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25 15:34:34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1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9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加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应具有“奉献教育,爱岗敬业”的信念,忠于教师的职责,为人师表,拥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和研究当作事业,更应当成一种使命,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做到“真心信仰,真诚传授”。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高尚的师德,要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2.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唯物辩证思维方法和唯物史观,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念的确立做好理论支撑。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时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觉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提高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筑牢高校师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廉洁从业,廉洁奉公,淡泊名利,并在教书育人中将廉洁、民主、法制等观念传授给大学生,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素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并对自然科学领域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4.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研究学生、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包括具有对自身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的能力和善于从思考中提炼新思路以及形成理性认识并不断提高教学实效的能力”。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要注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富有启发性的、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

5.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都具有示范性、育人性、长效性,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热情亲和、积极稳定的心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用责任心、爱心、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注重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1)坚持党管人才,完善组织机构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领导,由学校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导师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担任,负责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

(2)推行“导师帮扶制”,提升教学水平

重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导师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多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交流”等教研活动,历练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作用。

(3)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业务素质

“短期为主、集中研学”的培训模式有利于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青年教师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报告,将知名学者请进来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集中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课前反思,创新教育理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容易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从创造思维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两方面着手,培养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相互协作,实现团体的优势互补。

(4)推行网络学习,强化继续教育

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众多的信息渠道,学校应加强网络建设,使青年教师更加快速地、自主地获取教育相关最新消息。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不仅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可以超越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培养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培训更加便捷高效。

2.完善校外培养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1)参加政府组织的研修班,加强校际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深入实际了解国情、省情,创造条件参加政府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提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能力。通过对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参与社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校际间教学和科研水平交流,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中心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素质。

(2)境外参观考察,吸取先进经验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加国外重大的学术会议,使他们结识更多的国内外同行学术权威和专家,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加境外培训,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国际教学先进理念,吸收国外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的先进经验。

(3)鼓励攻读学位,提升学历层次

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尤其是攻读外校或社科院的博士学位,通过攻读学位来提高学历层次,并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创新研究方法,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学缘结构,不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专业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3.优先资助青年教师,保障整体素质提升

(1)建立专项资金,提高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课题带动培养,专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科研专用基金”,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不断地深化知识层次和拓宽知识面,特别是课题所涉及到的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领域,这种压力和挑战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向更深更宽的未知领域学习探索,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2)完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待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精神层次的提升和物质层面的保障是相辅相成的,采取激励的方式,定期召开校级师德模范、教学能手、科研新秀等工作表彰总结大会,通过教师典型的示范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始终保持进取的精神状态。加强组织感召力,对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还没有实现愿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早日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生活上排忧解难,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处在事业的“起步期”、家庭“负重期”的实际,广泛开展领导走基层谈心解难活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真心实意地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改善工资待遇,使其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仅要在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信任、舒心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平台。这都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身心素质的养成。

(3)完善考评机制,促进素质提升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教育 经验

青年学生是革命运动“首先觉悟的成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①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中,是青年学生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最先找到并最先在中国大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渐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遵循马克思主义原则,把青年看作自己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同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着紧密联系。从此,广大青年学生就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建党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方针和政策,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播撒理想的种子,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

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加强党对革命事业的领导。不同历史时期,党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不尽相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革命根据地,党先后创办了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新型大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指导方针,以革命实践为课堂,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统治区,党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运动,组织和推动青年学生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和学习马列主义,并在一些大学公开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课程,办刊物和各种补习班宣传介绍马列主义,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新军阀的反动腐朽和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批青年学生在党的正确指引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党教育青年学生抵制各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并在高校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这个时期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而发生变化。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②所谓德,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③这一时期,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以思想为内容,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根本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党与时俱进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先后走进课堂,这些理论成果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执政兴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90年以来,党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始终与时俱进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学生,在每―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带领青年学生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开展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回顾历史,中国青年学生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觉悟并团结起来,在爱国主义的激情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危难时刻,吹响了爱国主义的号角,先进的爱国学生一方面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己任,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径的艰苦斗争之中,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建立后,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成为当时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

90年以来,党始终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始终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自觉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自觉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党始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把爱国主义与国际视野联系起来,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和才华。

