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焊接专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0:32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第1篇

1焊接专业开设安全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焊工在焊接时要与电、可燃及易爆气体、压力容器等接触,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烟尘、电弧光的辐射、焊接热源的高温、高频磁场、噪声和射线等,有时还要在高处、水下、容器设备内部等特殊环境中作业。为此我国明确规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是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焊工属特种作业人员。如果焊工不熟悉有关劳动保护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可能引起触电、火灾、爆炸、金属飞溅烫伤等工伤事故及焊工尘肺病、中毒、电光性眼炎、皮肤病等职业病的产生。这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焊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传统的焊接专业课程内容往往过多注重焊接工艺与技能操作技术,对于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仅停留在绪论课及各技能操作中简单提及的一点安全技术内容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教学过程相对分散不集中。通过对焊接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涵比较模糊,对职业病知识比较欠缺,对急救常识掌握不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了解不透彻,对可能造成的伤害也知道的不多,这说明在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焊接专业安全素养课程建设思路

为确保焊接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开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经过多次研讨,首先将安全素养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并用一定的课时保障,同时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构建。

2.1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

2.1.1师资建设。职业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师资是关键。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结对子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向一体化教师模式转变。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技能操作资质认证,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强化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目前我校已有两名焊工高级技师,两名焊工技师,这为顺利实施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2.1.2教材建设。目前,我校主要选用员工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用书《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学生用书《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及《焊工技能训练》三本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专业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及题库建设,并借助于我们组织学生拍摄的“安全双述”(岗位描述及手指口述)视频综合进行安全素养教育授课。

2.1.3课时。为了保证教育的效果,我们已将焊接专业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开设专业素养课程,每周2课时,一学年至少保证30课时。一年级以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

2.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掌握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应具备的劳动卫生知识及防护措施,并具备一定的事故急救常识。使学生树立主动安全意识,掌握专业安全知识,具备安全操作技能。

2.3优化设置教学内容。根据焊接专业岗位特点,设置安全素养教学内容如下:焊接与切割劳动卫生与防护;焊接与切割安全用电、焊接与切割防火防爆、各种焊接与切割方法安全操作技术(焊条焊与电弧切割、气体保护焊、气焊与气割、特殊焊接与切割作业)、各种事故安全急救常识及典型焊接与切割事故案例与事故原因分析等。在合理设置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完成了相应内容教学大纲的编制。

2.4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现场实习为辅,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焊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该专业对应的职业病以及职业伤害的特点,我们以课堂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光盘模拟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通过案例再现、情景启发、视频解说等模式让学生领会“懂安全是前提,会安全是基础,能安全是关键,不出事是本事”的安全理念内涵,体会“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观转变的意义。实习教学不放松。现场教学是解读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结合校实习车间焊接作业环境、焊接设备及焊工劳动防护及焊接作业体会开展针对性教学,更容易充实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直观效果。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去各单位工厂见习,熟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使学生及早预见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利于调动学生主人翁参与感意识,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氛围中让安全知识深植于学生身心中。丰富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是开展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主题班会或主题实践活动宣讲相关知识,并聘请了一些企业焊工师傅现身说教。同时借助于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安全知识,定期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急救演练等活动,通过开展融教育与趣味性一体的多项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安全知识的兴趣。

2.5完善评价机制。专业素养教育既是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教育,也是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应体现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在实训场所和工作岗位应用,为此我们采用了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理论考核以机考理论知识为主,分值占40%;实习考核以操作表现为主,由实习单位(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评价,分值占60%。另外,严格毕业证发放制度,树立安全上岗证和技能证同等重要的观念,只有考取安全上岗证才能获得毕业。

焊接专业论文第2篇

1.学生制定计划

实训课堂参加学生共计30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要求查阅课本和有关资料讨论并制定操作计划和流程。操作计划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检查焊条的质量和受潮情况,把E4303型焊条放置到焊条烘干箱中,温度调至75℃~150℃烘干1~2h。②用角向打磨机清除钢板坡口两侧20mm以内的油污和铁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③用角磨机或扁锉打磨出坡口钝边。④按照技术要求,做定位焊与反变形。⑤按照焊接位置装夹钢板。⑥查阅资料总结本课题操作要领。打底焊:短弧短路过渡熔滴;电弧1/3吹向背面,2/3贴覆在正面熔池上,熔池前沿形成熔孔;控制熔孔形状和大小,上下应一致;保证接头质量,可以采用热接和冷接。充焊:采用锯齿形运条法;焊条摆动中间快,两侧停顿时间足够,避免形成凸形焊缝。填充层焊完后焊缝比坡口边缘低1~1.5mm。焊接时注意不能破坏坡口两侧棱边。盖面焊:运条方法同填充焊;熔掉棱边,防止咬边。⑦查阅课本列出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践中确认和检验。

