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5:55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1篇

1.1教学大纲的重要地位

在瑞典,财务管理课程以及其他本科课程一般都会将所相关的教学大纲在网上公布,可以直接让学生下载,其中包括的要点是: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目标、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评价成绩的方式、课程采取的主要形式、参考文献和讲义。与国内教学大纲相比,瑞典大学关于教学大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只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的事项、相关内容在整门课程的执行中会完全得以实施,按照一些老师的说法,这个教学大纲就像是法律一样,教师是必须遵守的。隆德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通过完成课程学生应该具有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以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拥有对资产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学生尤其应该能掌握下列知识并学会分析:关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资产评估的不同方法和技能;现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结构和套利定价模型理论;风险管理、组合选择和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和收益的相互关系;短期和长期理财规划;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介绍;长期理财规划和增长;资本预算和长期财务政策;短期财务规划;兼并和收购;期权的评价。其参考的教材也是欧洲较为流行的Hillier的2010年版本的英文教材。(Hillier,Davidmfl(2010).CorporateFinance.1.uppl.Berk-shire: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

1.2财务管理课程的组织形式

1.2.1实用性

在瑞典大学教育的观念里,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如同课程大纲里提到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构成。我们上课的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哈佛大学》1984年编写的一本《财务经典案例》,有一些案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和学术价值。比如资本结构运用的是万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进行全球扩张时发生的融资困境问题;还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纪80年生过度负债的案例,到现在也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个组提前进行资料查找,并进行数据预算,运用基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老师会现场点评,其他组学生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真正授课的比例其实并不重要,瑞典大学管理类课程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学生自觉性的完全信赖,让很多学生感觉上课其实过程很紧凑而且辛苦,但也颇有收获。

1.2.2互动性

教学相长在瑞典大学教育课程里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信任感。瑞典大学里,部分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进行学生的分组活动。在瑞典大学的图书馆,一般都会留出一个专门的楼层作为这些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研究场所,一般提前两天预定房间。这些房间里都提供有多媒体设备,甚至电视和其他休闲设备,可以说seminargroup几乎成了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反而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师的授课显得并不重要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一般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但会让其他组员进行对抗讨论,场面往往会是很激烈的。甚至对方学生会对本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规范进行很严厉的批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因为这是专业的讨论,大家都是遵循课程的要求来做。如果谁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度,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所以在课堂上的oralpresentation往往都会产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的观念。我就经历过一个德国学生将自己创业的医药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资本预算的案例中,提出了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刮目相看,结论没有唯一性成为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类课程共同的特点。这些互动的教学环节,让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往往会让人记住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和计算公式,教师也会得到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方法。

2课程结束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结束后,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除了笔试,还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研讨会等小组的平时打分,这些在最终成绩中都会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评价,一般都是分成两个等级,即:优和通过。同时,为了监督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瑞典大学一般会在课程笔试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普遍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效果的网络调查。瑞典半学期课程结束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广泛的网上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前期准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效果等各个方面,具体有。1)各个指标总体汇总结果(具体量化指标从非常同意到强烈反对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其教学效果越好),《财务管理》课程的总体汇总评价结果,大部分都在较好的水平,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认可度。2)课程目标的调查。这部分包括提问: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画面。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清楚的理论认知。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提问:授课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课程的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课程本身的内容相符。4)课程组织形式效果。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试各个组织环节的效果满意程度。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达到了预期效果;课程的教学工作方法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你实现了学习目标;考试环节是否是精心设计的,并反映了自身的学习效果。5)课程实施。主要调查《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果。问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是否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帮助我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该课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能够实现学习成果。

3中、瑞大学教育的对比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欧洲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多元评价,这是欧洲不仅是大学也是中小学教育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绩只有三个档次:VG是优;G是通过;U是不通过。而等级的划分是多方面的考核,包括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等等。当然,并不是瑞典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瑞典大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瑞典出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趋势,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断扩大,使来自不同经济及种族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是: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对教育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数量扩张意味着自我终结。针对这种批评,瑞典中央政府对高校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质量基本令人满意,高校间没有系统的质量差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瑞典现行的政府经费投入体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分)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这种体制为高校灵活地设置教学科研的优先领域提供了保障,因而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投入体制对学生选课需求的变动过于敏感。并且过分迎合学生的需要,会导致高校的短期行为。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那么各个高校的专业将会趋同,高校失去特色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在这种财政投入模式引导下,高校可能会降低考试难度和学术标准,以保证更多学生能通过考试,从而得到更多拨款。上述种种都是瑞典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隐患。

4结语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2篇

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观点千差万别、体系纷呈,且它大多是一种概念性的阐述,鲜少有对体系的具体定义以及包含内容的具体研究。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相比有500年历史的会计学科发展体系,财务学科由于建立时间短、涵盖范围广,因此缺乏一套合理且被公认的概念框架体系。[3]有学者根据财务管理的四大要素,即:“预算、资金、资产、会计”,认为财务管理体系应包括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会计管理体系[4];也有学者根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认为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监督核查、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和财会人员培训等。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基本由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组成。

