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03 17:46:07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职工思想

一、施工企业职工思想动态的内涵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一) 施工企业职工思想动态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思想动态,是指个体及以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成员,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认识以及所产生的反应等。思想动态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着外界环境及自身见闻、认识和思维能力等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凡是具备独立思维能力的人都有思想动态。只是由于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有许多人群的思想动态被忽略了而已。

鉴于前文对思想动态的定义和界定,我们认为施工企业对职工的思想动态则是指施工企业内部所有职工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认识及随之而产生的行为变化。施工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政治性。其实思想动态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概念,其与国家政治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例如,我国施工企业中,央企、国企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这部分企业的员工在思想上都尊崇社会主义道路。而在不同的阶段,员工在尊崇基本路线和信仰不动摇的情况下,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2.群体性。施工企业自身的业务关系和工作内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职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因此施工企业的员工本来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归属感。久而久之,施工企业的员工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同化甚至统一。由于大家长期面临同样的环境和工作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施工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存在群体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3.可引导性。政治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领导及政工人员可以对通过谈话、比赛、内部沟通、培训等形式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和塑造。

(二)加强施工企业职工思想动态研究的意义。

在前文对施工其实职工思想动态的特征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施工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具备政治性、群体性、可引导性和隐匿性等特征。因此施工企业的党政领导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研究和分析。

随着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这迫切要求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寻找新的载体做活做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使思想政治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施工企业是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及改革发展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要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员工素质,体现人文关怀,理顺员工情绪,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完成。由此可见,加强对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及对员工思想动态的研究,事关重大。从小的层面来说,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效率等;从大的层面来讲,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员工的思想动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前途命运,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二、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对施工企业职工思想动态的引导

(一)新形势下应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新时期企业转型、市场改革等因素导致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更多,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职工思想动态的关注。但进入近十年来,中交、中铁、中水电等国字号施工企业对职工思想动态又有了新的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忽略对职工思想上的引导,要采取适应经济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方法,加强职工与企业在思想上的认同,此时,项目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二)加强舆论引导。舆论是影响员工心理、情绪乃至行为的重要因素。实现施工企业大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可以从内部引导和外部引导两个方面展开进行。内部引导,是指企业内部的党组织、工会及相关的政工人员,对新近发生的职工普遍关心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讲解,促使员工对这些事情有正确的认识,除了进行人际之间的沟通引导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刊物、宣传册、横幅等传播手段进行舆论引导。目前,中交集团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比较到位,如在各级刊物开辟职工心理引导专栏,一航局二公司团委设置青年心理疏导“56339平台”,这些细化、人性化的措施,对于做好公司职工思想动态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外部引导,是指企业从其他单位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员工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引导,企业可以从大学、研究院、或是媒体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职工或是中层干部、政工人员等进行培训,这些专家 必须精通传播之道,了解舆论的形成及传播的过程。

(三)加强政工人员队伍建设。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主动融入到员工队伍建设工作中,融入到创建“创新型组织,学习型员工”活动中。施工企业直接负责员工思想动态引导的大多是政工人员,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企业政工人员自身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掌握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如前文所说,施工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因此,企业的政工人员就要善于使用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工具对其进行研究,同时还要拓宽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的政工人员近两年在这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团委、党支部、工会通过问卷调研、组织座谈、建立职工亲情档案、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属等具体性的工作,深入了解职工所想所需,并对症下药,在基层单位得到了较高的评价,职工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2篇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然而我国环境会计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其理论和实务依然很不成熟,特别是实务远落后于理论。是什么制约了环境会计的实务应用?有学者认为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尚缺实践指导性,另有学者认为是我国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准则,也有学者认为是企业、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环境会计的实施其实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会计理论界、环保NGO、社会公众等)多方博弈的结果,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与否,与政府是否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是否制定了指导性的环境会计准则,社会是否对企业有环境信息方面的要求等有密切联系。企业与其他方的行动都要视对方的行动而做出新的选择 。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环境会计应用中各相关方的博弈关系,找出制约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以期能推动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发展。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合作博弈、n人博弈的复杂性,本文的博弈分析是基于非合作的二人博弈而展开的。

二、环境会计应用的博弈分析

(一)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政府博弈关系的形成源于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作为宏观环境核算的职能部门,通常要借助企业的微观环境会计信息来确认环境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生态资源的补偿,并对企业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而环境信息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的趋利本质可能会使其隐瞒或不实披露环境信息,或是消极实施环境会计,政府作为外部信息需求者,并不清楚企业是否完整真实地披露了环境信息,双方间产生了一种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法律手段、更为严厉的经济惩罚来规制企业的披露不实问题,企业得视政府的行动而行动,于是双方间展开博弈。

1.基本假设及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和政府的博弈,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将环保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2)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愿进行环保支出;(3)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只会增加其成本费用;(4)政府对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只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策略;(5)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选择。

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应用所能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颁布环境会计法律、准则并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对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进行处罚等,并假设将处罚作为主要手段。若政府进行监管时发生的费用为E,政府监管的概率为α(α∈[0,1]);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为C,不实施而受到处罚的金额为X,而不实施被政府监管发现的概率为P。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为β(β∈[0,1])。支付量以负数表示,获益量以正数表示,矩阵左边代表政府得益情况,右边代表企业得益情况,对应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图(1)中,横轴表示企业实施成本(或政府监管成本),(a)图纵轴表示政府进行监管的概率α,(b)图纵轴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β,Y1代表政府监管曲线,Y2代表政府处罚曲线,Y3代表企业实施曲线。由于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环境会计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随着政府监管概率提高,监管成本会增加,企业选择实施环境会计,其成本也增加,而处罚曲线相当于一个中间量,其处罚数额随政府监管情况与企业实施质量的博弈变动而变动,因而Y1、Y2、Y3都随着概率α和成本C(E)而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同理,(b)图三条曲线也随概率β和成本C(E)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 。

