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级培训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6 16:03:27
中级培训论文

中级培训论文第1篇

一、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则

培训效果评估是整个能级护士培训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说,是达到患者期望护理结果的体现。评估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以客观的标准和方法评价客观存在的事实;遵循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选择;遵循连续性原则,进行连续的、长期的监督评估,才能综合地、完整地反映培训的最终效果;遵循定量评估方法与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二、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柯氏四层次经典评估模型。柯克帕特里克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将培训效果分为:反应(Reaction)、学习(Learning)、行为(Behavior)、结果(Results)四个递进的层次。该模型为能级护士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思路和操作流程。

三、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1.反应层评估。

反应层评估主要是衡量护士对培训项目总的反应和感受,是在培训结束后了解护士对培训内容、培训教师水平、培训设施等的评价,以及自己从培训中得到的收益。常采用问卷调查法,可对能级护士的培训组织形式、培训目标及课程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对培训的看法、态度或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进而改进和完善培训项目。此评估方法易于实施,也易于分析和总结。

设计一份能够量化护士反应的调查表,是问卷调查评估的关键要素。调查表的设计应保证护士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且便于统计分析,注意围绕反应层的评估重点。满意度的衡量尺度宜采用Likert量表的五级记分方式,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可适当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对层级培训的理论和技能项目,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调查方式采用的是现场集中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即刻收回。收集护士对培训的感受和意见,能较好地体现培训项目的有效性。然而,问卷调查存在主观性较强的缺点,容易以偏概全,护士的个人喜好很容易影响评估结果,因此,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小组讨论等评估方法,可获得更深入的信息。

2.学习层评估。

学习层评估是衡量护士通过培训后,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转变,宜在培训进行时或培训结束后立即对护士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常采用测试法、情景模拟法等。测试法在能级培训中主要使用书面测试法和技能测试法。书面测试是能级护士培训及晋级考核中评估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技能测试以操作技能评价标准,了解护士通过培训对与岗位胜任力密切相关的操作技能、流程、工具和方法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测试法在护士培训效果评估方面直接且有效,但不能完全反映能级护士的态度、行为,所以应结合情景模拟法、问卷调查法等补其不足。情景模拟法可用于评估能级护士的临床能力和操作技能。该法对护士的应变能力、抢救能力和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常用的方式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法等,能够最直观地反映短期培训效果。缺点是专业性强,模拟情景如果设计得不科学、不合理,就达不到考核成效,且须占用较多的时间、资源,成本较高。笔者所在医院的护士晋级考核中使用以上方法,从不同角度、层面考察护士的临床能力和操作技能,能较好、较充分地观察能级晋级护士各方面的能力和绩效。

3.行为层评估。

行为层评估是在培训结束三个月或半年后对护士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行评估。该层次的评估能较好地反映培训的效果,常采用360°绩效评估法、观察法。360°绩效评估法主要是对能级护士培训后在工作过程中的态度、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改进方面进行评价,可考察护士能否将培训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是否具备承担岗位责任的能力。通常是向能级护士所在科室护士长、医生、同事及服务对象(患者和家属)开展问卷调查或访谈,同时开展护士自我评价,对护士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转变形成综合评述,从而得出被评价护士的全方位绩效。其中,患者满意度调查是最关键的调查部分,因为患者是护士培训行为转变后的直接感受对象。笔者所在医院对患者的调查内容包含:护士的健康宣教、护士的态度、护士的专业技术等。科室护士长及同事则着重被调查护士层级培训前后岗位胜任力、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能力等的转变。

观察法是护理专家或护理管理者在工作环境中实地观察能级培训后的护士回到岗位工作的行为变化,是对护士的能力进行评估。该法在真实的环境中切实地反映护士的实际能力。徐新菊等应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工具对护士临床跟班考核进行直接观察,就护士临床工作综合能力进行观察判断,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4.结果层评估。

中级培训论文第2篇

一、引言

县级党校是党校系统的基层机构,负责培训、轮训全县的领导干部,村、社区的干部和机关党员干部,根据党委和政府的需要组织各类专题培训班,并负责各类涉及县情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与实际相联系,同时开展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理论创新的宣讲。它是政府承担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运作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其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其必然会占用公共资源,因此,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多与与时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查阅若干相关文献,对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在县级党校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反思。在对所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二、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发现当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1.1法规保障的强制性弱

第一个关于党校的法规性文件是1995年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到2009年中共中央又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党中央又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要求,这些文件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对党校教育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要求,随之对干部教育培训进行规范的法制性条例和法规相继出炉,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这些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正轨。这些法律法规对党校教育工作的规范性运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制性还相对较弱,规范性尚需完善和提高。

