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06 16:04:55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1篇

关键词:国防生;军训教官;探索;实践

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对新生进行集中军事训练,是我国法律赋予的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军训,大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可以树立现代国防观念、夯实国防意识;可以纠正散漫的生活作风,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等。因此,大学生参加新生军训无论从国家利益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05年,东华理工大学招收海军国防生以来,我校国防生便承担起新生军训教官的任务。本文就这一具体情况和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军训工作和参与国防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略谈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国防生这一群体的招生办法和培养方式,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目前,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高校已有117所,全军共成立后备军官选培办82个。我校自2005年起开始招收第一批海军国防生,就成立了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和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挂帅指导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由国防生承担起新生军训教官的任务。经过几年多的实践摸索和工作总结,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已初见成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1.紧跟国家教育形势,探索一条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模式,有利于综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2001]48号文件有关要求,2005年全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都要开展学生军训。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60万增加到2006年的547万,若加上普通高中招生871万,到2006 年参加军训的学生总数达到了1418万人,按照教官与学生人数比1∶50计算,需要的帮训官兵约28万人次以上。近几年来,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以及部队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特别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裁军,使得从部队抽出大量的人员来保障大学生军训已越来捉襟见肘了,同时普通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数量骤增,据计算,每年将有500多万高校学生需要接受军训教育。这就要求更多的部队官兵参与新生军训,极大程度地加大了部队的正常工作压力。国防生作为部队的后备军官,具备一定的军政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采取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的措施,既缓解了参训部队人员不足的压力,又给国防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其达到双赢,可谓一举多得。这种从实践中生成的新的军训教官模式已比较成熟,顺应了大学生军训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缓解了部队教官供求不足的问题。

2.国防生双重身份具有自身优势,具备承担大学生军训教官任务的综合能力。

国防生同其它大学生一样,都历过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相同的大学生活经历,对大学生活有着亲身的体验,年龄相仿是他们的优势,新生来到了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大都采取心理防守态,国防生具有准军人与地方大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军训中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更能捕捉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够更加融洽地和新同学取得很好的交流与沟通,适时调整训练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军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生作为教官的同时又是新生的学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给新生更多的帮助和照顾,使新生能尽快调整好心态,及早适应大学生活,缩短在大学适应期。

3.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有利于国防生自身的成长,为部队输送优秀的后备军官打牢军政基础。

国防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是高校新生军训工作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国防生培养手段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我校毕业的129名国防生大部分在指挥岗位任职,国防生进入部队后能尽快缩短任职的适应期,与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有着直接的影响。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2篇

关键词:军训;高中;德育

组织学生军训,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改要求,就要把学生在军训中的表现,按学分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考核。可见,军训是高中生迈入高中生涯的第一堂课,更是高中重要的德育环节。那么,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德育的契机,让它成为高中德育的开门红呢?

一、深切认识军训是高中德育工作的初始重要环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高一新生面对新环境,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有很多,主要有四方面:(1)易产生“分离焦虑”;(2)原有问题会暴露;(3)易出现学习障碍;(4)人际交往问题易在住校中显露。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在学生入校的第一个教育环节———军训中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就会埋藏堆积起来,总有一天会如火山般喷发。

二、要想抓住这个第一次的德育契机,就必须规范军训工作

通过参与我校的两次军训活动,调查我校的多次军训活动,探询别校的军训活动,查询军训活动的各种资料后,我在这里提出一些还不太成熟的军训活动规划。1.要制订出详细而又操作性强的军训计划在这方面要注意几点:(1)思政科和团委领导组织,有关部队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各科室要协调参与,年级部要管理,使教育活动的落实。(2)时间、活动要合理安排。(3)做好有关场地、设备、人员、资料的充分准备。2.军训活动的内容要贴合高中生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德育、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我校以前的军训大多是以队列操练国防教育为主,2015年的军训我们加入了紧密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及性格特点的教育内容,尤其是与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与上几届相比,学生迟到、旷课的少了,仪表问题少了,课堂纪律好了,大型集会纪律好了,卫生会打扫了,学生有礼貌了,班主任会做工作了……

三、军训活动要做到“三定、三练、三到”

