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3-15 15:06:21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1篇

【关键词】智力结构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电子电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智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的问题。而如何在电子电工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则为广大电子电工学教师所注重。

现代心理学认为,所谓智力,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总和,智慧力量的总和。智力的结构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个人的智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成长与事业的成就。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要求技工学校的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日趋增多,仅仅靠在学校里学习几年是不可能把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全部掌握。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参加工作以后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所以,发展能力,培养能力,不仅对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是必须的,而且对于学生将来适应工作需要和进一步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谈谈我们在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

学生一般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要讲清电工原理,概念,揭示事物内部规律的东西,就要通过生动的直观,达到抽象的思维。

首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电工实验形象、直观,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实验。书本上只是介绍了串联谐振的概念,产生条件以及串联谐振的特点等。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在进行这一节教学时,我们增设了所示的演示实验。演示时,接通电源缓慢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可以听到音响恒定的音调变化,使学生对音调变化所反映的频率高低有一个印象。然后,合上电路中的开关K缓慢地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可以看到随着音调的逐渐升高,灯泡由暗变亮,复又变暗。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有兴趣,但又不解其因时,内心便产生了强烈要求了解实验现象理论依据的愿望。教师此时说明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流发生变化,并有一峰值。达到峰值电流时,灯泡最亮。这时,电路的固有频率与信号频率相同,称为谐振,对应频率为谐振频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工实验过程中,教师如能根据影响观察的心理因素和技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则一方面可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工概念和规律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电工概念和加深对电工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试验的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电工学教学中,我们做出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尝试:(1)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有引导性的演示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懂得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以及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观察后应怎么思考分析等几方面。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的描述出来,再加以概括。有些实验,仪器较齐,我们便采用“老师边讲,学生边操作和观察”的方式讲解。(2)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观察机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除了在实验时着重用心外,课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提供与教学有关的观察材料。通过实地观察,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也训练提高了观察能力。又如在“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电路”这一章内容结束后,我们开办了“第二课堂”收录机、电视机原理及维修班。因学生对家电维修兴趣很浓,在听课和实际安装、调试、故障维修时积极性始终和高。

三、借助实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推理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是电子电工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电工学教学中,我们注重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引导学生善于从观察实验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亲自进行科学抽象的训练,在具体思维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讲电功与电功率一节内容时,我们设计了所示的试验。先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开关接通后,可见40W灯泡比15W灯泡亮,提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让其思考。然后将两个灯泡串接于电路中,开关接通后,可见两个灯泡都不如并联时亮。但比较起来看,15W灯泡反而比40W灯泡亮得多。这时又问这是什么原因?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可以答出:两灯泡并联时,两灯两端电压相同,但15W灯泡的电阻比40W灯泡电阻大,根据p=U2R,则P1P2=R2R1,即并联时灯泡上消耗功率与其电阻值成反比,所以40W灯泡更亮。而在两灯泡串连电路中,通过两灯的电流相同,根据p=I2R,则P1P2=R2R1,即串连时灯泡消耗的功率与其阻值成正比,故15w灯泡比40w灯泡亮。当学生弄明白其原理后,接着又提出:(1)如果在原并联电路中再并联一100W灯泡,那三个灯泡中哪个会最亮?(2)在原串联电路中再串联一10W灯泡,哪个会最亮?(3)如果将四个灯泡相连接,哪个灯泡最亮,哪个灯泡最暗?学生经过思考,根据刚才两个结论便能推断出正确结果,然后教师用实验证之。这样通过演示实验―设问―思维―推断―实验验证,环环相扣,可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推理的能力。

四、运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正确思维方法,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的自然规律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科学。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获得必要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参加工作后要应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能分析、能解决。因而,在电工学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忽略,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在讲完“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电路”这章内容后,教师利用所示的实验电路,分别演示了热敏、光敏、声控开关等几个实验,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分析了这三个实验的原理。然后教师问学生,这三种实验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可以利用光敏电路设计制作自控路灯,有的说可以利用热敏电路进行温度控制……,教师接着向学生布置了三极管放大电路在工农业生产上应用实例的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画出电路图,而且要实际安装,调试,教师还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检查、评比,择优在全班介绍。

