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沟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5:19
护理沟通论文

护理沟通论文第1篇

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是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所以认识和理解护患沟通的内涵显得很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和支持,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护患沟通的作用

护患沟通有利于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它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清楚的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患者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有关的咨询及心理支持,有利于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2护患沟通的形式

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活动中,护士和患者进行沟通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门诊就诊沟通患者来到医院首先接触的是导诊护士,护士要热情地接待,根据患者的既往史、主诉等进行分诊,给予就诊引导,使患者很快就能到达就诊的诊室,在引导的同时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到温暖和被关心,减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焦虑、猜疑等心理,争取患者理解和配合。

2.2入院时沟通患者收住院,当班护士应热情接待,立即通知医生,安排床位的同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区环境、治疗探视时间、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同室病友等,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陌生感,避免患者在紧张状态中对下一步的护理产生抵触。

2.3入院3天内沟通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应该与患者进行比较详尽的沟通,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2.4住院期间沟通住院期间,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关检查、贵重药物使用、手术之前之后的注意事项、输血、仪器使用等方面进行及时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及时交谈,目的是为解决患者的问题,避免纠纷。

2.5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饮食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护理工作由护士转向病人及其家属。出院指导应包括:疾病康复卫生指导、心理卫生保健指导、用药注意事项及药效观察、功能锻炼、饮食营养、复诊时间的指导。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满腔热忱和对工作高度负责、以人为本的精神,并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

3护患沟通的技巧

作为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据、应对自如。接触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必须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对老百姓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对有知识学问的人,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人,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他们交流,达成共识,这样患者才会信任护理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护患关系。

3.1护士语言交流技巧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语言交流在护士与患者沟通中对加速疾病的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1了解患者的需要

和患者沟通是要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医治心理疾病、让患者得到安慰、使患者得到健康指导。因此,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病情、治疗进展情况,患者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活动。主动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当患者有忧时,要出面劝慰,当患者诉说苦哀时,要给以倾听表示同情,当患者悲痛时,要给以倾听表示同情,要好言安抚,当患者受挫折时,要婉言疏导等。护士与患者沟通中要注重换位思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2区分沟通对象

在同患者的交谈中,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的患者都期望我们扮演容易接纳的角色,进行恰当的交流。所以应根据患者职业、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谈方式。比如,与文化层次较高、对医学知识有较多了解的患者进行交谈时,可以适当使用医学术语,言简意赅;与医学知识较少的一般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交谈时,则语言要通俗易懂,细致入微;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要视其为长辈,对他们既要尊重又不能急噪;与同龄患者交谈时,要注意平等相处,将他们视为兄弟姐妹。

3.1.3运用得体的称呼语

称呼语是护患沟通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护士称呼患者的原则是:①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恰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以示尊重。

3.1.4巧避讳语

对不便直说的话题或内容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如耳聋或腿跛,可代之以“重听”“腿脚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逝世,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3.1.5善用职业性口语

职业性口语包括:①礼貌性语言。在护患沟通中要时时刻刻尊重患者的人格,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回答患者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切、热诚、有礼,避免冷漠粗俗。②保护性语言。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患者透漏,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③治疗性语言。如用开导性语言解除患者的顾虑;某些诊断、检查的异常结果,以及对不治之症者的治疗,均应用保护性语言。

3.1.6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性

科学性表现在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的与患者交谈。同时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

3.2护士的非语言交流技巧

非语言又称体态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流的两大途径。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3.2.1微笑语言

常用的、最有用的非语言交流是微笑。恰当适时的微笑可以给患者以亲和力及安全感,同时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欣慰,但若患者正在伤心时,护士仍面带微笑则会令患者反感。因而,微笑语言的运用要恰当好处。

3.2.2眼神语言

眼神语言是人们通过眼色、眼睛神态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增进与患者感情的交流,当患者家属失去亲人时应该给一个沉默凝视的眼神;当看到产妇旁边的宝宝时,应该望着宝宝投去羡慕喜悦的眼神,同时护士也应当注意患者眼神,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帮助治疗护理。