“三定”就是定班、定时、定内容,定班。最好是军训时班级就分好,军训后又重新分班,会带来一些波动,对军训成果也有一些损害。定时,最好是上午主要进行队列操练和国防教育,下午主要进行学校和年级部的教育活动。定内容,最好是在计划中将内容细化,各部门间做好协调,年级部抓好落实。“三练”就是练毅力、练习惯、练精神。在对学生军训的全程跟进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军训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对军人的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军训是别开生面的高效的思想教育形式。“三到”就是思想到、管理到、效果到。我校领导对军训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作为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去落实,作为新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实践中,我们感到,除了制定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落实上狠下工夫,加强监督和考核。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抓班主任。做好军训工作单凭教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求班主任全天候参与军训工作,深入学生军训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检验班级军训成果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军训汇报表演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宣布受表彰的先进班主任和先进班级。(2)抓学生。学生是军事训练的接受者,也是军训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军训前,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引导学生明白军训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军训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好学生表现记录,各种学习都要求写笔记和心得。军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比,并将军训成绩装入学生档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评定的依据。

四、军训的意义重大,毋庸置疑,要将其成果落实并巩固才是关键

(1)年级部的管理要在军训中规范起来,并总结军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取长补短。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和协作化的管理方案应在军训中有所体现。(2)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我们借助军训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优良的精神品质应注意保护和巩固,存在的问题应在今后逐个突破。(3)指导教学,军训时就应每天下午排出一些科目的课程,年级部大部分的教师应大体定位,在军训时就与学生熟悉和交流,并指导学生高中学习的方法,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相关操作程序。军训是新生迈入高中的第一课,是实现初中生到高中生角色转换的起点,是增强国防观念竞争与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

作者:杨晓霞 单位: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3篇

关键词:军训;高中;德育

组织学生军训,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改要求,就要把学生在军训中的表现,按学分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考核。可见,军训是高中生迈入高中生涯的第一堂课,更是高中重要的德育环节。那么,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德育的契机,让它成为高中德育的开门红呢?

一、深切认识军训是高中德育工作的初始重要环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高一新生面对新环境,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有很多,主要有四方面:(1)易产生“分离焦虑”;(2)原有问题会暴露;(3)易出现学习障碍;(4)人际交往问题易在住校中显露。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在学生入校的第一个教育环节――军训中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就会埋藏堆积起来,总有一天会如火山般喷发。

二、要想抓住这个第一次的德育契机,就必须规范军训工作

通过参与我校的两次军训活动,调查我校的多次军训活动,探询别校的军训活动,查询军训活动的各种资料后,我在这里提出一些还不太成熟的军训活动规划。

1.要制订出详细而又操作性强的军训计划

在这方面要注意几点:(1)思政科和团委领导组织,有关部队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各科室要协调参与,年级部要管理,使教育活动的落实。(2)时间、活动要合理安排。(3)做好有关场地、设备、人员、资料的充分准备。

2.军训活动的内容要贴合高中生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德育、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我校以前的军训大多是以队列操练国防教育为主,2015年的军训我们加入了紧密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及性格特点的教育内容,尤其是与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与上几届相比,学生迟到、旷课的少了,仪表问题少了,课堂纪律好了,大型集会纪律好了,卫生会打扫了,学生有礼貌了,班主任会做工作了……

三、军训活动要做到“三定、三练、三到”

“三定”就是定班、定时、定内容,定班。最好是军训时班级就分好,军训后又重新分班,会带来一些波动,对军训成果也有一些损害。定时,最好是上午主要进行队列操练和国防教育,下午主要进行学校和年级部的教育活动。定内容,最好是在计划中将内容细化,各部门间做好协调,年级部抓好落实。“三练”就是练毅力、练习惯、练精神。在对学生军训的全程跟进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军训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对军人的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军训是别开生面的高效的思想教育形式。“三到”就是思想到、管理到、效果到。我校领导对军训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作为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去落实,作为新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实践中,我们感到,除了制定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落实上狠下工夫,加强监督和考核。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抓班主任。做好军训工作单凭教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求班主任全天候参与军训工作,深入学生军训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检验班级军训成果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军训汇报表演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宣布受表彰的先进班主任和先进班级。(2)抓学生。学生是军事训练的接受者,也是军训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军训前,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引导学生明白军训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军训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好学生表现记录,各种学习都要求写笔记和心得。军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比,并将军训成绩装入学生档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评定的依据。

