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合集7篇)

时间:2023-05-25 17:36:12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1篇

关键词:异中求同;发散迁移;以今释古;开发实施课程;轻负高质

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更是提醒人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教师在教学不同知能中,总是面对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感,也是如此。不同的知能,它们之间也会具有互通性。作为教师根据教学所需,可以通过对比探究,对不同的知能进行巧妙的联系,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之目的。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多方探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用“以今释古”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来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就是一例。

一、利用互通,探究方法

学生对文言文语感的形成,最好是对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首先有一个通盘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概括地说,主要在于:

(1)文字方面,要识别通假字;

(2)词语方面,要区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3)句子方面,要掌握常见句式;

(4)翻译方面,要用现代汉语直译。

对此,笔者原来的做法是在教学具体文言文之前,首先以简单的文言文词句为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逐一说明,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先有一个整体认识。但是,由于文言文具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学生――特别是初中刚入学的学生,由于文言基础几近于无,于是,不少学生对简单的文言文事例词句的理解也就比较困难,自然便更不用提能收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有整体认识。这样,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就遇到了基础难关。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而达到培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目的呢?笔者根据学生感知理解的障碍主要在于语言的“古代性”,于是就想到相对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两者是有较大区别,但是,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应该具有相应的继承性。

于是笔者就深入探究,结果发现: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要点虽然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文言文之“异”在现代汉语中还是“遗传”着。譬如文字方面的通假字,词语方面的词类活用(譬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同样存在的。而且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要点,有些是必定要以现代汉语为参照物进行比对才能说明清楚的,譬如词语方面的古今异义、句式方面的不同形式,等等。

因此,笔者决定:以今释古――在开始教学具体文言文之前,先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文言文所需的整体基础知识要点,进而迁移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与能力。

二、开发课程,实施方法

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凭借互通,根据所需,进行逐一深入的探究之后,笔者就把探索出来的成果进行推敲,编写成课程开发资料,施行于教学,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各种语感。

1.文字方面

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要点,在文字方面主要在于通假字。通假也称“通借”,它是指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对本有其字却不使用,而去临时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的存在是想当普遍的。现代汉语虽然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用通假字的现象依然存在。于是,笔者就借用现代语言中的通假字来向学生说明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知识。

个例:通假字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对一个个现代汉语例句中通假字结合前后文进行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2.词语方面

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词语方面,主要在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代汉语,同样存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于是,笔者同样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内容来解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对词语方面基础知识要点的理解问题。下面略举一例。

个例:使动用法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对一个个现代汉语例句中使动文字结合前后文进行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就有了一定的语感。同样,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其他词类活用等,也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3.句子方面

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四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同样存在。笔者同样拿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比对理解。像倒装句,笔者先以一个成分是常规排序的典型句子为参照物,再拿现代汉语中与之排序不同的倒装句来比对分析感悟,理解什么是倒装句,有哪些类型,进而引导学生去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

个例:常规句

个例:倒装句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把一个个现代汉语倒装句结合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排列常规句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就有了一定的语感。同样,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也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4.翻译方面

翻译古文,要以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为基础,可以说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笔者就拿几句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与译文引导学生逐一比对,最后归纳出翻译古文之直译有哪些类别。

个例:直译法类别

翻译古文,人们一般赞同直译。直译古文,也有方法。那么,直译古文的方法究竟有多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还是要根据把古代汉语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而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多少,经过归纳总结后,才能做出判断。笔者指导学生“以今释古”之后归纳出以下几类:“保留法”“留加法”“补添法”“删减法”“调换法”“固定法”“参照法”。

下面以节选自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的一节古文翻译为例作说明(举例中,译文与原文基本作对应排列;但对古今词序不同的“何恃”,就没有作这样的处理)。

【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

【解释】四川(结构助词),的边境有二,后面省略量词“个”和尚,其中……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二个和尚,其中……

【译法】调换、补添、保留。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一,后面省略量词“个”和中心词“和尚”贫穷 其中一富裕贫穷的和尚告诉

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介词,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去指普陀山固定词组、怎么样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普陀山去?怎么样?”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富裕的和尚说(对人的尊称,您)何,什么凭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往,前往。

富裕的和尚说:“您凭什么前往?”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把现代汉语译文与文言文一个词一个词对应起来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如何直译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三、感悟效果,扩展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笔者对“以今释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这样做的,经实践,效果良好。

为了促进学生利用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深入理解感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借以深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这种做法的好处。

1.易于理解

现在的人从小就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里,由于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对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感知积淀,本来就比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感知积淀不知要深厚多少,自然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就相对容易――与文言文相比,特别是在少受语意理解障碍困扰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2.易于迁移

知识是能迁移的。以今释古――用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说明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要点,由易到难,本来就遵循人们认知的客观规律。更何况在理解中,一直就与文言文相对应,这样,由理解“今文”基础知识,迁移到理解“古文”基础知识,有了奠基,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3.易于统领