2.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由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操作时间,轮流焊接。焊件完成后由施焊者本人写上编号,放在指定地方,并清理施焊现场。

3.成果展示

当每组所有成员都焊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对焊件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和难点,并对老师提出的有关工艺问题给予解答,最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评价、示范和总结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焊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并用相关工艺知识解释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身体力行选重难点部分进行示范操作,做出样品,便于学生在以后操作练习中有所参照。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焊接专业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体会如下:

1.确立的项目要恰当、实用。项目课题的确立要综合考量

首先,项目确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要强,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题重难点。其次,项目的确立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最后,项目的确立能够凝聚所有学生的智慧,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喜好,能让学生练习掌握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项目涉及知识的重难点、操作要领和步骤的解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并且要把握指导的尺度,做到恰到好处。教师启发性的或提纲挈领式的引导不但会疏通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衍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3.对学生项目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在每个课题测试中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先依据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自我定性;然后互评,让学生对焊接作品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以评促学。

4.教师要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适合于工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要具备理实一体化的焊接专业知识,还要有规划、管控、评价及拓展项目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不同项目课题实施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操作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照顾多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让项目组长去统筹安排。

5.人人参与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也要适应角色转变,重视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完成简单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起到培养和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焊接专业论文第3篇

1.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

进行综合课程设计之前,要选择好一个题目。该题目不但要包含方法及工艺,而且还要把焊接性和结构包含进去,尽量让三者所占比重比较相当。比如我们选择某种型号压力容器的焊接这一题目。首先,学生要根据压力容器的工作要求及所给定的材料,设计出压力容器。这部分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焊接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其次,学生根据该容器的结构和材质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编制好焊接工艺,并提出焊接要点及焊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训练金属材料焊接性和焊接方法及工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学生根据以上两点把需要完成的设计工作落实的图纸上。

2.课程设计的实施

一旦选择好课设题目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项目的实施,如何让项目顺利的进行是课设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逐一化解。以上面提到的某一压力容器的焊接为例,学生首先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计算并设计压力容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来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大约在前一周,我们就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设计,并安排结构方面的老师来指导学生。等设计结束后,学生们就开始选择焊接方法及编制工艺,在这期间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问题。这期间在教室教学就可以,安排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大约两周的时间,学生的课程设计基本上就全部做完了。在整个课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要相互配合,对学生们的设计随时检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

二、综合课程设计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校2010级焊接专业学生开展综合课程设计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综合课设的开展,使课程设计时间大大减少,环节安排更加合理,同时焊接操作训练也能顺利地安排在该学期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不再很疲惫了,教师们同步指导,学生们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老师,使得指导效果大大提升。

三、结语

焊接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特殊性;策略

作者简介:陈玉华(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黄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讲师。(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YB378)、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呈现出的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具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视,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广泛的提倡。[1-4]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有将近50%的考生是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5]在研究生扩招之前,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源于学生的兴趣导向,或者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不同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的生源。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就业导向所导致的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但这部分研究生在后续培养中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现。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为例,对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焊接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93-02

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课程体系源于中专或普通专科的焊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指导性。(2)忽略了焊工与铆工的关系。当前很多结构件焊接企业铆焊合一,培养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必须学习铆工相关知识。(3)淡化了焊工对工艺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或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没有有效地将国家焊工职业标准内容与课程相结合。(5)学校培养与企业链接不紧密,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总之,以上问题是高职焊接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有其本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含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要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获得应具备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典型焊接工艺流程及职业能力

通过走访和调研大量钢结构焊接企业,对其典型焊接件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从事焊接的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1)焊接是该生产流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由焊工负责,主要进行各种焊接操作。焊接前的下料、拼装,焊后矫正由铆工负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由焊接工艺员负责,而焊接检验由焊接检验员负责。由此可见,焊工、铆工、焊接工艺员、焊接检验员四个岗位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过程。(2)结构复杂的焊接结构件是由若干简单结构件组合而成,先生产简单结构件,最后在总装车间或生产现场进行总装。个别焊接结构件还需要焊前或焊后进行热处理。(3)作为一个高技能的焊工,应该具备“能识图、知下料、明安全、懂工艺、熟操作、会检验”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丰富的一线焊接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的工作。

高职焊接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焊接岗位群,由“通才”(在学校,通过系列课程,让学生掌握焊接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向“专才”(在企业,结合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实训岗位进行侧重培养)过渡。因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焊接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其中专业方向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两个方面。

以焊接生产工艺流程及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 如表2所示,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负责焊接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焊接实验、实训(以试板和简单焊接产品为载体)掌握基本的焊接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企业负责学生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以实际产品为载体)熟练掌握焊接相关技能。

