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1:44
金融管理论文

金融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约束;金融体系

FINANCEEVOLUTIONTHEORETICSANDOURFINANCIALSYSTEMSREFORMATION

CHENLiu_qin

(TianjinEconomic&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Tianjin300202,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financecontrolanditslocalization,financedeepenanditsdisfigurementinherently,financerestrainanditstropismonthepolicy,putforwardthatourfinancialsystemsreformationshouldconfirmthefinancedeepenasanultimategoalofthereformation,takethefinancerestrainasanessentialmeasure,andharmonizetheconnectionbetweencurrencyfinanceandeconomicdevelopment.

Keywords:Financecontrol;Financedeepen;Financerestrain;Financialsystem;

一、金融抑制及其局限性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能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当出现金融风波,甚至金融危机时,可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业等金融企业的稳定。

但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和国际金融电子化技术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金融抑制难度不断增大,抑制成本激增,在金融领域造成“非市场性风险”,其具体表现为:1、扭曲了金融资源的价格,造成虚假供求关系。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实际利率(存、贷款利率)被压得过低,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其表现为政府对公营部门强制性低息信贷以及外汇市场的外汇管制等。对银行体系规定过高的准备金率和流动性比率也是价格扭曲的一种形式2、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抑制是以人为的力量替代市场力量,其直接成本是各项管理费用,间接成本是阻断市场力量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银行等金融企业效率的破坏,同时,金融业务易被少数国有金融机构所垄断,缺乏竞争,金融效率低下。3、导致市场分割。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一方是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和拥有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的外国银行的分支网络,组成了一个有限的,但却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另一方则是传统的、落后的、小规模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如钱庄、地下金融市场等。其次表现为与“二元”体系相关或不相关的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有组织的金融机构遵循政府制定的低贷利率,将资金贷给公营部门及少数大企业,而大量小企业及住户则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只能以较高的利率从非正式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贷款。另外,金融抑制还导致政府不适当的资金投向干预而累积大量的金融风险。

可见,金融抑制是“通过扭曲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再加上其他手段,这种战略会缩小或压低相对于非金融部门的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或实际增长率。”金融抑制政策主张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其结果自然难免导致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滞后甚至丧失。

二、金融深化及其内在缺陷性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贸易与资本》一书,其同事爱德华·肖也于同年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两人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他们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金融抑制,深刻地分析了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实现金融深化,开创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先河。金融深化理论主要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如对利率和信贷实行管制等提出批评,力主推行金融深化战略,以金融自由化为目标放松或解除不必要的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以及货币价格(利率)市场化,使利率真实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变化,由市场机制决定生产资金的供求变化和流向,刺激社会储蓄总供给水平的提高,从而便利资本的筹集和流动,有效地解决资本的合理配置问题,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金融深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促进资本形成,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它既弥补一般货币理论忽略发展中国家货币特征的缺陷,又克服了传统发展理论忽略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突出强调了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推行货币金融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及政策建议得到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支持和推广,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透过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我们可以发现金融深化暗含这样一个假设: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的信息是完善和公开的,并存在一个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且市场中的主体是理性的。但现实经济使得金融深化理论假设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为:1、现实的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昂贵的信息搜寻成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信息不完全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面临两大约束,一是利率限制导致的利率约束,一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信息约束。金融深化理论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由于信息约束,放任金融市场自由化会造成多方面的市场失灵,导致金融体系动荡。2、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对金融自由化存在制约。金融市场的落后是政府过度管制的原因,而过度管制又导致金融市场的更加落后。忽视市场落后,取消政府管制,就会带来市场混乱。金融深化理论主要研究和强调的是后者,忽视前者对放松政府管制,即金融深化过程的制约。超越或滞后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自由化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混乱和不稳定。3、金融深化使得国际流动资本对开放资本项目国家货币的投机更加容易,使小国经济或落后经济容易出现经常性的波动,它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相反任何促使经济增长的努力都被非正常的波动所侵蚀,这些国家为了经济的稳定,不得不采取适当的官职措施或非完全的金融深化措施。4、金融深化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很不适应。金融深化理论表面上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提出的政策主张应该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但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以私有制基础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实际上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深化理论的政策主张和目标对于小国或经济落后国家而言并非是美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明证。

三、金融约束及其政策取向

进入9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成就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应用到政府行为的分析中。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了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金融领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于1996年在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政府对金融部门选择性地干预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提出经济落后、金融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应实行金融约束政策,在一定的前提下(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低并且可以预测的,正的实际利率),通过对存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市场准入及竞争加以限制以及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等措施,来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并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本人认为它对我国制定金融政策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金融约束是一种选择性政策干预政策,政府金融政策制定的目的是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发展,并促进金融深化。金融约束是与金融抑制截然不同的政策。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是稳定的宏观环境、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正的实际利率。最关键的是金融抑制是政府从金融部门攫取租金,而“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而不是直接向民间部门提供补贴。”

租金创造并不一定要靠利率限制来达到,政府也可以采用金融准入政策、定向信贷和政府直接干预等创造租金,只要政府使银行和企业获得了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得到的收益而政府并不瓜分利益,这就可以说政府为它们创造了租金。通过创造经济租金,使银行和企业股本增加,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增加社会利益。

金融约束的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应控制存贷款利率。即将存款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要保证实际存款利率为正值),减低银行成本,创造增加其“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激励其长期经营。只要存款利率控制适度,则金融约束是有好处的;如果控制力度过大,资源配置将受到扭曲,金融约束将会蜕变为金融抑制。只要干预程度较轻,金融约束就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2、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策。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并不等于禁止一切的进入,而是指新的进入者不能侵占市场先入者的租金机会,如果没有市场准入的限制政策,银行数目的增加将使资金市场竞争加剧,租金下降,激烈的无序金融竞争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甚至还可以导致银行倒闭,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为保护这种租金不至于消散,一个重要的保护手段就是限制进入者的进入,以维持一个暂时的垄断性存款市场,对现有存款市场的少数进入者进行专属保护。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可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外部效应。

3、限制资产替代性政策。即限制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中的存款化为其他资产,如证券、国外资产、非银行部门存款和实物资产等。金融约束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尚不规范,非正式银行部门的制度结构薄弱,存款若从正式银行竞争流向非正式银行部门会减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正式银行部门的发展。而资金若由居民部门移向国外,则会减少国内资金的供应,扩大国内资金的缺口,对国内经济尤为不利。

金融约束是发展中国家从金融压抑状态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它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畅、金融监管不力的状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下的作用,因此并不是与金融深化完全对立的政策,相反是金融深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四、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目前,金融体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金融体系的混合性,即政府限制行为与市场行为并存,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府管制逐渐放松,相对独立的货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上面对有关金融理论的初步分析,我们至少可以考虑:

1、确定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

前面分析到,金融深化理论与实际金融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亦存在其内在缺陷性,但这并不构成金融深化的客观需要,尽管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及欧美的一部分学者对金融深化产生了怀疑,认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和各国金融发展的明显差异使得金融深化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全球性的金融混乱和不和谐。但我们应该认识到:(1)从自由化的进程来看,在政府对贸易和金融的管制放松后,世界经济和各国的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的增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表明自由化的收益是大于其所付出的代价。(2)东南亚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危机各国不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适当的金融深化措施导致的。实施金融深化的国家常常把放松金融管制等同于放松金融监管或放开不管,过分地追求金融深化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可持续增长所必须的协调的金融因素,忽视完全金融深化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制度刚性要求。比如,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必须先有或者同步进行金融体系市场化或完善化,这是金融深化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因而,我们应客观的对待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践,绝不能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行金融深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就认为金融深化与金融危机二者之间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实践证明,有效、合理的金融深化实践会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还可以提高一个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金融深化的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选择了过于激进、超前的金融深化战略。我国在实施金融体制改革时,不能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简单的理解为完全取消政府干预的金融自由化,应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关注市场的落后对放松管制的制约作用,注重金融深化的渐进性、层次性和持续性,“金融深化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做出合理的时序选择和安排,分阶段和有计划地进行。”在推进金融深化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制度风险,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建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金融体系。

2、金融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手段。

考虑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因此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应客观的评价和估计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所可能带来的长期性风险,本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在经济转轨时期采取必要的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的改革方略是显示可行的。

除了解决政府需不需干预经济和金融活动的问题,我国还需要解决如何把握干预力度,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97年就曾指出,政府的不当干预才是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在危机中资产价值的猛跌使很多金融中介机构破产,从而暴露出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的破坏作用;而金融中介机构的借贷活动与资产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经济动力关系,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或明或暗提供的债务担保,是造成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金融约束论从信息和激励的角度,抓住了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政府应创造条件使决策者掌握信息,或让有信息能力的行为人成为决策者;另一方面政府可利用自身掌握和拥有的信息能力,为金融中介机构创造持久有效经营的激励机制。当然政府的职责不是直接提供担保和保护,而是促进金融体系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积极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加市场上可供信息的公开化,并充分发挥掌握内部信息的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优势,而非越俎代庖,过多干预,避免金融约束政策蜕变为纯粹的金融干预政策,严格的金融约束政策与金融抑制可能只相差须臾。“金融约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制度,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向更具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这一大方向的迈进而进行调整。它不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之间静态的政策权衡,与此相关的问题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合理顺序。”

在金融约束政策框架下,政府的作用既不是“亲善市场论”强调的政府只能促进市场建设,不应干预金融经济;也不是“国家推动发展论”所要求的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必须始终强力干预金融经济;而应是“市场增进论”的观点,即政府的职能是促进民间部门的协调功能,发挥政府进行选择性控制的补充,避免产生不利于社会大众的道德危害,使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稳步实现真正的金融深化。

另外,我国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货币化”趋势有所增强,货币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强度与日增强,广义货币(M2)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到130%左右,都充分说明货币金融在经济中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质的变化。货币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步加大。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化,外部的冲击已经开始影响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说明开放经济中,货币金融政策一经济发展有相当强的关联。因此,在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的货币金融政策,避免金融业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独自繁衍。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郑泽华等:《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的金融改革》[J],《西南金融》,2000年第4期。

[5]王松奇:《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金融管理论文第2篇

一、金融风险的涵义

每个投资者和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金融风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每一个经济实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在经济生活中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与金融风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对一个国家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怎么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对于金融界而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可以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就需要对金融风险的涵义和种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金融风险作为风险中的一方面,就好像人们对于风险存在不同的定义一样,针对金融风险的定义,实务界和理论界也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些人认为,所谓金融风险,其实就是人们在金融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或者事件;有些人认为,金融风险是主要发生在金融领域的一种风险模式;有些人认为,金融风险主要是一种经济损失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等。综合上述三种观点,最后一种观念与风险的范畴似乎更为贴近,换言之,金融风险是一种可能性,与金融风险的本质更为接近。所谓金融风险,其实就是指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每一个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或者投资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变动,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证券市场价格风险以及国家风险等几类。

二、金融风险管理起源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发展时间已经有30多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呈现出较大的变化。金融市场不断出现波动,使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需求;第二,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金融学理论也得到较大程度地发展和进步,在此基础上,对金融风险管理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第三,当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得到了较为快速地发展,这样一来,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环境主要发生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外部经济环境都会对其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及制约;第二,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全面崩溃,进而宣告世界范围内的固定汇率制度走向衰亡。在此之后,很多公司以及个人都会面临形式各样的金融风险,例如,汇率风险等等。尤其是在之前的10多年进程中,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例如,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大股灾,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得知,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损害。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渐取代之前传统的经济学。通过新古典经济学,可以看到很多针对信息和不确定性的经济分析框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与此同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学已经从众多学科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全新的经典金融理论和模型逐渐创立起来,并且也得到了广大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接受和运用。例如,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有效资本市场之父”的Fama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夏普和林特纳等人创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以及布兰科-斯科尔斯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等。综上所述,在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会有更为坚实可靠的依据。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也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模型、仿真模拟等手段,对遇到的各种金融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称为“金融工程学”。

三、我国目前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金融组织机构不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组织机构也随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求其不断完善和健全,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作为其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体系也逐年发生变化,同时也获得了较大成效,银监会和证监会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规定,进而使我国金融内部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然而,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相比较,我国还没有建立足够健全和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管理体制。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央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和金融监管工作主要针对业务范围的控制展开,现行的风险管理体制还是运用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已经不能与当前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相符合和适应;第二,金融机构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出现大量债权,同时不良贷款的现象也逐渐增多,从而使信用风险不断上升,致使金融资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当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监管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同时其他部门也没有能力独立承担各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从而使风险管理出现更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总而言之,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风险监管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也存在较多问题。

2.风险防范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全球化发展也随之出现更多相关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进行全面转型,但是却不能正确认识金融风险,甚至对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和根源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例如,针对银行而言,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自身资金规模以及贷款规模,进而出现很多不良贷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扩展各项理财投资业务,不断增加金融风险。针对投资者而言,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没有了解金融市场行情,盲目投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因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不够完善,在金融体系中还不能完全渗透相关法规和制度,造成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所以,针对金融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重要性的大力宣传,对于全面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金融市场信息不透明。所谓信息透明度,其实就是指信息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全面、可靠的消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开披露,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对某家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以及风险投资理念等进行较为准确地评估。在很大程度上,金融产品其实就是信息咨询的集合体,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信息透明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信息并没有实现透明化,这样就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存在很多内部交易,而且也极有可能对资金流向进行自行操纵。从宏观角度分析,会使市场秩序混乱,而且也会引起市场的巨大波动。上述这些情况对于投资者进一步投资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也进一步使金融投资风险加大。而资金的短缺,使金融市场资金融资出现恶性循环,从而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4.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单一。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主要金融机构属于混合经营,就是将传统存贷款业务、理财业务以及期货交易业务作为有机整体,同时开展,并实现全球化运作模式。但是,我国还在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为存贷款模式,针对中间业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作为之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金融产品相对较为单一,面对需求各异的投资者无法满足,投资渠道越来越窄,投资者不能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在我国,金融企业存在较多的指令贷款,致使利润降低,呆账积累现象严重,从而使金融风险概率不断加大。而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我国作为发展基础,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若是我国不能与当今国际市场流行惯例运作相匹配,那么我国金融企业,将很难找到一席之地。