当α∈[0,C/PX],即政府监管力度较小,企业占上风,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实施环境会计;

当α∈[C/PX,1],即政府监管力度大,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将被处以重罚,此时其最优策略是实施。

当β∈[0,1-E/PX],即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能性较大,此时政府会选择实施监管;

当β∈[1-E/PX,1],即企业倾向于实施环境会计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进行监管。

当α=α*=C/PX,β=β*=1-E/PX时,政府与企业达到博弈均衡。

从这个博弈中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与其实施成本C、政府的监管力度P和处罚力度X及监管成本E都有密切关系。企业的实施成本越低、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大,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也就越大。而政府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小,监管成本越高,企业实施成本越高,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就越大。可见,要使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政府要从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降低实施成本三方面入手。

2.案例实证

(二)企业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的实施中充当了中介角色。环境会计的实施取决于政府是否颁布了环境会计制度并下令执行,但政府部门能否颁布制度又取决于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如对环境会计基本概念的界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和环境信息的披露与报告等。因此,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施有重要影响,企业视理论界的研究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1.基本假设和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与社会博弈本文假设:(1)会计理论界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性;(2)企业为规避成本费用,不愿实施环境会计;(3)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策略;(4)会计理论界有提出和不提出应用方法两种策略;(5)双方在各种策略下发生的成本和收益是可以大致估计的。对应的收益模型如表(2)所示。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发现:当理论界提出应用方法而企业不实施时,理论界会因研究成果得不到应用认可而感到沮丧,并因无法从实务界得到反馈而影响后续的环境会计研究,因而产生一个损失量L。而企业也会因为不实施环境会计而受到环保积极倡导者等的诟病,在形象、信誉方面遭受损失,或在环境审计实施后其账目得不到审计师的认可而产生损失L;当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企业因外在压力或社会责任感使然,自发进行环境会计探索实践时,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费用C;当理论界提出方法,企业也积极实施时,理论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企业也会因实施环境会计、积极节能降耗而从长期来看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双方能实现共赢。可以 得出结论:在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实施环境会计;而理论界提出了方法,企业的最好选择是实施环境会计。理论界能否提出应用方法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影响。

2.案例实证

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综观其环境会计发展,不难发现各国会计协会和准则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会计准则文件,致力于本国环境会计发展。反观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环境报告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理论研究发展缓慢,实务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导致除了一些实力雄厚,注重形象和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外,其他重污染公司基本不实施环境会计。中国会计学会已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近年积极组织了环境会计专业研讨会,而一些学者也在和火电、煤炭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特点研究其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等问题,希望能带动企业实务发展。

(三)政府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环保NGO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不具有行政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协会或组织。环保NGO是推行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环保激励与监督方面具有重要号召力。而政府与环保NGO之所以能形成一种博弈关系,是由二者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决定的。正如朱迪恩·坦德勒认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并非是天然的姻亲,从诸多层面来看,两者毋宁说更似一对相互竞争对手。采用博弈论来分析政府和环保NGO的关系,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分析二者间冲突合作的利弊得失,对寻求政府与环保NGO在环保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基本假设与策略分析

为研究政府与社会博弈本文挑出以下假设:(1)环保NGO对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2)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3)政府和环保NGO 都认识到双方间任何一方的不合作或不作为,会对实施环境会计产生不利影响,并会严重危害自身声誉。据此,笔者为政府和环保NGO的策略选择进行赋值:选择合作或作为的一方将获得1分,不合作、不作为的得-1分。左边为政府的收益情况,右边为环保NGO的收益情况。于是得到表(3)所示的政府与环保NGO的收益模型。

其中,政府作为是指支持环保NGO与推行环境会计有关的工作,为环保NGO监督企业环保情况提供资金、权力支撑,而环保NGO合作,是指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传递政府的环保政策和理念至社会公众等。

下面通过画线法来求解这个静态博弈。画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所选的策略,还受到其他参与者所选策略的影响。因此每个参与者在决策前首先应做的就是针对其他参与者的每种策略选择,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在收益矩阵中,对政府而言假设环保NGO的策略是合作,则政府不作为的收益为-1,作为的收益为1,因而最佳策略就是作为,此时可在表4.3-1中第一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假如环保NGO的策略是不合作时,政府选择作为的收益为1,反之-1,最佳选择仍是作为,此时在第二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对环保NGO而言,其决策思路和政府的是一样的,因此也可以针对政府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情况下环保NGO的最佳选择所带来的收益“1”下划横线。这样在收益矩阵中,(不作为,不合作)下的收益(-1,-1)都没有画横线,而第二、第三两个区间都只有一个数字下画了横线,表明只有一方的策略是对另一方的最佳策略,而另一方此时的策略并不是他的最佳策略,意味着另一方会改变策略,因而这不是策略组合的最后结果。只有第一区间的两个数字下都画线了,意味着双方采取的策略都是对对方策略的最佳选择,也即政府作为环保NGO合作。

从总收益的角度来看,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作为,合作)对应的社会总收益为2,(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0,(不作为,合作)的总收益仍为0,而(不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2,损失最大。所以,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作为,合作),也即政府尽责,环保NGO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2.案例实证

