省略涉及个人或具体项目的陈述;保密文件则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只提供给arc的少数相关人员。公开的评估报告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评估专家组提供的可公开的评估报告,第二部分是arc对评估报告的回应, 尤其是针对评估小组提出的政策建议予以逐项答复。因此,评估的过程既是arc了解其资助绩效的过程, 也是改进其政策和管理工作的过程。英国bbsrc对学科的评估工作完成后整理成文向公众展示学科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资助的优先领域。如bbsrc 在对可持续农业的评估完成后立即确定了该学科三个重点资助的优先领域:创新农业实践、新型玉米体系和环境管理生态学[9]。

4 学科评估方法 科技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同行评议)、半定量方法(回溯法或案例研究)和定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10]。其中同行评议使用最多,然后是非定量的案例研究,而纯定量方法相对使用较少。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还可以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常对基础研究的评估经常用到同行评议,对一些大型的、有多种评估对象和目标的计划则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本文所论述的学科评估就需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就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明了。通过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的经费投入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获得的资助力度。当然,对某个学科的投入是多元的,学科评估主要关心的是政府经费的投入状况。同时,学科的产出比较复杂,它既包括显性的结果如出版物,也有隐性的结果如对科学文化、社会经济进步的贡献等。一般来说,对学科评估简单的产出分析就是用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一个指标,在学科评估小组指定的数据库或刊物中,检索出一定时期内在科研资助机构的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多少。再进行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该学科在若干年来的发展概况,在全球的总产出中占多大的比例,其国际影响力是增加还是减弱。如bbsrc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 首先分析了英国对“结构生物学”的投入情况,然后对“结构生物学”的产出作了文献计量分析,由城市大学的信息行为和评估研究中心利用研究产出数据库rod和isi,再加上评估小组协商后增加的三种刊物,对英国在1990至199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过去的10年中,英国的结构生物学产出有明显增长,该领域英国对全球的贡献比例从8%上升到12%;其中剑桥、牛津和伦敦大学是该时期内结构生物学研究产出的主力,它们三者的论文在1990年至1999年占了英国总论文产出的40%[5]。

4.2 会议研讨

由于学科评估涉及的科学研究领域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因此召开科学家之间的会议就成为必要。让科学家畅所欲言,发表他们对学科发展的看法,对改进管理机制提出建议,明确学科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如果是与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还可以邀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一起共同研讨,讨论学科的研究成果如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明确市场的需求,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方向。bbsrc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评估过程中,1998年9月8日由化学工业协会组织,在英国伦敦召开生物化学工程科学家会议,大约有50人参加,都是英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生物化学科学家。讨论诸如:生物化学工程研究的目前状态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怎样?未来生物化学工程的培训需求怎样?新出现的技术是什么等问题[6]。

4.3 实地走访

通常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或者重大仪器设施基地,这些部门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资助机构支持的重点,它们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学科评估过程中评估小组都会到重点实验室或重大设施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它们的支持力度是否合适,研究产出是否达到要求,接下来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资助。除了走访本国的重点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学科评估中往往还需要走访其他国家的类似实验室或相关部门,以此做一个比较,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同时拓宽本国科学家的研究视野,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评估小组走访了帕斯、阿德雷德、霍巴特、墨尔本和悉尼等地的相关实验室,对涉及21个不同项目的17位受资助者进行了访谈[7]。bbsrc在评估“生物化学工程”过程中,bath大学的john howell教授组织了一批年轻的英国化学/生物化学科学家走访了美国相关的部门,以此比较两国的研究状况和拓宽年轻科学家的视野[6]。

4.4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学科评估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个学科评估都曾采用过。调查问卷一般是面向大型项目的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及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发放,通过他们了解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科学研究资助机构的资助程序是否合理,经费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地开展研究工作,学科发展对于社会的贡献如何,今后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等问题。arc在对“大气和海洋地理学”进行评估时,向arc大型项目负责人发放了一份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普通信息)包括个人和职业信息,如姓名、所在单位、最高学术资格、获得最高学历的时间、开始科研的时间、目前的职位等,也要求列出研究职业中的出版物数目、同时要向他们了解申请不成功的项目并且说明是否从其他什么地方得到资助,以及他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今后是否继续申请arc的项目等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申请到的项目的一些具体信息等内容[4]。

