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合集7篇)

时间:2023-05-16 15:31:34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1篇

关键词: 创造教育 创造性思维 教法

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目的不是以要求学生必须有发明创造为目的,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和初步创造能力。而只有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那么教师应怎么做呢?

一、树立创造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行为受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而教师的教育活动及其效能、质量又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因此教师首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创造教育是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把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教学的核心应是理解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思想要求,才会真正有利于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有活跃丰富的思维,灵活创新的观念和教育方法,掌握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知识及训练方法,积累有关创造研究的新成果并及时应用到教育过程中。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或自制巧妙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或向学生介绍发明创造成果及其过程等,对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都有很大的启发。

二、积极探索和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

如开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不论运用何种方法,只要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即可。但目前有些教师仍然采用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和时间,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而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需要十分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如开放教学法就是不拘泥于死亡硬背现成的结论,而是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成知识的动态性和结构的稳定性。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答案不定,没有现成的结论的题,都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法即利用无意识的调节作用,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历史课《洋务运动》中采用事件情境法,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模拟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如利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影视剧中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清军腐败、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等有关材料制作关于“洋务运动”的课件,就能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等。例如问题教学法,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杀掉中国会怎么样?”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有利于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支持并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和意见

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或想法时,教师不应马上就判断其是非与正误,而应先予以支持与鼓励,肯定其态度与行为。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要强求学生都用同一个模式回答。如老师说李鸿章是个卖国贼,可有个学生说李鸿章是个爱国者,老师就批评学生捣乱。这会使学生思维受到压抑,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意识也被扼杀了。有位老师对画了方苹果的学生说,你的想法不错,期望你将来生产出方苹果。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触动其他学生也勇于独立思考,勇敢表达,从而在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创造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不仅挑战教师、挑战同学,还挑战教材、挑战权威。

四、建立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2篇

一、在营造想象力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声音是音乐的载体,想象是音乐的翅膀。学习音乐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作品过程中,只有发挥想象力,才能真正感受音乐,才能发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策略培养学生联想。例如,在学习《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乐曲时,作者就营造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先让学生感受三拍与两拍的强弱,感受其中不同的情绪。然后,通过演奏电子琴让学生感受节奏。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其中的节奏,这样,学生也跟着节奏模仿起来。他们做出了各种动作,有的做切菜动作,有的做洗衣服的动作,还有的模仿敲键盘的动作等。在遇到强拍时,有的学生能用较快的动作或用响亮的声音来表现。在遇到弱拍时,学生的动作表现得很轻,或做出小心翼翼的样子。从学生表现出来的样子可看出孩子们的可爱,于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

二、在歌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实践的土壤。而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中常见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在歌曲教唱中,容许学生对歌曲发表见解。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例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在谈谈对这首歌的理解时,有学生发表见解:“这首歌是表现王二小在危急时做出的决定,所以应把曲子处理得快速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当时情况的紧急。”在教唱《红蜻蜒》这首歌时,有学生这样理解:“这首歌表现了在采桑果时的快乐心情,所以应该唱出欢快的节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教唱歌曲时学生对音律的理解反映出他们创新思维。所以,在演唱《春夏秋冬》时就鼓励学生创演,学生能根据歌词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的情境开展创演活动。这其中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从他们欢乐的表情与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情景中的表现力。

三、在创编舞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征是稍纵即逝。音乐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把音乐与舞蹈结合到一起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我们把学过的歌曲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缴发学生的表现欲,也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例如,我们把《粉刷匠》这首乐曲改编成舞蹈。首先,全班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其次,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跳同一个舞蹈动作。让每个小组自编舞蹈。有的小组舞蹈是一个优美的图案;有的小组是两人一组对跳。最后,比较每个小组的结果,看哪个组舞蹈跳得最好。评出结果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调动了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出谋划策,把创编的动作分别展示一下,再把认为效果好的动作当作比赛的舞蹈。这样,每个小组在编排中都富有新意。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1.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

1.1模仿性学习。小学生都处在年龄比较小的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模仿来完成大多数知识的学习,另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模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模仿性的学习。

1.2联想式学习。大多数的语文教材都是用篇作为单位,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以此为单位进行教学,很多情况之下,课程间缺少了必然的联系,因此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联想式的学习。