不少教师教学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要点是这样的:在教学具体文言文之前,对学习文言文在字、词、句方面的整体要求不先作讲解,而在教学课文中的字、词、句时,才对具体字、具体词、具体句作对应讲解。这虽不失为一种方法,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是零零碎碎的,无法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而“以今释古”这种“文前”教学,具有整体性,让学习者在学习具体文言文之前,对学习文言文在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就有一个整体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4.易于积累

正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具体文言文之前,就对学习文言文在字、词、句等方面的各种要求有了整体认识,于是学习者在学习文言文中,对具体字、词、句,既能利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解决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要点的问题,又能把所解决问题与整体文言文对应的基础知识要点进行一一挂钩,这样就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整合,便于积累。

感悟效果,不仅能够巩固已有成果,而且能够启发后起的异中求同探究。譬如笔者与学生一起,通过探究成语,就发现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来理解学习文言文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借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同样可以收到效果。下面就对名词活用作一说明。

名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不翼而飞的“翼”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释成“长翅膀”。

名词的使动用法:祸国殃民:“祸”与“殃”是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分别释成“使……受祸”“使……遭殃”。

名词的意动用法:幕天席地:“幕”和“席”是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分别释为“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名词活用为状语:

表示处所:风餐露宿:“风”是“在风里”,“露”是“在露天”。

表示工具:车载斗量:“车”是“用车”,“斗”是“用斗”。

表示比喻:狼吞虎咽:“狼”是“像狼一样”,“虎”是“像虎一样”。

表示趋向:东张西望:“东”是“向东”,“西”是“向西”。(实际上还隐含“南北”)

表示情理:情有可原:“情”是“按照清理”。

表示时间:日新月异:“日”是“每天”,“月”是“每月”。日积月累:“日”是“一天天地”,“月”是“一月月地”。

以上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借助异中求同方式来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所做的阐述。笔者在探究中屡屡感悟到不同的知能,也会有其互通性。作为师生,可以借助互通另辟蹊径,进行发散逆向思维,进而逐一探究挖掘,进行课程开发,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并付诸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包括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在内的语文教学质量之目的,还能提高师生发散逆向思维之能力。这样的探究,不仅适用于语文教学,也可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轻负而高质,师生所愿,师生所求,于是笔者写出,以便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3.吕叔湘.吕叔湘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北京新华第一有限责任公司印刷,2012.6.

5.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7.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2篇

一、在串起旧知的基础上拓展知识,使得古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

师范院校在讲授古代汉语常识时,应尽量联系中学文言文的例子,这样,学生学起来觉得熟悉,既温习了旧知,又拓展了新知。

在联系中学文言文知识的时候,应注意把中学相关文言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例如中学课本《山海经夸父逐日》对夸父的解释很简单:夸父,古代神话人物,但在《核舟记》中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注释则为: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在学习古代汉语文选《夸父逐日》时,则应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中学己有的知识串起来,进一步说明父的用法,既要说清父在古代是用在男子名称后而的美称,又要说明此用法又常写作甫

有的篇目中学课本有,而大学教材没有入选。这时教师在讲授古汉语课程相关知识点时,应联系中学学过的旧知。如《木兰诗尸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学教材对扑朔的解释为: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在讲授古代汉语课程知识点古无轻唇音时,就可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列举其他几种观点,相互比较,从而深化认识。据刘成德先生概括,对于扑朔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1)兔走足缩之貌(张玉谷《古诗赏析》;(2)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3)扑腾,乱动的样子(北大中文系编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4)貌蓬松的样子(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尔雅》郝s行义疏指出,扑朔与扑檄、扶疏、朴簌同一语源。树木丛生的样子为扑檄,枝叶丛生的样子叫扶疏,鸟兽的羽毛丛生的样子为扑簌、扑朔。对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从语境出发,从易于理解的角度看,(3)更易于理解(这恐怕是中学教材采用这种解释的原因所在)。但从语源的角度看,显然,朱东润的解释是较妥当的。这样,在串起旧知的基础上拓展新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在讲授古汉语修辞方式时,也可以多联系中学文言文内容。上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的修辞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讨论。例如有人认为句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这才难以区分雄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联系下文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讨论,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解。这样的讨论是在中学己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又比如在讲授古代汉语中有关对仗的知识时,不妨联系高中语文第二册《滕王阁序》课后练习。该课后练习五指出:课文中有很多对偶句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是王勃骄文的一大特点。学习新知,与己有知识相联系,可以使得学生对对仗的基本类型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在新旧知识对比的基础上,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任务是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培养其阅读古籍的能力。作为师范院校,还应考虑如何运用这一工具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王力先生指出如果只熟读一些作品和掌握一些常用词,而没有关于古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那就不能融会贯通,概括全而,中学文言文的解释多属随文释义,多为语境义,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进行古代汉语教学时,一方而,要尽可能联系中学己学知识;另一方而,在新旧知识对比的基础上,加强系统性教学,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中学对字词的用法一般只要求掌握语境义,因此对通假字、古今字不作严格区分。例如,中学课本对通假字一般以通来表明,如《勾践灭吴》三年释其政,课本的注释是政通征,征税。但有的古今字则也用通来说明,如《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古今字则有的加以说明,如《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课文的注释为说,悦的古字,愉快。但更多的时候并不注明,例如高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勾践灭吴》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同娶。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则要系统讲授相关知识,要求严格区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因此,在古汉语教学中一方而应该讲清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同时也应讲清中学课本这样处理的原因所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相关知识,又可以使他们明白中学文言文教学因为教学对象、教学要求的不同,不能照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中的相关术语。