四、军训的意义重大,毋庸置疑,要将其成果落实并巩固才是关键

(1)年级部的管理要在军训中规范起来,并总结军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取长补短。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和协作化的管理方案应在军训中有所体现。(2)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我们借助军训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优良的精神品质应注意保护和巩固,存在的问题应在今后逐个突破。(3)指导教学,军训时就应每天下午排出一些科目的课程,年级部大部分的教师应大体定位,在军训时就与学生熟悉和交流,并指导学生高中学习的方法,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相关操作程序。

军训是新生迈入高中的第一课,是实现初中生到高中生角色转换的起点,是增强国防观念竞争与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4篇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preparations for military struggle and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training continue to deepe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ilitary training a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task facing the reality of the subject at all levels. Therefor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implement training accountability, traction and dr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roops for the promotion, strengthening the forces of building is necessary. Firstly, it should indicat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of military training, and actively carry out military training should be made accountable to explore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military training accountability comprehensive benefits.

关键词: 军事;训练;问责

Key words: military;training;accountability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98-02

1 深刻认识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重大意义

胡主席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工作,站在战略全局和时展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事训练指明了方向。推行军事训练问责,将人这个战斗力的主体与军事训练这个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载体。推行训练问责是推行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保证。能够强化训练责任、激发训练动力,做到促进训练落实、提高训练质量。推行训练问责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在要求。部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部队战斗力,而推行训练问责,就是通过大抓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强化训练问责,解决军事训练动力问题、方法问题和标准问题,让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宽广。推行训练问责是改进创新训练中政治工作的紧迫课题。新形势下改进加强训练中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政治工作服务中心、保证中心的光荣传统不动摇。对军事训练问责的研究探索,以军事训练为依托,加强职能意识、价值取向、练兵动力、战斗精神的培养,丰富拓展了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更加贴近官兵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更加符合官兵的思想行为特点,必将进一步激发官兵当兵习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训练中政治工作的实效。推行训练问责是依法从严治军的具体实践。军事训练问责,明确了各职各类人员在组织和开展军事训练中的职责,完善了依法治训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军事训练的“一票否决”,强化战斗力标准。同时,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过程也是严明纪律的过程,彰显了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对于通过从严治训促进从严治军,具有积极的影响。

2 积极开展军事训练问责的实践探索

任何新做法、新经验的推广普及都需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积极开展军事训练问责的实践探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强理论指导,确保正确方向。理论的最大作用是能够牵引实践和推动实践。应该自觉把军事训练问责放在履行职能使命的大背景中来思考,放在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大环境中来认识,深刻理解军事训练转变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实质,为推行军事训练问责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要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准确把握问责对精细化管理、精确化实施的能动作用,并认真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项标准执行,确保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二是突出重点环节,搞好过程调控。检验军事训练是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能否真正的落实到军事训练中,体现到部队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军事训练问责既要辐射全员,也要贯穿全程,把训练问责落实到训练的每个环节,使之成为成为经常性的工作。要兼顾全面,既突出主体,抓好作战部队的贯彻落实,也注意总结不同类型单位的经验做法,确保问责工作的覆盖面。要敢于较真,从行政和经济两方面来保证训练问责的顺利实施,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借助科技力量,创新方式方法。军事训练领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科技创新,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大纲,组织官兵系统学习信息化知识,不断加快模拟训练、网络训练手段的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研练,也要认真抓好训练监察、训练考核、训练评估等环节的落实,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对训练质量的贡献率。四是完善制度机制,保证健康发展。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军事训练的健康发展。要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借鉴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成功做法,着力在构建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确立战斗力建设检验标准等方面,加强研究攻关,为战斗力建设打牢坚实的制度基础,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

3 着力提高军事训练问责的综合效益

为了有效提高军事训练问责的综合效益,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将军事训练问责纳入党委议训、纳入组织生活、纳入干部述职,形成党委统揽、主官主抓、上下合力的良好局面。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鼓励各级主管进入训练场,以便及时的了解和解决军事训练过程中的问题。要统筹军事训练问责与表彰奖励工作,综合运用奖励与惩戒两种手段,严明奖惩,适时问责,坚决纠正重奖轻罚、以罚代奖现象,做到奖必当功,罚必当过。二是搞好结合渗透。要把推行军事训练问责作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通过严明奖惩、严肃执纪、严格规范,加强官兵品德修养,抓好点滴养成,立足岗位践行,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把推行军事训练问责落实到发扬军事民主实践之中,创新发扬军事民主的实现形式,充分调动起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把推行军事训练问责落实到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军事训练问责的成效。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行军事训练问责最重要的两个目的就是推动部队建设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所以在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过程中要注重调动积极因素,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总结宣扬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贴近基层实际的军事训练典型,树立正确的成才导向。要真正重视、真诚帮助、真心关爱广大官兵,对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搞好转化引导,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隐患,使官兵的练兵积极性得到真正保护。

