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日语课程(合集7篇)

时间:2023-03-13 11:23:50
日语课程

日语课程第1篇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高级日语课程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中高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高级日语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三个方面对高级日语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其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渗透;高级日语;课程改革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2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64—02

收稿日期:2014—12—19

作者简介:辛宇峰(1978— ),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经济学。

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都将高级日语作为高年级的重点课程来建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级日语课程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在授课环节中不能单纯地教授书本上的单词、语法及课文内容等知识,还要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自如。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法应该是众多教学法的优化与整合。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高级日语课程仍然多以理论和语言能力的讲解与培养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同时,课程考核方法基本上也是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为主,通常以试卷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成绩优异与否。当前的这种考核方法既不客观,也不科学,更不全面,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日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关系到能否构建良好高级日语课程体系的要素之一。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高级日语课程的授课实践,对本课程的授课方法、课程考核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探寻一条新路径。

一、高级日语课程的授课方法改革

要让学生明确高级日语不是基础日语,而是一个更高级别的综合课程。授课时,不是以教材讲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学习日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级日语的授课方法,建议进行适当改革,具体如下:

(一)大部分的单词和语法在前面四个学期的基础日语等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建议不要占用课堂太多时间,最好能放在课文中讲解。通过句子记忆单词和语法是极具效率的。

(二)多样化讲解。讲解课文不是单纯地翻译文章,而是通过课文以及教师补充的案例,逐步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日本民俗、日本经济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基础,但是仅具备语言能力并不代表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如果忽视了对日本文化、社会、民俗习惯、经济等方面的学习,将导致学到的语言很难在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国家中与国民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很可能出现误解或者其他交流障碍。

授课时除了板书,也应该配用PPT,适当增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也可用实物讲解,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直观、生动地将知识完整准确、多视觉地传递给学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成绩。

(三)在课堂上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建议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给出课题,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来解答。发言形式可以多样化,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任课教师应做一名参与者和评论者。例如:学生运用在高级日语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情景对话,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并给出参考答案,告诉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择的词语表达及用法是截然不同的,同时举出相应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一遍。这种模仿是让学生按照最佳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讨论和表达及实际操作,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训练学生表达的逻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级日语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适当地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为100分,其中包括:出勤(0%)、学习态度(20%)、平时测验(40%)、期中考试(40%),最终折合为50%。

(一)出勤(0%)。随堂点名五次,累计三次迟到或两次旷课即可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

(二)学习态度(20%)。学习态度很重要,应当加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表现优异,但是不擅长书面考试,因此,对于这一类型学生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考虑。

(三)平时测验(40%)。共四次,不应仅局限于口语测试或笔试,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采用组成团队完成课题内容、随堂发言或表演等形式,任课教师当场点评及纠正。作业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既环保,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课堂发言或表演时,“演技”也作为考核项目之一,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得当也是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反馈。

(四)期中考试(40%)。共一次,考试题目除了书本上的内容及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日常生活问题、课堂用语、职场问题及时事问题等,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

(五)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题除了书本知识,也应适当添加时事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期中考试以及其他测验,对于考试作弊者,应该直接取消其该学年所有考试资格和下学期的重修资格,已考完的科目也应追回学分。作弊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学生抱有侥幸心理以及相应的惩罚力度不大、代价太小。日本大学生在考试中宁肯交白卷也不抄袭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生清楚地知道作弊的严重下场。

(六)校内日语辩论大奖赛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校内举办的日语辩论大奖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实战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课题项目。比赛时,评委由学校教师(包括外教)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点评并打分。

三、高级日语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一)师资队伍的选拔。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选拔任课教师的时候,除了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日语语言、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民俗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最好是在日本有过三年以上的留学或工作经历。

(二)师资队伍的培养。经过选拔后的教师仍然需要校方的不断培养,应做到“请进来,走出去”。首先,可以邀请知名高校的高级日语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专家等以讲座等形式进行有关教学法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提高本校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其次,校方应资助任课教师参加国内相关培训课程。最后,派遣优秀教师去日本学习深造,开阔眼界,提高教师的素质与业务能力。

四、结语

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与信息,从而提高成绩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各项技能,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与热情;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可以让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打开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面对21世纪社会对多元化日语人才的需求,高级日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毛树罗.大学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文化差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2]李莉,张晓霞.关于《高级日语》课程建设的思考[J].三江高教,2012(9).

