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4 15:16:39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优化理论与技术;航空制造领域;应用

所谓优化,是指运用最有效的科学知识和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之对优化模型的解读,进而得出最合理的方案。目前,优化理论与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航空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航空制造企业当中,优化理论技术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内容,并且为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理论与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

(一)在制造前期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它将许多尖端的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这种新型的生产技术中包含了电子学、信息学、机械化、管理学、生物学等等多种高新技术,因而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仅凭人脑或是现有的技术难以保证航空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这一要求,引进了一种优化理论与技术。这种优化理论与技术在航空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在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管理等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航空制造企业生产前期,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为产品设计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尤其表现在设计产品的规格、功能等方面。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充分结合产品生产的总要求,并按照这一要求,帮助设计人员找到最合理的设计要求,对产品的各个功能、结构、规格都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将这些细腻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组合,为设计人员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真正实现生产前期对产品设计的优化。

(二)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对航空制造企业来说,他们进行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想要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就要从所生产的产品入手,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成本以及生产工期三个方面。在生产前期,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有效的为这三个方面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那么,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优化理论与技术又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呢?

在航空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优化理论与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产品生产的管理和控制上,包括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生产的工期等方面。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工期进行有效的控制,生产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并且严格按照优化理论与技术提供的数据参考进行生产和制造,进而生产出科技水平和质量含量非常高的航空产品。另外,优化理论与技术还能够对产品生产的成本和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准确的估计,这不仅能够为航空制造企业提供有效的成本和工期控制,同时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和工期消耗,为航空制造企业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二、优化理论与技术作用下的航空制造领域前景

近些年来,世界航空领域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我国的航空市场竞争力也朝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那么如何在这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成了各航空企业急于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航空制造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传统的航空制造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航空领域发展需求,这就需要航空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制造时充分的运用优化理论与技术,并在优化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之下,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期的航空产品,不断提高航空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航空制造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已经经历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这五十几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在研发高科技高质量的航空产品、批量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改进和提高。同时,与发达国家的航空事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满足航空产品的发展需求,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必须充分的运用好优化理论与技术,并且在优化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不断生产出性能更佳、质量更优、成本更低、工期更短、可靠性更强的航空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企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优化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之下,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将会稳步前进,立足中国航空市场,进而向世界航空市场进军。

总结:

优化理论与技术将传统的只进行部分环节优化的系统,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进而使系统达到了整体的优化,这使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越来越快的趋势。并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优化理论与技术还会在航空制造领域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

参考文献:

[1]李福娟,王鲁平,刘仲英.优化理论与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5).

[2]黄文强.优化理论在航空收益管理若干问题的应用研究[D].中山大学:应用数学,2006.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3D打印技术;航空制造;应用进展

前言: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航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领域发展中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产业。基于3D打印技术的诞生,为工业领域带来了具有强大冲击力与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了契机,其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了其领域的制造水平。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与航空制造领域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一、3D打印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3D打印技术最初由美国人发明,诞生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由“立体光刻”技术发展而来[1]。这种技术是借助数字信息像复印机一样复制出具有三维立体形式的物体模型,然后将树脂在紫外线照射下就会凝固成形,从而制造出真实可见的物体。随后在几年间由来自美国麻省理工研究院的众多专家将这种技术加以创新,将其申请为专利,并逐渐推向市场,从此其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基于其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各领域对其发展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技术的推广同样给予了十足的信心。其技术是3D模型通过被设计扫描后,以某个坐标轴为基点,按照一定的方向将模型切成若干个剖面,打印出这些剖面,按照三维尺寸与一定的顺序堆积起来,等比例的实体给人以立体感官的模型形成,经过对模型的再加工制造形象直观的物体得以出现。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3D打印技术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美国确实是这个方面的先驱,敢于将其技术投入到新领域应用当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在电子产品、汽车工业等多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更高端的航空制造领域也逐渐开始应用该项技术。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中,在商业运行模式初步形成的前提下,此技术以良好的效果在航空制造领域中得到应用推广。美国是全球最先发明3D打印技术的国家,将其技术应用在民用领域的全球第一家企业是日本佳能,应用在单反相机的壳体制造上,镁铝合金制造成曲线面,以形成相机的顶盖。3D打印技术在我国的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航空工业发展历程漫长曲折,航空技术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但是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航空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日臻完善,使得越加在航空制造工业中得到应用推广。经过多年来的共同致力研究,我国的3D打印技术已不再显得落后,利用此项技术发展而来的净成型加工技术对于航空制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优势

