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色彩观念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3 15:20:42
色彩观念论文

色彩观念论文第1篇

[关键词]电影色彩观念

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浮华世界》诞生,电影进入色彩时代。在电影中,色彩除了真实再现自然之外,还是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导演的观念、思想和情趣的外在表现。中国电影的发展较晚,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导演在色彩的运用上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是对电影色彩语言早期尝试的一部影片。黄河、黄土高坡和黄色面孔,黄色基调贯穿整部电影,影片画面简单厚重,同时又注重细节的加工,大量使用静止的长镜头勾画出“大环境小人物”的意境。在这里色彩被用来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影片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黄土地》在当时大获成功,并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摄影奖。在《黄土地》中担任摄影工作的张艺谋随后在自己的作品《红高梁》里也用“红色”对色彩的象征性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相对《黄土地》利用现实景物的大面积色彩达到影片画面的单纯,《红高梁》更加入了有意的色彩处理,红色滤镜造成整个画面的红色,只有明度对比的画面,最大程度的表达了张艺谋在影片用色的精心构思。

在同一时期,香港电影也出现了一批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电影导演,其中徐克最具代表性,徐克在影片中注重提炼色彩主调与电影主题的关系,力求使色彩意义具有象征性,按照剧情发展精心安排影片的色彩结构,来达到既单纯鲜明又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从《倩女幽魂》系列中可以看到,徐克在中国民间习俗、传统色彩上大下功夫,利用声、光、电、技术移植于影片,在这一系列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个人的电影色彩观念。

在他1993年的作品《青蛇》中,更是将这种色彩运用发展到了极致,丰富的色彩层次、极尽绚烂的画面,服装和场景的色彩运用了大红、桃红、松绿、靛青等中国传统色彩,成功的展示出了一个极富传统中国特色的浮华世界,使得影片有工笔重彩一样华丽的风格,和诡异妖娆的神鬼故事情节极为相衬。同时,根据剧情变化精心设计主色调的变化,在单纯的画面色彩中对细节变化极度美化,给观众强烈的色彩刺激和情绪感染。徐克电影中展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观念对香港以及大陆的导演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艺谋近年的电影作品《英雄》、《十面埋伏》以及《满城尽戴黄金甲》中都有着独到的色彩设计。尤其是影片《英雄》在色彩运用上打破常规,体现出导演对电影色彩的另一种深层思考,成为中国电影色彩运用的标志性作品。影片以黑、白、红、蓝、黄等纯色为主,但每一色调的变化都极其丰富,并用红,蓝,白,黄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讲述。影片中按照无名说出的“事实”、秦王推断的“事实”以及真正的事实分为三段,用不同的颜色演绎不同的“事实”场景。白色和黑色是无彩色,在绘画中可以和任何颜色搭配,《英雄》中利用这两种颜色使得影片中的各个原色环节不至于显得过于跳跃,使整个影片结合得浑然一体。同时,在整部的影片的单色环境中,九寨沟水面对决一场戏里自然环境的彩色的使用避免了整部影片色彩过于主观化。

在大量使用纯色表现剧情环节的同时,导演摈弃了常规的色彩心理。红色在色彩心理学里面一般代表活力、激情、热烈等正面感情,而在影片里,无名描述的“事实”中采用了的红色调却是突出了一种猜忌、怀疑和绝望的情感。在书馆深浅不同的红色门帘、女主角的红唇以及在胡杨林中决斗两人的红衣,搭配女主人公妖艳妆容,男主人公阴郁的眼神,无一不传达出嫉妒、扭曲的心理。

《英雄》的色彩艺术处理获得极大成功,冯小刚的《夜宴》也在色彩运用上也有它的鲜明特点。对《夜宴》和《英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位导演运用色彩的手段虽有不同,影片所传达的完美色彩效果却是相同的。《英雄》讲述了一个大是大非的故事,追求画面主色调的大开大合;而冯小刚的电影《夜宴》则是一部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影片色彩都调入了灰色,在灰暗的环境里黑、白两色以及少量的红、绿、金色显得极为突出。相比《英雄》中红色和黑色、金黄色的强烈对比,《夜宴》镜头中的红色无论是明度、纯度都有意降低,和灰暗的画面极为协调。同样是历史故事,《英雄》的色彩大多是自然光线,显得故事真实可靠。《夜宴》则利用灯光处理,使得颜色立体化,影片画面极富舞台效果。