[3]刘世琴.关于高级日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日语课程第2篇

【关键词】商务日语教学;课程改革;人才需求;教学现状;课改理念;培养方案

近年来,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日益突出,对精通外语、高效沟通的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形势,许多高校的日语专业深入改革创新,在商务日语课程上更加注重实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课程安排上更加科学合理,为更好地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本文从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程改革理念和培养方法上做了简要分析。

一、当前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正日益提高,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更受社会青睐。据企业职业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企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商务营销型日语人才上,其次为组织管理型、技术型、翻译型以及策划型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通过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在各项能力中,企业最看中的是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贸易实务能力和翻译沟通能力,这就对该专业同学的专业学习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不少用人单位也对商务日语专业求职者的其他技能做出了要求,例如:最好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相关国际贸易单证知识。

相应地,这也要求我们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日语教学和社会现实状况有机结合起来。

二、商务日语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高校的商务日语教学,总体学习环境正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商务日语教学内容比例还有提升空间

日前的日语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往往注重基础日语的学习和掌握,对专业方向的突出和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太注重,造成了部分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甚至有不少同学在口语交流上不能正常进行,严重限制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2.师资力量不充足,老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当前的日语教学环境,多为学生人数过多,配备教师数目少且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年龄偏大、学校资金缺乏、教学方法传统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日语教学的开展。

三、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理念

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理念,是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人才自身能力的培养综合考虑提出的。

其改革理念在于商务日语教学内容在保持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为主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模拟环境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疏忽大意,要对其高度重视,把深化商务日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提高商务日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来思考,在专业设置上要确定其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商务日语课程改革的方法及措施

明确了商务日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结合对社会形势的客观分析,我们对其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应更加全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结合实际,保证教学内容全面充实。语言类专业的学习,课堂互动非常重要,在商务日语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从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的感观角度刺激学生,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潜能。

2.教学内容应做到难易结合,因材施教

现有日语学习教材中,不少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另外,受到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些都令日语教学的开展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同一种教学套路面向所有学生的做法,做到教学内容难易结合;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增加耐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灵活运用不同方法,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语言也将越来越趋向于工具的地位。因此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沉着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持续进取,不断提高。

4.在商务日语的课改过程中始终贯穿文化教育

要想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首先明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观点,这对于日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言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植根的深厚土壤便是文化。在商务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文化教育,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学习,培养更高层次的素质。

5.努力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丰富教学形式

在当前的日语教学环境下,各高校教师配备人数少、教学任务重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学校要扩大商务日语教师数目,并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大力培养年轻教师。另外,还可以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学校还要加强重视,在资金、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更多给予支持。

6.加强校企合作,为在校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机会

传统的商务日语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比较缺乏实践操作和实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导致在职业生涯中竞争力较弱。因此,在商务日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寻求锻炼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为在校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能接受社会的检验,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商务日语学习中的突破口和努力方向,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出更多专业知识水平过硬、涉外交际能力优秀的实用型人才是时代所趋。因此,我们要在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的复合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灵芝.《商务日语课程改革探索》,2011.11.4

日语课程第3篇

(一)大部分的单词和语法

在前面四个学期的基础日语等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建议不要占用课堂太多时间,最好能放在课文中讲解。通过句子记忆单词和语法是极具效率的。

(二)多样化讲解

讲解课文不是单纯地翻译文章,而是通过课文以及教师补充的案例,逐步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日本民俗、日本经济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基础,但是仅具备语言能力并不代表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如果忽视了对日本文化、社会、民俗习惯、经济等方面的学习,将导致学到的语言很难在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国家中与国民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很可能出现误解或者其他交流障碍。授课时除了板书,也应该配用PPT,适当增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也可用实物讲解,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直观、生动地将知识完整准确、多视觉地传递给学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成绩。

(三)在课堂上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建议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给出课题,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来解答。发言形式可以多样化,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任课教师应做一名参与者和评论者。例如:学生运用在高级日语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情景对话,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并给出参考答案,告诉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择的词语表达及用法是截然不同的,同时举出相应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一遍。这种模仿是让学生按照最佳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讨论和表达及实际操作,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训练学生表达的逻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级日语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适当地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为100分,其中包括:出勤(0%)、学习态度(20%)、平时测验(40%)、期中考试(40%),最终折合为50%。