中学文言文有不少词类活用的典型用例,但一般只是随文注释,并未明确说明是哪一种类型的词类活用。我们在讲授古汉语常识之词类的活用时,就可以举这些例子,并且要让学生知道中学文言文为什么这样注释。例如,中学《寓言两则》(《韩非子》、《淮南子人间训》片段)对智子疑邻的解释是: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狼》中对犬坐于前的解释:像狗似的蹲坐在前而。《大道之行也》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释: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中学教材并没有细致分析这些词原来是什么,又活用为哪类,更没有作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中学无此必要)。而大学古代汉语的学习则应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并且加以理论概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学教材的认识。

又如《木兰诗》中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以上句子课文并未注释,然而课文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其实己暗含互文的特点。虽然王力版、郭锡良版古汉语教材均未选入《木兰诗》,但我们在讲授古代汉语关于修辞方式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举这个例子,结合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深入理解相互交错、补充的内在含义。

再如:中学课文《庄子秋水》对望洋向若中望洋的解释是仰视的样子,而郭锡良《古代汉语;+望洋:叠韵连绵词,仰视的样子少仲尼之闻中学课文的解释少,动词,小看,而郭锡良《古代汉语》注释为少,形容词用作意动,觉得少通过这样的对比,结合系统性教学,就能使学生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

三、应明确高校古代汉语教材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法体系的区别

古代汉语教学,少不了一些语法术语。然而,由于古代汉语教材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法体系不同,这既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也给古汉语教师带来难题。

例如:高中课文《师说》的注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判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这里的者、之的说明均不同于古代汉语课本。虽然王力、郭锡良两种版本均未选《师说》,但在通论及文选中郭锡良等把者看作代词,者在主语的后而复指,引出谓语;之郭本看作连词,王力则看作介词。

对这类现象,在古汉语教学时不能回避,相反,应明确指出这是因为语法体系的不同造成的,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法体系的不同固然需要指出,且可以略加介绍,但不需要详谈,更不必深入研究,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此外,在对师范生讲授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时,除了尽量多举中学教材中出现的例子外,对中学教材中出现但没有讲明的语法术语,也应予以明确说明。这显然有助于学生系统深刻地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例如: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的注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在古汉语教学时,除明确讲明古代汉语所以的两种主要用法外,还应指出:古汉语所以是代词加介词构成,而现代汉语的所以则己经发展成为一个连词,不再是代词加介词。

四、讲授古代汉语知识时,既要注意其系统性也要注意补充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

讲授古代汉语知识,既要注意其系统性也要注意补充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能更好地把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衔接起来。

例如:中学课本对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的解释取,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可释为得、着。古汉语教材未选辛弃疾的这首词。但是在讲授古汉语的词类知识时,我们可以提出疑问,即古代汉语教材为什么没有涉及取的这类用法?这就关系到古代汉语课程的研究对象,更涉及汉语语法史的相关内容。古代汉语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而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而语写成的文言,而这种文言中取是没有时态助词用法的。时态助词在汉语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当补充汉语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建立语言发展的观点,既深化学生的认识,也使得古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师范院校的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对大学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对中学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了然于胸。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这也要求师范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体系而无视中学文言文实际。据柳士镇先生统计,以2003年人教社中学课本为例,课内外合计,中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古诗文总数约在250篇(首)以上。中学这么多的古诗文学习内容,理应成为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很好的铺垫。

因而师范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师对中学文言文有哪些篇目、中学生己经掌握哪些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将大大有助于古代汉语教学,才能真正把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将来的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3篇