色彩观念论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美术;色彩观念

一、引言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是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民族情感与观念的艺术化呈现,也昭示着民族独有的审美追求。因此,对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提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认识,促进我国民间美术的不断创新。

二、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意义

(一)传统观念的阐述和象征

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文化观念为美术创作活动提供重要的原动力,文化观念的形成与演变,大大推动着民间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审美意识得以相对独立的发展,是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后,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早期的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处于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缺乏统一性。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色彩不仅是重要的物理性现象,还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五行说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对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有巨大影响,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构成了华夏地区最为古老的色彩搭配。如:在周朝的服饰制度中,“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又如:从宋朝开始,正黄色为皇家专用,溢用即获罪。因此,我国民间美术设色与特定的时空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着传统观念的阐述和象征的意义。

(二)价值观和建筑营造观念的象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变得更加广泛。在思维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中,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从而使我国民间美术设色成为人们价值观念和建筑营造观念的象征,成为反映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途径。例如:古代君王所穿的服饰多是黄色,其它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穿的服饰另有其它颜色与之对应;宫殿寺庙多使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墙黄瓦;江南民居多用朴素淡雅的色彩,如粉墙黛瓦,即白色的墙壁与青黑色的瓦。

(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象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和生产者开始出现,人们对审美领域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了迅速而独立的发展,从而使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在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文化意识的不断提升,民间美术的创作目的变得更加明确,成为人们喜庆节日丰收、驱散心中阴影、缓解生活压力和自我安慰的重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目的性和功利性的象征。民间美术的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灵世界、情感体验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气质。如:春节所使用的窗花、对联以红色为主基调,传达喜庆、红火的气氛。因此,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审美意识不断变化,但各种色彩代表的意义却有着相对严格的规定,在进行各种形态的创作时,必须遵循设色的相关规律,才能与人们的实际情况相符,从而推动民间美术不断发展。

三、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

(一)情感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我国民间美术的创作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审美对象,需要根据人们的心理情况来设色,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在遵循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和设色规律等基础上,我国民间美术色彩在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我国民间美术创作中的情感象征,是通过联想来完成的,联想往往能突破事物的形态、不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观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形成独到见解。因而情感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与环境、心理、时间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结婚和祝寿时使用最多的颜色是红色,通过红色来展示喜庆、热闹和新气象,表达激动、澎湃的内心感情,从而形成动态的情感视觉审美效果。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与人们的心情、节日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在通过色彩进行联想的同时充分体现人的心理情感,在不同的设色效果中体验各种情感带来的迥异感受,从而获得情感方面的审美愉悦,这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色彩搭配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通过情感来进行视觉审美的同时,人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色彩进行搭配,以表现不同的特征,反映不一样的民间美术特点。在色彩的对比中,不同色彩的搭配发挥着重要的衬托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对书生的描绘,多以软色为主,以表现人物文雅、俊秀和清朗等特点,但再搭配一些硬色,如在人物的眉间,衣服的领口、袖口和底边等部位添加墨色,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又如在木版年画、皮影、泥塑、脸谱等民间艺术中,不同的色彩被灵活地搭配在一起,从而使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面对不同对象进行创作时,色彩的搭配一般是从比较鲜明、代表积极意义等方面出发,以从正面反映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情感等,显示出我国民间美术创作的独特性。色彩搭配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一般是通过对比来完成,例如:大雪寒冬,腊梅却依然傲立绽放,将雪的白色和腊梅的黄色予以重点突出,再对环境进行修饰,可以充分展示出天气的寒冷、环境的优雅,从而表达出创作者对腊梅的赞赏,反映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三)色彩明度方面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不同色彩的搭配下,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视觉审美效果,还非常注重色彩明度方面的表现,通过不同明暗度的对比,可以使整个画面更加清新、谐调和自然,从而展示绚丽、红火和丰富的创作内容。这种色彩明度方面的巧妙处理,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在很多时候可以充分反映民众的内心情感和热切期望。如:敦煌壁画采用色相对比,通过对明暗度的不同设置,显得色彩饱满,取得了绝佳的视觉心理效果。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高纯度色相对比的经验,在制作年画、泥塑、皮影等作品时,经常利用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民间美术创作,在遵循一定理念的基础上,创作者更多的时候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进行设色,从而使画面的明度感更强,达到满足实际需求的创作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在受到文化传统制约的同时,又是对传统文化观念的阐释和外化,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多种视觉审美效果。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可以说既是观念的、传统的,又是客观的、现实的,我们对民间美术色彩的研究,应将其放在传统文化情景之中,探索其作为民间艺术的内在本质。(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邢莉莉.探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66-67.

