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18:55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1篇

由于制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直接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必须对其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监管,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对生产进行严格监督。另外要最大限度利用企业资源,降低成本,制药企业要利用精细化生产管理最大程度扩大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将运行作为生产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依照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精细化管理思想,通过客户需求的转变拉动生产循环体系,继而对价值链进行影响,精细化的具体任务是消除浪费,这也体现了价值流分析理论。在生产中精细化生产管理会受到库存、生产以及多余动作等影响,因此制药企业在生产中必须予以重视。最后,介绍精细化生产的优势,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能够得到极大的缩减,对制药工厂库存的占用比例极大减少,产成药的库存量减少为原来的1/4,最重要的是药品的生产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2精细化生产管理特点

2.1拉动式准时生产

生产需求控制方式主要由下游提出,即用户才是生产的最终起点,生产的控制主要以用户需求为主。这种生产方式主要以物流平衡作为主要的控制目标,以此降低库存。在生产环节中生产节奏可以认为控制干预,从而平衡物流。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2.2提高货款回收率

库存过剩是降低药品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一大影响因素,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不以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为基础,因而很多制药企业库存过量。另一方面大量的货款不能及时回收也进一步加重了制药企业的负担。通过精细化生产管理,降低制药企业库存量的同时,加速货款的回收,以此令企业的物质资源、资金链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发展空间。

2.3提高质量管理

在制药企业生产流程中,生产模式是管理生产的重要内容,而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实现需要全面管理。全面管理主要针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实际的生产中为了确保药品质量能够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范,就需要从生产人员着手,不但要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还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生产中的质量问题,正确处理质量问题。必要时可以提产整治,对精细化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工具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后期生产的顺利。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将组织、技术人员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配合保证生产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应当团结一致,保证服从上级规定,积极的完成工作任务。深刻认识个人利益是同集体利益紧密相连的。最后可以以内部评审团的形式对企业的内部工作进行协调,以此平衡企业内部矛盾,监督生产质量。

3管理过程分析

3.1培养专员

我国的制药企业要继续培养一批专业的精细化生产推销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精细化工具来达到节约生产、提高收益的目的,可以通过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理论培训课程的施行能够将精细化生产管理思想通过实际的案例呈现在员工面前,让推行小组的成员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接受精细化管理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的现场培训向推行小组介绍药品生产企业的运行模式,再通过对现场调查数据的收集分析,总结出药品生产的精细化完善举措,尤其是药品的规格、质量、包衣、吸收状况以及是否产生副作用等。

3.2建立样板生产线

制药企业需要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样品生产线,这是由于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推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办法来实现制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我国制药企业实行精细化生产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不断总结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组建样板生产线不仅能够规范生产管理和药品质量,还能够极大提升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在药品的推行过程中,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推行模式,还可以在精细化生产专家的帮助下完成样板生产线的制定,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精细化生产管理体制。同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协调控制生产,尤其是生产工艺的调试与药品质量监督,最好委派专业技能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从而避免制药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生产管理时遭遇瓶颈。

4结束语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2篇

一方面,矿井生产安全取决于人、机和环境的本质安全性,而生产技术的进步则是决定员工工作条件是否安全最基础的一个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都是从安全和效率两个方面体现的,舍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之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另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相比,人类防范危险的能力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依靠安全技术的进步。我们知道,煤矿生产不安全因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矿井自然灾害,二是人为事故。尽管我们相信很多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也确实有些问题客观存在,非人力能完全解决,而且一般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矿井生产的大问题,如瓦斯、煤尘、水、火等自然灾害。对这些灾害的预防是矿井的头等大事,必须要依赖安全技术进步。另外,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应该是一种协调统一的关系,只有技术不断发展,生产环节畅通,设备安全稳定、监测监控有力的矿井才能为员工提供本质安全的工作环境,也为“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落实提供基础保证。

