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解剖学的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20:58
解剖学的论文

解剖学的论文第1篇

1.1实验组织由学校教学实验中心和团委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面向全校各个年级招募对解剖学有求知欲的学生开展“利用局解前后遗体扩展解剖学知识,制作解剖标本,促进动手能力”的大学生创新课题申请。针对大二及以上学生,专业不限。课题立项后,学校拨给经费,实验室每周向学生开放两次。学生以相同或相关专业组成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所需物品由解剖实验室提供。

1.2实验前培训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者进行前期培训,包括思想教育、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始终怀着一颗对捐献遗体者感恩的心,并以此来激励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捐献者对医学发展的期待。(2)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着重于以下两点:①按照外科手术的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器材的使用,将解剖室比作手术室,遗体比作患者,实验者发扬团结互助的团队作用,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践操作。确保使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及避免对他人的误伤。②要求实验人员在解剖遗体与制作标本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遗体,最大程度上减少失误与浪费。

2实验的方式及内容

2.1将遗体利用最大化在局部解剖学开课之前或开课期间,由实验小组中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遗体上进行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标记,并用颜色的标记笔区分不同的经络,依据解剖学骨学和肌学标志找到相关腧穴,用有色长柄图钉标示,使同学有的放矢,加深对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及腧穴解剖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将解剖后的组织、器官进行复位,根据专业侧重相关系统,由宏观到微观、由基础到临床广泛探讨。例如药学专业可以通过消化及循环系统了解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消化、及作用途径等。

2.2打破原有解剖学教学模式指导老师不再就系统解剖讲系统,而是以系统为主线,参照遗体标本及模型对实验者进行重要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复习与回顾,并且旁涉组织学、生理学及病理学。这一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联系性,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医学知识进行充分地联系与融合,使学生在短期内能够对解剖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为后期各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PBL教学法的具体应用PBL教学方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学[4]。虽然学生都上过基础课,但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指导老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宏观和微观形态学上的引导。每次尸体解剖课后,均组织学生讨论死亡原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结合所学的病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解剖遗体后见一例肝的局部萎缩,右侧纵膈膜与后壁膜移行处有大量淤血。对此老师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在下次实验时进行讨论[5]。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循环和血液系统的病理改变,有的同学认为是消化系统肝病引起的结果。最后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尸体情况并请教老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出血是循环系统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相,实质应是肝硬化晚期造成门脉高压症,在侧支循环时导致食管静脉丛怒张和破裂出血”。这样将PBL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老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和学生对解剖课学习没兴趣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解剖中能主动与病理学、临床医学等知识进行联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4制作教学和陈列标本我校每年都有部分局解后废弃的尸材,以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火化等进行处理。自从设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向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后,原本需要废弃处理的尸材被师生们充分利用进行解剖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师生们根据遗体状况制作教学标本,并查找文献资料,且学生们尽量自主设计制作,并遵循“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先留后舍,比美创新”[6]的原则。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最能体现意义所在:①充分实现了遗体捐献者的遗愿。②弥补了人体解剖教学资源的局限,改善了解剖教学标本陈旧、数量不足的状况,变废为宝,贯彻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办学理念。③学生在制作解剖标本中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某一标本的形态、结构等才能做好这件标本。这个过程获取的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④教学标本的制作填补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的空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新途径。

3实验项目存在的需求与不足

解剖学的论文第2篇

许多解剖学教师学习的是基础医学或者临床医学专业,不能明确了解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特点,因此往往偏离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目标。学校应当鼓励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主动交流合作,通过沟通充分掌握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将护理专业与教学大纲密切结合,坚持“够用+必须”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强调专业特色的突出。注意重点描述和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体内器官的投影、体表结构等。若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不大,则在讲解时可一带而过,确保教学课程可以准确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培养具有特殊性的护理人才。此外,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教学活动中注意衔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的体现授课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准备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标本与挂图形式,针对部分复杂内容采取文字说明与图片说明,必要时采取三维图画与动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PBL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与自我指导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有效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就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问题,例如,学习臀部注时,提问臀部解剖结构、选择臀部进行肌肉注射的原因、肌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与资料,以小组分析结合实物模型的方式开展讨论,由教师点评并且归纳总结。PBL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病例教学法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临床中的典型病例,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例如,学习神经系统时,教师可给学生举一个临床中的常见病例,即某人由于车祸,腰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患者的受损器官,解释出现以上表现的原因。利用实际病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脊髓的结构、形态、功能、位置,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理论结合试验,实现一体化教学

运用试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物模型与标本,紧密结合临床护理与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理论结合试验的方法是指在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合二为一开始授课。以往教学中,为表现系统性的教学课程,往往是分开实验课与理论课,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此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脱节,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而理论结合试验的教学方法则能在短时间内融合感性与理性,方便教师教的同时促进学生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实验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胸外按压、静脉穿刺与胃插管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认真观察标本,然后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直接触碰标本进行模拟操作,使动脑、动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此外,学校应当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通过配备高质量、足够的标本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于学校教学工作,并且肩负科普使命,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4结束语