[2]赵乐飞.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J].陕西教育(高教),2014,(4):23-24.[3]吴国来.浅谈民间美术[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5):158-159.

[4]张怡琼.论中国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1,(35):214-215.

[5]赵翊翔.浅议民间美术元素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体现[J].青春岁月,2012,(20):194-196.

色彩观念论文第3篇

关键词:色彩观念创新性绘画语言

19世纪以前的绘画寻求形色并重互补的结合,在“色彩”方面主要体现在固有色基础的经营中。印象派动摇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完成了西方传统范畴内的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探索。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变化。根据画家的观察和情感抒发,不再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将光线和色彩作课题进行研究,表现物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和具体时间下给人的视觉感受。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而莫奈的色彩观念是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和研究的。

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莫奈运用灵动的色彩语言表现他的情感,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在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与感情共鸣,从而表现了艺术品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1.色彩观念的创新性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提香、鲁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现,特别是维米尔善于描绘阳光,对色彩表现进行了探索。先前的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以及英国风景画的发展给色彩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础上追逐着“光”和“色彩”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物体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变化。莫奈善于从光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彩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彩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的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先前画家所没有找到的切入点,也是莫奈色彩观念的表现。

2.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是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在作品中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感情。《鲁昂大教堂》就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不同色彩不同情绪的鲁昂大教堂体现了莫奈对太阳光谱的迷恋,同时也是这位艺术家特殊情感的表现。在其狂放不羁的笔触中,人们看到了莫奈在捕捉光的效果,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调换画布进行绘画创作,形成独特的色调表现。观者就从这色调中体验或感受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情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色调在抒发感情方面是重要而有力的绘画语言

3.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

莫奈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他在绘画中用自然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结构。其绘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构图和造型的传统主义。

莫奈一生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在《鲁昂大教堂》中,我们可以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独具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正是因为此,莫奈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看见的事物,色彩就成为他在创作中的关键点,不是集中表现景物形体,而是关注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因此,这种艺术观念一旦成为主导思想,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握。

4.色彩观念对绘画语言的表现

莫奈捕捉外光下景物光线变化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单纯黑色的浓淡变化,而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组成的,并形成微妙的过渡。莫奈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感,而是依据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表现鲜明生动的景物。所以说莫奈的景物描绘,打破了“固有色”对物体的限定,诠释了“条件色”的色彩语言和风格,这是莫奈特殊色彩艺术语言的表现,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给予物体的灵动之美。

莫奈有着对色彩的敏感,有着对局部色彩细微变化的关注,他就是在这种细微的关注中体会色彩的魅力。其画作《日出——印象》中雾气交融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艺术的境界,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他喜欢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对同一主题反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写生描绘,画出不同的光景与气氛,用极其熟练和简练的色彩语言描绘的《睡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莫奈色彩观念的转变给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注重强烈色彩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表现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莫奈色彩观念的转变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只是从上述四个方面探索莫奈的色彩观念,通过对色彩的感悟和领会,对莫奈的色彩观念作一些阐释,其他方面还有待人们进一步体验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出版社.

[2]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3]吴甲丰.印象派的再认识.三联书店,1980.

色彩观念论文第4篇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提香、鲁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现,特别是维米尔善于描绘阳光,对色彩表现进行了探索。先前的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以及英国风景画的发展给色彩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础上追逐着“光”和“色彩”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物体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变化。莫奈善于从光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彩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彩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的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先前画家所没有找到的切入点,也是莫奈色彩观念的表现。

2.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是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在作品中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感情。《鲁昂大教堂》就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不同色彩不同情绪的鲁昂大教堂体现了莫奈对太阳光谱的迷恋,同时也是这位艺术家特殊情感的表现。在其狂放不羁的笔触中,人们看到了莫奈在捕捉光的效果,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调换画布进行绘画创作,形成独特的色调表现。观者就从这色调中体验或感受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情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色调在抒发感情方面是重要而有力的绘画语言。

3.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

莫奈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他在绘画中用自然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结构。其绘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构图和造型的传统主义。

莫奈一生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在《鲁昂大教堂》中,我们可以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独具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正是因为此,莫奈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看见的事物,色彩就成为他在创作中的关键点,不是集中表现景物形体,而是关注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因此,这种艺术观念一旦成为主导思想,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握。