1.3积累性学习。相对与其他科目来说,语文是一门最具有综合陛的学科,并且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无法快速形成,而是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性的学习。

1.4体验式学习。为了能够理解并接受课文中的思想、态度以及情感,学生必须运用反复体味、领悟以及推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

2.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新,不是遵循传统,而是推陈出新,它是让一个民族永远保持生机的动力源泉。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通过创新的能力和思维能够获得崭新的成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创造性思维看作人们在知识领域中的思维活动,它不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探索出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独特的全新事物。

在创造性思维中,包含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表现在发散性思维上,发散思维靠着已经获取的信息,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争取探索出一切可能的答案,是一种展开式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有着新颖性、独创性以及首创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人智力水平的发展。

另外,创造性思维与想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创造性想象是通过已经获得的表象,在头脑中形成独立、创造性形象的心理过程,一直都和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以前获得的经验创造出新的形象、提出新的假设,让创造性活动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1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着名的教育家泰勒提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着某种才能,可是大部分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了学生才能的发展遭到了忽视,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如果学校能在学科之外多挖掘出一些其他的才能,那么很多学生都可以取得卓越的表现。”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与不完善,还要看到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绝对不能求全责备。

教师需要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允许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一定不可以规定统一的答案。在相处上,要让学生感到自由,这样才会出现创造的灵感,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有想法就随时表达,良好的氛围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3.2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出学生的想象、联想以及幻想,对于一些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以及想象。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可以向学生问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同学们是文中的人,当那位父亲寻求帮助时,你们会去帮他吗?为什么呢?”又如《假如没有灰尘》,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题目来进行提问,让学生来说说如果没有灰尘会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自己去摸索与探究,但是,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逐步发展成为创新式的教学,大胆尝试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了,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教学民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这样做:首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绝对不可以强迫学生去适应自己,而是要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心理进行研究,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其次,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是帮助教师教学;最后,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自主读书与学习,增强做学习主人的意识。就拿《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看法,说说读了课文之后所获得的启示,然后再由教师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入对课文的讲解,这样的方法还能运用于《落花生》《慈母情怀》等课文当中。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4篇

【关键词】思维;设计;独立;创新

一、设计思维的意义

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是为了实现设计最为核心和最为本质的目的:就是设计者如何把那些含义和观点传达给观者,以便使设计者的思想能进入观者的心灵。进而满足观众对设计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想。巧妙启发抛砖引玉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例如:几块钱币经过独到有序的排列,可以概括时间的延续,几把钥匙经过不同的重叠组合,可以展示人的一生,鸡蛋里生出幼苗,圣诞树长在月亮上,一张白纸可以隐含着虚无飘渺的无限空间,一张黑纸也能让人坠入无穷无尽的奇妙幻想。张冠李戴、偷梁换柱、颠倒黑白、异想天开这就是在“思维设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使用自己能看到和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现代电脑艺术的技术和技巧都可以尝试,二维的、三维的、四维的、立体的、平面的、彩色的、黑白的、单线的、平涂的……各式各样的形式都可以选择,并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他们的优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力,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所建树。思维是人类最活跃,是无拘无拌的部分。作为艺术工作者应当在人类文明的曙光在黑暗的混沌之中,开始闪现的那一瞬间,理应张开想象的翅膀将思维发挥到极致。

二、设计思维的地位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艺术家,设计师,因此培养艺术家,设计师首先是培养和更新他们的思维关联和模式,其次是依托其上的表现技巧。如何培养大批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主要是解决创新的方向性问题,及如何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创造能力”则是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新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而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则是将建立在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离开这一点,创新创造只是一句空话,而在实际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当一名学生来到学校,它的主要任务,目的事什么?学习的技术吗?不错,但这仅是一方面,而且不是重要的一方面,我认为培养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的主要职责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判意识及艺术创造能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想在当今教学中,我们最缺乏的就是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独立精神指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所谓独立思考指的是要求学生用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思考,这样才会思路多样化,立体化,思维的网络才会彻底打开,四通八达,创造出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来,这样当我们的学生面对某以课题的时候就不会仅仅让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单一的形式和表面的技巧上,从而指导思路应从哪里打开,切入点又在什么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毫无个性的千人一面的局面出现。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思维创意的训练和新观念的培养。