2实行走动式管理是落实理念的关键

我们已经明确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可以说,二者既从良性方面互为推动,又从恶性方面互相影响。比如,安全事故往往是发生在追产、追尺、延点的情况下,而发生安全事故,生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落实“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必须把狠抓生产的计划性、稳定性放到突出位置,只有生产处于一种持续的均衡状态,安全才会得到基本的保证。生产组织的计划性、科学性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谋划。正所谓“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企业领导者必须胸怀全局,高瞻远瞩,确保企业整个生产系统处于一种有序的良性梯次衔接状态。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确保管理者意志不打折扣的落实到操作者行为的保证。尤其煤矿企业,受员工队伍素质偏低、生产条件艰苦等条件影响,管理者意志在现场落实更需要严格有效的管理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煤矿加强对现场的走动式管理,是实行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走动式管理是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表现。它的目标一是实现精细考核。由简单性考核转为对管技人员每人、每天、每件事的量化考核,并实现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收入挂钩。二是保证管理责任到岗到位。全面提升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三是实现管技人员考核结果每天公开,日清日结。实现管理公平、公正、公开,调动管技人员积极性。走动式管理所表现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考核过程的精细化,即包括开工前现场安全确认、当班工作量认定、班中动态巡查、班末现场交接(工作量完成情况验收)和上井汇报五个环节。管理时间跨度要求的精细化。即考核时间、次数、频率、力度都做出具体规定。考核内容和范围的精细化,即明确要求各级管技人员走动式管理要按照工作任务、安全责任制、区域分工负责制等要求严格履行“反‘三违’、查隐患、管岗标、抓质量”四项职责。现场出现质量问题首先追究管理人员及现场盯岗管技人员责任。

3完善制度是落实理念的体现

理念属于精神、思想的范畴,是行为的指针。我们知道,作为企业决策和管理者,需要解决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分别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文化建设和制度安排。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关系。在理念与制度的关系中,我们认为,没有明确理念指导的制度就没有灵魂,只能是一具躯壳;而没有相应制度体现的理念就没有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在理念与制度的前后顺序上,应该是先有理念,后有制度。因此说,落实安全理念,必须要从建设制度做起。我们必须看到,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现实中,真正有意识、处于“自为”状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还是短暂的,“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的提出,更只是近两年来的事情。在承认我们现行企业制度在特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完整性、严密性、科学性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毕竟彼时这套制度形成的指导思想和如今是有所不同的。制度体现理念,理念不同,制度也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和整合,使之切实体现对安全理念的支撑作用。主要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不适应理念要求的制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每一项、每一条制度体现理念的精神。尤其要把制度突出生产效率转移到突出安全生产上来。二是充实完善,按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要求,查找制度的空白点,创造性提出企业新制度安排,尤其在分配、用人、用工等核心制度的改革方面,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辨证思想,最终实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对企业制度建设的全面引导和覆盖。

4行为引导是落实理念的要求

行为是理念最直接的体现,一个团体、一个人信守什么样的理念,必然会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对企业来说,理念主要体现在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劳动者劳动行为三个方面。在行为与理念的关系中,也表现为一种辨证的统一。一方面,行为即是理念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管理者对员工层的行为引导,对落实理念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做实理念的初期,这一点可能表现的更加显著。在当前时期,加强员工的行为引导是落实理念的必然要求。加强员工行为引导,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身作则。加强员工行为引导,最重要是领导的言行,要做到立言、立德、立信,时刻在言行中体现安全理念的要求,达到“不令而行”的管理效果。那种对安全生产工作嘴上喊“重要”,做起来却“次要”的领导行为必须杜绝。其次是企业先模作用,要选树在工作中落实“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典型人物,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大力弘扬他们的行为,从而营造学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员工用“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理念规范自身行为。二是以文化人,即加强安全理念的宣传灌注。要开动企业宣传机器,营造浓厚的文化舆论,形成强烈视听冲击,把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要求什么,号召什么,反对什么用直观的形式传递到员工眼中、耳中、脑中,在其头脑中形成牢固的意识,用意识指导行为。三是制度、机制驭人。即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和机制,通过奖惩兑现,在管理过程中,告诉员工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严格禁止的,以企业的强制行为,促进员工规范行为的养成。