以知识的相互链接决定课程的先后顺序 (1)专业基础课开设在专业方向课之前。适当将某些专业课的内容融入专业基础课之中,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加入展开图、焊接图,有利于材料成型工艺学、焊接施工图识读识训的教学。(2)根据专业方向课之间的知识链接,设置专业方向课的顺序。例如,熔焊原理是学习焊接方法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应该开设在其他专业方向课之前。(3)将焊接实训与专业理论课穿行。打破那种先理论、再实训的模式,在上理论课前先进行实训,实训后再上理论课,接下来再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4)毕业综合设计是综合检查学生各方面知识的课程,应在所有专业方向课之后。通过对中等复杂零件的焊接,系统掌握焊接图识读、工艺文件的编制、焊接、检验等知识,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将焊接的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之中 焊接作为特种工种,必须持有焊工资格证和操作证,“双证上岗”是对焊接人员的从业要求,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将初、中、高级焊工的要求要有机地融入实训项目之中,为学生的顺利取证做准备。

拓展专业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内国际焊接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国际焊接标准解读与贯彻、现代焊接技术及应用、焊接专业英语等。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加深校企合作的有益探索。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焊接人才,才适应社会的需要,深受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彭颖.基于工作过程的职课程建设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焊接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焊接专业;体系化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建有职业院校3000余所,各职业院校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专注的学科也不同。焊接专业在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属于机械大类中的一个分支,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和手段,是为焊接产业提业工人的重要一环。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既包含中职,又包含高职,同时又涉及职后培训,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本文根据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现有的课程体系建设,类比其他同类院校焊接专业体系,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一、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的功能定位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职业教育尤其是工匠精神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因此,焊接专业职业教育中的焊接技能培训发展越来越关注对劳动者适应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为未来的劳动者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自从2020年2月重组整合以来,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吸纳整合成三个部门,既包括中职教学,又包括高职教学,还兼顾企业工人的焊接培训工作以及带领学员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焊接技能竞赛的任务,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包含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单位。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的功能就是既能提供焊接专业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让学员毕业后取得学历证书,又能为油田企业提供焊接工人的短期技能提升培训,使其达到焊接技能要求的水平。焊接培训中心可以进行焊接专业初、中、高级焊工的培训,同时可以进行与焊接配套的管工、铆工、钳工、电工等多工种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可以为黑龙江地区焊接行业及大庆地企单位焊接行业进行人员培训工作,进而为黑龙江地区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动能。

二、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焊接专业中职课程设置

在当前的院校焊接专业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个性及教师主导地位的关注,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再加上中职焊接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对焊接专业知识接纳起来较为吃力。技师学院自2013年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上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分散融入各个不同的焊接技能训练模块中,使学生乐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习的内容针对性非常强,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修正的特点。焊接专业中职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火焰切割、梁柱的焊接、常压管道的焊接、压力蒸汽管道的焊接、常压容器的焊接、压力容器的焊接、等离子切割、数控切割等,主要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认识焊接,对焊接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通过2~3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中职焊接专业毕业证并能掌握焊接技能,同时达到取得焊接上岗操作证的要求并能取得焊接安全上岗操作证。

(二)焊接专业高职课程设置

相对于中职课程,当前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认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认识实习操作三方面课程,并着重在认识实习操作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公共基础认知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应用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运动技能训练等。通过公共基础认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因为学生在大学某一专业学习,是有专业局限性的,所以很多基础性的课程,如语言文学、方法论等,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的局限性,还可以让学生跳脱自身专业,改变学生认识问题的格局和角度,构建完整的人格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高职焊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焊条电弧焊技术、弧焊电源、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质量检测、焊接生产管理等焊接专业类知识。通过焊接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年学习,学生对焊接行业的前景、焊接操作原理、焊接理论常识、焊接应力因素以及后续在焊接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有所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焊接专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焊接理论知识、能对焊接岗位突发状况进行合理解决的焊接专业合格大学生。认识实习操作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钳工操作训练、焊接综合实训、焊条电弧焊综合实训、CO2气体保护焊实训、氩弧焊强化训练、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以及毕业综合作业和顶岗实习。通过认识实习操作类的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焊接基本操作技能,并对焊接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了理论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能力。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获得焊接专业大专毕业证书,同时通过焊接技能训练和焊接等级的考试,又能获得焊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为焊接行业培养了既能够操作焊接技能,又能够掌握大量焊接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人才。