4.5 信息收集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的有力工具。在学科评估中,通过网络可以收集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汇集除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以外的一些社会人士对该学科的看法以及发展意见,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科的状况。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为了从更广泛的渠道得到的信息,在《校园评论》上广告,类似的信息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澳大利亚天文学会会员,希望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和评估[7]。nsf在对“重大海洋研究计划”的评估中,也在互联网上发放问卷,了解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带来对海洋认识的显著增加吗?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为你提供了研究中使用的其他研究设备和设施吗?并且还通过问卷收集各界人士对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的建议措施。

4.6 国际比较

对学科的评估不能只是在纵向进行比较,横向的国际比较往往更加重要。学科评估中不仅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清楚该学科在世界上的整体概况,从中了解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明确本国在该学科今后的发展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进而确定一些优先发展领域,保持本学科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bbsrc 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评估小组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在当前的世界上“结构生物学”有三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分别是:基于整体基因的方法(结构基因)、基于系统和加工的方法、个体目标(individual targets)。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的研究集中在“结构基因”方面,其它的研究方向散见于其他的一些国家[5]。

5 启示

我国目前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经费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2]。如何有效的利用科技经费,使之达到最大的效益产出,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基础科学进行绩效评估,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以上介绍的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评估,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5.1 学科评估是提高我国科学基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开展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资助方法和模式更加科学有效,也使得有限的科学基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开展过许多类似项目评估和人员评估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科评估针对的是学科整体的发展及基金管理机制等问题,是在整体上把握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绩效和管理工作概况,具有项目和人员评估等方式无法触及的角度和深度,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我国科学基金对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明确目前的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

5.2 学科评估是制定我国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科学研究必须体现国家的目标和需求[13]。在学科评估中可以了解该学科目前的国际趋势和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目标服务。目前我国开展的科学研究绩效评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微观的、针对研究人员个人的评价,而宏观的评价不足[14]。学科评估本质上是一种宏观评价,并不过多考虑细节,而是分析学科的综合影响力,注重学科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因此,在我国开展学科评估可以拓宽我国科研人员的视野,明确国家的需求和目标,同时也为国家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5.3 学科评估可以增加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基金工作的了解

当今社会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基金工作,开展学科评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的工作,向公众展示科学基金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提升公众对科研资助机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管理机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目前不尽如人意,除了其他的因素,与我国的科学宣传和科普工作不力有很大关系。公众对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一知半解,这也使得目前各种伪科学大行其道,损害了科学的正面形象。通过向公众展示学科评估的结果,一方面让公众掌握当今科学发展的最近进展,另一方面,让公众明确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向及取得的成果,提升公众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的支持力度。

5.4 学科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数据资料信息的积累

学科评估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有学科内部的纵向比较,也有横向的国际学科发展比较。而这些比较需要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等信息,大部分基金项目相关结果的数据和资料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必要基础。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之所以能够开展大型的学科评估活动,正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可开展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大量基础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能够通过电子系统快速获取。目前我国在科研成果基础数据的积累、获取和共享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客观条件上制约了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一些绩效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2]。因此,科研资助机构应该加强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结题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工作,促进数据共享,推动网络化建设,为将来开展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各种科技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换言之,开展学科评估也是推动基础数据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督导;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15

一、研究背景

自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课程改革已历经十二年,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日渐成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本次改革的13个科目中变化最大的课程科目之一,课程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从事体力活动的时间与次数大幅减少。当代青少年心肺功能不足、意志力薄弱、运动素质低下等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督导评估对象体育正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国务院、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人士对督导评估对象体育日益重视的大环境下,适逢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巨变,督导评估对象主管教育部门应如何优化督导评估对象体育与健康课程督导模式,更好发挥教育督导功能是值得探讨的。

二、课程督导功能剖释

课程督导是教育督导部门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对督导评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课程教学及管理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的教学管理活动。找出督导评估对象在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指导督导评估对象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中进一步强化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课程教学与管理质量是课程督导的根本任务。确切一点来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课程督导的工作核心。