参考文献:

[1]黄献中.以问责为载体促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02.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5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is a routine template type procedure, and its basic steps are generally first learning on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hen military practical training, and the middle link and military theory training during the spare time are out of line. In practical process, the improvement of military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limited, degree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practicability is not strong, for this subjec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syncretized relation of military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training.

关键词: 军事;实用性;趣味性;枯燥

Key words: military;practicality;enjoyment;boring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06-02

0引言

自1985 年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掀起了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热潮。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军事理论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一般基本步骤都是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是军事实践训练。但中间的衔接或者说军事理论课余时间训练几乎完全脱节,从实质过程看,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提高有限,而实践训练程度与实用性又不强。于此,有必要探讨高校学生军训理论与实践训练互融互进关系。

1军事理论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1 军事理论课的定位不准确军事理论课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它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又该居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从国防教育与民族兴亡、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等关系提出,系统的专门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是其他课程教育无法替代的;从国防法律出发,强调了坚持军事理论教学的科学依据;对航海类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可以强化军事历史教育,增强国防、海防意识,从而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对于普通类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笔者觉得更多不在于为国防事业培养有知识的后备人才,而重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因此,2002 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精神,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下文以《大纲》简称),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1.2 教学内容枯燥,考核不合理

1.2.1 教学内容枯燥目前全国及地方所编教材,系统性、连贯性不强;时代性不突出;与各高校的学科特色结合性不强。而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而目前高校给军事理论课的学时却不多,因此很难在规定的学时里将丰富的军事理论传授给学生,必然会使军事理论教学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切实的实现。

笔者认为,军事理论教学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不同学校最好也能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特色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差别地教学。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要有比较扎实的军事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自己要有研究、分析军事问题的能力。在此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①《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我们依据军事训练课的基本定位,在分析各科目内在联系和总结以往近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大纲》规定的内容按属性、功能;目标要求高低和目标实现难易;学生兴趣状况进行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研究,逐步掌握了课程的重点、难点个性与共性部分,从而为重新整合奠定了基础。②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类合并。我们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将《大纲》规定的内容分为我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及高技术战争三大类,并将其作为课程的重点。为了保证课程的惯性,我们确定了三个重点作为课程的主干,分三个单元贯穿课程的始终原则。

1.2.2 学习考核不合理有些学者从现行军事理论课的考核: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不利于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出发,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原则; 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于主观题的原则; 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侧重于平时成绩。某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反映,军事理论课考试只要死记硬背保证能拿好分,因此新生往往从老生那里得出经验,上课听不听一样,只要记住思考题就行了。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将军事理论考试答题内容适当放开,一是在考题中增加论述题,减少死记硬背题; 二是要求学生答题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尽管以往军事理念教学研究有关教师、教材、考核等研究偏少,但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意识的增强。今后,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大力度。

1.3 军事理论、训练课程投入不足

1.3.1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军事教师多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军队转业干部有较好的军人风范和较多的军事知识,但学历偏低;而高校毕业生虽学历较高,但缺乏军人素质、军事知识,教学经验也不足。因此笔者从军事教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中提出,加强对外交流,有利于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拓宽选拔军事教师的途径,在军事教师的招聘上要以从部队院校引进人才为主,采取兼职和合同聘任相结合的方法。

1.3.2 军事训练设置不全,经费不足在经费保障上,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关于“地方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予以安排”的规定,合理确定学生军训经费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足额保障,避免向学生转嫁军训负担。在训练场地保障上,应协调地方政府加大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训练设施,扩大承训规模,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供便利条件,使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逐步向基地化方向发展。

1.3.3 管理机制不健全自1985年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试点以来,尽管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但它和校武装部是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许多高校军事教研室的人员编制并没有落实,发挥不了教研室的真正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以及机构的精简,一些高校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保卫处、学生处或体育教学部等,结果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搞得“面目全非”“有名无实”,使其在高校军事教学中难以发挥其职能。