5素质提升是落实理念的保证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3篇

1.在生产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缺口,形成安全闭合管理

在矿区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制度完善,保证“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在煤矿,保证安全,要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以标准管理人,以科学管理事,建立全面、科学的岗位责任制、科区联席会议制度、班前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等规章制度,使制度覆盖到生产的各个步骤,延伸到管理的深处,消除安全隐患,加固安全薄弱环节。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督促、监督制度的落实,真正发挥制度的效能,使管理趋于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区队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和员工的责任感。精细化管理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变过去在管理上带有的个人色彩,同时,注重对员工素质和潜能的开发,真正使员工在思想、行动上成为企业的主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完善的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发现作业过程中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或向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提高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

2.在安全监督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促使全程监督,把好“安全执法”关

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就是矿区安全的“哨兵”,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各个程序关注细节,不放过细小的安全隐患,同时,不定时、不定期地安全检查,适当的奖励和严格、公正的处罚,更能对遵章守纪者以激励,对违章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急躁、不盲目,做到标准、谨慎。

二、精细化管理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使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夯实安全基础

人是安全工作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员工现场作业中的一言一行进行规范,降低人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安全基础。安全教育培训是认识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使培训方式、内容详细化、全面化,

使员工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

1.安全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多种形式、不间断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时刻绷紧安全弦。精细化管理对培训形式细化,从员工进入企业到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员工进入企业,首先就要开始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从安全理念到安全行为,从企业基本情况到企业文化,从煤矿风险到自救、互救等知识,使员工对工作责任、岗位职能有个全面的认识;进入工作岗位后,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利用班前会、学习例会对各工种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

2.丰富培训内容,使员工乐于接受,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培训内容进行深化,各部门各司其职,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切合实际的学习。

三、精细化管理促使环境文明化,使矿井生产班班达标准

在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无法改变固有的环境,因此,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推行精细化管理,对煤矿掘进、通风、运输、机电等各个专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对掘进进度、采煤方法、生产系统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标准化的实施,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推动生产环境的文明化,从而使各项工作质量达到标准,生产安全指数逐步提高。持续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够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照标准,不断提高,巩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实现“控制全过程,班班达标准”,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水平。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4篇

1.1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基础化学实验运行一般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大多数的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也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充其量在实验内容上贴近实际生产,其运行机制还是实验室的模式,远达不到实际生产的模拟,不能给与学生实际生产的经验。

1.2考核制度的问题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重点强调学生的操作准确度,实验效果,纪律性等方面。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有极大地不同,基础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居多,而专业实验侧重于创新性。如果仅仅参照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则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工业品的企业。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目前涉及到的领域有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新领域[7-9]。由于精细化工企业的原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企业管理的难度远大于一般企业。其详细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安全和环保管理五个部分。各个管理步骤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对经济效益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制定切合实际生产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管理制度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3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中的应用

3.1实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进借鉴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使专业实验室在硬件管理(仪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和软件管理方面(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都能与企业对接。结合实际从实验纪律、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教师行为职责等六个方面制定专业实验室管理细则,把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使专业实验室内形成浓厚的生产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管理制度的改进包括:(1)实验纪律:模拟企业打卡制度,明确上下班时间;实验(工作)服制度,强调着装整洁。实验过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基本纪律要求。(2)仪器药品管理:强调学生作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之间必须熟悉实验过程中每一种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以及应急措施。对于仪器,要严格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施行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对于实验室的所有设备都要有具体的负责人,都要有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3)实验过程管理:模拟班组长制度,施行细致化,分层次管理。对于每一个实验及其操作过程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和安全措施。同时班组长对实验过程进行质量监控。(4)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实际生产过程的各项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实际生产要求。(5)安全管理:首先确定班组长安全负责制,制定包括水电气安全、仪器安全操作、药品安全管理、实验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际的实验,制定实验安全操作规定以及实验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实验环节的安全管理。(6)教师行为职责:和基础化学实验不同,在专业实验中,教师不再充当指导作用,而是充任引导者、监督者、安全员、裁判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改进实验;监督学生相互间的协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的实验操作表现;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判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3.2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全面模拟实际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专业实验中,除了基本的实验外,以某一实际产品研发为主组成研发团队进行产品开发。整个实验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实验室里,包括市场调研,配方研制,配方优化,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生产、营销、研发能力。市场调研要求学生详细地对某个感兴趣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产品价格、产品销路、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具有研究开发的价值,据此写出调研报告。配方研制要求学生对该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文献调研,确定该产品的基本配方,继而提交研究计划和团队人员组成方案。配方优化和成本核算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兼顾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环节则依据该产品的各项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

