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文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0 16:18:49
体育文学论文

体育文学论文第1篇

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身体活动,它是学习者身体的竞争和完善。体育文化是文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构成,它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体育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人体活动文化。同时,体育文化涵盖了人类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化价值。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的方式

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和规划教学内容,逐渐摒弃和改进竞技文化和传统文化中不和谐因素,实现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甄别,不断以现展观武装自己,丰富现代体育教育内涵,实现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要以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保持体育教学结构的多变性和稳定性,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和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教学层次的分明和重点的突出,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结构美,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文化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确保体育教育中渗透进文化内涵。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科学设置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和时间,定期开展室外教育和室内教育,实现体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涵,关注学生,实现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在开展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将调节、休闲、创造和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交流和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协调好体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注重文化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体育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要将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进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实现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后,才能更好地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给学生积极的人文教育。

三、结论

体育文学论文第2篇

1.1信息化教学无论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终身体育,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为社会更加进步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学体育实行信息化教学是时展的大势所趋。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有趣,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既能丰富同学们的认知,又能激发同学们生理机能的潜质,符合同学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和负担,在教授给同学们体育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能给同学们播放声音、动画和三维景象等,也有助于学生对运动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提高同学们自发学习体育的兴趣。所以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行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活动服务,提高同学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兴趣,加强他们体育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最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现代化。

1.2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要多元化,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可以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分组游戏,抑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掌握的情况,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检查同学们对动作要领是否完全掌握等等。另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现代化,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力争实现个性化、民主化、多元化教学。

1.3多变的场地器材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要组织同学们多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国内外的调查显示场地体育器材的配备会较大地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成不变的体育器材已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而多变的场地器材不仅能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而且能增强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打破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格局,也可以按照同学们的提议灵活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而收到更加灵活、个性、科学化的教学效果。

2结语

体育文学论文第3篇

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各种影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是用着一种教师、学生单方面的一个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体育人文教育的教学课程作作一种新兴、有着强烈人文理念特点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过程要构建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学生的学习是构建性和探究性的,而不单单是完成规定的相关任务。应构建起新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让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或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的互动过程。这种新型关系和机制让教师由原先单独角色过渡至伴奏角色,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管理知识并组织知识,主要是去引导而非改变化们。

2人文观下的体育教学

2.1指导思想人文性体育教学不只是简单去发展学生的身体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体验不中,他们身体中原有的、原始的本能和本能的反应被激发了起来,由此催生了强烈的探究本身生物潜力的欲望、激情,学生的锻炼不能只是单纯的身体锻炼,还应该包括了精神方面的层次,更为重要的是,其可激发起学生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全方位的发展,由此在精神、行为和意识上去接受这一类的教育和影响、打造一个人的人格精神,让学生可以全面的、自由、健康的发展。

2.2教师职业观学校体育的情况需要的是人文方面的参与,而当前的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渗入太少,而人文体育教学最后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即为教师来完成。“学高即师”,作为一种教师的典范,多数可以称为是大师的级别,不单单是因为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在于突出的常识以及引人注意的人格魅力和风格。所以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及修养,同样也是人文性体育教学发展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教学目标体育是人们进行自我维护和加强身体素质的一个动态过程,体育一般体现了人们对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追求,在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目标一般是以健康作为标准。但是,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以教学作为主要的目的,快乐只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学”,而忽视了体育中的乐趣。只是一味要求学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没有重视并且却丰富精神文明的知识,反思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点改变,在此改变下,人文精神进入了学校的体育,让这种改变可以达到“质”的飞越。

2.4教育方法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时间的连续性质。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贯穿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全部的过程;第二,空间的拓展性,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的观念一定要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的所有组成部分,由目标一直到内容、由方法到手段,甚至是教学者的本身,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人文性体育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是以文明、文化作为向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当中,自己去思考、探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明白怎么去思考,如何用“心”去理解应该怎么做,并不是只是让学生单纯去接受教师思考发的现成的结论。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主动、积极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其教学方法一定是以人为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帮助、引导学生。