以上是我们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注重培养发展学生智力的几点做法,实践证明

效果是显著的。现在已进入21世纪,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更显重要,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摸索出新路子,新方法。为技工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电工基础.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2篇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 “体验”式党建 路径设计

“体验”属于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范畴的概念。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体验”指人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是与一定经验关联中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观念。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体验”被看做是全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知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人的感情、触动人的心灵的教育。总体而言,“体验”有两个本质的特征,即主体性和情感性。艺术类高职院校“体验式”党建路径研究的提法,是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基于高职院校党建相关研究提出的具体实践。

艺术类高职生兼有“艺术”和“高职”的特性,对相应的党建工作提出挑战。如何化解“艺术不问政治”、“政治束缚艺术”的误区,对艺术类高职生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渗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设计“体验”式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有可能为开启创新型党建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艺术类高职生党建工作概述

一些研究提出,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思考,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某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由于认识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有关教育弱化。另外,艺术类高职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他们对党的认识与态度。

结合现状,部分研究提出了改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具体路径与角度。如有研究提出要构建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效性党校课程体系;推进党建总布局,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生党建工作纳入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企业或社区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开辟党建工作新阵地;将职业素养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畴,提高学校行政工作的学生参与度,丰富教育载体,以人文关怀育化学生的政治热情,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情感,以生动事迹引导学生的入党动机,以先进品牌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还有研究对高职院校如何发展学生党员,就如何施行“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提出看法。综合以上研究,不难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都集中在如何创新与实践上。这些思考与具体的探索都体现了“体验”式党建路径的具体元素。

二、“体验”式学生党建的路径设计原则与路径

怎样才能做到“知”、“信”、“行”的一致,这个问题是党性教育工作者和党建工作者要直面的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必经之路。要改变原来单一的教育、灌输模式,贴近师生学习与生活,探索与开展意义深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喜闻乐见的党建新形式。现有的研究为设计“体验”式学生党建路径提供了参考框架,即一是要遵循党性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要创新设计党建设新形式,三是要营造优良的学生党建环境。学生“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体验”式党建的基本原则

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不问政治”、“政治束缚艺术”违背了国家培养艺术类人才的根本要求。尽管高职艺术类生源人文水平较低,政治意识相对薄弱,但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塑造与培养高职艺术类学生中的先进代表,让高职艺术类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传播文明,感染更多的积极分子坚定信念,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文化事业献身的远大的艺术理想。在开展“体验式”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利用艺术类高职生的专业优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因“艺术自由”而放松要求或给予退让性理解,务必始终坚持思想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

(二)学生“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

“体验”是有规律的心理活动,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联想相关,深化内容,进而提升为情感或领悟,由此教育标的才能有效到位。无论是“学习型”学生党建,还是“职业素质型”、“专业实践型”学生党建,都在“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的范畴内。从总体路径设计看,务必从构建“体验”式档案、“体验”式基层党组织、“体验”式组织生活平台几个方面探路。

1.构建“体验”式档案体系。

高职院校党员的培养程序,一般是按照择优参加团校培训、选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择优发展预备党员、考察转正流程而进行的。发展学生党员必须以充分尊重大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关注大学生成长为核心,将产生党性积极“体验”的培训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思想进步与个体成长,有的放矢,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培养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学习优异、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为确保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构建“体验”式档案成为必要。“体验”式档案首先包括“体验”式理念指导下的党员培养机制。学生党组织主管部门要在组建、选拔、培养、管理、奖惩等方面形成规范的机制,在制度上保证学生党员的可发展性与纯洁性,并建立严格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学习、实践与生活表现纳入党组织管理条例,从而形成“体验”式档案的建设与运用机制。其次包括党团文化建设。根据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建设“有特色、有行动”的党团文化,确保他们在具体实践和专业学习上形成对党性文化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效果。具体可以表现为党小组命名、固定活动场所、定期交流探讨、集体社会实践等。如长沙理工大学开办的的“道德银行”,将学生的道德资产与评优评先挂钩,形成约束机制,以推动校园公益志愿工作的开展,这就是一种“体验”式的档案体系,是“体验”式学生党建的实践参考。