始终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彼岸世界’的一种论证,而是对‘此岸世界’的现实关注。”④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而不至于变成空洞的教条,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党在对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党在延安时期关于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提出:“学生的是否真正领会(理解、认识、懂得),以学生的是否善于应用为标准。这里所说的应用,是指用马列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分析中国历史与当前的具体问题,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使学生养成这种应用的习惯,以便在他们出校之后,善于应用马列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与指导实践。”⑤1956年8月高等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考试评分问题的意见》,指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种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非书本的死记硬背。所以,必须使学生学会区分马列主义的字句与马列主义的实质,领会这种实质,并将这种实质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避免空洞的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联系青年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关注青年诉求,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剖析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为青年学生解疑释惑,在解决青年学生诉求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更多青年学生选择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自己人生的成长方向。

90年以来,党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在国际政治风云和经济变幻情况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教育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识。

始终依托青年团组织开展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青年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把青年吸引到各种先进的组织之中,是无产阶级政党争取革命事业胜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地帮助青年建立自己的先进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发展党员的办法,并决定各地区都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从团员中提拔进步分子入党。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革命阶段中,革命任务不同,青年团名称也不同。从1920年到1925年,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1925年到1936年,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1936年到1949年,党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里组织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主青年联盟、民主青年团等组织。这些组织都是党在各个革命阶段领导青年运动的组织,是历次学生运动的核心。解放以后,194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青年团明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根据革命需要不断制定新的政策,并据此调整青年团组织的任务,甚至重新设立新的青年组织以顺应形势的要求,从而使其领导下的青年组织始终能够符合革命需要。1949年元旦党中央的《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中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党以马克思列主义教育青年的学校”,团的基本任务“在于有系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革命实践中不断地教育自己的团员和青年群众,同时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组织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参加我党和人民民主政府所号召的各种运动”。⑥建国以后,广大青年学生在团组织带领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纽带,无论是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带领广大青年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

90年的历史证明,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必须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前进,共青团才能经得住任何困难与挫折,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在任何艰苦复杂的环境下都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实际上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青年的历史。

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30年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创、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革命根据地的新型学校和统治区的大学中进行。在这些大学中,党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指导方针,以革命实践为课堂,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从新中国初期到“”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奠定和曲折发展时期。50年代初,在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大力批驳旧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有力地推动了、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和政权建设等政治运动的顺利进行。“”十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受挫时期,正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被迫取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各类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新中国大学区别于旧中国大学,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区别于资本主义高等学校的重要标志。”⑦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1994年1月24日,提出:“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教育系统要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材,作为学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要求。1994年8月3I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⑨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8年4月23日,党中央批准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明确要求在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程,系统讲授邓小平理论,要求整个“两课”课程体系要围绕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这一中心内容展开。党的十六大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用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当代青年学生,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90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党不断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方案,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作者单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论文为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10JDJNJD076)

注释

①《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604页。

②③《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第204~244页。

④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光明日报》,2009年08月04日。

⑤何东昌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673页。

⑥郭军宁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华出版社,1991年6月,第34页。

⑦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70页。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概论课” 青年教师 激励与保障机制

“概论课”自改革以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很高要求,对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不断深入课堂,增强“概论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但青年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从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概论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激励机制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概论课”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影响“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由很多因素构成。本文主要从“概论课”教学的主体――教师(青年教师)这个方面加以分析。

教师作为高校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学生素质、社会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母国光认为: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高低。严师出高徒,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和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可靠保证[1]。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2]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以来,对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青年教师面临更大压力。

1.青年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欠缺

“概论课”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正规院校毕业,有专业文凭,自从博士、硕士扩招以后,“概论课”教师的队伍发展壮大,很多都是博士毕业,甚至是博士后,教师的学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自然而然随着学历的提高得到提升。但是一些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责任心相比不强,他们认为上满一节课就算完成任务,学生爱听不听那是学生的事情,这是目前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2.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灵活运用