2.5教学环境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游戏,有着极强的娱乐性。在对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调查中可以发现,有50%的同学是为了可以得到放松、娱乐,40%的是为增加身体的体质;7%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运动的技术,2%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到体育的文化,1%的学生是是为培养自己的适应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要充分表现出一个快乐的教学思想,考虑学生的性格,创造出一种快乐体育的人文教学环境,改变当前体育教学过于僵硬的情况。让体育教学将阳光、空气、自然环境融合一体。

3结束语

体育文学论文第4篇

1.健康身体,榜样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对引导、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起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形象包括体型和健康状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展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由于职业的特性,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健康知识和锻炼技能,以及更高的健康水平。试想,自身健康水平难以保证的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何让人与健康联系在一起?自身体型不标准的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健身与形体练习方法如何能让人信服?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累积,身体不可能总是保持年轻的状态,但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尽量保持和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用已有的健康知识、技能维护自身的健康水平。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利用职业特性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心状态,对带动学生以及周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产生运动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2.科研创新,积累知识。普通高校的授课对象已经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有不同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和高度。工作中要达到科研创新,首先必须做到科研过程的不断积累。由于成长经历的特殊性,科研对于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社会进步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有所突破才能带动学科的发展,有更多人参与才能改变学科现状。创新的前提要有大量的科研基础工作经历,申报项目、论文写作是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论文是阶段性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申报项目是写作论文的阶段性目标,虽然这两方面并不是提高个人科研素质的全部,但却是最有效的两种手段。在写作论文和申报课题过程中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广泛搜集文献,深入研究前人经验,同时还要拓展学科视野,立足于研究体育学科的问题,广泛借鉴不同学科的方法、手段、理论基础等。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能使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的创新成为现实,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教学及科研动力,帮助体育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研究体育问题。体育教师的科研成绩能够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升职业地位,增强自我认同感,产生职业幸福感。

3.顺应时代,潜心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外在社会环境经过长时间演变逐渐形成,体育教师应认清时代特征、顺应时展。为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思路,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用心观察学生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感受,制定相应的措施,采用的方式不能只拘泥于简单的游戏,还要有引人深思的、体现年龄特点的成分。同时,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个别学生的身体状态加以额外关注。其次,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非常便利地获取各种体育信息,单纯的技战术已经不是秘密,关键是阐明运用的时机以及作用机理,用科学的语言与方法让大学生快速理解内涵,在需要时根据对象不同快速做出判断。最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应从自身做起,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必然引起人们重视体育锻炼,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抓住时代赋予的责任,从增强自身职业素质做起,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做出贡献。

4.借助外力,不断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再培训非常重要,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更多的是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基本的体育科学知识,因此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不足,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等知识。教学第一线需要将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通过自学以及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来提高自我。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国家很重视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有国内外访学、远程教学以及各种教学研讨会、科研会议等多种形式。除了专业、正规的职业培训、学习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周围人群的智慧,经常与其他学科科研突出教师沟通,汲取他人的经验,触类旁通,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科研经历,也可以获得不同专业相关知识,为自己在业务上的发展做准备;还可以与本专业科研突出教师沟通,增长专业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个人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外因靠内因起作用,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对学习路径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二、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建议

体育文学论文第5篇

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性格,实现学生由内而外的发展理念,人文教育的主要还有要依靠文化对学生的感召,人文教育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层次:首先,人本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起点,考虑体育教学各个环节都要进一步以学生需求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全面能力提到为落脚点,即思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落在学生身上;其次,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主要表现就是一种文化的延伸,具体的表现可以是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体育游戏,这些文化、游戏中包含着很多东西,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取向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人合作和团队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二、在大学体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现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之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为90后,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抗压能力不是很强,也是现在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在大学里遇到一些挫折就受不了,有的还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有些学生在大学里一次考试没有考好,感到十分沮丧,与原来自己在高中是班里的尖子生,有着明显的落差,这种问题的出现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还有的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受到感情的挫折时更加容易造成他们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这些问题最终都是学生心理存在一些不良的因素造成的,很多的教学过程不注重对学生心智的培养,对其抗压能力的锻炼。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压力会更大,节假日加班,收入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工作强度大,超时超量的工作成为普遍现象等等,这些将给本身抗压能力不强的学生重重的一击。很多人到时候就扛不住压力,造成了前几年发生在深圳富士康公司的员工跳楼的惨剧。