(一)实现从设计到制造过程的无缝链接

对于航空设备零部件的制造,对其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采用传统制造方式是相互独立的,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从设计到制造这个过程各工序流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彼此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前后衔接不通畅,导致返工或者拖延制造时间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3D打印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将设计、材料选择等各个模块融汇成一个整体,共同分享一个数据平台,对各方意见实时反馈,从而实现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的无缝链接[2]。

在设计、制造与维护全过程中3D打印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在设计阶段通过其技术制造出等比例形式的模型;在制造阶段应用其打印技术将关键零部件制造出来;在维修阶段利用技术把同一材料填补残损部位,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投入,零件性能不受影响。

(二)激光打印大型钛合金构件的问世满足了主承力的要求

由我国自主设计的钛合金关键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在国际重大博览会上展出,并得到了全球的瞩目。经多年的研究探索,航空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日渐完善,关键工艺的性能控制方法日趋成熟,综合力学性能大为提升,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激光打印技术我国制造了三十多种关键金属零件,在歼击机与大型客机的制造上都有着广泛应用。

(三)材料损耗率低

航空工业使用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强度非常高的合金,具有工艺成本高与不易成形的缺点。以军用飞机为例,其主要材料要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钛合金整体结构为结构重量的降低,装备的性能寿命提高越加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传统的制造工艺方法工序长而且复杂,这就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作为一种前沿技术,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大大节省了材料,而且材料性能大为提高,借助3D打印技术发展而来的钛合金激光成形技术,在先进战机制造上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多。

三、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

(一)产品制造的直接参与

因为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工件在各指标上都能够满足零部件生产制造的需求,所以此项技术可以直接用于产品制造[3]。以目前应用现状来看,依靠其技术打印出来的军用飞机零部件性能可靠,无论是从美国,还是从我国的航空设备来说,3D打印材料在机体中都有广泛的涉及,这足以说明该种技术具备了产品制造直接参与的能力。

(二)对产品外形的验证

随着现代社会国际的交往日益密切,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航空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航空设备的内部设计与外部形态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工艺以单独的形式制造设备零部件,这势必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3D打印技术具有高柔性操作的特点,通过数字化系统的运用,重新对材料以全新的形式进行组合,避免了结构材料等材质浪费严重现象的产生[4]。

(三)制造出陶瓷基符合材料

金属基与陶瓷基复合材料能够通过激光烧结技术制造出来,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与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具有材质脆与弹性差的缺点,纤维能够弥补陶瓷材料的缺点,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前瞻性。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从3D打印技术的诞生与发展角度对其技术展开了简要论述,以增加对3D打印技术的认识;第二部分介绍了该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具有哪些优势,第三部分论述了其技术的应用进展,为其日后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绘制了美好蓝图。3D打印技术与航空制造技术都是新兴的高端技术,为加强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在坚持科教兴国基本战略的基础上为此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对二者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彦芳. 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J]. 科技视界,2013,13:123.

[2]龙航. 国外先进3D打印技术案例参考[J]. 杭州科技,2013,05:53-57.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3篇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北京

您的学校背景:北京理工大学

要求字数:6000 (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先要一个开题报告! 正式毕业论文的要求 学校还没通知 开题报告要求 见 附件 题目方向是 三维制造工艺 对机加企业(车间) 的影响 或 数字化制造 对机加企业(车间)的影响 (最好是针对航天制造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对技术对航天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在国际航空制造业新产品研制中发展迅猛,传统的以模拟量传递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手段,已经逐渐被以数字量传递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所代替,通过全面采用数字化产品定义、数字化预装配、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极大缩短了机型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计划进度表

五、经费预算

六、参考文献

[1] masuzwa t, fujino m, kobaryashik. wire elctro-discharge grinding for micro-machining [j]. annals of the cirp, 1985, 34(1): 431-434.