3.2.3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的动作、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同眼神一样,灵活多变,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以手势配合口语,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如患者高热时,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患者前额更能体现关注、亲切的情感。当患者在病室大声喧哗时,护士做食指压唇的手势凝视对方,要比以口语批评喧闹者更为奏效。对感觉有缺陷的患者,如对听力丧失的患者,要想到他听不到护士进病房时的动静,可轻轻的抚摸让他知道你的来到,在患者没见到你之前不要开始说话,应让患者很容易看到你的口形,并尽可能用他能理解的手势来加强你的表达。可将声音略为提高,但不能喊叫,要有耐心,不能着急或发怒。

3.2.4触摸语言

是通过身体某个部位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它是沟通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既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增进护患的情感交往。但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应用恰当,以免引起误解。

3.2.5仪表语言

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护士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开朗无私性格,都能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赢得病人对护士信任感;相反,污皱的衣服、懒散的工作作风、生硬的语言、过分浓妆修饰等,会使病人反感而疏远。在日常生活中,为病人剪指甲、整理床铺、打水、倒水、盖被等生活护理工作,可以让病人从微小的事情中体会到护士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戴,增强了住院病人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尊敬感。使患者心里得到安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4体会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性质、职能范围等方面的特点,需要与各种服务对象,包括患有各种身心疾病的患者、患者家属、医疗保健机构的其他医务人员及社区人员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为共同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而进行的沟通。护患沟通不仅是临床护理的一种服务手段、服务内容,而且是一种服务的方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种专业技能。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最基本要求,它与护理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席淑华,周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534.

护理沟通论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9±12.2)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4岁,平均(42.1±1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术前沟通:①尊重患者,建立信任。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除了手术名称、病史、既往史以及手术史外,还需要关注性别、年龄、籍贯以及文化程度等,据此分析出每一位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层次等,然后在采取相应方式进行沟通。手术前1d应做好访视,坚持礼貌待人,注意对患者使用尊称或恰如其分的称呼,以便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与好感。注意沟通过程中,举止应大方,态度诚恳,语言温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自己为该台手术的巡迴护士,向他们讲明自己在整个手术过程会全程陪伴,同时还应当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②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如在介绍疾病知识和手术、麻醉知识,如果患者文化程度高,则可以应用一些专业术语,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则需要使用一些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多数老年患者反应慢,护理人员应当不断耐心地重复讲解。③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不少患者在术前可能会提出一些特殊的问题,典型的如手术否能够根治、是否会复发、手术能否一定会成功,护理人员在回答时应仅可能的和手术医师口吻一致,禁止出现含糊其辞的语言;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或步骤。(2)术中沟通:①耐心解释,争取患者配合。在进行手术常规准备的过程中,如肢体约束,或大口径静脉留置针穿刺等,均应与患者保持沟通,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注意语气,禁止出现命令式语,保持动作的轻柔和敏捷,不应出现拖、拉等粗暴动作。②关心患者,沟通及时。一些非全麻患者在手术过程由于对周围环境敏感,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手术中任何的电刀、吸引器或者手术器械的声音都可能加剧其紧张和烦躁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此时应当及时解释声音来源,告知患者仪器使用的目的和必要性。同时,一些手术脏器的牵拉以及压脉带使用都可能导致患者不适,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忍受,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耐心进行劝导鼓励。③注意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手术过程中,可以利用手势、动作、体态来向患者传递信息,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对于儿童、老人适时的触摸,可以反映出对患者的关怀。部分情况下,患者对手术反应强烈,护理人员可以紧握其手来传递力量,使患者感受到温暖。(3)术后沟通:在术后回访中,多数患者术后预期效果好,患者自己也非常满意,但是一些手术中为抢救生命,不得已手术摘除了患者的某些器官或者改造某些器官功能,护理人员在沟通中应当区别对待。对术后有残缺的患者,应当注意面部表情,不能够为患者情绪所左右而表现出哀伤等消极情绪,可以利用柔和自然的表情来传递对于患者的关心、同情。如果一味的使用语言来解释和安慰是无益的,部分情况下甚至有害,沟通的关键在于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现实,振作精神。