(一)出勤(0%)

随堂点名五次,累计三次迟到或两次旷课即可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

(二)学习态度(20%)

学习态度很重要,应当加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表现优异,但是不擅长书面考试,因此,对于这一类型学生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考虑。

(三)平时测验(40%)

共四次,不应仅局限于口语测试或笔试,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采用组成团队完成课题内容、随堂发言或表演等形式,任课教师当场点评及纠正。作业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既环保,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课堂发言或表演时,“演技”也作为考核项目之一,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得当也是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反馈。

(四)期中考试(40%)

共一次,考试题目除了书本上的内容及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日常生活问题、课堂用语、职场问题及时事问题等,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

(五)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考题除了书本知识,也应适当添加时事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期中考试以及其他测验,对于考试作弊者,应该直接取消其该学年所有考试资格和下学期的重修资格,已考完的科目也应追回学分。作弊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学生抱有侥幸心理以及相应的惩罚力度不大、代价太小。日本大学生在考试中宁肯交白卷也不抄袭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生清楚地知道作弊的严重下场。

(六)校内日语辩论大奖赛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校内举办的日语辩论大奖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实战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课题项目。比赛时,评委由学校教师(包括外教)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点评并打分。

三、高级日语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一)师资队伍的选拔

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选拔任课教师的时候,除了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日语语言、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民俗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最好是在日本有过三年以上的留学或工作经历。

(二)师资队伍的培养

经过选拔后的教师仍然需要校方的不断培养,应做到“请进来,走出去”。首先,可以邀请知名高校的高级日语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专家等以讲座等形式进行有关教学法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提高本校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其次,校方应资助任课教师参加国内相关培训课程。最后,派遣优秀教师去日本学习深造,开阔眼界,提高教师的素质与业务能力。

四、结语

日语课程第4篇

关键词: 人才需求 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 日语课程设置

作为温州地区唯一的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的日语本科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模式主要是学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其他院校的经验实施的。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新需求,探索建立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必要对人才需求和课程设置等开展研究,重新审视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完善、合理。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温州医科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对本校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模式等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所学知识和工作的胜任度、满意度等,本研究对2011届、2012届毕业生和相关的用人单位实施问卷调查,共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57份,向用人单位发放120份。收回有效学生问卷调查表61份,用人单位调查表45份。总体上来看,因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经常发生变化,联系起来有困难,所以回收率不太高。同时,本研究对在温州的毕业生进行个别深入的访谈,旨在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对自我的评价、工作中的困惑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分为就业状况、知识和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三个大方面。结果如下:

(1)毕业生就业岗位

日语专业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涉及翻译、市场销售、外贸、管理、教育培训、金融、IT相关、信息服务等行业,其中从事口译、笔译相关工作的比例最大,占49%,其次是市场销售和外贸业务占28%,管理岗位占7%,金融银行等相关的占7%,与IT相关和采编的等占4%,教师占3%,其他公务员性质的工作等占2%。

(2)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

对自己就业之初感到最缺乏的知识和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占80%的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其次是日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而对于自己最自信的方面,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好的比例最高,达到52%,其次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团队合作能力强。

毕业生认为公司重视的能力首先是日语综合能力,其次是日语口译和听说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认为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首先应该是经贸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是日语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按多少依次是使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工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基本上被认为是日语口译能力,其次是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日文电脑操作能力。

(3)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方面

毕业生对学校日语专业的设置整体反映良好,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的占73%,17%的人认为一般,10%的人认为不太合理。

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来看,认为开设得比较实用的课程依次为:日语(视)听说和日语会话、日语口译、基础日语、日语翻译、日本文化研究、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本概况、高级日语。认为开设得不太实用的课程依次为:日刊选读和日语语言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日语阅读、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毕业论文、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日语写作、日本概况。另外,毕业生认为还应增设的课程的必要度依次为:商务(外贸)日语、同声传译、旅游日语及科技日语。还应强化的能力重要度依次为:口译能力、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阅读能力。

毕业生们对学校的教学意见和建议,首先是加强实践锻炼,其次是加强听说训练和增开经贸等方向的课程,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应改进教学方式。