1.2培训的需求分析缺乏

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小,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各方面条件受限等原因,县级党校在教育培训之前对培训对象需求的分析难以实现,要使党校的教育培训达到预期效果,能使培训对像实现学以致用,培训对象需求分析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从当前各地区的情况看,县级党校具备条件和能力来完成该项工作的少之甚少,即使有些县级党校具备这一条件并开展该项工作,也难以实现教育计划与需求分析的有机结合。因此,对培训对象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成为县级党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1.3培训的激励机制欠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培训的培训成绩缺乏实际意义,培训成绩对受训者影响不大,这是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例如,岗前培训,近年来基层新提拔的干部在上岗之前需要在党校经过短期培训,否则不能上岗,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符合时展要求,它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即岗前培训的成绩、效果与干部的使用、任命之间没有产生必然联系,从而导致培训对象有一种“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学习成绩好与不好一个样”错误认识,这种思想认识对基础党校的正常工作、教育培训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发展仍然存在着动力缺乏、手段僵化、机制老化等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完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4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县级党校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在这样的体制下如果缺乏相应有效的约束机制,将会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乐睾蠊?。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确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比如,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均由财政拨款,这种经费来源机制对县级党校和受训者都产生影响,因为培训经费具有公共性质,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培训的效益比较容易在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中被忽视,从而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另外,当前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奖惩机制、追踪评价机制、竞争机制等尚未完善和健全,导致培训对象的培训成绩实用价值很低,从而造成了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没压力,培训者无动力,培训效果难以保障。这种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2.1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对象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与党校的知识供给之间脱节,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一是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前的需求分析难以做好,所设置的课程中有较多课程与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的关联度低,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县级党校一般与县级干部行政学校兼办,体制上属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设置模式,这种设置模式容易使得培训目标不够清晰,又因为对学员没有分类,所以培训目标模糊不清,无法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班次的类别、层次和需要,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往往一个课题既为公务员轮训准备,又要在干部培训中使用,所以备课老师就会兼顾两类培训对象来准备课题,这种做法就导致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目标也不清晰,给县级党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三是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基层行政管理要求的影响,县级党校在课程设置上仍是政治理论的内容偏多,缺乏科学性的课程设计;因此,随着受训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应该在保证政治理论教育不放松的同时,适当增加比如公共管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领导学科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2.2缺乏科学的师资培养体系

党校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外,还要具备解读当前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的理论水平以及从理论出发解决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水平。县级党校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基层实践经验对县级党校教师尤为重要,如何获取并掌握多元化的教学知识则成为了党校师资发展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该问题的主要路径就是健全师资培养体系,提高师资知识文化水平。但由于观念、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这成为了县级党校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从而导致县级党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需要、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3有效教学资源获取难度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网络技术也进入到党校系统,但是党校尤其是县级党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难以获取对教学有价值、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有些经济条件宽松、领导发展理念先进的县级党校,他们在获取高层次教学资源方面可能较为乐观,而大多数县级党校教师在获取高层次、高质量教学资源方面却困难很大。县级党校作为所在区域政策理论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却在对有价值的政策理论解读资源的获取有困难,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培训课程供需矛盾就是这种矛盾的现实体现,这种矛盾成为了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重大瓶颈之一。

三、问题成因分析

1.培训理念存在偏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已难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成为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阻力。

1.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县级党校作为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相对于其他同级职能部门来说,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经济指标在基层干部的责任考核、政绩评价中仍然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对于教育培训方面的考核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的根源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也导致很多地区的县级党校在硬件、软件方面的设施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培训需求。因此,县级党校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认识不到位。

1.2培训对象重实践,而轻理论

基层党员干部是县级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这些对象工作在基层,他们的需求更多的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对进入党校学习培训,把教育培训工作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没有真正的从理念上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产生许多问题。

1.3党校教师只重教授而轻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县级党校教师逐步实现年轻化,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而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导致课堂上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多而回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同时,也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县级党校教师提高自己实践经验的能力和动力难以实现,因此,县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着只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的心理,而对于所授课程是否与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则有回避的思想认识,这种教学理念严重的阻碍了给县级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2.工作缺乏创新能力

几十年来,县级党校虽然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竞争机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导致改革的步伐极为缓慢。另外,当前针对县级党校的评估体系缺乏有效的创新内容,远跟不上实际需求,导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能力不足。

3.发展缺乏科学性

一直以来,由于县级党校缺乏长久、科学的规划,从而给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县级党校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比如课程设置没有科学的需求分析作为依据,随意性较大,导致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凸显,教学效果、效率受到影响。二是县级党校的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虽然县级党校规模小、人员少,但是各办公室划分比较细,这种设置模式有它的优势,可以重点培养专业教师,但由于县级党校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决定该模式会给其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县级党校的机构设置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科学化的分析,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机构设置模式。

四、对策建议

1.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扭转过去对于政治理论课程仅仅是简单解读政策理论、会议精神的传统理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学员真正理解政治理论和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实践性和可行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学员以后运用理论和政策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传统政治理论课程的讲述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有新的理解和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思想政治理沦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解读。从而增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另外,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高要求对学员进行严格管理,在此过程中既要以学员为本也要明确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2.推进县级党校教学体制改革

为了解决过去党校教学内容上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县级党校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形成符合干部教育培训和规律的教育培训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从合理设计基础理论与热点问题的课程比例,合理设计专题课与系统理论课比例,合理设计素质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内容比例,合理设计计划调训与自主择训的比例等方面来进一步科学规划和设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布局。同时,还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开展学员课题研究、焦点热点问题专题研讨等灵活多样培训方式,为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保障。

3.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和教育培训促进机制,增强教育培训成绩的实用性,推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建设。从构建外部评估体系、健全内部评估体系、完善评估内容、合理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来加强评估机制建设。从而使干部更加重视培训、重视学习,才有利于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和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一步发展。