1.3观察指标

采用手术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70~7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DS):重度抑郁:≥72分;中度抑郁:62~71分,轻度抑郁52~61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项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制,重度焦虑:≥69分,中度焦虑:59~68分,轻度焦虑:50~58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更低(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手术患者实施精心、全面、有效的护理已成为手术室工作的重点,要求护理人员更应关注患病患者,重视患者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完成从过去的简单的疾病护理向以人为本的全面的整体护理阶转变。言语交往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手术前后,通过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适时的劝导,能够形成较为积极的效应,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强化护患之间的心灵沟通,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使手术取得良好效果。肢体语言也是一个重要沟通方式,通过握手、抚摸等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诚挚关怀,舒缓手术的紧张心理。本研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了有效的护患沟通性语言后,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其有效性。

4结语

护理沟通论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进行手术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实验组126例,对照组中男性77例,女性4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31例、心胸外科手术5例、泌尿外科手术14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28例、耳鼻喉科手术7例、眼科手术4例,麻醉方式选择:全麻46例,局部麻醉41例,硬膜外麻醉39例;实验组中男性75例,女性5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33例、心胸外科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30例、耳鼻喉科手术6例、眼科手术5例,麻醉方式选择:全麻45例,局部麻醉43例,硬膜外麻醉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2)实验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沟通性语言措施。①术前沟通性语言应用:巡回护士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应注意用温和、简洁、易懂的语言询问患者。首先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向患者说明来访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介绍术中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为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在手术当日接患者时还需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完毕后接患者入手术室,在去手术室的途中可说“请您不要紧张,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请您放松心情,如果有什么不适可以告诉我”。②术中沟通性语言应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先向患者介绍一下手术室的基本情况,同时告知患者“这就是我们进行手术的地方,整个手术过程我都会对您进行全程护理,有任何不适或是疑虑都可以提出”。在各项操作开始前应提前告知患者,比如“你好,下面我要为您扎针,可能会有些疼,请您忍耐一下,我尽量一次性给您扎上”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能够配合操作过程。麻醉后特别是对局麻患者在术中应更加关注其变化,并在患者不舒适时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如“请您坚持一下,手术马上就要完成了”等。手术后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了,一切顺利,我们很快就将您送回病房,您很快就可以见到家人了”。③术后沟通性语言应用:待患者成功复苏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术后注意事项,如:“回去以后要注意休息,如果在此期间有什么不适,请尽快联系医生或是护士,祝您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手术过程的知情程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应用调查问卷对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中,选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手术知情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知情者91例,知情率为72.22%;对照组患者手术知情者27例,知情率为21.43%;两组患者知情率比较采用X2检验,X2值为65.27,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心理情况比较:

①实验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评分(49.11±7.85),抑郁评分(47.23±6.37),对照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48.97±7.64),抑郁评分(47.01±6.14);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焦虑评分(33.74±4.12),抑郁评分(31.89±3.92),对照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47.58±7.02),抑郁评分(46.24±5.63);②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0.14和0.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9.09和23.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实验组自身比较t值分别为19.46和23.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t值分别为1.50和1.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67例,满意25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25例,总满意度为80.1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5例,满意11例,一般满意29例,不满意81例,总满意度为35.71%。两组患者总满意度进行X2检验,X2值为51.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沟通论文第4篇