三、大学体育融入人文教育所具备的特征

大学体育融入的人文教育具有一定的特征,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一)具有专业性特征

大学生与初中生、高中生在心智发育、身体成长方面都存在很多优势。大学的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各种运动的技能培养,人文教育融入之后,大学体育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心智的健康,希望通过一些体育锻炼,宣泄学生心中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保持这样的一种方式,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约上几个球友去篮球场上找找感觉,一场大汗之后,工作中的不愉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大学体育的专业性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运用自己的体育特长去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具有丰富性特征

大学体育融入人文教育之后,可以对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文化进行教学,例如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之后,总理的“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体育与经济的关系,2008年一场奥运会给我们北京带来了多少商机,一场足球世界杯给巴西带来了多少的旅游人数。这些都是体育在融入人文教育之后,可以进行教学开展的内容。由此可见,人文教育融入之后,大学体育的外延进一步拓展,更加具有丰富性。

(三)具有长期性特征

人文教育在大学体育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场馆的管理上,不断听取师生意见,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另一面需要长期融合的原因:用文化底蕴熏陶学生,学生受到人文教育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不是短时间内就有达到效果的。需要长期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才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和观点才能进一步优化。

(四)具有人本性特征

大学体育融入人文教育肯定具有人本特性,尊重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维护。体育锻炼的重点从开始到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其适应社会压力的能力,一个好的大学更加注重对体育场馆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而不是一种刻板的制度管理模式,例如到周末可以免费向社会、师生开放,给他们更多开展体育锻炼的机会。这就是一种人本性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五)具有文化性特征

大学体育融入人文教育之后对文化依附更加明显,文化教育就是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文化宣讲,可以将体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来。文化教育是其重要的载体。失去了文化宣讲,大学体育的人文教育将没有抓手点,只能是纸上谈兵、天方夜谭。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铸造大学的文化精神。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是大学发扬和谐社会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文化在维系学生与学校感情中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一个学校没有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朝气、灵魂,变成了一潭死水,导致学生之间缺少相应的情感,同学情的冷漠将造成学校向心力的缺失,学校开展以人文教育为主题的体育文化宣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力量;不断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人文教育在大学体育中的具体实践

人文教育在大学体育中的主要表现就是体育文化的宣讲,下面就这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一下其实践环节:

(一)体育文化教学的课前准备

要想上好一节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教学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是针对教学目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文化体育选题,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细节;其次就是与其他理论课教学不同,准备游戏环节的音像资料;完成最终的器材的准备;同时可能还有进一步摄像运动场地的使用等问题。

(二)组织有序的体育文化课程,突出教学主题

体育文化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体现人文精神。大学体育的教学是有着自己的教学目的和大纲,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运用体育文化教学时候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学的主体和目标,文化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三)教学结束前要进一步总结,最终使学生明白体育文化教学的目的,对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相应的梳理

首先,教师要讲解本次教学活动中训练项目的注意事项,对其运动技巧有效地归纳总结,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对可能出现的运动风险加以说明,其次,在总结中,可以让学生评价一下相关体育文化兴趣,同时也可以说一说在体育文化教学中学会了什么,例如团队精神之类等。

五、大学教育融合人文教育的发展

大学教育融入人文教育之后的发展将突破现在的瓶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学生的学习主体更加明显,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将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的素质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人文教育就是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程度,不断激发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将从事体育锻炼上升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对于体育锻炼认识的进一步升级需要教师积极地开展体育文化的普及,这种文化普及恰恰就是一种人文教育的具体表现,只有不断地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才能有意识的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还有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的人性化管理将促使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运动会等形式更加营造了这种从事体育锻炼人文氛围。这些主要的人文教育将使得学生从被动逐步走向主动。