影响督导评估对象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配套设施设备因素。所以,课程督导至少应包括“督管”、“督教”、“督学”、“督配”四方面内容。

(一)督管

督管,是指督导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体系对督导评估对象的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所得情况对督导评估对象的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课程管理服务于学科课程教学,良好的学科课程管理有助于学科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不当的学科课程管理亦可对学科课程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使学科课程教学质量无法达到应有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课程管理可以理解为督导评估对象的管理层在学科课程教学方面的自我督导。这样的“督导”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易到位的督导。

在小学阶段,督导评估对象对于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等与学校毕业升学率无关的术科科目的课程教学是否支持与重视,对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影响。督导评估对象在各班的课时编排中各个科目课程的课时数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编排,保证各科目课程每期都能按国家规定的课时数上足课时;绩效工资计算方案的制定是否有利于激励不同学科任课教师努力提高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学科任课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情况有否进行质量监管等都能体现出督导评估对象对该课程的管理力度与态度。

通过对督导评估对象学科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督查,可以了解督导评估对象在学科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就此形成评估意见,引导督导评估对象在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加强,在没做或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予以完善。

(二)督教

督教,是指督导评估方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体系与手段对督导评估对象的学科课程任教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教”进行质量监测评估。教师是学科教学的实施者,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关系重大。因此,督教是课程督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课程督导工作最终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教师学科课程教学工作主要可分为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外拓展三部分。因此,课程督教的监测范围应包括:学科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情况与教师课外拓展施教管理情况。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课程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则可以通过现场听课、学生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课外拓展施教管理情况可通过对督导评估对象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情况、运动队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

(三)督学

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构成因素。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合作,行动一致,课程的课堂教学才能教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督导部门对督导评估对象课程督导时只注意督导评估对象的管理与教师方面因素,忽视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的督导,督导工作显然是不细致,不全面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学习因素当然与教师和督导评估对象对他们的引导与管理有关,但是,教师与督导评估对象受其自身教育管理水平与能力的限制,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某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等可能指导得不够科学、不够到位,需要督导部门专家给学生提供更科学、更高明的指导。

督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之外,还应关注教师的学。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处于课程改革浪潮之中,各学科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不断朝着高精化发展,站在课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必将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时代所抛弃。

(四)督配

督配,是指教育督导部门对督导评估对象各项课程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使用、维护、管理的督导。

充足的课程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是开好开足课时的前提与保障。根据各督导评估对象办学情况配足相应课程所需要教育设施设备,既有督导评估对象的责任也有教育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责任。督导部门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督导评估对象在教育设施设备使用、维护或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应给予指导;对于配备不全的,则应分清责任所在,督导评估对象的课程教学有需要,且有财力承担的,应督促配备;督导评估对象有需要,但无财力承担的,应积极帮助督导评估对象向上级反映,争取建设经费投入。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

(一)课程易受挤占

虽然目前国家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但是,在升学成绩说明一切的信条作用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某些督导评估对象中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处境。在某些督导评估对象中,部分高年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时长期被语、数、英课程挤占。

(二)改革前后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大

在本次课程改革浪潮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最大的。课标的基本理念与原来大纲的基本理念差别很大。课程基本理念的改变必然需要课程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的改变以适应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

(三)教学内容开放性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地形地貌、气候、文化等地区因素差异甚大,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室外活动课为主的教学学科,其实施受上述地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学科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甚至连学生用的课本教材也没有。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小学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针对不同水平段给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达成这些目标,选用什么内容、什么手段、怎样的教学顺序全由教师自主掌控。

(四)价值取向内涵丰富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主要采用“四维”评价法,即从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四个维度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某一课时、某一单元之中,因为选用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评价内容的权重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配。

四、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督导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程督导过程中,督导评估体系的制定、督导评估涉及的范围及采用的评估方式方法要全面多样。督导评估主体只有对督导评估对象在课程的管、教、学、配四大方面都有较全面、清晰的认知基础,充分了解督导评估对象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才能进一步就督导评估对象今后如何更好开展工作提出全面准确、科学有效的督导建议。