(一)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5例,女34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1.4)岁,本科学历13例,大专学历19例,中专学历7例;对照组男4例,女35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2.0)岁,本科学历11例,大专学历20例,中专学历8例。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及学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两组护生均采取临床教学方式,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教学方式,观察组给予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为护生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通过与带教老师互相介绍自身性格特点,增进与带教老师的了解,培养护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其充分了解到工作的意义,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带教老师积极介绍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熟悉手术室的基本布局,减轻其陌生感,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手术室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过程中动态评估护生的手术室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生的意见与建议要定时反馈;带教老师要关心护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三)评价标准。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等评估护生的出科学习成绩,并按照上述四项指标评估护生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护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分析。通过采取互动沟通教学模式,观察组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即是师生互动、护生互动,带教老师指导护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创造一个互动和谐的带教氛围。常规的带教方式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护生的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上,提倡循序渐进的带教方式,忽略调动护生的主动性,使其在工作时缺乏合作意识。互动沟通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护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护生为中心,根据每个护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并及时对护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反馈,动态评估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互动沟通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增强护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护生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带教老师以热情、友善的态度向护生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让护生的心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介绍本科室的护士长及其他带教老师;其次即要定时安排师生座谈会,通过护生与带教老师相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护生提供一个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其与他人的合作性;再次要鼓励护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对各自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增加护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着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给患者做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时,注意言辞,要求护生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并实事求是,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护生在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

四、总结

护理沟通论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诊治的精神科患者8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首先成立品管圈组织,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品管圈长,由各病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品管圈成员。其次定期举办1次活动,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重点分析近期发生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2方法品管圈活动的具体实施对策如下

(1)每位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该按照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沟通方法。由于患者的病史、文化层次、职业、爱好、性格、生活习惯等存在众多差异,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首先掌握其具体的特点再进行沟通;

(2)对于特殊因素应该加强管理。对于精神科的护理而言,通常特殊是指特殊时间,例如半夜、节节假日、交接班等,特殊地点,例如卫生间、人群密集区,特殊人物,例如实习生、新患者、新护理人员,对于这些因素应该加强重视程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3)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护理人员应该熟知每一个工作流程,并严格遵守;

(4)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护理素质。新的护理观念与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变化着,护理人员也应该及时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以提高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在医患沟通率、常规操作合格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沟通论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在实验组的50例患儿中,有27例男患儿,22例女患儿,他们的年龄在5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3.14)岁;他们的住院时间在3~22天之间,平均的住院时间为(8.52±2.83)天。在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有25例男患儿,25例女患儿,他们的年龄在6个月~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3.61)岁;他们的住院时间在3~20天之间,平均的住院时间为(8.46±3.15)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沟通方法

我院用常规的沟通方式与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沟通,即主要使用语言沟通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实验组的患儿进行沟通。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沟通的方法为:

1.2.1用表情进行沟通

表情是人们的行为及举止在面部的一种体现。人们在进行日常的沟通时,其面部表情的信息通常最先被对方所观察及感应到。面部表情也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最有效的一种途径。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情感活动密不可分。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认为,在患儿从医护人员处所得到的信息中,有7%的有效信息来自医护人员所提供的文字,有38%的有效信息来自其音调,有55%的有效信息来自其面部表情。幼儿在进行住院治疗时,医护人员的表情若比较严肃,患儿易产生惊慌及害怕的心理,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延误其治疗的时机。对患儿来说,医护人员亲切自然的微笑可带给其很多的安全感。护理人员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患儿,用轻柔的操作对患儿进行护理,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儿感到愉快;在患儿的病情加重时,护理人员应表现出关切及担忧的表情,使患儿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爱护。

1.2.2用动作和姿势进行沟通

动作和姿势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的特定状态,体现着个人的情绪和健康状态。护理人员适当地利用身体姿势和动作,可引导患儿积极地配合治疗。在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要得体,动作要轻柔,态度要镇定,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患儿在生病时,患儿家属对其的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儿家属的注意,甚至给其带来心理负担。护理人员的言行若不当,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以娴熟、准确、高效、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2.3用眼神进行交流

护理人员镇定、热情、专注的目光可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与温暖,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尊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目光交流。即使是短暂的目光接触,也可向患儿及其家属传递爱护和鼓励的信息。另外,在倾听患儿及其家属的诉说时要与对方目光交流,并微微点头,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同情及重视。