(二)学生品质、团队精神更加突出,大学生将更加具有协调意识

体育锻炼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团队协作,这种协作将组成大学生更加注重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得学生们认识到这种协作将有助于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工作岗位上有助于养成团结同事的性格;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成为自己以后生活学习中最大的一笔财富。人文教育在大学体育的融合将促使这种精神的养成,因为人文教育要教会学生理解体育的精神,体育的精髓,而这种精神和精髓就是团队协作。例如,我们在练习篮球中会发现,篮球不是个人的游戏,需要五个人的相互配合,假投篮,真传球,最终配合完成得分。这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文人教育就是在教会学生不断理解这种体育精神的实质,在这种认识的升华之中,他们的额协作精神将进一步提升。

(三)体育锻炼态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重新认识体育的本质

体育文学论文第6篇

1快速发展的和谐

城市与城市体育和谐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雅加达亚非峰会,主席作了“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和谐世界”理念也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建设“和谐城市”的概念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基础上所提出,既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延伸。城市体育既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城市体育的发展既能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丰富“和谐城市”的内容,同时还能增添“和谐世界”的元素。国家主席在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代表时曾作了“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在构建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对城市体育的发展目标作了明确指示:“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80%以上的城市街道应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应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与此同时,各省市也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城市体育发展规划。《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指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应全年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节假日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城市居民健康问题与老龄化问题凸显,将是影响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城市”构建的重要因素,通过体育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增强居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都为城市体育学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选题。

2迅速崛起的城市经济与体育产业

改革开放30年使得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背景推动着我国城市从初级建设阶段逐渐向快速发展阶段转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战略转变的体育事业与城市发展轨迹不谋而合,伴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体育赛事为主的体育产业对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自2005年以来,我国体育产值年均增幅已达16%以上,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317.09万人(截至2008年)。2008年体育产值1554.97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52%。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促进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城市发展功能区。”城市转型期各项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以城市为主题的体育产业链也已经开始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对于城市的促进效应,广东省深圳市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紧扣“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为主题,投入超过30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场馆建设等方面。广州亚运会筹备期间,广州市政府投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090亿元,而北京奥运会这一投入则高达2800亿元。为了迎接2013年亚青赛与2014年青奥会,南京市政府计划于“十二五”期间投资万亿打造360个重大项目。另据巴西政府预计,2016年里约奥运会也将投入144亿美元用于城建、场馆、治安、环境等方面。在申办或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时,政府不惜举债投入大量财力,不管是为了城市发展,还是为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将推动城市与体育的共同发展。为能向伦敦东部区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自赢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之时,伦敦就强调对伦敦最穷的东部区域进行再造,借助于奥运会来改变伦敦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奥运会的主场馆在伦敦东区就地而起,先进的交通系统将东西区域有效连接,全部投入的75%均用于东部区域的改造和再生,奥运让伦敦东区的建设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英国媒体指出,伦敦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伦敦东部区域改建规划至少缩短了20年。在我国,南京市以第十届全运会主场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核心,形成了河西新区;济南市则围绕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中心形成了济南新城区;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使得深圳龙岗、盐田等郊区成为“大运会”的直接受益者。而北京奥运会与广州亚运会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都有目共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也使得城市与体育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3逐渐兴盛的城市品牌与体育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规模竞争和90年代的综合实力竞争之后,至21世纪以来,俨然成为了城市个性品牌的竞争。根据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结果,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建设国际化城市与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正积极地通过体育来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通过发展体育来实现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进而改善城市居民的宜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形成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曾于“十五”期间明确提出要建成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市则通过借助于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提出了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计划;南京则于“十二五”期间提出打造“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同时还审议通过了《南京市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实施计划》,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新一轮城市体育品牌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城市体育品牌竞争过程中,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城市体育品牌塑造计划。曾经被誉为英国“最肮脏丑陋”的钢铁城市———谢菲尔德市,在城市转型期依托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成功完成了城市的战略转型,不仅拥有了英国第一个“体育之都”的美誉,同时还被授予英国“国家体育产业城”的称号。澳大利亚墨尔本也正是凭借着网球公开赛、一级方程式赛车等众多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而一举超越巴黎、悉尼等城市,荣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之都”的称号。与国外相比,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体育之城”。以青岛为例,因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而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青岛更是以“帆船之都魅力青岛”为主题展开了全球城市品牌推介活动。20世纪初我国马场数量最多的武汉,随着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的举办,再次成功塑造了“中国赛马之都”的城市名片,同时也为武汉提供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也开始意识到发展城市体育的重要性,纷纷依托城市特色体育运动来打造城市的新形象与新品牌。其中,以“水上运动之都”为主打品牌的有山东日照、广西柳州,以“运动休闲之都”为主题的有浙江海宁、安徽六安、湖北京山等,以特色运动项目为主的河南安阳“航空运动之都”、四川都江堰“山地运动之都”、重庆万盛“定向运动之都”、广东深圳“现代武术之都”等等,以城市体育的发展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众多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二城市体育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纵观城市体育研究现状,城市体育的理论、方法研究还十分欠缺,研究较为片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相关学者开始积极探索城市体育的本质问题,陈东岗等人较早以“城市体育”作为一个整体,对城市体育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则设置了“城市体育”方向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体育与科学》则设置了“城乡体育研究”专栏用于刊发与城市体育研究相关的前沿学术动态。伴随着“首届城市体育发展论坛”的如期而至,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两地十城”共同达成的城市体育发展“南昌共识”也正式开启了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序幕。城市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大系统,虽然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体育研究都有所涉及,城市体育竞赛、城市体育服务、城市场馆管理、城市社区体育等相关研究也已非常丰富,但这些研究并不足以构成城市体育的全部,城市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本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要加强和加快体育对于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有一套系统的理论,用来指导实际的工作。因此,城市体育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理论科学,而不是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城市体育学横跨城市学和体育学两个学科,以体育学为基础学科,也可以被看成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的边缘学科。城市体育学的建立与体育学其他子学科即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城市体育学研究以城市范围内的体育为研究对象,有别于体育学其他子学科,但研究内容与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子学科有所交叉。根据建立学科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专门的研究领域、专门的研究队伍和机构设施等要求,城市体育学应针对城市体育学基本概念、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内容展开研究。城市体育学作为城市学与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城市体育学基本概念的界定应从城市学与体育学的概念着手。1985年,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在天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城市学是“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把城市作为一个对象,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我们能够掌握城市这个事物的规律。”《大英百科全书》将“城市学”解释为研究城市问题的科学。对于城市体育学的概念,研究认为可以作以下界定:“城市体育学,以城市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体育理论、实践等问题展开研究的综合学科。”城市体育学的建立将主要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从体育学的视角进行阐释,并就体育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人口健康,促进城市和谐等问题展开讨论。