美国环保NGO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给予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是推动美国环保工作的主要动力。美国环保NGO对出现的环境问题代表社会公众发动公民环境诉讼,最终促成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并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执法情况。而美国政府也给予了环保NGO 宽松的发展环境,其登记注册是在公司法、税法等法律下进行,可以在全美任何地区运行。而我国环保NGO自成立之初其社会活动空间就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取得合法身份,难以筹措运行经费,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话语权,不能发挥监督政府环境执法和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情况的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监管成本、理论界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进展和环保NGO与政府的合作与否都是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作为推行环境会计的领导者,要做好引导和监督企业环境会计、加强与环保NGO的合作和为会计理论界提供支持等工作。政府应完善环境法规,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并针对企业的趋利本质建立环境会计的奖惩机制,通过法律规范和经济利益引导企业走向环境利好的发展道路;政府还要认识到环保NGO在推行环保新政中的重要拥护和支持作用,转移部分职能以为环保NGO的顺利参与提供便利条件,提供其活动所必须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要针对会计理论界因缺乏科研资金与条件而对环境会计研究不足的情况,为环保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科研基金,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整合研究资源,形成明确的研究主线,并要特别注意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使理论和实务能够相互匹配与反馈;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公众有关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树立“责任消费”理念,形成推行环境会计的舆论力量。

第二,企业积极做好环境会计应用的内部准备。一是要积极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认识到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政府环保法规将会日趋严格;二是要提高 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三是要进行环境会计实务探索,配合政府做好环境会计试点工作。如重污染企业中的石油化工、火电煤矿等大型企业可先行探索适合自身的环境会计方案,建立“大企业独立模式”,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给理论界,加快环境会计应用。

第三,理论界要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研究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实务研究成果,也就导致了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的策略选择。为此可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组建由会计、经济、环境保护和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环境会计研究班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此外,研究还要注意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少走弯路,尽快出台环境会计相关指南。

第四,环保NGO应谋求与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环保NGO应了解政府的业务范围和实际需要,据此明确自身定位,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辅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另外,环保NGO还要监督政府和企业遵守环保法规,揭露政府和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行为,以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 GRaY R, BEBBINGTON.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Sage Publications Ltd.2001.

[2] DUNC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dministrative cience quarterly , 1972.

[3] 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

[4] 颉茂华,刘冬梅,贾建楠.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因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5] 沈洪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与证据[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DEaN Z, DELE T.Varying 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 evaluation [M].USa ID Program Evaluation Discussion,Washington, DC: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82.

[7] 杨晓光,从玉飞.低碳经济下我国草根环境NGO与政府协同关系构建[J].当代经济研究,2010(11).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 政治思想 工作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91-02

企业自身的经营以及发展都要依靠人和劳动力,人自身受到思想情绪进行支配,所以,将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能够从本质上将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焕发出来,提升人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对人主观能动性作用进行焕发以后,能够有效扩大赢利,对人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证明,体现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进而从本质上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作用。所以,要求企业全体职工都要正确认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下面,笔者就研究关于企业政治思想工作。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缺少平台

企业自身的政治思想工作缺少一个平台,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为首要的问题,思想主要引领人们实施学习、工作、行动以及言论的原动力,只有一个人思想畅通,才能够保证这个人的精神状态,人工作起来就会更加具有创造力以及积极性。相反,如果不这样,人就会萎靡不振,也不会拥有工作积极性,对自身工作效率进行影响,更有甚者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或者其他人。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我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并没有交流的平台,这已经成为了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突破的瓶颈。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了职工实际情况,也不能够采取一个有效的方法以及有效的手段来和职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引起充分重视

近些年来,纵观我国很多企业中存在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自身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都没有从大局从整体出发来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过于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轻视政治思想工作做。有些企业并不能够单独列置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而是将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安设到了其他的部门里面,这些人也不能够从事对于自身职工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仅仅是企业其他部门附属的业务,企业并没有真正实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因为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不够,没有构建起文明企业的文化以及健康企业的文化。从本质上导致了有些企业的职工存有不良思想,再加上我国有些企业的领导工作作风十分粗暴以及简单,更有甚者激化了矛盾,这些不和谐因素时有存在,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策研究

1.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引领

在企业中实施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有所侧重和有重心,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政治主张。企业自身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紧随党和政府的政治主张,将其作为基础和前提,以科学发展观来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进行引领,着重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想要落实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加强和企业职工之间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对时代脉搏进行紧扣,进而营造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气氛。我国科学发展观对于企业职工个体来说主要是指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以及公平正义等等。所以,要求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围绕着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当今政治思想工作所具有的规律性进行逐渐掌握,搭建一个适宜的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平台,进而达到事半功倍这样的效果。

2.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配齐工作队伍

想要保证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得到良好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要对政治思想工作进行高度重视,为我国的政工部门选拔以及配备一些具有很强组织协调能力、很高政治素质、十分敏捷思维、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员,使这些人员充实到企业的政工工作岗位中,对于企业职工反映十分强烈的事情进行调查以及研究,细致以及耐心地做到企业职工思想工作以及安抚工作,对于所有从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明确政工人员任用的渠道,使政治思想工作人才能够成为企业经济发展十分强大的推动力。

3.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更新观念

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对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知识以及观念进行更新,这已经成为了基本前提,想要进行一支稳定复合型政治思想工作人才队伍进行建设,必须要对这些人员的知识以及观念等等实施更新以及结构调整工作,以便能够保证这些人才能够紧紧跟随当前时代步伐,要求必须要对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知识经济观念来实施严格的总结,比如说企业的知识再生产观念、企业职工新社会组织形式观念、企业新知识经济人才观念以及企业知识资源观念等等观念,对于每一位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人才都要进行培训。进而使得我国企业干部带头实施创新思想以及新飞跃。还要加快企业政治思想干部知识的更新,要求政治思想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对邓小平理论、思想、马列主义进行钻研,还要不间断学习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等专业知识,将自身知识面扩充。与此同时,要对高新管理的技术进行关注,对于最新的工艺应用技术进行关注。

4.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培养企业文化

对独特企业文化进行培育,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团队氛围。我国企业实施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相关经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十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能够使得企业的人才树立起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进而,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使企业的人才能够产生一种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约束。如果企业没有十分鲜明的文化,也没有共同认可价值观念,那么,这个企业很难得到发展。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缺少平台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引起充分重视这两个方面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引领、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配齐工作队伍、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更新观念以及企业实施政治思想工作要培养企业文化这四个方面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策进行了研究。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立伟.Liwei Liu 浅析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4).