二、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高校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是离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观念上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部门项目预算和项目控制,轻筹资、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现象,无法及时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诸如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财务管理新观念。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简单的收支核算为主,不考虑办学成本和效益,未能在高校的重大决策如经营决策、投融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5]从会计核算来看,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基本等同于财务报销工作,即被动的发票审核与资金支付工作。只要项目中有结余,项目负责人提供票据,财务人员就埋头处理,未充分调动起财务人员对支出结构以及成本费用的分摊进行分析与测算的主观能动性。从预算管理来看,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性导致高校对投入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预算管理一直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缺乏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未能实现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合理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盲目投资造成浪费。从内控制度来看,现有高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大多局限于会计体系,例如:货币资金的盘点、印鉴章的保管、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等等具体事项,思想上也狭隘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管理,没有使高校内部控制机制升华到组织文化建设层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三、现代大学制度赋予高校财务管理新内涵

高校财务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已被赋予以下新内涵:首先,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丰富了高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局限性,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加深了理论研究的深度,促使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在更加广阔的研究平台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再次,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特性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具有服务大众、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时代特征,它的最终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自主办学扩大普通民众参与机会和提高大学投入产出效率。[6]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特性,决定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依据自身的自,改变被动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运作方式,积极地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适应;同时,善于运用成本核算、资源配置等财务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具备良好的协调反应机制以及高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最后,现代大学制度从制度的层面提高了财务管理宏观调控能力。现代大学制度是从制度的层面明晰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进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效益,它强调的是一种宏观调控能力。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对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即在确保会计核算等常规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通过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合理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推进并保障学校重大战略的实施。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已被提升到服务学校战略的高度。

四、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科学管理理念

现代大学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拓宽资源来源、提升资源品质、优化资源组合,并建立一套高效能的管理系统。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也应遵循科学管理的理念,使科学化管理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二)绩效管理理念

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实施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促进管理者重视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在收入增长缓慢、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下,运用绩效管理的理论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以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

(三)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科学民主,其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7]高校财务管理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温馨财务”、“服务财务”、“人文财务”的特色管理服务形象,开创和谐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为高校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合理的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财务可持续发展是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从长远发展目标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安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五、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架构

(一)构建节约型预算管理体系

节约型预算管理体系是在原有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下,增加绩效预算的内容,改善原有预算体系管理不到位、不科学造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通过在预算中优化支出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运用绩效预算这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充分运用。绩效预算是一种更重视产出或结果的“效益预算”,即在预算年度末对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指标分析,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下拨的依据,杜绝物未尽其用的浪费现象。首先应转变财务观念,改变原有的财政性资金无偿使用的习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理念,通过调整预算安排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公务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安排用于学校软实力建设,切实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出预算“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将预算与部门工作绩效相挂钩,通过一系列奖惩与激励机制以及平衡积分卡等量化指标,促进高校预算向精细化与效益方向转变。最后,高校应通过加强节约理念的宣传,使节约意识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支出评价的全过程,积极响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二)构建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

现代大学理念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更加注重经营意识,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必然要求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由传统的“报账型”会计向具有成本核算意识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变,加强经济效益考核和成本核算。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分析、编制年度决算和下一年度会计预算的基础,而高校现行的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以支出管理代替成本管理,较难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提出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彻底改变高校成本费用难计算的现状,使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同时,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还增加了高校成本费用管理的内容并明确提出高校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支出的核对机制,实行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根据财务制度要求,高校成本费用的归集应按照费用的用途和实际发生情况,采取直接归集或不能直接归集的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合理分摊的方法,将其归集为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8],相当于设置了成本费用核算对象和项目。财务制度只是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高校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高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随后出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务服务体系

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基,现代大学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淡化行政色彩,其根本指向是为育人服务,为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服务。高校财务部门是面向高校和社会的窗口,高校财务管理行为应充分体现人文性与人性化,应始终把全校师生与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牢固树立“微笑以情、服务于心、沟通为要”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高校财务监督与服务两者职能之间的关系,在严格遵守国家财务法律法规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彻底解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起一套高效快捷的财务服务体系。有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提供真诚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可达成良好的沟通,良好沟通才能产生信任,进而促进高校形成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当然,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仅仅是端正了服务态度,而服务水平的提高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高校财务人员要靠加强学习来更新财务知识、更新管理服务手段,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善于思考工作中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彻底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提高财务服务的工作效率。最后,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积极运用无现金报账系统以及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四)构建安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3篇