2高校学生军训理论与实践训练关系

军事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军事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纳相关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军事教育不能够切然的将两者分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互融互进。

2.1 高校军训需要课程体系军事科学是一门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众多学科的综合科学。组织高等学校在校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设置哪些科目,必须坚持高校开设新教学课目所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因此高校军训需要像理论学习一样采用课程的形式组织。

“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可能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第一,理论体系;第二,知识体系(经验体系、工作体系);第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2]。三种体系除构成的目的和内容多寡不同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组织与编写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理论体系形式、知识体系形式、课程体系形式。理论体系采用的是逻辑思维的方法,将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采用的是解答、汇集的方法,将若干个与学科相关的相对独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经验(包括操作的规范、方法、措施),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排序,汇集成操作方便的手册体系;课程体系采用的是递进的方法,根据培养目标、认识心理、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秩序组织和编写,形成可供传授的教材体系。军事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学生军训是国家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决定的,一种教与学活动。因此,高校学生军训只能采用课程体系的组织形式。

2.2 转变理论教学理念要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破除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和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容器”的观念,把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学员摆在主人、主体、主动的位置,要充分发挥教员指导、引导、辅导的“三导”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加强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激发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同时更能够提高军事实践的效果。

2.3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和扩大军事理论和训练的成果开展经常性的国防及军事知识教育活动,既有利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已有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成果,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学校的特色及大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另外,要建立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军事训练影响、巩固军事训练成果,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3结束语

军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增强受训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以及尊师重教和团队意识,使之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务实的作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在校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互融互进,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达到实践训练的基本要求,为社会和部队培养、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对策实践;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57-0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转化为自觉追求,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和发展意识较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与普及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青团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拓展渠道与载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后新发展的媒体形态,如今最热的当属微信、微博等。它们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大学生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媒体用户。

新媒体环境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价值观教育带来影响,促使教育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静态走向动态;教育方式从说教转为感召、单向灌输转为全面渗透,极大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速度。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其副作用,不良信息泛滥、监管难度增大、文化多元冲击。因此,我们应努力探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对策实践,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技巧,更需要清晰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教育的新特征、新规律。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信实践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挖掘新媒体潜在的教育能力。作为其中代表的微信,正逐步成为最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3年11月其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笔者于2014年6月23日至7月11日期间,承担了天津外国语大学2013级学生军训宣传工作,参与了军训微信订阅号的信息采编和工作(以下简称军训微信),经历了由最初的39名粉丝到后来单期2223条推送量的成长,不断实践创新,逐步摸索规律。在此以军训微信为例,呈现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实践创新。

(一)设计微信版块,统筹兼顾

军训微信需要借助新媒体资源,进行精心策划和布局,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的传播优势,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传播途径,让军训微信成为学生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军训微信共设立了9个主要版块,依次为军训进行时、你军训我护航、军训规定、工作采风、军训人物、侃侃军训、图说军训、影像军训、军训小贴士。从新闻报道、规定通知、人物访谈、温馨提示等多角度,持续营造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训练氛围。

(二)服务管理并重,提升关注

前半程军训微信主要侧重服务,通过军训规定、军训小贴士两个板块提供服务信息,从乘车安排到作息时间,从训练场地到心理调适。这些信息在朋友圈里相互转发、持续发酵,最终吸附到每一位13级学生的微信上。截至6月28日军训正式开始,粉丝量已经上涨为568人,其中仅28日当天就增长了358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后半程军训微信将服务与管理并重。其一,相关服务信息持续提供;其二,海报、黑板报、标兵宿舍评比活动通知和结果;其三,开发微信签到管理功能,即在每节军事理论课开始前,学生手机发送“微考勤: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姓名”至军训微信,微信就会相应回复“签到已成功”。在有效弥补课堂点名考勤过多占用上课时间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粉丝关注量。微信签到前三天的粉丝增长量依次为428人、414人、393人,总粉丝量也急速突破2 000人大关。

(三)结合时事热点,策划主题

1.七一系列报道,提升时效性

围绕七一活动主题,避免单纯理论说教,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化宣传活动,广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形成时效性强的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其一,在“军训进行时”做“凝心聚力庆七一激情似火颂党恩”报道,策划开展“爱我校园,美我天外”清理滨海校区“小广告”党日活动,唱红歌拉歌比赛,广播站“七一”特别节目;其二,在“侃侃军训”做“永远跟党走――军人使命之我见”主题征文;其三,在“军训人物”做“军训学生党员专访”,畅谈墨绿迷彩下的青春心;其四,在“图说军训”做“今天是你的生日”祝福,邀请7月1日的军训小寿星合影留念并撰写生日感言。