2.建设与扶持“体验”式基层党组织。

艺术类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不应仅限于班团组织、系团总支,还应在其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将各类艺术类社团、教学排演小组、各类志愿组织、创业团队纳入基层党组织范畴,实施指导与运行。首先是整合资源,将具体的党性教育事件纳入各类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中,运行“体验”式基层党组织。比如,让艺术类合唱团演唱红歌,让教学排演小组演绎革命诗词,让艺术类表演团体走访演出革命基地,让各类志愿组织参与党团活动,让班团组织为班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等。其次是丰富“体验”式基层党组织概念。为基层党组织提供经费、场地,丰富组织内容,形成组织概念,让成员以组织为荣,以组织为家,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党组织成员获得进步与发展。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塑造基层党组织的优良形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行为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切身“体验”党组织的先进性。

(三)塑造“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

“体验”是在一定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在相应的教育环境中,相应的态度与意义才能顺利产出。“体验”式党建团体氛围要形成,必须充分理解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以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原理为例,他从整体论、动力论原则出发,把团体看做是一个动力整体,指出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个体和他的环境构成了心理场,个体和团体的行为取决于各个区域间的关系与压力,任何一个团体都面临内聚和分裂的压力,其中,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团体成员兴趣、遵从与交往是影响团体内聚性的重要变量。也就是说,“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心理体验场。组织生活、领导风格、成员特点及具体的工作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情况下将推动或阻碍党建工作的推进。

因此,在当前相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要构建“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厘清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在艺术类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发展原则不能退让,教育规律要遵循,党建目标要明确。党务工作要具有鲜明的指导思想与执行方针,树立党务自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工作难点。其次找准症结,发展党建事业。以具体的事件带动学生党建工作是重点。杜绝党性培养与教育形式化,层级考察简单化,而要将党务工作深入扎实下去,丰富具体的党性教育与实践活动,关心学生党员的发展与进步,让学生党员“体验”到“思想境界提升”与“凝练”,以身在基层党组织为荣。再次创新实践,注重“体验”“学以致用”,这既是克服当前学生党建工作难点的关键,又是“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构建的突破口。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复杂多变,艺术类高职大学生群体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他们的视域出发,评估他们对文化认同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话”式的党性教育实践,用具体的教育事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互动渐进式地开展教育实践。

三、结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艺术类高职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与培养水平。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需要教育者付出理性与智慧,将简单的、显性的思想政治组织与教育活动纳入更多的、具体的、“体验”的常规工作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及时化解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不当症结。当然,艺术类高职“体验”式学生党建的路径设计与实践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理念的革新,更呼唤务实创新的探索,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需要在更多具体的“体验”中得以提炼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1,23.

[2]马向东.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与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3]郑玄弘.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员信仰危机浅析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4]钱一兵.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3,6.

[5]李叔龙.关于增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

[6]王国忠.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7.

[7]董炯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3.

[8]辛香玲,张新.论提升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主要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2013,2.

[9]孟祥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

[10]田俊杰.艺术类高职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以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09,26.

[11]马向东.艺术类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刍议[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6.

[12]黄志坚.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13]陈定.党建工作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14]王振丰.高职院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及对策[J].教育职业,2012,4.

[15]程凯.高职院校党建中的党性教育科学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16]熊秀兰.关于构建“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探索[J].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9.

[17]朱丹,吴巧明.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2.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3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创新思维教学法;创新思维训练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81-05 中图分类号:G642

1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研发、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

网络工程专业源自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系统建设、管理与维护的需求,课程体系的制订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反映当前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还应遵循“需求驱动、宽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强化工程实践训练。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包含侧重于素质培养的基础知识和侧重于能力培养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再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个人爱好特点和发展潜力,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并实践,进行组合式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的训练和素质的养成,达到了三者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的效果。