(三)焊接专业职后培训课程设置

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面对的是焊接培训市场,因此,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焊接大类分解成不同的焊接模块。焊条电弧焊平板对接技能训练、焊条电弧焊钢管对接技能训练、CO2气体保护焊接技能训练、钨极氩弧焊技能训练以及自动焊技能训练。因为焊接专业职后培训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操作工人,企业的核心诉求是培养的工人能够独立焊接操作并能进行焊接修补。因此,为了匹配企业需求,焊接培训中心将重点学时和内容放在技能训练上。因此,通过大量的焊接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使自己的焊接技艺精益求精。焊接专业学员通过2个月的培训能够拿到焊接安全上岗操作证及安全技术登记证,不仅拥有了获得感,同时也使焊接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同行院校也开设了公共基础认知课程、焊接专业课程以及焊接技能训练等课程。

(一)公共基础认知课程方面

开设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青年使命担当等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格局,使其能够跳出专业看发展,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有前瞻性和规划性。

(二)专业核心课程方面

开设包括焊接电工、焊接方法与工艺、特种焊接技术、焊接无损检测、焊工识图等焊接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焊接专业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了解焊接行业发展的方向,做好知识储备,为日后的上岗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课程方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焊接专业“1+X”人才模式培养,立足焊接专业发展,不断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互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是将职业技能证书也纳入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使学生掌握焊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具有常用焊接方法和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生产现场工艺技术的基本能力,并且具有独立学习、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全心理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的全方面、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焊接专业体系化的具体措施

(一)中职、高职、职后培训的培养目标要互相衔接

首先,职业院校是当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且关键的机构,因此,焊接中职、焊接高职、焊接职后的培养目标应该互相衔接,要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符合“十四五”国家规划发展中对焊接专业的人才需求。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应梯次渐进,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为焊接行业发展服务的人才。学生通过升学渠道可以从中职直接升到高职。其次,要注意衔接方法与课程设置相适应。中职、高职、职后培训的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中职、高职培训的目的是就业,而职后培训的目的是业务提升。因此,除了清晰定位各层次培养目标以外,还要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教学资源

铁人学院具有中职教学、高职教学以及职后培训三个层次。因此,需要统筹教学资源,合理计划与分配,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又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中职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操作工人,高职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的焊接专业技能操作人才,职后培训的目标是让工人的焊接技术得到精益求精的提高,并能进行具体的现场施工操作,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因此,学院应该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将焊接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区分,中职焊接专业理论知识较浅,应加强技能训练。高职焊接专业理论知识较深,应增加焊接认识实习和训练。焊接职后培训则是针对某一项或某几项焊接技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

中职学生面临的是认知焊接,并且习得一门技能的情况,因此,对于焊接内容进行简单了解,侧重焊接技能操作。由于实行的是一体化教学,因此,每周28学时,大约有20学时都在进行技能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简单焊接技能。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焊接行业发展动向,并能够将自身放入行业中发展。对高职学生来讲,除了焊接专业的内容难度加大之外,还应该将公共基础课程融入焊接专业的学习中,同时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焊接技能练习中。因此,每周28学时,高职焊接专业大约有10学时学习公共基础课,8学时学习焊接专业知识,10学时进行焊接技能操作训练。焊接职后培训是针对某项焊接项目进行重点技能训练,因此,每周28学时,大约4学时左右进行试件点评和讲解,24学时进行焊接技能强化训练。

(四)根据学员的学段不同,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焊接实践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穿插在不同的焊接项目中,使学生掌握焊接理论和知识与焊接技能本领。针对高职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先打好理论基础,再进行实训操作,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同时实训操作又能反复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加强焊接技能训练,保证获得通过焊接技能等级证的能力。针对职后焊接工人培训,采取加大焊接训练力度的方式,尽快使培训工人的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铁人学院焊接专业根据学员的学段不同,精准实施了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及学员的获得感明显提高。

(五)鼓励焊接理论教师进行焊接技能取证

铁人学院应鼓励和支持焊接教师去兄弟院校深入交流融合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一体化教学当中;同时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去企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焊接专业的行业发展,并将行业发展、企业要求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和支持参加每年的艾森焊接展览,了解焊接行业的最新动态,将高深的焊接知识输入焊接课堂中。教师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将更新的焊接知识带入课堂中,使学员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应具备基本的焊接操作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考取焊接等级证。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才能为学员提供更丰富、更细微的经验传授。

五、结语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分析、总结与研究,我们将焊接专业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统一统筹安排,制订了统一而又层次分明的课程标准,使焊接专业各层次教学能够做到互相衔接。按照焊接专业各类层次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从焊接专业中职、高职和职后培训试运行效果来看,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获得感非常明显,合作企业也对铁人学院焊接专业教师的培训素质赞不绝口。因此,铁人学院焊接专业体系化教学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焊接专业的体系化教学也日趋完善,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任艳艳,肖珑.高职焊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7):166-168.

[2]南黄河,杨小玉,叱培洲.高职院校焊接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焊机,2021,51(9):111-114.

[3]黄海,傅健玲.中职焊接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时代汽车,2021(4):43-44.

焊接专业论文第7篇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