四、完善金融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为了使金融机构免受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和制约,就要将内部风险管理体制放在重要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抗风险能力的强弱,需要与其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相结合。所以,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应该定期组织相关金融人员学习相关法规制度,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公众对风险管理防范意识得以不断提升。金融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结构设置,进而使内部管控更具有有效性。第二,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使各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进一步明确责任人的权限和责任范围,强化风险和责任意识,进而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第三,应该不断加强相关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其具备发现潜在风险的能力,并且可以针对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解决,从而使风险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2.加强国际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越发紧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国际金融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导向。总结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可以得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任何地区或国家均无法避免,因此,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以共同面对和应对危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沟通联系,应对流入或者流出的国际资本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和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此外,还应对过往的金融危机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财富。

3.加强监管力度。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和机构进行的某种规定或者限定。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确保金融市场发展稳定。第一,应明确市场定位,对违规问题进行处罚,尝试建立信用等级制度。第二,应完善财税制度,并正确处理企业、财政、银行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还应加强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应注重金融法制建设,以加强金融机构本身防范监控风险的能力。

4.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创新。在各种类型的金融创新中,制度创新是经济的创新,这不仅因为制度创新决定着其他创新依托的制度环境,从而影响其他创新的收益,更因为制度创新可以发挥先进制度的激励功能,对金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首先,针对风险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需要更好地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审贷分离的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并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创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其次,针对交易工具的制度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金融理论的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虽然我国目前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都较为单一,但应及时建立针对衍生金融产品的管理制度,从而为新交易工具的推广奠定制度基础并有效规避由此诞生的风险。再次,针对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监管机构应给予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充分的成长空间,从原来的静态合规性监管向动态审慎性监管转变。监管制度应侧重于审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风险模型是否合理、完善和有效,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及时、准确的度量、监测和控制,是否有充足的资本金抵御银行面临的风险,等等。

五、结语

金融管理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金融期权作为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已被广泛运用,其风险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运用经济模型对金融期权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期权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金融期权,是金融期货合约选择权的简称,是在确定的日期或这个日期之前,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买卖某种特定的金融商品的权利。在金融期权交易中,金融期权的购买者,即期权的持有者,为了获得这种权利,必须向期权的出售者支付一定的权利金,之后即可实施、转让或放弃这种权利。而期权的出售者,即期权的沽空者,由于收取了权利金,就承担了到期或到期前服从买方选择的义务。

金融期权交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在有限的亏损条件下进行投机买卖;可以在市场极不稳定,供求关系不平衡时,通过期权交易达到保证正常收益的目的:可以以少量的投资获得可观的投资效果;可以根据行情的变化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

一、金融期权风险的种类及理论模型

(一)金融期权风险的种类

金融期权是一种灵活的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工具,配合其对市场的预期,以达到较佳的投资效果。然而,由于市场因素的千变万化,这种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作为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金融期权面临着五种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由于期权基础工具价格(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发生逆向波动而带来损失的风险。

(二)金融期权风险的理论模型

金融期权所面临的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指标来进行分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和VaR风险管理模型。

1.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通过分析期权合约的盈亏状态图,对期权的价格特征和风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出期权具有区别于期货线性盈亏状态的非线性的盈亏状态,认为期权通过组合可以构成任意一种金融产品,而任何一种金融产品都可以分解成若干期权的组合。因此,从金融工程的观点看,期权可以成为许许多多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的建筑砌块,这种思想使得金融产品的构架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一系列前提假设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认为,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有五种:执行价格、当前基础资产的波动率大小、无风险利率、到期时间长短和股票分红。

2.VaR风险管理模型

VaR风险管理模型的核心是VaR风险值,即一个资产组合在特定持有期间内以及特定的置信区间下,由于市场价格变动所导致的此投资组合的最大预期损失。

VaR模型最关键的参数是波动率。波动率的估计值精确与否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性能,而根据以前的历史行情来估计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价格波动率存在诸多弊端,包括:市场瞬息万变,未来市场结构与市场信息将与过去皆然不同,过去的价格信息难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趋势,等等。并且,即使市场结构与价格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延续性,但我们难以判断延续时间的长短,难以选择用来预测未来的历史长度。因此,国际市场的惯例是将隐含波动率代入VaR模型中,因为隐含波动率是期权整体市场对未来基础产品价格波动的预测。实际市场经验也表明,采用隐含波动率的VaR模型效果远远好于采用历史波动率的VaR模型,而且隐含波动率直接与市场价格联系,避免了采用历史波动率时因为估计模型参数而导致的偏差。

在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最成熟的衡量投资组合风险值的系统是SPAN,其核心理论就是VaR,一般选取隐含波动率作为其核心参数。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五十余家交易所和结算所采用了SPAN,我国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也于2004年3月17日正式引进了SPAN。

二、我国金融期权风险管理实践分析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理论界就一直不断地研究期权这类产品,在我国现有的许多创新金融产品中也不断融入期权的思想。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期权产品是股票期权和可转换债券。

(一)股票期权风险管理分析

股票期权作为现代企业中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所有者向企业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份的权利,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优化激励机制效应的制度安排而为发达国家所广泛应用。

目前,美国前500强企业的80%和上市公司的90%都采用这种激励方式。而在我国,迄今为止,清华同方、中兴通讯、风华高科等主板高科技上市公司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股票期权方案。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可以有效解决经理人长期激励不足的问题,对经理人而言具有所有权激励功能,有利于上市公司降低委托--—成本,并可以用低成本不断吸引并稳定人才。虽然股票期权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激励措施,但是,这种激励方式中也包含着一定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风险

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成熟的上市公司或准备上市的公司,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不宜实行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总经理、董事长等经理人,要求实现经理人竞争上岗。也可适用于符合Y理论的一般雇员,实行雇员持股计划。但对企业中的副职和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的效果通常会更好一些。

因此,在应用股票期权之前,应充分考虑其适用的条件是否已经达到。

2.市场风险

股票期权的激励效率受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市场环境的影响。以股票市场为例,在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二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偏低,投机气氛明显浓于投资气氛,股份高低与公司盈利相关程度低,庄家操纵行为普遍。这样的市场状况如不改善,推行股票期权后,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期权收益,可能会制造种种题材,想方设法把股价推上高位,使股价与公司业绩正常相关性遭到破坏,不仅实现不了激励经营者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对股票市场的破坏。

3.法律风险

由于股票期权在我国尚属初创阶段,因此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我国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现有部分法律的冲突,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

因此,完善股票期权风险管理,要侧重防范上述三方面风险,选择合适的企业和激励对象,健全人才竞争机制,逐步完善股票市场,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分析

可转换债券是指投资者在适当时机可以将其所持公司债券转为持有发行公司一定数量的普通股的融资手段,其风险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而预期收益可能高于普通债券。其实质是债券与期权的混合。

金融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和谐金融内涵金融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主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在支持经济发展、调节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建设和谐金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一词指和睦、协调。和谐的金融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内部和谐就是指金融体系内部各相关要素问彼此支持、相互促进以及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外部和谐就是金融体系与外部因素问融洽、协调、稳定的关系,即金融与经济、社会之间良性均衡的状态。因此,和谐金融的内涵主要应从金融体系自身发展、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以及金融体系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金融体系自身和谐发展

金融发展意味着金融功能的完善和提高.金融体系的和谐发展指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机制能够得到持续优化,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改进,金融体系活力不断增强,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高素质金融人才储备丰富.金融部门内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协调发展。不考虑外部因素的条件下.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1合理的金融深度。金融深度反映了金融总量的发展水平.是金融体系发展阶段的表现。它主要反映在金融资产总量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急剧扩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处于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产业为实现其促进经济发展、配置市场资源的功能也要随之快速发展。