一节课讲得如何,还取决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可能今天这一节课讲课的内容就需要图表、图片等,那就需要多媒体等辅助设施的应用,可能明天讲课的内容板书效果会更好,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思考,究竟如何选择。《纲要》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要比板书教学效果好很多。可是,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由于课程的原因,这门课程紧紧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学生深入领会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定和重大部署,深入学习和领会一系列讲话精神,所以很大程度上用不上多媒体教学,而学生又愿意看一些效果的视频,这就需要青年教师领会和学习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策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讲好课。但是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得不得当,学生不爱听课,自然教师讲课就觉得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概论课”青年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讲授“概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及内容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作为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有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量不充分,讲起课来感觉生硬呆板,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建立“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机制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原则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离不开人。教育的根本所在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挖掘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以人的发展规律和激励规律为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概论课”青年教师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要从教师各个方面的需要考虑,合理地确定规范教师的规章制度,人性化地管理教师。很多时候,并不是青年教师不努力,也并不是青年教师没有进取心,只是感觉青年教师更需要人文关怀和照顾。事业起步、家庭成立、抚育孩子都牵扯到他们的精力,所以既要忙事业,又要顾家庭,真的分散精力。

2.坚持多层次性原则

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是一支特殊的师资队伍,因为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积累及教学经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应该坚持多层次性原则,每一个学龄段的青年教师都有各自教学特点,学校不能“一刀切”, 要求所有“概论课”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鼓励“概论课”青年教师向资历较高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把教学型和研究型教师合理地结合起来,克服教学工作量过大、班额过大的困难,真正提高“概论课”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践行“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对策

“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高校应如何践行“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建立合理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能够激发“概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人性化地考虑制定“概论课”青年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尽可能地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和科研的工作量和成果进行测评。由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教学能力有限,还要面临生活的实际问题,会耽误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学校应该量化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量,人性化地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同时还要鼓励“概论课”教师自我激励,奋发向上。

2.设立各种奖励制度

针对“概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建立各种奖励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讲好课,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是分不开的。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会充分发挥“概论课”青年教师的内在潜力,有效提高“概论课”上青年教师的工作效率。我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就比较受欢迎。讲课好的教师受到学校的表彰,还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就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还能在相互博弈中互相取长补短、吸取讲课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的研究和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激励机制是对“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效果衡量评价的标准,是青年教师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需要,又是激发青年教师工作动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母国光.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各地方及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意见》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进行调研,探究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支撑体系建设状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概述

课题组在对上海市10所高校的调查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范围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面上调研主要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10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称分布等情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规模比例和基本结构特征,对其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6所高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时间、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对学校的认同、状态满意度等方面。

1.队伍规模比例和结构特征。在规模比例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上海10所高校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58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5.75%。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1496865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66880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91%。由此可见,与全国层面上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总体比例低于其他学科的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大吸收、培养、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应为1∶350~400,在调查的上海10所高校中,共有本专科学生总数约13820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本专科学生的师生比例为1∶386.04。但是各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人数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量非常大,依靠机关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来兼课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结构特征方面,本次调查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205人,硕士1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7.26%;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4.69%。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博士285353人,硕士535784人,本科67572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19.06%。在全国层面上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进行比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的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76人,副高148人,中级及以下134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62.57%;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2人,副高33人,中级及以下93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27.34%。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181501人,副高432356人,中级及以下88300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41.01%;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9597人,副高122225人,中级及以下73505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15.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全国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一方面,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务结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科研和思想观念状况。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学校对教师学术工作的支撑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较低,这反映了多数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急需资源投入予以支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在设计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特殊情况。在调查指标中,“我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标准差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年教师拥有科研经费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青年教师最认同的表述为“教学工作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表明他们主观上比较普遍地具有投身于教学工作的愿望和理想,这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方面,青年教师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到很自豪”的表述比较认可。这体现出他们大都对自身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学校若能以此作为开展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将自身的主观体验转化为投身于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培养培训、成长支撑环境和工作文化氛围状况。在培养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对“我能够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我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明显”这两项评价不高,反映了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收获的合理需求,学校需要加强对于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在成长支撑环境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学院的环境影响。在这部分调查中,青年教师对其中四项指标评价都较低,分别是“我对目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感到满意”、“我所在学院(系)帮助我制定了清晰的生涯规划”、“我觉得我的工作量是科学、合理的”、“我对学校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定制度满意”,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学校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诉求和期待。