4.色彩观念对绘画语言的表现

莫奈捕捉外光下景物光线变化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单纯黑色的浓淡变化,而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组成的,并形成微妙的过渡。莫奈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感,而是依据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表现鲜明生动的景物。所以说莫奈的景物描绘,打破了“固有色”对物体的限定,诠释了“条件色”的色彩语言和风格,这是莫奈特殊色彩艺术语言的表现,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给予物体的灵动之美。

莫奈有着对色彩的敏感,有着对局部色彩细微变化的关注,他就是在这种细微的关注中体会色彩的魅力。其画作《日出——印象》中雾气交融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艺术的境界,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他喜欢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对同一主题反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写生描绘,画出不同的光景与气氛,用极其熟练和简练的色彩语言描绘的《睡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莫奈色彩观念的转变给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注重强烈色彩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表现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莫奈色彩观念的转变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只是从上述四个方面探索莫奈的色彩观念,通过对色彩的感悟和领会,对莫奈的色彩观念作一些阐释,其他方面还有待人们进一步体验和探讨。

内容摘要: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绘画“固有色”的表现,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形成了以“条件色”表现物象的新的色彩观念。文章通过色彩观念的创新性、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色彩观念对绘画语言的表现这四个方面去探索莫奈的色彩观念。

关键词:色彩观念创新性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出版社.

[2]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3]吴甲丰.印象派的再认识.三联书店,1980.

色彩观念论文第5篇

关 键 词 (冒号):色彩观念 创新性 绘画语言

19世纪以前的绘画寻求形色并重互补的结合,在“色彩”方面主要体现在固有色基础的经营中。印象派动摇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完成了西方传统范畴内的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探索。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变化。根据画家的观察和情感抒发,不再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将光线和色彩作课题进行研究,表现物体在1定的环境中和具体时间下给人的视觉感受。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而莫奈的色彩观念是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和研究的。

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莫奈运用灵动的色彩语言表现他的情感,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在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与感情共鸣,从而表现了艺术品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1.色彩观念的创新性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提香、鲁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现,特别是维米尔善于描绘阳光,对色彩表现进行了探索。wWw.133229.COm先前的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以及英国风景画的发展给色彩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础上追逐着“光”和“色彩”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物体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变化。莫奈善于从光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彩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彩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的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先前画家所没有找到的切入点,也是莫奈色彩观念的表现。

2.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是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在作品中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感情。《鲁昂大教堂》就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不同色彩不同情绪的鲁昂大教堂体现了莫奈对太阳光谱的迷恋,同时也是这位艺术家特殊情感的表现。在其狂放不羁的笔触中,人们看到了莫奈在捕捉光的效果,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调换画布进行绘画创作,形成独特的色调表现。观者就从这色调中体验或感受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情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色调在抒发感情方面是重要而有力的绘画语言。

3.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

莫奈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他在绘画中用自然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结构。其绘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构图和造型的传统主义。

莫奈1生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在《鲁昂大教堂》中,我们可以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独具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1瞬间表面色彩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正是因为此,莫奈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看见的事物,色彩就成为他在创作中的关键点,不是集中表现景物形体,而是关注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因此,这种艺术观念1旦成为主导思想,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在1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握。

4.色彩观念对绘画语言的表现

莫奈捕捉外光下景物光线变化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单纯黑色的浓淡变化,而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组成的,并形成微妙的过渡。莫奈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感,而是依据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表现鲜明生动的景物。所以说莫奈的景物描绘,打破了“固有色”对物体的限定,诠释了“条件色”的色彩语言和风格,这是莫奈特殊色彩艺术语言的表现,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给予物体的灵动之美。

莫奈有着对色彩的敏感,有着对局部色彩细微变化的关注,他就是在这种细微的关注中体会色彩的魅力。其画作《日出——印象》中雾气交融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艺术的境界,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他想要创造1种独特的效果,他喜欢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对同1主题反复在1天中的不同时间写生描绘,画出不同的光景与气氛,用极其熟练和简练的色彩语言描绘的《睡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莫奈色彩观念的转变给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注重强烈色彩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表现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莫奈色彩观念的转变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只是从上述4个方面探索莫奈的色彩观念,通过对色彩的感悟和领会,对莫奈的色彩观念作1些阐释,其他方面还有待人们进1步体验和探讨。

参考文献 (冒号):

[1](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出版社.

[2]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3]吴甲丰.印象派的再认识.3联书店,1980.