解剖学的论文第3篇

由于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近年来,网络教学在各高校陆续展开。网络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和积极性。网络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互动的学习环境和图文声像并茂的解剖学学习材料。就信息量而言,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而且还能很方便的查找与解剖学相关的医学知识,所以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诉求,进行主动学习。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通过网络与老师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加深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网络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传统教学的优势。但是,网络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学生不受老师实时的控制,导致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加之部分学生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如果没能积极的、有效的引导学生,不仅会使他们学习自主性下降,还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优势,然而他们的不足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该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后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前期实践已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网络利用率呈正相关(=0.22),但是相关性不大。总结后发现,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因此,本次实践吸取前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另外,教师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经常关注网络平台的动态,并时常的给与鼓励,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或疑惑。

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一年级学生105名为观察对象,依托学校的BB网络教学平台,统计他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浏览次数、论坛访问次数和论坛参与次数,并分析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汇总他们的反馈信息。通过3个月的考察,统计结果显示人均网络平台浏览数为287.99±197.71,论坛人均参与数为86.06±93.18,人均发帖数为2.78±4.23,考试平均成绩为68.04±14.8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本次实践中学生对平台的浏览数较上次有明显提高(上次实践浏览均数为127.71±69.90),但是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进行自学。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数据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表1)。分析显示,网络浏览数、论坛参与情况、发帖数与考试成绩均呈正相关其中考试成绩与网络浏览数的相关性比两种教学方法融合前有明显的提高。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可知他们的知识面比融合前要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融合前有所提升。

解剖学的论文第4篇

研究结果表明,塑性模型和器官解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记忆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学生在塑性模型组的得分优于器官解剖组。对于眼球的解剖实验教学而言,塑性模型可能比器官解剖更有效率,更能提高记忆力,解剖组的解剖实践操作能力表现较好,不但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讨论

模型组的学生得分很高,比我们预计的结果还要好。不同颜色的眼球塑性模型,清楚区分了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有效利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化知识记忆。因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记忆学习。而缺点是学生动手解剖能力不如解剖组,讨论问题机会也少;另外,模型组用的是一个标准的眼球模型,缺少变异的情况。

由于模型结构简单性,可有效的促进学习,从而获得了更高的考试分数。而相对复杂的眼球解剖,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例如,眼球解剖组能更准确的描述眼球细微的结构,如:睫状小带,晶状体的结构等;并且有较好的动手解剖技巧。解剖组的学生虽然问题较多,但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有趣的眼球解剖教学,这主要是在解剖同时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结构,如房水、玻璃体等。近几年,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软件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其优点在于数字化的虚拟可视人体三维解剖模型,结构逼真,能够清晰的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为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与三维数字化虚拟解剖比较,塑性模型和器官解剖的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们提供了动手学习的机会,能够反馈触觉信息,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而三维虚拟结构缺少这样的操作机会。正如理查德森所说:即使是最好的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也存在的根本解剖学缺点,因为它不能有效地区别生物的器官与模拟器官真实形态,从而容易导致错觉和误解。三维数字化虚拟技术是广泛受人关注的可以替代器官解剖技术,但同时存在着不同的争议,且费用较高。在人体解剖学系统的教学中,只有结合计算机教学才能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

解剖学的论文第5篇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腕管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桡尺关节平面分别为(0.10±0.02)、(0.06±0.01)cm2,豌豆骨平面分别为(0.15±0.03)、(0.08±0.02)cm2,钩骨钩平面分别为(0.12±0.02)、(0.06±0.02)cm2,两组比较,P均<0.01。

2.2不同病情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扁平率比较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钩骨钩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40±0.02)、(0.43±0.03)、(0.46±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3.32%±0.43%、3.47%±0.23%、3.69%±0.12%,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豌豆骨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30±0.02)、(0.36±0.06)、(0.40±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2.87%±0.34%、3.12%±0.43%、3.33%±0.11%,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

3讨论

腕管是一个狭窄坚韧的骨纤维性隧道,位于腕部腹侧腕横韧带与背侧腕骨间的一个解剖间隙,缺乏伸展性和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正中神经在管道位置表浅,故腕管容积的减少或内容物体积的增大均可致正中神经卡压,造成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外周神经病变之一,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3]。传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患者肢感觉、运动功能等,但电生理检查的局限性是只能评价正中神经功能状况,不能反映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且电生理检查存在有创性、无法提示神经卡压的原因等缺点[4]。因此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加重;另外,由于在进行电生理检查时实际操作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解剖变异及患者自身生理学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诊断结果与临床检查不一致。临床要求采用更精确、更方便、更无创性的技术来确诊腕管综合征[5],且临床医生希望在术前能了解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超声诊断仪的发展及使用,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声像图,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6]。

