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6:23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1篇

活动开展得有序且热烈。我们首先采用了抽签的方法决定朗读顺序。第一个是董文浩同学朗诵,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观沧海》。在他带领下后,大家都主动踊跃地上台朗诵。随后,朗诵的诗篇很多,有《凉州词》、《天净沙·秋思》、《泊船瓜洲》、《七步诗》、《木兰诗》、《行路难》……同学们每朗诵完一首诗,老师都会给出简单的点评。这不仅为同学们的精彩诵读锦上添花,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相关信息。

通过这次诗歌朗诵活动,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懂得了诗歌的特点。我在诗歌的收集、释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诗歌收集方面

在收集诗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分类收集法,并了解了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分类收集法,即在收集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按照内容划分,诗歌可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风景诗、送别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诗等。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是描写山水类的诗,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归类到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按照分类来收集诗歌,还可以方便我们在将来的写作中适当加以引用。

二、诗歌释读方面

本次活动中,我在诗歌释读方面也收获颇丰。

比如,在释读一首诗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情况、写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吧,李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个才高志大的人。到了京城后,不但没有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于是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行路难》。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以及抒发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三、诗歌朗读方面

最后,在诗歌诵读方面,我也有所收获。

我知道了在朗读诗歌时,需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要把握韵调、读出抑扬顿挫,把诗歌的情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活动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诸如时间短了些、个别同学准备不充分等等。也许这与我们第一次搞这种活动经验不足有关。

以上就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总结。本次活动让我更贴近了诗歌、了解了诗歌。我希望,类似的活动以后能够多搞一些。我也坚信,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以后的活动会搞得更加圆满。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2篇

活动开展得有序且热烈。我们首先采用了抽签的方法决定朗读顺序。第一个是董文浩同学朗诵,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观沧海》。在他带领下后,大家都主动踊跃地上台朗诵。随后,朗诵的诗篇很多,有《凉州词》、《天净沙·秋思》、《泊船瓜洲》、《七步诗》、《木兰诗》、《行路难》……同学们每朗诵完一首诗,老师都会给出简单的点评。这不仅为同学们的精彩诵读锦上添花,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相关信息。

通过这次诗歌朗诵活动,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懂得了诗歌的特点。我在诗歌的收集、释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诗歌收集方面

在收集诗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分类收集法,并了解了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分类收集法,即在收集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按照内容划分,诗歌可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风景诗、送别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诗等。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是描写山水类的诗,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归类到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按照分类来收集诗歌,还可以方便我们在将来的写作中适当加以引用。

二、诗歌释读方面

本次活动中,我在诗歌释读方面也收获颇丰。

比如,在释读一首诗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情况、写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吧,李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个才高志大的人。到了京城后,不但没有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于是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行路难》。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以及抒发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三、诗歌朗读方面

最后,在诗歌诵读方面,我也有所收获。

我知道了在朗读诗歌时,需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要把握韵调、读出抑扬顿挫,把诗歌的情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活动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诸如时间短了些、个别同学准备不充分等等。也许这与我们第一次搞这种活动经验不足有关。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3篇

活动时间:xx年5月30日晚

参加成员:g203班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5月30日晚,语教g203班的同学以“我爱祖国”为题举办行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活动由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展开,同学们积极踊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首先在一阵气势磅礴的音乐声中,张迎利带领着第七组的同学慷慨激昂的朗诵了《祖国,我爱你》深深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紧接着陈大曼,郑鸿日两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了《心中的祖国》,其他同学又分别朗诵了《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等诗歌,在比赛的最后班长带领大家,朗诵了自己的原创诗歌《铭记》,整厂比赛,同学们都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即是表演又是比赛!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爱国主义感情的重要性!提升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宏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爱国主义朗诵,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达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增强了我们对祖国的自豪感!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4篇

诵读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学习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诵读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需认真实施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学生更容易入情朗诵。为了探究阅读教学中现代诗歌朗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笔者在所教班级讲授了一堂现代诗歌朗诵课,现将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总结如下: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现代诗歌。

2.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

3.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活动要求】

1.朗诵范围:《现代文诵读(下)》附录25首现代诗、学生原创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主持人。

3.自备音乐,鼓励多种形式朗诵。

【评价环节】

各小组点评,教师总结c评,评出优秀朗诵小组。

【课堂实录】

组别:一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我多想》

教师评价:你如高贵的花朵,一枝独放却芳香满园。

组别:二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徐志摩《再别康桥》和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穿插朗诵;个人朗诵:叶芝《当你老了》。

教师评价:两首诗,两个人,却有着难忘的情;一个男人发出的深沉的呼唤。

组别:三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教师评价:四个飘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组别:四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