4.建立教育培训需求分析体系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新型势、新变化、新要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县级党校要将干部教育培?的需求调查分析纳入工作日程中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科学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二是要求县委相关部门协助来完成分发培训调查问卷或者调查表工作;三是安排专人对需求调查问卷进行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四是根据调查结论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并科学计划培训周期和设置培训课程,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打好基础。

中级培训论文第3篇

对于刚入门的初级业务人员,我们是以厂家在公司的培训和派人到厂参加培训为主,主要内容是公司的操作流程,基本的业务知识等,这些内容一般会进行三天到一周的强化培训。然后商公司都运作哪些品牌,会涉及到品牌的培训;厂家的培训是以推广自己的企业文化为目的,A品牌有A品牌的企业文化,B品牌有B品牌的经营理念,厂家肯定希望将商的员工“洗脑”成自己品牌的人,商公司和厂家的立场不同,培训的理念和目的也不同,厂家有厂家的思想,但是商公司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造成两者之间往往会有一些冲突。所以有些商非常希望得到上游厂商的培训信息,但有些则相反不愿意加入厂家的培训体系中来。其实厂商之间的文化是可以有机融合的,我们本身的培训也是融入了厂家的培训内容,对于新来的员工和初级业务人员,我们一般会先进行公司内部的培训,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理念传递给他们,然后请厂家的人员来培训,这样员工接受厂家的培训的时候也比较轻松一些。本身我们商公司的培训,有很大一部分是融入了厂家的培训内容和理念,这样对接起来也更为容易,我们自身的培训是给员工打下一个基础,厂家的培训可以进行一轮强化,提供战术性的指导。

而对于中级业务人员,我们会进行一些比较专业的培训和家电行业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水平,目的是培养他们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一般是这样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从外面请来培训讲师给他们集中培训几天,培训结束后让他们休息一两天,总结一下,自己写一个心得,再由他负责对公司内部的中级或者初级人员进行培训,因为他学了以后再上去讲,可以强化他所学到的内容,同时还能把这些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

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骨干人员,承担着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工作,后续更多的是要接受一些理念化的内容,主要是靠他们自己去总结学习,去进一步提高。针对中级和高级员工,我们更多是采取三种模式,一种是请外面的培训人员,采取类似于MBA的模式,以案例教学式的培训内容为主。这种社会上的培训理论大于实际,一般是以理论为主,这种形式的培训比较适合中高级人员,他们能够学习一些案例和理论,结合自身的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的提高;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公司内部组织员工到一些山庄住两天,集中讨论一下公司和个人的发展情况,讨论一些案例,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还有就是参加类似于现代家电商学院这种专业的家电类的培训班。对于规模在五千万元以上的公司或者中型商来说,更需要的是这种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这种培训的手段相比理论化的培训要好,过于理论化的培训接受起来比较难,对于员工的提升短期内很难产生效果,而且比较容易遗忘。而这种实战型、经验型、案例型的培训则更加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当然了,培训的内容和每个人的悟性有很大的关系,悟性高的可以接受的内容比较多,而悟性低的,很简单的内容接受起来却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商老板后期做一些跟进工作。

中级培训论文第4篇

关键词:县级党校 教育培训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66-02

一、引言

县级党校是党校系统的基层机构,负责培训、轮训全县的领导干部,村、社区的干部和机关党员干部,根据党委和政府的需要组织各类专题培训班,并负责各类涉及县情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与实际相联系,同时开展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理论创新的宣讲。它是政府承担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运作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其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其必然会占用公共资源,因此,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多与与时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查阅若干相关文献,对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在县级党校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反思。在对所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二、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发现当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1.1法规保障的强制性弱

第一个关于党校的法规性文件是1995年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到2009年中共中央又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党中央又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要求,这些文件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对党校教育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要求,随之对干部教育培训进行规范的法制性条例和法规相继出炉,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这些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正轨。这些法律法规对党校教育工作的规范性运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制性还相对较弱,规范性尚需完善和提高。

1.2培训的需求分析缺乏

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小,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各方面条件受限等原因,县级党校在教育培训之前对培训对象需求的分析难以实现,要使党校的教育培训达到预期效果,能使培训对像实现学以致用,培训对象需求分析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从当前各地区的情况看,县级党校具备条件和能力来完成该项工作的少之甚少,即使有些县级党校具备这一条件并开展该项工作,也难以实现教育计划与需求分析的有机结合。因此,对培训对象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成为县级党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1.3培训的激励机制欠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培训的培训成绩缺乏实际意义,培训成绩对受训者影响不大,这是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例如,岗前培训,近年来基层新提拔的干部在上岗之前需要在党校经过短期培训,否则不能上岗,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符合时展要求,它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即岗前培训的成绩、效果与干部的使用、任命之间没有产生必然联系,从而导致培训对象有一种“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学习成绩好与不好一个样”错误认识,这种思想认识对基础党校的正常工作、教育培训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发展仍然存在着动力缺乏、手段僵化、机制老化等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完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4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县级党校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在这样的体制下如果缺乏相应有效的约束机制,将会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乐睾蠊。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确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比如,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均由财政拨款,这种经费来源机制对县级党校和受训者都产生影响,因为培训经费具有公共性质,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培训的效益比较容易在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中被忽视,从而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另外,当前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奖惩机制、追踪评价机制、竞争机制等尚未完善和健全,导致培训对象的培训成绩实用价值很低,从而造成了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没压力,培训者无动力,培训效果难以保障。这种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2.1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对象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与党校的知识供给之间脱节,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一是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前的需求分析难以做好,所设置的课程中有较多课程与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的关联度低,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县级党校一般与县级干部行政学校兼办,体制上属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设置模式,这种设置模式容易使得培训目标不够清晰,又因为对学员没有分类,所以培训目标模糊不清,无法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班次的类别、层次和需要,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往往一个课题既为公务员轮训准备,又要在干部培训中使用,所以备课老师就会兼顾两类培训对象来准备课题,这种做法就导致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目标也不清晰,给县级党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三是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基层行政管理要求的影响,县级党校在课程设置上仍是政治理论的内容偏多,缺乏科学性的课程设计;因此,随着受训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应该在保证政治理论教育不放松的同时,适当增加比如公共管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领导学科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2.2缺乏科学的师资培养体系