新形势要求大学院校深化财务管理对综合水平提升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作为严肃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大学院校是从制度层面、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财产损失的一项重要环节。大学院校领导不能简单把财务管理工作理解为单纯的后勤服务,也不能把财务工作理解为简单的记账报账,而是要视为是整个大学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财务管理是在大学院校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守护者。

二、确立大学院校财务管理目标与职能的依据与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院校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其独立法人的地位得到确立。通过体制改革的深入,现阶段大学院校逐步由原来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学校自主办学,政府宏观管理,大学院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还可以改革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大学院校的各种教学、科研活动都要依靠资金来正常进行,因此资金对于大学院校的正常运行及长远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现阶段,大学院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忽略财务分析与预算,监管部门力度不够,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这些在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中都应该重点解决,以确保财务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三、财务管理在大学院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途径单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长期以来,受传统财政经费分配格局的影响,大学院校的办学经费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包揽,没有从多方面来筹集资金,有的学校把目标锁定在学生身上,部分学校甚至还存在着违规和不规范收费的现象。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核算方式不恰当。首先,许多高职学校都设有财务会计工作机构,财务人员只能简单处理学校一些费用报销业务。其次,大学院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收付实现制,无法计算和统计事业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再次,高职院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3.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首先,部分高职学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财务制度松散,收支管理不到位。其次,缺乏对资金的统筹安排,经费开支无计划,少分析。再次,许多学校对资产的管理缺乏有力措施,花费大量经费购置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

四、提高大学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十会议精神,身为社会公共教育与经济发展推手的高等学校应响应号召,不仅要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编制预算,还要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体现“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益,给当下预算管理注入新活力。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民主讨论基础上思考如何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等,制订新制度,弥补相关内容的空白。同时,还要主动修订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3.改进会计核算内容。明确收支分类,加强收支管理。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收入及支出的定义,内容与管理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较旧的财务制度比有了很大变化,财务人员在认真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明确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准确做好收入与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与突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要改进自身的管理,特别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模式

国有企业是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集团,它与一般的企业集团具有相似性,但它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起着决定作用,而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独特的模式。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的一切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到母公司,而子公司却不享有任何决策权,它只是母公司扩大业务的需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整个公司都被母公司绝对地控制,母公司享有高度的决策权,并对子公司进行严格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实际中,子公司通常只享有一小部分决策权。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高质量的融资决策,降低成本;可以让企业的战略目标最终得到实现,合理筹划纳税,减少管理费用。但它不方便母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缺乏灵活性,更不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与集权式管理模式相反的管理模式,它是将决策权分配给各个子公司,允许子公司享有相当的管理权,母公司则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体制。在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子公司与母公司是与被的关系,子公司拥有高度的财务权,鼓励子公司自主经营。

这种模式有益于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而且财务决策周期短、针对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但这种分权模式导致子公司拥有过高的自主经营权,不利于母公司行使财务管理权利。

3、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

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对分权式管理模式和集权式管理模式的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式。由于上述两个模式各有利弊,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对二者的整合,吸取它们的优点,弥补两者的缺点。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分权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权进行适度的集权,分权与集权两方面并存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符合。一方面,赋予子公司相应的自主经营权,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另一方面,母公司对子公司又保留着最终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虽然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集中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但它也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在如何限制集权和分权的程度上,模糊不清,不容易判定。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突破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特别是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重点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注重成本低于效益的原则,如果成本高于效益,就应该放弃这种经营决策。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察,为国有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2、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时代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制定也是如此,与时俱进。现代企业制度是顺应时展潮流而出现的新兴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在制定企业制度时也应该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符合时代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3、现实与长远相结合原则

企业要获得持续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从长远角度进行规划。国有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该放眼全球,长远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制定长期战略目标,了解国有企业的现状,现实与长远相结合,使国有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都能够实现。

(二)国有企业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集中起来,包括信息的集中、资源的集中和权力的集中,实行财务核算、决策和监督控制的统一。

1、一体化的财务战略

国有企业可以将企业氛围两个层次,首先是企业总部,特别是高层管理机关,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等等的设立和完善。第二层次是各个自主经营的企业,在遵循母公司总体战略的情况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经营目标。

在建设管控体系时也应该制定中期、年度和长期企业计划,并一一落实到各个子公司,进行全面预算,综合生产管理报告,综合业绩评价,实行内部审计体系,实现高校管理。

2、完善业绩评价管理

国有企业首先要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对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单位进行全面的资源分配,实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对企业以及子公司进行考核和业绩评价时,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必要的激励机制,选定评价指标,确定标准分值、权重,设定指标的标准值,计算指标实际值等,经过一系列的详细步骤,准确地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3、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也应该实现财务的信息化。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财务资源共享。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处理各种财务数据,高效整合信息资源,联合所有的财务技术人员,搭建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

4、加强财务团队建设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人员队伍,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识别能力和业务技能,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志彤.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会研究,2007,7

[2]张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中石化案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3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大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