教师评价:四个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声音在雨巷里回荡。

组别:五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未知》、原创《不知何时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师评价:青春如梦,你正青春,你正美丽绽放;青春就是经历,青春,我们有梦。

组别:六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郑愁予《错误》。

教师评价:你们都是哒哒的马蹄声,在我生命中走过。

组别:七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评价:祖国,我们的归宿,深情的朗诵献给我们深爱的祖国。

组别:八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教师评价:希望你们也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以上是这次课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本次朗诵会旨在鼓励学生欣赏现代诗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发出自己的感慨。当然,在教学设计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一节课时间过短,学生虽按组别逐个朗诵,但仍有大部分学生的原创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置小组评价。第三,没有小组间的相互借鉴环节,往往出现很多学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今后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代诗歌朗诵教学。

一、整体感悟内容,体味诗歌意蕴

朗读不能只作为初步感知课文的工具,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很有帮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渐入佳境

诗歌朗诵本就是一个感情充分投入的过程,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时代隔阂。

三、注重节奏,感受诗歌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韵律。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但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朗诵的节奏大致有语调轻重、语音高低、节奏快慢、气息强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高低和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反复地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情感的感悟。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即使当时没有足够的能力鉴赏,但只要坚持诵读,阅读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总有一天会心领神会。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5篇

关键词:文学素养 活动阶段 节奏 换位想象 创新

中华经典诗歌蕴藏着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润化心灵方面,都有建筑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诗歌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拓展研究提供资源,为语文课与专业课接轨提供桥梁。为此,我校于2014年6月将诗歌诵读作为语文课拓展的一项活动,至此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活动过程及诵读经验总结如下: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此次活动由校基础部康淑玲主任、李胜青副主任全面负责与其它部门协商等相关事宜,并以语文教研室及2014级各班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组。

(二)活动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在学校课改的形势下,转变教学思路,以基础部为单位,向14级新生发起此次活动倡议,初步构建、草拟《诗歌的力量》的方案,并制定诵读诗歌的方向。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任务:(1)启动语文原有诗歌诵读模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等因素灵活机动地为自己选定诗歌。(2)组织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或到图书馆搜集诗歌素材、下载优秀诗歌朗诵视频、查找诗歌背景音乐等工作,并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3)筛选出最好的15支班级代表队伍参加校诗歌诵读成果验收。(4)由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对此次诗歌诵读活动进行成果验收。

总结阶段:2015年6月

主要工作:(1)总结此次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经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

三.诗歌诵读的经验总结

(1).朗诵前的准备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材料。要求朗诵者通过体验诗人的情感,用自己的语音特点朗读出诗歌的艺术美感,让听众受到感情上的感染和陶冶,所以朗诵者不要着急确定朗读哪一首诗,首先进行自身嗓音、气质定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作品。比如:嗓音高亢有力的男生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为主题的诗歌,如战争诗、爱国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其次选取的诗歌内容必须是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我们的邓二为老师就紧跟时代潮流为学生创作诗歌,如《我不满》:“我却认为不满之中有反思,不满之中催盼着改革啊,不满之中孕育着创新的力量,一往无前!”“我们的不满腐败一上台就打老虎,撂倒了贪官污吏一大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在成果展示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并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这些能反映我们思想、顺应时代改革的新的诗歌作品更容易获得听众的喜欢和青睐。再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在准确把握诗人写作背景、作品内在含义基础上,揣摩作者心理,将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赋予在这首诗上,一首诗就不仅仅是字与字的罗列,而是情感的叠加。如岳飞的《满江红》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体现,所以确定了整首诗低沉但却雄壮的基调后,再确定自己的性格、嗓音特点是否适合朗读此诗歌作品。

(二)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情感的表达来判断语音节奏、轻重和语速,并加入丰富的换位想象使诗歌诵读完美化。

1.节奏:需要朗诵者先要将诗句内涵理解清楚,再将整首诗划分节奏,从字、句、段中把握整首诗,如食指《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许多同学都会把“手指”、“手掌”划分到一起,可是却总是读得不顺口,可是在细细品读和分析之后,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 “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2.轻重音:能够利用轻重音的变化来体现诗歌的情感变化。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但也要注意轻重音,或许有学生会问这么短的诗,只有这几个字重读,那读出来会好听吗?其实只需要我们在朗读时把语速放慢,声音拉长,语音稍重即可,否则朗读效果会适得其反。

3.语速:在一首诗歌中,语速的快慢会根据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有所变化,听众也才能听出你的情感变化。如:裴多菲《我的歌》、《民族之歌》诗歌内容较为欢快、 激昂,语速要快;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内容较为悲伤、低缓的,速度要适当放慢一些。