三、思维决定一切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两意”的艺术境界,蕴藏着东方艺术的神秘和形式美,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赋予这些古老的思维观念新的血液和生命,为什么毕加索、丰罗、梵高等画家能成为世界级画师,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惯性,创造出了和前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以前初学绘画时,不知受什么客观式主观观念的影响,喜欢上了灰色调,外出写生时或室内静物写生时看到的都是灰色调子,后来观念又转了,又喜欢色彩绚丽的装饰艺术,再后来又喜欢上了抽象绘画艺术,最终眼睛看到了全是抽象方形,比如去健身房锻炼,所有的健身器械呈现在眼睛里全是纵横交错的点线面等构成抽象的形,早上起来阳光透过窗户射到床上,墙壁上、地板上、眼里全都是抽象的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那句话,思维和观念决定一切,自然也会左右人们的眼睛,当一个艺术家或设计师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旧时空里没有较度时,毫无疑问这样的作品是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

参考文献

[1]顾建华.艺术设计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材料.2004(7)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5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造力;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智力提升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创新意识实验来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像现代广告、MTV和用服装设计利用创意设计来吸引人们一样。下面我就怎样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我的探索和设想,以与大家同榷:

一、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向多方向、多数量全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创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可这样启迪学生:此装置还可以用于什么实验?经过发散思维知:它还可以用于加热碱式碳酸铜、加热碳酸氢铵、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凡是加热固体有气体产生的实验,均可用此装置。像这样引导学生得到多种用途、多种答案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是将记忆中的表象合乎情理地重新综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创造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时,教师要善于用激发创造想象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

如,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在讲了所用药品后,我先不急于讲装置,而是有意启发学生:实验室里用什么装置制取氧气?(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一装置)能否用它来制取氢气?若不能,怎样改动才能用于制取氢气?教师点拨,让学生尝试着把制氧气的装置改成制氢气的装置。这样,把演示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三、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集中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将被拓展的思路向最佳方向聚集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即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种种信息中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

如,初中化学上有一题:现有三瓶无色的液体,各是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怎样鉴别它们?对于这类题,我先让学生课下设计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找到两个:一是先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出稀硫酸,再用硝酸银溶液鉴别出稀盐酸;另一个是把上述先后顺序颠倒过来。究竟哪个方法最好?对此,我给出所用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寻找最佳答案。这样有目的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集中,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四、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指的是把分散的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起来的思维。综合思维的过程是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其结果是创新。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综合的思维,就是启发诱导学生把分散的实验,用发散、集中、想象及灵感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创意的系统实验。

如,在学了碳及其化合物一章后,可补充这样一题:试设计一套符合下列要求的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1.它与石灰水反应;2.它与碳反应;3.一氧化碳可以燃烧;4.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此题要求,把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称之为难题。对此,我先诱导学生讨论:怎样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又怎样证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原产物是什么物质?尾气怎样处理?待上述问题解决后,再综合思维实验进行的可行性等多种因素,即可设计出如下方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盛木炭粉的大玻璃管干燥管盛氧化铜的大玻璃管盛石灰水的广口瓶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此后,教师再给出所需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根据方案进行验证。解决此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创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象,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只有今天给学生一个创造性的头脑,才有明天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才有科学规律的发现,科技成果的发明。

参考文献: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6篇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空间。

二、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提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草船靠近操军水寨时,如果操军出来返攻,又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有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读过哪些像这样开头、结尾的文章?教师如此精心铺设求同路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实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指着自己问学生:“我是谁?”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说“是老师”,“是男人”,“是爸爸”,“是爷爷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妈妈的同事”……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即先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詹天佑》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詹天佑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能用“开凿隧道”的方法解决吗?詹天佑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以上问题,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设计“人”字形线路)。教师这样精心设计,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运用反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第7篇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空间。

二、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提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草船靠近操军水寨时,如果操军出来返攻,又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有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读过哪些像这样开头、结尾的文章?教师如此精心铺设求同路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实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指着自己问学生:“我是谁?”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说“是老师”,“是男人”,“是爸爸”,“是爷爷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妈妈的同事”……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即先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詹天佑》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詹天佑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能用“开凿隧道”的方法解决吗?詹天佑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以上问题,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设计“人”字形线路)。教师这样精心设计,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运用反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