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19:13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1篇

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在高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节省了教师的备案时间。此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其通过学习任务与教案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我学习,逐渐的挖掘文本知识的深层含义,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1925年秋在写《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概括了青年时期的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当时的情境,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解读文章,并掌握知识要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

新课改教学中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为学生创设文本外的情境,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把文本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为学生提供很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兴趣,开阔视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在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的原理,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提、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里,教师已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些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起来也会比较乏味,这就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课堂要求,有目标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在做喷泉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做实验时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流程,在确定每一位学生都掌握的情况下,为学生布置试验室,并进行分组,在老师不帮助的情况下,学生间互相帮助,安全快速的完成试验内容,给予试验成功且快速的奖励,这样把个人的荣誉转化为机体的荣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制定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

任务学习即是指为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以及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其学习任务的过程,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以分数的形式来衡量完成任务的质量,这种方法被称作为任务型学习。把其应用在高中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记忆,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如,在讲元素周期率这一章内容是,教师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元素,为其讲解它的特点、化学性质以及作用,并为其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如背诵元素周期表并掌握用法以及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抽查,任务完成好的适当的给予奖励,如果没能完成任务,教师应该给予合理的教育并惩罚,鼓励并激励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物质,如磷的自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2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课堂美育的必备步骤。而作为“图文并茂”的演示讲稿或多媒体作品,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创设一个美妙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迫切愿望。

2上机操作,结合教学实际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够掌握所学要点。在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形图像的加工”教学中,笔者安排了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选择“磁性套索”工具或者“抠图”工具将自己的照片抠出和校长的照片组合到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任务驱动,培养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法是信息技术学科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中,笔者先提出问题:“咱们班的某某同学想下载一首好听的MP3,有哪位同学能帮他下载?”同学们都踊跃帮忙,很快就下载了好多MP3,之后老师又提出问题:“那么‘文本’、‘图片’和‘视频’信息又是如何下载的呢?”学生们根据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的学习,自主探究掌握了文件的下载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因特网信息的查找外,还学会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信息的下载。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单独辅导,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

4注重合作学习,促进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课堂也是一个协作的课堂,因此,在教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鼓励,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老师讲解,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完成任务。红寺堡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多同学的操作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但要进行新课的讲授,还要顾及一部分同学的认知水平,所以每节课都要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缩近同学之间的差距,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让所有的同学都能齐头并进。

5归纳小结,注重任务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3篇

目前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也是逐步的发展而来的,就如何在物理的教学过程里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全球范围之内展开了十多年的实验.然而所收到的效果却不太一样,随着目前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多样化的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也作为了现在的一类教学的手段,也获得了国内的中学的物理学老师的认可,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开展,还在相关的领域得到了杰出的成果.也在几个方面进行了运用,但这些运用也不是简单的重叠,这类运用还无法将真正的信息技术与中学的物理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因此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甚至会有一部分的教学上的失误.

2对于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上的运用

2.1可以进行信息的运用,以此来进行物理现象的模拟,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

对于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情景的设计,对教师来说,将模拟实验进行新课的引入,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而言,在兴奋的过程里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也可以进一步的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物理的世界里有许多的事物是人类的肉眼所能够触及得到的.很多的现象就算借用了最先进的仪器也很难查明.但目前可以进行多媒体电脑来仿真和模拟,也可以将一个没有办法看清的现象进行呈现.这一现象过程的明显效果也使得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进一步的加深.在现在的教学过程里,还可以进行信息手段的利用,这样就可以将在日常中较难展现的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演示,这样不但能进行学生视野的拓展,也可以进行学生视野的认知,进行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和升华,也可以运用理论进行物理现象的实践.