1.1 课程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专业,因此该专业知识与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根据青岛大学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的发展目标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特点,我们经过近1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1.2 核心课程群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具有与通信和计算机学科知识交叉,涉及复杂概念、协议和技术,课程内容来源于科技创新实践等特点。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和课程知识体系,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核心课程群。计算机网络核心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管理、Linux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5门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学科基础课,计算机网络管理和通信原理是两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信号与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是两门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网络原理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网络分层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信号与系统主要讲授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定义及分析方法,包括3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基本内容与应用、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奠定基础。通信原理主要讲授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基本技术措施,其中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如传输介质、数据编码、信道复用技术、差错控制、数据交换技术等)为学生学习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讲授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功能域、主要协议SNMP、管理信息库组成、远程网络监视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开发方法。Linux操作系统主要讲授Linux系统的用户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shell编程及基于C语言的模块编译等。通过学习这5门课程,学生能够分层次地逐步完成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系统配置、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2 创新思维教学法及实践

当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方法训练;(2)专业课程虽然内容丰富,但课堂授课只着重于单门课程知识本身,没有课程知识在网络应用方面的拓展;(3)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弱;(4)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不足。

2.1 创新思维教学法

科学思维的内涵是相信存在客观事实,愿意探究和认识未知事物;基于已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思考提出对未知事物的猜想,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事实。科学方法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科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事实的经验认知方法;一类是解释事实的归纳、演绎和推理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培养善于学习者和创新者为目标,教师应有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是学习新知识时以知识点为基础,逐个学习各个知识点,积少成多,形成知识体系,达到掌握该领域知识的目标,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专业课学习中不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因此,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是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保障,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提出的创新思维教学法CTT=Function(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包含如下核心要素。

(1)Knowledge是课程知识点。知识是基础,知识包含低层次的经验知识和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观察报告、实验记录等经验知识是由一系列“是什么”组成的知识,而用来回答“为什么”的则是理论知识。

(2)Question是探究性问题。问题是驱动,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精心准备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进而参与课堂教学;课后通过研讨交流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应用。

(3)Interactive是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思考,对探究性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在教师授课时,可以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通过教师博客、网络教学平台和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增强师生间在课下的交流沟通,拓展课程知识应用。

(4)Experiments是实验。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可以验证课堂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引发新的思考和问题。

(5)Function(…)是创新思维教学法的函数实现,需综合运用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这4个元素;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2.2 创新思维教学法实践

创新思维教学法包括作好课前预习(思考)、增加课堂研讨(实验验证)、增强课后交流3个教学环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辅以教师的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博客,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拓展知识应用技能训练。

(1)作好课前预习。教师在备课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课程核心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这些问题预习,查阅资料,思考并获得初步认知。

(2)增加课堂探讨。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以“问题驱动法”讲授课程知识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教学研讨,通过实验课验证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3)增强课后交流。学生课后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和教师博客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开发课下拓展知识的潜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得越频繁,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扩展就可能越主动和高效。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必然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 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研究与应用

创新思维教学法不是通过一门课就能让学生建立起创新能力,而是需要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合到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的特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群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和交流,对于课程中相互交叉和具有连贯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均采取记分制,对课堂与网络讨论、实验、课后作业和理论考试给予不同的权重并计分。

3.1 创新思维教学法训练举例

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包括3~5名学生)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进行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发言、收集网络资料、讨论学习重点难点和交流学习方法等。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后讨论阶段,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组织3~5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查询和问题交流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或算法设计,准备PPT并在课堂研讨阶段进行宣讲,在课后形成总结报告和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网络层知识点准备的探究性问题举例如下。

(1)课前预习问题:对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协议,教师可给出一个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要求学生思考并构造拓扑图中结点的最短路径。教师可提示学生:路由器可以与相邻结点交换信息(即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或者将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汇集到某处计算处理(Dijkstra算法);又或者采用类似于交换机的自学习方法等。

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讨论,提出想法,进行总结,形成小组PPT;在课堂研讨时,挑选2~3个小组的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堂宣讲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发散、创新思维观点,分析算法利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配置路由器的RIP和OSPF协议、观察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过程、记录报文交换的内容、观察链路状态变化后两种协议收敛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直接验证理论算法,并在网络实验环境下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思想、优缺点及适用网络。

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完善算法和实验结果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

(2)课后研讨问题:子网划分和利用路由聚合技术构造超网问题。教师可给出图2所示的具体的网络拓扑,将给定IP地址空间22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配给局域网1和局域网2,保证每个局域网至少包含120个IP地址,要求学生给出R2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使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1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构造路由器Rl的路由表。