2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研究

城市与体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外在联系是城市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的研究主要在于促进城市与体育的和谐发展,通过城市建设促进体育发展,通过发展体育促进城市建设,使两者内在与外在都能得到协调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加拿大经济萧条与管理不善,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举办使得整个蒙特利尔市陷入了巨额亏空,致使蒙特利尔纳税人直到2006年才还清“奥运特别税”,严重影响了蒙特利尔市的建设与发展。而在蒙特利尔之后的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上,前苏联政府投入90多亿美元用于场馆建设和设施完善,但该届奥运会未能获得丝毫商业回报,对莫斯科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在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各国政府则开始重视城市与体育的共同发展。在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世界目光聚焦在了有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美称的北京城,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也将具有“第三世界首都”之称的广州再次推向了世界的舞台,2013年南京亚青会与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举办也必将进一步加快南京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城市体育学研究即是针对单个城市的体育研究,也是针对整个国家的城市体育研究。城市体育学的建立旨在通过对城市与体育关系的研究探析城市体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理论、城市与体育共同发展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对城市体育内部关系的研究探析如何借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城市体育的发展,进而通过体育的发展再次促进城市的发展;通过对各城市体育外部关系的研究探析不同城市类型、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城市布局、不同城市定位的城市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不同城市类型发展的不同模式,不同体育形式对城市的不同影响和作用,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形成不同的体育发展定位与模式,为不同类型与特征的城市找到异同点和新颖点,以体育形成风格迥异的城市特色文化,用于指导城市与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城市与城市、体育与体育以及城市与体育之间的共融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城市效应与体育效应。