2.2进行信息技术的利用,对物理的实验环境进行仿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物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这个实验也可以对物理的学习进行贯穿,对物理的学习规律也能在过程之中进行限制,这一实践的结果也不会被得到广泛的承认.实验的结果也有很多都会和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再加上实验室之中有许多的规章制度进行限制.还担心实验会发生一定的以外,或者造成实验仪器的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会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还会限制住学生对问题发现的范围.使得学生更照本宣科.而多媒体电脑则会超脱许多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但可以进行物理的趣味性的增强,还能进行试验条件的变化,也节约了财力和物力.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培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3对于网络资源的使用,也可以对物理教学的互动,对师生的研究范围进行拓展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也提供了许多的知识和理论.这使得这类的网络资源的开发也可以提高目前的现代工作者的素质.网络资源还具有许多的特点.这一类的资源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也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知识的交互和共享,这一类的共享也会实现知识信息的最大化,以此来打开学生的眼界.对课堂和教学进行优化,对教学的效率也进行提升.

3对于信息技术在物理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1对于教学基本功能的忽视

有很多的青年教师利用了电脑知识的优势,不对教学的基本功进行训练.还有很多的教师一来在互联网的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重视,这些会导致教学的课堂之上有许多的口误和出错,很多的教师在一节课之内,只有鼠标在动.但学生却没有领悟到课堂的精华所在.特别是在物理教学内的解题的灵感和心得.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打动人心的部分.这也无法进行课件的提前制作,但不能在课堂上被忽视.所以在这个时候板书也是不能免去的,板书重视的表现力也比较强,可以进行随时的写可看,内容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删减.这项技能往往也被视作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的功力,有许多的物理教师将电教的手段作为万能,将直观的课堂操作的实验进行了屏蔽.很多的教师在一个学期之内甚至都不会进行课堂的操作实验.

3.2过于喧宾夺主,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有了掩饰

对于外观漂亮的片面追求和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另外一个比较普通的问题,在很多的课件的使用过程之内还会用到音频的材料,这对课件的过分渲染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分散.过分的对课件的表面形式做了强调,而掩盖了课件的实际内容.这也使得学生的一堂课成为了没有主题的娱乐片,虽然生动有趣,但是并没有对实际的内容进行学习.课件的制作还要讲究从实际出发,要看实际的作用.在实际生活里,我们也要多对实际的功效进行肯定,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多媒体的教学健康有效的进行开展.

3.3教师成为解说员,对教学的两方也欠缺一定的沟通

有很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大部分都在进行课件的掩饰,像一个解说员,对学生的反馈则无动于衷,许多的学生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却看不到教师本人,在教学的过程里缺乏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枯燥又无聊.

4进行解决的方法

4.1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和物理的课程的整合之内也是信息社会里的新出现的一类进行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在这一类的整合的过程之内,教师还要有相关的培训.要使得教师认识到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的资源,而且教师也要对课程的有关技术进行整理和加强,对于网络环境之下的技术和理论的培训进行学习和研究,可能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还要进行有创新的利用使得学生可以进行开放互动的学习方面的活动,使得信息技术也可以成为一个理解和探索的平台,而对学生来讲,这类课程的大多数还是让学生自主交流沟通,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追溯.还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水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加强,唯有对师生的具备的整合进行加强,才可以对真正的意义和信息进行整合.

4.2对于科学合理的设计也是整合的核心内容

对课程的信息整理也作为了一类学习的有机构成部分,这也主要表现在了对课程的学习活动之内的对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课程的目标可以更好的完成,虽然整合不等同于混合,但这在对信息技术的强调之前,教师还要对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解,以此来进行学科教学的需求,以此来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缺陷.使得学生课间进行高效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讲,信息的技术也作为一个终身都可以进行学习技能和认知的工具,也是设计和整体的灵魂,虽然信息技术只是对知识传递的媒介,但在教学的角度来说,教的是什么比怎么进行教学更加关键,也要对教学的信息手段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解,还要使得教学中的难点和复杂的知识点得以透析.