师范院校在讲授古代汉语常识时,应尽量联系中学文言文的例子,这样,学生学起来觉得熟悉,既温习了旧知,又拓展了新知。在联系中学文言文知识的时候,应注意把中学相关文言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例如中学课本《山海经•夸父逐日》对“夸父”的解释很简单:“夸父,古代神话人物”,但在《核舟记》中对“虞山叔远甫刻”的注释则为: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在学习古代汉语文选《夸父逐日》时,则应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中学已有的知识串起来,进一步说明“父”的用法,既要说清“父”在古代是用在男子名称后面的美称,又要说明此用法又常写作“甫”[6]7。有的篇目中学课本有,而大学教材没有入选。这时教师在讲授古汉语课程相关知识点时,应联系中学学过的旧知。如《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学教材对“扑朔”的解释为:“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在讲授古代汉语课程知识点“古无轻唇音”时,就可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列举其他几种观点,相互比较,从而深化认识。据刘成德先生概括,对于“扑朔”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1)兔走足缩之貌(张玉谷《古诗赏析》;(2)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3)扑腾,乱动的样子(北大中文系编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4)貌蓬松的样子(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尔雅》郝懿行义疏指出,“扑朔”与“扑、扶疏、朴簌”同一语源。树木丛生的样子为“扑”,枝叶丛生的样子叫“扶疏”,鸟兽的羽毛丛生的样子为“扑簌、扑朔”[7]11。对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从语境出发,从易于理解的角度看,(3)更易于理解(这恐怕是中学教材采用这种解释的原因所在)。但从语源的角度看,显然,朱东润的解释是较妥当的。这样,在串起旧知的基础上拓展新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讲授古汉语修辞方式时,也可以多联系中学文言文内容。上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的修辞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讨论。例如有人认为句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这才难以区分雄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联系下文“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讨论,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解。这样的讨论是在中学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比如在讲授古代汉语中有关对仗的知识时,不妨联系高中语文第二册《滕王阁序》课后练习。该课后练习五指出:“课文中有很多对偶句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学习新知,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可以使得学生对对仗的基本类型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在新旧知识对比的基础上,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中学课本对通假字一般以“通”来表明,如《勾践灭吴》“三年释其政”,课本的注释是“‘政’通‘征’,征税”。但有的古今字则也用“通”来说明,如《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古今字则有的加以说明,如《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课文的注释为“说,‘悦’的古字,愉快”。但更多的时候并不注明,例如高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勾践灭吴》“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同“娶”。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则要系统讲授相关知识,要求严格区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因此,在古汉语教学中一方面应该讲清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同时也应讲清中学课本这样处理的原因所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相关知识,又可以使他们明白中学文言文教学因为教学对象、教学要求的不同,不能照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中的相关术语。中学文言文有不少词类活用的典型用例,但一般只是随文注释,并未明确说明是哪一种类型的词类活用。我们在讲授古汉语常识之词类的活用时,就可以举这些例子,并且要让学生知道中学文言文为什么这样注释。例如,中学《寓言两则》(《韩非子》、《淮南子•人间训》片段)对“智子疑邻”的解释是: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狼》中对“犬坐于前”的解释: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大道之行也》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释: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过秦论》“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等等。中学教材并没有细致分析这些词原来是什么,又活用为哪类,更没有作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中学无此必要)。而大学古代汉语的学习则应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并且加以理论概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学教材的认识。又如《木兰诗》中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以上句子课文并未注释,然而课文练“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其实已暗含“互文”的特点。虽然王力版、郭锡良版古汉语教材均未选入《木兰诗》,但我们在讲授古代汉语关于修辞方式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举这个例子,结合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深入理解“相互交错、补充”的内在含义。再如:中学课文《庄子•秋水》对“望洋向若”中“望洋”的解释是“仰视的样子”,而郭锡良《古代汉语》“望洋:叠韵连绵词,仰视的样子”;“少仲尼之闻”中学课文的解释“少,动词,小看”,而郭锡良《古代汉语》注释为“少,形容词用作意动,觉得……少”[6]624。通过这样的对比,结合系统性教学,就能使学生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

三、应明确高校古代汉语教材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法体系的区别

古代汉语教学,少不了一些语法术语。然而,由于古代汉语教材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法体系不同,这既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也给古汉语教师带来难题。例如:高中课文《师说》的注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判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这里的“者”、“之”的说明均不同于古代汉语课本。虽然王力、郭锡良两种版本均未选《师说》,但在通论及文选中郭锡良等把“者”看作代词,“者”在主语的后面复指,引出谓语;“之”郭本看作连词,王力则看作介词。对这类现象,在古汉语教学时不能回避,相反,应明确指出这是因为语法体系的不同造成的,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法体系的不同固然需要指出,且可以略加介绍,但不需要详谈,更不必深入研究,以免增加学生负担。此外,在对师范生讲授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时,除了尽量多举中学教材中出现的例子外,对中学教材中出现但没有讲明的语法术语,也应予以明确说明。这显然有助于学生系统深刻地掌握相关语法知识。例如: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的注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在古汉语教学时,除明确讲明古代汉语“所以”的两种主要用法外,还应指出:古汉语“所以”是代词加介词构成,而现代汉语的“所以”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连词,不再是代词加介词。

四、讲授古代汉语知识时,既要注意其系统性也要注意补充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4篇