(二)发展性原则

督导不是为了批评打击,而是为了促进发展。良好的课程督导评估模式应该是一种督导评估主体与督导评估对象能心情愉悦地坐在一起共同就督导评估对象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困惑进行共同探讨、分析、研究解决策略的教学督导。因此,课程督导应该是一种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督导评估主体与督导评估对象共同就如何更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互动研究探讨,互相尊重,督教相长的督导评估。

(三)灵活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开放性大,课程教学价值取向复杂等特点,不同的督导评估对象有不同实际情况,课程的督导评估常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常规的督导评估体系和方式难以有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督导就要有所变通,灵活处理。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督导评估体系与模式设置不应该是全封闭式的,应该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灵活结合的形式,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灵活性、形成性的综合督导评估。

(四)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制定课程督导模式的过程中,对于督导评估体系、评估方案等的制定必须顾及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双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合理设计,使督导评估过程易于操作,不对督导评估对象的正常工作开展造成过多不便。

五、结语

基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相关教育督导部门在制定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督导评估标准体系与操作模式时如果只用一套评价标准细致精确评估体系、步骤方法固定不变的评估模式对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督导评估,势必有闭门造车之嫌。为此,对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督导评估标准体系与模式的制定只能由相关教育督导部门依据课程督导的内涵取值范围与原则在一定的评估框架范围内根据督导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 余柯,李晓红等.优化督导模式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8(7):21-22.

[2] 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李素敏.教育督导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6篇

关键词:本科评估 平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01-03

自从1999年我国大学实施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保障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及时出台政策,对我国高等学校进行本科评估。学界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模式,如何通过评估来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如何进一步实现评估的简洁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我国高校进行本科评估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从恢复高考时算起,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恢复高考的前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速比较缓慢,1978年为1.55%,1988年3.7%,1998年也不过才升至9.76%。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开始实施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得到快速提升,2002年为15%,2007年为23%,2010年为26.5%,到201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的三个阶段的发展划分理论,即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内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教育,大于50%以上为普及教育,我国现今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基石。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时期,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绝佳时机。经济扩张和科技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各类人才是目前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对社会工作的参与度,使高校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这是成就高校发展的一个绝佳时机,同时,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是高校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需人才,高校普遍实行扩招政策,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教育的急剧扩张,许多配套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扩充无法跟上教育扩招的步伐,致使我国本科教育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为了保证本科教学在高校的中心地位,保证本科院校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而优质的专业人才,教育部决定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分批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2 我国两次重要的本科评估

2.1 首次本科评估――水平评估

首次评估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建设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情况。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通过”的学校五年后进入审核评估。

我国首轮评估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展开的,评估工作是从2003开始,2008上半年结束,首次评估全方位地对我国的592所本科院校进行了评估。虽然首轮水平评估由于缺乏自身应有的自由与自觉和独立性不强而饱受诟病,但首轮评估过程、方式和方法及评估本身都为后面我们将要进行的第二次审核评估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本,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首次评估是对我国的本科教学一个总体检阅,通过评估,我们大体摸清了我国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目前急切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它促进了各大高校对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加大了高校对教学质量的关注,稳固了教学在学校事务中的中心地位;其次,首次评估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教学工作秩序的形成,使大多高校的教W管理和教学水平通过这次评估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过程系统化;最后,首次评估制定了比较严谨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它成为高校规范管理的参照系和指导高校发展的指挥棒,也为第二轮本科评估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工作范本。

2.2 第二次本科评估――审核评估

第二轮本科审核评估重点是考察学校办学条件、审查本科教学质量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考查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运行状况及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

第二次本科评估强调高校在确定自身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引导高校创建特色、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第二次本科评估首先设计了“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构建了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共同参与评估的新评估组织体系;其次,第二轮审核评估不同于第一次的水平评估的指导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的思想,倡导了学校主体,国家把关,学生为主的新评估理念;最后,在第二次评估中采用了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法,评估中有行业和企业人员参与评估,建立了过程管理和专家工作规范的严格过程监管机制。作为一个已经评估过的院校工作人员,我认为此次评估从声势上不像第一次评估那样搞得“轰轰烈烈”,评估在“静悄悄”的进行,非学校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学校正在评估。经过第一次评估,人们对评估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抱有太多的好奇心。在此次评估中,学校一切活动正常进行,评估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微乎其微。其次,通过第一次评估,学校的管理已经规范化和程序化,学校教务对基础教学数据在平时的工作中收集整理到位,再加上高校经过首次评估,对评估过程都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准备材料充分,几乎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最后,在第二次评估中,大多高校为了迎评都引用了一些评估平台,教学数据都在平台上可以检索到,这也是该次评估悄无声息的一个原因。