3.3考核制度的改进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考核中,探索制定全新的专业实验成绩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验过程的每一步,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强调过程管理和步骤考核,不再局限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整个考核兼顾实验运行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中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同时实验考核以产品的性能及成本为关键目标,促使学生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鼓励学生利用研发的产品进行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5篇

1.1创新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网络。打破传统的上传下达指挥方式,通过构建无线通讯指挥与协调、生产信息收集与统计、特种设备调派与使用的三种统筹网络,将管理对象精细到每个点,将生产指挥协调到每条线,将系统运作统筹到每个面,对油田生产点位实行了统筹精细化指挥与控制。

1.2创新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方法。转变间接的油田生产指挥形式,创新井站平衡运行与预防的统筹管理方法、生产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统筹落实方法和特种设备使用与管理的统筹调派方法,实现了油田生产指挥过程统筹、井站生产系统协调精细、安全生产防控工作巨细。

1.3创新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修订油田生产指挥岗位规范、管理考核制度,制定特种设备调派管理考核办法,消除岗位职责内容笼统、指挥机制简单等问题,对油田实行生产指挥统筹精细管理,运行具有精细管理特点的新机制,确保井站系统持续高效平稳运行。

2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的做法

2.1构建油田生产指挥新网络,对油田生产点位实行统筹精细化控制。构建无线通讯指挥与协调的统筹管理网络。依靠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对生产进行无线指挥与管理,构建并运行了采油队井站生产现场直接指挥的统筹管理网络、站库注输系统生产现场协调指挥的统筹管理网络、生产保障系统施工现场监管指挥的统筹管理网络。

2.2构建生产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作为采油的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要科学、快捷、有效指挥井站日常生产,必须时刻掌握油田生产动态信息,对生产变化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调查与落实。构建采油系统生产运行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注输系统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变电系统线路检修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和流程,坚持每天定时收集转油站、联合站、注水站、污水站的生产运行数据,对产量、压力、水量等生产参数波动较大问题,在做出系统生产分析判断之后,发出定项调查、定位落实指令,尤其是非常时期,油田生产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构建特种设备调派与使用的统筹管理网络。特种车辆是油田生产故障快速抢修的必要设备,是有效提升故障抢修工作效率的主要设施。制定实施采油队劳动组织优化管理方案,面对采油队实行专业化管理后维修班工作加重的实际,构建由特种设备调派与使用的统筹管理网络,提高特车利用率,极力为采油队生产抢修提供抢修设备,有效降低了采油队井站故障处理的工作强度。

2.4创新井站平衡运行与预防的统筹管理方法。在油田生产指挥中,统筹精细化管理是以保证完成既定的原油生产目标,平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在油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下,生产指挥系统需要发挥关键作用。指挥中心(调度室)人员不仅负责指挥协调油田生产,还要每天开展生产动态分析,根据事前生产运行数据分析,确定指挥工作重点,作出统筹落实对策;根据事后生产运行数据分析,寻找井站运行规律,检验生产指挥效果。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企业管理 精细化管理 架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191-03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traits of the refined management, meanwhi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By discussing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management in coal mines companies and the traits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we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enterprises. At last,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s companies, we account for the premise condition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Key words】Coal mines compani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fined management Framework