[2] yan b h., chung tsai h, yuan huang f. the effect in edm of a dielectric of a urea solution in water on modifying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XX, 45(2): 194-200.

[3] assarzadeh s, ghoreishi m. neural-network-based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j]. XX, 39(5): 488-500.

[4] soni j s. micro-analysis of debris formed during rotary edm of titanium alloy(ti 6a1 4v) and die steel(t 215 cr12)[j]. wear, 1994, 177(1): 71-79.

[5] murti v s r, philip p k. an analysis of the debris in ultrasonic-assiste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j]. wear, 1987, 117(2): 241-250.

[6] 冯新明,张固.数字化技术在新支线项目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XX(10):56-59

[7] 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arj21数字化样机实施规定[g].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XX

[8] 杨玺.基于单一产品数据源的飞机制造信息管理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

[9] 卢鹊.大型飞机的并行数字化定义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XX.

[10]范玉青.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综述[d].航空制造技术,XX(10): 44-48.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4篇

1.专业初识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先进的飞行器,主要面向航空飞行器设计。本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航空航天工程是基本的服务方向;同时,在民用工程领域有广阔的市场。轰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神舟”飞船等,都是本专业的杰作。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后,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学。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力学性能与结构强度、试验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空间制导控制、传热学与热防护等。

3.发展前景

在轰炸机、运输机、民航飞机等其他机型上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各航空公司使用的大型民航飞机都是进口的,目前国内没有能力生产。本专业极具发展空间。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对数学、物理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常查询航天飞机的资料,对航天飞机感兴趣,对飞机导航系统感兴趣。喜欢飞机模型,常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渴望当一名宇航员。注意了解宇宙飞船的材料,常收集宇宙飞船的模型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具备较好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同时有较强的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的能力。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主要以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就是生产出高效、实用、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由于航空发动机为载人飞行器提供动力,其在高速飞行、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都极为严格,因此飞行器动力装置在动力工程领域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含气体)力学、动力装置原理及结构、动力装置制造工艺学、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等。

3.发展前景

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展示了本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对飞行器的燃料装置感兴趣,了解飞行原理。常研究宇宙飞船的燃料,关注飞机的新燃料。常搜集飞行器动力资料,对飞机动力系统感兴趣,了解导弹动力装置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知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主要研究探索更方便、更快捷、更可靠的飞行器制造工艺、方法。本专业属于机械制造范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各种工艺、整套方法和流程,而且要对飞行器的设计有一定了解。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航空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设计与制造、飞机零件加工与成形工艺、飞机装配工艺、飞机构造、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等。

3.发展前景

国内不仅在飞行器设计上与国外差距很大,在制造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加强航空建设、国防建设,需要大批专门人才的不断努力,这预示着本专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关注新型飞机,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了解宇宙飞船的构造,收集过飞机图片资料,常观察各种飞机模型,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范围广,在广大科研院所、高科技产业和航空、机械、电子、计算机公司等单位都有用武之地。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是以空间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化工等学科为基础,研究飞行器救生系统为主,将人、机器、环境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目前,国内有三所高校开设了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间环境工程、航空航天生理学、控制理论、人机工效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调制冷技术、航空航天环境控制系统、航空航天安全工程、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等。

3.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预示着航空航天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喜欢关注宇航新闻,关注空间站的建设,对宇宙探索节目或介绍宇宙的文章感兴趣。对宇航员训练条件感兴趣,对宇航生物实验感兴趣。了解空间生理学,渴望了解外层空间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5篇

英文名称: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33X

国内刊号:11-4387/V

邮发代号:82-2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百期刊

联系方式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6篇

核心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空客公司以与中国合作的“技术换市场”战略迎合了中国所希望的“市场换技术”方针,实现了双方一定程度上的“互利互赢”的效果。但是,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是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产权。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合作;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大型客机制造和生产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中国政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中国的民航制造业。备受瞩目的国产C9型客机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已处于结构总装阶段,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机身结构对接工作,即将于2015年横空出世。尽管中国大飞机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然而中国目前尚未掌握发动机等相关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如起落架、航电系统等较为关键的零部件均由国外制造商提供。为解决核心技术的瓶颈问题,C919项目选择国外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时要求外资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子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的形式把国外公司的技术逐步转让给国内企业,从而最终实现C9型客机的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