2和谐的金融结构。总量的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不行的.金融结构是金融业自身能否稳健发展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工具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支付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结构。和谐的金融结构包括五个方面:

(1)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它是金融结构走向成熟与完善的重要条件与标志,是多元化经济的需要。功能不同、主营业务各异的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种类更多、数量更大的金融商品与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的经济主体对储蓄、投资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

(2)金融工具价格形成的市场化和平稳化也可以作为金融结构合理性的一种表现。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纷纷设立和竞争的加剧.大量的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金融新业务的不断扩展.使资金和信用的供给能力日益增强.金融工具的价格逐渐走向市场化。同时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加使市场上各类金融工具价格呈现出一种稳定均衡的发展趋势。

(3)多样化与多层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也是和谐金融结构的表现。它增加了筹资者与投资者选择的余地,顺畅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能够满足不同的经济主体投融资和规避风险的需求.提高金融消费者福利水平。

(4)有效而适用的支付系统的建立也是和谐金融结构所必需的。高效与安全的价值支付手段是加速收入实现速度、降低流通费用,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加之支付与结算体系的发展可以抵消狭义货币流通素的减慢的趋势.提高货币的利用效率.扩大信用规模.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5)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金融风险的外部性、脆弱性和传染性决定了金融风险对金融和谐发展的危害极大。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因此,在和谐金融的总体框架中还应包括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这是构建和谐金融和维护金融安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金融体系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仅是金融体系良性健康的持续发展还是不够的.金融系统作为一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配置市场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体系如果不能服务于经济那也称不上是和谐的金融。一个和谐金融体系表现为金融和经济的协调促进,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中。一方面金融发展应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金融应充分发挥“货币第一推动力”作用,使资金流有效的引导实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将金融体系与经济的相关关系或者说金融效率纳入和谐金融的考察范围也就合情合理了。

笔者认为,金融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可以从金融贡献和金融效率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除了资本劳动土地之外金融作为又一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即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现。另一方面,金融效率是一国金融整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效率.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其最有效利用。我国对金融效率问题的研究理论有很多.不管怎么说,金融效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金融机构的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上来。金融机构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是效率高低的表现.而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能力则表现在市场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融资的方便程度这两个方面。它的运作效率通过54"方面体现出来:市场上金融商品价格对各类信息反映灵敏;金融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具有稳定均衡的内在机制金融商品种类繁多及很强的业务创新能力;金融市场具有剔除风险的能力:较低的交易成本。

三.金融体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代金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金融不仅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也是社会进步中的金融。金融的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关系着社会发展的状况。金融健康发展和协调运行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营行为.是创建诚信,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经营文化的关键。金融体系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必须与社会各界发生联系.对金融中介来说.应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包括贷款机会相等、披露和透明性、风险管理和信托责任等;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与社会的联系是靠信用来维持.良好的信用环境对金融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要使金融与社会和谐发展.就要建立的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和谐金融就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金融生态环境良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在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安全有序运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相互促进.与经济协调发展.各种关系处于一种比较融洽的状态。也就是说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建设和谐金融的关键,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建设和谐金融的基础。

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包括

1金融业内部机制健全,运作有序。主要是指金融业建立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各项规章制度完备、操作规程规范、风险控制机制健全、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良好,整个行业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序运行。

2金融业外部监督机制和法律体系完善,竞争有序。主要包括完善的金融及相关的法律体系、监督体系,外部监督各主体权责明晰.分工协作。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金融业开放有度、竞争有序.优胜劣汰。

3金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良好。主要指金融市场主体利益关系协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公正的司法环境、规范的中介服务作为保障。

4.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与金融息息相关,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业正常运转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空间和土壤。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金融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RaymondW.Goldsmith.FinancialstPuctuPeanddevelopment[M].NewHaven,Ct:YaleUniversityPress,1969

[2]沈玮:浅议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贡献及金融效率[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

[3]徐联初:对和谐金融的几点思考[J].中国金融,2005(10)

[4]李健贾玉革:金融结构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指标研究[J].金融研究,2005(4)

[5]周鸿卫李思维冯湘勇:论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的发展:和谐金融视角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

[6]陈志刚:如何度量金融发展——兼论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分歧[J].上海经济研究,2006(7)

[7]陈金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金融管理论文第5篇

(一)认知度不高

由于不清楚政策规定,部分金融机构不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机构编码。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在地方政府,并且机构编码和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关联度不高,造成金融机构对于申报工作认识程度不高,管理不到位,年检不主动。其在申请、变更金融机构编码后,金融机构编码也就被束之高阁,未能在各类金融信息系统中全面应用,制约了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的推广与使用。以巴州为例,虽然每年以正式的文件和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将通知发送到全辖金融机构,但是大多金融机构对机构代码及代码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不清楚机构代码的作用和意义,对信息核对和检查等相关工作不够积极配合,联系人经常变动,工作交接不衔接。

(二)沟通协调机制不畅

科技部门作为人民银行的对内部门,多不了解辖内金融机构相关信息,尤其是中小型地方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因此难以掌握这类金融机构的审批成立时间和数量。如果金融机构新增、变更或撤消时未按规定在有关部门批准后的7个工作日报送相关信息,将导致录入的信息不及时,违背了“实时公布”的原则。再者,因未明确商业银行维护机构信息的责任部门,有的是办公室,有的是科技部门,还有一些是由会计业务类部门负责此项工作,导致部门间沟通回合多、协调环节复杂。

(三)制度约束力不强

《管理规定》中对金融机构未按规定执行的处罚条款不明确,责令整改和通报的惩戒力不足。由于缺乏约束力,多数金融机构平时不重视此项工作。信息发生变更不及时更新,或是申报时时间跨度早已超过文件规定期限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科技部门又无相应的执法权,无法对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日常进行的口头督促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四)属地管理原则与权限设置相背离

金融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和区域性法人金融机构在不断增加。但系统维护由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机构负责,《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属地原则负责辖区内区域性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和事业部信息的编制、备案、维护和,造成县域金融机构在申请机构编码时极为不便。以巴州为例,辖内地广人稀,相距最远县城达上千公里,无论是金融机构提交材料还是去现场检查,来去都极为麻烦,且费时费力。而人民银行县支行却没有对应的维护权限,给日常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二、对策及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机构编码的应用范围

加大编码使用范围,建立信息共享和制约机制。在人民银行信息系统中大力推广使用,建立人民银行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联动制约机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申请使用编码后才能开展某些业务,从而促使金融机构主动做好信息验证工作,及时进行系统信息维护,进而加快推动金融机构编码的启用进程,以保障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唯一性和信息公布的及时性,帮助实现金融机构问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二)建立全面协调沟通机制

通过人民银行组织的金融机构参加的各类联席会议、业务交流会以及各种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大《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的宣讲力度及系统的推广使用。特别是通过行长联席会议等,使得各金融机构行领导特别是分管行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民银行金融标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专职部门负责,指派专人作为联系人与当地人民银行科技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报备机构信息变动所需材料。