教师可提示学生如下知识点。①划分子网是从两极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而主机号就相应减少若干个比特,于是两极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②在路由表中利用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项可用来表示很多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也称为构造超网。③路由表项中包含到目的网络的表项、特定主机的表项、默认路由表项。

3.2 网络教学平台的辅作用

图3所示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了专业课程群教改成果,提供每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师教学录像、教学笔记、常见问题解答、研究型教学文档、课后习题等教学内容,并链接检测习题库以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询相关资料,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在探究过程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总结报告。

3.3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于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设置3个学分,主要在探索性实验开发环节,为网络工程专业二、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以3~5人为一个小组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在学生中逐步营造研究型学习氛围,带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为期1年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参与项目分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开发和系统测试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开展与教师和同组同学的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成功考研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近90%的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参加过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并且通过该项目提高了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4 结语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根据近几年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法改革的实践,研究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作好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验验证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课下拓展知识应用等教学环节的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7

[2]谢钧,陈鸣,刘鹏,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9):81-84

[3]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2):66-68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4篇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是目前在英国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活动、资源来激励和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最终使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的目的。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评价和反思。体验是指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活动和练习学习新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的“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评价分两种,一种是学习完成后的总结性评价,一种是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是否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关键要看评价标准是否明确、评价方式是否公正以及评价是否有连续性,有效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反馈,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反思,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1.根据实验教学目标,重新设计实验内容

我们原有的电工实验内容主要以应用性和技术性实验为主,有利于验证和巩固电工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其对于培养具有实际工程意识、掌握综合技术应用的高技能人才来说就有所欠缺。所以,笔者结合工程实际,在一些简单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例如,在原有的“双控白炽灯的安装”和“荧光灯电路”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照明电路设计”实验,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用PLC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

2.根据实验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库伯有一个很有名的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任何基本的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一个体验循环过程: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具体经验,如图1所示。学习者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自动完成反馈与调整,在体验中进行认知。

电工实验课教学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以“荧光灯电路”实验为例。首先,学生在实验前已经掌握了电流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RLC串/并联交流电路等知识。有了这些经验,下一步就是要对经验进行反思,即通过一些提问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清理、整合、分享等等;第三阶段是对反思结果的进一步理论化,分析荧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明确荧光灯电路连接方法;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应用和巩固知识的行动阶段,学生通过动手连接荧光灯电路,验证电压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计算荧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甚至发现新的问题,如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从而进入新一轮的学习圈循环。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在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管理、促进和协调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提问和实操等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下面以“照明电路设计”为例,介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实施。

(1)课前准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好授课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体验、反思等方式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备课时间可以缩短,相反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如收集相关的资料、详细设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2)教学组织。教师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这种集体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相互启发、分享知识、交换思想、促进知识增长、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通过提问等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任务导入。提出实验项目“照明电路设计”,让每个小组根据之前两个实验“双控白炽灯的安装”和“荧光灯电路”的经验,讨论第一个问题――照明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并初步设计实验电路。在各个小组结束讨论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3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所在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需要在仔细聆听展示小组的答案后给出评价或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充当“咨询者”和“评价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同时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综合各个小组的意见,确定照明电路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4)制订计划。解决了“做什么”,下来是“怎么做”的问题。这一环节仍然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所需的器材,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一大张白纸,由一个学生执笔,把同组同学的想法都记录下来,最后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和总结。这有点像“头脑风暴”,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的设想。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充当旁观者,仔细聆听学生的讨论,如果发现有小组的讨论方向偏离了主题,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到主题任务上来。在这一环节结束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所需的实验器材,通过教师点评和小组相互比较,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计划。

(5)具体实施。这是整个实验教学的实质性阶段。各个小组按照之前制订的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完成接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布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学生有错误,教师要立即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6)检验。在实施阶段结束后,各小组展示实验电路,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的电路安装、接线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合格后再在教师的监督下通电测量数据并记录。