一、引 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科技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朗,这不仅使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也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我国的煤炭企业,在与国际相关企业高度对接过程中,受新价值链理论和国际企业先进管理实践的启发,经历中西方管理文化强烈冲击,在我国全社会从抓商机、抓投资到抓技术、抓管理的演进格局下,实现对世界知名管理咨询、管理培训公司关于企业精细化管理产品认识的新突破,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中国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煤炭企业全面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现代化管理基础薄弱和发展历程短暂,乃至煤炭生产自身特殊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本文就精细化管理内涵与特点、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及其落地前提等予以分析,以供参考。

二、精细化管理内涵及特点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或思想,早于科学管理初期泰勒时期已有所体现,于上世纪中期起在发达国家,如日本较为盛行,而作为一个术语或概念,则应该说是新世纪中国管理文化的产物。本世纪初,汪中求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精细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归核化、国际化,“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论断,自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企业“细节管理”研究的热潮,包括关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界定研究。

有学者指出,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精确定位就是指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要定位准确,对每个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合理分工是指细分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从而建立制衡有序、管理有责、高效运行的内部管理系统;细化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业务部门的责任细化,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量化考核是指将各部门、各机构的经营目标量值化,对经营运行行为与结果进行控制的过程,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1]也有学者指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2]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3]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不一致,但基本揭示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

2.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我国学者提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方法或模式,是一种追求,并非某种具体标准,是一种过程,并非某种既定目标,[4]而根据上述学者关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界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特点则在于:

(1)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源于成熟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高级阶段,而规范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一种发展和引申,这种常规管理即为规范化管理。所以,精细化管理是成熟的规范化管理的跃升。

(2)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于科学的岗位管理。精细化管理最基本要求在于责任落实,职责界定清晰,业务流程衔接顺畅,而这是科学岗位管理的核心。为此,精细化管理是以管理岗位为重点,是建立在科学岗位管理基础上的精准化管理。

(3)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在于责任落实及其可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围绕组织战略目标,将战略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岗,以岗定人,并已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加以考核评定。所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取得预期管理成效的保障在于责任落实并可以量化考核。

3.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多年来,全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态势,但事故总量仍很大,重特大事故防范能力依然不足,主要根源在于安全基础不牢固、隐患治理排查不彻底、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可通过围绕组织目标,精细规划,责任到岗,人岗匹配,权责利统一,强化责任落实,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此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2)有助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生产经营国际化、产品和服务竞争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分工愈加细化环境下,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有限的空间下凝练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乃至各行各业探索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合理定位、规范运作、量化考核,形成品质优良、成本低下、市场资信度高的产品和服务,历练出技术能力高超、发展潜力大、协作有力的队伍,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科学路径选择,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3)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受国内工业生产对煤炭需求供不应求和煤炭工业国际化战略的驱使,煤炭企业走向了国际化的历史关头。面向全球煤炭工业国际标准,出于安全、环保、节能等正常营业基本准则要求,结合我国乃至全球煤炭资源储量限制,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不足等现实问题,煤炭企业实现高速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走精细化产业发展模式。

三、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设计

1.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煤炭生产企业与煤炭加工企业,与工业中的制造业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着煤炭生产企业实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特殊性。

(1)对市场需求反应不敏感。煤炭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属性,煤炭生产具有大宗商品属性,属产品大批量生产的产业,产品变化较少,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程度低。

(2)供应链不完整。煤炭生产存在两条供应链,即原煤供应链和物资供应链,而原煤生产无上游产业,运输条件不稳定,使得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不完整。

(3)生产过程不连续。由于工作面、台阶之间的换档和工程与生产相伴相生,使得煤炭生产过程不连续。

(4)生产条件不标准、不稳定。由于劳动对象、工作场所不断移动,地质条件突变,生产组织需要不断设计,设备需要定制,使得生产条件不标准、不稳定。

(5)劳动对象、资源的可耗竭性。鉴于煤炭资源储量的有限性,随着开采活动的开展,劳动对象、资源逐步耗竭,矿井、工作面、台阶等均存在生命周期。

(6)所有项目都由资源(矿产资源、人员、队伍、设备、物资)和作业组成,且存在非连续作业(剥离、掘进、搬家倒面、设备大修等)和连续作业(采煤、运输、通风、排水等)。