空客公司是航空制造业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是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跨国企业,在美国、中国、日本和中东设有全资子公司。空客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商业知识、技术领先地位和制造效率使其跻身行业前沿,与波音公司最终形成了两足鼎立的局面,目前己牢固地掌握了全球约一半的民用飞机订单。近年来,中国市场日益成为空客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为获得中国市场的订单,空客通过与中国合作的“技术换市场”战略,与中国航空工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工业技术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从而实现了与中国航空制造业“互利互赢”的效果。

一、空客公司与华的技术合作

(一)技术合作方式

1985年,在空客销售第一辆空客飞机到中国之后,空客就马上启动了与中国航空工业公司的合作。在之后的29年里,空客与中国航空工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工业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这也成为了空客在中国战略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空客与中国企业进行的工业合作主要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初级的零部件加工转包合同。1985年,法宇航与西飞签署了转包生产协议。根据协议,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和组装空客A300/A31O宽体飞机检查舱门。此外,空客公司的其他合作伙伴还分别将A320翼肋、应急门转包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1998年,法国将A32O后登机门转到成都飞机制造厂。

第二阶段,大型的合资项目的启动和合资公司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就是合资项目的最好例子。2007年,空客公司与由天津保税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组成的中方联合体成立了天津总装线合资企业,空客占合资公司51%的股份而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余49%则由中方联合体公司掌握。2014年,中法签署协议:天津A320总装线合作将延长至2025年,并努力扩展和提升天津A320总装线合作。在二期合作计划中,空客天津总装线的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除了增加空客最畅销的A320neo的总装之外,未来还将具备总装轻度到中度的飞机首型机的能力,并继续支持配套零部件供应商落户天津。据悉,除了A320合作项目之外,中国政府与空客签署意向书,计划在中国天津开设第二座工厂,作为其A330宽体客机客舱的总装中心。

除了工业上的直接合作,空客在中国从1999年开始了与中国新的合作方式一研发合作,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第一次参与了空客的飞机设计任务,中航12名中国工程师参与了A318飞机项目,他们与空客的欧洲伙伴们成功出色的完成了飞机的设计、生产和认证的各个过程,给双方的深度合作设了一个良好的起点。2005年,空客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今后将全面参与空客飞机的设计、制造、投资及利润的分配,使中国成为与空客风险共担的全面合作伙伴。工程技术中心招收的中国工程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投入到飞机设计项目工作,可见中国在空客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另外,空客与中国四所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领先的大学签署合作研发协议。与大学开展研究和技术合作是空客全球研究和技术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找最佳的研究合作伙伴、寻求成本效益最好的技术,从而确保其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空客产品的持续成功发展。

(二)技术合作的特点

呈上文分析,空客公司与华技术合作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方面通过“技术换市场”战略确保空客飞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更加严格控制技术溢出以保持其技术垄断优势。空客与华技术合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积极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但实际上合作的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从几乎不含技术含量的转包加工合同,到涉及到核心技术的机翼项目合同,再到合资公司的成立,技术合作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深究巨细,目的旨在与中国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关系,抢占中国市场,并不会将技术轻易转移。首先,目前的两家合资公司,空客都占有绝大部分股份,享有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决策的绝对制定权,因此技术溢出必将得到强有力的控制;另据专家分析,即便像组装线这样的合作项目,究其本质并不像空客所宣传的那样涉及到最核心的技术,但实质上它不会接触到制造飞机的真正核心技术。

第二,合作密度增加,但技术控制加强。2005年成立的空客工程技术中心,空客占70%的股份。A320天津组装线合资公司,空客不仅控股51%,而且核心技术专家组由其任命,全部为外籍人士,我方没有任何参与。有关调查显示:超过90%的跨国公司考虑近几年对华建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但它通过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的方式来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同时利用其牢牢掌握的核心技术,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据调查,绝大多数跨国企业倾向于控股,而且在近几年,外商独资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出于技术控制的目的。