[2]王志军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期刊论文]-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7).

[3]朱慧浅议我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11(19).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4篇

一、组织健全,制度到位

政研会组织机构与党的组织机构同时建立,同步考核,互相促进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由于队伍流动组织机构变动较大,工作不易开展的难题。

在人员结构上,10年来,政研会组织机构随着企业党组织机构的变化多次调整,始终保持了企业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任会长,各支部书记主抓各分会工作的组织格局。支部书记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既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又贴近一线广大干部职工,便于与职工群众开展近距离交流,有利于政研工作开展的深入、实在。同时各政研分会注意吸收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会员,既有文化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的秀才,又有能征善战的施工技术骨干,也有实实在在的一线职工,组成了风格各异却目标一致的会员群体,便于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并易于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坚持每年召开政研年会。在公司政研会统一领导下,年初各政研分会结合本支部面临的主要情况和问题确定、申报研究课题,课题贴近本单位生产和经营的实际,切实能指导工作的开展。研究课题确立后,各分会针对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将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随时记录下来,在实践中摸索提炼,不断积累、探索,根据开展工作的情况写出政研论文。优秀政研论文采用会议全员参与打分的方法进行,根据拟定的评分标准科学评分,最终评出优秀论文并给予物质与荣誉奖励,优秀政研论文集结成册,这些研究成果成为指导政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材料。自1997年开始,已出版论文集5册,收集论文120多篇。

二、突出重点、超前研究

政研工作坚持通过学习、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研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以正确的理论为依托,把政策方针融汇到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出宏观的预测和判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在企业重大决策出台前,深入调研,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广泛宣传发动,决策后,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理解、支持。

比如,前几年公司政研会曾经对”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正确定位”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思想政治工作要摆正位置、甘做绿叶,自觉服从、服务于施工生产和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促进公司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活动,包括指导方针、工作重心、活动内容、运做方式,都紧紧围绕着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为这个目标服务。

政研会善于紧紧抓住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教育作用,靠真理的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由于多年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公司用工情况复杂。在企业轮换工、农合工改制。岗位工资的调整等容易引起职工思想波动的问题上,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改方案,给一些想不通的职工耐心讲清形势。使500多名轮换工和400多名农合工顺利改制。

2001年初,我公司大规模机构改革在即,企业政研会将“如何让职工群众理解并支持改革实现平稳过渡”作为研究课题,对改革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提出要求,确定了一方面通过宣传媒体创造舆论氛围,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让广大职工正确理解改革。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让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多次组织召开了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议,随后,公司党委将改革方案在一公司《快讯》上公布,政研部门在此期间多次下到基层进行调研,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将职工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上来。在方案投入实施之前,召开了四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主要议题就是通过公司关于机构改革设置,竞争上岗,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三项方案,尽管如此,在改革过程中,仍有一部分职工的岗位变动,收入、工作环境都有较大变化,部分职工群众的眼前利益受到了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公司没有只是空讲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的大道理,而是以最大的热情,切实的举措,重视为职工的切身利益服务,通过双向选择为他们创造在项目部、专业化公司重新上岗的机会,积极帮助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实现平稳过渡。从而实现了改革之初关于不会有人下岗、最太限度地保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承诺,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脚踏实地、发挥实效

政研工作始终要面向一线、面对基层,切实研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有效途径始终是我公司政研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政研会围绕“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做文章,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公司有什么样的生产任务、就有什么样的保证措施,做到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共担,并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方案。1997年以来,我公司在承担邯峰、西电、阳泉、定州等电厂施工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拓宽发展空间并不断深化改革、自我完善。为了适应几大工程同时施工的需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途径,领导广大职工开展大规模为工程建功立业活动,在中外合资邯峰电厂1号炉水压前夕,由于工期紧张,有人预言如期实现水压简直是个梦想。在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迅速行动起来,号召全体职工掀起了“大干20天,确保1号炉水压”的施工高潮。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战役立功活动的通知”,工会向全体职工发出了“倡议书”,团委召开了团员青年誓师动员大会,宣传部深入一线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报纸、快讯等阵地及时对施工进度和典型事迹进行随时随地的跟踪报道。群情振奋、一鼓作气,1号炉水压如期完成,26205道焊口无一泄漏。为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近几年,市场形势发展非常严峻,但是部分干部职工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任务靠计划、分配靠平均,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非常不利于现代化企业模式的建立和企业的长远发展。2001年,政研会把如何促进企业职工观念转变、建立现代化企业作为研究课题,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求大家:正视现实、迎接挑战。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告诫职工群众不管改革后归属如何,依靠实力闯市场、保持稳定求发展是企业的必然出路。在改革变迁、开拓市场的进程中靠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勇于创新,增强活力

在政研论文方面,前几年,公司政研会比较注重论文的点多面广,每年制定近20个研究课题,各政研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不同研究课题开展工作,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拓宽思路,但由于选题复杂而分散,不易于出成果,近几年来,采用了精选题目、集中研究的方法。根据企业当年或阶段性工作制定一到二个课题,各政研分会结合自己实际见仁见智,对课题实行集中全面研讨,公司政研会对研究结果汇总,用于指导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公司在召开政研年会的同时,对能指导公司改革和发展实际的论文予以重奖。2002年,政研会开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新奖,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到重要位置。