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总体评价为良的占56%,总体评价为优的占44%。

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最认可的是日语综合能力,其次是口译能力和听说能力,最满意的方面首先是工作态度,其次是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再次是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认为我校学生能力欠缺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工作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是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认为我校学生还应培养的能力依次是日语口译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听说能力、计算机能力和社交能力。

对我校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排在前三位的是创造更多学习日语的实践机会、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和强化口译能力,其次是增加外贸、经济类的课程、提高听说能力、优化师资提高教师水平。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自己评价方面,主要反映为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不足、日语听说能力不够和计算机技术缺乏等,而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工作态度和日语综合能力给予肯定的同时,感到学生缺乏的能力和应该培养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和口译能力,这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基本一致。在课程的重要度方面,学生把听力、会话(口语)、口译三门主课被列为前三甲,分别达到100%、100%、90%,充分显示学生自身也重视听说力和口译能力的培养。认可较差的是日刊选读、日语语言学研究及日本文学等课程,被认为对工作没有帮助,所以不被看好。在增开课程的必要性方面,外贸日语、同声传译以90%、80%的高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课程,显示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迫切;旅游日语和科技日语也被一些学生所要求。对学院日语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看法一致,都认为还应该创造学习日语的实践机会,加强实践锻炼。

综上所述,我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工作态度较好,日语综合能力较强,但是实践能力不够强,日语口译和听说能力还不能使学生和用人单位非常满意。虽然日语专业从成立之初就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译跟上”的教学理念,夯实日语基础,强化日语听说能力,提高口译、笔译能力,但主要还是在以教室、校园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下进行的,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完成,因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和温州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来温州的日本人,包括留学生很少,与日本进行贸易的公司、企业并不多,很难有真实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而听说译的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提高的。其次,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经济、贸易、商务、旅游等方向的日语课程近几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三、改进措施和改革目标

从以上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日语专业要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日语人才还有许多路要走,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合理化。首先强化日语基础知识包括基础日语、日本文化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加大日语听力、会话、口译方面的课程,缩减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课程,增加更多的经贸等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其次,利用学校的资源,鼓励学生辅修与就业方向有关的法律、管理、金融、信息等相关课程,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提高今后就业时的竞争力和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另外,在内容上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展如小组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课堂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评价体系等。另外,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把教学转移到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把日语学习应用到实践中。

3.加强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建设。聘请日语且有其他专长的优秀教师开设日语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方向、高水平的日语学习环境。同时,引进有外贸、商务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师资水平,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结构合理、知识背景丰富的师资力量。

4.进一步巩固与拓展合作办学模式。在巩固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充分利用日本的大学教育资源,充实国际化办学的合作项目,除了采用(2+2)、(2.5+1+0.5)模式之外,积极拓展(3+1)、(4+2)、(1+2+1)等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程玲.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高教版),2009(10).

[2]卢学梅.从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谈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J].新余高专学报,2006(6).

[3]梁红梅.绍兴市日语人才现状及需求走向调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2).