4.换位想象:朗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情感,换位想象,尝试将自己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我就是作者,我要大声地将作者心中的快乐、忧愁、苦闷、希望等情绪诵读出来。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可以想象自己就是狱中的戴望舒,正在饱受敌人的摧残和折磨,心中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对解放区的向往,所以朗读者的态度要坚定,语气要恳切。只要朗读者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到诗人的处境和心理,加上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就能让听众感动。

(三)朗诵时使用恰当的体态语

朗诵要求朗读者除运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听众外,还可以借助眼神、手势等辅的体态语来深化对作品的感情,引起听众共鸣。在整体的体态语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能传神,眼神中的情感已经在朗诵者上台的那一刻起就透露给观众,所以眼神要集中,不要东张西望。有的朗诵者可以为营造朗诵诗歌气氛,轻闭双眼,但由于紧张、害怕等心理不敢睁开眼睛,不愿和听众有眼神的交流就会让诗朗诵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朗诵时的体态语要自然,随着诗中情境来触发朗诵者的内在情绪,必须适合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否则让观众看来就会感觉矫揉造作,也会扭曲作品内容和主题。如装饰14-1班的诗朗诵《献给祖国的歌》时,朗诵者上台后通过敬礼给观众鞠躬表达敬意,在朗诵的结尾处“祖国,??我们定将令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朗诵者又将左手一致挥向国旗,这些动作加深了观众的印象,让观众也是感觉耳目一新。

(四)勇于创新

诗歌朗诵形式需要不断更新、创造和改变。在这次诗歌诵读比赛中,也有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如《献给祖国的歌》的朗诵者在上台后先是唱了一节《五星红旗》渲染气氛;还有《满江红》诗朗诵结束后朗诵者以庄严宣誓进行结尾;《致橡树》的朗诵中,加入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舞蹈表演,这些都很有新意,所以在诗歌诵读中我们不必只是拘泥于呆板的朗诵形式,也需要融进更新的思想,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喜爱诵读诗歌。这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去创作出更新、更好的诗歌朗诵样式。

通过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我们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有朝气,更加积极向上;我们这些教师也收获了喜悦,看到了希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诗歌诵读这样的活动搞下去,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相信在中华诗歌力量的感召之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会为它的博大精深、文化精髓所折服,相信我们的中国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将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深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姚为洲.中华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M].上海: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第1版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6篇

关键词:诗歌 教学 朗诵 音乐美 韵律美 情感美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批评朝政触怒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正是此时所作。《琵琶行(并序)》是一首叙事长诗,在当时就流传很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了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内心悲苦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境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客体,教育理念是知识重于探究过程,教学模式主要是注入、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普遍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教与学的矛盾及脱节显得愈来愈突出。以往我对这首长诗的课堂教学也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的方法,费尽心机的将以上内容讲完后发现诗歌本身的韵味被分解式的讲授破坏殆尽,因为生硬的课堂讲解,学生对诗歌的情韵之美和诗中描写的音乐之美难以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谋求一种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环境,如何摆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创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课堂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几经考虑后我进行了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尝试,较为详尽的记录下来,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通过自学与合作,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基本把握诗歌内容,即了解诗歌所叙之事

在布置提前预习的前提下,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读全诗,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诗歌中读音、字、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问题。白居易的诗向来以语言朴实、通俗晓畅而著称,因此把握诗歌内容不会成为学生自学的障碍。在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交代作者的情况,让学生了解诗中所言的“迁谪意”,然后较系统地总结诗歌所叙之事:送客偶闻琵琶声――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和《六幺》――琵琶女自叙昔盛今衰的沦落身世――作者自叙“迁谪”遭遇。同时初步了解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传达的无尽悲苦和绵延意韵。

二、通过聆听名家朗诵和示范性朗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进一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传达的“迁谪”之悲苦,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朗诵技巧

在这一次教学尝试中,我准备了三位名家的朗诵录音和教师、学生的示范性朗诵。

名家朗诵方面分别准备了孙道临,瞿弦和和雅坤的朗诵录音。孙道临老师的朗诵沉郁顿挫,有一种识尽人间百味后的沧桑和内在的深沉感,音色本身的岁月感是技巧无法赋予的;瞿弦和老师的朗诵声情并貌,永远贯穿着“三情”,即热情、真情、激情,不禁令人随其吟诵;雅坤老师清脆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带给人一种空灵感,引导听者用情去关照诗歌中的人物。