色彩观念论文第6篇

【关键词】色彩 单色 四季 地理

园林景观是“拘于自然,安于庭院”的一种美的设计,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以及回归自然的喜悦。自然当中色彩千变万化,所造景物层次分明而又匠心独运,所以当人们在追寻园林景观效果的同时,也格外注重景观当中的色彩搭配以及色彩变化理论,在西方主要以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法国勒・诺特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这三种园林模式当中的色彩理论为基础,在我国则以淡雅、富丽两种风格理念主导的色彩理论为基础。但随着时代与人们的欣赏角度发生变化,新的色彩理论不断出现,在本文中笔者试举三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单色”层次变换理念

一种颜色作用在相同物体上,通过不同的角度、位置、浓淡等方式的变换,映射出的效果自然也会发生千变万化的效果,而单一色彩的运用更加赋予物体本身的神秘感。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我国古代多以黑、白、灰、黄、绿等色彩为主,在进行色彩搭配的同时,也比较注重色彩的过渡,黑色向白色过渡时,总会在过渡地带留有“灰色假山设计”,“过渡”这一理念便是单色层次变换理念的雏形。

再如以黄色调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一种颜色通过由浅到浓、由浓至浅、浓浅交替等手段进行交相使用,充分发挥出金黄的富丽、古黄的浓重、淡黄的典雅、浅黄的温馨。就屋顶而言,通过色彩的调配,将金黄色的琉璃瓦与古黄色的屋脊瓦交相搭配,延伸出一种彩杭交错成文、色彩明丽鲜活的效果。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单色”理念是一种色调主旋律的体现,通过各种过渡色彩所交相辉映,从而将一种主流色彩搭配、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当然这一理论的应用虽然广泛,但是单色无论怎样变换都略显单调,在现代园林设计当中,这一理论只能成为大景观当中的局部点缀,不能放眼全局。

二、色彩四季理念

“水光澈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园林既然是自然景观的缩写,那么当然要赋予园林景观一种属于四季变化的自然理念。无论是水光澈艳、山色空蒙,还是淡妆出尘、浓妆贵雅,自然四季当中所有的变换理念都会赋予园林景观鲜活的自然生命,就像诗中所写的“总相宜”一样,这是一种色彩搭配的绝妙理念。

在大自然当中,冷暖变化刚好可以用四季表示,“春夏秋冬”成为了自然变化的理念,比如在园林景观当中“春色”勾勒桃红柳绿;“夏色”化作碧水蓝天;“秋色”演绎高贵成熟;“冬色”链接艳丽脱俗,四种色系组成了四大空间,而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每一个空间的变化又是衬托其他空间不同的前提。在日本岐阜县的一处园林中,设计师玛莎・施瓦茨用红、绿、黄、蓝组成了四种别具一格的庭院,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感受进行景观内事物的组合。在夏季庭院中,无论是小品、配置、盆栽都赋予了青蓝色调,使人每每走进庭院都能感觉到清风习习,心旷神怡。

国际上认为,无论是色彩四季理论还是现在的十二季色彩理论并不适合黄种人,而比较适合西方人。比如十二季色彩理论是祺馨色彩创始人刘纪辉女士从《Clour Me Beautiful》带来的,她同时制定了黄种人色彩季型划分的国际标准。但笔者认为,四季色彩理论与勾股定理一样,不管是到什么样的国度,都是不变的。这是一个行业的理论基础。不管以后是6、8、12、36,或者48、72,都是一种商业元素的加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多,不要被单纯的数字所局限,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色彩搭配以及变换形式充分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以组合的形式延续这一理论的发展观念。

三、色彩地理学理论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地理学的影响最大,环境、气候、地域文化、自然因素等都是作为“可影响”元素存在的客观事实,而这些元素也正是我国地方形成不同文化的主要来源,如果充分地将这些因素运用到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充分的展地域文化,同时还能构建不同的景观风采。比如江南水乡气候宜人,地理环境颇为温和,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江南等地的设计师更喜欢运用冷色调以及绿色,这样不仅能突出江南风景的修理宜人,还能对燥热的天气添一丝凉意;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宜人,并且有着广袤的田野以及独特的雪景,所以当地的设计师多以暖色调为主,暖色调不仅弄够突出宽广的环境气息,还能够为冬天添加一丝暖意。当然地理色彩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色系与色系之间的联系也因当地的各项要素而逐渐变化,在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拘一格,既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要从表象的意义当中脱离出来,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赋予最为贴切的“感官色彩”。