(三)建议进一步细化制度规定

金融管理论文第6篇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现阶段的生长偏向是纯粹性的金融控股公司,这是由我国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造及“分业谋划、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禁款式决定的。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纯粹控股公司(PureHoldingCompany);另一类是谋划性控股公司(OperatingHoldingCompany)。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不从奇迹务活动,其全资拥有的各个子公司(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金融业务(如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等)。谋划性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除了从事肯定领域的金融业务之外,不光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金融业务的各个子公司,而且还议决控股从事其他非金融业务,如产业、商业、商业、修建、运输、不动产等,在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一样平常都是指这类谋划性控股公司,或称殽杂控股公司(MixedHoldingCompany),如英德两国的金融团体等。国有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继承政府授权,行使国有股的出资者职能,在肯定的财产领域内,集聚焦点竞争本事,发挥协同作用和耦合功效,议决资产谋划和股权运作,再造原有业务,开发全新业务,寻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两全社会效益。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乐成运转,有利于政企脱离,以范围经济和集聚谋划前进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以增持或减持其所持有的股份促进国家财产结构调解。

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上风具体体现为:(1)以少量股权控制巨大的金融资产,前进金融资产运转屈从,特别是使用少量国有金融资产控制大量的非国有资产,前进国有金融资产乃至其他的非国有金融资产的运作屈从;(2)进入和退出子公司非常方便,交易资本、运作资本低廉;(3)子公司是法人实体,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和积极性,搪塞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多角化殽杂谋划很适当。

但是,由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投资较疏散,形成焦点本事和谋划理念难度较大,运作屈从的前进受到肯定水平影响,因此,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在谋划管理上存在着肯定的难度。

从我国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造及“分业谋划、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禁款式来看,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照旧当前和未来肯定时期内的唯一选择及理想选择。作为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中介型金融企业法人,它不光具有脱离政企关连、让国有金融企业拥有自主生存与生长权利并负担市场危害,同时还可运用股东即出资者身份对所控股或参股的国有金融企业或其他企业举行监控,确保国有金融资产的清静等利益;而且在现在实验“分业谋划、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禁款式下其控制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不光能各司其职,而且还能警备金融危害,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固。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构造

外洋实例证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公正,是决定其能否真正有用发挥积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必须认真思量这个题目。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题目,从情势上看是集权与分权的关连题目,实质是如那里置惩罚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控股的子公司之间的法人关连与产权管理关连。在这方面,虽然列国的做法不完全类似,但是要是仅限于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领域内,有两条履历基本是类似的:(1)以董事会为中介,以管理董事为基础,保证对子公司实验产权管理。在外洋,公司内部向导体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委员会的公司向导体制,即董事会制。董事会享有最充实的权利代表企业举行活动;另一种是双层委员会的公司向导体制,即由监事会和董事会(也有的称之为“司理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组成的公司向导体制,在这种向导体制中,公司监事会不只起监视作用,而且拥有相当大的谋划决策权。岂论公司实验哪一种向导体制,金融控股公司都因此董事会或监事会为中介,来实验其产权管理的,而其中最基本的控制,即是对作为其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或监事会成员的管理。(2)以是否涉及公司产权变更为尺度,公正界定子公司董事会的谋划自界限。作为子公司的股东,金融控股公司既要保证有用的产权束缚,使子公司谋划举动切合自身优点须要,又要敬重子公司的相对独立性,充实发挥其自主性。为此,就有一个怎样界定子公司董事会自主谋划权利领域的界限题目。在这点上,一样平常以为至少应警惕《王执法》中关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权利分配原则,把是否涉及公司产权变更作为谋划决策权利的分界限。由于公司产权变更与资产变更差异,资产变更影响公司全部者、谋划者和劳动者的优点,而产权变更则影响公司全部者优点,要是控股公司连这类决策权也下放给子公司行使,其产权束缚将无任何作用,因此,可以说这是控股公司分权领域的界限。在此基础上,控股公司与其所属子公司的集权与分权存在着很大的可调空间,要凭据团体统一谋划的须要和公司自身的谋划特点、素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对其子公司的控股并不光仅范围于作为股东的权利领域,而且还包罗了有关子公司总体谋划状态的监控内容。

金融控股公司的构造机构由决策机构、谋划管理机谈判监视机构三部门组成。其中,决策机构是公司的董事会,由人大常委会公有制委员会从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社会专家中选任。董事会一经任命,就具有相对独立于政府的职位地方,从而保证其凭据现真相况独立决策。董事会是团体决策机构,实验一人一票制,董事小我私家对公司不具有任何特别权利,不能过问公司的正常事件。这样做的利益是:既能保障全部者优点不受侵陵,又能将谋划权确切落实到谋划者手里。公司的谋划管理机构以总司理为首,实验总司理认真制。总司理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表决议决。总司理对董事会认真,实验董事会的各项决定,对公司的谋划和各下属机构举行独立管理。监视机构是公司监事会。监事会由财政部、审计署和国有资产管理局派员组成,也可吸取本公司代表加入。监事会认真对公司财政、资产及谋划活动的全面监视。与董事会成员差异,监事均应是专职职员,监事小我私家有独立的监视权利。在金融控股公司创建公司治理结构后,董事会对公司运营的通常性监视现实上处于越发紧张的位置,强化对高层司理职员的监视,要害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事情:

①明确股东、董事会和司理职员之间的责权利与相互制衡关连

公司治理结构的要害在于明确地界定股东、董事会和司理职员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优点,形成相互制衡的关连。这种相互制衡关连素质上即是一种监视机制:股东大会为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信托托管掌握公司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和对谋划者的任免权,并继承股东大会的监视,董事会或董事会成员有违股东大会托付的责任,则股东大会就可免职有关成员,直至改组董事会;高层司理职员继承董事会的委托,在董事会的授权和监视下行使对企业一样平常生产谋划活动的自主管理权,司理职员不能很好地推行职责,董事会就可以实时开除。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监视机制应议决信托托管和委托署理这种双层嵌套关连“内在”地形成。

②董事会对谋划管理者举行全面和通常的监视

董事会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构造,它不过问高层司理的一样平常谋划管理决策。董事会受托行使公司谋划战略,包罗对重大财产关连变更的决定权,以及对谋划活动和司理职员的监视权。董事长与高层司理职员应只管即便由差异的人继承,以便形成董事会与高层司理职员之间的制衡关连。董事会与高层司理在投资答应的权限上,由公司的预算制度明确划定。

③高层司理要实时正确地向董事会和全部股东提供公司信息

对公司高层司理职员的监视,必须有充实和正确的信息;否则,无论是事前监视照旧事后监视,都将丧失阐发和评判的基础,从而容易使董事会或专门审计委员会的监视和事情处于被使用的职位地方。监视机制应有三个基本条件:信息基础、果然制度和盘问权利。监视者应能够得到有关监禁工具(人和事件)的充实信息,并将作为被监视者举动依据的制度(如职务斲丧、董事会对高层司理职员的授权领域等)果然化。同时,董事会有权随时对有关信息如公司财政报表等举行须要的盘问,以及对有关职员举行面临面的视察和质询。

另外,还要特别珍视监事会的作用。我国的《王执法》划定,监事会行使检查公司财政,对董事会、司理实验职务时违反执法、规则大概公司章程的举动举行监视,当董事和司理的举动侵害公司优点时举行纠正,提倡召开股东会等权利。但监事会作用的准确发挥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公司必须凭据国家财政、管帐等方面的划定创建范例的信息制度;二是应实验公司信息果然制度,除关连到国家清静和优点的信息外,公司必须定期向监事会提供真实、正确的谋划状态和财政状态等方面的资料;三是必须明确对监事自己的赏罚制度,由股东会对公司监事的事情状态做出评价,提出赏罚意见。