目前,有关超声定量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改变的报道很少,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主要测量参数有正中神经在腕管入口和出口平面横截面积、膨胀率和屈肌支持带厚度等[7]。本研究通过对比腕管综合征患者与健康者在超声诊断中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变化,发现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在桡尺关节、豌豆骨、钩骨钩平面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说明正中神经肿胀增粗。已有研究[8]证实,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最特异的声像图改变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呈弥漫或局限性肿胀、回声减低,在腕屈肌支持带的近端明显增宽。研究[9]认为,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肿胀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神经厚度增加,面积增大,定量评价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神经干的粗细变化,横截面积更加可靠。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说明腕管综合征患者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有明显异常。因正中神经是紧贴腕横韧带深面通过,通过测定腕横韧带增厚程度可间接反映正中神经受压程度。通过测算正中神经扁平率可反映正中神经变形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者,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者,说明随着病情加重,正中神经受压变形严重。

解剖学的论文第6篇

1.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由于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较为松散,所以微课的时长一般为3~5分钟左右可以讲完某个知识点,如(翼点),微课的制作最长不宜超过8分钟,经研究调查表明超过8分钟,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枯燥感,渐渐觉得没意思,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1.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精讲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等,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如PPT、挂图、塑化模型、实体模型等使知识点呈现在微课里,使学生更加精简、更加直观的了解每一器官或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等。

1.3微课制作较为方便选取书本中较为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脚本编写,录制方法可采用手机加白纸的方法、家用DV、或专业摄像机等,待视频部分制作完成后,通过会声会影等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剪辑与制作。

1.4自主学习方便成品的微课视频及相关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MP4、AVI、MPG、FIV、3GP等),可方便地将其保存到终端设备媒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AD、MID等)上进行自主学习。

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

通过观看首届全国微课大赛的相关微课并结合自己制作微课,现就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来谈谈自己看法。(1)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围绕教学中的某一章节的重点、难点来制作,相对容易的知识点可不做微课,浪费精力。(2)针对需要制作的知识点,应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脚本,包括讲解顺序、标本模型的选择、适合的图片等,以及对制作软件的熟练运用等。(3)要有充分、丰富的微课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教具等。素材的应用如能运用视频、三维图形处理、会声会影软件等,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制作、剪辑与合成,这样做可以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应用起来更加顺利。(4)微课应用主要用于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重点内容应制作人体结构静态和动态图像的展示,借以帮助人体形态学课堂教学。

解剖学的论文第7篇

一、枚举法

枚举法是一种基本且又重要的解题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解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把部分或全部可能的答案列举出来,通过这些例证逐个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归纳出所求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解决一些探求规律性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些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学习等等)时常常用到这个策略。

二、从整体看问题

这种策略是从全局去把握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从整体去综合思考,摆脱题目细节中一时难以理清的数量关系的纠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1/3,再倒满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水多?

按常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错纵复杂,直接解答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从整体角度去思考,撇开每次喝掉部分又加满的细节,只抓住先后倒进的水一共有多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3次加进的水都喝掉的,一杯牛奶也同时喝光了。

“从整体看问题”的策略不仅在解答应用题时可用,在解有些计算题时,如能运用得当,可避免进行繁杂的计算,简捷地求出正确得数。

三、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小学生解数学习题时广泛且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他们在例题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经验知识(解题模式),在实际解题时,首先要将题目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发生联系,从题目的情境中识别出某种熟悉的东西,辨别出题目属于哪一类,唤起相关知识,然后确定解题的方法。解计算题时,就得识别题目的类型,唤起相关的计算法则、公式、运算定律等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就需要辨别出题目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唤起相关的数量关系知识,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

例如,两个打字员合打一份2800字的文稿,甲每分钟打40字,乙每分钟打30字,要几分钟才能完成?

学生审题后,若能识别出是“工作量问题”,就会想起数量关系“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并很快列式解答,否则就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模式辨认主要表现为识别应用题的类型,被试者能否识别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迅速、准确地解答课题。”

四、化归

化归是把生疏的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旧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小学数学中常用且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思想,不仅在解答一些数学题时要用到这种策略,而且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些新数学知识时也要用到它。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解决“如何计算小数乘法”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归的策略,先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然后还原乘积。化归的方法,可以变换条件,也可以变换所要求的问题,从而实现化新为旧、化繁为简的目的。

五、以退求进

华罗庚说:“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所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求进的策略思想。在小学数学里,运用以退求进的策略,可使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变得比较具体、简单明了。例如,教学“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就是要运用以退求进的策略,退到最基本的“份”的概念上来,从份的角度来推算的:100×3/4就是把10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00÷4或100/4,取其中的3份就是100/4×3,从而得到100乘以3/4=100乘以3除以4。

运用这一策略,在解答一些较难的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退到从“份”的角度来分析,不仅可以得到简捷的解法,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用这一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典型应用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归一问题)也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