2.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剖析

十余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始倡导实施精细化管理,融合国内外、行业内外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和煤炭企业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基本情况可归纳如下:

(1)基本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我国煤炭企业十余年精细化管理实践基本局限于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这不仅由于煤炭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型、作业环境艰险等特点而格外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更主要的是精细化管理的国际理念中包含着支撑企业管理提升的文化因素。

(2)基本以生产要素为主要管理对象。煤炭生产企业生产要素主要包含人才、安全、质量、物流、资金、成本等。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基本以生产要素管理为主,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意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质量。

(3)基本以现场为精细化管理实践基地。煤炭生产企业现场是原煤供应链的起点和物资供应链的终端,也是企业效益所在,加上现场移动性、部分自然因素的不可预测性、环境的多变性,现场自然成为煤炭企业重点管理之地和管理成败的基础。

总体讲,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仅处于探索阶段,尚需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重点等方面系统设计精细化管理体系。

3.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设计

鉴于煤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和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初级性水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科学设计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1)设计原则。在业务管理方面:第一,均衡交付。克服自身生产不连续、不稳定;尽可能适应外部环境和客户要求(运输、电力);第二,集成计划。分解项目,决定路线,配置资源;长短集成,上下集成,水平集成;第三,项目控制。单个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第四,规范操作。建立标准化操作体系,促进安全生产。

从理论角度考虑,为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第二,在理念上要进一步丰富精细化管理内涵;第三,要有真正的方法体系;第四,要有选择地从西方主流理论“拿来”,要科学管理,不能胡编乱造,热衷开宗立派;第五,要考虑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承受度;第六,要结合行业特点。

(2)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为例,精细化管理理论架构。

如图所示,这一理论架构包含四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结构管理层、运营管理层、数据管理层和决策管理层,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分别实现业务规范,例行管理;作业标准化和稳定生产,改善运营效率;量化分析,有效激励;优化配置,有机组合,最终保证企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架构的特点在于:

第一,管理目标在于规范、改善、发展,改变了煤炭行业先发展再改善、再规范的传统模式。

第二,采用了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模式,要求首先合乎逻辑地对企业进行透视和解析,要求系统思考,建立了流程、架构、制度、标准等管控基础和支撑体系,运用了Lean Production/6σ/5S/ benchmarking等管理思想,关注联系,关注全局,避免“细节孤岛”。

第三,以管理集成和内部市场化为主线。该理论架构通过自下而上的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形成分工细化的基础,同时,又通过任务分解和价值量化,孕育企业内部市场,实现内部业务市场化运作,并以此固化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和价值链条,完善制度管理,提高公平性、透明性、激励性和易操作性。

第四,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是该理论架构的落脚点,将岗位作为管理的对象和最小独立单元,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强调人岗匹配。

第五,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为运营和决策管理的技术保障。

四、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地的前提

1.要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经验式管理的管理者依据过去管理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对企业进行人治,偏重于个人的自律而不是制度的监督,并且注重的是治人而不是治事。这种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手段具有高度集权化、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等不足,在煤炭企业发展初期或者企业规模较小时,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当煤炭企业形成规模、市场条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管理方式却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为此,煤炭企业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如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战略规划、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等注重定量的、具有信息化的有效科学管理模式。

2.要实现由业务管理向业务、职能集成管理的转变

二战之后,随着诸多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催生了新生产业领域,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让理论界和实业界领悟到人及人的技术能力在组织实力提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开始得到重视,要求职能管理能够支持业务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发展,煤炭企业管理开始由业务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集成管理[6]是一种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它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管理对象的重点由传统的人、财、物等资源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为主的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量,激发知识的潜在效力成为集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通过这种转变,可加强对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发掘和结合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强化管理的点、线、面优势资源结合力度,最终提升煤炭企业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资源的结合能力。