2.学员主题来稿,调动积极性

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表观点的平台,他们更加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话语权。因此,军训微信需要逐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的自觉内化,而“侃侃军训”的主题征文便是自觉内化的绝好平台。征文主题紧扣军训进程,如前期主题为“A面B面――从学生到士兵”等,展现学生初入军营的新鲜与不同;中期主题为“不抛弃,不放弃――为每天的小进步欢呼”等,鼓励学生训练有苦有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后期主题为“感谢有你――给那些为军训付出的人们”等,引领学生在感谢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

3.适时温馨推送,增强交互性

在新媒体时代,交互性意味着受众有着更多的自,信息供需双方获得了更多的对等权,便于之间的顺畅沟通。军训期间新闻事件密集、信息时效性高,因此在温馨推送的层面,交互性的意义更加凸显。如学生因受到军训洗礼而在军训微信上表达了参军意愿,于是微信便适时推送《征兵入伍政策解读》,讲解征集对象和范围、报名方式、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对入伍全面了解,助力强军梦。再如军训拉歌需要歌词,军训微信便推出了“军歌嘹亮”,即向微信平台回复歌单中的序号或歌名,附有歌词的歌曲音频就会推送手机上,深受广大同学喜爱。

三、处理好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需要结合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行为特征,以实践调研为客观依据,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相对传统教育模式,需要处理好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个关系,才能灵活运用新媒体,切实将具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服务和活动,落实到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一)处理好网下活动与网上教育的关系

网下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主题活动与网上新媒体的网络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动影响的系统。虚拟空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有其现实背景和现实根源,问题解决最终离不开现实当中的实践活动。同时,网络世界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不是传统教育的“电子版”,彼此无法相互替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紧跟形式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既要“键对键”,也要“面对面”,形成网下有活动、网上有交流。如军训微信的“七一系列活动”,网下的清理小广告党日活动与网上的七一主题征文、访谈相结合,教育宣传平台聚集放大,形成“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二)处理好主题引导与意见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面对当今的网络大数据,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共青团需要牢固占领新媒体阵地,掌握正面舆论影响力。加强主题策划,结合重大主题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立足“三贴近”,超前谋划、深入挖掘、掌握主流。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方面的作用,掌握网上话语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加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互动,教育也应本着平等、共享的原则,以大学生为中心,倾听他们的声音,重视他们的意见,用平等的姿态融入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沟通方式中。如军训微信持续弘扬“烈火骄阳炼意志英姿飒爽展豪情”的军旅精神,便有学生在军训微信咨询征兵政策,军训微信随即发送相关信息,形成良性互动。

(三)处理好信息虚拟与观念真实的关系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网络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性别、年龄、身份等信息被隐匿,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交流方式,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大学生易倾诉出真实的情感、疑惑、迷惘,暴露出的一些现实中难以暴露的问题。这就要求团干部能在虚拟中寻找到背后真实的情感、实际的问题,把虚拟的信息和真实的观念结合起来,将真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倡导、积极践行。如军训微信后台不能显示粉丝的真实姓名,但能通过点击率知晓学生最关心的内容,于是军训纪实片《青春・军训・天外》适时推出,学生的热烈转发是最真实的反馈。

(四)处理开放传播与防范监管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便捷,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效性。但同时一些落后、腐朽、反动的思想言论也容易利用新媒体传播开来,削弱了传统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加大了舆论导向的难度,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团干部在积极对待新媒体信息开放传播的同时,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新媒体涉及的不良舆情要做到尽快发现、尽快上报、尽快应对,尤其要对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预判,使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环境。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把双刃剑,高校共青团工作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新媒体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切实将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落实到思想引领的全过程中。使大学生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新媒体氛围中接受熏陶感染,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兆文,陈清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邵璀菊.微信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第7篇

【关键词】军事实践 培育 军校学员 战斗精神

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事实证明,军事斗争的实践磨砺是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生成的必由之路和可行之径。

一、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需要经受军事实践的磨砺

军事实践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也是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生成的大舞台。当前军校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立足军事斗争准备,按照未来信息化战争发展的要求,在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锤炼和强化学员的战斗精神。