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的基本功效是议决对子公司的管理实现的,其相应的基本管理事变有:投资产权、股权及股东有关的决策及事件;答应或确定子公司的生长偏向和业绩指标、投资筹划;子公司人事管理,包罗子公司董事的选择和任免,与子公司有关的种种人事部署,如司理、财政职员、主干职员等。除基本管理事变外,为实现其他的功效,母公司还举行多方面的管理,如研究与开发的管理。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连是两个独立法人的关连,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必须明确执法关连,举行范例化管理。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属企业均是母子公司关连或参股关连。作为子公司的股东,国家控股公司既要保证有用的产权束缚,使子公司的谋划举动不致侵害自身的优点,又要敬重子公司的独立性,充实发挥其自主性。一样平常来说,应凭据占子公司的股权比例派员加入子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如所属企业是独资企业或全资子公司,其董事会和监事会将由国家控股公司认真设立;如子公司是株式会社,国家控股公司只能凭据《王执法》的划定派员加入股东大会并提出本公司的董事候选人。搪塞公司的管理一样平常议决董事会举行,对子公司的监视一样平常议决监事会举行。国家控股公司应向子公司派出专职监事,亲昵细致谋划者的举动,以防谋划者议决种种要领侵害全部者优点。除了监事的一样平常监视外,国家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财政监视也是至关紧张的。首先,子公司必须向国家控股公司提交本公司月度、季度和年度财政报表,国家控股公司的财政部门应认真检察;其次,子公司必须定期向国家控股公司陈诉有关乞贷和投资方面的筹划;着末,子公司须要增长资本时,必须征得国家控股公司董事会的同意。

金融控股公司在拟订团体财政战略时应思量的一个紧张题目是怎样对各子公司的财政管理举行控制:是接纳会集统一管理的情势,照旧向子公司放权。控股公司财政管理决策权的配置依决策权会集水平的差异而有三种选择:即集权、分权、部门集权和部门分权。

1.集权型财政管理。集权型财政管理体现的是将子公司业务看成是母公司业务的扩大,全部战略决策与谋划控制权都会集在母公司。集权财政管理的利益在于有利于实现公司团体财产最大化与资本最低化目的,并强化公司总部的统统调治力度。

实验会集管理政策有以下利益:①低落资本获取资金调治和运用中的范围经济效益。控股公司使用其财政上风和资信气力,可以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资本为子公司张罗资金,以低落融资资本和外汇交易资本。②会集使用财政专家。特别是历史久长的大金融控股公司,总部拥有优秀的财政专家,决策会集能在更大的领域内和更大的水平上使用他们的本事。③会集管理财政危害。机动调解整个控股团体的外币种类和结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举行外汇交易和保值交易,前进抵抗外汇危害的本事。虽然子公司喜欢更多的自,但在遇到财政危害时通常寻求母公司的资助。由母公司统一管理财政危害具有许多利益,如可以有用地使用提前/延伸、多边冲销等本事,以及危害管理创新工具。④调治资金余缺。在各子公司之间调治资金余缺,低落整个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制止不须要的资金闲置,优化资金配置保证资金提供,同时借以增强对子公司生产谋划的控制。⑤优化税收管理。控股公司综合思量各子公司所在地的税收情况,议决在“避税港”创建子公司,统一计划公司的税收政策可以使整个团体的税负降到最低。

但是,集权型财政管理的缺点有:①在肯定水平上削弱了子公司司理的生产谋划自,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②当母公司从举世性生产谋划出发,以实现控股团体团体财产最大化为基础目的来举行会集财政决策时,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直接优点就会放在次要位置,这容易侵害控股团体外部主体的优点,招致他们的阻挡。③扭曲各子公司的谋划实绩,给子公司谋划绩效考核增长了难度。

2.分权财政管理。分权财政管理是决策权疏散给子公司,母公司的作用限于组合阐发差异战略谋划单元的谋划。各单元绩效考核创建在条件相似单元之间的比力上。除了新项目和融资决策之外,其他决策也疏散化。分权财政管理的优缺点与集权财政管理恰恰相反,利于充实变更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处理好与当地优点主体的关连,却倒霉于实现控股公司团体团体财政效益。另外,放权政策还会妨碍控股公司有用地使用金融创新工具。

3.部门集权、部门分权的财政管理。为集集权与分权财政管理之长,避两者之短,一些控股公司接纳部门集权、部门分权的财政管理模式:紧张决策会集,对某些地域的子公司实验财政会集对另一些地域的公司实验财政分权。分权的优点取决于子公司的特点与区位,要是一个子公司的管理者自主性和本事强,分权是有利的,在这样的地方,可以创建次级控股公司并实验多中心管理,相反,要是子公司管理者本事有限,就强化控制。

团结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具体情况,搪塞一些范围较小、处于生长阶段的金融控股公司来说,接纳分权的财政管理是有利的;搪塞一些部级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宜接纳会集财政管理。

金融控股公司须要从“团体组合连续范围财产最大化”的目的来确定控股公司团体内的资本结构。母公司资本结构简屹立要思量子公司的资本结谈判控股公司的署理资本,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资本结构大略有三种选择:一是与母公司资本结构连结同等;二是与当地企业的资本结构连结同等;三是本着使控股公司资本最低化原则而机动确定。母公司对下属种种子公司以及孙公司的资本结构控制是创建在资本体系界定的条件之上的,母子公司之间资本结构控制包罗以下三个方面:

①股权结构控制。所谓股权结构控制首先是指母公司对全部种种子公司投入股本比例的一个统统问虑,其次是指母公司对种种子公司为(控股)生长孙公司而投资孙公司的资本额的控制。一样平常来说,母公司可以凭据各子公司生产产物的特点,谋划领域的差异,以及对母公司大概对团体公司的紧张水平来决定对各子公司的股权掌握。显然,对那些与生产谋划关联亲昵,对母公司或团体公司有紧张影响的,可以思量全资控制;而关联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可思量控股,控股水平可以掌握两种,一种因此50%以上的股权实验绝对控股,一种因此掌握浩繁股东中最大股份的要领实验相对控股。严酷地说,母公司不控股,但具有肯定股份的公司不能称为某母公司的参股子公司,而称为关联公司比力妥当。另外,母公司须要凭据自己的气力来统统决定投入下属公司的整个投资额以及投资的疏散水平,虽然理论上并没有说,母公司只有将股资额会集于几个子公司实验控股效益才最佳,但要是过于疏散,则由于是参股将丧失许多束缚力,使团体公司资产一体化运营效果降落。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生长各自子公司(即公司)的控制本事,首先取决于母公司自己对这些子公司是否控股,只有当母公司是这些子公司的控股公司时,母公司才有大概作为股权主体设定下属子公司对其他公司投资的资本额度限定。这种限定的出发点是控制子公司太甚生长所属孙公司,以免失去有用控制。从理论上说,子公司对其下属公司或其他公司的投资不得凌驾子公司自己股本的50%。具体比例则由母公司凭据《王执法》及本公司特点确定。

②职权利润率和资产欠债率控制。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资本结构控制非常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下达或由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议决职权利润率和资产欠债率的具体数值。