(7)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非常重视评价环节,而要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标准是必须要明确的。在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如图3所示)。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50%),内容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占10%),通过提问和观察,对学生在小组讨论里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实验设计操作情况(占25%),根据小组成员合作情况、实际操作情况、设计展示介绍等进行评价;实验报告(占15%),主要看实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实验数据的测量分析是否准确等等。其次是学生互评(占35%),这个过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小组之间互评(占15%),例如在制订计划阶段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在检验阶段对实验电路安装、接线情况进行评价;二是组员互评(占20%),组员之间根据各自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创意性、责任心等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是学生的自评(占15%),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8)反思。在实验课教学活动结束后,师生都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教师主要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是否恰当,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合适等等。学生的反思有书面反思和口头反思,学生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就属于书面反思。此外,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随机指定几位学生充当“观察员”的角色,分配给他们不同的观察任务,有的学生观察老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有的学生观察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各小组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的学生观察老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是否公正、准确等等。在授课结束后,由“观察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是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反思。

三、结束语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5篇

摘要: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教学模式体系的构建,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转变,把实验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61-02

一、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并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重要进程。电工电子实验作为工科院校非电专业的基础技术实验,参加的学生人数多,覆盖专业广,是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传统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预习流于形式;(2)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3)实验考核方式不全面,缺少客观、公平的评价标准。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能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大赛活动的优秀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如何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成为深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变革、提高实验教学整体质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实验中应强调能力但不是不要知识,恰恰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贯通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知识创新的能力。为此,要探索在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强实践教学活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的方法。从而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基础,以获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所需要的工程适应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2.转变教学思路。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推行学生自主式、启发式、研究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实验开始的“初始性问题”到教学过程中的“探索问题”,帮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讲述基本放大电路时,提出“当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由输出端得到放大信号时,是不是违背了我们能量守恒定律呢?”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在实验中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加深对静态工作点存在的意义和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实验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浅显到深入,由简单到复杂的讲授思路逐层递进。实验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发展实验的成果,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对于必不可少的验证性实验,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搬、机械地操作,而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做?”如在做完触发器电路实验后,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器的功能有什么不同,包含触发器的电路有哪些,再进一步引入竞赛时使用的抢答器工作原理,然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触发器设计出抢答器电路。这样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将实验的过程设计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研究的过程,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待实验。

3.改革教学内容。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不可分割又相互独立,需要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以实现相互促进,将部分实验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建立相关概念;反之,如提高功率因数等理论课内容也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来掌握。要将实践和创新思想融入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内容与应用实例的结合,告诉学生们我们在学的是什么,学了以后能干什么,有什么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多功能数字时钟、简易万用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铜矿石提炼的酸碱度控制系统”等电路功能的分析和演示,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除了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更要利用现在越来越便利的网络文献等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更新预习手段。建设实验网上预习考核系统,学生完成预习测试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样既增加了最终考核评价的手段,又将实验预习落在实处。增设仿真预习报告环节。例如直流电路中的叠加和戴维宁定理的实验等某些验证性的实验可以进行计算机仿真,即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使学生对于实验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对部分要求进行项目设计的实验,更需要进行仿真并要求提交报告。综合类的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完之后,先在计算机上仿真,检测一下设计思路和结论是否正确,然后再到实验室具体地搭接电路,这样既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又可以避免烧坏元器件和仪器设备,节省了资源。

5.丰富实验过程。将教师讲授为主变为随机提问和讨论为主。对学生预习情况再次进行现场检验,了解学生对实验项目、实验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将实验设备使用过程制作成视频教学课件,使学生在做实验前就能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声、图、文等多媒体手段,增加相关实验内容对应的应用实例,丰富原有实验教学课件。修订基础实验指导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实验设计环节。部分实验只给定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数据。开发基础实验加专业选作实验的综合实验模块。由于开设电工学基础实验的学生涵盖机械、化工、土木、材料、热能等多个专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开发能够体现专业背景、略有难度的选作实验。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加以肯定,并鼓励其用实验去实现。

6.实验考核模式的改变。建立多段式、多方位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对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效果的激励。将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分配,网上预习成绩、实验过程与实验报告成绩分配,验证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成绩分配,按权重计入评价体系,并根据实验内容对各环节给出不同的评分标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电工电子实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使学生领悟到电工学实验研究乐趣的同时,解决一些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着重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情景性,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自主设计学习过程的成才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内容设计和实验过程安排,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建强,李琰,齐凤艳.全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11,4:70-72.