3 评估结束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关注教学过程数据收集, 建立学管理平台

平台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原来简单处理数据的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网络技术的兴起,加速了信息处理平台化发展的进程,在本科评估中建立一个所有高校通用的数据管理平台,是未来本科评估顺利进行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们所经历的两次本科评估中,评估数据收集是被评估高校面临的一个最为头疼的问题。

在首次评估中,各大高校为了收集评估所需的教学数据可谓是用尽手段,有些学校为了获得评优结果,甚至冒险假造教学数据。每个迎评高校都在尽力收集评估所需的教学数据,因为评估数据直接影响评估结果,而评估结果对学校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会影响学校未来招生名额,影响学校以后的每一届招生,影响上级对学校未来的资金投入,以上每项都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所以教学数据收集中每个高校都高度重视。但现实情况是,评估中所需的与教学相关的数据大多分散保存在各个部门或院系,并且这些数据多数处于原始状态。这是因为本科评估前学校对教学数据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和条目要求,每个部门和学院所拥有的教学数据内容和条目都不一样,尤其对新合并高校,合并前各校各自为政,不可能有符合统一格式和相同条目的数据,收集评估所需数据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即使非合并高校,也是因为教学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不同工作人员的偏好不同,教学数据以不同的方式保存下来或存储,要收集到评估所需要的一定年限和时间段、条目统一,内容一致的所有教学数据,就需要各个学院组织人力对原始的教学数据进行整理,评估是在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中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组织人力来完成这项复杂的工作的,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仅仅就这一项工作,就会使迎评学校焦头烂额,这也是有些高校冒险编造虚假教学数据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目前,高校大多工作已实现无纸化办公,但教学过程数据大多使用Excel表格和Word文字处理等简单数据处理方式,采用这种简单自动化数据处理方式,针对少量数据还能应付,如果教学数据常年积累,就会有很大弊病,首先,如果用户需要某一方面的信息,检索起来非常缓慢,Excel对数据的处理只适合小型数据库,实现大型数据存储几乎慢到无法忍受;其次,使用单机保存的数据容易出错或丢失,难于对数据进行后期维护也是它的一个弊病。因此,在首次评估结束后,建立一套教学管理平台系统就被提上日程,但我们调研发现,目前针对教学管理的平台比较少,已经在使用大多数是本科教学评估系统,且单机版居多,这就造成系统运行硬件要求高,而且操作复杂,限制了数据库的发展。而基于微软的B/S(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框架的本科教学评估系统又面临一个网络解析速度慢,灵活性差的现状。

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网络技术,以国家教育部对本科办学质量评估各项指标为核心,开发一个高校通用的教学数据平台系统,这将最有效的实现评估过程和结果的简洁化。这个平台能提供开放性和可移植功能,同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比较高,可以实现评估人员在远程调用自己将要评估的学校本科教学数据,不需要进驻到该高校或进驻时间很短就能对这个学校进行系统和全方位的评估,这不但可以减少评估人员的长途奔波,又可以不影响评估高校的正常工作开展,也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教学管理数据共享。通用的教学管理平台系统中教学数据具有统一标准和条目,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成为迎评工作的亮点。在平时工作中高校对海量教学过程数据可以统一采集、整理、归类,然后定期备份存放在专门的数据存放地,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可以同时备份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数据是我们研究高校发展历程,总结教育发展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

3.2 分析中外评估模式利弊,确定我国评估方式

不同的评估模式包含不同的价值追求和政策伦理,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主体的教育理念和评估理想,同时也蕴含着它的价值取向,确立我国的高等采取那种评估模式,有助于我们把握评估价值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认识评估教育价值的本质及其含义,深刻理解评估本身存在的意义,理解评估存在的政策伦理追求。