听完名家朗诵之后由教师现场示范朗诵,尽管不能与名家相媲美,但力求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音乐之美和悲苦情感,为学生的朗诵起到示范作用。学生示范朗诵由我班曾经参加校园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十位同学来完成。他们以齐声朗诵、男女声单独朗诵、二重朗诵等多种编排方式将诗歌中的音乐美、韵律美以及琵琶女和作者内心的沦落之悲表现的淋漓尽致,颇受大家好评。

听完名家朗诵和示范性朗诵后,让学生谈一谈各自的感受,在师生交流中了解一点关于朗诵的基本要求,调动起大家的朗诵热情。

三、安排课外作业,准备下一阶段的课堂诗歌朗诵比赛

在基本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的排练。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以班级的自然小组为单位或让学生自由组合,可以让那些擅长朗诵和喜欢朗诵的学生作各小组的负责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的班级中,我安排上面提到的那十位学生分别负责各小组的排练,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明确分工之后,也要明确排练的基本要求,比如:

1.按普通话的要求读准字词读音;

2.朗诵要传达出诗歌本身的韵律之美;

3.朗诵要体现出诗歌中的音乐之美和情感之美;

4.根据诗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5.根据需要选择多彩而恰当的朗诵方式和小组内部的分工配合方式等。

四、全员参与课堂朗诵表演,全方位感受诗情之美

学生在一两天的准备后,可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琵琶行》诗歌朗诵比赛和评价活动。在班委的协调运作下,由各小组分别为全班同学朗诵诗歌,同时要求全体学生作好评价准备,作出详尽的朗诵感受和作为听众的欣赏感受记录。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第7篇

“缅怀先烈先贤,弘扬革命传统,树立文明新风”

二、活动目的: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缅怀先烈、诗歌朗诵活动,进一步贯彻《两纲》,深化感恩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情教育,并加强《八荣八耻》的教育。利用清明节祭奠烈士诗歌朗诵的教育契机对少先队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

同时,激发学生朗诵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三、活动内容:

革命诗歌朗诵比赛

四、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2008年4月5日

六、活动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a·,各班级·四人小组设计一份活动方案

内容包括:赛诗的目的,明确赛诗的主题,确定内容,确定赛诗形式,拟定比赛评分规则

b·,每人设计一份赛诗会主持开场白以及根据赛诗会主题设计一条会标

2、明确开展清明缅怀先烈赛诗会的知识(学生自学,找出问题答案)

3·确定内容。所谓内容,也就是比什么。

a·,比背诵;

b·,比朗诵;

c,·比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还可以诗见景说诗,指物诵诗;

d·,比赛诗歌创作。

4·选择形式。

a·,对抗赛。即双方派出同样多的选手,分别上台按要求表演,由评委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

b,·问答赛。即由评委或对方提出要求,另一方根据要求朗诵诗歌或抢答问题,双方轮换进行,由评委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

c,·擂台赛。即由抽签决定某一方先做擂主,由对方功擂,即提出问题让擂主回答,然后双方轮换,由评委根据擂主回答质量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

d·积分赛。即由双方按一定要求组队,然后由主持人出题,双方按一定形式答题,由评委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

5·选定主持人,聘请评委,由评委选出同学设计的最佳方案,评判规则进行赛诗活动。

七、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

各中队组织开展以缅怀先烈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

各中队利用班会时间,以讲革命故事,朗诵革命诗歌的形式,召开“学习革命先烈,做党的好孩子”诗歌朗诵比赛会。通过介绍先烈事迹、讲英雄故事、朗诵革命诗歌,激发了学生学习先烈的爱国情怀。

形式:对抗赛(学生在活动前把桌椅挪好,分成两大组,每一环节各大组选派一组同学参赛)

评委:刘誉杰 梁广生 刘金莲 黄一倍 钟耿(刘誉杰负责组建)

1·展示赛诗会开场白,选出最佳主持人,评委亮分

2·每一小组四人,小组负责人通过猜拳决出胜负,胜者指定对方出赛的同学,朗诵李白诗歌。三轮比赛决出胜负。

每一轮比赛结束,评委打分,而各位同学则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中场唱歌或者表演朗诵,活跃现场气氛。

评分规则:

内容符合要求(1分);感情(3分);咬字准确,读音清晰(2分);节奏,轻重读到位(2分);仪态大方,如表情自然,手势恰当等(1分)。

第二阶段:

每个中队选出前三名,参加学校朗诵比赛

1,比赛地点:学校大礼堂

2,参赛学生准备好诗歌和配乐。

3,获奖人:房月、蒋力敏、李怡莹

第三阶段:

1,学校朗诵比赛的前三名参加区朗诵比赛

2,参赛人:学生:房月、蒋力敏、李怡莹

老师:顾晓芳、朱美菊

八、活动后记