[关键词\]高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69-04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也是高职院校师范教育类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改革质量,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课是为师范教育类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早在1991年,国家教委师范司就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大纲》中明确指出:“古代汉语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这项规定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相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古代汉语来说,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对要低一些,这和学生的基础、课程类型、课时数,教学方法等有所差异有关。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差异,本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中文专业其他学科扫除语言文字障碍,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并借此来了解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枯燥、历时久远,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实用价值不能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因此,在高等专科院校中,尤其是高职院校中,普遍不重视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大量压缩课时,这一现象给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使从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诸多困惑。为此,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这些调查结论可以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新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通过各种方式对高职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教学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尽管古代汉语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但大多数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明确。在我们调查的所有问卷中,只有18%的学生喜欢古代汉语,有的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古代汉语。这一调查数据充分说明高职院的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自然也就不端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上甚至出现一些学生看课外书玩手机等现象。

据调查分析,之所以出现大量学生不愿意学习该课程,是因为,一方面,学生认为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中最枯燥、艰涩难懂的一门课程。因为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为古代的语言,特别是上古时代的语言更难懂,即使学习作品也是以古代的文字、词汇、语法等为基础的,再加上有的教材是繁体版,语言时代的差异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困难,一谈到学习古代汉语就觉得难学、难懂,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排斥。另一方面,学校对师范教育古代汉语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受就业压力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而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之一的古代汉语,从实用性的角度就被大多数高等学校忽略,似乎古代汉语在就业中根本派不上用场,由此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古代汉语并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认为,将来他们从事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很少用到古代汉语,用中学接触到的那些古文知识就足够了。其实不然,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将加大基础教育语文知识的学习,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要受到重视,如果当代大学生不好好学习古代汉语,将来很难胜任中小学的语文基础教育工作,对基础教育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对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我们调查的问卷统计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对古代汉语的重视程度也令人担忧,学校对此课程的课时安排逐年缩减,基本上不能够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是中文专业中最难教也最难学的一门课程,课时量又少,根本无法达到本课程教学计划的目的。据分析,一方面是近年来打着就业旗号的各种考证现象的升温,使得学生为了就业而参加各种考试,学校也为此提供各种考证的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开设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使得学生真正学习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时间大大减少,更不用说学生自学专业知识了,很少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买一些跟古代汉语有关的书籍,来拓展古代汉语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学校和学生对古代汉语的重视程度都比较弱。

(三)缺少高职院校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

我们对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进行了调查,大部分院校所选教材与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相同。教材内容多而复杂,专科阶段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接受这些教材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又有一定的限制,再加上较少的授课时数,远远达不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调查学生是否喜欢目前使用教材的结果显示,有81%的学生不喜欢。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比例,最主要的原因是跟我们选取使用的教材有关。目前使用的教材,包罗万象,知识内容广而博,但难度大,缺乏实用性,与高职院校注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脱节,所以不太受高职院校学生青睐,教师使用起来也费劲,这也是导致大量学生对古代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四)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单一

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繁多,理解难度大,在教学时数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讲授法,知识内容讲完就了事,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体地位。正如钱毅所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表现得更为突出。\[1\]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自己的优势,动手能力强,我们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同时,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手段缺乏直观性、丰富性,有些教师,只是运用现代语言表述,很难直观地传授给学生,特别是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运用不太熟练,往往还是用粉笔在黑板上不停板书,讲得沉沉欲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也极为不利。

我们对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转变,侧重于实践技能的教学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是高职师范生在寻找就业岗位时往往因缺乏实践能力而被拒之门外,并且与师范院校的本科生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使得高职院校师范生面临就业的严峻压力,从而让学生形成了古汉语学习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学不好也无所谓的态度。更为严峻的是部分高职院校对该课程有偏见,认为古代汉语只不过是“故纸堆”“老古董”,既与现代生活脱轨,又与市场经济缺乏直接联系。于是,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增加了许多所谓的实践技能课,大量压缩汉语课程的教学时数,尤其是古代汉语的教学时数被大幅度削减,远远不能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本来古代汉语的专业性就很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这门汉语学科自身又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模式的陈旧,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让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惑。为改变目前高职师范教育古代汉语的这种教学现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大胆改革探索。

三、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探索

我们从高职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与目的及目前教学现状出发,并参考兄弟院校同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首先,从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与古代汉语相关的选修课。从我校近三年古代汉语教学时数的削减来看,古代汉语的教学陷入巨大困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大量削减课时上做文章,其实这样未必有效。高职院校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谈何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对此也苦不堪言。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对待教学课程设置,如果确实需要削减,为其他课程让时间,可以变相增加一些选修课程的时数,例如可以围绕本课程知识,适当增加一些古代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对于教材,最好要精心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改革,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选取什么样的教材适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徐小兵指出,目前几乎没有专门的高职古代汉语教材,师专古代汉语教材也很少,很多高职高专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所选教材均是通用教材。\[2\]针对高职师范教育的教材更是欠缺,多数选用传统的师范本科院校教材,而且选定一本教材连用数年,作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知识得不到更新,不能了解本专业课程的最新研究动态,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视野不够开阔,应对教师和学生都不利。因此,我们应大胆尝试从教材上下功夫,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并非都要面面俱到,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正准备着手解决这一重要课题。