在工作方式上,号召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在公司局域网开通,实现了公司与项目部、专业化的网络沟通的情况下,在企业和各项目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设立政工园地,及时公司信息,传达上级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司的大政方针,设立领导干部与职工沟通栏目,随时性地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热点难点开展企业论坛栏目,实现公司与基层的网上交流。在网站和《冀电--公司信息》上开办意见和建议栏目,让职工群众通过网络和信息了解公司,也让公司通过网络和信息了解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网站和信息成为联系公司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5篇

【摘要】我国环境会计已有20 多年的历史,但其理论和实务都还很不成熟。本文采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结果发现:政府监管和处罚力度、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环保NGO 是否与政府合作都是影响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就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博弈论 环境会计 应用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然而我国环境会计在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后,其理论和实务依然很不成熟,特别是实务远落后于理论。是什么制约了环境会计的实务应用?有学者认为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尚缺实践指导性,另有学者认为是我国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准则,也有学者认为是企业、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环境会计的实施其实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会计理论界、环保NGO、社会公众等)多方博弈的结果,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与否,与政府是否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是否制定了指导性的环境会计准则,社会是否对企业有环境信息方面的要求等有密切联系。企业与其他方的行动都要视对方的行动而做出新的选择 。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环境会计应用中各相关方的博弈关系,找出制约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以期能推动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发展。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合作博弈、n 人博弈的复杂性,本文的博弈分析是基于非合作的二人博弈而展开的。

二、环境会计应用的博弈分析

(一)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政府博弈关系的形成源于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作为宏观环境核算的职能部门,通常要借助企业的微观环境会计信息来确认环境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生态资源的补偿,并对企业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而环境信息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的趋利本质可能会使其隐瞒或不实披露环境信息,或是消极实施环境会计,政府作为外部信息需求者,并不清楚企业是否完整真实地披露了环境信息,双方间产生了一种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法律手段、更为严厉的经济惩罚来规制企业的披露不实问题,企业得视政府的行动而行动,于是双方间展开博弈。

1. 基本假设及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和政府的博弈,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将环保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2)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愿进行环保支出;(3)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只会增加其成本费用;(4)政府对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只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策略;(5)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选择。

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应用所能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颁布环境会计法律、准则并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对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进行处罚等,并假设将处罚作为主要手段。若政府进行监管时发生的费用为E,政府监管的概率为α(α∈[0,1]);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为C,不实施而受到处罚的金额为X,而不实施被政府监管发现的概率为P。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为β(β∈[0,1])。支付量以负数表示,获益量以正数表示,矩阵左边代表政府得益情况,右边代表企业得益情况,对应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在该模型中若PX>E, 则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而可能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若E>PX, 则政府因监管成本过高而可能选择不进行监管,企业基于经济人特性将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此时的纳什均衡解为(不监管,不实施),显然这是有违环境保护宗旨。要考虑的是PX>E 的情形,要求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设政府和企业的期望支付函数分别为Ug、Ue,, 则有:

对两函数分别求一阶导数可得:

此即混合策略下的纳什均衡。通过图(1) 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个纳什均衡的意义。

图(1) 中,横轴表示企业实施成本(或政府监管成本),(a) 图纵轴表示政府进行监管的概率α,(b) 图纵轴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β,Y1 代表政府监管曲线,Y2 代表政府处罚曲线,Y3 代表企业实施曲线。由于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环境会计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随着政府监管概率提高,监管成本会增加,企业选择实施环境会计,其成本也增加,而处罚曲线相当于一个中间量,其处罚数额随政府监管情况与企业实施质量的博弈变动而变动,因而Y1、Y2、Y3 都随着概率α 和成本C(E) 而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同理,(b) 图三条曲线也随概率β 和成本C(E) 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 。

当α ∈ [0,C/PX],即政府监管力度较小,企业占上风,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实施环境会计;

当α ∈ [C/PX,1],即政府监管力度大,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将被处以重罚,此时其最优策略是实施。

当β ∈ [0,1-E/PX],即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能性较大,此时政府会选择实施监管;

当β ∈ [1-E/PX,1],即企业倾向于实施环境会计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进行监管。

当α=α*=C/PX,β=β*=1-E/PX 时, 政府与企业达到博弈均衡。

从这个博弈中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与其实施成本C、政府的监管力度P 和处罚力度X 及监管成本E 都有密切关系。企业的实施成本越低、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大,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也就越大。而政府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小,监管成本越高,企业实施成本越高,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就越大。可见,要使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政府要从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降低实施成本三方面入手。

2. 案例实证

为验证上述模型,笔者选取了国内外有关环境会计的典型事例,试图对比说明模型中的因素对环境会计的应用确实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外典型案例是1956 年日本的“水事件”。事后日本政府对肇事者TISSO 水工厂进行了严厉处罚,要求其对所有受害者支付人均260 亿日元的一次性赔偿。倘若企业当时能治理污染,每年仅需1.23 亿日元。正是在这种严厉的污染惩罚制度下,日本企业认识到相对于污染后的严厉经济惩罚,事前的预防工作不再是亏本的生意,从此迅速增加了环保投资,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我国环境污染较为典型是2005 年中石油“松花江污染事件”,然而最终不是当事方中石油,却是国家和纳税人耗资78.4 亿元“买下此笔大单”。中石油不负责,免除了企业因不进行环境保护而可能受到经济重罚的“后顾之忧”,因而企业与政府实际处于博弈矩阵的第四区间(不监管,不实施),严重违背环保宗旨。

(二)企业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的实施中充当了中介角色。环境会计的实施取决于政府是否颁布了环境会计制度并下令执行,但政府部门能否颁布制度又取决于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如对环境会计基本概念的界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和环境信息的披露与报告等。因此,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施有重要影响,企业视理论界的研究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基本假设和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与社会博弈本文假设:(1)会计理论界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性;(2)企业为规避成本费用,不愿实施环境会计;(3)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策略;(4)会计理论界有提出和不提出应用方法两种策略;(5)双方在各种策略下发生的成本和收益是可以大致估计的。对应的收益模型如表(2) 所示。