职权利润率=资产利润率/(1-资产欠债率)=净利润/全部者职权

从职权利润率的公式来看,职权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成正比,体现为差异的资产利润率与资产欠债率的组合。一样平常而论,控股公司都盼望用只管即便少的资本去支配更多的企业资产,但是,欠债越大危害越大,因此,母公司就要对子公司的欠债比例作出限定。如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欠债比率曲折视各子公司生产谋划特点而定,并没有一个牢固的尺度,但一样平常控制在该子公司自有资本的50%-70%,有的乃至更低些。

③资本条理控制。母公司与种种子公司、孙公司形成的资本条理体系是由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控股、子公司对孙公司的投资控股形成的。在这样一个资本条理体系中,子公司以其资产对孙公司的投入来得到孙公司的股权后,子公司可以议决孙公司董事会直接对孙公司举行控制,但这一条理的控制作为控股公司的母公司而言是间接的,控制力度一定大大淘汰。依此类推,母公司无法对各孙公司的总体股本结构加以思量,也无法直接下达让孙公司董事会继承母公司要求的资本利润率和欠债比例控制。因此,在现在我国企业团体管理制度还很不完满的情况下,把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术划条理控制在母子公司两级,至多不凌驾母、子、孙公司三级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杜胜利:《资本管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书社1999.08

2.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革新的回首与预测》,北京:国都经济商业大学出书社2000.02

金融管理论文第7篇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是纯粹性的金融控股公司,这是由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造及“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格局决定的。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纯粹控股公司(PureHoldingCompany);另一类是经营性控股公司(OperatingHoldingCompany)。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不从事业务活动,其全资拥有的各个子公司(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金融业务(如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等)。经营性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除了从事一定范围的金融业务之外,不仅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金融业务的各个子公司,而且还通过控股从事其他非金融业务,如工业、商业、贸易、建筑、运输、不动产等,在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一般都是指这类经营性控股公司,或称混合控股公司(MixedHoldingCompany),如英德两国的金融集团等。国有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接受政府授权,行使国有股的出资者职能,在一定的产业范围内,集聚核心竞争能力,发挥协同作用和耦合功能,通过资产经营和股权运作,再造原有业务,开拓全新业务,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成功运转,有利于政企分开,以规模经济和集聚经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以增持或减持其所持有的股份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具体表现为:(1)以少量股权控制庞大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运转效率,特别是利用少量国有金融资产控制大量的非国有资产,提高国有金融资产乃至其他的非国有金融资产的运作效率;(2)进入和退出子公司十分方便,交易成本、运作成本低廉;(3)子公司是法人实体,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对于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多角化混合经营很适合。

但是,由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投资较分散,形成核心能力和经营理念难度较大,运作效率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从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造及“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格局来看,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仍是当前和将来一定时期内的唯一选择及理想选择。作为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中介型金融企业法人,它不仅具有分开政企关系、让国有金融企业拥有自主生存与发展权利并承担市场风险,同时还可运用股东即出资者身份对所控股或参股的国有金融企业或其他企业进行监控,确保国有金融资产的安全等优点;而且在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格局下其控制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不仅能各司其职,而且还能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构造

国外实例证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其能否真正有效发挥积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问题,从形式上看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实质是如何处理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控股的子公司之间的法人关系与产权管理关系。在这方面,虽然各国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但是如果仅限于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范围内,有两条经验基本是相同的:(1)以董事会为中介,以管理董事为基础,保证对子公司实施产权管理。在国外,公司内部领导体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委员会的公司领导体制,即董事会制。董事会享有最充分的权力代表企业进行活动;另一种是双层委员会的公司领导体制,即由监事会和董事会(也有的称之为“经理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组成的公司领导体制,在这种领导体制中,公司监事会不只起监督作用,而且拥有相当大的经营决策权。不论公司实行哪一种领导体制,金融控股公司都是以董事会或监事会为中介,来实施其产权管理的,而其中最基本的控制,就是对作为其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或监事会成员的管理。(2)以是否涉及公司产权变动为标准,合理界定子公司董事会的经营自边界。作为子公司的股东,金融控股公司既要保证有效的产权约束,使子公司经营行为符合自身利益需要,又要尊重子公司的相对独立性,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为此,就有一个如何界定子公司董事会自主经营权力范围的边界问题。在这点上,一般认为至少应借鉴《公司法》中关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权力分配原则,把是否涉及公司产权变动作为经营决策权力的分界线。因为公司产权变动与资产变动不同,资产变动影响公司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而产权变动则影响公司所有者利益,如果控股公司连这类决策权也下放给子公司行使,其产权约束将无任何作用,因此,可以说这是控股公司分权范围的边界。在此基础上,控股公司与其所属子公司的集权与分权存在着很大的可调空间,要根据集团统一经营的需要和公司自身的经营特点、素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对其子公司的控股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股东的权力范围,而且还包括了有关子公司总体经营状况的监控内容。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机构由决策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决策机构是公司的董事会,由人大常委会公有制委员会从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社会专家中选任。董事会一经任命,就具有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地位,从而保证其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决策。董事会是集体决策机构,实行一人一票制,董事个人对公司不具有任何特殊权力,不能干涉公司的正常事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保障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又能将经营权切实落实到经营者手里。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以总经理为首,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表决通过。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议,对公司的经营和各下属机构进行独立管理。监督机构是公司监事会。监事会由财政部、审计署和国有资产管理局派员组成,也可吸收本公司代表参加。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财务、资产及经营活动的全面监督。与董事会成员不同,监事均应是专职人员,监事个人有独立的监督权力。在金融控股公司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后,董事会对公司运营的经常性监督实际上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对高层经理人员的监督,关键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①明确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责权利与相互制衡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明确地界定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这种相互制衡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监督机制:股东大会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信任托管掌握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和对经营者的任免权,并接受股东大会的监督,董事会或董事会成员有违股东大会托付的责任,则股东大会就可罢免有关成员,直至改组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接受董事会的委托,在董事会的授权和监督下行使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管理权,经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董事会就可以及时解雇。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机制应通过信任托管和委托这种双层嵌套关系“内在”地形成。

②董事会对经营管理者进行全面和经常的监督

董事会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机关,它不干预高层经理的日常经营管理决策。董事会受托行使公司经营战略,包括对重大财产关系变动的决定权,以及对经营活动和经理人员的监督权。董事长与高层经理人员应尽量由不同的人担任,以便形成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人员之间的制衡关系。董事会与高层经理在投资批准的权限上,由公司的预算制度明确规定。

③高层经理要及时准确地向董事会和所有股东提供公司信息

对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监督,必须有充分和准确的信息;否则,无论是事前监督还是事后监督,都将丧失分析和评判的基础,从而容易使董事会或专门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和工作处于纵的地位。监督机制应有三个基本条件:信息基础、公开制度和查询权力。监督者应能够获得有关监督对象(人和事务)的充分信息,并将作为被监督者行为依据的制度(如职务消费、董事会对高层经理人员的授权范围等)公开化。同时,董事会有权随时对有关信息如公司财务报表等进行必要的查询,以及对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和质询。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监事会的作用。我国的《公司法》规定,监事会行使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会、经理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进行纠正,提议召开股东会等权力。但监事会作用的正确发挥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公司必须按照国家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规定建立规范的信息制度;二是应实行公司信息公开制度,除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公司必须定期向监事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资料;三是必须明确对监事本身的奖惩制度,由股东会对公司监事的工作状况做出评价,提出奖惩意见。