再次,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并进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我们应该选取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他们,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熏陶的同时,通过实践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高职古代汉语课程内容,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压缩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增加补充一些新颖且紧跟时展需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其及时捕捉语言学界的最新信息。这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近两年在教学中也一直在尝试,学生反响较好。

最后,积极探索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多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也在飞速传播,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更应该紧跟科技时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张志梅在师范专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就提出,古代汉语教学应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深入浅出”式、“身体力行”式、“手舞足蹈”式等,此类形式,张志梅称之为“佐料”法。古代汉语就像待烹的山珍野味,而灵活多样的教学表现形式则是“佐料”,“佐料”用得好,“山珍野味”才显得美妙。\[3\]古代汉语教学手段多样,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我们让学生更换角色,承担文选课部分篇目的讲读实践训练,一个班分为几个组,每个组承担不同的篇目,集体备课,分组训练。这样让学生当教师实践训练,一方面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以巩固,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提前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以及结合地域文化寻找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古汉语知识等,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既培养了兴趣,又扩充了知识,实践能力也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从古代汉语教学目的与内容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调查了高职语言课程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发现高职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学生感觉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枯燥乏味,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等。为了摆脱目前所面临的教学困境,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特点及近年来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深刻体会,尝试对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进行以上改革探索,重新审视课程定位,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代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钱毅.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5篇

关键词古代汉语实践教学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60

1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的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课题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实践是一切知识获得的前提。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2]

实践教学是教育体系范畴的一个重要組成,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3]实践教学力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结果表明,单一的知识教学不可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同的活动与不同的素质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对应性。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验、体验、实习、课程设计、论文、调查等具体的实践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人潜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应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主要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研究在上古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言,以及东汉以来所发展而成的古白话。虽然古代汉语课程本质上属于语言学课程,要求学生认知汉语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但从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看,现在的学生普遍接触古文很少,基本上对古文没有太多感性认识,毫无古文功底可言;另一方面,从课程本身来看,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问题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理论问题,本身既涉及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又要求对汉语历史演变特征细致描写,对于古文阅读能力薄弱的本科低年级学生,课程难度极大。鉴于此,要求古代汉语课程具备较强的理论性,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王力先生曾指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便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4]当前,古代汉语课程工具性特点和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已取得学界的普遍共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一目标的设置也是可行的。

古代汉语课程所涉语言时代跨度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当然,本科阶段的古代汉语教学,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古代汉语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修养,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古代汉语课程的这一目标就要求在教学上要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充分提升古书阅读能力,牢固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

2古代汉语实践教学实施原则

2.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古代汉语课程为语言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理论性。考虑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又必须以古代汉语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为工具,以此指导学生的古书阅读,帮助学生从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实践教学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在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展开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古代汉语方面的实践能力服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古籍作品,并在阅读中对其中特殊句式表达、虚词运用等语言现象作出某种程度的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古书阅读的实践中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指导古书阅读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古书的阅读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看,不少学生能够自发地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能在读书笔记中整理出质量较高的课程作业。理论和实践结合,大大加强了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和现象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养成了学生自觉观察古代汉语现象、搜寻古代汉语材料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2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相结合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与前提,而发展能力则是掌握知识的目的与归宿,而能力的提升又可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与深层次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的知识存在两种类型: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5]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二者共同构成个体总的知识体系,而显性知识又植根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体获得显性知识的背景与向导,支配着个体的认知过程。而隐形知识的获得,并不能仅靠理论教学,必须以实践为途径,在实践教学中获得隐性知识,从而提升能力。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隐性知识的获得显得更为重要。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将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化为阅读古书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学生亲力亲为,在对相关古文一定量的研读练习过程中,才能系统构建起自己古代汉语完整知识体系,促进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

2.3信息反馈与课程调节相结合

教师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古代汉语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利用练习、作业、见习等环节,建立并疏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渠道,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以及自主性等方面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与通畅性,在实施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与古代汉语能力的发展。

3古代汉语实践教学实现途径

3.1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调整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构建起以文选、通论、常用词三要素相结合的内容体系,给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堅实的基础,也给建国后的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体系建构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虽有各类古代汉语教材不断面世,但王力先生主编的这套古代汉语教材,经过不断修订,仍然是当前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该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至今仍具有经典价值,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从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当前古代文献研究现状来看,完全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就容易忽视专业特点和古代汉语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非常必要。

(1)增加有关汉字方面的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能胜任面对国外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汉语教学的任务。而汉字历时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构形特点,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往往对汉字的兴趣极为浓厚,这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需要扎实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理论,能对一批常用字的构形以及字形的发展演变做出正确的分析。汉字构形多与意义相联系,加强汉字教学也能促进古代汉语词义方面的学习,可以提高古代汉语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水平。