表(2) 中,R 表示理论界提出应用方法、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所带来的收益,L 表示理论界提出方法而企业不实施所带来的损失①,C 代表理论界没提出方法,企业自行探索而发生的成本。支付量以负数表示,受益量以正数表示。矩阵左边代表理论界的得益情况,右边代表企业的得益情况。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发现:当理论界提出应用方法而企业不实施时,理论界会因研究成果得不到应用认可而感到沮丧,并因无法从实务界得到反馈而影响后续的环境会计研究,因而产生一个损失量L。而企业也会因为不实施环境会计而受到环保积极倡导者等的诟病,在形象、信誉方面遭受损失,或在环境审计实施后其账目得不到审计师的认可而产生损失L ;当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企业因外在压力或社会责任感使然,自发进行环境会计探索实践时,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费用C ;当理论界提出方法,企业也积极实施时,理论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企业也会因实施环境会计、积极节能降耗而从长期来看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双方能实现共赢。可以得出结论:在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实施环境会计;而理论界提出了方法,企业的最好选择是实施环境会计。理论界能否提出应用方法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影响。

2. 案例实证

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综观其环境会计发展,不难发现各国会计协会和准则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会计准则文件,致力于本国环境会计发展。反观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环境报告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理论研究发展缓慢,实务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导致除了一些实力雄厚,注重形象和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外,其他重污染公司基本不实施环境会计。中国会计学会已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近年积极组织了环境会计专业研讨会,而一些学者也在和火电、煤炭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特点研究其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等问题,希望能带动企业实务发展。

(三)政府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环保NGO 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不具有行政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协会或组织。环保NGO 是推行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环保激励与监督方面具有重要号召力。而政府与环保NGO 之所以能形成一种博弈关系,是由二者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决定的。正如朱迪恩·坦德勒认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并非是天然的姻亲,从诸多层面来看,两者毋宁说更似一对相互竞争对手。采用博弈论来分析政府和环保NGO 的关系,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分析二者间冲突合作的利弊得失,对寻求政府与环保NGO 在环保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假设与策略分析

为研究政府与社会博弈本文挑出以下假设:(1)环保NGO 对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2)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3)政府和环保NGO 都认识到双方间任何一方的不合作或不作为,会对实施环境会计产生不利影响,并会严重危害自身声誉。据此,笔者为政府和环保NGO 的策略选择进行赋值:选择合作或作为的一方将获得1 分,不合作、不作为的得-1分。左边为政府的收益情况,右边为环保NGO 的收益情况。于是得到表(3) 所示的政府与环保NGO 的收益模型。其中,政府作为是指支持环保NGO 与推行环境会计有关的工作,为环保NGO 监督企业环保情况提供资金、权力支撑,而环保NGO 合作,是指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传递政府的环保政策和理念至社会公众等。

下面通过画线法来求解这个静态博弈。画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所选的策略,还受到其他参与者所选策略的影响。因此每个参与者在决策前首先应做的就是针对其他参与者的每种策略选择,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在收益矩阵中,对政府而言假设环保NGO 的策略是合作,则政府不作为的收益为-1,作为的收益为1,因而最佳策略就是作为,此时可在表4.3-1 中第一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假如环保NGO 的策略是不合作时,政府选择作为的收益为1,反之-1,最佳选择仍是作为,此时在第二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对环保NGO 而言,其决策思路和政府的是一样的,因此也可以针对政府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情况下环保NGO 的最佳选择所带来的收益“1”下划横线。这样在收益矩阵中,(不作为,不合作)下的收益(-1,-1)都没有画横线,而第二、第三两个区间都只有一个数字下画了横线,表明只有一方的策略是对另一方的最佳策略,而另一方此时的策略并不是他的最佳策略,意味着另一方会改变策略,因而这不是策略组合的最后结果。只有第一区间的两个数字下都画线了,意味着双方采取的策略都是对对方策略的最佳选择,也即政府作为环保NGO 合作。

从总收益的角度来看,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作为,合作)对应的社会总收益为2,(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0,(不作为,合作)的总收益仍为0,而(不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2,损失最大。所以,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作为,合作),也即政府尽责,环保NGO 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2. 案例实证

美国环保NGO 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给予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是推动美国环保工作的主要动力。美国环保NGO 对出现的环境问题代表社会公众发动公民环境诉讼,最终促成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并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执法情况。而美国政府也给予了环保NGO 宽松的发展环境,其登记注册是在公司法、税法等法律下进行,可以在全美任何地区运行。而我国环保NGO 自成立之初其社会活动空间就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取得合法身份,难以筹措运行经费,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话语权,不能发挥监督政府环境执法和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情况的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监管成本、理论界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进展和环保NGO 与政府的合作与否都是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作为推行环境会计的领导者,要做好引导和监督企业环境会计、加强与环保NGO 的合作和为会计理论界提供支持等工作。政府应完善环境法规,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并针对企业的趋利本质建立环境会计的奖惩机制,通过法律规范和经济利益引导企业走向环境利好的发展道路;政府还要认识到环保NGO 在推行环保新政中的重要拥护和支持作用,转移部分职能以为环保NGO 的顺利参与提供便利条件,提供其活动所必须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要针对会计理论界因缺乏科研资金与条件而对环境会计研究不足的情况,为环保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科研基金,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整合研究资源,形成明确的研究主线,并要特别注意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使理论和实务能够相互匹配与反馈;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公众有关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树立“责任消费”理念,形成推行环境会计的舆论力量。

第二,企业积极做好环境会计应用的内部准备。一是要积极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认识到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政府环保法规将会日趋严格;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三是要进行环境会计实务探索,配合政府做好环境会计试点工作。如重污染企业中的石油化工、火电煤矿等大型企业可先行探索适合自身的环境会计方案,建立“大企业独立模式”,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给理论界,加快环境会计应用。第三,理论界要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研究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实务研究成果,也就导致了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的策略选择。为此可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组建由会计、经济、环境保护和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环境会计研究班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此外,研究还要注意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少走弯路,尽快出台环境会计相关指南。

第四,环保NGO 应谋求与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环保NGO 应了解政府的业务范围和实际需要,据此明确自身定位,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辅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另外,环保NGO 还要监督政府和企业遵守环保法规,揭露政府和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行为,以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 Gray R, Bebbington .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SagePublications Ltd.2001.