在工作文化氛围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最认同“我和同事们能够愉快共事”,并且这一指标的差异性也最小,表明青年教师大都能够与身边同事进行较好地沟通和相处。对学校和学院来说,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缺编现象,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高校中成为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和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教学过程和效果不佳,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科研经费也比较紧张,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优秀教师流失。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从学缘结构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认识存在偏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强,甚至在授课时误导学生,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教育部的5号文件虽然已经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方和高校在执行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现有政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上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青年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部分高校缺乏公平合理的聘任制度和人才引进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青年教师缺少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聘任方面,一是应按照、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解决专任教师课时重、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二是高校应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模式,避免来源单一和“近亲繁殖”现象,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学术创新。三是高校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一是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教学竞赛等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要注重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提高,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第二,改革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大课题申报、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起到利益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公平、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创新和科研动力。其次,高校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贡献、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再次,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学科创新环境。一是要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使命,提高其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予以关心,不仅在客观条件上提供支撑,更在主观思想、情绪上进行引导、疏导,在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充分沟通,营造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把学术研究无落到实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探讨和研究社会现实的前沿问题,激发青年教师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教社科[2008]5号.2008-09-25.

[2]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3]陈雪斌,秦敬德,李月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2,(8):10-12.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5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的特点;问题;成长规划

一、研究背景

跨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趋势,高科技迅猛开发与运用,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在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的作用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变得无可比拟。社会,公众对英语教育的期望、对英语教师的教育的教学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愈来愈理性地认识到:英语教育的推进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未来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小学英语教学开展的逐年深入,小学英语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基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英语学科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这个学科汇集了众多的青年教师,促进这部分青年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且急需开展的课题。

二、英语学科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转化的瓶颈难以突破。教师对已学的教学理论无法自如地运用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去,有的教学实践工作又无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自己的思考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书面的总结,推动自己的发展。

2.能教与善教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能轻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也都下意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特色鲜明化,有效化,形成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如何使这些教学模式值得推敲,值得借鉴,扩大成果,形成影响。在参与的各项课堂教学竞赛和观摩教学中,要让教师不仅关注展示的那节课,还要关注课堂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和记录,做好课后的问题解决和反思重建的工作,保证上的每一节课能真正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不是追求短暂的荣誉和赞美。

3.科研与发展 青年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组,但缺乏主动性,没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别人参加了自己也参加。缺乏对课题的深入思考,无法领会课题的教学指导作用,无法将课题所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在参与的各级课题研究中,如何真正发挥课题组这一研究平台,真正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成为教学实践中的“理论专家”。

4.时间与精力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有发展的紧迫感,但不知如何寻求机遇,把握最佳机会,谋求最佳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每个青年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也积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青年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日常工作的忙碌,家庭孩子的负担,无成绩成果的收获。就形成了自己职业的倦怠,便安于现状,盲目前行。

三、对英语学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校级层面的工作 创造发展氛围

学校牵头制定青年教师发展和培训规划、校本培训计划、课题申报研究等。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专题网页,提供青年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传教材研究小结、教材教学案例、教材教学随笔心得等。每学年都精选出部分青年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编印 “优秀青年教师论文、案例集”,供英语教师学习。

建立教师 “专业成长袋”,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由学校统一管理,定期检查。把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复印件存档,并作好专门的记载,以便学校能及时掌握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学期年级组考核,学年学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并于每学期末评选“优秀青年教师”。利用橱窗、校园网等宣传推广优秀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心得和成长路径。

个人层面的工作 制定合理规划

我们提出了如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即“自我认识和反思 ——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和专业提升”。这种模式与已往的模式(学校要求——学校组织学习——教师实践——总结)相比,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研究性,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理想模式。为了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与完成,制定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予以保障。而对如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少。我们采取了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五年专业发展规划等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规划目标。在三年、五年的专业发展规划中包括了以下的一些建议:

在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中

(1)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只有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吸纳先进文化精髓,潜心学习前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继承与创新并重,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关于读书有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抄书、摘录、背诵作为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

(2)“名师教学”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的成长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可供教师依靠的巨人是谁呢?是“名师”。教师要不断“学”名师,可通过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整理听课记录,记录教学中的“闪光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3)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写作是教师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途径。写作能使你的心思更为缜密,精神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敏捷。写作和读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只有写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知不足才能加倍地读。教师可以从一些随笔、反思性的小文章入手,不必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只要有感而发就行了。

(4)定目标,要成绩。在做大量扎实的理论学习准备的基础上,可给自己定一些实质性的目标。如,学历的进修,职称的评定,论文的发表,更多公开教学的机会……。

在五年专业发展规划中

(1)研究型 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中的相互转化,能够形成自己有理论支撑的实践的成果模式,有自己的个人经验总结集,随笔反思集等。