3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

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建设影响着城市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城市集群的积极影响下,体育集群效应也开始显现,以长三角体育圈、珠三角体育圈、京津冀体育圈等为主的体育集群也正逐渐形成。城市体育作为城市体育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体育内部系统的建设情况影响着城市体育集群的发展,加强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城市体育集群的建设。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有别于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研究,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研究是将城市与体育看成两个整体进行研究,城市与体育是平行关系;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则是将城市体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城市体育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从属于城市研究范围。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是以城市范围内的体育活动和体育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城市体育各子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城市体育内部管理体制与城市体育作用的发挥、城市体育的内部结构以及城市体育结构与外界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城市体育系统主要由城市体育管理、城市体育组织、城市体育设施、城市体育服务等诸多城市体育子系统构成,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以实现城市体育各子系统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为目标,围绕城市体育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针对城市体育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内部结构、基本特征、政策法规等主要研究内容,就如何通过大型城市体育赛事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体育服务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通过体育组织完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不断促进城市转型与体育发展

三结语

体育文学论文第7篇

文化的浅表性症候网络媒介虽然促进了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却是以文化上的浅表感为代价的。大众文化为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动因,在使体育文学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将大众趣味注入其中。大众趣味代表了一种大多数人的文化取向,要满足普罗大众的文化需求,就意味着对深度模式以及宏大叙事的拒绝,或者说,体育网络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必须要与大众趣味相对等,才能在受众数量上赢得绝对的优势。这也是体育消费热潮在文学领域激流涌动的表征。在消费意识形态的统摄下,大众需求成为消费主义的理性根据。对于数量众多的体育迷来说,他们需要的正是恣意宣泄的竞技和激情碰撞。体育网络文学也由此繁荣发展起来。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中,激情化的叙事笔法以及充满玄幻色彩的超现实情节俯拾即是。竞技类作品写出激情和热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通篇充斥的只是些冗余而毫无大脑的热情,就难怪有网友用“狗血”来调侃一番了;如果人类通过体育运动超越自我的愿望只能依靠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超现实力量来实现,那么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也就只是体育迷们聊以慰藉的精神,体育梦想的实现开始于网络也将止步于网络。事实上,除了内容上带来的浅表感,竞技类网络文学作品在形式上也呈现出无处不在的快餐文化症候。绝大多数的竞技类作品都以长篇连载形式出现,百万字以上的作品俯拾即是。这实际上是由大众文化的商业生产逻辑决定的。在点击率决定成败的网络空间,短暂的停歇就会使作品被淹没在底层,也就是说文本长度是与写作收益成正比的。一场比赛的内容用好几个章节的篇幅作事无巨细的描述,在竞技类网络原创作品中早已司空见惯。这种无限延宕作品长度的方法,破坏了文本最初较为合理的结构安排。在漫长的更新大战中,作品常常会脱离原初的创作轨迹,作漫无目的的“长跑”,甚至以流产告终。而网友们速食式的浏览,也确实无法承载过于复杂的故事结构。两者恰好相得益彰,共同分享着这份大众文化时代的精神快餐。博客体育文学则是这一快餐文化浅表性症候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博客是一种更为随意的书写方式,抛却了完整的情节结构和清晰的故事脉络,肆虐的情感碎片充斥着体育博客的各个角落。“烟花妹妹”在博文《英格兰,脱了洗了睡了吧》中写到,“全场比赛15次射门仅5次打在球门框以内,我很好奇,英格兰男人们酷爱打飞机吗?”“牛牛胡诌”在博文《国奥踢的是寂寞冠军赛程是光屁股》中写到,“国足的球员踢的真就不是球,是寂寞;让人怀疑他们赚的不是人民币,是人冥币!”诸如此类的恶俗语言、粗鄙比喻,在博客体坛不胜枚举。在这里,通过日记体式的日常化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的,是关于体育运动的鸡零狗碎的言语碎片,而对于体育精神的深度剖析却被庸常化叙事所遮蔽。从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激情化叙事,到充斥体育博客的肆虐的情感碎片,体育网络文学以拒绝深度的快餐文化姿态崛起于网络空间,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与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形式,标示着体育网络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某种生存境遇。