4.3还要进行全新的课程资源观的树立,使得资源可以被开发

过去,由于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还没有被纳入到资源的范围,和传统的教科书相比较,社会的资源也是比较丰富的和开放的,还要以具体的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及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的特点,给予学生多个方面的刺激,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得学生能身临其境,还可以对能力进行提高,对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影响,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和达到的.因此,在物理的学科之中,还要对社会的资源进行利用.特别是作为网络资源,还可以使得各类的资源和学校的资源融合到一起,为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提供服务,这一选择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

4.4对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4篇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实际中的信息,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式上,包括对教学资源的收集、课件的编辑以及利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原本略显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也能将较为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使得教学逐渐的脱离了封闭的状态,慢慢的走向开放。而通用技术是在日常活动中利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通用性。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通用技术主要指的是一般的教学课程,并不是指单纯的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一般高中教学中的劳动技术科具有本质的区别。通用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就需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1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教学课程中的通用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同属技术学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算是一门辅助工具课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并利用其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中。

2.2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教学难度。关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对通用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丰富高中教学的方式,并且能更加形象、直观的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展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仅在通用技术教学的课程设计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各个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第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章节都是在教学实验室中完成的,这主要与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并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学生要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很好的掌握电子技术,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并通过讨论、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我们有很多高中学校,其实并不具备让学生进行大量实验的条件,所以可以用专业的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这样也能达到原来的教学目的,这也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以及策略的整合,不仅简化了较为繁琐的课程,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2.3高中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那么在知识面上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利用目前网络信息高度共享、丰富、无时间空间界线等特点,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到通用技术教学课程中。这样整合的优点在于,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拓展新的知识,紧紧与时代接轨,并完善课本中的知识。如高中教学中,一些实验的过程与背景材料,不可能详细的整篇整幅的阐述,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去了解,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知识点,还可以巩固原本学到的知识。

2.4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教学评价的实施,这样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进行整合,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还体现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有关通用技术教学的网站,并设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将学生的个人档案储存到教学网站上。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价标准,让学生通过网站能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利用网站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设计等成果展示到网站上,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通用教学过程中。

3.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5篇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与人文因素的相互融合。1.发展性。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看,很多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提出,发展和应用都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随着时展而发展的特点,不得不承认的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2.综合性。综合性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又一特点,与其它学科单一知识或仅几门关联知识不同,信息技术涉及范围既包括基础学科,又包括边缘学科,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工程、光学、生物学……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性,而具有一定的文化课性质,需要人文因素的渗透。3.工具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与其他工具性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可以通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把它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相融合,特别是一些人文学科中,使学生在拥有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提高人文素养。4.应用性。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种应用性可以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一个有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需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社会责任感,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而这中间的桥梁就是人文素养。

二、人文因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人文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人文因素与高中信息技术的关系来看,人文因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庞杂的时代,各种信息需要我们去辨别,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因此人文素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渗透,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会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迷失方向。例如:在互联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抵制某某产品的极端活动,一些抵制行为是爱国的表现,但有一些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因此人文素养在信息辨别上的作用能使学生具有辨别信息的能力。2.避免因信息技术而造成情感弱化。需要承认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与人交流,便利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因信息技术的优势而拉近了人与人的沟通,但信息技术归根结底还是机械化,技术化的产物,当中缺少人文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因此人文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对信息技术机械化、技术化的一种弥补。3.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人文因素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课讲述比尔•盖茨的成功历史和经验,以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励志故事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4.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高中时代的学生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教会学生一门知识或一门技术,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正确的地方。例如:熊猫烧香的病毒制造者李俊,他拥有很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却没有将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正确的地方,反而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是最典型的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没有给予及时的人文素养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5.避免过度依赖科学技术而忽视自我意识。目前的信息技术正以一个非常高速的状态发展,在取得了较大进步的同时,一些消极的思想也随之出现,过度注视信息技术而忽视人的自我意识,对于一些工具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如信息技术,人文素质的教育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三、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6篇