党校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外,还要具备解读当前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的理论水平以及从理论出发解决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水平。县级党校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基层实践经验对县级党校教师尤为重要,如何获取并掌握多元化的教学知识则成为了党校师资发展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该问题的主要路径就是健全师资培养体系,提高师资知识文化水平。但由于观念、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这成为了县级党校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从而导致县级党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需要、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3有效教学资源获取难度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网络技术也进入到党校系统,但是党校尤其是县级党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难以获取对教学有价值、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有些经济条件宽松、领导发展理念先进的县级党校,他们在获取高层次教学资源方面可能较为乐观,而大多数县级党校教师在获取高层次、高质量教学资源方面却困难很大。县级党校作为所在区域政策理论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却在对有价值的政策理论解读资源的获取有困难,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培训课程供需矛盾就是这种矛盾的现实体现,这种矛盾成为了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重大瓶颈之一。

三、问题成因分析

1.培训理念存在偏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已难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成为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阻力。

1.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县级党校作为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相对于其他同级职能部门来说,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经济指标在基层干部的责任考核、政绩评价中仍然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对于教育培训方面的考核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的根源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也导致很多地区的县级党校在硬件、软件方面的设施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培训需求。因此,县级党校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认识不到位。

1.2培训对象重实践,而轻理论

基层党员干部是县级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这些对象工作在基层,他们的需求更多的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对进入党校学习培训,把教育培训工作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没有真正的从理念上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产生许多问题。

1.3党校教师只重教授而轻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县级党校教师逐步实现年轻化,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而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导致课堂上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多而回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同时,也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县级党校教师提高自己实践经验的能力和动力难以实现,因此,县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着只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的心理,而对于所授课程是否与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则有回避的思想认识,这种教学理念严重的阻碍了给县级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2.工作缺乏创新能力

几十年来,县级党校虽然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竞争机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导致改革的步伐极为缓慢。另外,当前针对县级党校的评估体系缺乏有效的创新内容,远跟不上实际需求,导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能力不足。

3.发展缺乏科学性

一直以来,由于县级党校缺乏长久、科学的规划,从而给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县级党校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比如课程设置没有科学的需求分析作为依据,随意性较大,导致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凸显,教学效果、效率受到影响。二是县级党校的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虽然县级党校规模小、人员少,但是各办公室划分比较细,这种设置模式有它的优势,可以重点培养专业教师,但由于县级党校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决定该模式会给其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县级党校的机构设置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科学化的分析,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机构设置模式。

四、对策建议

1.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扭转过去对于政治理论课程仅仅是简单解读政策理论、会议精神的传统理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学员真正理解政治理论和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实践性和可行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学员以后运用理论和政策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传统政治理论课程的讲述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有新的理解和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思想政治理沦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解读。从而增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另外,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高要求对学员进行严格管理,在此过程中既要以学员为本也要明确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2.推进县级党校教学体制改革

为了解决过去党校教学内容上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县级党校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形成符合干部教育培训和规律的教育培训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从合理设计基础理论与热点问题的课程比例,合理设计专题课与系统理论课比例,合理设计素质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内容比例,合理设计计划调训与自主择训的比例等方面来进一步科学规划和设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布局。同时,还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开展学员课题研究、焦点热点问题专题研讨等灵活多样培训方式,为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保障。

3.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和教育培训促进机制,增强教育培训成绩的实用性,推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建设。从构建外部评估体系、健全内部评估体系、完善评估内容、合理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来加强评估机制建设。从而使干部更加重视培训、重视学习,才有利于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和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一步发展。

4.建立教育培训需求分析体系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新型势、新变化、新要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县级党校要将干部教育培的需求调查分析纳入工作日程中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科学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二是要求县委相关部门协助来完成分发培训调查问卷或者调查表工作;三是安排专人对需求调查问卷进行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四是根据调查结论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并科学计划培训周期和设置培训课程,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打好基础。

5.构建完善党校教师培养体系

如果没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及一整套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县级党校则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从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精品教师培养机制等,从多方面解决当前县级党校师资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人才进出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而建设滞后、缺乏竟争导致教师使命感欠缺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鑫、黄 毅.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述论[J].青春岁月.2013(3) .

[2]马俊.新中国6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程[J].红旗文稿.2009(18).

[3]刘秋丽.新时期党校主体班教学的儿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

[4]朱成荣.干部教育培训新经验新要求新趋势[J].唯实.2007(11).