[2]范公广,刘永萍,谢军.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34-136.

[3]王香婷,刘涛,张晓春,徐瑞东.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12-115.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6篇

针对电工课学时减少、内容膨胀、更新快的特点,沿着“掌握基本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启迪创新思维”的思路,借鉴国外和地方有关教育及科技发展的研究成果,笔者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设计。参考国内外同类或相关的教材和著作,对经典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删减了陈旧繁杂的内容,补充了现代电子设计思想和电工常用电路应用实例。结合生产实践的需要,在加强应用的基础上,考虑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分四个层次设置电工课程。

第一层次,电路的认识。介绍电路和基本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及各电路元件的约束关系、基本物理量等。

第二层次,电路分析基础。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和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基础多见于后续课程的电路等效分析,影响到电路基本分析判断与实际电路图的快速识别。其中直流电路是交流电路、电子电路的基础。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等效概念、戴维南定理等,不仅适用于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一般也适用于其他电路的分析计算。这些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或牵动全局的作用。

第三层次,电工器件。磁路部分重点介绍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为学习变压器与异步电动机打基础。电动机重点介绍电动机的控制与调速。因为电动机的控制技术仍然是各种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技术。

第四层次,电工常用电路应用及电路设计方法。介绍电工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典型电路,使学员意识到所学的电工知识绝不是空洞的理论。通过具体的电路分析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初步确立电路设计思想,培养学员的电路设计习惯。

这四个层次之中又可以按内容难度等级划分为重点讲授内容、一般讲授内容和自学内容。如对戴维南定理重点讲解,而对支路电流法,只要讲解列方程的原则和方法即可,学员可以自己总结出结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交流电路研究的理论依据依然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只不过分析的对象不是直流而是相量,只要了解了复数运算规律,就能利用前后关联的知识独立求解,教学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这样设置教学内容体系后,能做到繁简得当、重点突出,既不损害其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解决了课时减少的矛盾。

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员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学员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教会学员学习、思考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仅使学员“学会”,还要让他们“会学”,并以此培养学员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1.采取开放启发式教学法

从学员接受知识的过程看,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激发学员的想象力,驱使学员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员对“电工技术”不感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1]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的“学员被动接受”为“学员主动学习”,确立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讨论、开放启发、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爱好,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大胆、理性地质疑和创新。虽然在中学物理课上大家都接触过电路,但在开始学习电工技术时,仍有必要通过介绍大量身边的例子来使学员对电路的应用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触发学员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探索的思维活动,唤醒其潜在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改进的核心是运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把所讲授的知识当作一个研究课题,在教学中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及科学思想方法。[2]比如讲授串联谐振时,先提出一个研究课题:“收音机如何收听到广播的?”在教员的引导下,大家初步了解收音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开关、天线、调台旋钮、调音量旋钮、调制与放大电路、耳机。其中针对“如何从天空中无数的无线电信号和各种广播节目信号中选出所希望的节目信号?”这一子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极讨论,互相启发,直至弄清问题、解决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等为具体形式,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员的思维,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共鸣。利用实物讲解电动机的构造,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使学员能够形成较强的感官认识。结合家用空调、洗衣机等的工作原理,把安全用电和电冰箱、洗衣机的安全保护结合起来讲。[3]通过寻找身边应用电路的例子,使同学们切实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路。这样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以往电工课的教学过程中,受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受到限制。因此,笔者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广应用多媒体课件、电子CAD课程和EDA仿真技术等。将EDA方法引入教学中,选择形象直观的Multisim和Pspice软件,依靠软件强大的模拟功能,介绍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验证讲授的定理、定律,可使学员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电容器时,利用Multisim软件,通过一个电路图,展示电容储能和放电的特性,在示波器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充放电过程,加深学员对电容特点的理解。