3.要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视性和可靠性,这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员工信息技术能力是直接决定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成败。为此,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地首先要实现管理人工化向信息化的转变。

五、结 论

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也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煤炭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按照组织目标,面向组织体系,重点把握决策层的项目组合管理、数据层的管理会计、面向体系的结构管理三个难点,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员工的基本习惯,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沙卫国、严永成.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金融,2009(1):411

2 刘晖.精细化管理的涵义及其操作[J].管理研究,2007(4):15

3 朱维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J].领导科学,2007(12):51

4 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概念;理论框架

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机械制造的水平和质量有了跨越性的提高,距离制造大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原材料、外界因素和内部条件的制约,机械制造业也存在着发展受限、国际竞争加剧和管理缺位等问题,这应该引起机械制造行业的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企业应该目光向内,通过制止浪费、优化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管理精细化,更好地完成机械制造企业的任务,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经济任务的完成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管理精细化是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利用准确化和均衡化理念指导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实现对原材料浪费的控制、生产过程的优化,为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做好管理上的准备和努力。推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应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特点,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理念进行认真的领会,在掌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理论框架的前提下,研究和分析当前存在于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生产管理问题,找到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措施,以便使机械制造企业通过生产管理精细化实现企业升级,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根据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管理经验,结合机械制造业实际,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条件,经过不断研究和总结而得出的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在机械制造行业乃至生产行业都有划时代的意义。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核心是准时化和均衡化,提倡机械制造生产中人力资源、设备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小,使机械生产更趋向于人性化和资源控制。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社会追求完美的标志,也是机械制造企业追求卓越的体现,是新时期机械制造企业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手段。

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理论框架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机械制造行业和管理研究理论部门的首肯,并获得了高度的重视,根据相关资料的总结,当前我们把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划分为五个主要部分:一是,选择关键流程,以关键流程为线索统领整个机械生产和制造过程。二是绘制价值流程图,均衡生产相互之间的关系,细化生产周期,描述价值、信息和物资流动的形式和方法。三是,展开改进研讨,消除机械生产和制造中浪费的环节和时间,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四是,营造企业文化,建立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为中心的企业价值体系,以企业文化的方式促进机械制造生产管理精细化深入人心。五是,大力推广,将已经成功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思想、方法和策略推广到企业各个部门,实现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升级。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有三个管理工具,既:5S现场管理、透明可视管理及看板式管理,这三大管理工具的运用应该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的特点和真正需要,在作出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执行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起到变革生产、增进管理的目的。

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3.1当前机械制造业常见的问题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着各种问题,常见的有:生产现场杂乱、生产空间利用不充分、机械设备运行水平低、材料浪费、产品积压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影响企业资金的回笼,给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带来各种困难。这样的现实和问题需要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反思,寻找到在生产和管理上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浪费的制止。

3.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运用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提倡将4M法则,即“人力、材料、机器、法则”渗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细节之中,以凸显人性理念为主,主张以人为本,以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实现为切入点,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运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应该注意,一要针对自身员工的特点以及特有现状,尽量的将经营理念落实在其公司的量化细则上,二要将员工的思想和智慧才能融合进高效设备的改善提升及减少材料使用频率上来,既做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又达到减少浪费,保利润,抵制竞争的目的。三要将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思想进行细分,并带进实践中,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合理排布和发挥,对原材料和生产中成本进行最大限度压榨,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精细化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增长发展潜力的作用,经过本研究的普及和简介,希望同行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工作践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实现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层次发展。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要强调,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发展的方向,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和范围有待开发,特别是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手段上有着足够的研究空间,希望同行业者能够以企业进步和行业腾飞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作为出发点,在实践中践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思想,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普及工作,使其真正成为机械制造企业持续进步的手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强,施京华,赖盛杰.诸益波面向全生命周期质量成本科目体系设计[J].2008.

[2]朱萍莉.精益生产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期刊论文[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2).

[3]任勇志,何文喜.浅析计量测试在工程机械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天津科技,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