1.2.4用触摸的方式进行沟通

触摸是护理人员与患儿传递“爱”的方式,尤其是对于新生儿,用这种方式传递感情的效果更明显。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经常抱着患儿,抚摸其背及四肢等部位。对患儿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有效触摸可缓解其紧张及恐惧的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应根据患儿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触摸方式,以便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1.2.5改善患儿的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在患儿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为患儿提供安静、清洁的病房,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消除可对患儿恢复产生负性影响的因素,如噪音等。针对患儿的年龄特点,可在其病房的窗户和墙壁上悬挂或粘贴唐老鸭及米老鼠等卡通形象,使患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可鼓励患儿家属给患儿准备合适的玩具,与医护人员一起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1.3统计学方法我们使用

SPSS16.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的比较

3讨论

护理沟通论文第7篇

1.1建立信任关系:

医患双方彼此信任有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沟通中要让家长感觉到你的尊重、信任,要学会理解、同情、尊重家属,站在家属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在与家属沟通时做到不卑不亢,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耐心的与之沟通。对待家属要一视同仁,不管是来自城市或农村,文化层次的高低,将对患儿的爱心和同情心与真诚相助的情感,溶于言语中,稳定患儿家长焦虑、恐惧的情绪,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

1.2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适当的沟通时机:

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时机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注意语速适当,语调适中,“请”字当头,“谢”字结尾,“对不起”穿插其中,并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无形中缩短了与家长的距离,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熟练、热情的服务和娴熟的操作技巧:

作为儿科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是与患儿家属沟通的前提,平时应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养成总结工作经验的习惯,这样才能在面对难题和突发事件中做到镇静自如,有条不紊,才会让家长真正放心。

1.4微笑面对、耐心解释:

在为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时,应详细向家长解释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打消其顾虑,促使其积极与护理人员合作。要学会降低患儿家长或家属的期望值,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当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诠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的产生。在护理过程中,如遇见某些家长以某些过激的言语反复提问,护士应耐心倾听、心平气和地解释,保持微笑的面容、平和冷静的心态。或是帮忙找到能解决相关问题的人,不要急于争辩,让其把话讲完,以缓解家长的不满。

2与患儿的沟通技巧

2.1尊重与理解:

与患儿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特别是尊重患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理解患儿对新环境、陌生群体的不安,应耐心抚慰,合理开导,使患儿尽快适应病期的环境变化。

2.2主动介绍:

首次接触患儿时,护士应主动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语气温柔,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多用赞美、鼓励性语言与患儿交谈,如聪明、可爱、漂亮、勇敢等,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融洽护患关系

2.3注重耐心、细致的疏导:

患儿因生病变得脆弱,易哭闹,而陌生的环境使其产生恐惧,紧张。因此,护士应该保持微笑,交谈中,注意耐心倾听患儿的谈话,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患儿采取不同的形式,鼓励较大的患儿自由表达自身的感受,特别是焦虑、恐惧的情绪,以减轻压力。对患儿的过错不应责备或取笑。对于患儿表现出的不成熟行为,如哭闹、挣扎等应表示认可,而不应恐吓、威胁,要耐心疏导,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其勇敢面对痛苦。

2.4温馨、舒适的环境:

患儿进入医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以及疾病的痛楚,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因此,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是与患儿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儿科病房应避免用冰冷的颜色,多用暖色调的装饰,诊室墙面应整洁、卫生,应有活泼可爱的卡通图案,在不影响就诊的情况下,电视中播放一些舒缓的儿歌或动画片。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平复其内心的恐惧感,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治疗与配合护理。

2.5良好的仪表和精神状态:

不仅要注重仪容、仪表,对于自身的笑容和精神、情绪状态也要引起注意,保持微笑,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患儿要比垂头丧气胜强百倍,更能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和敌对感,增加亲和力。只要每位护理人员做到衣装光洁、精神烁朗,用真心打动患儿,才能真正走进患儿心里,拉近与患儿距离,最终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和护理。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