日语课程第5篇

一、阅读课有助于深化日语语言知识

精读课是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语言技能主干课、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方面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所授内容主要是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构件与会话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构筑起来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正因为在语言要素和技能的传授上具有综合性或基础性,所以最近我国日语教育界陆续将精读课改称为“综合日语”或“基础日语”。阅读课的教学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技巧)或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课不应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首要教学任务,如果任课教师上课伊始就解释语法或要求学生练习句型,在教学理念上则失之偏颇,而学生在阅读课上只重视记忆单词、理解语法,亦属主要学习目的发生错位。精读课和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正鹄,更不能倒置。但是如果为从文章内容中读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逐行逐段甚至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文内容时,阅读课的确还具有强化、扩充语言知识的亚功能。譬如,在阅读课中邂逅曾在精读课上学过、却记忆模糊的语言知识,此时就能起到加深理解的教学效果。可以这样理解,精读课是初步接触和理解单词、句型等具体语言知识的过程,而阅读课是对这些语言构件在意义上拾遗补缺、融会贯通,在功能上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数量上增益扩充、集腋成裘的教学过程。在语言知识的掌握上,精读课和阅读课应具备这样的相衔性和互补性。阅读是为了读懂文章,以获取信息、知识。但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或新的语法现象时,读者自然要查阅词典、语法书,或通过其他途径弄清语言知识方面出现的盲点,而这个过程客观上能促进读者增加词汇量或巩固语法知识。同时,为了读懂文章而关注某一生词或某种陌生语法现象时,有针对性地查阅词典或语法书籍而掌握语言知识的效果,总比盲目记忆显得更为牢靠、深刻。在外语学习中,单纯死记硬背单词或语法并非上策。背词典掌握的单词,不会实际运用,则是个死的符号,记忆可能会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纵然是将整部词典的词条短时内输入大脑中,恐怕也只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并不意味着已真正掌握了这些词汇。包括单词在内的语言构件的掌握,必须经过接触、理解、练习、记忆、运用这五个阶段。背词典学习单词只是接触、记忆的过程,而缺少在实际语境中理解、练习和运用这一更为重要的认知过程。日语词汇中存在大量“漢語”(日语中从汉语吸收来的词语),对于中国人学习日语固然是个捷径,但也很容易使人望文生义、皮相理解。譬如,日语和汉语中的同形汉语词,在词义关系上,有的完全吻合,有的部分吻合,有的大相径庭,有的在现代词义上则南辕北辙(比如“娘”等词)。在这种词义有相当差距的语言现实条件下,以中国汉语词义理解外形接近或相同的日语“漢語”,是个危险的学习方法,有时甚至是“陷阱”。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漢語”,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不可低估,既干扰着他们对日语词义的准确理解,又会阻碍其正常日语语言思维的养成。因此,理解、记忆日语中的“漢語”词汇,很多时候不能“以貌取人”。在阅读中,低年级学生应使用编纂水平较高的各类《日汉词典》帮助理解、掌握单词。到了高年级阶段,理解日语词义,应回归“原典”,即查阅《広辞苑》、《国語大辞典》等日本原版的权威性“解释性”词典,弄清该词的庐山真面目———真意、本意之后再行记忆和阅读。况且有些文化内涵深厚的日语“漢語”和“和语”词汇,只有这些词典设有专门词条予以解释,或只有依靠这些词典才能捕捉到其真谛。记忆单词应在具体句子形式或语言环境中进行。有了具体的语境作陪衬、作铺垫,才能更好地凸显出一个单词的多义、多用。况且相关具体语境留下的深刻场景印象,以后很容易让人想起该词的不同用法。在阅读课中,通过阅读纯正的日语文章,学生能有机会在具体句子或实际语境中接触到众多词汇、语法现象及丰富的语言特征或表达形式,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到各种日语知识。

二、阅读课有助于提高日语写作能力

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感情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双向性信息传递过程,一方面要理解(包括听懂和读懂)对方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表达(主要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自己的思想。在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阅读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阅读课,学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阅读能力,扩充词汇和语法知识,增加日语以外的各种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中日文表达习惯的差异,从而掌握准确的日语表述形式。学习外语时,尽管掌握了单词和语法,但不一定就能掌握外国人的习惯性语言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与掌握单词、语法等语言构件同等重要的是,要做到能写会说符合外国人语言思维习惯的句子。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用日语表达思想感情,必然要受母语思维定式的影响。语言思维本质上反映着一个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和长久的心理积淀,属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要消除日语专业学生汉语式日语表达习惯这一“痼疾”,最佳办法之一便是让他们多读日本人撰写的经典性文章,在句子中理解词义、语法,在段落中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述形式。上阅读课时,任课教师应提示学生,在日语文章中,从中国人的眼光看越是不可思议的表达方式越是值得重视的日语语言知识增长点。因此,以读懂日语文章为目的,关注词语用法、句子结构、段落安排及文章体裁的同时,学生无形中就会受到该文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影响。如此这般,阅读的文章多了,自然就会照葫芦画瓢,写作时在词语用法、表述形式和篇章结构的安排等方面定会进步,就能写出合格的日语文章了。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写作属于书面形式的表达,因此写作课是外语教学中的主课。因这一课程性质决定,目前很多学校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后才开设此门课程,而不像听力、会话等其他语言技能课,学生入学伊始就能学到这些课程内容,接受语言技能的训练。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则能够把该门课程当做写作课的基础或导入,同时也可视为对写作课的辅教学手段。另外,在阅读课上任课教师可以合理设问,让学生笔头回答,或要求学生笔头归纳所读内容或写出读后感,这些均为阅读课对写作课的有力补充。因此,如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阅读课则能够成为写作课的良好基础和补充,而写作课则是阅读课所学语言知识和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是阅读课部分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合理展开。