[5]朱振瑶.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2)

[6]高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2005,:35(2):127-131.

[7]周金堂.干部选学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 报.2011, 4(5):118-124.

[8]林永煌.干部教育培训质星保证体系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08,10(6):96-99.

[9]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0-02-28.

[10]肖扬伟.关于建立干部培训激励机制的思考[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3):160-161.

[11]徐瑶.关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问题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1(总第107期):85-86.

[12]朱广萍.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的探讨[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 (3):48-52.

[13]梁周敏.论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满足与教学质量提升[J].学习论坛.2011,27(4):78-80.

中级培训论文第5篇

我们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从层面上分,有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学校培训;从形式上分,有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以及混合式培训等。无论哪一个层面上的培训或者哪一种培训方式,要取得最佳的效益,必须有相应的跟进培训。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跟进,应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谁来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

一、谁来跟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分别明确了国家、省、市及各级培训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按照谁组织培训,谁做培训跟进的原则,部级培训应由国家培训机构来跟进,省级培训应由省级培训机构来跟进,市级培训应由市级培训机构来跟进。事实上,国家、省、市,却很难对他们所组织的各类培训做跟进,这也正是有时高一级培训还不如基层培训更现实的原因。部级、省级层面与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距离太远,国家、省可望而不可及,远水解不了近渴。国家、省、市培训有效惠及中小学教师,必须借助一个中介,或者一个桥梁来做沟通、搭界。这个中介,或者这个桥梁,就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

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就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阵地。”“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服务,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校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培训;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一些国家、省、市培训跟进工作(只是还远远没有到位)。

因此,做好各级培训的跟进,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十年前,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落实的情况,全国各地极不均衡。2011年,教育部又以教师1号文件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有五种生存模式: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电大的整合模式;培训、教研、电教的整合模式;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的模式;未进行机构整合,但经常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未进行机构整合,也未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这五种模式中,前两种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也是国家倡导的模式,但以后三种模式存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仍然占较大比重,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难以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前几年,一般以教师进修学校或者师范学校的形式存在,是可以满足当地教师培训甚至承担一定的国家、省、市培训跟进任务的。但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县级师范学校基本不存在了,相当部分原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其教师培训的功能弱化了,已担负不起教师培训的任务,何谈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很多地方,教师培训机构日益消减它的功能和责任,成为教师心中的痛。

一个功能健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至少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场所,二是师资,三是资源,四是经费。应该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国家是有基本标准的,只是各地执行情况很不一样。笔者认为,国家要建立一套机制,强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当地教师培训有舒适的场所,优质的师资,先进的资源,充足的经费。比如师资,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既能担负本地教师培训任务,包括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指导(指导也是一种跟进),又具有承担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总之,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机构在县级,只有这个支点,才可能把国家、省、市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有机联合到一起,才能使国培、省培、市培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跟进什么

教师培训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即三个大类: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

1.集中培训的跟进

无论是哪一级教师培训,最普遍采用的形式就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的效果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课堂教学)中体现。如何巩固和放大集中培训后的效果,重要的环节是跟进。如同保险、房产等销售业,一次性谈成客户的几率都很小,更多的客户是在跟进中实现的。

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后跟进就是指导教师实践研修。实践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延续,其目的就是要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首先,要指导教师读书。提出读书参考目录,指导读书方法,解答他们读书的困惑。只有善于读书的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他的专业水平永远无法提高。其次,指导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应用。将培训接受的理论(理念)转化为实践主要在课堂,如上好示范课,做教学反思,总结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学会课前策划、学会组织教学资源、学会捕捉生成性资源、学会组织调度课堂技巧和策略,等等。第三,指导他们作教育科研。把实践提升为理论主要是作好调研和教育科研,如写调研报告,学会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学会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经验转化为成果。

这样,教师在集中培训中学到了理论;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只有经历如此过程,培训的效果才真正显现。

2.远程培训的跟进

远程培训是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是利用IT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网络通讯平台进行学习。《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采用技术手段可使视听材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介绍新的知识,讲授有关本领或评价学习结果方面是很有前途的。传播技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学习更有效并给学生提供一条诱人的通道,去接触一些当地环境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2]具体说来,远程培训相对于传统培训有其显著的优势:第一,学习时间、地点灵活。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第二,课程选择灵活、自由。学习者可以根椐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实施学习目标与方案。第三,通过消除地域、空间障碍,切实降低费用。第四,让所有学习者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听到新课程。第五,通过个性化学习达到更高的保持力。第六,提高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能力。第七,可以实施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3]。

远程培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学员在网络背景下学习,由于自主性加大,难以监控学习效果;网上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百分之百依赖自学,而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学习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性会加大。国外研究表明:远程培训的知识(理念)与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吸收、运用,仅达到15%;如果组织县级研修、消化,可以达到25%;进一步交流、研讨,能达到50%;再组织更大范围交流、推广,开展表彰活动,就能达到65%以上。可见,远程培训效益几何,关键在于跟进程度。我国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有置换脱产研修、骨干研修、巡回讲学、短期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其中远程培训量最大,受益的教师也最多。以湖北省为例,“国培计划”开展两年多来,约有五分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接受了远程培训,效果怎样,还有待于评估。笔者的总体感觉是离理想的效果还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就在于跟进不够。那么,远程培训要跟进什么?