西方主要的教育评估模式有以下四种:

第一,泰勒模式――科学取向模式。即就是运用各种可以将事实量化的手段,收集对象的稻莼信息,以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第二,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决策取向模式。即就是对评价方案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第三,斯里克文的目标游离模式――人文取向的模式。即就是提倡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第四,斯塔克的应答式评估模式――参与取向模式。这一模式以心理构建思想为基础,强调评价过程是所有与评价方案有厉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协商的过程。

我国现在采用的高等教育评估方式,刘理认为属于“政治取向模式”,这是因为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和投资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宏观管理体制决定了高校评估中政府行为的集权模式。但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缺点是评估信息不全,专业性不强,导致评估失真;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效率低;独家控制评估权,缺乏监督,影响评估的公证性。

根据约翰・布伦等人研究证明,评估给高校的影响有两面性,评估在促进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和高校文化改变的同时也导致权力越来越集中和学校内部官僚化趋势的增长。评估导致国家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过多介入学校正常运行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高校学术权力的存在空间,打破了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律,不利于教育健康发展,这与评估引导高校摆脱外部压力的基本价值观相左。评估是确保高校遵循基本教育规范,保证高校按照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则办学,但在评估中为了使评估结果具有说服力,评估邀请不同行业人员介入,这就会使学校为了达到评估的目的,而做一些部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的事情,使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保持自然秩序,高校整体运行不能保持稳定状态,阻断高校办学行为的连续性,这样,高校就不能根据学校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形成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色,而获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与评估的目的相违背。现有的几种评估方式中只有外部评估(中介性评估)可以使高校的独立性得到最大实现。

中介机构评估在评估中兼顾社会多种需求,接受各方面监督,对教育活动即办学效益做出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具体好处体现在:首先,中介评估可以保障学校学术活动的相对自由。通过各行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既保证了评估的可信性,又确保了高校自由的进行学术活动,如果评估由政府主导,就有侵害学术自由之嫌。其次,政府进行评估时,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都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这种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评估,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而评估中介是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组织,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和公证性等特点,能更好的保证评估结果的公证性、合法性和权威性。但中介评估容易引发大学的“文件制造”运动和“自我欺瞒”的造假行为。这也是我们在评估后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4 结语

评估作为一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评估中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评估是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实现教育“在适应中超越,在服务中引领”的作用,在评估中评估者应尽量做到“立身世俗”又“不唯世俗”。评估是为了在世俗化的活动中尽量追求超越性的“天职”,注重评估的当下存在价值,在评估中不断完善这种教育体制,发挥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正向功能,减少它对教育的不利影响,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早日腾飞。而不能迷失在各种对教育和教学评估“指责”和“称颂”的喧嚣之中。

参考文献

[1] 刘理,董垌希.高校评估政策理论分析-以我国首轮本科教学评估为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42-47.

[2] 梁绿琦,袁光亮,张瑞芬.教学评估D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34-138.

[3] 李志宏.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对高职教育评估制度建设的启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5-6.

[4] 张蕾,明仪皓.本科评估背景下地方高校陈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25-28.

[5] 王卫平.刍议本科教学评估方式需要避开的误区[J].职业教育,2016(5):163-164.

[6] 周锡堂,董超俊,赫向英.从教学评估实践看地方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改革与发展,2016(1):26-30.

工程管理学科评估第7篇

Abstract: Via operational evaluation practice of Chines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CNER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bjects,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evaluatio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en establishes a frame model for expert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ropos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results.