结语

“不拘于型、不拘于色”是我国传统文化园林景观当中的意念重点,在设计当中应注重型与色的地域性搭配以及空间概念搭配,不单单运用一种色彩,也不将复杂化作为颜色变换的重点。在我国古代,园林大师们虽然技艺手法不同,但是对于色彩的运用却偏爱使用“三种色彩”,也就是说在一个园林当中,最多能看到三种主色调的色彩,秉承了“过多而不及”的中庸思想。而现代,我们更注重思想文化的开放向,对于视觉刺激有着热衷的喜好,所以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加入了微妙的色泽变化,通过细微的感觉影响色彩的搭配,当然无论今古,各有千秋,本文当中的三个理念只是一种比较倾向于现代文明的思想,希望能有更多有识之士为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色彩观念论文第7篇

一种颜色作用在相同物体上,通过不同的角度、位置、浓淡等方式的变换,映射出的效果自然也会发生千变万化的效果,而单一色彩的运用更加赋予物体本身的神秘感。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我国古代多以黑、白、灰、黄、绿等色彩为主,在进行色彩搭配的同时,也比较注重色彩的过渡,黑色向白色过渡时,总会在过渡地带留有“灰色假山设计”,“过渡”这一理念便是单色层次变换理念的雏形。再如以黄色调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一种颜色通过由浅到浓、由浓至浅、浓浅交替等手段进行交相使用,充分发挥出金黄的富丽、古黄的浓重、淡黄的典雅、浅黄的温馨。就屋顶而言,通过色彩的调配,将金黄色的琉璃瓦与古黄色的屋脊瓦交相搭配,延伸出一种彩杭交错成文、色彩明丽鲜活的效果。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单色”理念是一种色调主旋律的体现,通过各种过渡色彩所交相辉映,从而将一种主流色彩搭配、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当然这一理论的应用虽然广泛,但是单色无论怎样变换都略显单调,在现代园林设计当中,这一理论只能成为大景观当中的局部点缀,不能放眼全局。

二、色彩四季理念

“水光澈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园林既然是自然景观的缩写,那么当然要赋予园林景观一种属于四季变化的自然理念。无论是水光澈艳、山色空蒙,还是淡妆出尘、浓妆贵雅,自然四季当中所有的变换理念都会赋予园林景观鲜活的自然生命,就像诗中所写的“总相宜”一样,这是一种色彩搭配的绝妙理念。在大自然当中,冷暖变化刚好可以用四季表示,“春夏秋冬”成为了自然变化的理念,比如在园林景观当中“春色”勾勒桃红柳绿;“夏色”化作碧水蓝天;“秋色”演绎高贵成熟;“冬色”链接艳丽脱俗,四种色系组成了四大空间,而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每一个空间的变化又是衬托其他空间不同的前提。在日本岐阜县的一处园林中,设计师玛莎•施瓦茨用红、绿、黄、蓝组成了四种别具一格的庭院,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感受进行景观内事物的组合。在夏季庭院中,无论是小品、配置、盆栽都赋予了青蓝色调,使人每每走进庭院都能感觉到清风习习,心旷神怡。国际上认为,无论是色彩四季理论还是现在的十二季色彩理论并不适合黄种人,而比较适合西方人。比如十二季色彩理论是祺馨色彩创始人刘纪辉女士从《ClourMeBeautiful》带来的,她同时制定了黄种人色彩季型划分的国际标准。但笔者认为,四季色彩理论与勾股定理一样,不管是到什么样的国度,都是不变的。这是一个行业的理论基础。不管以后是6、8、12、36,或者48、72,都是一种商业元素的加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多,不要被单纯的数字所局限,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色彩搭配以及变换形式充分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以组合的形式延续这一理论的发展观念。

三、色彩地理学理论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地理学的影响最大,环境、气候、地域文化、自然因素等都是作为“可影响”元素存在的客观事实,而这些元素也正是我国地方形成不同文化的主要来源,如果充分地将这些因素运用到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充分的展地域文化,同时还能构建不同的景观风采。比如江南水乡气候宜人,地理环境颇为温和,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江南等地的设计师更喜欢运用冷色调以及绿色,这样不仅能突出江南风景的修理宜人,还能对燥热的天气添一丝凉意;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宜人,并且有着广袤的田野以及独特的雪景,所以当地的设计师多以暖色调为主,暖色调不仅弄够突出宽广的环境气息,还能够为冬天添加一丝暖意。当然地理色彩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色系与色系之间的联系也因当地的各项要素而逐渐变化,在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拘一格,既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要从表象的意义当中脱离出来,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赋予最为贴切的“感官色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