首先是技术手段的跟进。最基本的,要让每一位教师在网络学习的技术层面没有任何问题。其次是管理和辅导,远程培训的管理和辅导在县级。国家或省在组织远程培训的同时,县级的管理和辅导必须积极跟进,要认真履行管理和辅导的职责,确保培训的每一环节到位,确保参培教师学有所获。第三是培训后的跟进。一是组织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下乡讲学,进行理论指导下的示范性教学,在专家的引领下组织学员讨论交流。二是专家与教研人员一起走进课堂,听学员上课后,对教学进行点评,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学的开展。三是引导学员树立问题意识,推进教师学习、反思、研究习惯养成,推进终身学习习惯养成。

3.校本培训的跟进

校本培训的三个要素是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其中专业研究人员的有效专业引领就是对校本培训的跟进。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水平决定校本培训的质量。专业研究人员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有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前瞻性的先进理念,有开阔的专业视野,熟悉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培训,能够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行,有利于促进教师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校本培训的跟进)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专业发展咨询。教师专业发展咨询是由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能够帮助教师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水平现状,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准发展目标。

(2)专题学术报告。校本培训中的专题学术报告,是专业研究人员根据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关注的中心问题,收集最新的相关学术信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向教师作报告。其报告内容应符合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3)答疑解惑咨询。校本培训的答疑解惑,是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站在专业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帮助教师(咨询者)弄清疑惑,或者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答疑解惑咨询分个别咨询和团体座谈咨询,个别咨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而团体座谈咨询又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充分交流互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

(4)案例分析指导。校本培训的案例分析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发现、选择和运用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或课例),从目标设定、内容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活动实施、反思评价等方面,与教师一起进行辩证分析,交流切磋,质疑解惑,使教师体验和领悟典型案例中蕴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获得创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实现专业发展的机会。

(5)教学现场对话。教学现场对话是专业研究人员深入一线教师的教学现场,与教师共同备课、进入课堂教学现场观察、一起开展课后反思、评课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活动过程中给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建议。教学现场对话是专家以平等参与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提供的“零距离”专业引领。

(6)经验总结指导。校本培训中的经验总结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科学理论观点,科学地总结归纳自己的教育工作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知识经验体系,促进专业素质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7)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施操作等方面的指导。一般包括课题的选题、申报、开题论证、过程跟踪咨询指导、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评审鉴定等课题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怎样跟进

教师培训的跟进需要制度和措施作保障。

1.政策跟进

我国大规模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文件有: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些规定、文件均未就培训后的“跟进”提出明确的措施或要求,这也正是十几年来开展教师培训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要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要有培训跟进的表述;新出台的各级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明确提出关于培训跟进责任机构及其职责、措施,确保培训跟进的落实,确保培训有效果,真正给教师带来实惠。

2.实践跟进

跟进落实到实践中,第一,要举办教师培训的机构,不论是哪种内容培训、哪种形式的培训,在培训方案里,必须明确培训跟进的手段、方法、策略(谁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等。第二,国家、省、市级培训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应培训跟进者,前文已经分析国家、省、市级培训的跟进主体在县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要参与国家、省、市级的跟进者培训,充分熟悉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做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的跟进。第三,远程培训的跟进要从培训中的管理开始,包括听课、作业、交流、考试等。培训后专家要进一步跟踪指导(仍可采用远程培训形式),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科指定专业教师至少跟进一个学期,帮助参培教师把理论内化为实践,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如果培训是雪中送炭,那么,跟进则是锦上添花。我们既要雪中送炭,全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需要锦上添花,在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同时,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师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培训(上)转引自http:///blog/static/475789262011

5149757990/.

中级培训论文第6篇

[关键词]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12-0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百废待兴,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党要领导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特别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基于此,1949年至1966年,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总体部署,结合解放初期上海建设的实际形势,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系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党员干部进行以政策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为顺利完成解放初期上海的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也为今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借鉴。

一、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

(一)政策教育

这主要是指解放初期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接管上海的政策教育。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党中央高度重视上海的接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对各方面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1949年5月初,5000名接管干部相继抵达江苏丹阳。在华东局的组织下,他们认真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城市工作的指示,学习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指示以及接管沈阳、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经验,按照入城纪律报告的要求,进行入城纪律演习。入城政策和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为接管上海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949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成立。自7月开始,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上海市委党校分三期对原地下党支部委员以上的骨干和接管上海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学习形势、任务、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前后训练党员两千多人。这些党员受训后,大部分成为各单位骨干及提拔干部的后备力量。这一时期,各区区委也分别举办夜党校轮训干部,全市8000余名党员,有90%经过各级党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解放初期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开展的政策教育,使党员干部弄通了如何运用政策,锻炼了党性,增强了执政能力,最终粉碎了敌对势力“共产党治理不了上海”,“共产党在上海,维持不了三个月”的谣言。

(二)思想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指出:加强理论教育是为了克服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理论学习应当循序渐进,分学习政治常识、理论常识,以及马恩列斯的理论著作和的理论著作三个层级;解决理论教员问题是主要关键;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主要责任是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这些精神成为这一时期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主旨。