[2] Dunc 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dministrative ciencequarterly , 1972.

[3] 周守华,陶春华. 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 会计研究,2012(2).

[4] 颉茂华,刘冬梅,贾建楠. 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因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J] .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5] 沈洪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与证据[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Dean Z, Dele T.Varying 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for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 evaluation [M].USA ID ProgramEvaluation Discussion,Washington, DC: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1982.

[7] 杨晓光,从玉飞. 低碳经济下我国草根环境NGO 与政府协同关系构建[J]. 当代经济研究,2010(11).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6篇

基于微观管理视角,剖析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工程项目工期紧张,技术创新时间不足,方案创新潜伏风险、课题研究行政垄断,基层人员难以涉足等问题。技术创新疲软的深层原因主要有学习功利化、机制行政化、产权虚假化。加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改革,应该重视学习,推进二次开发;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开辟内部课题申报渠道,营造宽松环境;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避免用非所长。

关键词: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1402

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开放的建筑市场环境中,除了人才,技术的创新与储备成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拥有的技术创新越多,谁在发展方式转变中迈出的步伐就越大,谁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如何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无疑成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迎接竞争和挑战需要关注和深思的重要课题。

1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管理现状

工程项目千差万别的地质条件、项目规模、施工难度,都给国有施工设计企业创新工艺、设备和材料带来了外在动力和压力。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产会议、工作报告、方案讨论上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专利申报、课题研究、方案评审,都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开辟了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和方便渠道。可在现行管理环境下,国有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却表现出一副疲软状态,缺乏动力、活力和激情。

1.1 工程项目工期紧张,技术创新时间不足,导致质量难以提升

施工设计企业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工程项目业主。虽说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加,可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却越来越严格,有的甚至十分苛刻。要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夺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主导,施工设计企业唯有迎合业主的苛刻工期要求,技术人员也唯有按照常规加班埋头绘图。如此一来,施工技术人员疲于应付工期,缺乏时间学习以更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结构,缺乏时间抬起头来进行技术总结以储备新的技术经验和技巧,技术创新自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的口头空谈。

1.2 施工现场安全至上,方案创新潜伏风险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除去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与训练、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原因,施工方案创新带来的潜在风险难以忽略,也难以预见。在安全质量至上、以稳求发展的环境下,技术人员创新的施工方案,有可能在方案评审的过程中就被纂改甚至得以枪毙。长此以往,基层设计人员的创新热情慢慢磨灭在长期不被采纳和接受的惯性中。

1.3 课题研究行政垄断,基层人员难以涉足

在科学网主办的“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中,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以“两不承诺”高票当选。“两不承诺”即在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他的“两不承诺”获得如此赞许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衬了科技人员对于厘清行政与学术的希冀和期待。对于科研课题的行政垄断,不只是高校教育体制存在。在产科研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国有企业,国家课题、总公司课题、局级课题,层层行政垄断的现象即行政权力影响甚至绑架科研的学术不端行为十分普遍。学术被行政绑架导致的一个尴尬局面就是:领导事务繁忙、应酬缠身,无心无力精心搞科研,却可以凭着自身在申请课题、争取经费以及科技评奖中的权力优势,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无功截取学术成果,名利双收;而潜心参与研究的基层设计人员,只有在行政领导排完成果署名位置之后,渴求成果能挂上自己的名字就足以幸运,劳心劳力却名利双无。申请与研究、成果与归属的两张皮,严重挫伤了基层技术人员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2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疲软的深层原因剖析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目前招聘的人才一般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学习能力与理论水平不是缺乏,而是富足;从国家课题到单位自主设立的研究课题,为技术研究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大型工程项目的陆续上马,也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外在动力。而所有这些优势条件却没能激发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能动性,究其原因,价值取向、管理机制、社会氛围难辞其咎。

2.1 学习功利化

自国家主抓建筑市场资质以来,各国有施工设计企业为了尽早拥有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特级资质,纷纷出台各类注册类资格考试的重金奖励制度。“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基层技术人员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备战各类资格考试,而工程技术总结只有在撰写职称论文的时候才得以重视,工程方案创新不但不能获取收效而且连被采纳的希望都渺茫,自然搁之脑后。

2.2 机制行政化

在现行体制内,行政级别与科研水平几乎是等同的。科技进步奖、课题申报甚至职务科技论文,都以各种限制性条件垄断在拥有行政级别的领导手中,机制的行政化随之而来的是奖项、课题、署名的行政排名,基层设计人员根本无法以自身名义申报奖项、申报课题以及论文署名。除此之外,国有施工企业技术人员晋升的最后渠道都是行政岗位,造成了技术人员宝贵技术经验的严重浪费。

2.3 产权虚假化

尊重知识产权,是激发技术人员创新的最起码要求。纵观各领域知识产权现状,学术论文署名造假习以为常,科技奖项非研究者截取司空见惯,课题申报领导领衔是基本套路,所有这些已成为科研机制内不成文却大行其道的“潜规则”,即使被坦然接受,却无形之中磨灭了基层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与创新的积极性。