二、体育网络文学活动的“自由生存”与多元喧哗

体育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在文学活动主体方面呈现出多元共存、本色喧哗和情感共鸣的文化形态。这既是由体育运动的自由本性决定的,也是由崇尚多元共存、间歇性互动的网络空间、媒介逻辑和后现代文化特质在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决定的。传统体育文学建立在一元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主体性观念由此瓦解,体育运动“自由生存”的文化诉求通过体育文学活动主体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第一,与传统体育文学建立在一元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主体性观念不同,体育网络文学的活动主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平民化的文化态势。在纸本体育文学时代,写作者大多是专业作家或是新闻传播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以一种“社会代言人”的职业姿态承担起“文以载道”的历史使命,在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的层面从事体育文学创作。这种建立在“他律”基础上的创作形态,虽然使创作主体的支配性和绝对性作用得到了强化,却漠视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在的生存体验。体育网络文学的出现则为传统意义上支配性的创作主体举行了“脱冕”仪式,使其与众多草根处于话语平权的位置。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的创作者通常被冠以“网络”之名,网络技术惠及大众的不均衡性为这一群体划定了界线,他们是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一代,集中在20到35岁左右的年龄段。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而非专业作家,如《我们是冠军》的作者“林海听涛”,当年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而《飞翔篮球梦》的作者“八戒”也是一名建筑专业的在校学生。出于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们才汇聚到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书写自己的体育梦想。青年是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这一群体对体育文学创作的积极介入体现了体育文学话语权正在向民间流溢,虽然他们只能被称为“”而不是“作家”,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体育文学创作队伍,使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博客体育文学更是如此。从体育明星博客,到体育评论员博客,再到草根体育博客,体育博客的迅速壮大不断丰富着博客体育文学的创作队伍,使其变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共同体。在“个人网络出版时代”,每一个体育迷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专栏空间,三言两语抑或长篇大论均可,文学性的泛化抹平了创作的门槛儿,只要博主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体育运动的某些思考与感悟,并具有一定的审美性、情感性和趣味性,就可以跻身博客体育文学创作者的行列。虽然来自传统大众传媒的体育明星和体育文化名人在体育博客圈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舆论领袖角色,但必须承认,在博客空间,草根体育迷与黄健翔、李承鹏、刘璇、谢军、杜丽等名人有着平等的发言权,有着成为新的舆论热点的机会。到2010年年底,在170多个点击率超百万甚至千万的“新浪体育博客百万俱乐部”中,草根体育博客就以超过半数的优势占据了“百万俱乐部”的半边天。草根群体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体育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共存与话语平权在网络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现。

第二,创作的民间流溢不仅实现了创作主体的多元共存,而且使广大体育迷从整一化的民族想象中抽身出来,进行自我想象的拟构,开始了生命本色的激情表达。与职业作家“在写作中生存”不同,网络的“写作”带有非职业化特点,大多在“生存”的进行时中展开,是体育精神的本色呈现与生活的本真表达。而这首先得益于足球、篮球两个体育项目所拥有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足球、篮球为题材的作品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中占有强势地位,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它们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更强大的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阶级的文化感染力。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为全世界人民准备的足球盛宴。NBA更是令“地球人”高山仰止的篮球圣殿。选择竞技类题材的年轻们一般也都是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拥趸者,虽然没有体育明星耀眼的光环,但这些草根体育迷对体育运动始终怀有朴素的热爱。或是为了缅怀未竟的运动历程,或是为了抒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体育梦想,他们走进了竞技类网络文学的虚拟世界,用文字尽情倾诉人类期望通过体育运动表达出来的自由之美、激情之美、本真之美。博客体育文学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体育意志的真我表达。体育迷在各自的博客空间里,自由书写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感受,不必焦虑于文笔的好坏,不必担心立论是否稳妥,只要怀有真挚的体育情结,就会得到同好们积极的回应。活跃于网络空间的体育文学活动主体,经由体育运动呈现了人性的本色之美,而这种生命的本色呈现也是在生活的进行时中展开的,是对生活的本真表达。如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中,校园与都市始终是难以回避的题裁。很多校园题材的网络本身就是学生,他们虽然年龄比较低,阅历也较浅,但却是在生存的进行时中写作,作品充满了纯情味道。正如网络“林海听涛”说的那样,“我写《我踢球你在意吗》的时候,创作的冲动和动机其实就是希望用文字来缅怀我的高中岁月,那些疯狂追逐足球的日子。这就是我的‘道’,描写青春,歌颂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与生命本色同步协奏的写作方式,很容易引起同龄读者的共鸣。都市题材的介入也是们生活世界的同步呈现,现代体育正是在都市文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都市将人类原生态的身体话语转化为文明社会中的竞技话语,对于大多数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来说,体育与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写体育网络小说也就是都市生活场景的现场直播。博客体育文学更是体育迷日常生活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事件的双重呈现。与传统体育媒体注重客观真实的体育新闻不同,以日记体出现的博客体育文学更多地体现为个人观点、个人感受的表达,强调活动主体内心真实的呈现。《华丽丽的那场仨对蛋》就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国奥队凭借裁判给马来西亚队的三张红牌,以三次定位球、三个进球、3∶0的结果战胜对手这一事件进行了品评,表达了博主“没有重名”的尴尬与无奈。