二、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技术引进

(一)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现状

民用航空制造可以说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刚刚起步,先后成立了中国商飞和中国商发,立足于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和飞机发动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世界民用航空制造业,无论是飞机的整机制造还是飞机零部件的制造,几乎完全为国外企业垄断。飞机整机制造商主要有波音、空客、庞巴迪、巴西航空等,其中波音和空客主要生产中型、大型客机,而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则主要针对中小型支线飞机及商务飞机市场。飞机主要零部件企业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几大民用航空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通用电气、赛峰、普拉特・惠特尼集团等,当然也包括其他著名航空部件制造商霍尼韦尔。这些企业始终保持领先主要得益于他们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发。

回顾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几十年的艰难发展历程,无论是从自主创新的运10到国际联合生产的MD82/83/90、AE100、A320系列飞机,还是从大飞机项目到支线飞机项目,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走过了一条堪称“屡战屡败”或者“屡败屡战”的曲折而又漫长之路。虽然中国航空工业已具有仅次美国、俄罗斯的产业规模,但客观地说,时至今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处于仍未成长起来的“孩提时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抱着“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希望通过技术引进来缩短中国民用航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从历来技术合作的经验来看,单靠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技术合作对方的真实目的是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获利、保持其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从而将中国隔离在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之外。

(二)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走过的曲折道路证实了单靠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结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是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产权。首先,中国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投入,除了吸引国外的成熟人才回流之外,大力培养国内的航空有志人才也刻不容缓;第二,国家的鼎力支持,就波音、空客的例子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单靠波音、空客的自身实力绝难构成对全球民用客机制造市场的垄断。空客公司为取得今天的成功,曾经历了长达25年的亏损,如果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空客公司成就不了与波音相比肩的世界航空巨头,因此中国政府也势必下定倾力支持的决心;第三,打造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航空工业覆盖了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涉及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项目管理等数百种学科,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的特点,发展航空工业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具备良好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苏静.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空中客车.与中国航空市场共同发展.新华网,2007(9)

[3]新浪航空,2013年3月27。

[4]环球网综合报道,20141011

[5]户海印,李文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逻辑.生产力研究,2012第9期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第7篇

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进航空工业发展的步伐,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阳工学院等高校也纷纷设立航空院系或相关专业,成为传统航空工程教育院校布局的有益补充与拓展。河南省现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安阳工学院等6所院校开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航空物流、飞机与发动机工程、航空兵器工程、飞机制造与维修等航空相关专业。2013年河南省培养航空类人才共计1398人,其中本科948人。经过调查与统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要的航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实验区2015年将有8100人供需缺口,2020年有12800人供需缺口。如果不解决航空类高素质人才供需矛盾,将制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二、航空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1.航空产业特点

航空工业涉及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大部分产业,具有“一强、两长、三大、五高”的行业特性,即带动性强、周期长、产业链长、大投资、大风险、大市场、高管理、高技术、高熟练曲线依赖、高度垄断和国际化程度高。航空产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综合集成了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制造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和人机工程学、可靠性工程、试验测试技术等当代工程技术领域的多种成果,学科高度交叉、技术高度密集。基于航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其他产业的辐射作用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许多地区都把发展航空产业作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例如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天津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沈阳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

2.航空制造技术特点

1)航空产品零件的结构特点

现代飞机为满足高速、高机动、高负载和远航程等性能要求,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其零件越来越向型面复杂化、结构轻量化、材料多元化和制造精密化方向发展。零件结构常采用整体件和薄壁件等复杂结构。为了减轻飞机重量、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可靠性,航空零件广泛采用钛合金、耐高温合金、高强度钢、复合材料和工程陶瓷等新型材料。

2)航空产品零件的工艺特点

现代航空制造业所面临的通常都是多品种、小批量、短生产周期的生产任务,因此要求工艺系统有较高的响应速度。航空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使得需要切削加工的零件数量大幅增加,部分结构件的材料去除率达90%以上。薄壁结构易产生加工变形,使得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和科学选用加工参数成为工艺技术的一个难点。