(2)智慧型 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艺术,不盲从;课堂的驾驭能力,得心应手;能够合理处理自己发展与工作生活中的冲突,达到相互和谐。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6篇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更加纷繁复杂。当代青少年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更容易受到影响。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全面贯彻中央部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结合起来,同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向深入。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工作。小学的生活与品德课、初中的思想品德课、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德育、语文和历史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继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定下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体系,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积极推进教学基地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大中小学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知识传授与理论普及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保证开展社会实践的课时,并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范畴。要深入挖掘课程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动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活动,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为保障,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健康有趣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青少年关注的文化热点,积极倡导优秀、健康的文化,有效抵制不良文化。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必须抓好提升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要严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和模范。要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理论研究的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人才密集、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理论根据,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途径,推出一批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理论普及的形式和方法,把宣传普及与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年心理学结课论文第7篇

镜头一:

3月21日傍晚,西乡塘小学校园内已空无一人,但二(1)班的教室里,热烈的讨论气氛依旧持续着,谁也没有留意夜幕已悄悄降临。原来今天是两周一次的青年教师座谈沙龙会,主题是“教育教学的困惑研讨”。

镜头二:

“黄副,我觉得作文课特别难上,你什么时候上第二单元的作文课?我想去听一节课。”六(3)班的语文老师唐海瑜追上了刚上完课的黄副校长。

“当然可以,我安排在第四周星期五上午的第二节。你对我们上次讨论的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我现在有一点新的体会,想与你分享分享。”

“好啊,好啊,到我们的办公室去吧!”

走廊上,这对师徒边聊着边走向办公室……

镜头三:

“快点!一节课的时间不多,不能迟到了!”上课铃声一响,西乡塘小学五六个青年教师便脚步匆匆地走向阶梯教室,阶梯教室的门敞开着,组长李汶峰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这是西乡塘小学体卫艺教研活动的时间,分管教学的黄副校长和教导处的黄主任今天也来参加他们的活动。

背景介绍:

南宁市西乡塘小学现共有907名学生,48名教职员工。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33人,占教师总数的68%。他们大多刚大学毕业,带着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但他们在专业理论和教学技能上,却是经验不足。面对学校近年来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的情况,西乡塘小学以“启动青蓝工程、成立教师沙龙、落实听课制度、坚持备课模式”为举措,推动青年教师从合格教师开始,向经验型教师发展,最终成长为骨干教师。

做法及成效:

1.启动青蓝工程,促使师徒共进

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出台了“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举措:每位青年教师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导师主要从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包括钻研新课标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调控的能力、命题和分析试卷的能力、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论文的能力等。学校行政领导、教导处和政教处形成合力,对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加强管理,对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要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期以一年为一阶段;指导教师要每两周给青年教师上一次示范课,青年教师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青年教师要尊敬指导教师,主动交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该模式下,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形成了一种互教互学的氛围,师徒在互动中更上一层楼。

2.成立教师沙龙,营造交流氛围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沙龙”活动。

青年教师沙龙主要有三个形式:(1)研讨汇报式。由青年教师提出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困惑或心得体会,大家研讨、分享或帮助解决。(2)咨询观摩式。定期邀请学校领导或有经验的教师介绍工作经验或就社会、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访谈,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3)争鸣论坛式:平时青年教师注意收集认为有讨论价值、能贴近工作实际或紧跟时代要求的议题,在沙龙确定的主题讨论日中展开论述。

每次活动青年教师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受益匪浅。

3.落实听课制度,加快教改步伐

为了解青年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情况,学校领导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把听课落实到每周的工作安排中。领导们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议有机结合;听课后要认真评课,及时反馈,肯定青年教师的成绩和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管理的建议。周末对听课落实情况进行小结,并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

听课制度的落实加强了青年教师们的紧迫感,教师们有了压力就有动力,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4.坚持备课模式,增强研讨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集体备课对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集体备课主要采用“研究加展示”的方式。这一教研活动先后要经历几个操作过程:第一轮,同一年级组内的教师面对同一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轮流施教,然后集体评议,个人修改;第二轮,每个年级选出一名青年教师代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学科组的教师进行评课,执教教师进行二次修改,再执教;第三轮,为青年教师抓住一切机会,只要有城区级以上的课堂教学比赛,学校都为他们积极报名参赛。

青年教师们经过多个来回的备课、磨课、评课和反思,增强了研讨意识,锤炼了教学技艺,得到了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