三、阅读课有助于对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

日语课程第6篇

【关键词】高职;办公室日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把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本位”和职业教育的“技能本位”这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特定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专才”培养模式。办公室日语作为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比其他类型课程更加强调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视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便于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体现了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对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高职日语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市场经济调控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影响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都开设了专业技能课或实训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拓宽渠道,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从整体思路来看,既兼顾理论学习又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却明显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口语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所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到工作场景的日常表达中,以致毕业后至少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2、3年后才能真正胜任。

从课时安排来看,多数院校在低年级不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把更多的学时放到日语基础课程上,将日语专业技能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阶段,一周2个学时,开设一至二个学期。这样使得授课任务艰巨,但收效甚微,同时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自动就把这类课程划分到了“非重点课程”的范畴,态度上较轻视,同时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在课堂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并未有真正的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只熟悉某个部门的业务内容,这也使得教学的内容偏于单调,或者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生动性和立体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过大,学生觉得生涩和枯燥,课堂气氛沉默。在授课方式上,多数教师还是以将基础课程的传统模式来进行授课,成了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工作交际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开设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课程定位与教学模块建设

1、课程定位

办公室日语是应用日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开设一个学期。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常见办公环境下的日语口语能力、交际能力和业务交流能力,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该课程不同于商务日语专业的商务日语会话课程。课程内容不单是侧重于商贸方面的日语会话内容,更是涵盖了常见办公场合的日常用语、人际交往常用表达、办公室接待服务用语、办公软件常用词汇、会议发表常用表达、办公室业务洽谈用语、商务规范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日语进行日常工作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尽早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模式。

2、构建课程教学模块

课程定位要求课程内容的涵盖面更广更细化,而现在市面上出版的一些办公室日语或商务日语会话类的教材并不适用,多数教材存在内容松散不够规范紧凑,导向不明确,知识模块设置不够合理,很多内容过于生涩难懂等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生源的特点,教师必须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职教原则,满足各层级学生对日语教学的差异性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要难易结合,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尽其能,各有所获。还需要重新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块,按日常工作任务流程来划分每单元的任务类型和完成指标。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仿真的工作项目或任务的项目课题,去体会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办公室业务的流程,认识到各个环节中的链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关系,从而学习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岗位操作和管理的技能。

三、办公室日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1、设置仿真的项目课题

以模块划分的任务类型中,必然包括每堂课的具体项目课题。每个课题都应该是在一个仿真的、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相似的实训环境下进行的。实训课程的本质还是教学,因此实训场所应突出教学目标。场所应安排在校内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内,各种配套设施及设备都要考虑教学的需要,便于学生操作。在这种授课环境下,学生在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下会激发学习动机,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话,就很难令他们产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无法加快知识消化的速度,难以立即参与到模拟环节的实践当中来。

2、教学设计要合理连贯,难易结合

高职院校教学班学生人数过多,一个教学班的人数有的多到30人以上,外语是一门语言课,非常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活动较多,学生参与性强,可一旦班里人数众多,空间和时间有限,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笔者的经验是以团队为个体来完成整个课题的实训环节。团队的人数最好保持在3-5人以内,避免人数过多或过少导致个人任务负担过重或者任务分配不均;教学内容设计应难易结合,合理分配时间,使各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当中来。

项目课时的安排要集中并连续,在讲解过后,要及时保证学生能马上尝试着去运用,也就是讲授+实训的模式要保持连贯性,以保证学生能完成多项操练程序的综合练习,每个项目课题的时间至少要在4课时以上,以形成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整体认知,能有条理有进度地完成项目课题。

3、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办公室日语课堂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强调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的体验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把两者有效地结合。