(2)调整文选部分的篇目。古代汉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无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或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合适的。因此,文选部分是古代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部分,所选篇目较为丰富,但内容以文言文为主,并主要按时代编排,虽自成体系,也颇能遵循汉语发展的时代顺序,但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如教材将《左传》《孟子》等先秦部分难度较大的文言文置于初始段的教学中,无疑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对自主性学习有一定的障碍。故在不破坏汉语时展的顺序性的同时,有针对地按照文选的难易程度很有必要。如将相对较容易的《战国策》以及学生较为熟悉的《论语》中的一些章节置于教学前期,学期后段再学习《左传》《孟子》等,由易而难,有利于学生学习。

(3)增加古代汉语的练习部分。当前的《古代汉语》教材并未设计练习部分,学生无法在预习中充分把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后也无法通过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这不利于古代汉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在教材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后思考与延伸学习的设计。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练习环节,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自主性更高。并且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问题,专门列出有关重要的参考文献,以供学生按图索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拓展学生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3.2课堂教学方法的借鉴与革新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多以讲授法为主,通过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讲解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互动较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更无法真正应用,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借鉴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如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可以结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在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准确地揭示课程学习目的,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围绕学习目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问题进行个体探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并完善结论。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通过课堂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新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如在教学文选时,可将具体章节落实给每一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研、小组讨论,对文选中的重点句式、重点字词加以研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相关句法特点、词义演变规律,以获得并巩固新知。这样既凸显了古代汉语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也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3实践环节的优化设置

首先要优化设计好练习环节。利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加强学生实践。如阅读训练、课程论文、文言文创作等,尤其是要加大文言文的阅读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大学相关社团、系、院乃至校级平台发起并组织一些有关古代汉语方面的活动,如有关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汉字听写赛,词语理解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古代语言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再次,可以充分利用好系、院的学生实践基地,如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孔子学堂等,让学生真实感受古籍形态,熟悉古代文献,感知古代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热情。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文献,帮助教学的完成。如嘉兴南湖景区的揽秀园,荟萃了文徵明、何绍基、董其昌等历代文人所书碑刻九十余块,可让学生利用课余,走出校门,研读并整理这些珍贵的古代碑刻文献,标点翻译其中的一些篇章。通过辨文识字,离章析句,感知古代文献的整理方法,加深对古代汉语课程的认知,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2] 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J].2006(4). 

[3] 封传兵.实践论: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 

[4] 王力.古代汉语(一)[M].北京:中華书局,1999:1.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6篇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08 文学院(电话:89683067、89683519)  147     文学院所有专业均不接受单独考试。 135102戏剧  30       01 舞台剧与影视剧写作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623 艺术基础(戏剧影视文学)④902 剧本写作 复试科目:0810 创意与编导

《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3年。联系电话:89686486。 02 舞台剧编导 03 影视剧编导 04 演出管理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6       01 戏剧戏曲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6 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④978 评论写作 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  参看“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网站“招生与培养”栏(njuxy.cn/student.htm) 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电影学 03 电视艺术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 欧美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西方文论 03 中外文学关系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现代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当代文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唐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唐宋文学 03 元明清文学 04 近代文学 05 域外汉籍研究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古籍整理与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中国文化史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古代汉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4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现代汉语 03 中国语言学史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理论语言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社会语言学 03 方言学 04 对外汉语教学 05 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规范 050101文艺学          01 文艺理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2 文艺理论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文艺美学 03 西方文论 04 中国文论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  30       01 汉语国际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54 汉语基础④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试科目:0801 专业综合(语言学概论、作文)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中国》张海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2年。咨询电邮:chenguang@nju.edu.cn。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第7篇

关键词:低起点 古代汉语教学 理念 内容 方法

引言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最初设置在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之后。课程性质是系统地讲授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语言规律;教学对象主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考古古籍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是加深对汉语的理解,深入了解本民族语言的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以及它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性质、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书的阅读能力,更好地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代汉语不仅仅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一门工具课。因此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汉语也成为了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语言之一,学习汉语已成为了一种潮流。

新的形势为这门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基础越来越好、起点越来越高,旧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加之新形势对汉语言专业学生也有不同以往的新的要求。其次,低起点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也面临新的问题。很明显,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需求。

一、教学理念的重新定位

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布《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规定古代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典作品的讲读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古代汉语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字典、辞书养成自由阅读的能力。规定文选范围从先秦到唐代,而以先秦两汉为主。六十年代初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正式出版,在序言中为古代汉语定位――“古代汉语是工具课”,认为它是为学习现代汉语及古典文学提供工具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这是自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古代汉语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把现代汉语作为理论课,而把古代汉语当成工具课。其结果是古代汉语教学缺乏完整性、知识结构不均衡,难以达到既定培养目标。这一教学理念在当时已有瑕疵,而今更是诸多差距,需要加以修正。我们的方法是灵活施教。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贯通能力。鼓励学生做个挑剔的人,去大胆发现问题,积极投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调动了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民族语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低起点的学生,我们的宗旨是尽可能地让他们了解古汉语的特点,汉字的性质,以及古今汉语的关系。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大力更新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因人制宜、以学为本。