所谓的信息技术,包括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在本文中则主要指的是以数字化为基础,通过计算机、通信电缆等将文字图文信息、语音等结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通过交互式的操作来感受熟悉化多媒体信息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方面的处理优势,通过设计教学课件,并运用计算机等硬件来将其展现给学生。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们可以在一种交互性的学习状态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信息及技术主要发挥的功能是辅助教学。即通过信息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最终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传递给学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新型的沟通载体,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

教育学家指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学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客观环境,包括了学校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个指学生的心理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于教师来说,学习环境则包括了客观教学环境和教师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客观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而心理环境则包括授课心态、与学生和其他教师间的关系等等。在信息技术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们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具有过去性和思想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起来往往存在着学习困难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则可以将历史知识以立体化的影音图像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使整个历史课的学习充满乐趣,还可以使教师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2、使教师教学发生变化

首先,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变化。在运用信息制作课堂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这使得教师的自主性得到了扩大,进而借助信息技术,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制作丰富有趣的教学设计。其次,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使传统的历史学科在知识传递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的倒课、授课、讨论、复习等环节有了新的不同。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拓宽教学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和容易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后,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质变。在传统教学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学生们阅读书本,而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各类多媒体都成为了传递知识的载体,使课堂教学容量都得到了扩充。不仅如此,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景创设,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历史环境中去学习。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与图示法、演示法和板书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们在探究发现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束缚和限制被打破,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方。可以说,信息技术将知识赋予了生机,使学生们的感知和思维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的各个学校之间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使学生们可以坐在教室里,获取任何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内容,实现了跨时间,跨地域的学习。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工具,其最重要的是将学生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

四、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技术没有科学合理地应用

在许多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并为对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形成重视,也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来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而是盲目追求多媒体和计算机的使用,甚至存在将信息技术的美观程度当成是衡量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了所设计出的课件和教学环节,往往华而不实,不仅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影响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成为了“技术唯上主义”。

2、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未突出历史教学特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后,有些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媒体材料的便利性、多样性和课堂活动的灵活性,围绕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设计教学。教学中媒体泛滥,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一齐上,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此外,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直观形象,而忽视了理论的抽象概括,不能将媒体演示与教师的讲述有机地结合,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起发,导致学生无法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真知。

五、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策略思考

1、教师应转变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要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适应教学改革的时代大潮,历史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历史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信息技术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教学创新才更有源泉和动力。

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第7篇

检索到资源是在高中教育中推广信息技术的第一步,接着就是对信息的分析和加工,在高中教育中推广信息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和加工,结合实际的课程需要,最终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应用。对信息的分析和加工是学生把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内化为自身所需知识的过程,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意识也会得到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比如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甲中学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在中国东海中国可能与哪国发生战争?有什么样的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冲突?如果发生战争那么谁将获胜,为什么获胜?战争对两国造成的伤害?你认为战争的危害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后,再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再利用演示文稿或网站,对上述问题进行逐条解答,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保障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的顺利推广。比如,整理、收集文字资料或进行写作时使用WORD;统计、分析数据资料或制作统计图表时使用EXCEL;综合使用文字、图表制作演示文稿时可以使用POWERPOINT;在网上分享学习成果时可使用FRONTPAGE;对图片进行处理时可以使用PHOTOSHOP。在推广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信息能力和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并及时给予帮助。

二、信息技术提高了高中教育的协作性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协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协作技巧、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备受国际教育界的推崇。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推进,协作学习逐步得到推广,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不仅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还有利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的推广[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大课堂授课、教学内容的限制,协作学习一直无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了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提高了协作的效率,扩大了协作的范围,改善了协作的方式。甲中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交互渠道和资源库、知识库、工具库提供的素材,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小组联系、小组讨论、小组研究、同伴互教,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共同进步、彼此帮助,共享合作成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生尽快融入群体中,强化了教学、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协作工具的作用是通过多种网络技术实现的,比如视频会议系统、论坛、智能性较强的网络教学软件、聊天室、留言板等。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必要时要给予及时指导。值得注意的是,老师组织协调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协作学习效果的强弱。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