在课堂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自设情景、分组讨论等形式来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到“来访接待”这个任务环节时,里面的项目课题包括:前台接待服务、交换名片、业务洽谈等。教师在讲解完各个课题的常用表达和常用语、注意事项及涉及的商务礼仪后,并不给出固定的会话模式或会话例文,而是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留时间给学生,要求以团队演练的模式再现该工作场景。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引导和提示,并提出评价标准,只要求完成工作流程而不做其他硬性要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把“来访接待”作为下一课时的工作内容,首先会明确团队个人的责任分工和职能范围,自备名片和道具,接下来在接待工作流程中会涉及到给客人带路、请客人就座和给客人上茶等具体工作细节,这时学生会根据场景需要收集资料,灵活调整会话内容,个人演练后再进行团体合作演练。在工作场景再现的环节里,经常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学生在看其他团队演练的时候也会和自己团队的表现做比较。最后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再对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和纠正,这种模式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也使教学效果有了提高。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讲”,而变成了“导演”,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要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参加活动;最重要的是在结束以后,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能通过“体验”活动有所收获,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准备,能对“体验”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预先的思考,还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2)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辅助应用。工作任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决定了各个教学模块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相应地变化。比如,“演示法”在教授商务规范礼仪模块时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教学法”在教授“投诉应对”项目模块时更便于学生理解;“情感教学法”在讲授职业道德规范时合理运用会增强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法”在教授“业务洽谈”项目时是非常适用的。另外,运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学手段,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能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训课程,需要采取信得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考察评价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应构建课程内容与业务职能内容相联系的考评体系,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评价方式上,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真实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红.商务日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场现代化,2007.11.

日语课程第7篇

[关键词] 日语歌曲;基础日语;作用;方法;要点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10-1

基础日语是一门零起点专业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日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日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法上的难题,为以后的日语学习提供一条便捷之路 ,是一种既能让学生接受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日语的教学是一门零起点学科。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最后能否说的流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兴趣。当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感兴趣时,会投放更多的精力在上面。日语歌曲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内容活泼并简单易懂、而且更接近现在的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对日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词汇的记忆,使日语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二)良好的语感的导师

要说一口语流利、地道的日语掌握其韵律和节奏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日语歌曲中的歌词靠近生活、自然、节奏感强,更贴近日常口语会话,适合学生练习口语。通过适当的日语歌曲欣赏和演唱,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日语学习气氛,并通过歌曲使学生体会阿尔泰语系的日语和我们母语的发音不同,并且经过反复练习后让学生将歌词说得流利、自然,也为以后高级日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在每节课中进行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授课中可以安排一首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日语歌曲,歌曲难度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选用“あいうえおの歌(五十音图歌)”,再到“さくら(樱花)”再到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教学中我们采取将一首歌曲先听一遍,再了解歌词,最后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欣赏,熟悉所学歌曲韵律,这时就会有学生跟唱,再到能够简单地吟唱歌曲,最后大家再放声一起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记忆一部分日语歌词,即时不看歌词也能听懂大意,并能了解歌曲的意境。在学生渐渐熟悉一首歌曲时,他们口语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时机成熟时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日文歌曲演唱的比赛或者举办日语文化节。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例如:食品、动物、明星的相关词汇,从而再一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运用歌曲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

中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日语教授过程中必然要联系到中日文化差异。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日本文化相关的歌曲进行教学,营造日本文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日语歌曲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所选的日语歌曲要被学生所接受

据了解现代基础日语阶段的学生全部是90年以后出生,这就要求教学所选歌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授课时就要挑选一些欢快、好学好记、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民歌《北国之春》,流行歌曲《后来》、《最初的梦想》、《小手拉大手》等都是由日文歌翻唱而来,可找出对应的日语原版歌进行教学,这样贴近它们的平时生活,容易记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充分发挥歌曲教学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歌曲教学法因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被学生所接收和喜爱,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的工具时,反而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因此,使用歌曲教学法,最好在三个阶段使用。第一阶段:课程导修时。课程导修是学期开始时让学生对课程有个简单了解的先行课,这时引入歌曲会使学生对日语更感兴趣,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阶段:讲新课之前使用。讲授新课内容前播放一首相关的歌曲,有利于学生通过歌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本文化,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用歌曲教学法辅助日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日语的独特韵味,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增强语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日语歌曲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凤麟.日语歌曲在日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56-157.

[2]黄文泉.浅谈日本歌曲在日语教学实践的感想[A].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第五届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