关键词: 运行评估;综合评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Key words: operational evaluation;synthesized appraisal;CNERC

中图分类号:G322.2;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014-03

0 引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行业或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旨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1]。

截止到2011年,已有156家工程中心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工程中心的运行管理和分类指导,工程中心的管理重点正逐步由组建转移到监督管理和优化调整上来。开展运行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工程中心的监督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各工程中心的自身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与引导作用[2-3]。

根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要求,2011年对工程中心四年来(2007~2010年)运行效果的客观评价及运行状态的分析,对比工程中心的组建宗旨及职责定位,对各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动态管理,为加强和规范工程中心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4]。

目前关于工程中心评估的文献主要涉及省级工程中心评估实践,从科研管理层面,针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例如江苏省开展了省级工程中心的验收评估实践[5],陕西省对省级工程中心进行了专项绩效评估实践等[6]。本文通过国家工程中心运行评估的实践,综述了评估对象、原则和程序,探讨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使用,建立了专家评议结果相关模型,为合理利用综合评价结果提供实践参考。

1 评估对象、原则和程序

1.1 评估对象 本文涉及的评估对象为2008年以前(含2008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两年以上的高新技术类工程中心。

1.2 评估原则 主要包括:①导向性原则。评估工作立足于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工程中心的组建宗旨、目标定位,引导、鼓励工程中心向规定建设目标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目标。②客观公正原则。评估工作做到公开、透明,鼓励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参与,充分发扬民主,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中心的运行绩效。③科学、可行、高效原则。针对运行评估的目的和基本特点,选择科学、可行的评估模式和技术路线,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简化程序、易于实施、提高效率;评估指标的设计做到概念准确、含义明晰、层次合理、完整全面反应评估对象特征。

1.3 评估程序 本次评估工作采用“统一框架与标准,分领域组织实施”的工作方案。通过工程中心自评价、同行专家评议(包括会议评估与通信评估两种形式)、管理部门评价和现场调研等多种评价活动,对各工程中心的工程化能力与水平、行业作用以及运行管理三个方面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2 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2.1 评估方法的选择 本次运行评估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会议评估、通信评估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综合评估与专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以评估指标的判断准则为绝对标准,将中心运行表现与指标判断准则的对比作为主要依据,辅之以中心之间的横向对比,评价各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次运行评估按照《工程中心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的政策文件,根据工程中心组建宗旨、职责、职能的相关要求,建立了评估框架、设计了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建立在历次绩效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工程中心发展目标要求[7]。

指标体系共设工程化能力、行业作用和运行管理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及说明见表1。

3 同行专家评议

工程中心运行评估同行专家评议采取分领域答辩评议和通信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该同行专家评议方法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科学基金资助机构的项目评价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8-9]。

3.1 专家的遴选 根据《科学技术评价(试行)》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10-17],评议专家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判断能力,熟悉被评价内容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时具有良好的资信和科学道德,认真严谨,秉公办事,客观公正,热心科学技术事业,敢于承担责任。遴选专家应遵循随机、回避和更换的原则,突出评估专家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合理性。

本次参与评估的工程中心按领域分为五组(以下简称为A、B、C、D和E组),各组评议专家来源涵盖高校、军队、研究院所、协会/学会、企业,以行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通信评议专家以小同行技术专家为主。

3.2 专家评议表的设计 为便于评议专家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将每项二级指标抽象提炼出具体的2-4项评价判断,专家根据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对所设选项进行选择,并参考评价判断的选择情况对该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每项指标打分满分为10分,优秀为9~10分,良好为7~8分,合格为5~6分,问题较多为5分以下。例如对二级指标“工程化研发方向”的评价设计见表2。

在上述专家评议表的基础上,针对会评专家参与现场答辩的特点,设计各组综合评议意见表。会评专家组应对本领域工程中心提出综合性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中心在评估期内的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4 同行评议结果分析

4.1 同行评议评分模型 参考相关文献并综合考虑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两种形式,设计同行评议评分模型。以A组为例,若m位会议评估专家,n位通信评估专家对p个工程中心进行评估,设YmA,YnA分别为A组工程中心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评分矩阵,则YmA=(ym1,ym2,ym3,…,ymp)T,YnA=(yn1,yn2,yn3,…,ynp)T,设XmA,XnA分别为A组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专家评分矩阵,则

XmA=■,XnA=■

式中,xab为第b个专家对第a个工程中心的评分值。YmA表示m位会议评估专家对p个工程中心进行评分,YnA表示n位通信评估专家对p个工程中心进行评分。按照评估专家评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18-19],即

yma=■xab/m(b为正整数,且l?燮b?燮m),标准差为SDma,

yna=■xab/n(b为正整数,且l?燮b?燮n),标准差为SDna。

4.2 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 由于评估专家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心理特征、思维模式、标准把握等都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评估专家对于同一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判断就有可能形成偏差,评估的结果就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20-23]。针对本次评估特点,对专家评分偏差分析如下:

由于专家的个体差异以及评分尺度把握的不同,个别专家评分可能整体偏高或偏低,表现为专家评分偏离整体评分的标准,此类偏差称作个体偏差,用1表示。内部影响偏差是专家基于对自身熟悉领域的偏好所产生的偏差,特别在小同行技术专家评分中易出现,用2表示。条件影响偏差是基于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两种不同形式下,各位专家对打分原则掌握的尺度不一致,对某个工程中心的评估没有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偏差,用3表示。由于各专家组间评分的尺度存在差异,导致各领域间同等水平的工程中心横向对比存在分值差异,从而产生组间偏差,用4表示。

综上分析,建立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

=1+2+3+4

式中,个体偏差为1,内部影响偏差为2,条件影响偏差为3,组间偏差为4。

4.3 同行评议结果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可知,实际评估活动中所产生的偏差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中心运行评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本次评估实践采取了相应措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尽可能消除上述偏差,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本次评估活动特点进行分析,1是由专家的个体差异决定的,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采取筛除同组内异常值的办法消除个体偏差,从而不影响整体评估结果。

2主要表现在小同行技术专家评分中出现明显偏离均值的现象,综合分析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评分结果,以统计学方法为手段,可以鉴别出无效数据。

3主要表现在通信专家与会评专家在个别工程中心的打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会评专家听取中心答辩,部分疑问通过提问进行了解,对情况了解更加深入,而通信专家只通过中心提交材料进行打分,两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及准确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非共识性差异,针对上述情况对个别中心进行现场评议,整合多方意见得出评议结果。

4主要表现在各领域间同等水平的工程中心横向对比存在分值差异,各组分数之间的差异除了本组工程中心总体水平不一致外,还要考虑每组专家不同,各自掌握的打分原则也不相同,需要综合考虑平衡。对不同分数段内各组中心数量分布以及不同比例内各组中心分数分布进行列表分析,见表3、表4。通过组间横向对比,对评分结果进行校正,在较大程度上消除组间偏差的影响。

5 结语

本文综述了工程中心运行评估原则、程序、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同行评议为研究重点,探讨了专家遴选机制和原则,建立了同行评议评分模型和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深入分析个体偏差、内部影响偏差、条件影响偏差和组间偏差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消除(减弱)方法;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合理利用同行专家评议结果,为工程中心运行评估综合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同行评议方法的应用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发明,蔡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理想运行目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6):25-28.

[2]曹煜中,王发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2):22-25.

[3]李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3.

[4]关于开展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评估的通知,国科计函[2011]18号.

[5]孙兴莲,白冬梅.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管理现状与政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08(2):42-43.

[6]贺福明.省级研究机构绩效评估探讨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1(24):132-133.

[7]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060号.

[8]张彦.论同行评议的改进[J].社会科学研究,2008(3):86-91.

[9]徐彩荣,李晓轩.国外同行评议的不同模式与共同趋势[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29-33.

[10]何杰,王成红,刘克.对同行评议专家评议工作进行评估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4,18(1):47-50.

[11]王成红,何杰,刘克,宋苏.关于同行评议专家定量评估指标研究的几个新结果[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2):83-89.

[12]齐丽丽,司晓悦.对我国同行评议专家遴选制度的建议[J].科技成果纵横,2008(5):26-28.

[13]陈媛,樊治平,谢美萍.科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0):38-42.

[14]张恬,张宏翔.同行评议形式的争论及发展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52-154.

[15]杨翠.关于同行评议自我评价规避方法的若干问题和完善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86-88.

[16]冯锋,于晟,于振良.关于科学研究项目同行评议的一些政策性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7,21(1):42-46.

[17]吴建军,刘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12):151.

[18]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评分偏差效应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6):134-137.

[19]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6.

[20]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信度与离散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7):80-82.

[21]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的若干问题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