3.开发电工电子学习网站

利用校园网,开发电工电子学习网站。开放网上教学资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明显的发展,为学员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教员精讲、学员自学、网上答疑、启发创新四个环节,实现教学互动网络化管理。教员精讲:任课教员根据章节,精讲课程。分析重点、难点,注重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穿插习题讲解和应用实例。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视频录像,并到网上。学员自学:将各种理论教学、软件资源、经验方法、应用实例等资源整合起来,汇集到网上,免去了学员查找之苦。倡导学员利用晚自习、周末等课余时间登陆网站进行自学,促使学员逐步积累信息量,拓展知识。网上答疑: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室进行答疑。对学员提出的共性的问题,给予集中解答。网上答疑重点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问题,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启发创新:构建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员讨论交流学习中的经验体会,教员也可适时引导,启发学员思考创新。瞄准社会或部队需求,选取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路进行分析,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发散思维并提出自己的创意。

三、加大开放式实验教学力度,锻炼提升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能训练和培养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发展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电工学习的重要环节。

1.进行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让学员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牵引,教员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员以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员完成任务的同时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它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的相互矛盾,既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4]因此,对“电工技术”这一实践性强,趣味性浓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其独有的教学特色。例如实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提供给学员不同电阻三个、直流电压表一个,直流电流表三个,稳压电源二台,开关二个,导线若干,要求同学们按图2所示连接电路,并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以任务驱动形式设置实验,其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员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

2.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发开放实验教学平台,从时间、空间、内容上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时间上,由原来的定时开放变为现在的全时开放,周末由教员轮流值班,正常开放,学员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或到实验室直接预约选择实验。增加了学员更多时间上的自由度,使学员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计划灵活选择实验内容,自由安排时间进入实验室,教员全程辅导,将课堂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拓展、深化。空间上,开发了基于局域网的开放实验管理系统,建立“能力夜校”、“学员科技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基地”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平台,学员可以自由选择实验室。内容上,构建了点(基本实验)、线(综合性实验)、面(设计性实验)、体(研究创新型实验)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顺序来安排实验。体现在由“被动验证”向主动“设计研究”型实验转变。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实验平台等,鼓励学员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订实验方案步骤,准备实验器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学员在实验前就必须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精心准备,做起试验来也就心中有数了,使学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方便学员预习,把教学要求、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特殊故障处理等编制成小册子,便于学员随时查阅。教员不再像以前那样当“保姆”,学员在实验中的角色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员不仅是实验的主体,更是实验过程的主导者,教员只起引导和提供技术服务的作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迫使学员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了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学员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学员扔掉了拐杖,学会了自己走路。

实验中心工作思路第7篇

“同心”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理解把握“同心”思想,核心是增进最广泛政治共识,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根本是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促进多样共存、和谐共生、有序共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同心”思想生动实践的毕节试验区,在统一战线的支持下,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试验区形成了“以智力支持为主线、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以示范带动为特色,实现由定点扶贫向定点扶贫与定向扶贫并重转变、由建言献策向出主意与办实事并重转变、由各自行动向体现自身优势与形成整体效应并重转变,打造‘同心’品牌,着力建设科学发展试验区和多党合作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创建了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专家顾问组和国务院l9个部委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东部十省市对口帮扶机制,中央统战部、贵州省委统战部、毕节市委统战部三级联动机制,确保统一战线帮扶项目落实的工作督导机制,形成了纵向指导推动有力、横向沟通协调顺畅、有效汇聚各方优势的整体合力。经过不懈努力,毕节试验区发生了深刻变化:与1987年相比,2011年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745亿元、181亿元,分别增长了41倍、90倍,综合实力由全省排名末位升至第三。

实践证明,建立毕节试验区是推动毕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创造性举措。毕节试验区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的科学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条道路上,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三大主题”蕴含了科学发展的基本精神。“开发扶贫”突出以智力支持为主导,不断提升试验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生态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控制”强调数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的统一,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三大主题”为核心内容的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新思想新思路,为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为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参照。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按照贾庆林主席提出的“认真总结经验,以‘同心’思想为引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和赵克志书记提出的“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同心’思想,奋力推进‘同心’实践,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紧扣“三大主题”,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制定《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纲要》,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服务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实施的“同心·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五大工程。支持毕节在实施“同心”工程,打造“同心”品牌上走前列、作表率。真正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多党合作的示范区和贯彻“同心”思想的模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