根据中央精神,上海对理论学习提出具体办法和严格要求。按照干部的文化程度和理论基础,编为高级组、中级组和初级组。高级组一般是有独立研究能力的老干部,着重理论的提高,以自修为主,有计划地学习规定的理论书籍,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联共(布)党史》、斯大林《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社会发展史》等。中级组的文化程度相当于高小毕业、缺乏初步的理论基础,着重学习政策与补上理论书籍,采取自修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初级组往往是新干部和留用人员,着重思想改造与政策教育,采取逐章逐节讲解的方式。为保证质量,对学习的组织领导、时间、检查与考试等都做出规定。

1953年,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在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中央号召全党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建设著作,上海党内形成系统学习理论的热潮。每周有两个半天为全市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日,初级组开始学习经济建设常识读本。1955年,进一步规定原来的高级组学哲学,中级组学政治经济学,初级组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1956年,实行时事形势报告员制度,针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国际形势问题,由市委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作讲演,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与此同时,市委要求“把干部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调出来学习经济建设理论,打开眼界,克服盲目性,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委党校从第6期训练班开始,组织学员系统学习理论,向正规党校过渡。从1953年6月至1957年6月,市委党校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期学制6至8个月,对全市正副科长级党员干部2524人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育。

在对理论学习的总体部署中,上海市委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高级干部学习理论。到1952年12月,全市有近400名高级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从1955年8月开始,分期开办局级以上干部自修班,使这些高级党员干部轮流离开工作岗位2至3个月,集中起来自修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培养骨干教员。如,1956年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业余政治学校师资训练班。1959年2月,原市委初级党校和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合并而成新的市委党校成立。之后,进一步推进了培训教员的力度,通过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理论教员和宣传干部500多人。此外,市委党校还以讲座形式,对全市机关、工厂3400多名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进行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辅导。

党的以后,党的干部政策从原来大批迅速地提升干部职务转变为“稳定干部职务、提高干部能力”,通过轮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领导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这一时期,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和发展速度,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严重的失误和曲折,为帮助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党性,中央做出《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轮训,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上海贯彻的整体情况是:高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轮训班;各个基层单位采取业余时间集中上党课的办法,每两至三周上课一次,(按支部)分散讨论;采取举办训练班和讲座、备课等形式培训支部教员。

到1963年4月,在列入轮训干部规划的49468人中,有90.8%参加了轮训。在此期间,根据中央重新教育党员的精神,1962年对没有列入干部轮训范围的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先是分批进行短期脱产训练,然后转入经常的党课教育,全市有近26万党员参加了训练,占应训党员总数的95.7%。通过大规模的轮训和训练,一般的党员干部懂得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道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高级干部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

(三)文化教育

针对建国初期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情况,上海各级党组织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干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求“凡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在高小毕业以下者,均以学习文化为主。”“所有干部都须学习业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门课,程度低的参加扫盲班,能够识文断字的参加机关业余文化学校,高小毕业满足一定条件的由组织选送进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后,市政府文化委员会设立干部文化教育处。市委党校开设工农干部文化班,分初中班和高小班,招收市、区党政机关文化程度初小以下、科级以上党员干部。

1956年秋季,上海成立了干部文化学校,分批吸收有培养前途的工农干部和科级以上干部,通过一年或一年半的学习,使其学历水平达到初中毕业。1960年初,根据市委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制造高精密尖产品的基地之一和科技研究中心之一、要在8年内培养70万科技干部的指示精神,上海进一步加大职工业余教育的力度。同时,更加重视有生产实践经验干部的培训,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半工半读班、业余中专以及职工业余学校中的技术班和中专班等途径,提高干部指导生产的能力。1960年4月,上海成立业余大学,采取半工半读方式,吸收5年以上工龄、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干部入学,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科技的管理干部。此外,市委党校还专门开办科技干部轮训班。

通过大量的有计划的学习培训,全市干部的文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到1964年在初中以下的比例下降到37%。

二、经验与启示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上海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解放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这不仅为上海建设提供了队伍保障,也对今天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启示。

(一)坚持政治性是根本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姓“党”,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根本特点。由此出发,一要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分把握中心工作重点环节的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海解放前后的政策教育,就是对干部进上海的一次充分“预习”,使干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顺利完成接管和解放初期的各项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刘晓(时任市委第二书记兼党校校长)对党校培训与上海中心工作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概括:“从党校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上海工作发展的过程。如第1期主要是学习政策,做好接管工作;第2期主要是学习群众工作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第3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基层组织,加强支部工作;第4期的前半期是镇压反革命政策的学习和实际斗争,后半期学习整党,准备出去作为整党骨干;以上这样一个过程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全上海,将群众组织起来了。”二要注重理论教育。建国初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来使党员干部能够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事物,克服经验主义倾向,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能力;二来使党员干部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的观念,学会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来进行工作。理论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形式主义。当时理论学习的气氛很浓,探讨理论的气氛也很浓,比如在市委党校某期轮训班中,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就“辛辛苦苦埋头苦干是否算树立了不断革命思想?”“为什么对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肯定它,又要否定它?”等问题展开专题辩论。凡是专题辩论开展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比较显著。

(二)分层分类实施是抓手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坚持政治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教育培训的一般规律,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干部的个人需求和自主选择。所谓分层,就是要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适合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既不能失之无味,也不能拔苗助长。所谓分类,就是要处理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关系,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建国初分小组培训党员干部的方法,就是根据干部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和理论需要、以及学习条件进行的分类组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学历壁垒已渐渐消失,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综合统筹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凸显,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结合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的需求,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方案,既发挥组织的引导性、教育性,又体现个人的自主性、选择性。