3)航空制造新技术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是航空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包括数字化样机、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数字化检测及数字化信息管理等,最终达到完全实现产品在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传统制造方式正在被三维制造方式逐步取代,三维工艺信息完全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工艺文件,三维工艺信息的和使用使得三维产品模型被直接应用于研制过程的各个阶段,三维模型成为设计与制造的唯一依据,是三维制造方式与传统制造方式的主要区别。

3.我国航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10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工程专业人才,其中约33%是学工程的,但毕业生中只有大约10%具备从事该行业的必备技能。现代航空工程师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范畴,而是向“大工程”方向发展。“大工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技术人才培养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大工程”人才不能仅是纯粹地掌握科学或技术,而且具备数学与科学基础知识、大工程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沟通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大工程”专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从事具体某项技术工作的“工匠”型人才,而是为学生提供宽泛的专业准备,使学生在某一工程领域具备通识的、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在一个更高更广的领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整体性的把握。郑州航空产业的高技术、国际化等特点预示着人才培养必须沿着大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才能满足郑州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

三、机电类卓越人才培养思路

1.郑州航空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没有明确的人才标准和目标定位,工程教育科学化、实践动手能力弱化,却未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植入足够的学术根基,出现工程弱化、学术不足,教育方向混沌的现象。对于航空工程教育来说,由于以前我国军用航空产品型号任务少、民用及通用航空产品任务更少,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少,致使面向航空产业的工程教育非常缺乏。河南省拥有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面向军用航空的企事业单位,但是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够大,致使我省工程教育以面向通用教育为主,缺乏航空专业教育培养体系。随着郑州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工程教育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航空工程教育体系。

2.工程教育改革国家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要求高校和企业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卓越计划”为工程教育面向郑州航空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改革指明了方向。

3.机电类专业的航空培养定位

航空产业与通用产品的零部件在空间结构、材料、制造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航空零部件的制造难度更大、高新技术应用更广泛、国际交流更明显。面向航空制造产业的服务定位不仅可以提升传统机电类专业的社会服务水平,而且可以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因此,传统机电类工程教育面对郑州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要,将必须以航空产业为背景,利用“卓越计划”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拓展航空领域知识、强化先进制造技术教育,构建了航空特色鲜明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机电类专业的航空办学支撑条件

机电类专业确立了面向航空产业的服务定位,还必须在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师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全面改革,来突出机械工程专业与航空技术的结合,构建适应航空技术教育的平台和环境。课程体系方面须以“大工程”为培养方向,强化提高科学技术基础素质,完善和拓展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及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实践条件方面需要面向航空企业同步先进制造技术的设备、软件,将航空企业制造现场仿真或借助视频等手段引入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工程感知能力。师资培养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航空技术理论修养,鼓励教师参与到航空企业一线进行科学研究。同时,面向航空产业的机电类专业还需同重点航空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针对企业的前沿问题、重点难题展开联合技术攻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真正融入企业发展中,同时将合作的成果在反哺到人才培养中。

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类专业办学实践

1.学校面向郑州航空产业的办学思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唯一一所与航空工业有渊源的院校,学院为全面融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培育成立了“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航空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河南省领导的关怀下,组建了河南省“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此为契机,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郑州民航维修市场规划等项目建设。

2.机电类专业面向郑州航空产业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河南省特色专业,该专业面对郑州航空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与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平原机器厂、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派遣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在巩固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面向航空企业技术发展方向,开设了CATIA建模及数控加工、航空维修工程、三维制造技术、精密成型技术、轻质合金及复合材料等航空类相关课程。在实践环境建设方面,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验项目论证,购置了三维光学扫描仪、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搅拌摩擦焊制造系统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构建了快速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等实验项目。通过对课程、实践、师资等条件的改善,我校实现了航空制造企业准现场模拟教学环境的搭建。此外,我校加强了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开设了航空知识讲座、工程项目写作、科研项目训练、技术经济学等课程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航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近,我专业积极参与到河南省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通过走访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通航企业,同时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成功申报了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机械类专业满足郑州航空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