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首先是由当代青年学员成长的特点所决定的。青年学员身上既有许多可贵的优点,又有着自身的弱点。他们大多是经高考直接进入军校的,没有经过部队生活的锻炼;不少是独生子女,有的来自于城市,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大多数人的经历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际生活阅历。这些都是当代年轻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特点。战斗精神不是自然生成和天生赋予的。要把青年学员培养成为具有顽强意志和过硬战斗精神的新型军事人才,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对其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军事实践锻炼这一环节,以弥补其自身不足,使其在军事实践活动的磨练中,激发和生成战斗精神。

其次,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是总结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经验提出的必然要求。应当承认,军校在培养学员战斗精神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应看到,军校毕业的学员中有些滋长了和平麻痹的思想,战争观念淡漠,当兵打仗的职能意识淡化;有的对战斗精神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产生质疑,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信心不足;有的贪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必要的牺牲精神,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也有的只有“工作队”思想,没有“战斗队”思想,把上军校当成工作与自我发展的途径,只有工作的意识,没有带兵打仗的准备,实际动手能力差,带兵能力弱等等。总结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要求院校既要注重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军事实践锻炼,使其在院校里就能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途径锻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

再次,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迫切要求。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也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军校学员作为新军事变革的中坚力量,作为信息化战争的指战员,不断强化战斗精神,进一步增强打赢的信心和技能,是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未来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就要求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动力、以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为目标,强化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真正把他们造就成为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中坚力量。

二、在军事实践磨砺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基本途径

积极投身军事实践,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实践的磨砺来强化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有多种基本环节可供选择。

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科技练兵活动,在近似实战的演练中磨砺学员的战斗精神。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科技练兵活动,使学员熟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战场条件、战争样式,了解其作战节奏和强度,掌握应对步骤和手段,这就为培养学员敢打善打信息化战争的高昂战斗精神奠定了基础。在科技练兵的实践活动中,要在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科技练兵的新思路,以提高科技练兵的实效和质量。在科技练兵实践中能开拓探索新思路本身就是高昂的战斗精神的体现。要立足现有条件,在战法研练上创新;要在科技练兵的强度、难度和险度上创新;要在模拟化、网络化训练上创新。

二是组织学员到部队见习,在部队实际生活中培养学员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军事院校里面学过军事技术的同志,必须到基层连队去锻炼。军校应尽可能地安排学员到军事训练和战斗精神培育搞得好的部队,让他们身临其境见习和感受战斗部队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所进行的实际军事训练和战斗精神培育的氛围;了解战斗部队的官兵较之于军校学员所过的紧张繁忙艰苦的生活;让学员同基层战斗部队的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做到零距离交流;让学员通过战斗部队实物展览馆的参观,亲身感知自己所见习部队辉煌的成长史、英勇战斗精神的传承史。这对军校学员军人素质的养成,当兵打仗观念的增加,军校理论知识学习机会的珍视,战斗精神的培育,都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院校要与部队协作,建立学员培训基地,形成部队与院校交流培训互动机制,使学员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部队与院校合力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路子。

三是开展艰苦奋斗教育,让学员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磨练战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本色和光荣传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对军校学员的艰苦奋斗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还必须付诸于军事斗争实践。“宝剑锋从磨砺出”,组织学员到艰苦的环境中去亲身体验和学习,通过艰苦生活环境的实际锻炼,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耐挫能力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军校要创设一些艰苦的训练环境,让学员从心理上、肉体上都能够适应艰苦的战争环境。要通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和磨砺,把学员们的生物本能,锻造成军人的职业本能,使他们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在一切事关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面前,都能做到遇苦不怕,遇难不惧,身处险境,勇斗强敌,坚守职责,不辱使命,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结合院校的任务和特点,立足于在完成各项重要任务中强化学员战斗精神。军校除了完成必要的教育训练任务外,还要参与完成上级或地方部门交给的一些重大任务以及院校自身组织的重大活动,这些任务和活动为院校学员战斗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某种契机。承担抗洪抢险、地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变,要求军校学员随时听从调遣,拉得出,用得上,具有一种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坚决完成任务的战斗作风,这是对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最好的锻炼。军校要有意识地把每次遂行重大任务、参加重大活动作为强化战斗精神的实践舞台,激励学员以饱满的战斗热情去迎接挑战,接受考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