(三)培养骨干教员是关键

合格的教育者是培养好被教育者的前提。上海这17年中,骨干教员除一般意义上的党校教师外,还有各委办局的专职理论教员、高校政治教师等。市委党校多次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宣传教育的干部,在整风、整党之前,都举办了培养骨干的专门培训班。针对建国初期缺少教员的突出问题,还要求部分高级组的干部担当下级组员的教员。当前,有些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有效性,根本问题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一方面不仅是党校,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确有条件的都可以纳入骨干教员培养的规划中,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师资库;另一方面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本身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应重视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1949年-1965年)[Z].

[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党建文献选编(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中共上海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上海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中级培训论文第7篇

20__年我分行辖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其中,__*共举办了2期党校主体班、3期县支行副职培训班、1期金融研究业务培训班、1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调研写作培训班、1期英语强化培训班等8项大型业务培训班。

(一)、认真开展理论业务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

1、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党校轮训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我们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了《__*党校20__年度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分别于五月和九月举办了第四、五期__*党校主体班,共对88名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辖内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就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好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自身的工作创新问题、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及业务工作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专题撰写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四、五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重点专题调研报告3篇,毕业论文88篇。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20__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一是推荐10名分行及省会中支行级领导参加总行党校第十期、第十一期局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二是推荐分行及省会中支9名行领导参加总行4月份举办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三是推荐22名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副行长,分2期参加总行5-6月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四是推荐4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2-4月举办的第七、八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五是于4-6月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二)、以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为基础,狠抓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认真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一是转发总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及考试实施细则,并对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及考试工作进行指导;二是转发总行《关于组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与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接轨金融学专业(本科)报名的通知》,布置辖内套读报考工作;三是召开辖区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座谈会,对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工作进行指导,对报名及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四是在分行机关召开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动员会议,安排分行机关考前培训及报考工作,同时组织公文处理与写作、法律基础概论、金融基础概论的考前辅导讲座;五是转发总行《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做好对辖区考试工作的指导以及分行机关305名干部的报考、免考、学籍管理及考务工作。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为了整合辖区培训资源,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业务工作交流。通过总结过去两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经验,今年8月下旬,我们委托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牵头,在兴安盟举办了金融研究和调研分析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42名辖内各中心支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结合总、分行人才培训规划,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4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分行第二期硕士学位进修班培养计划,于2月和10月在天津财经大学组织第二期硕士学位进修班50名学员进行脱产面授。

4、加强对组织

人事干部的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组织人事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们于4月中下旬在南开大学举办了一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调研写作培训班,共有100名来自全辖各中心支行、县支行的组织人事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在为期8天的培训当中,南开大学的12位知名的教授、副教授及博士为学员们讲授了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法、绩效管理与激励、组织人事信息调研写作等14门课程。

5、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今年,我们继续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的方式,邀请国务院、高校、总行各司局有关专家、学者为全行副处以上干部举办了15次理论业务讲座;同时根据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以及日常理论学习的需要,举办公文处理与写作、法律基础概论、金融基础概论等全员讲座。通过开展讲座,进一步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思路。

(三)、积极开展高层次培训,抓紧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4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金融稳定高级研讨班;二是推荐辖内5名干部分别参加总行在美国举办的金融市场业务培训班及征信业务培训班;三是推荐辖内2名人事干部参加总行在日本、韩国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班;四是推荐3人参加新加坡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免试、8人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并推荐1名通过面试的干部参加总行20__年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培训。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始终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20__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8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组织20__年__*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41人参加,有40人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7人,中级证书3人;三是继续在南开大学举20__年__*英语强化培训班,共有41名干部参加培训。学员经过100天左右的脱产学习后,将于20__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推荐分行及辖内各中心支行26名高级经济师、32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四)、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天津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20__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总结去年利用高校资源推动考试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在天津财经大学开设了天津考区的第二个考点。于5月27、28日在两个考点顺利地组织了考试,20__年共有882人报名参加考试,报考人数是天津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五)、推广新的培训平台,加强各项基础工作调研。

总行远程培训系统试运行后,我们积极在辖区和分行机关宣传推广,并作为试点单位参加人民银行远程培训系统集中压力测试,并就测试有关情况向总行书面报告。同时,在鼓励辖内干部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就如何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手段、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全员素质等专题开展调研工作,并将优秀的调研文章通过信息稿件上报总行或在《组织人事信息》上刊登。

二、职称工作

1、根据总行安排,做好辖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

一是及时向辖区下发《关于做好20__年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布置20__年度职称申报工作;二是对126份申报材料进行初审、预审,并组织召开经济、会计、政工3个系列职称评审会;三是组织专家对经评审会通过,向总行上报的60份职称推荐材料撰写专家推荐意见,并将材料统一装订上报总行。

2、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在管理辖区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评委会方面,20__年共对辖内4个中心支行组建、调整政工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进行审查、批复。

在日常基础工作方面,为辖内20__年以来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办理资格证书,同时整理归档职称评审表。

3、加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推荐分行及辖内各中心支行26名高级经济师、32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