3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改革路径

管理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是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管理能把单位的人、财、物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组织起来、调动起来,以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工作,进而带来效率的提升、效益的提高以及人才的成长,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企业价值目标。

3.1 收集学习先进技术资料,推进二次开发

广泛搜集国内施工设计技术的前沿资料,搜集翻译国外施工设计技术的最新成果,是为技术人员及时动态地掌握和学习施工领域前沿技术的一项基础工作。虽然见效甚微而间接,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和消化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省时省力的捷径,是加快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知识铺垫,是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消化吸收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施工设计实践加以筛选、借鉴、总结和完善,在学习中推进技术创新的二次开发。

3.2 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共享技术经验

技术交流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激发的过程。各个单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经验和优势,交流中的探讨,会让经验的吸收和推广应用来得更加直接和有效。要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外部的交流和联系,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智力、知识、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因此,要充分利用博士后流动站这一产、学、研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理论交流,加快企业人员知识更新步伐,培养企业所需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与兄弟单位建立技术人员交流机制,相互委派技术人员,学习各自的设计标准,借鉴各自的技术优势,以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竞争之目的。在单位内部各工程项目之间,开展技术交流讲座,探讨各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点和值得推广应用的标准化设计,在提高施工设计效率的同时,逐步推进工程项目中某些工艺设计的创新性和标准化。

3.3 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和研究,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更不会立竿见影地见效,它需要企业着眼长远利益和稳健发展,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和长期固定的奖励基金,激发员工甘于潜心研究的动力和活力。首先,国有施工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建立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发资金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企业应根据科技创新的财务预算、创新项目的难度和适应性,制定具体的科技创新经费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奖励言而有信,从制度和管理上为技术人员的创新提供预期待遇和奖励保障。最后,在创新技术申报获得奖项之后,奖金的发放比例应向基层设计人员倾斜,使付出精心和努力的基层设计人员在不能获得名的情况下,求得利的安慰。

3.4 开辟内部课题申报渠道,营造宽松环境

扛不住行政、科研一肩挑的体制绑架和惯性影响,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基金,鼓励基层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设计特色、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从而在单位内部促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相辅相成、高效运转、良性互动,营造一种体制宽松、思想自由的科研环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创新实践平台,激发基层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灵感和热情,踏实钻研,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完成营业总额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体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3.5 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避免用非所长

除了技术职称,从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设计室(所)主任直至总工程师,是目前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人员顺畅的晋升渠道。而“僧多肉少”的岗位设置,晋升机会让大多数设计人员望尘莫及。即便升至总工程师,进一步提升就只有总经理之类的行政职务。如此晋升机制,势必造成技术人员多年技术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严重浪费。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员设置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平行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消除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待遇差别,打造“行政的归行政,管理的归管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避免科技骨干用非所长、稀缺技术资源过多流失。

参考文献

[1]毛胜国.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四川有色金属,2012,(1):6266.

[2]柏木钉.大学校长不做科研行不行[N].人民日报,2012227.

[3]杨长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及其防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4,(1).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第7篇

关键词:当前企业;思想政治;措施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时代,在这个阶段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想决策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企业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可以增强企业职工自身的凝聚力,提升企业职工整体的素质,使得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更加具有时效性,还可以对企业整体实施综合性的实践和指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可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改变和引导人们行为以及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机制以及制度转换这一个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以及新的情况,下面,笔者就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优化机制

想要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求必须要优化企业的机制,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上实现创新,多年以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在延续着自上而下这样的运行机制,企业的机构设置上下对口,企业上级负责任务的下达,下级负责安排任务,这样层层进行布置,一项活动要实现全员参与,自选动作比较少,规定动作比较多,十分容易发生形式主义的现象。所以,必须要积极倡导首创的精神,群策群力,独立思考,将自选动作增加,努力形成企业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将主题活动和自选动作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上实施创新,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考评的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来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实施考核,并且将考核的成绩和企业先进评选、企业干部晋升以及企业绩效相关联。建立起两个文明建设一体化的机制,将生产经营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共同纳入到企业整体目标之中,同步考核、同步检查以及同步规划,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相互协调进行发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更新观念

在社会组成中,企业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独立实施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实体,更加是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支撑力量。而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是党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有的企业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有企业环境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影响就是企业自身党务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他们在自我定位和更新观念方面并没有对企业快速发展形势进行适应,在自身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会有迷茫的感觉,有些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会抱怨企业的职工认为自己没有为企业做出任何贡献。当前形势下,企业的党组织工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企业开展重大决策的时候履行自身的参与智能;其次,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履行在自身的服务保证职能;再次,在调动其他组织团体、共青团、工会积极性过程中履行自身的协调职能;在企业队伍建设方面和班子建设方面履行管理职能;最后,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履行自身监督职能;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履行自身领导职能。想要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些职能和作用来实施定位和思考,组织开展活动。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讲究方法

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围绕着企业经营和企业生产这个中心,讲究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以及内容都要围绕着这样的中心,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改革生产经营来实施,企业要积极开展党员科技创新岗、企业党员安全责任岗、企业党员先锋岗、企业直径线上党旗红等等活动,还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这些都是结合企业自身施工经营和生产来组织的专题性活动。要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将施工生产过程中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专项任务和单项的工程相结合,将某一个阶段性任务进行紧密结合,将企业的施工生产所需要实现的安全文明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效益目标和党建工作内容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更加有影响力和活力。

加强当前新形势之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导,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体现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联系企业职工的思想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仅仅要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还要鼓舞人、引导人和教育人,从本质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当前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优化机制、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更新观念以及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讲究方法这三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振明,祁亚洲,杨方伟.应对“入世”挑战 增强管理理念 不断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

[2]福建省政研会三钢理论研究基地第一课题组.关于国有企业经济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A].探索·创新·实践——“福炼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C].2004.

[3]郝志功,刘伟.全方位运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