《男篮狗屎运(组图)》将国际篮联表示推迟公布中巴男篮群殴事件最终处罚结果一事比喻为中国男篮的狗屎运,并以一组衣衫单薄的帅哥美女照片预祝中国男篮夺得2010年亚运会男篮冠军。整篇博文充满了调侃、鄙夷之意。可见,在鸡零狗碎的日常化叙事与激情澎湃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文字对话中,在庸常与激情的碰撞中,博客体育文学展现了人性的巨大张力。没有了宏大叙事的主流意识形态担当,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开始了自我想象的拟构,他们写纯真的体育梦想,写真实的生活世界,写原味的生活体验,呈现出一种与传统体育文学活动主体不同的本色之美。第三,多元化的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在体育精神的本色呈现与生活的本真表达过程中,实现了竞技情感上的共性共鸣。这一文化效应的呈现首先是建立在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基础上的,文学活动主体在网络空间处于一种无时不在的交往对话关系之中,创作者与接受者间时常发生角色转换,这就使传统文学活动主体的主客分立变成了主客间的本真共在。换言之,当写作变成了一方向另一方的心灵倾诉与感觉对话时,文学活动主体间的共性共鸣也就成了必然。活跃在网络空间的广大体育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过文字实现了竞技情感的交融。与传统体育文学活动主体间呈现出的那种经典的心理距离不同,体育迷在网络空间寻找的是一种体育情感的相似性体验。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的关注者大多热衷于某项体育运动,并通过阅读或写作参与到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中来,经由原创文学网站发生点对点的对话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出谋划策,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竞技情感上的共识。于是,在竞技类网络作品的书评区中,我们看到了体育迷们穿着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马甲”,以或长或短的篇幅表达着自己对于作品或文章的理解和建议。网友“白衣狄飞惊”在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冠军传奇》书评区发表主题为“转会建议”的文章,谈了自己对于作品中球员转会情节的看法,并建议作者结合当时国际球坛转会市场的情况尝试在作品中改变现实的轨迹。这种由共同参与文本构造带来的情感愉悦,在传统体育文学的创作中是无从获得的。正是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彻底改变了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单向度的文本呈现变成了交互式的意义流动,体育迷们通过文字在网络空间发出心底的声音,使得以往只有专业人士才拥有的体育文学批评话语权得以在网络流溢。在博客体坛,网友们可以就博主的关于某场比赛的评论文章发表意见,博主也可以对某位网友提出的意见进行回复,双方在这种你来我往的讨论过程中共同构筑着博客体育文学特有的文本样式。尤其是在周期性举办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期间,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网球大满贯赛事、NBA常规赛等,体育博客的创作大多会掀起高潮。体育迷们汇聚在这块体育思想的竞技场上,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想碰撞,并在关于体育赛事的交互式思想对话过程中,达成竞技情感上的共鸣。与体育网络原创小说相比,这是一种交互性特征更为鲜明的体育网络文学创作形态,间性主体的互动叙事为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共性共鸣作出了更好的诠释。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