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对子公司的管理实现的,其相应的基本管理事项有:投资产权、股权及股东有关的决策及事务;批准或确定子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业绩指标、投资计划;子公司人事管理,包括子公司董事的选择和任免,与子公司有关的各种人事安排,如经理、财务人员、骨干人员等。除基本管理事项外,为实现其他的功能,母公司还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如研究与开发的管理。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两个独立法人的关系,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必须明确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化管理。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属企业均是母子公司关系或参股关系。作为子公司的股东,国家控股公司既要保证有效的产权约束,使子公司的经营行为不致损害自身的利益,又要尊重子公司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一般来说,应根据占子公司的股权比例派员参加子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如所属企业是独资企业或全资子公司,其董事会和监事会将由国家控股公司负责设立;如子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只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员参加股东大会并提出本公司的董事候选人。对于公司的管理一般通过董事会进行,对子公司的监督一般通过监事会进行。国家控股公司应向子公司派出专职监事,密切注意经营者的行为,以防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除了监事的日常监督外,国家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子公司必须向国家控股公司提交本公司月度、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国家控股公司的财务部门应认真审查;其次,子公司必须定期向国家控股公司呈报有关借款和投资方面的计划;最后,子公司需要增加资本时,必须征得国家控股公司董事会的同意。

金融控股公司在制定集团财务战略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控制:是采取集中统一管理的形式,还是向子公司放权。控股公司财务管理决策权的配置依决策权集中程度的不同而有三种选择:即集权、分权、部分集权和部分分权。

1.集权型财务管理。集权型财务管理体现的是将子公司业务看成是母公司业务的扩大,所有战略决策与经营控制权都集中在母公司。集权财务管理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实现公司整体财富最大化与成本最低化目标,并强化公司总部的全盘调度力度。

实行集中管理政策有以下优点:①降低成本获取资金调度和运用中的规模经济效益。控股公司利用其财务优势和资信实力,可以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为子公司筹措资金,以降低融资成本和外汇交易成本。②集中利用财务专家。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金融控股公司,总部拥有优秀的财务专家,决策集中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利用他们的才智。③集中管理财务风险。灵活调整整个控股集团的外币种类和结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和保值交易,提高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虽然子公司喜欢更多的自,但在遇到财务风险时往往寻求母公司的帮助。由母公司统一管理财务风险具有许多好处,如可以有效地利用提前/延迟、多边冲销等技巧,以及风险管理创新工具。④调剂资金余缺。在各子公司之间调剂资金余缺,降低整个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资金闲置,优化资金配置保证资金供应,同时借以加强对子公司生产经营的控制。⑤优化税收管理。控股公司综合考虑各子公司所在地的税收环境,通过在“避税港”建立子公司,统一规划公司的税收政策可以使整个集团的税负降到最低。

但是,集权型财务管理的缺点有: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子公司经理的生产经营自,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②当母公司从全球性生产经营出发,以实现控股集团整体财富最大化为根本目的来进行集中财务决策时,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直接利益就会放在次要位置,这容易损害控股集团外部主体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反对。③扭曲各子公司的经营实绩,给子公司经营绩效考核增加了难度。

2.分权财务管理。分权财务管理是决策权分散给子公司,母公司的作用限于组合分析不同战略经营单位的经营。各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在条件相似单位之间的比较上。除了新项目和融资决策之外,其他决策也分散化。分权财务管理的优缺点与集权财务管理正好相反,利于充分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处理好与当地利益主体的关系,却不利于实现控股公司集团整体财务效益。另外,放权政策还会妨碍控股公司有效地利用金融创新工具。

3.部分集权、部分分权的财务管理。为集集权与分权财务管理之长,避两者之短,一些控股公司采取部分集权、部分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重要决策集中,对某些地区的子公司实行财务集中对另一些地区的公司实行财务分权。分权的利益取决于子公司的特点与区位,如果一个子公司的管理者自主性和能力强,分权是有利的,在这样的地方,可以建立次级控股公司并实行多中心管理,相反,如果子公司管理者能力有限,就强化控制。

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处于成长阶段的金融控股公司来说,采取分权的财务管理是有利的;对于一些部级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宜采取集中财务管理。

金融控股公司需要从“整体组合持续规模财富最大化”的目的来确定控股公司集团内的资本结构。母公司资本结构的确立要考虑子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控股公司的成本,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资本结构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与母公司资本结构保持一致;二是与当地企业的资本结构保持一致;三是本着使控股公司资本最低化原则而灵活确定。母公司对下属各类子公司以及孙公司的资本结构控制是建立在资本体系界定的前提之上的,母子公司之间资本结构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股权结构控制。所谓股权结构控制首先是指母公司对所有各类子公司投入股本比例的一个全盘考虑,其次是指母公司对各类子公司为(控股)发展孙公司而投资孙公司的资本额的控制。一般来说,母公司可以根据各子公司生产产品的特点,经营领域的不同,以及对母公司或者对集团公司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对各子公司的股权掌握。显然,对那些与生产经营关联密切,对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有重要影响的,可以考虑全资控制;而关联程度相对低一些的可考虑控股,控股程度可以掌握两种,一种是以50%以上的股权实施绝对控股,一种是以掌握众多股东中最大股份的方式实施相对控股。严格地说,母公司不控股,但具有一定股份的公司不能称为某母公司的参股子公司,而称为关联公司比较妥当。此外,母公司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全盘决定投入下属公司的整个投资额以及投资的分散程度,虽然理论上并没有说,母公司只有将股资额集中于几个子公司实施控股效益才最佳,但如果过于分散,则由于是参股将丧失许多约束力,使集团公司资产一体化运营效果下降。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发展各自子公司(即公司)的控制能力,首先取决于母公司本身对这些子公司是否控股,只有当母公司是这些子公司的控股公司时,母公司才有可能作为股权主体设定下属子公司对其他公司投资的资本额度限制。这种限制的出发点是控制子公司过分发展所属孙公司,以免失去有效控制。从理论上说,子公司对其下属公司或其他公司的投资不得超过子公司本身股本的50%。具体比例则由母公司根据《公司法》及本公司特点确定。

②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控制。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资本结构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下达或由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通过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具体数值。

权益利润率=资产利润率/(1-资产负债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从权益利润率的公式来看,权益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成正比,表现为不同的资产利润率与资产负债率的组合。一般而论,控股公司都希望用尽量少的资本去支配更多的企业资产,但是,负债越大风险越大,因此,母公司就要对子公司的负债比例作出限定。如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负债比率高低视各子公司生产经营特点而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控制在该子公司自有资本的50%-70%,有的甚至更低些。

③资本层次控制。母公司与各类子公司、孙公司形成的资本层次体系是由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控股、子公司对孙公司的投资控股形成的。在这样一个资本层次体系中,子公司以其资产对孙公司的投入来获得孙公司的股权后,子公司可以通过孙公司董事会直接对孙公司进行控制,但这一层次的控制作为控股公司的母公司而言是间接的,控制力度必然大大减少。依此类推,母公司无法对各孙公司的总体股本结构加以考虑,也无法直接下达让孙公司董事会接受母公司要求的资本利润率和负债比例控制。因此,在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把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经营层次控制在母子公司两级,至多不超过母、子、孙公司三级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杜胜利:《资本管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08

2.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