首先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重点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是:(一)讲句法。我们不是简单孤立地讲古汉语中的一种句子形式,以及它与现代汉语在比较中的独特性。而是重在讲解这种句子形式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讲古汉语的句子形式与现代汉语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的契合点;对有些句子还要讲它们的终结点,而且要把它们的变身过程讲解清楚。像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词类活用、一些虚词等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均衡性、连续性、贯通性。(二)配合教学开设课外阅读。从文化入手,给学生作课后导读。比如我们曾经开出过如下系列导读题:

1.根深蒂固的哲学思想――《左传》中的宿命思想

2.瓜瓞绵绵的宗族期盼――《左传》中的婚姻、生育观

3.寻根溯源看死亡――《左传》中的丧葬习俗

4.兵连祸结的动荡年代――《左传》战争面面观(战争起因、戎礼、兵法、“士”与“门客”)

5.雾里看花说“女性”

6.狼奔豕突中的帝王将相

7.《左传》中的虚词,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

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并定期组织研讨。设置奖励积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对低起点的学生,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学生有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积累了一定的汉语词汇,而且口语交流没有太大困难。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他们的母语毕竟不是汉语,多数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古汉语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加上古今汉语的差别,使他们感觉陌生、难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现代汉语基础,从现代汉语向古汉语推进。

具体做法是: 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从他们掌握的现代汉语知识中与古汉语关系密切的地方入手,这就是语言的“拓展点”,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与畏惧心理。

第一步,利用学生已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用词带动去讲解汉字。

比如为了说明汉字的特点,利用学生各自的母语,来与汉字作比较,在比较中体会拼音文字与汉字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汉字的起源、造字法等。

第二步,利用学生已经习得的语言基础,去寻找词汇文字上的延伸义。比如“节”是指节日,大家都懂。每个国家都有节日。但是现代汉语常用词中有“节奏”、“季节”、“节气”、“节约”、“节制”、“礼节”等词。我们利用词义的延展引申,向上推到“”,从“竹”,表竹节之意。向下串联起引申义,竹节是一段一段的,有了截分的意思。把一年截分成段,就是“季节”,季节与季节之间的连接点,就是“节气”、“节日”。分段还有约束段与段之间长度的作用,就是“节制”、“节约”、“礼节”。我们还借此给学生讲解汉民族节日的涵义、礼俗、习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步,文选采用主题式讲解,尽量缩短篇幅、化整为零,这样便于记忆、背诵,不至于因为篇幅过长,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具体做法:1.神话类。《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段落浅显易懂,短小易记,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及其对古代文学的影响。2.山水景物类。利用学生对旅游景点的了解,结合着去学习像《巫山巫峡》、《黄山》等篇目,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成语典故类。成语以其固定的结构形式、丰富的内涵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其实这些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的时候,已经接触并熟悉了一些成语典故。我们现在利用这些成语典故,如“狡兔三窟”、“增兵减灶”等,把它们还原到文章中去,既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反过来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解读。4.汉语中的名言警句。有些流传很广,深入人心,像“苟富贵,勿相忘”、“三人行必有我师”等。5.著名人物:孔子、老子、孙子等。目前许多国家都开设有孔子学院,孔子与他的学说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的旗帜,而且现代影视传媒还把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到海外,很多人通过影视了解古代历史人物、事件。我们可以藉此引导学生去探究他们的事迹、学说以及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等。这样以点带面,鲜活有趣,丰富多彩。

第四步,语法教学中的古今结合――以今带古。语法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首先说“句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为同一民族不同阶段的语言,但是由于时间的遥远再加上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古今汉语在句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开始就从古代汉语句法入手,学生会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导致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反之,如果利用他们对现代汉语比较熟悉,用现代汉语相同句子向古代推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一个从渐渐熟悉到有较清楚认识的过程。通过练习巩固,60%的学生能够达到要求,40%的学生也能够掌握。其次就是虚词,较之西语,汉语形态不发达,词与词的关系以及词的语法作用是靠词序和虚词来体现的。许多常用虚词贯穿文言文的始终。对于初学者,文言虚词就是一只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的方法是:第一,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的虚词放在前面讲。从现代汉语逐步过渡到古代汉语,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对照着体会文言虚词的用法。第二,利用大家熟悉的、带常用虚词的成语、俗语,认识、了解文言虚词。如:“千金之体”、“口是心非”等,不仅讲虚词,还顺便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句法知识。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使过渡显得自然,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效果很好。

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我们实现古代汉语教改的重要条件。我们把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景观,编辑成纪录片、图片、动画等形式,配合讲解播放出来,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在如临其境中,完成对语言现象的学习。 语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2(3).

[3]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

[4]龚影.古代汉语教学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9(2).

[5]彭逢澍.论古代汉语比较教学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